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群自组织自适应效应型组织研究

合集下载

集群效应的特征

集群效应的特征

集群效应的特征
集群效应是指在某一特定行业、领域、地域内,如果企业及个体能够聚集在此,就会出现
获取资源、分工协作、业务共赢、创新合作等等有益的现象。

集群效应可以让企业的研发、商业、创新等活动得以加速,帮助企业提供有效的创新和竞争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集群效应中最重要的是互相协作,这也是集群模式里最常见的现象。

不同企业之间可以相
互促进技术发展,从而集体实现更新的技术落地,从而获得更多的商机。

同时,企业之间
的互相促进也可以形成竞争的环境,实现更有效的竞争,从而提升企业的技术能力,实现
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此外,企业之间的经济协作,这将有利于企业获取资源的便利度,通过相互协作可以大大
减少采购成本,更有效的运用企业自身的资源,实现企业效率的提升。

总之,集群效应是一种有效驱动企业创新及竞争力提升的机制,它可以有效的让企业实现
更加快速的发展,而且节约了企业的资源成本。

整体而言,集群效应的提出和发展将对
各行业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集群效应名词解释

集群效应名词解释

集群效应名词解释经济学术语集群效应指的是集中于肯定地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开展有关的各种机构。

根本定义产业集群效应〔cluster〕是指集中于肯定地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开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是推进地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法,是地域创新系统的一种重要完成方法,是提升地域竞争力的重要方法。

主要意义编辑播报中小企业的集群开展是世界范围的一种重要经济现象,我国的中小企业集群在20世纪90年代也取得了较快开展,中小企业集群所带来的庞大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明显。

深刻分析研究中小企业集群存在这一经济现象,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开展,推进社会进步有着重大意义。

一、中小企业集群中小企业集群是指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的相关产业或某特定领域内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及其支持机构在该地域空间内的集合。

美国硅谷的繁荣、意大利经济的振兴、东部沿海乡镇的迅猛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当地企业集群的开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全球化,经济开展也凸现出地域集中化趋势,特别是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地方企业集群化。

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集群,由于其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而日益得到迅速开展。

按照企业集群的产业性质,可以将产业集群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传统产业集群,它以传统的手工业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部门为主,如开展纺织、服装、制鞋、家具、五金制品等行业,大量的中小企业在空间上相互集中,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市场组织网络,在这种产业集群内,劳动分工比拟精细,专业化程度较高,市场组织网络兴旺。

典型的例子是意大利的特色产业区和浙江的“块状经济〞区。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它主要依托当地的科研力量,如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间相互紧密合作,具有强烈的创新气氛,美国的硅谷和北京的中关村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

构建自适应与灵活性强的企业管理体系

构建自适应与灵活性强的企业管理体系

构建自适应与灵活性强的企业管理体系在如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管理体系的灵活性和自适应性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刚性管理体系往往难以应对市场变化的挑战,因此,构建一个具有自适应性和灵活性的企业管理体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组织结构、决策机制和人才管理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这样一个管理体系。

一、构建灵活的组织结构传统的组织结构通常是以层级为基础的,各部门之间相对独立,信息流动有限。

而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传统的组织结构不再适应企业的需求。

因此,构建一个灵活的组织结构成为关键。

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1. 弹性部门设置:可以建立一个弹性的部门设置机制,根据市场需求和项目情况来灵活调整部门设置。

比如,当某个项目需要加大投入时,可以设立一个临时的项目组,该组可以根据需要从各部门中抽调人员,实现资源的灵活配置。

2. 跨部门合作:传统组织中部门之间的合作比较有限,各部门相对独立。

而在灵活的组织结构下,可以鼓励部门之间的跨界合作和协同。

这样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利用,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

3. 平板化管理:传统组织中的层级较多,决策流程繁琐。

而在构建灵活的组织结构时,可以适度减少层级,实现决策的平板化。

这样能够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二、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快速行动。

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决策机制对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建立有效决策机制的几点建议:1. 授权下放: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应该能够参与决策,并且有足够的权限和责任。

只有将决策的权力下放到更底层,才能迅速做出决策并实施。

2. 数据驱动:决策应该以数据为基础,而不是主观判断。

建立起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体系,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做出决策,降低决策风险。

3. 定期审议:决策后要定期进行审议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以保证决策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三、优化人才管理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对于构建自适应与灵活性强的企业管理体系来说,优化人才管理尤为重要。

企业协同创新策略研究

企业协同创新策略研究

企业协同创新策略研究一、前言协同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通过多方合作,集思广益,共同实现创新。

企业协同创新策略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因此,本文将从何为企业协同创新以及其发展意义入手,再探讨现代企业在实施协同创新策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和策略。

二、何为企业协同创新协同创新全称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是企业与其他组织、机构、个人等联合创新。

该方式的优势是充分利用各方优势、资源与经验,达到共同创新、开拓市场、减轻风险、优化资源等效果。

具体操作方式包括联盟创新、产业链创新、创新中心、创新网络、共享资源平台等等。

总之,企业协同创新是现代企业在创新事业中重要的一种战略方式。

三、企业协同创新的发展意义1. 优化资源配置企业通过协同创新,可将自身优势资源与其他组织联合,共同进行产品或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活动,最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2. 创新能力提升协同创新过程中,不同企业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创新思维、创新视角等互相叠加、碰撞,从而使得创新能力更强、更全面。

3. 竞争优势增强企业通过协同创新,可取长补短,互相补充,从而增强竞争优势。

4.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企业通过协同创新,可通过共享研发和资源等方式,避免重复开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四、企业协同创新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1. 协同伙伴选择企业在选择协同伙伴时,需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领域、企业规模等来综合考虑,选取具有相似愿景、文化、总体战略协调等特征的企业。

2. 协同创新管理企业在实施协同创新策略时,需要建立完善的协同创新管理制度,包括合约协调、利益分配、信息沟通、知识产权保护等。

3. 协同创新激励机制企业在实施协同创新策略时,需要建立激励机制,对于协同伙伴参与协同创新的表现和贡献给予适当的奖励。

五、企业协同创新策略1. 制定合作网络体系企业在实施协同创新策略时,需要制定合作网络体系,即寻找可以搭建协同创新网络的合作伙伴,拓展资源和信息渠道。

系统的涌现原理有哪些

系统的涌现原理有哪些

系统的涌现原理有哪些系统的涌现原理主要包括自组织、非线性、反馈机制和扩散传播等。

下面将逐个原理进行详细解释:1. 自组织原理:自组织是指系统内部元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和适应性调整,形成有序的结构和行为。

自组织主要通过自适应、反馈和正反馈等方式实现。

当系统内的元素之间能够相互作用并适应环境的变化时,系统会逐渐形成一种自我组织的状态。

例如,自然界中的某些生物群体通过相互作用和适应性调整,形成规律性的结构,如蜂群、鸟群等。

2. 非线性原理:非线性指系统的行为不符合线性关系。

在非线性系统中,输入的微小扰动可能导致系统的大范围变化,而不是仅仅产生与输入成比例的响应。

这是由于非线性系统中各元素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即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比例关系。

非线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一些复杂系统正是由于其非线性特性,才能产生复杂的行为和涌现现象。

3. 反馈机制:反馈机制是指系统中的输出信息反馈到系统内部,对系统的行为产生调节作用。

反馈机制可以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

正反馈是指输出信号增强输入信号的效应,导致系统趋向于发生更大的变化;负反馈是指输出信号抑制输入信号的效应,使系统趋向于保持稳定状态。

反馈机制在系统中起到信息传递、调节和控制的作用,是系统涌现的重要原理。

例如,生物体内的调节机制和社会系统中的规范和奖惩机制都属于反馈机制的范畴。

4. 扩散传播:扩散传播是指信息、能量、物质等在系统中进行自发传播和扩散的过程。

在系统中,元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联系,信息、能量、物质通过这些联系以扩散的方式传递。

扩散传播是系统内涌现现象发生的一种重要途径,它使系统内的各个元素可以相互交流、协同工作,形成整体的动态行为。

这种传播方式在很多系统中都有出现,如传染病的传播、社交媒体中信息的传播等。

总的来说,系统的涌现原理主要包括自组织、非线性、反馈机制和扩散传播。

这些原理在系统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系统可以呈现出复杂的行为和特征,产生涌现现象。

企业自适应能力

企业自适应能力

企业自适应能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总认为企业战略仅是几个领导人,甚至在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它常常被认为只是总经理个人的事,尽管也有不少企业制定公司战略前会开各种各样的研讨会,也会听取一些专家的意见及建议。

实际上,最后企业到底往哪个方向走,要走到什么样子,都是总经理说了算,当市场环境良好,企业顺利实现战略目标时,常常被归结为总经理的英明领导、长远眼光等,而当战略无法实现时,其原因常常是总经理以外的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的执行力不够……俗话讲“一招鲜,吃遍天”,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企业的确是凭着“一招”而欣欣向荣、长盛不衰,但今天,随着新常态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感觉“一招”已经不管用了。

以我们主要服务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企业为例,当前,业内现在出现了一个新名句——无下限合理低价,许多企业在竞标时,发现中标者报价往往低得“离谱”,也就是说很多企业的生存已经很紧张了。

这个时候,极需企业领导者重新审视自己年初、乃至三年或五年前制定的战略了,而不是固守现有的战略,然后一味责怪没有人才、执行力差。

毋庸置疑,设计战略绝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当公司所处的环境发生变化,公司的战略也需要随之改变。

以往,许多巨头企业被颠覆的原因常常在于无法理解战略的动态本质。

复杂动荡的商业环境需要自适应的方式,来不断调整公司的战略。

近年来,技术为市场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变革和不确定性。

企业的敏捷度和适应能力成为企业高管最热衷的话题。

遗憾的是,鲜有人观察到这些力量带来的反应,它使得市场的多样性进一步加剧。

公司既要管理发达市场中成熟稳定的业务单元,又要关注发展中市场新兴且难以预测的业务;既要扶持快速发展的高科技业务,又不能忽视缓慢稳定的现金牛业务。

要应对这样的多样性,公司必须根据不同业务所处的环境,定制恰当的战略和管理方式。

在绝大多数企业中,公司的愿景和商业模式就像一要固定的轴,整个企业绕轴运转。

通常情况下,公司的愿景和商业模式上公司创始人或最高领导者制定,而且一旦证明其有效性,就很少更改。

企业信息化的自组织系统及其演化路径研究

企业信息化的自组织系统及其演化路径研究

中 ,要 不 断 地 吸 收 外 界 的能 源 、资 金 、原 材 料 、
劳动力、技术 、信息等 ;同时作为供给方 , 要不
断 地 输 出 产 品 、 息 、技 术 指 导 等 。 二 , 业 信 其 企
信息化的推进 受企 业需求和企 业的不 同发展阶 段 的影响 , 需求比较强烈 , 如 企业信息化发展相 对快一 些; 反之 发展 比较平缓 。其三 , 企业 信息 化 系统作为企业的子系统 , 不但要受企业发展不 同时期发展 战略的制约 , 反过来 , 企业 信息化的
新结构和新功能的产生 , 这种涨落则是系统演化
过 程 中的 巨涨 落 , 发 系 统 的 自组 织 演 化 。 果 诱 如
极 限环上 。所 以说企业信 息化系统从无序 态 向 有 序态 的转变 是正负反馈 非线性机制综合 作用 的结果 。 企业信息化 系统作 为企业 的子系统 , 处 在各 种因素 的共 同作用下 ,而且 各种 因素之 间 彼此相互渗透 、 互制约 , 相 这使得企业信息化 系 统 中的不同组分之间必然是 非线性的相互作用 。 如企业信 息化系统 的硬 件和软件之 间、各子系
度 ,基 本 有 技 术推 进 型 和 需 求 拉 动 型 两 种模 式 。 来的} 乱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和空间及功能 昆
但对于特定的企业 如何选择信息化的推进路径 , 上有序的新结构 ,提 高系统的 自组织程度 。

直是理论和实务界争而未决的难题 。
本 文 从 自组 织 理 论 出发 ,将 企 业 信 息 化 看
利 因 素 的 流 入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 外 , 不 同 的 时 另 在
期和不同方面 , 业信息化系统的开放性也应有 企 所侧重 。 企业信息化 系统 内部存在各 种正反馈 的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集群演进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集群演进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6

推荐指数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集群规模logistic模型 集群演进阶段 路径选择机制 路径 评价模型 认知根植性 自组织 结构根植性 矿产资源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 演化 机理 指标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 外生型 动力机制 创新驱动 关系根植性 传统产业 企业根植性 产业集群发展水平 产业分析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推荐指数 5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年 科研热词 集群 循环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 产业组织模式 自行车产业 自组织 网络组织结构 稳定性 种群生态学模型 知识守门人 生命周期 物流产业集群 演进轨迹 演进规律 演进 演化 消费 治理 欠发达地区 异质性 多核 商业集群 后危机时代 发展伦理 协同演进 升级动因 分工 供应网络 企业迁移 企业衍生 价值诉求 价值意蕴 产业集群演进 产业转移 推荐指数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自组织:市场与层级之外的第三种治理模式(word格式 精校版)

自组织:市场与层级之外的第三种治理模式(word格式  精校版)

自组织市场与层级之外的第三种治理模式1罗家德2[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组织管理与公共管理学界出现了一系列治理理论,其中有许多讨论自组织治理的理论,在组织管理学界称之为网络,在公共管理学界称之为社区或社群。

本文则以复杂网理论中的概念——自组织统称。

综合这些理论,本文提炼出三点:①自组织是市场与层级之外的第三种治理机制。

②任何治理结构都应该混合层级、市场与自组织三种治理。

③不同情境需要不同的治理结构,会有所偏重,但也必须有所平衡。

[关键词]自组织;市场;层级;治理机制;网络Self-Organization:The Third Governance Model beside Market and HierarchyCou Jar-Der(Sociology Dept.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Abstract:Since the 1970’s,there were a series of theories developed in the area of governance mechanisms. Among them,some studied the governance mechanisms of self-organization. In the studies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self-organization was named after“network”,while in the area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sociology it was often called“community”. The paper summariz es the main theoretical points of self-organization as follows. First,self-organization is the third type of governance mechanism in addition to market and hierarchy. Second,any governance structure should combine the three mechanisms—market,hierarchy and self-organization. Third,the choice of self-organization as the main governance mechanism depends on the natures of transactions,transactional environment and trust relations.Key Words:Self-organization;Market;Hierarchy;Governance Mechanism;Network1本文内容同时在笔者所写的《中国商道——以社会网视角研究中国管理之本质》一书中刊出。

自组织理论概述

自组织理论概述

一自组织理论概述自组织理论是以研究自组织现象为研究对象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突变理论、混沌理论和分行理论等若干关于系统演化的理论;自组织理论体系中,耗散结构了深刻地揭示了自组织现象形成的环境与产生条件;协同学较多地涉及了自组织形成的内在机制;超循环理论阐述了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具体形式以及结合发展的过程;突变论着重剖析了自组织演化的途径;混沌动力学和分行理论则对系统走向自组织过程中的时间复杂性和空间结构与特性进行了解释和描述;以上这些理论在极短一个时期内相继问世、迅速发展,形成了当今自然科学探索自组织的复杂性演化的前沿;自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1 自组织综合多种文献中对自组织的定义或理解,笔者认为所谓自组织是指系统的构建及演化依靠与外界的“特定”干涉,不断向结构化、有序、多功能方向发展,系统的结构、功能随着外界环境变化也将“自动”改变;这里“特定”一词是指那种结构或功能并非外界强加给系统的,文献79指出自组织包含三类过程:第一,由被组织到自组织的过程演化;第二,由自组织程度低到自组织程度高的过程演化;第三,在相同自组织层次上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演化、这三个过程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过程是从混乱的无序状态到有序状态的演化,研究自组织的起点和临界点问题;第二过程是自组织层次跃升过程;是有序程度通过跃升得以提升的过程,是自组织形式的革命;第三过程标志着自组织结构与功能在相同自组织层次上从简单到复杂的水平增长;2 平衡态和非平衡态平衡态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系统参量不随时间变化;二是系统内部不存在物理量的宏观流动;可见系统的平衡态是一种封闭的、不与外界交流的定态;不具备这两个条件的称之为非平衡态,又称远离平衡态;系统因素在外界的作用并且达到一定程度下,其平衡态则偏离原来的状态形成了非平衡态;处在非平衡态的系统,长期不与外界交流,系统状态将逐渐趋于“静止”,”稳定”,平衡态产生,因此,平衡态与非平衡态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而且系统演化正是系统状态由平衡态向非平衡态,再由非平衡态向更高层次的平衡态转化的螺旋式上升的变化过程;3序和熵序是日常生活中的排次序;每一种序都体现一种非对称性、非守恒性、非平衡性,和非均衡性,就是说每一种序都来自于一种特定的对称性的破缺;所谓对称性是以某种事物在某一给定操作下保持不变的性质,按对称性排序,把有序定义为破缺了的对称性,把有序理解为事物之间规则地相互联系,把无序理解为事物之间无规则地相互联系,没相互联系的事物群体不是系统,不存在秩序性问题;序是系统科学中的一个概念,如果组成系统的每个个体能够互相协调,方向一个,那么这个系统就是无序的,如果系统内的个体互相独立,方向各异,那么,这个系统就是无序的;“序”反应了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所具备的一定次序;熵是热力学中的概念,通过熵的大小对系统的无序程度进行度量,热力学系统的每一宏观分布的排列数W为热力学概率;S=---K㏑WK为玻耳兹曼常数,K=1.381×10-23J/K;W为热力学概率,不同宏观分布具有不同的热力学概率,而均匀分布对应于最大的热力学概率,此时具有最大熵,而熵的最大状态就是无序状态,即平衡态;因此,熵值大小可以衡量系统的无序程度;一个系统的熵值越高,它就越显得混乱无序,或者说,它的有序化程度就会越低;熵只适用于同一系统不同状态的比较,而决不适用于不同系统有序的比较;不同系统之间的有序不能简单以熵值表示;不能说有序度或组织度越高,系统就越进步,越高级,反之亦然;4涨落涨落也称起伏,从系统存在状态来看,涨落是对系统平衡状态的偏离;从系统的演化过程来看,涨落是系统在同一发展演化过程之中的差异;他们都是对系统平衡态的“破坏”.这种偏离和差异的出现是随机的、普遍的;5 相、相变和序参量所谓“相”是指系统在某一条件相爱所处的状态,系统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的转变称为相变,因此,相变也表示系统“序”的产生,变化和反映;相变是系统由序程度累积,是系统发生质变的结果;6 涌现涌现是系统在演进过程中新的功能和结构的出现;涌现是指系统具有,而组成部分或部分总和没有的性质,涌现是用以描述复杂系统层级结间整体宏观动态现象的概念;涌现性是指那些高层次具有而还原到低层次就不复存在的属性、特征、行为和功能;也就是说涌现是在复杂系统中的行为主体,根据各自行为规则进行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没有事先计划但实际却发生了的一种行为模式;涌现,是复杂系统自组织过程中出现在系统的宏观层次上的新的,协同的结构与模式和性质;尽管涌现现象发生在不同类型的系统里,但是,他们具有一定共同性特征,主要包括在以下方面:1、涌现产生全新的现象;2、涌现是总体或宏观层次的;3、涌现是系统各元素协同、关联的结果;4、涌现是动态的;涌现现象并不是预先给定的整体行为,而是作为一个复杂系统随时间演化而产生的;5、涌现是可以显示性的,涌现要通过自身的演示过程而得到辨识;二自组织理论群自组织理论是研究自组织现象和规律的理论集合,包括: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与分岔论;超循环理论、混沌理论等,他们从不同侧面研究了复杂系统从无序向有序方向演化的规律;1 耗散结构理论耗散结构是指处在远离平衡态的系统,通过与外界能量流或物质流交换及系统自组织所形成的一种新的有序结构;耗散结构理论是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的一种理论,解决什么情况下系统可以或可能出现耗散结构,系统怎样从混沌无序的初始状态向稳定有序的结构组织演化和演化规律的问题;耗散结构的形成和维持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系统必须是开放系统,对于自然系统的开放容易判断,对于社会系统开放的判断则较多体现在观念与言论的开放性、思想的开放性、市场的开放性等软方面;二是系统必须处于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域,非平衡才会出现涨落,非线性使涨落得以放大成为巨涨落,巨涨落是耗散结构出现的触发器;三是系统中必须有某些非线性过程和正负反馈机制,使涨落过程在系统汇总得以发挥作用;2协同学协同学主要研究开放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如何自发的产生协同有序结构及其功能和行为的理论,其主要方法是用演化方程来研究系统的各种非平衡态和不稳定性;研究系统在外部参量的驱动下和在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下,以自组织的方式在宏观尺度上形成空间、时间或功能有序结构的条件、特点及其演化规律;系统的状态可以由一组状态参量,,即序参量来描述;协调学的研究对象与耗散结构有类似之处,他们都是研究与外界保持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但协同学更为综合性地研究了系统从独立无序向协同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序参量是代表系统宏观有序度的参量,是表征系统宏观模式的参量;序参量的存在标志着系统处于某种宏观有序状态,它的大小表示系统所能达到的有序化程度;随着控制参量趋于临界值,序参量会突然出现并迅速放大,标志着系统已达到某种有序的时空结构和功能行为,系统已经运行于某种特定模式之中,或以这种模式自行组织起来并投入运转;3混沌理论混沌是指确定的宏观的非线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所呈现的不确定的或不可预测的随机现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或规则性与非规则性或有序性与无序性融为一体的现象;其不可确定性或无序性随机性不是来源于外部干扰,而是来源于内部的”非线性交叉耦合作用机制,这种非线性交叉耦合作用机制,的数学表达式是动力学方程中的非线性项,正是由于这种“交叉”作用,非线性系统在一定的临界性条件下表现出混沌现象,导致其对初值的敏感性,导致系统内在的不稳定性的综合效果;自组织理论群的基本原理1涌现原理一种自行组织起来的结构、模式、形态、或者他们所呈现的特性、行为、功能、不是系统要素所固有的,而是相互作用的产物;2开放性原理普利高津以总商熵公式为工具指出了开放性是自组织的必要条件;当系统出现熵减时自组织产生;虽然一个封闭的但空间突然暴涨箱子也会出现熵减,但是开放是针对孤立系统来说的,并非空间封闭就是不开放,只要有能量交换就是开放性的;3非线性原理系统要素间的合作与竞争本质上是非线性的,线性相互作用至多产生平庸自组织,真正的自组织只能出现在非线性足够强的系统中,自组织意味着存在凝固加强的正反反馈循环,形成自组织核心后,逐渐扩展,非线性时自组织的必须;4反馈原理其余非线性原理一体两面,系统要有强的非线性就必须要求要素之间的反馈性能够发挥出来,而非线性作用同时也强化了系统要素间的反馈作用,正反馈和负反馈共同作用保证了自组织的生长和自我抑制;反馈应该有直接反馈和间接反馈,应把反馈的直接程度作为一个指标5不稳定性原理新结构的出现以原有结构失去稳定性为前提,或者以破坏系统与环境间的稳定平衡为前提;去除系统结构的刚性,让系统变得柔性,降低系统内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这样系统才能适应外界的变化,才能在系统内形成各种自组织;供应链协同的内容和过程1战略协同供应链战略是用于指导整个供应链高效运作、增强供应链整体竞争能力并获得最大整体利益的原则和规范;一方面,供应链战略明确了供应链组建的目的及意义,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在共同战略的指导相爱如何互相协作;另一方面,在共同目标的规划下,供应链战略也成了各成员企业行为的基本规范;一般而言,战略协同是对供应链管理中事关全局的重大核心问题的合作与协调,是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的重要基础,依据战略的选择过程,供应链战略协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次竞争战略与供应链运作战略协同,在这个层次上,战略协同是指企业的竞争战略与供应链运作战略所要呈现的目标相同,也就是说竞争战略所要实现的姆目标与供应链运作战略用来建立供应链能力目标之间的协调一致节点企业内部的战略协同;在企业内部整个供应链上,新产品研发、生产运营、市场营销、分销物流、客户服务等各个部门,还有很多的支持部门如财务、信息技术、人力资源等,彼此的战略具有适配性,能够协同一致;节点企业之间的战略协同;供应链的战略协同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应突破企业边界,延伸到供应商和客户,甚至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客户的客户,使得各个节点企业的职能性战略供应链战略保持一致;2信息协同信息协同是供应链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供应链各环节之间既分工又合作,既独立又融合,以保证整个链条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这种分工合作,独立与融合是基于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信息互动和共享,否则各个节点企业会成为彼此孤立的、残缺的片断;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只有实现了高质量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才能使供应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为客户需求所驱动的供应链,保证客户需求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失真,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委托、代理和欺骗等问题,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而且能够促进供应链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一般来讲,信息共享的方法常见的有零售商向管理其库存的供应商提供销售时点数据,生产商向供应商提供生产需求信息以支持零库存计划;随着互联网的出现,EDI在共同预测、计划和补货方面的应用使得信息沟通的程度大大增强了;3信任协同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是以信任为基础的,要实现供应链协同管理就必须加强信任协同;然而,虽然供应链各企业的决策者们也深知合作的重要性,但却往往对“合作条款”缺乏信任度,或处于“观望”和“保留意见”状态,怕本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吃亏”,希望尽量将责任风险、成本等转嫁给合作企业,同时却尽全力地将利益收归自己的囊中;如果是这样,企业间就无法建立起有效的合作;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在合作企业间建立信任机制;合作企业间只有建立了信任机制,整条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才能得到保证和提高,企业才能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加强相互之间信任的培养,将促进企业间的合作,改进企业提高生产与服务的柔性以及不可预测的事件发生时增强双方的责任感;努力保持供应链的协调性,谋求整个供应链共同的利益;相互之间的信任减少了不必要的摩擦与矛盾,并减少由此引起的时间和成本耗费;4业务协调业务协同,就是在供应链各节点之间实现端到端的业务流程整合,使得各个合作环节的业务“对接”更加紧密;流程更加通畅;资源利用更加有效,以便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和市场机遇,应对外部的挑战;面对机会与挑战,企业期望真正做到“随需应变”,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利用业务协同平台即可帮助企业实现与供应链上供应商、客户之间,也可帮助企业实现不同部门、分支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和计划协同;如通过集成CRM、信息系统等模块;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基于工作流的信息传递,使得整个链上业务协调运作;5分配协同。

系统自组织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系统自组织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系统自组织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内容摘要:提高企业系统的自适性是现代企业环境的客观要求和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

本文把系统科学的自组织理论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研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运用系统自组织理论提高企业的自适性。

关键词:企业管理系统自组织适应发展进入21世纪,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加大。

这集中表现在:经济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用户需求多样化与个性化,产品生命周期缩短,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等。

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对企业系统的环境适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研究系统自组织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就更为重要。

自组织理论是由耗散结构论与协同论组成的,两者从宏观、微观上回答了系统自己走向有序结构的基本问题,因此都被称为系统自组织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 theory)是比利时物理化学家普利高津(I.Prigogine)提出的,研究在开放并且远离平衡的情况下,系统是如何从无序达到有序的。

普利高津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他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统计力学所提示的是孤立系统在平衡态和近平衡态条件下的规律。

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物质和能量的开放系统。

这种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情况下,由于非线性的复杂因素而出现涨落,一旦某个参量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量变可能引起质变,系统以新的方式组织起来.从原来的混沌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状态,并以能量的耗散来维持自身的稳定性。

普利高津把这种关于在远离平衡情况下的所形成新的稳定的有序结构的理论称之为耗散结构理论。

把自组织理论研究引入深化的是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

Haken)提出的“协同学”(synergtics)。

协同学不仅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规律,而且研究系统从有序到混乱的演化规律。

首次真正地把有序与无序统一起来.哈肯发现一个系统从无序转变为有序的关键并不在于系统是平衡或非平衡,也不在于离平衡态有多远,而是通过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产生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稳定的有序结构,这就是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

集群效应和集聚效应

集群效应和集聚效应

集群效应(Cluster Effect)和集聚效应(Agglomeration Effect)是两个经济学和地理学领域常用的概念,用于描述在特定地区或领域内出现的经济和产业现象。

集群效应(Cluster Effect):指的是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内,同一行业或相关行业的企业相互聚集形成的现象。

这种聚集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和创新,通过共享资源、技术交流和人才流动等方式带来经济效益和竞争优势。

例如,硅谷地区的高科技企业集群就是一个典型的集群效应。

集聚效应(Agglomeration Effect):指的是由于人口、资本、产业和服务的集中,特定地区形成了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源和投资,形成良性循环。

这种集聚效应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进入该地区。

例如,大城市通常具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丰富的文化活动和更发达的基础设施,这使得大城市具有集聚效应,吸引人们前往定居和工作。

集群效应和集聚效应都强调了地理区域对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它们促进了资源的集中利用、创新的推动和经济的增长。

这些效应可以通过政策干预和战略规划来加以引导和发展,以促进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集群的名词解释

企业集群的名词解释

企业集群的名词解释企业集群是指由大量相关产业企业所组成的集合体。

这些企业彼此关联,通过密切的合作与协作,形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的生态系统。

企业集群通常是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形成的,其成员企业之间共同享有某种相似的资源、技术、市场或文化背景。

在企业集群中,不同的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交流、技术创新等方式互相支持与合作,从而实现规模效应、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这种集群形式有助于参与企业在同一产业链上形成紧密的联系,促进产业链的整体发展。

企业集群的形成通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理位置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毗邻的企业能够更方便地进行物流配送、合作研发和市场交流。

同时,共享同一地区的资源和根植于共同的文化背景也有助于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

此外,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也是企业集群形成的重要条件。

企业集群的优势和效益显著。

首先,企业集群通过凝聚同一行业的企业资源,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企业可以共同采购、共享研发成果、共同开展营销活动,从而降低成本并提升效率。

其次,企业集群通过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增强了技术创新能力。

成员企业可以共同研发新产品、分享技术专利,促进技术进步与升级。

此外,企业集群还可以通过共同的品牌形象和市场推广,提高整体的市场竞争力。

企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合理的组织与管理。

组织者或管理者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促进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同时,也需要制定一套共同的规范与标准,确保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并且符合市场与行业的要求。

此外,政府在企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创新环境建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集群发展生态系统。

世界各地都存在着众多成功的企业集群案例。

例如,中国广东的珠三角地区集中了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制造业集群。

这个地区的企业通过合作与竞争,共同提高了产品质量与技术水平,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另外,美国的硅谷地区也是一个著名的企业集群,这里聚集了世界上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形成了技术创新的中心。

物理学中的自组织现象研究

物理学中的自组织现象研究

物理学中的自组织现象研究在物理学的广袤领域中,自组织现象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吸引着众多科学家的目光。

自组织现象是指在没有外部特定干预的情况下,系统内部自发形成有序结构或模式的过程。

它不仅揭示了自然界的神奇与奥秘,也为我们理解和解决许多复杂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让我们先来想象一个简单的场景:在一个平底锅中加热水。

当水温逐渐升高时,最初水的流动是无序的,但在达到一定的温度差之后,水会自发地形成一种有序的对流模式,即热的水上升,冷的水下降。

这种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就是一种典型的自组织现象。

自组织现象在物理学的各个分支中都有体现。

在热力学领域,著名的贝纳德对流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

当液体上下表面存在温度差时,液体会自动形成规则的六边形对流胞,这是系统在能量传递过程中自发产生的有序结构。

同样,在激光物理学中,当外界提供的能量超过一定阈值时,原本无序的光子会突然协同起来,形成高度有序、方向性极好的激光束。

那么,自组织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复杂而又精妙的物理机制。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系统的开放性。

也就是说,系统需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只有在这种开放的条件下,系统才有可能从外界获取足够的“负熵”,以抵消内部的熵增,从而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系统内部的非线性相互作用。

线性关系往往只能导致简单的叠加效果,而非线性相互作用则能够使系统产生丰富多样的行为。

例如,在某些物理过程中,微小的输入变化可能会导致巨大的输出差异,这种非线性的放大效应为自组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此外,涨落也在自组织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涨落是指系统中微小的随机扰动。

在一般情况下,这些涨落会很快被平均掉。

但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例如在系统接近相变点时,微小的涨落可能会被放大,从而引发系统的自组织行为。

自组织现象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加深了我们对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理解。

通过研究自组织现象,我们能够更深入地认识到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规律,以及系统如何在动态变化中保持稳定和有序。

组织架构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组织架构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组织架构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组织架构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尤为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刚性组织架构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组织架构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并分析其对企业的影响。

一、灵活性与适应性的概念1. 灵活性组织架构的灵活性指的是企业在适应市场变化、应对不确定性和调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能力。

它要求企业能够快速作出决策、快速调整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以便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 适应性组织架构的适应性则强调企业的适应能力,即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以及针对变化进行的调整。

适应性要求企业能够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生产流程、供应链和战略定位等,以确保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二、灵活性与适应性对企业的影响1. 提高竞争力具备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组织架构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并且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因此更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增强创新能力灵活的组织架构鼓励员工的创新思维和主动性。

它能够打破传统僵化的部门隔离,鼓励跨部门合作和沟通,为创新提供更有利的环境。

适应性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3. 提高效率和弹性有机灵活的组织架构可以更好地分配和管理资源,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它有助于减少冗余和重复工作,提高沟通效率,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灵活性也能够增加企业的弹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和不确定性的挑战。

三、实现灵活性与适应性的方法1. 打破传统的层级制度传统的垂直层级制度限制了信息的流动和决策的效率。

为了实现组织架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企业可以考虑打破这种层级制度,采用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促进跨部门沟通和合作。

2. 引入灵活的工作制度灵活的工作制度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企业可以采用弹性工作时间、远程办公等措施,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工作选择和自主权。

集体运动collective motion 的基本原理

集体运动collective motion 的基本原理

集体运动collective motion 的基本原理集体运动(Collective Motion)的基本原理集体运动是指许多个体按照一定规律和模式同时运动的现象,在生物群体、社会系统以及物理系统中广泛存在。

这种现象的背后有一些基本原理,我们将在本文中进行探究。

1. 自发性和群体行为在集体运动中,个体之间的关联不是由领导者或指令控制的,而是通过简单的交互行为产生的自发性。

研究发现,许多集体运动现象都可以用群体行为理论加以解释。

在一个群体中,个体的行为和决策经常会受到邻近个体的影响,从而形成集体行为。

这种自发性的群体行为是集体运动的基础。

2. 警戒机制和信息传递警戒机制是集体运动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与周围个体的互动,个体能够感知到邻近个体的运动和状态。

当一个个体感知到邻近个体的变化时,它会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形成集体运动。

在一些物种中,例如鸟群和鱼群,个体之间通过视觉和声音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从而实现集体运动的协调。

3. 自组织和协同效应集体运动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自组织和协同效应。

在一个群体中,个体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形成了一种自我组织的状态。

这种自组织状态可以引发协同效应,使整个群体表现出各种集体行为,如鸟群的飞行和鱼群的集体游动。

在自组织的基础上,群体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并展现出出乎意料的协同效应。

4. 多样性和个体差异集体运动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在一个群体中,个体之间可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行为模式。

这种多样性和个体差异可以增加群体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使群体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展现出不同的集体行为。

例如,在鱼群中,个体的差异性可以帮助整个群体更好地对抗捕食者的威胁。

5. 平衡和相互影响在集体运动中,个体之间的平衡和相互影响是维持集体行为的重要因素。

个体的行为和决策通常会受到周围个体的影响,从而形成整个群体的平衡状态。

这种相互影响可以通过复杂网络和链接来实现,个体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通过邻近个体进行传递。

公司治理的自组织理论

公司治理的自组织理论

摘要:文章以演化经济学自组织理论为基础,论证了公司治理系统具备开放性、非均衡性、系统内部存在非线性关系和存在涨落的自组织特征,其演化发展也具有自组织发展的自创生、自生长、自适应、自复制的特征。

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公司治理发展是在构成公司的各要素动态发展和能动性推动下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关键词:公司治理;自组织;演化经济学演化经济学把公司治理系统看做一个和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自组织系统,该系统能够自我创生、自我生长、自我适应和自我复制.公司要素主体的动态发展和能动性与企业的多样性和动态发展,使公司治理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

公司治理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在发展和演化过程中则明显带有自组织的特征。

一、公司治理是一个自组织系统1。

公司治理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性是自组织系统的基础条件,只有开放系统才能不断的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获得外界的“负熵”克服系统内部随时间不断增大的“熵”,才能使系统从无序向有序发展。

公司治理作为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该系统由公司的所有者、经营者、员工、顾客、供货商、社区、国家等要素构成,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影响,构成了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系统内又包括内部治理子系统和外部治理子系统,内部治理子系统是公司治理系统与企业系统交叉的部分,外部治理子系统是企业系统外部的部分.因此,公司治理的外部环境包括一部分企业内部环境和整个的企业外部环境(见图1)。

公司治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该系统不断从外界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技术环境等)中吸取“负熵”(有利于公司治理的理论、信息、资源、技术、人员等)、克服“熵”(公司治理系统导致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的结构、机制、惯例等),在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组织的无序到有序的特征.无论是内部治理子系统还是外部治理子系统,在社会经济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不断地从外部经济环境中获得理论、信息、技术等,并将这些理论、信息和技术应用在公司治理的制度安排上,从而使公司治理达到有序高效的阶段。

施伟:不确定时代的自组织管理

施伟:不确定时代的自组织管理

不确定时代的自组织管理施炜2016-11-22摘要:自组织是复杂系统的基本属性。

本文论述了在不确定的时代,由于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深刻的变化,企业必须成为自组织面对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双重不确定性,企业的“自组织”化,是一种战略上的必由之路:其一是以分布式创新应对技术、需求的多元格局,其二是以边缘性变革推动企业的转型,其三是通过机制设计触动组织自发、自为地演进成长。

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并非完全的自组织,企业自组织管理的四大核心理念是:分权型管理和自主型管理,平台型管理,整合型管理和文化型管理。

关键词:自组织管理,复杂系统,不确定时代,互联网近来,在互联网的大潮下,自组织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尤其是海尔内部创客式的组织变革,体现了自组织的理念,更使这一组织形态以及基于它的管理理念、方法有了强烈的实践和借鉴意义。

其实,自组织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在系统理论中它已有数十年历史。

从系统论早期的耗散结构理论,到后来复杂系统科学中的涌现理论,自组织都是其中的核心概念。

甚至可以说,自组织就是复杂系统的基本属性。

自组织和管理学的牵手,也有二、三十年(乃至更早)了,在美国管理学的丛林中,系统学派早就将系统理论导入。

而到了互联网时代,自组织管理才真正有了操作层面的价值。

一、“自组织”的五个特征“自组织”可以是名词,比如我们说“这个企业是个自组织”;也可以是动词,比如“海尔公司正在自组织内部的结构”;甚至可以是形容词,比如“这家企业很‘自组织’”。

它的基本涵义是:一个系统--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社会的,通过系统中低层次单元或元素的局部互动和协同,在不存在外部特定干预和内部统一控制的条件下,从无序变得有序(或从有序变得更加有序),即形成新的结构及功能有序模式。

上述定义,可能不少朋友(平时对复杂系统理论不太熟悉的)还是难以理解。

具体来说,自组织具有以下特征:1.自组织具有“1+1+1>3”的系统效应,即人们常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OD3 多视角地理解组织

OD3 多视角地理解组织

多视角地理解组织全面的学习组织的不同研究视角,更加科学地理解组织的成立、发展、壮大、存亡,会让我们对组织系统有更加完整而高于现实的认识,在支持组织的快速发展、变革转型等方面的工作时,能够在更坚实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思考与行动。

理性视角下的组织系统自然系统视角下的组织系统开放系统视角下的组织系统将组织视为复杂自适应系统将组织看作是一个对话系统理性视角组织是意在寻求特定目标且具有高度正式化社会结构的集体自然系统视角组织是这样一种集体,其参与者追求多重利益,既有共同的也有不同的,但他们共同认识到组织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以及保持其永续长存的价值开放系统视角制度环境行为和过程技术输入(资源)输出文化环境结构作为开放性系统的组织圆形虚线表示系统的边界,直形虚线表示反馈回路介质的相互依赖形成了这一特性,在CAS中,所有的介质都在相互作用,每一种相互作用都有可能 在多个维度上改变环境。

“非线性意味着参与游戏的行动本身就带有改变游戏规则的方法。

”本质上的非线性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能产生突发性大事件自组织和涌现投入的细微差别可能很快就变成产出的巨大差异——这种现象被称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著名的蝴蝶效应这一词语,就来源于此。

复杂的系统可以自组织到“混沌边缘”的临界状态。

在这个状态的巅峰时期,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件可能会导致大事件的发生。

自组织是CAS建立新工作方法的过程,会导致新的整体模式的出现。

自组织的标志是需要与环境交换能量和资源,而自组织的成果是涌现和学习。

复杂自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简称:CAS)是开放式系统的一种,由各种相互依存、相互连接的个体或群体组成。

交通堵塞游乐场全球会议社区学校语言不仅仅可传达信息,还能够创建、框定、维持并转化社会经验,塑造组织成员的心智模式并影响最终的组织行为。

组织“现实”是在对话过程中浮现出的社会建构。

“现实”/being都是由心智模式、故事、叙述和其它象征性的互动进行创造、传达并改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益 ( 部经济) 外 ,会 带 来 巨 大 的竞 争 优 势 。诸 如 规 模 经 济效 应 , 优 势 基于 质 量 的 产 品 差异 化 优 势 区域 营销 和 品 牌优 势 、创 新 范 围经 济效 应 ,外部 经 济效 应 ,创 新 优 势效 应 ,专业 化分 工 效 应 , 优 势 市场 竞 争 优 势 等 等 ,发 展 企 业 集群 已成 为各 国地 方 政 府 的 资源 共 享 效 应 ,知识 溢 出效 应 .生产 成 本优 势 .基 于 质量 基 础 的 热 点 。 我 国传 统 的 地 方企 业 集 群 基 本 上都 是 依 靠企 业在 市 场 力 量 产 品 差异 化 优 势 , 区域 营 销 优 势 效 应等 等 。 同一 产 业 内或 相 关 产 的驱 动 下 自发 形 成 的 ,企 业 之间 的关 系 比较 散 乱 .协 作 性差 ,缺 业 的企 业 在 地 理 上 的集 中 ,在 产 业 价值 链 上 的各 环 节 进行 专 业 化 乏发 展 愿 景 和使 命 感 ,企 业 集群 自调 节 . 自组 织 和 自适应 能 力 明 分 工生 产 .进 而 获取 集 聚 经济 。聚 集 经 济 本质 上是 一 种 外部 经 济 , 显 不 足 .从 而 造 成 企 业 集群 动 力 机 制 缺 失或 不 成 熟 ,集 群 内企 业 既 是 一种 外 部 规 模 经济 又 是 一 种 外部 范 围经 济 ,是 由 聚 集规 模 经 资 源 配 置效 率 不 高 和 竞争 力不 强 等 问题 。 集群 发 展 中出 现 的 问题 济 ( 外部 规 模 经 济 )与聚 集 范 围 经 济 ( 外部 范 围 经 济 )共 同作 用 迫切需要理论来指导分析 。 形 成 的一 种 复 合 经 济 。 波特 认 为 ,产 业 群 内众 多的企 业在 产 业 上 自组织理 论 是 2 0世 纪 6 0年代 未发展 起来 的一 种 系统理 论 .其 具 有 关联 性 .能 共 享诸 多产 业 要 素 .包 括专 业 人 才 、市 场 、技 术 主 要 研 究 复 杂 自组 织 系 统 ( 社会 系统 、生 命 系统 ) 的形 成 和发 展 和 信 息等 .一 些 互 补产 业 则 可 以 产 生共 生效 应 .群 内 的企 业 不 仅 机 制 问题 。 企业 集 群 作 为 一 种复 杂 的 社 会 系统 .运 用 自组织 理 论 获 得 规模 经 济 和 外 部经 济 .而 且 降 低 交 易费 用 、生 产 成 本 .共 享 对集 群 的 运 行规 律 及 演 化规 律 进 行 研 究 有 一定 的理 论意 义 和 实 践 资 源 。企 业 在 地 理 上 集 中 .可 以通 过 共 同使 用 公 共设 旋 .减 少 分 意 义 。 目前 .运 用 自组 织 理 论研 究 企 业 集 群 .主要 集 中在 解释 集 散 布 局所 需 的额 外 投 资 并利 用 地 理 接近 性 节 省 相 互 间物 质 和信 息 群 的 自组 织 特 性 .从 集群 宏观 表象 研 究 集群 运 行 演 化 规 律 。 如 . 流 的 运移 费用 而 降 低 生产 成 本 。 同行 业 企业 利 用 地理 接近 性 ,通 井 然 哲 等 从 自组 织 理 论 角 度 发现 .企 业 集 群 的形 成 .演 化过 程 与 过 合 作 、 合 资或 建 立 联盟 等 方 式 进 行 生产 、销 售 等 价 值活 动 .可 自组 织 机 制 密切 相 关 :别 春 静 等认 为企 业 集群 是一 种 特殊 的组 织 以降 低 企 业 交 易 费 用 。企 业 群 内企 通 过 建 立 区位 品牌 .通 过 形 式 .它 的 静态 结 构 特 征 和 形成 条 件 、 以及 动 态形 成 过 程 和 演化 区域 整体 营销 营 造 市 场优 势 。集 群 企 业 在地 理 上 的 临近 性 .促 进 机 制都 表 现 显著 的 自组 织 特 性 . 阐述 了企 业 集群 形 成 和 演化 的 自 了信 息 和 知 识 的流 动 性 .从 而 有 利 于 企 业 创 新 。 组 织 性 .并 以浙 江 企 业 集 群 为例 .进 行 实 证 。 然 而 对于 从企 业集 三 .企 业 集 群 的 自组 织 自适 应模 型 群 系统 自组 织 微 观 表 象 着手 . 即 系 统 内 部 如 何相 互 作 用 的过 程 . 1 企 业 集群 自组 织 自适 应 系 统模 型 缺 乏研 究 。 本 文 构建 企 业 集 群 自组 织 自适 应 反馈 模 型 .从 系 统上 … … … … 1 1 璺! … … … … … — ‘ !I 1 ’ 认 识 企 业 集 群演 进 的 自组 织 自 适应 机 理 。 进 一 步搭 建 集 群 效应 的 ;臣 巫 口 圆圈 : 匹配 模 型 .分析 企 业 集 群 组 织演 进 中效 应 的提 升 是 在 一 定 的集 群 组 织 环 境 中 及集 群 战 略 的指 导 下 .集 群 组 织 结 构优 化 量 和 运 行机 制优 化 量 动 态 匹配 作 用 的过 程 。 二 .企 业 集 群 的 自组 织 自适 应 成 因 分 析 企 业 集群 从 极 为简 单 的集 群 结 构 ( 数企 业 在 地理 上 的集 中 . 少 集群 规 模 小 .企 业联 系度 不 强 .专业 化 程 度 等 等 ) 演化 到 具 有复 杂 的集 群 结 构 一企 业 网 络 结 构 ( 集群 规 模 大 .企 业联 系强 .专 业 图 1 产业 集 群 自组 织 自适 应 系统模 型
维普资讯
商 业 研
企 业集群 自组织 自适应效应型组织研 究
-管丹萍
[ 摘
包秀果
李季骏 广西大学商学院
要]企业集群是现代经济 系统的重要 组成部 分。企业集群组织具有 系统的 自组织 自适应特性 ,其集群效应的提 升是在集群
组 织环 境 和 集群 战略 的 动 态 演 化 下 ,以 是 否 实现 集群 效应 的 最 大化 为 目标 ,对 集群 组 织 结构 和 运 行 机 制 进 行 匹 配、 优 化 的 自组 织 自
企业 集群 (lse)是指 在某 一特 定领 域 内大量 产业 联系 密切 cu tr 的企 业及 相关 支撑机 构在 空间 上的集 聚 (g l rt n ,并形成 强 ago ai ) me o 劲 持 续 竞 争 优 势 的现 象 .是 介 于市 场 与企 业 的 中 间组 织 。 基 于 企 业集 群 对 区 域 经 济发 展 所 表 现 出 的强 大 竞 争优 势包 括 生 产 成 本
适应 匹配调整反馈过 程。
[ 关键 词]组 织 结 构 自组 织 企业 集 群
问题的提 出


企 业 集群 的组 织 结 构 运 行 机 制 不 能 适 应 外 部 环境 条 件 的 变 化 , 则企 业 集 群 的 演进 提 升 将会 遇 到 障碍 。 企 业 集群 的 自组 织 自适应 系统 强 调 获 取 集 群 效应 。所 谓 集 群 效应 ,是 指 企 业 集群 一 旦 形 成 ,其 较低 的交 易 成 本 和较 高 的制 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