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第三单元第三课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三课 第1框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三课 第1框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案 人教版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秦朝一统以及汉朝建立的史实。

在此基础上,本课内容主要讲述了汉武帝为巩固汉朝统治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采取的措施,形成了自秦朝以来新的大一统的局面,并简略介绍了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汉朝经历的确切时间。

(2)掌握汉武帝为巩固新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知道王莽新政以及东汉灭亡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在比较秦朝的各项制度和汉朝的各项制度的异同来理解汉武帝时期的所采取的措施的过程中,掌握通过比较来理解史实的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郡县制和分封制对巩固中央集权带来的影响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自主探究历史现象及其意义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统一的多民族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意识。

【教学重点】汉武帝新的大一统的措施。

【教学难点】汉朝的一统于秦朝一统的区别。

【教学方法】比较法与自主探究法相结合。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导入】猜古代皇帝的名字:打得赢就是上帝(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康熙)上海复旦大学博士姜鹏曾用十六个字形容一个皇帝的一生——内强皇权,外服四夷,迷信神仙,晚年改辙。

请问这个皇帝是谁?(汉武帝)(教师总结:姜鹏博士的这十六字总结,前八个字概括了汉武帝一生的功绩,简单来说,就是缔造了一个新的大一统的格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回到汉朝体会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环节一:画年代尺教师在黑板上画汉朝历的年代,让学生在相应的年代填上相应的事件。

(此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汉朝的大致时间和经历的重大事件,有利于对史实的梳理)阅读卡内容探究请学生自行阅读书本阅读卡上的《西汉的分封与七国之乱》,小组讨论:如果你是汉武帝,如何避免类似七国之乱事件的发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3单元 第3课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案 第3单元 第3课

第3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实施大一统措施的背景;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认识到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学会评价汉武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一直延续两千多年。

【重点】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及其影响。

【难点】对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进行评价。

【自主学习】1.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2.在统一思想上,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3.你如何评价汉武帝?【新课导入】(情境式导入)汉族、汉语、汉人、汉文化、汉学。

“汉”从何而来,为什么它能成为我们的代表?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国历史上的西汉王朝,分析其原因。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汉武帝的大一统1.阅读教材P55阅读卡,思考:(1)为了让汉室江山永不倒,汉高祖刘邦采取了什么行动?他的这一行为给后来的统治者埋下了什么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景帝是如何做的?引发了什么后果?答案提示:分封诸侯王,尤其是分封刘姓子弟为诸侯王。

刘姓子弟在他死后的岁月里骄奢淫逸,势力过大,不易控制,渐成隐患。

景帝采纳大臣晁错的建议,削减诸侯王的封地。

这一行动激起了诸侯的反叛,景帝被迫处死晁错,但诸侯并没有罢兵,景帝只得派兵平定叛乱。

(2)汉武帝即位时,国家处于怎么的状态?答案提示: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西汉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阅读教材P56第1段,思考:(1)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诸侯问题的?答案提示:实行“推恩令”,规定除了诸侯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其他子弟,建立侯国。

(2)与汉景帝削藩相比,推恩令高明在哪里?答案提示:汉武帝不费财力、兵力,以和平的手段,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使之无力对抗中央,而且大多数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不仅不会反抗中央,还会对此心存感激。

3.阅读教材P56第2段,思考:汉武帝是如何强化监察制度的呢?答案提示: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系列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系列知识点汇总

第三单元延绵不绝的中华文明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秦国为什么能顺利统一六国?①国力:商鞅变法后,社会经济发展。

②民心:长期频繁的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③个人: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1.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最高统治者:皇帝;中央政府: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政府:郡守,县令。

郡县制成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基本结构。

2.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至南海,北达长城一代。

3.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争雄的局面,有利于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评价秦始皇:功:(1)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新纪元。

(2)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促进了民族融合、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后世影响深远。

过:(1)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2)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承受的限度。

(3)制定严酷的刑法。

暴政导致了秦朝的灭亡第二课:清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简历1.秦朝灭亡的原因(秦末农民起义原因)(1)秦朝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赋税,严重剥削百姓;(2)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3)秦二世,胡亥,延续了秦始皇的统治方式,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4)焚书坑儒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原因:直接原因:戎边未能及时到达,按秦法要被处死;根本原因:秦的暴政使国内矛盾激化影响:起义虽然失败,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消息传遍了南北,痛恨秦朝统治的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

3.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朝的苛法,赢得了民心;善于用人,得到众人的辅佐,战场上逐渐优劣转优;富饶的关中作为根据地4.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第一课—第三课 练习卷(附答案)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第一课—第三课 练习卷(附答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新课程学业成长评价题(三)第三单元(第一课—第三课)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秦—西汉B.西汉—东汉C.东汉—三国D.三国—东晋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

”该诗赞颂了秦王赢政哪项历史功绩?()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修万里长城 D.书同文,车同轨图1为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拓本《秦诏版》,其铭文大意为:‚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了天下,百姓安宁,立下皇帝称号,于是下诏书于丞相隗状、王绾,依法纠正度量衡器具的不一致,使有疑惑的人都明确起来,统一起来‛。

据此回答3—5题。

3.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应是()A.甲骨文B.大篆C.小篆D.行书4.由材料可知“秦始皇二十六年”是()A.公元26年B.公元221年C.公元前26年D.公元前221年5.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的经济措施是 ( )A.统一思想B.统一车轨C.统一文字D.统一度量衡6.在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重要因素的是()A.大修驰道,使车辆在全国畅行无阻B.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C.统一文字,推行全国D.建立皇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7.下列举措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A.自称“始皇帝”B.地方设县C.修筑长城D.使用圆形方孔钱8. 假如你穿越到秦朝,在中央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那么你的职务应该是()A. 丞相B.尚书令 C.郡守 D.县令9.毛泽东说:“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

”“秦法政”不包括()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郡县制D.皇帝制10.中国银行行徽(右图2)的外观设计灵感原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右图3),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A.秦朝B.唐朝 yC.宋朝 21* cD.清朝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坑儒‛。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新)同步教案:第3单元第3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新)同步教案:第3单元第3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4.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得到了提升,能够将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放置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认识其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通过分析教材中的史料,运用史料实证来理解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得到了培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进行合理解释,认识其对后世的影响。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知识点和分析能力。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板书设计
①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推恩令的实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经济:盐铁官营,统一货币,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文化: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家文化。
②汉武帝时代大一统格局的意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国家的凝聚力。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的实力。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新)同步教案:第3单元第3课《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公开课教案
-视频:播放关于丝绸之路的纪录片或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场景和文化交流。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进行丝绸之路的虚拟考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
-史料文献:提供丝绸之路的相关史料文献,供学生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地图:使用丝绸之路的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线路和地理环境。
-游戏:设计丝绸之路知识问答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针对丝绸之路的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丝绸之路的历史图片、地图和相关史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交流。
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但可能缺乏对于复杂历史问题的思考和解释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分析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在素质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但在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方面有待提高。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可能存在对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4.情感态度: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通过学习丝绸之路的历史,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 第三课 汉武帝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 第三课 汉武帝时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东汉名存实亡。
币制大乱 经济停滞 中央收入减少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 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 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此材料说明了西汉初年,思想上存 在什么问题?
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儒家
用儒家思想来教化 百姓,百姓就会安 分守己,天下可以 太平。儒家思想治 国,既体现皇上的 仁慈,又教化了百 姓。
监察 制度
地 方
刺 史
刺 史
皇帝
(中央) 司隶校尉
监督 和检举京 师百官和 皇族的不 法行为
地 方
刺 史
全国分为“十三”州部(监察 区)
刺 刺 史 史 刺 刺 刺 刺 刺 刺 刺 刺 史 史 史 史 史 史 史 史
监督地方官员和诸侯行为, 向中央反映情况
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 盐。 ——《汉书》 由中央统一铸 造货币 五铢钱 极大地增加了 中央收入
道家
治理国家要顺 其自然,无为 而治。百姓无 拘无束,可以 对皇帝说三道 四。
法家
制定严厉刑 法,对乱说者 治罪,看今后 谁还敢诽谤皇 上?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 舒)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长安设立太学
推行儒学
地方设立官学 私人传授儒学
儒家五经(后来两千 多年传统教育的核心)
长安 太学
独尊儒术
地方 官学
王莽篡权
西汉最后一任皇 帝刘婴5岁时,西汉 实际掌权者王莽发动 宫廷政变,命其下诏 禅位,西汉王朝灭亡。 王莽篡权,改国号为 新,进行了一系列的 改革,但遭到失败。
东汉建立
建立者:光武帝 刘秀
建立时间:公元25年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详细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详细版

八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人教版新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1、秦灭六国的过程: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领导者:秦王嬴政,定都:咸阳灭六国的意义:(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2、为什么秦国能强大起来,最终统一中国(即秦国统一中国的原因或条件)?①人们已经厌烦了常年不休的战争,渴望和平安静的生活,统一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③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资财富能够供应长期战争;④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为强国,军队威武雄壮;⑤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

王赢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德高过古代的三皇五帝,于是采用“皇帝”的称号。

他自称“始皇帝”。

皇帝一词成为此后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答:1)政治上:建立起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①自称“始皇帝”,独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②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对皇帝直接负责。

③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

(作用:大大强化了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套制度)。

为了有效管理国家,秦朝还颁布了大量律令。

2)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

(作用: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3)文化上:统一了文字(小篆)。

(作用: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4)经济上:统一了货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

(作用:统一了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5)思想上:焚书坑儒。

(作用:虽有利于秦朝加强思想控制,但也摧残了文化和钳制了思想。

)6)军事(边疆治理或民族关系)上:①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②南征越族,开凿灵渠(连接了长江和珠江水系)。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册 课件 第3课 西方古典文明-古代希腊课件(共69张PPT)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 八年级上册 课件 第3课 西方古典文明-古代希腊课件(共69张PPT)
2.当时的统治者为什么倡导 这种体育竞技活动?
3.掷铁饼、标枪、马拉松等 项目跟古人的什么有关?
巩固与反馈 1、古代希腊文明起源于( B )
A 巴比伦文明 B 爱琴文明 C 印度文明 D 埃及文明
2、希腊城邦雅典的最高司法机构是( B )
A 五百人议事会 B 陪审法庭
C 执政议事会 D 公民大会
3、关于雅典的民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C 克里特、迈锡尼 D 摩亨佐、哈拉帕
12、下列国家,文明起源于海洋的是( D )
A 古巴比伦 B 古印度 C 古埃及 D 古希腊
13、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B )
A 少数服从多数 B 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C 设立了保民官 D 最高的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
14、古代雅典负责处理城邦的日常事务的是( C )
英国诗人雪莱的话很有代表性:“我们都 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 的宗教,我们的艺术,都根源于希腊。”
板书设计——西方文明的摇篮
前8世纪
古希腊 前6世纪

前4世纪
城邦时代
雅典
相对民主 公民大会
斯巴达
尚武 贵族统治
亚历山大帝国
希腊 文化 传播、交流
请课后收集相关资料,了解 下列问题:
1.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怎 样起源的?现代奥运会又是 在谁的主导下重新召开?
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我们今天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古希腊文明的 遗存在延续?(可从政治、精神、文化等方面考虑)
➢政治文古明希:腊是民西主方制文(明竞的选摇班篮委) ➢精神文明:(希腊字母、古希腊文中
民主、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词 发展为英文;雄辩家、哲学家)
➢物质文明:(建筑:剧场、竞技场)

2015年秋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上册优秀教学设计: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

2015年秋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上册优秀教学设计: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

2015年秋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上册优秀教学设计: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15年秋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上册,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两个部分。

在古希腊部分,学生将了解到爱琴文明的发展,以及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制度。

同时,还会学习到伯里克利改革对希腊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

在古罗马部分,学生将掌握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扩张。

此外,还会了解到罗马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通过对这两个部分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西方古典文明的基本知识,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

首先,通过学习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时空观念,理解不同时期的文明特点及其发展脉络。

其次,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掌握古希腊民主政治和罗马法的起源、发展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证能力。

同时,通过分析古希腊伯里克利改革和罗马法的内涵,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最后,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批判性思考,探讨古典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提高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层面上,已经学习过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的相关内容,对于历史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是,对于西方古典文明这部分内容,学生可能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填补这一空白。

在能力层面上,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获取知识。

同时,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问题能够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探讨。

在素质方面,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有较强的探索欲望。

同时,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在行为习惯方面,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自觉性,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历史: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

历史: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第三课《汇入工业文明

B 同治帝
C 光绪帝
D 宣统帝
3、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
命政党是:
(C )
A.强学会
B.保国会
C.同盟会
D.兴中会
4、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在16字纲领中体现为
A 驱除鞑虏 C 建立民国
B 恢复中华 D平均地权
( C)
5、中国历史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开始于( C ) A 辛亥革命 B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 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职位让给了袁世凯 D 袁世凯称帝
6、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 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 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被人看作是疯子。 相反在辛亥革命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一定也会 被看作是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C ) A 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京师大学堂(北大,北 推翻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思
失败,原因都是资产阶级力量不强,再加上自身的软弱 原因 性、妥协性,没有广泛发动群众等。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先进思想的演变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共同点: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魏 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不同点: 革命派:
洋务学派习:西方先进技术
仿效西方国家建立 民主共和制度 用暴力的革命的方式
维新派:
全面学习西方, 实行君主立宪制 以和平的改良的方式
向西方学习什么?
课堂练习
1、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B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公车上书” C 光绪皇帝下诏变法 D 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2、支持戊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C )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001]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案 新人教版[00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求:认识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主要介绍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这一时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出的重要贡献,理论形成和确立的基本史实。

内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应对本课内容重新整合以后利用历史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

学情分析:学生虽听说过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但其实对其理论并不了解,对社会主义等概念也并不了解,而现实生活又使得学生对于这些问题存在着很多疑问,所以本课应该将理论具体化、形象化。

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其理解理论性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理论的形成及其确立的基本史实:改革开放后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十二大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上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十四大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十五大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培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治史方法;培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春天的故事环节和“我眼中的”活动认识“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培养学生独立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从理论的形成到其指导地位确立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历史地看问题和按时序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介绍,使学生认识解决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激发学生对总设计师的敬爱之情;通过“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逐步确立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教学难点: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方法:1、充分运用图文视频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历史、史论结合探究问题的思维与能力;2、采用设疑引思模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世纪开始,巴格达就是阿拉伯帝国的都城)
◦ 10世纪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天文学 医学知识 伊斯兰教

东方的特产 和先进的技术
阿拉伯数字 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 清真寺建筑风格

◦ 一般以圆顶寺庙为主体,坐落在正方或长 方形院子的中央,四周是带有拱门的回廊, 墙壁上还装饰着各种镶嵌图案。
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教的创建与阿拉伯帝国
创建背景: 6世纪末,阿拉伯部落间为争夺水源和 牧场而相互仇杀,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 重重,阿拉伯人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创建时间、地点、创始人: 610年、麦加、穆罕默德 主要教义: 号召人们放弃其他崇拜,只信奉唯一 的“真主”安拉。

经典:《古兰经》 发展:

伊斯兰教
◦ 清真寺:穹顶→为了召唤信徒 ◦ 节日:宰牲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开斋 节 ◦ 文学作品:《天方夜谭》

同一宗教,在世界不同地区,文化景观 也存在差异
◦ 说明外来文化只有与本地文化相结合,才 能生存和发展。

◦ 622年,穆罕默德被迫出走麦地那,在那里 他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这一年也成为伊 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元年。 ◦ 此后,穆罕默德领导穆斯林军队取得了多 次胜利,到他去世之前,阿拉伯半岛已基 本统一。

阿拉伯帝国
◦ 632年 ◦ 8世纪中叶 开始扩张 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 学技术

文学
◦ 《天方夜谭》
地理学
◦ 伊本· 白图泰、阿拉伯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综合探究三

文化景观
◦ 人类在地表上活动的产物
比较三大宗教

佛教
◦ 佛教寺庙:类似皇宫→显示地位 ◦ 节日:浴佛节、成道节、涅槃节 ◦ 文学作品:《西游记》

基督教
◦ 教堂建筑:高耸入云→显示上帝高高在 上的威严 ◦ 节日:圣诞节、复活节 ◦ 文学作品:《十日谈》、《神曲》(但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