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形成的原因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误诊6例分析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误诊6例分析发表时间:2013-06-20T15:23:30.8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7期供稿作者:刘建华[导读]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又称异位右锁骨下动脉,为主动脉弓部的一种先天畸形。
刘建华(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中心医院心内科 111200)【摘要】目的探讨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所致吞咽困难的原因。
方法入选6例吞咽困难患者,行胃镜检查怀疑、误诊为食管平滑肌瘤,食管癌等,最后行食管钡餐造影及锁骨动脉CTA检查。
结果6例患者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结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又称异位右锁骨下动脉,为主动脉弓部的一种先天畸形。
一般在第4颈椎至第4胸椎间,80%位于食管后面,15%位于食管与气管之间,仅5%-10%位于气管前。
此种病变仅有10%出现临床咽部不适及吞咽困难症状。
在诊断中,结合临床表现及特征性X线表现病变处可见血管搏动现象等,均可确诊。
本组6例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等,随访观察6个月症状同前,余无不适。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患者,男2例,女4例,年龄24岁一69岁,伴高血压1例,有吞咽困难6例,伴咽部不适5例,发作为进食后诱发或加重,与活动无关,不伴心前区疼痛及大汗等。
1.2 方法 6例吞咽困难患者,入院后常规行血、尿常规及生化等检查,行胃镜检查曾怀疑食管平滑肌瘤,食管癌等,行食管钡餐造影透视下于食管上段第4胸椎旁可见一螺旋形压迹,分别长约2.0cm-3.0cm,钡剂通过尚顺利.管壁柔软,粘膜无中断破坏现象.病变处可见血管搏动现象,X线诊断:迷走右锁骨下动脉(食管后型),均行主动脉CTA检查。
2. 结果2.1 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CTA检查显示:6例患者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2.2 随访 6例患者随访观察6个月症状同前,余无不适。
3. 讨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又称异位右锁骨下动脉,为主动脉弓部的一种先天畸形。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为较常见的头臂动脉畸形,可单独存在或并发于其他心肺畸形,迷走右锁骨下动脉没有从左位主动脉弓的右无名动脉发出,而作为第4主动脉弓动脉直接开口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降主动脉上端。
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有哪些护理方案?【养生小知识】
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有哪些护理方案?
文章导读
当人们发现自己在年纪大了以后经常会在右锁骨下动脉出现斑块,这种症状主要是动脉有血栓形成,因为血脂浓度过高,所以才会引起这样的转班快出现,对此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有没有出现脑血栓,如果正在受动脉硬化和脑血栓的影响,做好预防工作是非常关键的,对此在饮食方面需要控制妥当,高脂肪的食物不可吃,饮食方面保持清淡,新鲜水果蔬菜每日都不可少。
(1)摄入的热量必须与消耗的能量相平衡,最好把这种平衡保持在标准体重范围内。
如果超重,就不仅要减少热量摄入,还应该增强体力活动,加强能量消耗。
(2)重点减少食物中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每次进餐都要严格控制肉类食物。
因为即使是最瘦的肉也含10-20%的动物脂肪,应该从食用肉中消除多余的脂肪,把脂肪摄入量减少到最低限度。
不要吃鸡皮,因为鸡皮所含脂肪比例高。
一星期内吃猪、牛肉不超过3次,其他时间最好是鸡或鱼(不包括水生贝壳类),因为这些所含的饱和脂肪酸少于猪、牛等肉类。
(3)对肉或鱼最好烧、烤或烘,不要用油煎或炸。
因为烧、烤、烘能从肉中清除掉相当数量的人体不需要的脂肪。
309例颈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
Co o p l ru t o o o r p y i i g o i o a o i n g ts b l v a t e o ce o i p t h i g l r Do p e lr s n g a h n d a n ss fc r td a d f h u ca i a h r lr ss a c n a e i n s
1 0e c d3 9pt ns f oeta 0ya i aodadf h blv n Abt c] bet e Wedt t 0 aet o r n5 er wt crt n gt u c i r i ee i m h s h i i s aa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结 论 : 着 年 龄 的 增 加 , 动 脉 斑 块 的 发 生 率 也 增 加 ; 总 动 脉 分 叉 处 、 锁 骨 下 动 脉 起 随 颈 颈 右
始处 、 内动脉起始 处为斑块好发部位 ;0岁 以上男性与女性斑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颈 5 [ 关键词 ] 彩色多普 勒超声 ;颈动脉斑块 ; 右锁骨下动脉斑块 ( 中图分类号 ] 1 4 . 1 34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02 2 1 ) 10 50 0 75 6 (0 10 - - 3 3
肺血管病杂志 2 1 0 1年 月第 3 — 0卷第 1 期
D I1 . 9 9 ji n 1 0 - 6 . 0 O . 1 O :0 3 6 / .s . 0 7 5 2 2 1 . 1 0 0 s 0 1
Ju a f adoacl or l ri sua n oC v r&P l nr i ae .aur 0 1 V 13 , o 1 umoayDss sJn a 2 1 , o.0 N . e y
锁骨下动脉斑块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锁骨下动脉斑块的治疗方法
导语:大家在锁骨下有压痛感,可能是因为下动脉斑块引起的,你们应该要及时的检查一下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的发病原因。
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主要的是
大家在锁骨下有压痛感,可能是因为下动脉斑块引起的,你们应该要及时的检查一下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的发病原因。
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主要的是发生在三高人群,所以这一类人群就需要多注意疾病的预防了,特别是你们要注意一下自己的饮食问题。
颈动脉是将血液由心脏输送至头、面、颈部的大血管,是脑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动脉硬化是导致中、老年患者颈动脉狭窄最常见的病因。
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吸烟等易导致心脑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致使颈动脉血管壁损伤、血流中的有形成分聚集形成团块状结构,形成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的危险不仅仅在于长大后会堵塞局部的颈动脉,形成狭窄,更主要的危害在于那些不稳定的斑块,斑块脱落后,就会形成血流中的栓子,随血流到达大脑引发腔隙性脑梗死。
治疗意见:目前西医针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治疗,主要是扩血管,降压,降脂,抗凝,颈动脉形成狭窄60%以上的放置支架。
这些办法都是治标不治本的;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从血液、血脂、血管、斑块几方面着手治疗,噬斑通管ASP内在活血养血,化瘀筛血,荣养管壁平衡,清血化脂,从而快速复合降脂,滤除沉淀的脂质、清理聚集的血小板、消融中微血栓,恢复血管弹性,从根本上清除动脉硬化形成的病因,治疗动脉硬化及斑块,使斑块减小或消失,改善脑供血,改善全身动脉系统,达到标本兼治。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右侧锁骨下动脉活动血栓型斑块超声表现1例报告
注:箭头所示为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后壁活动血栓图1 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后壁活动血栓型斑块超声图像型(jellyfish-type)斑块,斑块的局部纤维帽区域随心跳出现向上和向下移动,由于纤维帽的波动像水母蠕动,故称之为“水母”征;(2) 飘动带型(streaming-band-type)斑块,斑块表面上附着摇曳的细线样血栓回声;(3) 活动血栓型(mobile-thrombus-type)斑块,斑块表面附着团块状的活动血栓回声;(4) 活动溃疡型斑块(fluctuating-ulcer-type)斑块,342《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16年7月第2卷第4期脱落掉入右侧椎动脉,导致右侧椎-基底动脉狭窄,出现后循环缺血表现;(2) 血栓掉落至右侧颈总动脉后,经颈内动脉入颅引起脑梗死;(3) 血栓掉落至右侧锁骨下动脉远段至腋动脉进入上肢动脉,引起上肢动脉狭窄或闭塞;(4) 血栓脱落还有可能进入无名动脉。
活动斑块形成是导致动脉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
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不良事件的风险。
作为一种无创、便捷的手段,超声可直观地评价斑块的形态学及功能学特征,判断斑块破裂的潜在危险性,为临床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证据[3,4]。
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时一旦发现存在极高风险颈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斑块,应尽早进行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对不符合手术指征及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应在进行针对性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密切的超声随访复查。
参考文献[1] Ogata T, Yasaka M, Wakugawa Y, et al. Morphologicalclassification of mobile plaques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early recurrence of stroke[J]. Cerebrovasc Dis, 2010, 30 (6): 606-611.[2] Kume S, Hama S, Yamane K, et al. Vulnerable carotidarterial plaque causing repeated ischemic stroke can be detected with B-mode ultrasonography as a mobilecomponent: Jellyfish sign[J]. Neurosurg Rev, 2010, 33 (4): 419-430.[3] 勇强,张蕾,冯立群,等. 超声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价值[J/CD].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5,12(8):583-586.[4] 徐珂,崔可飞,付超. 超声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4,(7):1121-1124.[8] 尚德俊,侯玉芬,陈柏楠. 周围静脉疾病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5-26.[9] 王悦. 目测类比评分法在颈肩腰腿痛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24(10):602-603.[10] Ansell J, Hirsh J, Poller L, et al. The pharmacology andmanagement of the vitamin antagonists: 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J].Chest, 2004, 126 (3 S uppl): 204S-233S.[11] Daure EW, Fuj Ikawak, Kisiel W. The coagulation cascade:Initiation, maintenance and regul-ation[J]. Biochem Istry, 1991, 30 (43): 10363-10370.[12] Turpie AG, Lassen MR, Eriksson BI, et al. Rivaroxaban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hip or knee arthroplasty: pooled analysis of four studies[J].Thromb Haemost, 2011, 105 (3): 444-453.[13] Hoppensteadt DA, Fareed J. Pharmacological profile ofsulodexide[J]. Int Angiol, 2014, 33 (3): 229-235.[14] Masola V, Zaza G, Onisto M, et al. Glycosaminoglycans,proteoglycans and sulodexide and the endothelium: biological role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J]. Int Angiol, 2014, 33 (3): 243-254.(上接第330页)。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分子层面解读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分子层面解读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它是由于动脉内皮层受损,导致胆固醇和其他脂质在动脉壁上沉积形成斑块,最终导致动脉狭窄和血流障碍。
本文将从分子层面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主要涉及动脉壁细胞、胆固醇和炎症反应的相互作用。
当动脉内皮层受到损伤或炎症刺激时,炎症因子被释放并引发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引起白细胞粘附于损伤部位,并通过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进入动脉壁。
这些白细胞会释放氧化物、蛋白酶和细胞因子等活性物质,促进动脉壁细胞的损伤和炎症反应。
在炎症反应的促进下,胆固醇和脂质开始在动脉壁上沉积。
胆固醇主要由低密度脂蛋白(LDL)携带进入动脉壁,而高密度脂蛋白(HDL)则有助于将多余的胆固醇从动脉壁运出。
当LDL在动脉壁上沉积时,它容易被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oxLDL会刺激炎症反应,并吸引更多的白细胞进入动脉壁。
胆固醇在细胞内的运输和代谢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LDL进入动脉壁细胞后,它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并内吞。
这将导致细胞内的胆固醇含量增加,当胆固醇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细胞会释放一些胆固醇达成细胞内外平衡。
然而,当胆固醇积累过多时,细胞的胆固醇的外排无法满足需求,导致胆固醇在细胞内沉积。
这些胆固醇沉积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细胞类型,被称为泡沫细胞。
泡沫细胞的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之一。
它们是由细胞内胆固醇沉积引起的,具有大量氧化脂质的特征。
泡沫细胞会通过吸收附近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其他细胞碎片来增长。
随着泡沫细胞的积累,斑块逐渐形成,并最终导致动脉狭窄和血流障碍。
除了细胞的相互作用外,一些分子信号通路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
炎症信号通路,如核因子κB(NF-κB)和调节脂质代谢的转录因子PPARγ,被探讨为炎症反应和胆固醇代谢的关键调控者。
NF-κB信号通路被激活后,可以诱导炎症因子和蛋白酶的表达,从而加剧炎症反应。
脑血管造影要遵循的原则
脑血管造影要遵循的原则:(细节决定成败)A.安全性:从主动脉弓开始,看清开口部。
注意弓上有无斑块。
椎动脉开口禁入,颈内动脉开口同样不要进入,因为可引起迷走反射,引起血压下降,尤其是右侧颈内动脉开口。
可以明确的,就不要超选。
时间小于60分钟。
B.完整性:时相的完整性(如:怀疑动静脉畸形/静脉窦血栓时,更要使造影显示静脉期足够长,以看清静脉引流的情况)血管的完整性(如:同一支血管的颅外段与颅内段要有重叠)病变显示的完整性(如:局部放大/多角度投照)O.虽然CTA等影象学检查可以显示很好的血管外形,彩超可以显示血管内部结构,但要了解血管的血流方向,及代偿情况,则DSA是无法替代的。
O.对于局部病变要注意是同心的/偏心的,若是严重偏心病变的球囊扩张风险较大,易造成局部医源性动脉瘤。
O.出血的病人可以只行病变血管造影,(但最好做全脑血管颅内造影,因为可有多发的/对称性病变),不用做颈部血管,一定要转3D,但缺血病人要行全脑血管造影。
C.主动脉弓:1。
弓最重要的是左前斜45度,相当于主动脉的正位。
而右前斜45度相当于主动脉弓的侧位。
左前斜应45-60度,而不宜角度太小。
2。
主动脉弓右前斜位45度,必要时加头,可以看清右锁骨下动脉起始。
3。
看4根血管是否同时开通,是否同时显影,同时排空。
(有的远端狭窄时,病变血管前向血流差,排空延迟,造影剂滞留。
)4。
老年人/3型主动脉弓时,右侧的锁骨下动脉造影时导管非常难以进入,有时需要自右侧肘动脉穿刺。
左侧也是同样。
(注意导管进入无名动脉不要太深,旋转导丝头方向,使之朝向右外方,必要时可把导丝头塑得更弯曲一些)。
D.颈动脉分叉过低时,入导丝时不要进入颈总动脉过深,以免刺激颈动脉分叉处的感受器,造成意外。
(一般颈总动脉分叉在下颌角,侧位平第4颈椎。
)E.穿支血管:1。
后交通A是C7段的开始,眼动脉是C6段的开始,但眼A也可起自C4。
2.后交通A发出后,C7段发出脉络膜前动脉,此血管尤其重要,供应内囊后支,如果闭塞,会造成严重偏瘫,此血管的临床意义远比豆纹动脉重要。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CT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简介:周㊀丽(1987-),女,四川省广安市人,硕士,医师,主要从事体部影像诊断工作㊂现工作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附属高新医院㊂迷走右锁骨下动脉CT 表现及临床意义周㊀丽1,2,李春平1,杨㊀帆1,陈天武1,杨广夫2(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CT 室,四川㊀南充㊀637000;2西安交通大学附属高新医院影像中心)㊀㊀摘要:目的㊀回顾分析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 )的CT 表现及ARSA 的临床意义㊂方法㊀经多层螺旋CT (MSCT )增强扫描确诊的ARSA 45例,收集相应的临床资料㊂记录ARSA 起始位置,走行,测定ARSA 起始部位直径及直径与主动脉弓横径比值(ratio ,R )㊂结果㊀45例病例中39例(86.7%)为CT 检查过程中偶然发现,6例(13.3%)因有吞咽困难,胸痛㊁气喘等症状前来就诊㊂45例ARSA 均横跨食管后方,其中35例(77.7%)起始位置位于T4椎体层面,10例(22.3%)位于T3椎体层面㊂45例ARSA 起始部位平均直径为13.5mm ,其中4例ARSA 起始部位直径与主动脉弓横径比值R ȡ1,定义为Kommerell 憩室,占总人数8.9%㊂结论㊀认识ARSA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SCT 增强扫描是诊断ARSA 的一种很有价值的影像方法㊂关键词:迷走右锁骨下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㊀㊀DOI :10.3969/j .issn.1002-1671.2015.02.009中图分类号:R543.1;R814.42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2-1671(2015)02-0208-04CT a pp earances and clinical si g nificance of aberrant subclavian arteriesZ HOU Li ,LI Chun p in g ,YANG Fan ,CH EN Tianwu ,YANG Guan gf u(De p artment o f Radiolo g y ,the A f f iliated H os p ital o 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 g e ,Nanchon g ,Sichuan Province 637000,China )㊀㊀Abstract :Ob j ective ㊀To anal y ze retros p ectivel y CT a pp earances and clinical si g nificance of aberrant subclavian arteries (ARSA ).Methods ㊀45cases with ARSA confirmed b y multi -slices multidetector com p uted tomo g ra p hic (MSCT )contrast -enhanced ima g in g on chest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 y .The clinical features were anal y zed furthermore.The ori g in location and direction of ARSA wererecorded.The p roximate diameter of ARSA and ratio (R )of the diameter to short axis of aortic arch were measured.Results ㊀39ca -ses (86.7%)of ARSA were dia g nosed incidentall y ,but 6cases (13.3%)had s y m p toms of either d y s p hasia ,chest p ain or asthma.All45cases of ARSA crossed the behind the eso p ha g us ,in which the ori g in location of ARSA in 35cases (77.7%)located in the fourththoracic vertebrae as p ect and the third thoracic vertebrae as p ect in 10cases (22.3%).In the 45cases ,the mean p roximate diameterof ARSA was 13.5mm.When the R of the p roximate diameter of ARSA to short axis of aortic arch was measured ,4cases (8.9%)with Rȡ1were defined as Kommerell s diverticulum.Conclusion ㊀Reco g nition of ARSA has im p ortant clinical si g nificance ,andMSCT are valuable in dia g nosin g ARSA.Ke y words :aberrant subclavian arteries ;com p uted tomo g ra p h y㊀㊀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 g ht subclavian ar -ter y ,ARSA )是最常见的主动脉弓异常[1]㊂ARSA 一般出现症状较少,临床症状多见于年纪较大者或ARSA 起始部瘤样扩张造成压迫者,关于ARSA 合并食管癌㊁动脉瘤㊁主动脉夹层及复杂性心脏病已有报道[2],并且ARSA 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因此激发关注本病的兴趣㊂动脉造影是诊断血管病变的金标准,但因该检查为有创检查并且并发症较多很少用于ARSA 的诊断㊂多层螺旋CT (multi -slices com p uted tomo g ra p hic ,MSCT )增强扫描因其扫描速度快,图像分辨率高及应用的普遍性已成为诊断ARSA 首选检查方法,同时还能明确动脉壁的情况以及ARSA 与周围器官的关系㊂笔者收集经MSCT 增强扫描证实的ARSA 45例及临床资料,探讨ARSA 的CT 表现特征及临床意义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收集本院2010-06 2013-07行胸部MSCT 增强扫描证实为ARSA 共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7~82岁,平均61.8岁),并分析记录其就诊原因㊂1.2㊀检查方法㊀日本东芝Toshiba A q uilion 16层螺旋CT 增强扫描22例,GE Li g ht S p eed 128层螺旋㊃802㊃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年2月第31卷第2期㊀J Pract Radiol ,Feb.2015,Vol.31,No.2CT增强机扫描23例㊂16层螺旋CT扫描参数: 120kV,150mA,进床速度15mm/0.5s,矩阵256ˑ256,容积螺距(螺距参数)15(0.938),重建层厚/层间距7mm/7mm㊂128层螺旋CT扫描参数:120kV, 180mA,进床速度39.38mm/0.8s,矩阵512ˑ512,容积螺距(螺距参数)63(0.984),重建层厚/层间距5mm/5mm㊂增强扫描采用自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 g I/mL),注射流率3mL/s,注射量按2mL/k g计算㊂注射对比剂30s后开始扫描,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到T12椎体平面连续扫描㊂1.3㊀CT征象分析㊀观察分析ARSA起始位置,走行方向,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观察心脏及双肺情况㊂测量ARSA显示最大层面的起始部位直径及主动脉弓横径,测量方法如图1,计算ARSA起始部位直径与主动脉弓横径比值(ratio,R),国内外将ARSA 起始部直径与主动脉弓直径相近,或者起始部直径为远端直径2倍定义主动脉的Kommerell憩室[3]㊂2㊀结果㊀㊀本组45例ARSA经胸部MSCT增强扫描均清晰可见,所有ARSA均为起源于主动脉弓的远端的最后一分支,向右走行于食管与胸椎之间,然后顺时针扭曲向右上方斜行,达第2胸椎水平穿出㊂45例ARSA中35例(77.7%)起始位置位于T4椎体层面,10例(22.3%)起始位置位于T3椎体层面㊂ARSA起始部位直径约7.1~30.5mm,平均13.5mm,ARSA起始部位直径与主动脉弓横径比值R<1有41例(91.1%),ARSA起始部位直径与主动脉弓横径比值Rȡ1(图1)有2例,起始部直径约为远端直径2倍者有2例㊂即本组病例发现Kommerell憩室4例,占总例数的8.9%㊂临床资料发现45例ARSA中13.3%(6例,平均66.56岁)因胸痛,吞咽不适,或咳嗽㊁气喘前来就诊,但CT示肺部表现正常,在这6例患者中,其中2例患者行胃镜及病理示食管炎㊂其余39例为检查时偶然发现:12例(26.6%)ARSA为患者伴发肺部或腹部肿瘤前来检查发现(图2)㊂11例(24.4%)因为吞咽梗阻行胸部CT检查,其中8例发现食管上段管壁明显增厚,ARSA起始部管径明显扩张(图3),3例食管下段管壁增厚㊂12例(26.6%)因上呼吸道感染前来就诊发现,其中2例患者伴有肺奇叶形成(图4)㊂2例(4.4%)为体检时胸片提示右中上纵隔占位进一步检查发现㊂1例(2.2%)患者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及二尖瓣裂㊂1例(2.2%)患者因胸背部剧烈疼痛行CT检查发现主动脉夹层(DebakerⅢ型)(图5A,B)㊂3㊀讨论据尸检资料报道ARSA是最常见的主动脉弓异常,发病率达0.5%~2%,但临床检出率<0.1%,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㊂在胚胎的发育过程中,先后出现6对弓动脉,随着发育的衍进,弓动脉及背主动脉的某些部分退化消失,第4动脉弓和背主动脉的部分发育成右锁骨下动脉,如果胚胎发育时颈总动脉与右锁骨下动脉之间的右侧第4动脉弓部分退化中断,则形成ARSA[1]㊂文献报道ARSA一般位于T3㊁T4椎体水平,从食管后方行至右上臂者占80%,穿行于食管和气管之间者占15%;另外约5%走行于气管前[4]㊂本组研究显示ARSA起始位置均位于第3㊁4胸椎体水平,并且45例ARSA均走行于食管后方㊂ARSA起始部位平均直径为13.5mm,测量ARSA起始部位直径与主动脉弓横径比值结果发现Kommerell憩室4例(8.9%)㊂国内专家大多认为Kommerell憩室可能是因右锁骨下动脉穿经食管后方时受压,其近端代偿性扩张形成的,由于扩张的憩室㊁随患者年龄增大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僵硬度增加或变异锁骨下动脉迂曲明细压迫食管或气管[5]㊂Kommerell憩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由于其对周围组织压迫明显,并且容易破裂,需定期随访,若有明显食管狭窄并出现较重吞咽困难,食管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则需对ARSA进行手术[6]㊂ARSA通常不伴有临床症状,而在检查其他病变时偶然发现,但是,有一部分患者早期无症状,而到一定时期出现吞咽困难,本组45例病例中,6例晚期(平均年龄66.56岁)出现胸痛,吞咽不适,咳嗽,气喘,而CT显示双肺未见感染性病变,食管壁未见明显增厚,并且排除心血管及肺部慢性病变㊂2例患者经食管胃镜活检,病理证实为食管炎,文献有报道其原因可能是随年龄增长出现的动脉硬化,引起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扩大㊁迂曲,而ARSA的起始部扩大及动脉硬化可压迫食管产生刺激症状[7]㊂本组患者中11例ARSA经MSCT证实伴发有食管壁明显增厚,病理活检证实为食管癌,文献报道ARSA对食管的压迫严重而出现与食管癌相似症状,并且因长期食管受压,食物通过受阻㊁长期摩擦可引起食管炎,引起食管黏膜不同程度增生㊁甚至癌变㊂AR-SA一般无需手术治疗,需定期随访,若有明显食管狭窄并出现较重吞咽困难,食管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则需手术治疗[8]㊂ARSA与食管癌之间的关系还㊃902㊃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年2月第31卷第2期㊀J Pract Radiol,Feb.2015,Vol.31,No.212345A5B 图1㊀女,42岁,Kommerell憩室,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位直径及主动脉弓横径测量示意图㊂测量ARSA起始部位直径(30.5mm),主动脉弓横径(29.27mm),ARSA起始部位直径与主动脉弓横径比值>1㊀图2㊀男,40岁,ARSA合并左上肺肿瘤㊂CT显示左上肺包块(白色箭头),并偶然发现ARSA(黑色箭头),并显示主动脉及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壁较多钙化㊀图3㊀男,65岁, ARSA合并食管上端肿瘤㊂白色箭头指示增厚食管壁,黑色箭头指示ARSA㊀图4㊀女,60岁,ARSA合并肺奇叶,白色箭头指示ARSA肺奇静脉裂,黑色箭头指示ARSA㊀图5A,B㊀男,80岁,ARSA合并主动脉夹层㊂A.白色箭头指示ARSA;B.黑色箭头指示主动脉撕裂的内膜片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组食管癌病例中,8例为上段食管壁增厚,与ARSA出现压迫的位置相近,但有3例出现食管下段管壁增厚㊂本研究收集到12例患者伴发肺内肿瘤,11例伴发食管肿瘤,文献报道ARSA将会是影响胸部肿瘤放疗精确定位因素之一㊂误诊ARSA 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胸部恶性肿瘤,特别是胸段食管癌精确放疗的靶区体积,从而导致受照剂量增加甚至超过安全剂量范围,最终可能增加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如放射性肺炎)[9]㊂ARSA是一种独立病变,但也可能伴发其他心血管异常,例如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等,笔者收集到1例患者伴有室间隔缺损及二尖瓣叶的断裂㊂但是ARSA伴发肺解剖变异以前文献还尚未见报道,本文收集到2例ARSR伴有肺奇叶形成,肺奇叶解剖及形成基础为胚胎时期奇静脉的异常走行,肺奇叶形成的临床意义仍不明确,其本身不会引起临床症状,如无其他合并疾病则无需治疗㊂但如果供应奇叶的支气管分支受奇静脉压迫而引流不畅,可使奇叶发生支气管扩张或肺不张或较正常肺叶更容易发生细菌性肺炎㊁肺结核等感染性疾病[10]㊂ARSA是否容易造成肺内感染,目前尚未定论,笔者收集到12例ARSA伴发肺部感染,治疗随访病变有所好转,但易反复肺部感染,阻塞性肺气肿或胸痛㊂由于ARSA直接开口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的左位降主动脉上部㊂该型患者主动脉弓直径及曲率多较小,由此会导致主动脉血流对右锁骨下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的主动脉壁组织具有更高的剪切力,易造成主动脉壁组织的内膜破损而致主动脉夹层的发生[11]㊂当夹层动脉瘤的第一裂口位于降主动脉峡部附近时,ARSA成为影响腔内治疗的主要血管,文献报道ARSA伴发主动脉夹层时,需要立即修补及重建ARSA血管[12]㊂对于ARSA的处理,其关键是避免术后左上肢缺血坏死及脑窃血的发生㊂ARSA术者应根据左锁骨下动脉的直径及回血量,准确判断其在头部及左上肢血供中的作用,如果其直径较小且回血不多,则说明其可能因受压和狭窄在供血中的作用较小,此时即可直接缝闭[13]㊂胸部外科手术中,应考虑到主动脉弓分支变异的可能,以免造成大血管的损伤乃至生命危险㊂某些手术中如甲状腺切除术也可以因为ARSA引起的右喉返神经位置异常而变得复杂,手术时应倍加注意,以免损伤右喉返神经[14]㊂总之,因ARSA常伴发气管食管压迫,瘤样扩张,胸部肿瘤及心血管等其他异常,所以认识ARSA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SCT是诊断ARSA的一种很有价值的影像方法㊂ARSA的治疗取决于临床症状的严重性㊁根部动脉瘤的形成与否㊁以及患者的年龄㊂幼儿㊃012㊃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年2月第31卷第2期㊀J Pract Radiol,Feb.2015,Vol.31,No.2有气管和食管受压征象者应尽早手术治疗㊂临床症状迟发者,如症状严重,也应尽早手术治疗㊂参考文献:[1]Freed K ,Low V H.The aberrant subclavian arter y [J ].AJR ,1997,168(2):481-484.[2]Turkvatan A ,Bu y ukba y raktar F G ,Olcer T ,et al.Multidetectorcom p uted tomo g ra p hic an g io g ra p h y of aberrant subclavian arteries [J ].Vasc Med ,2009,14(1):5-11.[3]Van Son J A ,Konstantinov I E ,Burckhard F.Kommerell andKommerell s diverticulum [J ].Tex Heart Inst J ,2002,29(2):109-112.[4]王会恩,柳㊀军,张霄鹏,等.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畸形一例报告并相关问题探讨[J ].临床误诊误治,2007,20(2):62-63.[5]白卫星,李天晓,翟水亭,等.主动脉Kommerell 憩室数字减影造影分析及文献复习[J ].当代医学,2010,16(5):18-20.[6]Kne pp er J ,Criado E.Sur g ical treatment of Kommerell s divertic -ulum and other saccular arch aneur y sms [J ].J Vasc Sur g ,2013,57(4):951-954.[7]宋㊀薇,蒲俊智,章㊀强,等.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合并主动脉粥样硬化一例[J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11):1611.[8]廖泽飞,马良赟,林勇龙.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畸形致食管黏膜癌变1例[J ].临床军医杂志,2013,41(1):107-108.[9]桑茂忠,徐春丽,王培合,等.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对食管癌与肺癌精确放射治疗影响的观察[J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9,16(5):377-380.[10]肖㊀建,初殿伟,方永明,等.肺奇叶1例[J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7):1180.[11]Alcocer J J ,S p ier L ,D y ke C M ,et al.Traumatic ru p ture of anaberrant ri g ht subclavian arter y [J ].Ann Thorac Sur g ,2000,69(2):621-623.[12]Misumi T ,Kudo M ,Ito T ,et al.Acute aortic dissection invol -vin g an aberrant ri g ht subclavian arter y [J ].J p n J Thorac Card -iovasc Sur g ,2002,50(3):119-121.[13]尹㊀太,郭㊀伟,刘小平,等.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夹层4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7):745-747.[14]诸静其,陶晓峰,郝楠馨,等.锁骨下动脉解剖变异的CT 血管成像[J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19(2):133-135.(收稿日期:2014-03-20;修回日期:2014-08-18)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ʏ(上接第203页)静脉脉孔区,一般MRI T 1WI 呈等信号,T 2WI 为高信号,CT 有时可见颈静脉孔侵蚀性骨质破坏㊂因颈静脉球瘤为富血供肿瘤,因此MRI 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肿瘤内丰富血管表现条状㊁管状流空低信号影,呈盐和胡椒面征 [10],为鉴别要点㊂(2)斜坡脊索瘤㊂斜坡脊索瘤易见骨质破坏,以枕骨斜坡为中心并较舌下神经鞘瘤范围大,且肿瘤内常见钙化及残留骨㊂(3)颅底斜坡脑膜瘤㊂表现为肿块状或结节状,一般不呈哑铃状形态,CT 显示肿瘤钙化骨化多见,MRI 增强常见 脑膜尾征㊂总之,颅内外哑铃型舌下神经鞘瘤具有特征性的CT 及MRI 表现,熟悉其影像特征及典型的临床表现,对提高颅内外哑铃型舌下神经鞘瘤的诊断能力有重要作用㊂参考文献:[1]周定标,程东源,许百男,等.舌下神经鞘瘤[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9,15(1):42-44.[2]Takahashi T ,Tomina g a T ,Sato Y ,et al.H yp o g lossal neurino -ma resentin g with intratumoral hemorrha g e [J ].J Clin Neurosci ,2002,9(6):716-719.[3]De Martel T ,Subirana A ,Guillaume J.Los tumores de la fosacerebral p osterior :voluminoso neurinoma del hi p o g loso con de -sarrollo j uxtabulbo -p rotuberancial o p eracioncuracion [J ].Ars Med ,1933,9:416-419.[4]兰新建,万凤凤,岑㊀华.舌下神经鞘瘤3例临床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10,18(3):14-15.[5]杨百春,周良辅,毛㊀颖,等.舌下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2):1384-1388.[6]金中高,周林江,姚振威,等.舌下神经鞘瘤的临床和MRI 诊断[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9):669-671.[7]陈忠年,沈铭昌,郭慕依.实用外科病理学[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661-662.[8]Okura A ,Shi g emori M ,Abe T ,et al.Hemiatro p h y of the ton g uedue to h yp o g lossal Schwannoma shown b y MRI [J ].Neuroradiolo -gy ,1994,36(3):239-240.[9]刘㊀筠,张晓宏,李㊀鹏,等.舌下神经管的影像解剖学研究[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4):220-222.[10]金中高,姚振威,周林江,等.颈静脉孔区肿瘤的MRI 诊断[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2):184-186.(收稿日期:2013-08-22;修回日期:2013-10-08)㊃112㊃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年2月第31卷第2期㊀J Pract Radiol ,Feb.2015,Vol.31,No.2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CT 表现及临床意义作者:周丽, 李春平, 杨帆, 陈天武, 杨广夫, ZHOULi, LIChunping, YANGFan, CHENTianwu , YANGGuangfu作者单位:周丽,ZHOULi(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CT 室,四川 南充 637000;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高新医院影像中心), 李春平,杨帆,陈天武,LIChunping,YANGFan,CHENTianwu(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CT 室,四川 南充,637000), 杨广夫,YANGGuangfu(西安交通大学附属高新医院影像中心)刊名:实用放射学杂志英文刊名:Journal of Practical Radiology年,卷(期):2015(2)引用本文格式:周丽.李春平.杨帆.陈天武.杨广夫.ZHOULi.LIChunping.YANGFan.CHENTianwu.YANGGuangfu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CT 表现及临床意义[期刊论文]-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5(2)。
彩超诊断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血流方 向和血 流频谱形 态的改变 , 动脉 血
流 方 向与 锁 骨 下 动 脉 狭 窄 程 度 相 关 。 轻
度狭窄时 , 椎动脉血流频谱可于收缩早 期
出现 反 流 , 收缩 中晚 期 及 舒 张 期 仍 为 正 向 血流 , 中度 狭 窄 所 致 部 分 反 流 呈 收 缩 期 反 向 、 张期 正 向 血 流 。重 度 狭 窄 或 闭塞 所 舒 致 完 全 性 反 流 时 , 椎 动 脉 血 流 频 谱 则 均 其
脉 病 因可 因动 脉硬 化 、 栓 性 阻塞 或 大 动 血 脉 炎 等 引 起 ¨1 组 病 例 中 1 动 脉 硬 2。本 2例
化 患 者 中 8例 发 生 于 左 侧 , 此 报 道 相 与 符。
1 4例锁骨下动脉 窃血综合 征的超 声 声像
图表 现 . 对 其 进 行 分 析 。 结 果 :4例 锁 并 l
骨 下 动 脉 窃 血 综 合 征 中 ,2例 患 者 在 锁 1 骨 下 动 脉 起 始 端 及 无 名 动 脉 近 心 端 管 腔
生时相 、 血流参 数及 频谱 形态 特点 , 患 对
侧 椎 动 脉 进 一 步 扫 查 其 锁 骨 下 动 脉 及 无
可 见 有 不 同程 度 的 内膜 增 厚 和 大 小 不 等 的硬 化 斑 块 形 成 , 2例 患 者 仅 表 现 为 血 管
彩 超 诊 断 在 锁 骨 下 动 脉 窃 血 综 合 征 中 的 临 床 应 用
例经核磁共振 , 经 D A证实 。 6例 S 王淑敏 权 倩 倩
征 。病 因 多 为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 动 脉 炎 、 大 先天 性 动 脉 畸 形 及 动 脉 受 压 等 。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引起 者 多 见 , 多 为男 性 。 由 于 左 且
颈动脉斑块的超声表现
彩超检查 彩超因对颈动脉硬化病变检测具有简 便、经济、可重复性、快速安全的特点,
约0.1cm
图1
图3
20
2018.09 No.25
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 检查前准备:一般无特殊准备,但
应注意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有无神经系 统症状、肢体功能是否正常、颈部听诊 是否有杂音等,这些对疾病诊断有一定 帮助。
观察内容:采用横切面及纵切面 扫查,注意观察管壁、内膜及管腔、斑 块等。彩色多普勒(CDFI)通过观察 彩色血流充盈情况,发现患者是否存在 充盈缺损、色彩混叠等异常现象。脉冲 多普勒取样时,声束应与血流夹角小于 60度,然后测量参数,包括:颈动脉 收缩期最大流速(PSV)、颈动脉舒张 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 (为0.5~0.75,当阻力增加时 (即大于0.75),提示有动脉粥样硬化的 可能。
(发稿编辑:李瑞枫)
图2
斑块处的充盈缺损 图4
举个例子 患者,男,62岁,偶发胸痛,既往有 冠心病心绞痛病史,冠脉狭窄50%。给予 其常规颈动脉扫查。 操作顺序:先左后右,首先用探头从 颈根部向头侧移动作横切扫查,显示颈 总动脉近心端、中部、远端、颈总动脉 分叉处及颈内、外动脉。因该患者有冠 脉狭窄的病史,应该考虑到其同时存在 颈动脉斑块的可能。所以,纵切测量颈 总动脉的内中膜厚度,推荐在颈总动脉 壶腹部膨大前测量。 可见该患者左侧颈总动脉内中膜稍毛 糙,连续性欠佳,局部厚约0.10cm,未见 明显异常回声(图1)。彩色多普勒显像可 见血流信号充盈完整,未见紊乱血流,脉 冲多普勒取样应置于管腔中心,正常颈总 动脉频谱舒张早期可见反向血流,该患者的 血管阻力为0.72,在正常范围内(图2)。 接着再扫查右侧颈根部,即右侧 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可见管壁局限性增 厚形成低回声斑块,后方不伴声影(图 3)。加上彩色多普勒后可见斑块处的充 盈缺损(图4)。 超声提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右 侧斑块形成。 由于该患者超声表现典型,诊断为动 脉粥样硬化,建议控制血压、血脂;每日 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集及他汀类药物 稳定斑块,以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 生率;服用过程中定期检测肝酶、肌酶的 变化,定时复查,不适随诊。■
臂间血压差异提示锁骨下动脉狭窄4例报告
臂间血压差异提示锁骨下动脉狭窄4例报告标签:臂间血压差异;锁骨下动脉狭窄一般认为臂间血压差异程度与上肢动脉病变存在关联性。
现将由臂间血压差异为线索发现的锁骨下动脉狭窄4例报告如下。
1 病例例1 患者女性,64岁。
因高血压伴间歇性头晕2年,于2012年3月9日就诊。
平时不规律服用降压药物。
体格检查:右上肢血压140/90mmHg。
休息5min后采用两台欧姆龙7201型上臂式自动血压计同时测量双上肢血压,间隔10min,测量两次,第二次测量时两台血压计交换位置,取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数,右上肢145/73mmHg,左上肢126/75mmHg,右上肢与左上肢血压差异的绝对值收缩压为19mmHg,舒张压为2mmHg。
考虑患者存在臂间血压差异,遂行颈部和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致管腔狭窄约85%,左侧椎动脉窃血。
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处狭窄,狭窄率约58%。
双侧颈总动脉内中膜普遍增厚,为1.1mm。
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示:左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右侧颈动脉起始处狭窄。
脑CT示: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
例2 患者男性,58岁。
因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2年,于2010年9月27日就诊。
无明显自觉症状。
体格检查:右上肢血压146/70mmHg。
休息5min后采用与例1同样的方法测量得右上肢血压165/79mmHg,左上肢血压108/69mmHg,右上肢与左上肢血压差异的绝对值收缩压为57mmHg,舒张压为10mmHg。
颈部与上肢血管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致狭窄约90%,左侧椎动脉窃血。
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查空腹血糖7.6mmol/L,进一步检查确诊2型糖尿病。
例3 患者男性,82岁。
因血压升高伴头晕3~4年,发现血糖升高1年,于2011年10月10日就诊。
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体格检查:右上肢血压测不到,左上肢血压110/72mmHg (服药后),肺气肿征阳性。
颈外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体会1例
颈外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体会1例病历资料患者,男,59岁,干部,因间歇行头痛4年,加重3天。
于2008年6月21日入院。
患者于入院前4年无明显诱因自觉头痛,时轻时重,呈持续性,针刺样右偏头痛,疼痛剧烈时如撕裂样,难以忍受,止痛药无效。
在门诊就诊,诊断为“神经性头痛”,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未缓解。
在西京医院就诊行颈部血管检查(2007年4月19日)右侧锁骨下动脉内径7.0mm,起始段前、后壁可见斑块形成,测长度/厚度分别为17/2.7mm(软斑),12.5/1.7mm(软斑),致管腔实际内径变细为2.1mm,狭窄率70%,彩色血流示:狭窄处血流速度加快Vmax 290cm/秒。
右颈总动脉内膜回声欠光滑,普遍增厚为0.8mm,分叉处后壁可见斑块形成,测长度/厚度 4.6/1.4mm(软斑)。
彩色多普勒示:斑块处血流充盈缺损。
左颈总动脉内膜回声欠光滑,普遍增厚为0.8mm,左侧椎主动脉6~5椎间走行呈“V”型弯曲,右侧椎主动脉内径变细,彩色血流异常,管腔见红兰色血流交替出现,频谱多普勒示;右侧椎主动脉收缩期波峰方向倒置,Vmax 16cm/秒。
余血管内径走行正常,管壁厚度未见异常,内膜回声光滑,管腔内清晰。
彩色血流充填完整,血流方向正常。
频谱形态、正常峰值流速及阻力指数正常。
肝功、肾功、血糖、血、尿、粪常规正常。
血脂:TG 1.99mmol/L,CHO 3.95mmol/L,HDL 0.83,LDL 2.22mmol/L。
住院治疗,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调脂、活血化瘀治疗,出院后未坚持服药。
于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头痛头晕加重,不能忍受急诊入住院。
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有吸烟史19年,每天20支,少量饮酒,现已戒断。
查体:体温36.0℃,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80mmHg,BMI 24.3kg/m2。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神精差,头颅五官正常,颈软,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颈动脉无异常搏动,双肺清音,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不大,心率88次/分,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Murphy sign(-),肠鸣音正常,4~5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斑的形成原理和过程
斑的形成原理和过程
斑的形成原理和过程是指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使得物体或空间表面呈现出不均匀的斑点状分布。
下面将介绍斑的形成原理和过程。
斑的形成原理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材料性质:不同材料在受到外界作用力时,其表面易受到变形或损伤。
材料的性质差异会导致斑的形成。
2. 应力分布不均:在物体受到压力或拉力时,由于材料的性质差异或作用力的不均匀分布,会使得应力在物体的表面上不均匀分布。
3. 变质与磨损:长时间的使用或外界环境的影响,会导致物体表面的材料发生变质或磨损。
变质或磨损的程度不同,会导致斑点的形成。
斑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外界作用力或环境因素:物体受到外界作用力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压力、拉力、温度变化等。
2. 应力分布不均:外界作用力或环境因素使得物体内部的应力分布不均匀。
这可能是由于材料的性质差异或作用力的不均匀分布引起的。
3. 应力集中:在应力分布不均的区域,应力可能会集中在某些局部区域,使得这些区域的应力超过了物体的承载能力。
4. 变形或损伤:由于应力超过了物体的承载能力,这些局部区域的材料会发生变形或损伤。
这可能表现为表面的裂缝、凸起、凹陷等。
5. 表面斑点形成:由于变形或损伤,物体表面会呈现出不均匀的斑点状分布。
这些斑点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总之,斑的形成原理和过程是由于物体受到外界作用力或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材料的变形或损伤,最终使得物体表面出现不均匀的斑点状分布。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一些病因(常见的病因是锁骨下动脉近心段或无名动脉的狭窄、闭塞)引起椎动脉血液逆流,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症候群。
左侧较右侧多见。
当一侧锁骨下动脉的近心端或者无名动脉发生了狭窄或闭塞后,其狭窄远端管腔内压力明显降低,产生了“虹吸作用”,导致脑血流经Willis动脉环,再经同侧椎动脉“虹吸”引流,使部分脑血流被“盗取”,逆行入患侧上肢,从而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局部缺血。
正常时动脉血流方向患病时血流方向锁骨下动脉盗血:是由于发出VA前的SubA近心段(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导致患侧SubA远端及VA内压力明显下降,由于虹吸作用,引起健侧VA血液逆行入患侧SubA 远端供应患侧上肢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由锁骨下动脉盗血所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上肢缺血等一些列症候群被称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锁骨下动脉盗血是指与患侧SubA近段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的VA血液逆流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由盗血所致,引起患侧手臂运动诱发的脑缺血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的症状即使在SubA近端狭窄或闭塞时存在VA血液逆流,如缺乏因上肢运动诱发的脑缺血症状和体征,SSS的诊断仍不成立正常解剖及血流通路锁骨下动脉盗血机制盗血途径L-盗血型L-SUBA近端狭窄或闭塞健侧VA双侧VA、BA汇合处部分转向至患侧VA患侧SUBA患侧SUBA远心段R-盗血型无名动脉或R-SUBA狭窄或闭塞ICA也受无名动脉病变的影响,除上述途径外同时血液由PCA患侧ICACCA患侧SUBA远段双侧盗血型血液经双侧PCABA双侧VA双侧SUBA远心段彩超诊断要点1、二维超声:二维超声可探及锁骨下动脉的起始段或者无名动脉的近心端管腔狭窄或闭塞。
2、彩色血流色彩变化(CDFI)(1)狭窄处显示五彩镶嵌样彩色血流;如有闭塞,闭塞处可见血流信号中断。
(2)对比椎动脉和同侧的颈动脉血流色彩变化:正常椎动脉和同侧颈动脉血流方向是一致的——进颅方向(即:彩色血流颜色相同。
斑块破裂和斑块侵蚀的机制
斑块破裂和斑块侵蚀的机制
斑块破裂和斑块侵蚀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两个重要过程,它
们对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
下斑块破裂的机制。
斑块破裂通常发生在动脉狭窄处,当斑块内的
炎症反应增加时,斑块内的炎症细胞(如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
释放炎症介质,导致斑块内的纤维帽破裂。
一旦纤维帽破裂,斑块
内的血栓形成物质(如血小板和纤维蛋白)会接触到血液,激活凝
血系统,形成血栓。
这个血栓可能会阻塞动脉,导致心肌梗死或中
风等严重后果。
接下来,让我们来讨论斑块侵蚀的机制。
斑块侵蚀通常发生在
斑块表面,当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导致斑块表面的内皮细胞受损时,
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和血小板等细胞会渗入斑块内,促进
斑块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
同时,一些酶和氧化物质也会加速斑块
的侵蚀。
斑块的侵蚀会导致斑块表面的不稳定性增加,容易发生破裂,进而引发血栓形成和动脉闭塞。
总的来说,斑块破裂和斑块侵蚀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展的关
键环节,其机制涉及炎症反应、血栓形成、斑块稳定性等多个方面。
对这两个过程的深入理解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为人们的健康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锁骨下动脉斑块的护理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导致血管内 皮损伤,增加斑块形成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 这些因素也会增加斑块形成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容易导 致血管壁炎症反应,增加斑块形成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 慢,容易导致斑块形成。
锁骨下动脉斑块的危 害
动等
05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 过度紧张和焦虑
谢谢
05
02
运动频率:每周 至少150分钟中等 强度运动,如快 走、游泳、瑜伽 等
04
运动时间:每次 运动时间控制在 30-60分钟,避免 长时间剧烈运动
定期体检
01
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身健 康状况
02
及时发现锁骨下动脉斑块, 及早治疗
03
预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 病等疾病
0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 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
脑缺血
原因:锁骨下动脉斑块导致血管狭 窄,血流受限
严重程度:轻言 语不清等
预防措施: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脑梗塞
01
原因:锁骨下动脉斑块脱落,导致脑部供血不足
02
症状:头晕、头痛、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
03
严重程度:轻者可恢复,重者可导致死亡
锁骨下动脉斑块的预 防
健康饮食
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减少盐的摄入 增加全谷物和低脂肪蛋白质的摄入 保持健康的体重
适量运动
运动类型:有氧 运动、力量训练、 柔韧性训练等
01
运动强度:根据 个人身体状况, 逐渐增加运动强 度
03
运动注意事项: 运动前热身,运 动后拉伸,避免 运动损伤
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以上狭窄者同侧椎动脉无盗血频谱现象分析
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以上狭窄者同侧椎动脉无盗血频谱现象分析许敬华;雷建明;邓华东;汤亚男;卢丽萍;张胜武;王超君【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以上狭窄者同侧椎动脉无盗血频谱现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椎动脉无盗血现象的锁骨下动脉重度以上狭窄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在1周内行DSA(或CTA)检查证实.结果锁骨下动脉重度以上狭窄无同侧椎动脉盗血者合并同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者4例,双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合并一侧或双侧颈内动脉重度以上狭窄者6例,一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同侧椎动脉闭塞者3例,一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对侧椎动脉开口及一侧颈总动脉重度狭窄者2例,头臂动脉闭塞合并对侧椎动脉开口重度狭窄者1例.结论锁骨下动脉重度以上狭窄如合并多支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者,或合并同侧椎动脉起源异常者可无椎动脉盗血现象,此时不能以盗血的有无来判定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程度.【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15(017)006【总页数】3页(P421-423)【关键词】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锁骨下动脉狭窄【作者】许敬华;雷建明;邓华东;汤亚男;卢丽萍;张胜武;王超君【作者单位】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超声科;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超声科;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超声科;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以上狭窄者同侧椎动脉无盗血频谱现象分析许敬华雷建明邓华东汤亚男卢丽萍张胜武王超君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以上狭窄者同侧椎动脉无盗血频谱现象的原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椎动脉无盗血现象的锁骨下动脉重度以上狭窄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在1周内行DSA(或CTA)检查证实。
中老年人群右颈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老年人群右颈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李雯;刘雪梅;黄玮;刘星;吴寿岭【期刊名称】《中国动脉硬化杂志》【年(卷),期】2013(21)3【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右颈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死者共5356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物化学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标化年龄和性别后,研究人群中右颈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9.6%和31.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龄、高收缩压、高胆固醇、高空腹血糖、吸烟是右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922、2.541、1.942、1.326、1.500、1.231);男性、高龄、高收缩压、高胆固醇、高空腹血糖、吸烟是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1.737、1.798、1.459、1.375、1.322、1.227)。
结论中老年人群右颈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9.6%和31.4%。
右颈动脉及右锁骨下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年龄、收缩压、胆固醇、空腹血糖和吸烟。
【总页数】4页(P267-270)【关键词】颈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动脉斑块【作者】李雯;刘雪梅;黄玮;刘星;吴寿岭【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超声科;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中老年人群腰臀比对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 [J], 张丽;刘秀荣;吴成忠;高永生;陈磊;刘丽英;王月辉;黄玮;孙俊新;张宝霞2.中老年手术患者右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分析 [J], 何毅;王晟3.中老年肥胖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张丽;高永生;吴成忠;王月辉;袁志香;黄玮;张宝霞;刘秀荣4.心率血压乘积对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 [J], 王义;高新颖;赵晓红;崔凯;吴云涛;董岩;阮春雨;赵海燕;魏国清;金城;吴寿岭5.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对右锁骨下动脉斑块检出率的影响 [J], 黄玮;李雯;赵剑秋;吴寿岭;王迈;蒋守芳;刘雪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形成的原因
有很多的人们总是缺少运动锻炼的,尤其是经常坐办公室的人们就更加的不会去锻炼身体,这样的话就会让自己的身体素质变得特别差的,而且在饮食方面又常常是大鱼大肉的,特别是需要去应酬的人们就更加的容易引起血脂的浓度加大的,等到一段时间以后就特别的容易出现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的形成,对于这样的状况主要就是要控制住自己血脂的浓度。
动脉有斑块形成,主要考虑是由于血脂浓度过高引起,平时多注意清淡的饮食,不要吃动物的脂肪内脏等高职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吃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助于坏胆固醇的排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调节血脂的药物
在右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后壁可见有扁平低弱回声斑块,考虑颈部有粥样斑块形成。
一般斑块没有引起明显狭窄,不影响脑动脉供血的话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是若影响到您脑部供血,那么就有头晕症状。
人体调节血压的主要区域在颈动脉窦处,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处见斑块形成,会造成血液流经该处时血流流速减慢,到达颈
动脉的血流减少,刺激颈动脉窦,使血压开始调节,所以会造成血压不稳的现象,心跳快也是同样的道理.这种病大多是由于血脂
过高引起的,脂质在血管内沉积.这种现象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只是严重程度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斑块增大.一般没什么影响,只是在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后或是形成血栓才会对机体造成危害,而且危害很大,容易造成供血不足和脑血管意外.这种病预防很重要,一定要改正平时的一些不良习惯,戒烟限酒,适量运动,
清淡饮食都是预防的重要方面.所以一定要提前做好这些预防,
不然一旦疾病发展出现并发症,则很难恢复,后果也会是很严重
呀!
患者存在头晕耳鸣症状,初步考虑是颈动脉狭窄,引起的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出现的症状.该患者最好能检查一下血生化,看是否有高脂血症,有无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病变: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治疗方面,以治疗基础病变为主,患者感心跳快,可行动态心电图检测有无心律失常,明确心脏的基本状况.如果
有高血压,以降压为主,加上抗凝,降脂治疗.患者右侧锁骨下动
脉可见斑块,如果症状不明显,还是以治疗基础病变为主,注意饮食低盐低脂,降脂,降血压.如果症状明显比如右上肢麻木,影响
正常生活,也可考虑介入治疗.另外,更应该注意的是,外周的动
脉硬化往往提示心脏冠状动脉可能有病变,可以注意一下有无活动后胸闷胸痛症状.如果存在,则要考虑存在冠心病.
对于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总是会伴随着头晕,耳鸣的症状,这样的话就会直接的影响到自己脑部供血的状况,如果是不去做任何的治疗的话就会引起脑部供血不足的情况出现,还有可能会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比如说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都是极有可能会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