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
第二节 城市化
发展中国家
早(自产业革命开始) 晚(自“二战”结束后开始) 高,城市人口比重
在70%以上
目前
水平
较低,城市人口比重不足
40%
发达国家 城市化速度大大放慢,
发展中国家 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 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 胀 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 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
发展 甚至停滞;一些大城市
趋势 中心区人口向郊区移动,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合理 性 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 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
(
D )
(2)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B.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D.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C )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表现为人口的转变、空间地域利用方式的 转变、产业构成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和转变完成后,
对地理环境带来深刻影响,具体可从三方面分析:
发展 阶段
特点
问题
发展 新趋势 出现了郊 区城市化 现象
国家
人口和产业 出现了劳动力过
中期 向城市迅速 剩、交通拥挤、
阶段 聚集,城市 住房紧张、环境 化推进很快 恶化等问题
发展 中国 家
初期
阶段
城市化水平 较低、发展 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
平时期
3.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
城市化 起步
①交通堵塞,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②交
城市交通问题 通事故频繁;③公共交通发展缓慢;④停
车场紧张
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问题
表现形式 ①居住环境差;②住宅质量低劣,设施
城市住宅问题 缺少,住房破损;③房价昂贵,空房率 上升;④出现贫民窟、棚户区
①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②贫困问
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二节城市化第1课时城市化的概念、进程和特点【自主探究】1.城市化的概念: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地域转化为,农业活动转化为的过程。
具体反映在:(1)人口的集中过程----包括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规模。
(2)地域转化过程----包括扩展,城市用地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
(3)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由向转变。
反映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是。
2.城市地理学家认为:城市化的本质是的建立和集聚。
3.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发达国家已进入阶段,国家的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主体。
(2)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水平,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现象;发展中国家工业水平低,农村人口多,多数国家城市化先于,造成城市人口急剧膨胀。
(3)二战结束后,城市发展迅速,超大城市发展惊人,并且出现了巨大的。
『思考』世界著名的城市带有几个?分布有什么有利条件?[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城市化的内涵〖探究活动1〗读“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促进图中城市发展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过程中对郊区农业资源与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如果你作为农民,可能在待开发土地上发展______ __、_____ _ _、_______ ___等生产。
(5)该过程中使图中城市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包括:_____ __污染、____ _____污染、______ _污染、____ ____污染等。
知识点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探究活动2〗1.阅读图文材料,探究问题。
(1)读世界城市化进程图和表2-2-1,总结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并从中找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城市化速度的差异。
什么是城市化?
什么是城市化?一、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城市功能不断扩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
城市化是一种跨越式的社会发展过程,它带来财富、文化和创新,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问题。
二、城市化的好处1. 促进经济发展城市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中心,通过城市化,可以加速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口和资本,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促进企业和人才的集聚,推动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 提升生活水平城市化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
城市化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福利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加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促进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融合。
3. 推动科技创新城市化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形成更为便捷的交流和协作渠道,加速科技创新的速度。
同时,城市化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水平,推动城市产业升级。
三、城市化的问题1. 资源压力城市化会带来水、土地、能源等资源的大量消耗。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积扩大,需要大量土地资源,在城市化的同时也减少了农村的耕地资源,容易导致粮食安全问题。
同时,城市化增加了能源需求,导致大量化石能源的消耗。
2. 环境污染城市化会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
城市化过程中,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的排放会导致空气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会导致水污染,建筑垃圾的大量堆放会导致土地污染,噪音等环境问题也会随之加剧。
3. 社会不公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中的资源、财富和机会往往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社会不公的问题。
城市化也会导致城市、农村之间的差距逐渐增加,城市内部也会出现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
结语总之,城市化是一种既有好处又有问题的现象,需要在发展城市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和社会公平正义,形成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模式,让城市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城市发展方针的客观分析
在大、中、小城市之间,并不天然地存在绝对 优劣,因此并不能简单地规定限制谁、鼓励谁。 这是因为:
·从空间角度看,各地区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 展状况千差万别,应走不同的城市化道路;
·从时间角度看,各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 发展阶段不同,应有不同的城市化战略;
·从城镇体系的结构完整性看,不同规模层级的 城市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不能互相替代;
优位经济效益
是指优越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额外”经济 效益。其表现形式有: o 依托区域交通干线(如铁路、高速公路、江 河水道)或重要交通枢纽(如机场、港口、 火车编组站); o 邻近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般是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o 拥有某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主要是矿藏资源、 旅游资源)。
因此,一个城市经济类型中轻、重工业的不同比例就影响 了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的大小,从而导致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即:轻工业为主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速度要高于重 工业为主的城市。
(3)科技进步加速城市化进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众多的技术进步因素 中,对于城市化最具实质意义的有三项: o 先进的农业技术使人口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o 便捷的交通技术极大地改变了空间和距离概念,使 超大城市和城市群应运而生; o 发达的通讯技术将城市文明以更快、更广的态势向 农村地区传播推广。
3.中国城市化道路分析
(1)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是实现现代化的基 础和前提 (2)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和城 市群)的核心作用,辐射和带动区域的发展 (3)完善中小城市的功能,引导合理增长 (4)积极发展有条件的小城镇,打破传统的 “二元结构”,从城乡统筹发展走向城乡一体化
四、城市现代化
我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
第三章 城市化
工业化城市 面积大,开放型,城市人口占 社会的大部分 等级、职业、宗教等方面的隔 阂相对较少,很少表面上流露,隔阂 主要来自种族歧视 街道畅通,交通运输条件好, 信息传播速度快 工业化社会中制造、金融、协调中心
功 能 社 会 结 构
政治首府,交易市场,宗教活动中心
僵化的阶级结构 不固定的阶级结构 上层社会由高级官吏、地主阶级、少 上层社会由商人、科学家组成 数商人组成 大批参加技术工作的中间阶层 少数的中间阶层和众多的低层群众 科学工作者和劳动者地位提高 对手工业劳动、商业轻视
工业扩张是带动外围市区发展的传统方式。
集中化阶段的一般模式表示为:
城市中心 中间市区 外围市区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扩展,离心,其实这只是表 明城市景观、城市职能发展的方向。 判断是集中还是离散,是要看资源和能量的流动 方向。
2、分散化阶段:第二次城市转变
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高度的集中所造成的成本 (交通运输成本、精力的损耗)给城市带来了不可 避免的城市病,促成了分散城市化的形成。 分散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
吴 莉 娅:《全球化视角下城市化动力机 制研究进展初探》,《苏州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
1、工业化:城市化初期的主要动力
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林国蛟, 2004):
工业化推动城市扩大、新工业城市形成; 工业化提高农业生产率、导致农业人口减 少和非农人口增加; 工业化使经济中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工业化使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渗透和改变 农村。
经 财富来自土地,商业活动的地位 财富来工资、酬金和资,商 济 低下,市场范围小,日常存货量小,行会 业活动的地位较高,市场具有世界性 制 制度普遍,个体的生产经营,服务区域狭 范围,由大量整年度存货,有全国的 度 小,价格不一,不讲究时间效率,工作日 工会,生产经营专业化,服务区域广, 程不规则,缺乏标准化 价格固定,讲究时间效率,工作日程 规则,生产标准化 政 国王与大臣们的家族统治,政府 公民民主形式的政府 治 建立在传统观念和绝对权威的官僚制度上。 政府功能是:依靠警察、法院 结 社会管理公共事务,抽税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社会福利,合理 构 征税 宗 权力强大,统治其他组织,宗教权被上 权力薄弱,与其他组织分离,宗教为 教 层社会所垄断,为其阶级统治辩护,反映 中间阶层操纵,其神秘的色彩正在消 了阶级地位的悬殊。 失 教 育 与 传 播 教育为少数人服务,传播宗教观念,只重 教育为大众服务,主要进行技术教育, 口头宣传,不重保持文字记载,各阶层用 普及教育,重视文字传播,广泛保持 语不同,使全国语言不统一,文体为一种 文字记录,推行标准化语言,普遍使 时兴艺术,书籍是宗教艺术的表现物 用印刷体,文化传播大众化、通俗化
2.3城市化
城市化阶 段
水平
地域扩展 发展速度 趋势 缓慢 缓慢
常见的问题 各功能用地混 杂布置,功能 区分异不明确 交通拥挤、环 境恶化、住房 紧张等 大城市的中 心空洞化、 逆城市化等
20%~ 初期阶段 30%, 低 30%~ 中期阶段 70%, 较高 70%以 后期阶段 上, 高
迅速 缓慢, 甚至停 滞
工业化早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等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 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 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原
因
城市发展不合理
小 结Leabharlann 一、什么是城市化人口城市化:人口向城镇集聚 地域城市化: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市
这种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 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就是城市化。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乡村的推力 城市的拉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
衡量城市化的标准: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结合日常所见: 思考城市化有什 么意义呢?
2.3 城市化
2007年
2014年
2007年
2014年
2007年
2014年
什么是城市化?
上海市的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变化
54万 1911年人口
538万 1949年人口
1324万 1990年人口
1911年人口
1949年人口
1990年人口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思考:城市的数量和级别是怎么变化的?
快 继续 增大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19世纪晚期
城市化的定义_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的定义_城市化的概念城镇化(:Urbanization),又称城市化、都市化,是指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引起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 其实质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城市化的定义,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城市化的定义定义1: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
城市化也意味着城镇用地扩展,城市文化、城市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城市地理学(二级学科) 定义2: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所属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和产业生态学(二级学科)城市化也有的学者称之为城镇化、都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不同的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之有不同的解释,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城市化含义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但是中国城市化的滞后给中国的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
从分析城市化的涵义着手,在对城市化的三种基本形式进行说明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以及影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几个问题。
就目前来说,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化的概念分别从人口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角度予以了阐述。
人口学人口学把城市化定义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
他们所说的城市化就是人口的城市化,指的是“人口向城市地区集中、或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中国的人口中大头是农民,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在36%左右,因此加快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步伐对于促进农村剩余力的转移、实现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很重要的战略意义。
城市化
二、为什么会形成城市化?
推力 ①人口增长快, 对土地压力大 ② 收入低,社会 服务短缺 ③ 受自然灾害 影响大 城 市 化 的 动 力 拉力 ①就业机会多 ②社会福利保障 程度高 ③文化设施齐全 ④交通便捷
三、城市化的影响?
区域经济 1、带动————发展;
2、带来聚落形态 ————的变化;
填空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价值观念 3、带来————、————、————
开始时间
城市化迅速 时期
19世纪 20世纪 20世纪下半叶
近20年来
出现郊区城 市化时期 出现逆城市 化时期 改进时期
城市化 水平 发展 地域扩 阶段 速度 展趋势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后期 阶段
常见问题
低 缓慢 缓慢 较高 迅速 快 高 缓慢
继续 增大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 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一、什么是城市化?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农村人口
城镇 人口
农村地区
城镇 地区 城镇 数量 增加
规模 扩大
城市化 标志
城市人口 第一产业
比重 劳动力转移
规模
城市用地
? 第二、三产业 ? ? 的内涵
参阅教材31页图2.16,说一说 你是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 表格提示: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快速发 展时间 1950年前后, 城市发展速度
高 早
前快后缓
低 晚
前缓后快
2、局部分析
分类:
初级阶段
(1)城市化水平
低于25%~30% 大于25%~30%, 低于70%
高于70%
加速阶段
后期阶段
(2)表现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工业布局与城市布局的匹配关系
工业布局形态
工业点
城市布局形态
城镇
工业区
工业枢纽
中小城市
中心城市
工业地区
工业地带
产性服务不断提出新要求。
跨国公司成为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中的显著 特点。
(2)城市居民对消费性服务业提出更高的 要求。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未来城 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出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城 乡 移 民
3、郊区城市化或逆城市化 只有城市文化的 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 动的地域集中。 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美国
发 达 国 家 的 逆 城 市 化 现 象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乡村城镇化——我国的另一种情况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一、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一)第一前提——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二)第二前提——剩余农业劳动力
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经济学人士认为,城市化的原动力就是资本的积 累和循环,整个城市化过程就是资本扩大再生产 过程在城市地域上的体现。 社会学人士认为,城市化的动力除经济原因外, 人类精神、个性解放、政治状态等非经济原因 也都是城市化的动力。 城市地理学,在分析城市化动力时,首先注意 问题的空间性 ,从地域秩序入手分析 。
(2)城市的形态不断的扩大,城市的分布由相对的孤立转变 为联系紧密的人们的城市生活方式逐步扩大的过程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三)弗里德曼的解释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J.Friedmann)将城 市化过程区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
城市化Ⅰ: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在规模不同
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非城市型景 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是可 见的物化了的或实体性的过程。
什么是城市化?
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以城市为核心,城市的地域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经济规模不断增长的现象。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并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变化。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什么是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背景城市化是人口、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它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人口的集聚:城市作为经济、文化和信息交流的中心,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便利,因此人们会向城市不断聚集,这就造成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
2.经济的扩张: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城市化使得城市经济规模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变化。
3.社会和文化的转变:城市的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资源,吸引了更多的人们聚集于此。
这就促进了社会文化交流、知识传播等方面的迅速发展。
4.城市空间的变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城市空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化使得城市的经济规模急剧扩大,从而为城市带来更多的机会和福利,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和实现更多的经济收入。
2.改善了城市生活品质:城市化使得城市的设施和服务得到了大量的投入,城市的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3.推动了社会和文化的进步:城市化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展现自我,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和文化的交流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三、城市化的挑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和问题,列举如下:1.城市资源的有限性:城市的土地、水、空气等资源是有限的,但随着城市化不断的推进,这些资源将面临严重的竞争和过度的开发。
2.城市的环境问题: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破坏,城市的污染、噪音、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加剧。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徙到城市地区,加上城市地区的土地和资源被用来扩展城市的规模和范围。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之一,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以下是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的一些重点:城市化的过程:1.人口迁移:城市化的第一步是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人口迁移。
人们离开农村地区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和生活条件,这导致了城市地区人口的增长。
2.城市规模扩张:城市化的下一个阶段是城市规模的扩张。
城市需要更多的土地来容纳流入的人口,并提供各种生活设施和基础设施。
3.工业化和经济发展: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重要推动力。
工业化带来了工作机会和经济增长,吸引了更多的人口迁往城市。
4.城市化政策:政府的城市化政策对于城市化过程至关重要。
政府的政策可以鼓励人们迁往城市,并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来支持城市的发展。
城市化的特点:1.人口密度:城市化导致人口密度增加,人口集中在城市地区。
这导致了城市地区更加拥挤和繁忙,也给城市规划和管理带来了挑战。
2.经济活动:城市化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活动和机会。
城市成为商业和产业中心,为人们提供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经济条件。
3.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城市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这包括交通设施、水电供应、医疗设施等。
城市化进程也需要城市规划来确保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和有效运营。
4.社会和文化变迁:城市化对社会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城市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促进了社会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5.环境挑战:城市化对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
城市化导致土地开发和资源消耗增加,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6.不平等问题:城市化也带来了社会经济不平等的问题。
在城市地区,富裕和贫困的差距更加明显,一些人因为缺乏教育和技能而无法从城市化过程中受益。
总之,城市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以确保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
城市化-课件(共32张PPT)
垃圾污染
愚公移山
固体垃圾污染
项目
固体垃圾污染
来源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垃圾堆放场
这是我们的理想!!!
解决措施:
–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城市绿化工作 –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 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 控制城市规模 – 合理规划城市 – 加强城市管理
正面影响: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
– 平整土地 – 修建水利设施 – 绿化环境 – 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提高人们
的生活质量。
• 负面影响:不合理的城市化发展,给城市 带来种种城市问题
• 城市环境问题 • 城市交通问题 • 城市住宅问题 • 城市社会问题
大气污染
案例 1952年12月5日~9日,伦敦出现了历史上 最严重的烟雾事件,在雾的初期,伦敦市民感 到胸闷、咳嗽、喉痛以至呼吸困难,进而发烧。 在浓雾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几天时间内因 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死亡者达数千人。
痛痛病表现那些环境问题?
水污染和土地污染
城市水污染
项目
水污染
来源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危害 污染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危害人
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的50多名居民不堪忍受 机场100分贝以上的噪音,致使精神错乱。上万名工人开 始罢工,甚至还冲进波音公司总部,居民手持木棍,铁秋 与警察对峙,扬言要砸掉机场,如在一周内问题不能解决 就一天烧掉一架飞机。当地居民在体检中,大多发现心血 管病、神经系统疾病。
人口城市化 城市化
地域城市化
实质: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城市化进程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 起步早、水平高,20世 纪70年代后变慢
城市化定义
城市化Ⅰ:即“物化了的城市化”(实体的城市化),即物
质上和形态上的城市化,包括:
①人口的集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大,城镇密度加大,城镇 规模扩大等;
②空间形态的改变: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用地功能分
化,土地景观变化等; ③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社会组织结构 的变化等。
城市化Ⅱ:即“无形的城市化”(精神上的城市化、意
2、城市内部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化,算不 算城市化?
例如,建筑密度较为稀疏的地域,随着商业服务网点的增多、 交通线路的开辟,人流将逐渐稠密,建筑密度升高。再如,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内部一些设施较为落后的地段逐渐实 现基础设施现代化。像这些城市内部地域级差的变化,是
否属于城市化概念的范畴?
三、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
全部过程;
(2)经济学观点
经济基础过程 城市化现象 城市性质的增强(人口数量、 密度,Ⅱ、Ⅲ产业比例上升 等);城市向外膨胀
城市化 现象
社会文化过程 城市化现象 重视“区域经济结构的转换 过程”(农业活动向非农业 活动转换)
(3)地理学观点
城市化还应当包涵城市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变化的过程, 即一定范围内城市数量的增加和每一个城市地域的扩展两个 方面。
国外: ①厌恶城市环境,追求较宽裕的活动空间,新鲜空气;
②由于交通信息发达,人口和工业、商业事务等活动纷纷迁 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
我国(乡村城镇化) : 在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农村,由于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开 始转向非农业活动;生活方式也已开始向城市型转化,并 享受城市型公共设施(交通、供水、供电等)和社会文化 娱乐设施的变化过程。
逆城市化现象
三、城市化含义的三个争论问题
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
2011年12月,中国社会蓝皮书发布,我国城镇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城市化 率首次突破50%。
二、城市化的进程
内部市区的城市化
1.城心地区的城市化 2.中心市区的城市化
城 市 化 的 进 程
1.对外交通设施的延伸与城市化
外围市区的城市化
2.工业的扩展与城市化 3.住宅的扩散与城市化 1.土地利用集约化
四、当代城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特征
(一)当代世界的城市化特征: 1.城市化进程加快 2.大城市发展迅速,出现规模巨大的城市群 3.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 4.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倾向
(二)当代中国的城市化
1.有计划逐步发展,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乡村城市化显著 3.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城市群和一批超大城市正在 形成
(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直接动力
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的工业朝着自动化、 标准化方向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 移,工业部门大量吸收劳动力的时代已经结束,城 市发展对工业发展的依赖程度减轻。但是,从世界 范围看,工业对于城市发展的主导地位依然存在, 工业化仍然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三)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立足于国内,必须保 证粮食的基本自给,而保证粮食的基本自给的重要条件就是保证耕地的数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1996年全国耕地面积(总资源)为1.3×108hm2。 当年全国总人口为12.24亿人,人均耕地面积为0.106h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4。2001年全国耕地面积下降为1.27×108hm2,5年中耕地减少300hm2,人 均耕地面积减少到0.1hm2。由于耕地减少以及其他原因,全国粮食总产量在 1998年达到创纪录的5.12×108t,即超过0.5×1012kg后逐渐下滑,2003年仅 为4.3×108t,比1998年减少了16%,人均粮食拥有量更从411kg下降到334kg, 减少了近19%。显然,这一趋势发展下去的话必然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重大 影响。为此,中央政府近年来实施了最严厉的耕地保护政策,对各地每年占用 的耕地量下达具体指标,并要求各地耕地的占(用)补(充)尽可能平衡。通 过种种努力,200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恢复到4.7×108t。 由此可见,城市化的第一前提,即农业剩余产品的数量,在今后一段时间 内依然是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个制约因素。
什么是城市化?
什么是城市化?1.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转移常住地点到城市,城市与非城市建设管理制度、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因素的集中。
它是现代化和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人口结构和生产方式变化的体现。
2. 城市化的过程城市化是从传统古都到现代城市,由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过程。
它包括城市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三个方面。
城市人口增长表现为人口向城市聚集,并在城市中长期居住;社会经济发展表现为城市经济的繁荣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文化的转型;城市空间形态演变表现为城市规模、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的演变。
3. 城市化的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与非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逐渐加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转移和传递效果不断增强,进而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
城市化的影响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的推动、文化交流的扩大和城市形态的演变等。
4. 城市化的挑战城市化给城市带来了很多机会和挑战。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城镇规划的不合理、城市交通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等。
这些问题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5. 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包括:城市规划、城市交通、环境保护、社会建设等。
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市民、企业等各方积极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城市化是现代化和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它包括城市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三个方面。
城市化的影响包括:社会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的推动、文化交流的扩大和城市形态的演变等。
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促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拉力
乡村的推力
二、城市化动力机制
促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经济的发展
☺三大产业的发展对城市化的影响
社会 经济 发展 农业发展 工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 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剩余劳动力 城 市 化
安 排 大 量 劳 动 力 就 业
三、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发展中国家的城乡移民
小结: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城市化特点 原
工业化早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 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 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因
发 达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家
郊区城市化化与逆城市化的异同
相同点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
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不同点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郊区化
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乡村人口数量减少
逆城市化
城市人口数量减少 乡村人口数量增加
四、城市化特点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 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晚 目前发展速度快 城市化水平低,城市 人口比重小(40%以 下) 初期和加速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城市化就是这种城市化的突出代表。 198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2.2%,发达国家为70.2%,发展 中国家为29.2%,而中国城市化水平仅为19.4%。从城市化 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看,我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第三 产业呈低水平上的相适应。1996年我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 (指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之比仅为0.69,远低于该比值 1.4—2.5的合理范围。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城市化的滞后, 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估计 很少 说过
。
。
是 不 是 住 进 了 国 家 提 供 的 福 利 房 呢 ? 好 像也 没 听
一
加 之 自大 革 命 起 在
“
无套裤汉
”
的 抗 争遗 风 之 下
,
贫民区
,
是 不 是 他 们 自己 盖 了
,
些 棚 户 呢 ? 好 像 也 没有
。
那他们
被视为 起义
”
的渊薮
,
。
尽 管 激 进 思 想 并非 发源于 贫 民区
,
,
的 而 棚 户式 的 贫 民 窟 大 概 只 能 在 发 展 中 国 家看 到 了 于 是 这 些 人 就说 你 看印度 的 贫 民 窟 多 糟糕 拉 美 的贫 民 窟 多 糟糕
,
、
,
,
而 且 说 这 些 都 是 资 本 主 义 或 新 自由 主 义 的 恶 果
。
这 些 人 关于 资 本 主 义 造 成 贫 民 窟 的 理 论
天 叫价
那 怎 么 办 呢 ? 第 四 个 程 序 就 是 要 有替 代 方 案 的 论 证
,
下 皇 帝实 行 警 长 治 城
于 18 5 3 年将 其心 腹
,
巴 黎警察局长
。
如 果 替 代方 案 论 证 也认 为 不 行 走完这 些 程序以后
,
公益 必 须要这个地方
,
,
那 么在
“ ”
,
或 者 允许 贫 民
自由
”
解决
,
块地皮
,
块 地 皮 上 盖 低 档 住 房 很 不 合算
,
千方
。
住 房而 容 忍 贫 民 窟
为 两 种 基 本选择 法 各 有利 弊
, ,
,
或 者 以福 利 国家方 式 消 除 贫 民 窟
,
百 计 要 把 城 市 中心 区 的 穷人 赶 走
然后盖
一
成
恩格斯说
,
,
大增
出 现 了 前 所 未 有 的 城 市化 高 潮
一
。
尤 其是 复 辟 时 期
、
七 月王 朝 与 第二 帝 国 时 期 法 国 工 业 化 加 快
。
,
种言论
,
亿 四 千万 农 民 工 进 城
一
,
城 市也 加 速 扩 张
18 0 0
。
—
18 6 0
年间
,
巴黎人 口从 58 万 增至
“
创 造 了举 世 唯
,
在
19
世 纪恰 恰
是 马 克 思 主 义 者 曾经 严厉 批 评过 的
一
。
恩 格 斯 在 K论 住 宅 问题 》
、
文 中说 道
”
:
穷人
“
“
一
般总是住在恶劣的
:
拥挤 的
,
不卫 生 的
住宅 中
,
这
不 是 现 代 (按
指 资本 主 义 ) 特 有 的 现 象 ; 它
一
甚至 也 不 是 现 代 无 产 阶 级 遭 受 的
“
法 国 的奥 斯 曼 大 拆 迁
” “ ”
“
”
真问题并非 贫 民窟 而 是拆毁 贫 民窟
我 国 自改 革 开 放 以 来 最近 我们经 常听 到 这 样 却 没 有 出现 贫 民 窟
“ ”
,
一
在 没 有 迁 徙 自由的 中世 纪
,
,
巴 黎 是没有
“
“
贫民窟
”
的
”
。
法
。
国 大 革 命 后 国民 有 了迁 徙 自由 迁 入 巴 黎 的 进城 农 民
,
的 奇迹
“
”
。
可是 接 下
1 7 0 万 , 即三 倍 于 前
贫 寒 的新 移 民 见 缝 插针 在 昔 日的 峨峨 皇
, ,
来 我 觉 得 他就 应 该 解 释
这 些 人 没 有住 在 贫 民 窟
。
,
那 住在 哪
都
”
里
。
“
私搭乱 建
”
加 上 适 应 贫 寒 租 户 需 求 的 廉租 私 房 大 量
18 5 2
,
就 是 由中立 的 资产 评 估 机 构 来 财 产 评
,
机 会 终 于 来了 这 就 是
年 拿破 仑 三 世 颠 覆 共 和
民 权被 严重 削 弱
、
、
恢
估
。
如 果这个评估 的价格
,
拆 迁 户仍 然 不 能 接 受
,
仍然是漫
。
复帝 制 后
,
政 治 出现 专 制 化 趋 势
“ ”
,
。
在 此 背景
的 痛 苦 不 同的 特 有 的 痛 苦 切时代的
一
种 和 以前
,
一
切 被压 迫阶级
一
;
相反
它 几 乎 是 同等地 伤 害 到
切 被 压 迫阶 级
“
” 。
换言 之
义社 会
“
”
,
贫民窟
。
”
并非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们 批 判 的 资 本 主
”
“
所 独有
而
“
现代
真 正 特 殊 的 问题 是
”
:
城 市 主城 区
系 列 豪华 的 建 筑
。
而 普 遍趋 势是 自由与福利 兼 有
:
这 才是 资本 主 义 时 代 的 真 正 问 题
对此
。
,
我们不
尽 管这 些 做
妨 以 老 牌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法 国 首都 巴 黎 做个 案 例 考察
但今 天 的共 识 是
。
既 不 给 自由也 不 给福 利 的 做 法
已 为 人 道 的底 线 所 不 容
做 自由交 易
。
,
尽 管是 公 益 项 目
,
能 够 做 自由交 易 也 要 尽 量
,
所 以 统 治 者对 这 些
,
贫 民窟
。
”
深 感头 疼
。
但 在革 命 后
“
民
如 果 在 第 二 个 程 序遇 到 问 题
,
有人 漫天 要 价
,
怎
权
”
的 保 护下 他们 无 可 奈 何
,
么 办? 那 有 第 三 个 程 序
维普资讯
城 市化
. 一
口 文 / 秦 晖 ( 清 华 大 学人 文 社会科 学 学 院教 授 )
现 在某些 人批 评 贫 民窟 家了
,
,
,
已 经 很 少再 说 当代西 方 发 达 国
至 少 在 建 筑景 观 上 都 是很 漂 亮
。
因为 这 些 国 家的 贫 民 区
穷人 本来就 很 恶 劣 的居 住 条件
也 无法 维持 了
,
。
由于 经 济 的
都 市化 过 程 中出现 大 量 城 市新 移 民
来
,
,
如 何让 他 们 在 城 市住下
“
快速发 展
一
,
大城 市主城 区 的地 价飙 升 认 为在 这
一
于 是 很 多人 盯 住 了 这
,
最 终 融 入 城 市? 在 民 主 时 代
、
呢 ? 所 有 讲 奇 迹 的 人 都 回 避 了这 个 问题
出现
于 是 在 市 内的 西
“
北
、
东 三 面 都 出现 了 贫 民 窟
“
”
。
这
这 些 进城 的农 民工
,
他 们 是 不 是 在城 市 买 了商 品 房 呢 ?
些 街 区不 仅 不
服
。
雅观
” ,
而 且 使与 之 为 邻 的 达 官 贵 人 感 到 不 舒
“
,
但
到 底去 了 哪 里
是 上 了天 还 是 入 了地 ?
在某 些 人 看 来
从 1 7 8 9 到 18 4 8 年
捣资讯
在那里 竖 起街垒 路 障
达
。
,
而 狭 窄 的街 巷 使镇 压 者 的 大 炮 难 以 到
“
自由交 易 的 尝 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