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市2012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合集下载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

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解读《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解读《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解读《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发布者:黄秀华发布日期:2012-04-17我校数学组把新课标挂在校园FTP软件上,要求全体数学老师用两三天时间进行自学,然后于2012年3月13日下午数学教研时,组织了教师对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同时对新、旧课标进行比较,还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旧课标比较】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具体变化如下: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四、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要处理好四个关系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五、“双基”变“四基”2001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11年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完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

(完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和应用广泛性,决定了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独特作用。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是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基础。

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瑞金市2012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知识检测题

瑞金市2012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知识检测题

瑞金市2012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知识检测题一、填空。

( 每空1分,10%) 1、《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 )、( )、( )。

” 2、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 ),( ),( )。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 )的过程。

4、《新课程标准(2011版)》总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 )、( )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二、单项选择。

( 每题2分,20%) 1、第二学段是指( )。

A、7-9年级 B、1-3年级 C、4-6年级 2、在第二学段中不属于增加的内容是( )。

A 、增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B 、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C 、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D、增加“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增加了认识小括号。

3、( )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A 、模型思想 B 、应用意识 C 、创新意识 D、空间观念 4、2011版课程标准对什么是数学作出界定,指出( )。

A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B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线封密C、数学是与现实世界没有任何联系的想象。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物和想象物”。

5、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与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的是()。

A、第三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一学段6、下面对“符号意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A、“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2011版小学数学课标

2011版小学数学课标

2011版小学数学课标篇一: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电子稿)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目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1践第三学段(7~9年级) 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和应用广泛性,决定了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独特作用。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是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基础。

数学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理念、教具学具、教学过程等几个环节。

如果在教学过程之中再加上设计意图的话,就更完美了。

我们在上课之后,有时还需要在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教学反思。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则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201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01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

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

《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设计理念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201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电子稿]

2012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电子稿]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学段目标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3年级)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4~6年级)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第三学段(7~9年级)一、数与代数二、图形与几何三、统计与概率四、综合与实践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附录 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理念、教具学具、教学过程等几个环节。

如果在教学过程之中再加上设计意图的话,就更完美了。

我们在上课之后,有时还需要在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教学反思。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则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完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完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掌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宽泛应用的过程。

20 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获取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研究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合适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供应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宽泛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立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连续、友善地发展。

它不但要考虑数学自己的特点,更应依照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重申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责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讲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取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想能力、感神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获取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表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取必要的数学;--不同样的人在数学上获取不同样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能少的工具, 能够帮助人们办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供应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所有重要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立力等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饶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考据、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表现应采用不同样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够单纯地依赖模拟与记忆,着手实践、自主研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小学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小学数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小学数学篇一:解读《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发布者:黄秀华发布日期:2012-04-17我校数学组把新课标挂在校园FTP软件上,要求全体数学老师用两三天时间进行自学,然后于2012年3月13日下午数学教研时,组织了教师对2011年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同时对新、旧课标进行比较,还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新旧课标比较】与旧课标相比,新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具体变化如下: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

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

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基本理念“三句”变“两句”,“6条”改“5条”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6条”改“5条”: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2001年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了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此外,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

201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01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定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

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

《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设计理念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2011年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2011年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稿)2011年前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制定的。

根据《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明确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阐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提出数学课程目标与内容标准,并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教材编写)提出建议。

《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理念和目标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与教学具有指导作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应当遵循这些基本理念和目标。

《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应当遵照《标准》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发展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为使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关的目标和内容,以利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标准》提供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案例,供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参考。

设计理念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课程设计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要符合数学科学本身的特点、体现数学科学的精神实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标

2011版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金市2012年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知识检测题
一、填空。

( 每空1分,10%)
1、《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 )、( )、( )。


2、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 ),( ),( )。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 )、( )的过程。

4、《新课程标准(2011版)》总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 )、( )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二、单项选择。

( 每题2分,20%)
1、第二学段是指( )。

A、7-9年级 B、1-3年级 C、4-6年级 2、在第二学段中不属于增加的内容是( )。

A 、增加“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B 、增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C 、增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D、增加“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增加了认识小括号。

3、( )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A 、模型思想
B 、应用意识
C 、创新意识 D、空间观念 4、2011版课程标准对什么是数学作出界定,指出( )。

A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B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C 、数学是与现实世界没有任何联系的想象。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自由创造物和想象物”。

线 封 密
乡镇 学校 姓名 座号
5、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与等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的是()。

A、第三学段
B、第二学段
C、第一学段
6、下面对“符号意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A、“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B、让学生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一般性的运算和推理。

C、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D、2011版新课标把“符号意识”改为了“符号感”。

7、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属于()。

A、图形的运动
B、图形与位置
C、图形的认识
8、下面对创新意识的培养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B、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

C、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

D、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只针对一些尖子生,没必要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9、教师是学生学习的()。

A、引导者
B、合作者
C、组织者D、以上都是
10、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B、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C、数据收集是统计的核心。

三、判断题。

20%
()1、《课程标准》将原来总目标中的“解决问题”改为“问题解决”。

()2、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

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表述。

()3、合情推理用于证明结论,演绎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

()4、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5、在整个数学教育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
很好的载体。

()6、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7、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

()8、知识技能既是学生发展的基础性目标,又是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目标的载体。

()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通性和发展性。

()10、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四、多项选择题。

15%
1、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的主要有区别是()。

A、教育理念:由“知识为本”到“育人为本”。

B、课程目标:由“双基”到“四基”,由“两能”到“四能”。

C、内容方法:由“结果性”到“结果性+过程性”。

D、评价方式:由“单一”到“多元”。

2、《标准》提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良好的数学教育指的是()。

A、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

B、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

C、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

所有适龄儿童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数学教育,体现了从“能上学”到“上好学”的转变,这一转变既是广大家长的呼声,也是国家的工作目标。

D、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3、教师主导性的发挥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B、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
C、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
学活动经验。

4、《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原来的《课程标准(实验稿)》比较,从体例结构、文本表述、具体内容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做了修改。

在体例与结构上的调整有()。

A、重新撰写“前言”。

在“前言”部分除了修改了对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育的功能、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的表述外,增加了“课程性质”。

B、将原来分三个学段撰写的实施建议进行了整合,统一撰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并增加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C、将原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样,就把单纯对于数学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升到数学教育理念的改变。

D、将“行为动词”和“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

与实验稿相比,不仅增加了案例的数量(共82个),并对案例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详细的说明,还对案例进行统一编号。

5、新课标在总目标中对“情感态度”进行了具体阐述,以下正确的是()。

A、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B、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

C、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D、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E、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救知欲。

五、简答题。

20%
1、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有哪些?10%
2、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要想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深入到数学的“灵魂深处”。

小学阶段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至少列举五种,并举例相关的知识点。

六、案例分析题。

15%
请认真阅读钱守旺老师执教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片断:
认识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动手操作:用学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课桌宽是多少?(当学生用“米”做单位量时,课桌宽不够1米,用“厘米”做单位时,一一地量很麻烦。


②独立探索:你感觉用一个多长的长度单位量课桌的宽比较合适?
③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④教师说明:像量课桌这样的物体长度时用米、厘米或毫米做单位都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⑤互相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

(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分米的认识)
(2)问: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表示出2分米的长度。

(3)学生观察米尺,回答: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请运用新课标理念对以上案例加以评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