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补习班 新王牌2014中考化学微专题4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及评价

合集下载

《学习开展化学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变量控制

《学习开展化学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变量控制

《学习开展化学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学习开展化学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变量控制》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变量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就像是精确导航,引导我们在复杂的化学世界中找到准确的方向,得出可靠的结论。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变量。

简单来说,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可能会发生变化的因素。

比如说,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时,氧气、水、温度等都可能是变量。

而变量又可以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自变量,是我们主动去改变或操作的因素。

就像在探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就是自变量。

我们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

因变量,则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相应改变的结果。

还是以催化剂的实验为例,化学反应的速率就是因变量。

我们通过测量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或者生成产物的量等指标,来确定因变量的具体数值。

无关变量,虽然它的名字里有“无关”,但其实它对实验的影响可不小。

无关变量是指那些除了自变量以外,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

比如实验时的环境温度、压强,如果不加以控制,就可能干扰我们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关系的判断。

那么,为什么要控制变量呢?想象一下,如果在一个实验中,多个因素同时变化,我们就很难确定到底是哪个因素导致了实验结果的改变。

就好像同时有好几条路在我们面前,我们不知道到底是哪一条把我们引向了目的地。

控制变量能让我们排除其他干扰,清晰地看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控制变量。

第一步,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探究的问题。

这就像是在出发前确定我们的目的地,只有清楚了要去哪里,才能规划出正确的路线。

比如,我们想探究不同浓度的盐酸对金属锌反应速率的影响,那么盐酸的浓度就是自变量,金属锌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就是因变量。

第二步,确定需要控制的变量。

在上面的例子中,金属锌的纯度和质量、反应的温度、容器的大小等都应该保持一致,这些就是无关变量。

“控制变量研究的实验设计”教学案例及反思

“控制变量研究的实验设计”教学案例及反思

“控制变量研究的实验设计”教学案例及反思摘要结合南京市全市范围内开设的一节公开课,研讨了控制变量的概念在初中化学实验设计中的实施途径,并就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控制变量法情境创设实验设计初中化学复习课1 背景分析控制变量的概念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但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的实验一直是贯穿始终的。

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独立探索的空间不够,对于某些具体的对比实验中控制因素与可变因素的内涵和把握无从感受与体验,所以这部分内容一直是困扰学生的难点。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对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关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并借鉴学生平时反馈情况的基础上,笔者专门开设了一节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设计的复习课。

通过Falsh动画——水果的自述引入,错误方案呈现评析,回归教材,归纳总结,尝试设计等环节层层深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实验设计,使学生排除畏惧心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

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1)从控制变量的角度重新分析、认识教材中的许多实验设计;(2)学会正确判断对比实验中的控制因素与可变因素;(3)初步学会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完成实验设计。

为此,笔者一方面借助于拓展空间的手法,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之上,自主探究对比实验中的控制因素与可变因素,并在交流对话、合作探究中完善实验设计;另一方面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自然、社会、生物等各个领域中的相关知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知识点的应用,努力折射枯燥的实验设计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2 教学案例描述2.1 情景1师:水果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人都喜爱它,特别到了冬天更要多吃水果,因为水果中含有(学生抢答:水分、维生素、矿物质……)多种营养物质和水分,不同的水果含有不同的营养物质,水果中究竟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就让我们来听听水果们的自述吧!师:播放Falsh动画——水果的自述(内含学生配音)生:兴高采烈,边看边笑,边议论。

中考化学总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提高知识讲解含解析

中考化学总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提高知识讲解含解析

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提高)【考纲要求】1.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了解实验设计的几种类型,学会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2.了解实验设计评价的原则。

3.掌握对比实验设计和条件控制实验设计;了解实验设计的改进和创新,【知识网络】多种仪器连接方式的设计气体制备方案的设计实验设计金属活动性顺序探究的设计混合物分离方法的设计物质性质探究实验的设计明确目的原理选择仪器药品思路方法设计装置步骤记录现象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评价理论上是否可行评价操作是否简便实验评价评价是否安全可靠评价原料是否经济评价是否给环境造成污染【考点梳理】考点一、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基本要求:(1)科学性: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操作过程必须科学、严谨、合理。

(2)安全性:实验操作要尽量防止带有危险性的操作,尽量避免与有毒物质接触。

若无法避免有毒物质,则应采取安全措施,以防造成环境污染和人体伤害。

(3)可行性: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真正切实可行,所选药品、仪器、装置经济可靠。

(4)简约性:实验设计应简单易行。

装置简单,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

2.实验方案设计的几种思路:(1)对比实验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设计的一种基本思路,有利于实验现象观察对比,有利于推理论证结论。

如某学生欲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按下图进行实验。

(2)控制变量实验设计:一个问题常常受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为了研究每一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程度,常常采取控制变量法逐个检验,每一个现象只说明一个问题,换一个条件再检验。

综合各个因素对问题的影响作出综合性的判断。

如课本上燃烧条件实验设计和铁的生锈条件设计都是控制变量实验设计。

(3)综合实验设计: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多方面的问题,如设计一个组合实验探究某一混合气体的成分、某一气体的性质和组成等。

3.实验设计题的类型:(1)单项实验设计题:设计实验求证某一单项问题,或求证某一规律。

设计的特点是围绕某一问题设计一个指向很单一的实验,而且实验通常一步到位。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论化学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的运用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浅论化学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的运用

浅论化学探究实验中控制变量的运用科学探究题是新课标中考命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往往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对身边常见物质或有趣的现象进行探究,以达到认知的目的,既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魅力,同时将探究结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价值,这正是新课标中考的要求和方向。

从现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中,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等一类科学探究题中明显体现了控制变量的思想,尤其是差异性控制变量的思想。

差异性控制变量思想即是通过改变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多个因素中的任一个,其它可能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将这个被改变的因素的实验效果与不改变任何因素的实验效果进行对比,从而来论证实验猜想的正确与否。

例如上册教材第124页“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探究设计:分别控制可燃物发生燃烧的三个条件(见下图1),即得到①保持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铜片上白磷燃烧,说明燃烧的发生可能与可燃物、氧气和温度能否达到着火点三个因素有关。

②保持可燃物和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因素不变,改变氧气或空气这个因素进行实验,结果开水中白磷不燃烧,与实验①对比从而论证氧气或空气是影响燃烧的条件之一。

③保持可燃物(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和氧气或空气的因素不变,改变温度能否达到着火点这个因素进行实验,结果红磷不燃烧,与实验①对比从而论证温度能否达到着火点是影响燃烧的条件之一。

④保持可燃物、氧气或空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实验,结果开水中白磷在通氧气的情况下又燃烧,从而进一步验证可燃物燃烧受空气或氧气和温度是否达到着火点的因素有关(见下图2)。

再例如下册教材第19页“金属锈蚀的条件”的实验探究设计:分别控制铁钉锈蚀的三个条件(见下图3),即得到①保持空气和水这个因素都不变的情况下实验,结果铁钉锈蚀,说明铁钉锈蚀可能与空气和水因素有关。

②保持空气这个因素不变,改变水或水蒸气这个因素进行实验,结果铁钉不锈蚀,与实验①对比从而论证水是影响铁钉锈蚀的条件之一。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控制变量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控制变量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控制变量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实验,学生们能够亲自动手,观察现象,探索规律,提升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然而,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控制变量进行探讨。

实验设计的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应该明确实验的目的和预期效果。

这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设备,以及合适的控制变量。

2. 收集和准备实验材料:根据实验目的,我们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保证实验材料的质量和纯度,选择适当的量和浓度。

3. 制定实验步骤:在实验前,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

步骤应该简明清晰,确保实验可以被重复和验证。

同时,步骤中需要注明操作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4. 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记录,我们可以分析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合理解释。

同时,记录也有助于我们对实验过程和方法进行总结和改进。

5. 分析和讨论实验结果:在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结果,我们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验证实验目的是否达到,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控制变量的重要性: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控制变量,即使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只改变我们希望研究的因变量。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控制变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排除干扰因素:在实验中,存在许多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通过控制变量,我们可以排除这些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结果更加可靠和可重复。

2. 确定因果关系:只有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准确判断某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而确定因果关系。

3. 提高实验可比性:通过控制变量,我们可以使不同实验之间的条件保持一致,使得实验结果可以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常用的控制变量方法:1. 控制组和实验组:在比较实验中,可以设置一个控制组和一个实验组。

高一化学总结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设计与控制变量

高一化学总结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设计与控制变量

高一化学总结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设计与控制变量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合理的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总结高一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的应用。

实验设计是指在确定实验的目的和内容后,为了达到预定目标,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操作程序的活动,以及对试验结果的预判和利用。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

其中,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必须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避免发生事故。

在实验设计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控制对照组、多重重复实验和因素交互作用等。

控制对照组可以用于对比实验结果,判断某个特定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多重重复实验则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减小误差。

而因素交互作用的考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

在实验中,控制变量是指在一个实验过程中,保持其他变量不发生改变,只改变一个变量来观察所产生的结果。

通过控制变量,可以更准确地验证假设或者推测。

在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控制变量包括温度、压力、浓度、时间等。

以化学实验的热化学为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溶液的浓度来研究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而为了控制其他变量,我们需要保持反应物的质量不变、反应容器的体积相同,以及温度和压力的稳定等。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观察到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此外,在实验设计中还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顺序和条件。

实验操作的顺序应该合理、简单明了,避免操作过程中的失误。

实验条件的选择也需要慎重考虑,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例如,在进行酸碱滴定实验时,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指示剂和滴定液,同时注意滴定过程中的搅拌速度和pH值的控制,以减小误差。

综上所述,高一化学实验中的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进行实验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实验的目的和安全性,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操作程序。

同时,通过控制变量,我们可以更好地观察和分析不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控制变量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控制变量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与控制变量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而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的合理运用则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设计的原则及控制变量的重要性。

一、实验设计的原则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合理的实验设计是保证实验结果正确和准确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一些实验设计的原则。

1.明确实验目的:在进行实验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即想要通过这个实验得到什么结论。

只有明确了实验目的,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步骤和相关操作。

2.选用合适的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

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重量法、容量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

选用合适的实验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3.确定实验步骤: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明确每个实验步骤的操作方法和顺序。

实验步骤的设计应该简洁明了,符合实际操作的要求。

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

4.控制实验条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控制实验条件。

这包括控制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因素,并合理选择实验器材和试剂。

同时,在进行多次实验时,也需要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以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控制变量的重要性控制变量是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控制变量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控制变量方法。

1.排除其他因素:在进行实验时,有许多因素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比如温度、湿度、时间等。

通过控制变量,我们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2.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实验的可重复性是衡量实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控制变量,尽可能使实验条件保持一致,可以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使结果更加可靠。

3.观察和分析变量间的关系:在进行实验时,我们通常会改变某个变量,例如改变反应温度或浓度,然后观察其他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控制变量研究的实验设计PPT教学课件

控制变量研究的实验设计PPT教学课件

2.悬挂脊蛙
用“S”形的小钩钩住蛙 的下颌,并悬挂于支架 上,静置一两分钟后, 进行实验。
3.观察搔扒反射
用镊子夹住小纸片(对折 一下)的一角,将另一角 浸一些0.5%~1%硫酸溶 液后,贴在脊蛙背部(或 腹部)的右侧的皮肤上, 观察蛙的四肢是否出现搔 扒反射。
4.破坏脊髓
实验后,用烧杯中的 清水冲洗硫酸刺激过的 皮肤,并用纱布轻轻揩 干。用探针插入蛙的椎 管内搅动,破坏蛙的脊 髓后,再重复上述实验, 观察是否还有搔扒反射。
D ③与④
2.(1)淀粉溶液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它遇到
碘显 蓝 色.
(2)如图所示,利用维生素C能使淀粉——碘溶液退
色的性质,可以比较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
的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试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
A 控制的条件是 (

A.烧杯的大小必须相等
B.烧杯中的淀粉——碘溶液的质量必须相等
C.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必须相等
脊髓的传导功能
以成人排尿反射为例来说明: 当尿液在膀胱内积存到一定量时,便会刺激膀胱壁上
的感受器,使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经过传入 神经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同时,也有神经冲动经过神 经纤维向上传到大脑,使人产生尿意。在适宜的环境下, 由大脑发出神经冲动经过神经纤维传到脊髓的排尿中枢, 神经冲动再沿着传出神经传到膀胱,引起排尿反射。如 果环境不适宜,大脑就暂时抑制脊髓中的排尿中枢而不 排尿。
试管号
12 3
45
pH值
5.6 6.2 6.8
7.4 8.0
结果(颜色) ++ + 橙黄色 + ++
问:(1)该实验中用什么来表示淀粉酶活性大小? (2)本实验的方案中,控制的变量是什么?

【 复习参考】 化学(沪教版)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专项四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 复习参考】 化学(沪教版)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专项四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④尾气的处理方法 可以采用溶液吸收法、燃烧法或用气球收集的方法处理,具体 采用哪种尾气处理方法,应根据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确定。
(4)开放型实验设计题应注意的问题: 开放型的实验设计是指对某一实验课题有多种方案的实验设计, 一般从提出问题、设计实验、选择仪器、组装仪器、观察记录 现象到结论的推理完全由学生自主完成。开放型的实验设计, 一般在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除去杂质的实验中出现较多, 它能够全面综合考查学生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思维及表达 能力,属于较难的题目。解答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专项四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方案的设计 1.高频考点 主要包括:制备型实验设计;性质型实验设计;验证型实验设 计;开放型实验设计等。
2.题型攻略 实验设计题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实验目的而综合运用元素化合 物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所进行的化学实验的设计。常见考查方 式:由题目提出实验目标,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用品, 设计实验装置,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从而解决题目提出的问题,属于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题目,括对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的评价、实验操 作的评价、实验现象的描述与结论分析的评价等。
2.题型攻略 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深刻的思维活动,要通过分析 和综合、比较和论证,才能选出最优方案,为此,必须明确评 价的基本内容: (1)科学性:反应能否发生,即方案在理论上是否科学、合理、 严密; (2)简约性:操作是否简便易行、优化,反应条件是否易达到;
【典例1】(2011·怀化中考)“五一”劳动节,小军给妈妈帮 厨,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液体,小军问妈妈这是什么物质, 小军妈妈要他猜一猜。假如你是小军,你认为该无色液体会是 ____________。 (1)小军打开瓶盖闻了闻,初步判断为白醋。请问小军是利用 了白醋的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作出的判断。

中考化学(沪教版)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专项四实验的设计与评价.docx

中考化学(沪教版)全程复习方略精练精析:专项四实验的设计与评价.docx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综合检测·知能升级一、选择题1.“节能减排,我有责任”。

下列实验操作不符合节约原则的是( )A.甲学生用白色点滴板替代试管,进行酸、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B.乙学生配制50 g 5%的氯化钠溶液,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C.丙学生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先点燃酒精灯,再去组装仪器D.丁学生做完金属与酸的反应实验后,把多余的金属回收2.欲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甲烷四种气体,现有一盒火柴,还需要用到下列实验用品中的( )A.装有蒸馏水的烧杯B.装有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C.冷而干燥的烧杯D.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3.(2012·陕西中考)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

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装置Ⅰ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B.装置Ⅱ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C.装置Ⅲ、Ⅳ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D.装置Ⅴ可以用于收集H2、O2,也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CO24.(2012·无锡中考)中考复习阶段,小荷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①煮沸可以降低井水的硬度;②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一定是氖原子;③将肥皂水滴到pH试纸上,观察到试纸由黄色变成红色;④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能吸附、过滤水中的杂质;⑤为了增强肥效,应将铵态氮肥和草木灰混合施用;⑥利用铜、铁、AgNO3溶液能探究出铜、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④⑥5.(2011·兰州中考)下表列举了四组待鉴别的物质和对应的鉴别方法,其中不合理的是( )6.如图是学生设计的一个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对其优缺点的评价,错误的是( )A.所用材料均为家庭废品,有较好的资源利用意识B.使用碱石灰(主要成分NaOH和生石灰)有利于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C.将石灰石放入废铜丝网,不用时可使反应中止,体现便利使用的设计思想D.利用拉动废铜丝的设计,要注意保证气密性良好,方能使实验成功7.(2011·桂林中考)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能够实现的是( )A.CuO C−−−→高温 Cu O2−−→△CuOB.CaCO3HCl−−−→CaCl2HNO3−−−→Ca(NO3)2C.Fe2O−−−→点燃 Fe2O3HCl−−−→FeCl3D.Al2O3H O2−−−→Al(OH)3HCl−−−→AlCl38.(双选)(2012·湛江中考)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二、非选择题9.下列图(Ⅰ)是部分常用化学仪器或装置,图(Ⅱ)是部分“微型”化学仪器或装置(用“微型”仪器做实验,其试剂用量和废物排放量是通常用量的1/10或更少,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化学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

化学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

化学实验中运用控制变量法初中部吴锦菊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引导学生要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应将各种科学探究方法在教学中正确落实。

化学是一门实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会有多种因素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因此我们要探究其中一种因素时,通常使其它因素保持不变,这样才能准确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就是研究问题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控制变量法。

下面我以“通过不同金属和酸反应的快慢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来自于人教版新课程九年级化学下册)这个实验来阐述如何将控制变量法在教学中落实: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往往自我感觉对这堂课设计得非常完美,可授完课发现学生反馈过来的效果不尽人意。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题目的设置已经有了变化。

比如:出题者根据学生生活或学习中的困惑,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这类题型是应用控制变量法的典型题型。

如何使学生能应对这类题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改以前的传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设计。

例如以前老师在演示“金属和酸反应”的实验时,直接拿出四只试管放入四种体积不等的金属:镁、锌、铁、铜,然后很随意地倒入不同体积的稀盐酸或稀硫酸。

实验现象是:铜不反应,镁反应最快,锌其次,最慢的是铁。

学生于是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镁>锌>铁>铜。

老师感觉学生通过实验应该能记住了结论,但是细想一下这个探究实验的设计缺乏严密的科学性。

试问:①会不会是镁条和酸的接触面比其他金属的大才反应那么快的;②会不会是往铁钉中加的酸嫌少才反应慢的;③会不会是酸的浓度太小了才使铜跟酸不反应的;④会不会是金属表面有什么物质覆盖才会出现不同的现象等等。

这时如果教师请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学生就要想我该加多少酸比较合理?这时教师恰到好处地提示一下:我们是想通过观察金属和酸的反应速率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那么要能比较出反应的快慢,在设计实验时你该控制哪些可能影响我们判断的变量,使他们保持相同?学生可能就会猜想:①四种金属的形状和金属与酸的接触面要差不多,且金属的表面要经过打磨;②倒入酸的种类、体积和浓度要相同。

“化学实验中的变量控制”教案

“化学实验中的变量控制”教案

“化学实验中的变量控制”教案“化学实验中的变量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变量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化学实验中变量控制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内容1.变量控制的概念及重要性。

2.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变量。

3.变量控制的方法与技巧。

4.实验案例分析。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实验中的错误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这些错误,从而引出变量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

2.讲解:详细解释变量控制的概念,说明在化学实验中为什么要进行变量控制,以及不进行变量控制可能带来的后果。

3.实例:通过实例讲解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变量,如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并说明如何对这些变量进行控制。

4.技巧:介绍一些变量控制的技巧,如盲测、双盲法等,并解释其原理和使用场合。

5.实验:进行实验演示,展示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变量控制,并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6.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自己的实验中应用变量控制方法,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7.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变量控制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实验中要时刻注意应用变量控制方法。

四、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变量控制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包含变量控制的化学实验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估。

3.在以后的实验课程中,观察学生是否能够自觉应用变量控制方法,以及他们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科学。

五、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评估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总结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分析他们在理解和应用变量控制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对本节课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质量。

控制变量法的化学设计教案一等奖

控制变量法的化学设计教案一等奖

控制变量法的化学设计教案一等奖《控制变量法的化学设计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控制变量法的化学设计教案一等奖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题中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道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题中的应用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控制变量法三、实验准备1.教师制作课件2.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四、教学过程开门见山:我们今天学习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题中的应用。

展示幻灯片并板书:连接:什么是控制变量法呢?请看一知识回顾(出示幻灯片)例1(1)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不完整教师补充)(2)学生回答(不完整教师补充,这里要解释一下,即选择②④谁变谁不变.选择③④谁变谁不变,好为下面引出控制变量法打基础,也让师、生认识控制变量法)。

(3)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之后,小结得出控制变量法)。

连接:在解题中如何应用控制变量法呢?例2.⑴学生读题目,读完之后可以让同学猜想一下(也可以直接给出)⑵猜想与假设⑶收集证据(学生完成填空,教师可以帮助解决)⑷结论与解释⑸交流与反思,学生猜测(双氧水分解、浓度、催化剂、温度等)板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温度、浓度、催化剂等)连接:化学反应条件是控制实验的灵魂,然后展示下一张幻灯片。

请看例3.⑴学生读题并回答问题(教师略加分析)连接2.反应的'剧烈程度有与什么有关呢?请完成下列实验(展示幻灯片,读题说步骤,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⑶学生分析回答后板书与反应面积大小有关连接:控制变量法在微粒的检验中又是如何应用的呢?请看例7.学生讨论,回答问题,填空.设计怎样的实验可以证明这个实验呢?(学生可以猜想,然后展示下一张幻灯,也可以直接展示下一张幻灯,证明教师把实验设计好后,学生完成实验并填空)交流和反思,方案为:向滴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可以看到实验现象消失,滴加氢氧化钙,红色消失.总结: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学习知2、控制变量法的化学设计教案一等奖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碳跟氧气、氧化铜的化学反应)。

实验-控制变量法(新)

实验-控制变量法(新)

验证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编为1 1、将3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编为1、2、3号。 15条同时孵化的同种蝌蚪 条同时孵化的同种蝌蚪( 2、将15条同时孵化的同种蝌蚪(体长均为 15mm),随机分为3组(每组5条),分别放入 15mm),随机分为3 每组5 ),分别放入 ),随机分为 个玻璃缸中,在适宜的相同水质、饲料、 3个玻璃缸中,在适宜的相同水质、饲料、温度 条件下饲养。 条件下饲养。 号中加入甲状腺激素5mg 3、1号中加入甲状腺激素5mg ,2号中加入甲状腺 抑制剂5mg 5mg, 号中不加任何药物。 抑制剂5mg,3号中不加任何药物。 号玻璃缸中连续投药7d 每天一次, 7d, 4、向1号、2号玻璃缸中连续投药7d,每天一次, 药量相同。 药量相同。 实验期间,每天按时用标尺测量蝌蚪的体长, 5、实验期间,每天按时用标尺测量蝌蚪的体长,观 察前肢、后肢和尾的变化,并记录。 察前肢、后肢和尾的变化,并记录。
控制变量法
实验组: 施加 实验组: 自变量 对照组: 对照组: 不施加 无关变量 相同 得到 因变量 消失 或改变 对照 科学 分 结论 析
操纵 控制 检测 自变量 无关变量 因变量
实验设计的常规解题思路
明确实验目的 分析实验原理 提出实验思路 设计实验步骤 预期实验结果 因变量 自变量 操纵 施加干扰 随机分组 控制 设置对照 无关变量 条件适宜 重复实验 检测 观察现象 测量数值
生物实验设计中的问题
控制变量法
生物的生命活动往往是错综复杂的, 影 生物的生命活动往往是错综复杂的 , 响某一个生命活动的产生和变化的因素常 常也很多。 为了弄清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常也很多 。 为了弄清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 往往先控 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 , 往往先 控 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变, 集中研究其中一 制住其它几个因素不变 , 集中研究其中 一 个因素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 这种方法叫控 个因素变化 所产生的影响, 所产生的影响 制变量法。 制变量法 。 这是一种研究问题的常用的科 学实验方法。 学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研究的实验设计 浙教版

控制变量研究的实验设计  浙教版

3.以下是研究pH值对人体唾液淀粉酶活性影响的
实验步骤。
(1).准备5支装入2毫升浓度相同但pH值不同的淀粉糊; (2).再分别加入1毫升浓度相同的唾液,充分振荡后置于 25℃的水浴中; (3).10分钟后,分别在试管中加一滴碘液; (4).记录5支试管的显色结果,如下表所示(注:+表示蓝 色程度) 1 2 3 4 5 试管号 5.6 6.2 6.8 7.4 8.0 pH值 ++ 结果(颜色) ++ + 橙黄色 +
第二次测 量 第三次测 量 平均值
浓度1 浓度2 浓度3 蒸馏水
巩固练习:
1.在研究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种类 是否有关的实验中,提供的材料:① 0.1kg的铜块② 0.1kg的铝块③ 0.2kg的铜 块④ 0.3kg的铝块.则应选择的材料是 ( )



①与②
② 与④


①与③
③与④
2.(1)淀粉溶液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它遇到
• 水蚤为甲壳纲动物,身体透明(用显微镜可 以见心脏跳动),一般体长不足5mm。水蚤 主要以单细胞绿藻为食,生长在富含有机质 的静水水域,如水草茂密的湖边、水库边、 养鱼池和水塘边等环境中。 • 在我国南北方广大的水域中 • 广泛存在。除冬季外,其他 • 时节很容易采集和培养。在 • 北方,水蚤常作为家养观赏 • 鱼的饵料。”
问:(1)该实验中用什么来表示淀粉酶活性大小? (2)本实验的方案中,控制的变量是什么?
4.如图,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的实验:
(1)实验中你通过观察
木块的滑行距离
道动能的大小;
能知
控制同一高度 (2)实验中采用
(3)图甲和丙,探究的问题 是动能大小与物体速度有关

初中化学中控制变量法

初中化学中控制变量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你若还能提出新的合理的假设和实验方案,本题奖励4分(化学试 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
假设b: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AlCl3; 假设c:该灰黑色沉淀可能含有难溶于酸的物质。
小明的实验方案中未控制金属的纯度,盐酸的浓度等相关变量相同(1分) 操作中难以做到铝片和锌粒的表面积相同(2分)
【设计并完成实验】取灰黑色沉淀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加入适量稀盐 有微量气泡,固体全部溶解,
(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由实验
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
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
【反思】(1)若要证明Fe2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应当验证它在化学
(1)2Al + 6HCl = 2AlCl3 + 3H2↑(2分) (2)温度(1分) (3)①和②(1分,两空都对才给分) (4)500>t>300(1分) (5)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氢气所需时间的多少来衡量;或通过单位时间内生成氢气的量、 温度变化来衡量等(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2分) (6)两支试管中各放有铝丝和稀硫酸,再分别加入氯化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 (答出氯 化钠给2分)(或向放有铝丝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2012•安徽试题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
方法制取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中考复习专题《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中考复习专题《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中考复习专题
“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付太鑫 玉山冰中
课本中的探究实验:
•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复习策略
• 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关注实验探究过程
• 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 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导体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的一般模式:
研究对象是否与实验变量有关?
【练习1】下图是某校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自然科学问题 所做实验,请根据实验设计意图提出他们想要探究的问题。
研究对象: 液体蒸发快慢
实验变量 :
(改变的量)
温度
上图探究的问题
是:液体的蒸发快慢是否与液体的温度有关 ?
2、学会猜想与假设
实验变量(原因)
例、右图是电流、电压关系的图
二、知道所探究问题 的影响因素
• 研究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
•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应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时需考虑以下几点:
1、确定研究对象 、实验变量和控制变量 2、如何保持控制变量不变? 3、如何改变实验变量? 4、如何观察或测量研究对象
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制 变
应用


应用于提出问题之中 应用于建立假设之中 应用于实验设计之中 应用于实验结论之中 应用于实验评价之中
于是他想到一个这样的问题: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滴入 水的多少有关?并作出假设:摩擦力大小与滴入水的多 少有关。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设 在计水实平验桌必面须上要滴表入达不清同楚滴:数的水3、并弹涂簧匀测,力用计弹沿簧水测平力桌入面水上的做滴匀数速直缓线慢运地动拉,动观木察块并匀比速较直弹线簧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中考化学微专题4 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与评价
【例题导悟】
例1.1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进行实验进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小红于是对原实验进行了重新设计,实验装置如图2实验操作
①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烧杯中滴入3-4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

②取少量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③在B、C试管内分别倒入适量的沸水备用。

另在A、D试管中分别倒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沸水中,同时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请回答:
⑴小红按课本进行实验时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分子。

⑵操作③中,B、C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⑶对比课本实验,小红的改进实验还可得到的新结论是;改进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
⑷举出生活中与改进后实验所得新结论类似的一个例子。

解析:
例1.2我们知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那么二氧化硫与水是否也能反应生成一种酸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探究,设计的探究过程如下。

请你回答其中的有关问题:
(1)做出假设:;(2)设计方案:先验证水能否使蓝色石蕊试纸变色,再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色,最后验证二氧化硫气体能否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实验装置和药品如图:
(3)查阅资料:你认为该实验小组需要掌握的资料内容中应包括(填序号)
①二氧化硫易溶于水②酸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SO2不与浓硫酸反应④二氧化硫有毒,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4)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装置C内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这说明。

②装置D中胶头滴管中的蒸馏水在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之前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未见试纸颜色发生变化,当有二氧化硫气体通过时发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此现象说明
,此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装置E的作用是。

(5)结论:原假设(填“成立”或“不成立”)
解析:
【解题要诀】
要诀1:学会影响因素为题中的变量
要诀2:回答问题尽量完整,可以用题中的原文
要诀3:注意假设和结论或目的的对应
【仿真训练】
1小明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

他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其目的是:;
第二方面的实验是要。

2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

他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是。

(2)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用扇予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 (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3(我们已经学习过“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探究,下面请你回忆:①实验时老师给你提供了
③探究结论:酸雨对森林有破坏,使植物枯萎,酸雨还能腐蚀用、做成的雕像、以及金属制品等。

④反思与评价:煤燃烧时会排放出、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为了防止“酸雨”的产生,保护我们的大自然,请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1)右图A仪器的名称是,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
多不超过其容积的 %。

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
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

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该反应类型
是。

(3)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写出一点即可)。

5.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做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锰>铁>铜;猜想二:铁>铜>锰;猜想三:。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1)第一组验证猜想一。

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2)第二组验证猜想二。

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中,观察现象。

(3)第三组验证猜想三。

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

【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

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象是:。

【拓展研究】随后同学们对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涉及作了进一步研究。

为了验证甲、乙、丙、丁4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①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③把乙放入丁的盐溶液中;④把丁放入丙的盐溶液中。

你认为哪个实验没有必要做?请说明理由。

6.教材上的学生实验: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

以下是小强同学的实验方案,我们一起对实验进行分析、完善和归纳。

【实验药品】铁片、铜片、银片、20%稀硫酸、CuSO4溶液、AgNO3溶液、FeSO4溶液。

【提出假设】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Fe>Cu>Ag。

(1)上述实验中能观察到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是________(填字母)。

(2)我国古代“湿法炼铜”就是利用了实验试管D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方案完善】通过上述实验还不能证明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请你在此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他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

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彬进行了如下探究的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

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CrSO4)溶液……
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无色的硫酸铝溶液……
【预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①Cr、Al、Cu;②Al、Cr、Cu;③Al、Cu、Cr。

(2)实验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东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清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