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珑山馆唱和
《宋诗纪事》文献来源于扬州马氏小玲珑山馆吗?
所撰《 宋诗纪 事 》《 史拾 遗 》 为 详 洽 , 皆录 入《 、辽 极 今 四库 》 中。客 观 书 ”
而言 , 氏昆仲及其 小玲珑 山馆藏 书着 实 为《 诗 纪事 》 马 宋 的编刊 帮助 颇
多 。“ 鹗搜奇 嗜博 。扬州 马 日瑁小 玲珑 山馆 富藏 书 , 久客 其所 , 见 鹗 多
山馆藏 书 又 富 甲一 时 , 易 让 人 产 生 一种 错 觉 , 宋 诗 纪 事 》 全 部 这 即《 乃 依托 于 马氏藏 书而 编成 。夏 荃 日 :考樊 榭《 事 》 书 , 编纂 积 二 十 “ 纪 一 其 年 之久 , 引 书不下 千余 种 , 所 多取 资 于扬 州 马 氏小 玲 珑 山馆 藏 本 。 夏 ” 氏所 言大体 近 之 , 考 之 以实 , 之 以理 , 未 达 其 间 。从 以厉 鹗 为首 但 揆 却 的编校 群 与其他 江 南藏 书家 之交 往来 看 ,宋 诗 纪 事 》 《 实是 清 代 中期 江
总 第
一
、 0
期
《 诗 纪事 》 引 书 目数 量 多 , 13 宋 征 达 00余 种 ; 围广 , 、 、 三 范 史 子 集
部 之书 皆人 编者 视 域 。全 祖 望 日 :厉 征 士樊 榭 以所 著 《 诗 纪事 》 “ 宋 百 卷, 索予 为序 。樊 榭所 见 宋 人 集 , 朋 辈 中 为最 多 , 又求 之 诗话 、 于 而 画
乾间江南丰富的私家藏书紧密相联。陈登原云:吾人敢为一言, “ 即吾
人 欲 明清学之 所 以盛 者 , 知 其 由多 端 , 不 能与 藏 书 之 盛 , 虽 要 漠无 所 关 。以厉 鹗为 首 的 7 人 编者 群体 中, 有盛 名 的藏 书楼甚 多 , ” 6 拥 如扬州
薛季宣的《未央宫记》与汉长安城未央宫
丞相酇侯臣何,昧死再拜,言皇帝陛下:“陛下從天下義兵,誅亡道秦,西都闗中,以根 本制枝葉,天下幸甚。京師,諸夏之父母也,要令四方諸侯,知有所法。今咸陽遭項氏殘滅之 後,堂殿冺毀,櫟陽、興樂承秦故①,雖靡敝一時之制②,非法度之宮也。臣不勝大願,昧死 請陛下,詔有司度長安地,作天子之宮曰未央,為漢家建萬世亡窮之業③。臣何昧死再拜以聞。” 制曰:“可。”尚書令下御史將作,按地圖以詔書從事,丞相裁處其宜,太卜卜筮並吉。
1
《浪语集》中所收《未央宫记》首页
直到清同治十年(辛未)至十一年(壬申)间,始经温州瑞安人孙衣言呈请李鸿章出面主 持,并由李氏“捐奉属桂芗亭(案即桂嵩庆)观察刊之金陵书局”1,而当时实际从事校勘事 宜者,则是孙衣言的儿子著名学者孙诒让2。这也是当今所见薛氏文集的最早刊本。金陵书局 版刻事竣之后,刷印无多,李鸿章即命以书版归诸孙衣言,听由孙氏以之汇印入所辑录温州 乡邦文献汇刊《永嘉丛书》,“使浙中学士大夫得读先生之遗集,而世之有志于永嘉之学者 亦有所津逮”3,此书方在世间得以广为流布。盖孙衣言怂恿李文忠公刊刻此书,本来就是出 自仰慕乡贤的心意。
下面,将首先对《未央宫记》的文字,加以点校,然后再来分析薛季宣的撰著意图和它的 文献价值。
一、《未央宫记》校读
薛季宣《浪语集》的通行版本,现在有两种。第一种是前述清同治金陵书局刻本。这种版 本又分为两种印本。一种是书版刚刚刻成时在南京刷印的初印本,内封面背后镌有“同治辛未 二月金陵书局开雕”牌记,当时印制数量十分有限,传留于今世者更寥寥无几,故政治与学术 地位尊崇如张之洞者,在光绪初年撰著《书目答问》的时候,尚且无缘寓目,乃标注《浪语集》 之版本云:“止见传抄本。今温州人议刻。”1甚至在傅增湘的遗著《藏园订补郘亭知见书目》 当中,亦同样未有著录2。这在晚清刊刻的重要学术著述当中,是十分罕见的特例,故业师黄永
二马与小玲珑山馆
这种 对 于文学 的热 爱 已经成 为一 种 祖 传 的 习惯 。马 家从 二
马 的祖父 马 承运 开始 , 迁 居 扬 州经 营盐 业 。马承 运 生 三 子 ,
马恒 、 马谦 、 马 勋 。而 马 日瑭 与 马 日璐 正 是 次 子 马 谦 之 子 。 马谦 死后 , 其夫 人严 守 夫训 “ 益 延 名 师友 , 督 诲 二 子 以 学” , 交知 名文 士 。这种 儿 时 的教 育 直 接导 致 了二 马 之 后对 于有
人物简介参与唱和次数杭州人在二马家中居住长达二十余年歙县人著名盐商汪懋麟外孙进士官至翰林六十七次张四科六十次方士杰号西畴歙县人业盐淮南五十六次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湖广人由翰林仕至甘肃巡抚因罢官而回扬州吴江人早岁以贩米为生三十六次唐建中字天门吴江人为贫寒布衣二十八次徽籍盐商筑南园二十七次方士庶二十七次张世进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同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即返里后未出仕专事著述家中贫寒也曾居住于小玲珑馆表格中所列出的十八位核心圈诗人十分热衷于参与诗社活动他们有的居住于扬州有的长期流寓于扬州在诗社里写下了众多著名的唱和诗篇为后人研究邗江吟社留下了生动而写实的记录
一
起做 过很 多文 学研 究 工 作 , 例 如考 校 文 艺 、 刻 书 等 。他 们
的朋 友常在 诗 中称赞 他 们 兄弟 情 深 , 华 苗有 诗 云 “ 孝 友 敦 昆 弟, 斑 白款殷 依” , 正是 赞 叹 的二 马之 间 的兄 弟情 。同 时 , 二 马还 以心交 友 、 以诚待 人 , 当 时 的名 士 中有 很 多 人都 与 他 们
始只 是一座 马 日璐 、 马 日珀俩 兄弟 家被命 名 为“ 街 南 书屋 ” 的
小馆 , 后 来 因为得 到一 块来 自甘泉 县令 赠送 的有 丈余 高 的太
清代安徽词人群体概观
清代安徽词人群体概观清代安徽一地的词人蔚为大观,据《全清词钞》的收录,共160多位词人。
清代安徽词人群体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流派,有着从盛到衰的消长。
安徽一地,没有像江苏、浙江那样产生影响很大的词派,但词人层出不穷,创作与研究并重,既有十分丰富的词学建树,也有多姿多彩的名篇佳作。
清代安徽词人群体又是一个范围较广的概念,它包括了若干子词人群,入徽州词人群,安庆词人群,合肥词人群,宣城词人群等。
就地域而言,安徽词人群体集中分布在皖南和皖中,皖北则寥若晨星。
清代安徽词人群体的形成与清代学术的影响、地域文化的浸润、家族文化的熏陶均有关。
首先,清代学术,江、浙、皖三省最为发达,乾嘉之际皖派开创者为休宁人戴震,皖派重校勘考证。
在朴学之风的影响下,词学也向着专业性、系统性、实证性的方向发展,徽州词人群中出现不少专力治词的名家,如汪森、凌廷堪、方成培等。
凌廷堪既是著名的礼学家,也是著名的词人,《燕乐考原》为词乐研究的划时代著作。
其次,地域文化的浸润也是促成清代安徽词人群体形成发展的有力因素。
清词流派都带有地域性特征,成员的聚集,创作的繁盛,都在某一特定地区(往往是乡邦)展开。
这一地区的词人,也往往受到特定地域文化氛围的影响,从而自觉地选择宗奉对象,创作中也潜涵着地域文化习俗、艺术传统的历史积淀。
安徽词人群体虽然没有明确地张旗树帜,但地域文化的浸润是无处不在的。
安庆词人群是较为活跃的群体,这显然与此地桐城派的兴盛有关。
全椒与宣城也是词人较为集中之地,考察其原因,也与地域文化之盛有关。
宣城、全椒、合肥词学比较发达,即与当地重文的传统有关。
再次,家族文化的熏陶也是我们考察安徽词人群体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家族文化的研究视角是我们研究明清文学的一个重要参考。
深厚的家学渊源与前辈的熏陶影响推动了词人群体的形成。
安徽歙县金氏、江氏,休宁汪氏,桐城姚氏,合肥龚氏,全椒吴氏均词人辈出。
金榜为皖派著名学者,与张惠言是好朋友,其子侄辈雅好诗词,因而请张惠言编撰一本词选作为教材。
红桥修禊
红桥修禊红桥,后改名虹桥,人称瘦西湖第一景,除了这一带风光迷人之外,更多的是数百年来历代文人所赋予的人文内涵。
文人多好山水,现代文人喜欢在风景绝佳处开笔会、诗会,行文赋诗,乐此不疲。
而古代的文人则更为风雅,那时的活动叫“修禊”。
修禊,源于周代的一种古老习俗,即农历三月上旬“巳日”这一天,人们相约到水边沐浴、洗濯,借以除灾去邪,古俗称之为:“祓禊”。
后文人饮酒赋诗的集会,也称为修禊。
春日踏青有“春禊”,秋日秋高气爽,文人怎能辜负这大好时光,自然会有“秋禊”,时间一般是在农历七月十四。
历史上最为有名的修禊当数兰亭修禊和红桥修禊。
《梦香词》“扬州好,第一是虹桥。
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箫,处处住兰桡。
”自兰亭修禊后,修禊之风日盛,但真正波及中国范围、影响了几代人的修禊活动是在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发生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当时的名士,参与者多达近万人,规模、影响达到极致。
由于康熙、乾隆的六次南巡,扬州盐商在瘦西湖两岸争地构园,形成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
“红桥”,位于瘦西湖南端,始建于明末崇祯年间,原为红色栏杆的木桥,后在乾隆元年改建为拱形石桥,取名虹桥。
清初著名文人吴绮在《扬州鼓吹词序》中是这样描述它的:“朱栏数丈,远通两岸,彩虹卧波,丹蛟截水,不足以喻。
而荷香柳色,曲槛雕盈,鳞次环绕,绵亘十余里。
春夏之交,繁弦急管,金勒画船,掩映出没于其间,诚一郡之丽观也。
”李斗亦形容它如“丽人靓妆照明镜中”。
在桥上观瘦西湖美不胜收,文人墨客皆好在此凭栏吊古,吟诗赋文。
开红桥修禊先河的是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禛(后人亦称王渔洋),王士禛在扬州任推官期间,“昼了公事,夜接词人”,“与诸名士游无虚日”,是一位主持风雅的人物。
王士禛死后,扬州人民把他和宋代欧阳修、苏轼并列,建“三贤祠”纪念。
康熙元年(1662)春,王士禛与扬州诸名士集于红桥,众人“击钵赋诗,游宴不息”,此次修禊,王士禛作《浣溪沙》三首,其中广为流传的名句有:“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扬州个园导游词(优秀9篇)
扬州个园导游词(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扬州个园导游词(优秀9篇)导语:剪辑最美的风景,营造最美的心情,看青山绿水,人醉在景中,攀巍峨山峦,景刻在心中。
山馆几经易主 玲珑奇石犹存
作者: 罗蔚文
出版物刊名: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6-127页
主题词: 马氏小玲珑山馆;扬州园林;甘泉县;奇石;重要资料;清初;太湖;名园;书屋;五十年
摘要: <正> 《小玲珑山馆图》长卷的发现,对研究清初扬州园林及东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马氏“小玲珑山馆”是清初扬州名园之一,“康熙、雍正间,扬城鹾商中有三通人,皆有名园,其一在南河下,即康山,为江鹤亭方伯所居,……当日楼台金粉,箫管烟花。
蒋心余先生常主其园中之秋声馆,所撰九种曲,内《空谷香》、《四弦歌》,皆朝拈斑管,夕登氍毹,一时觞宴之盛,与汪蛟门之百尺梧桐阁,马半槎之小玲珑山馆,后先媲美,鼎峙而三。
”小玲珑山馆本系马曰琯、曰璐家的“街南书屋”,后因得太湖巨石(据说为甘泉县令龚鉴所赠),。
扬州个园导游(六篇)
扬州个园导游各位游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线的太湖石表现秀雅恬静的意境,那么秋景则以黄山石粗扩豪放的直线表现雄伟阔大的壮观。
因为黄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岭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个园最富画意的假山。
整座假山,都用悬岩峭壁的安徽黄石滩就,其石有的颜色呈储黄,有的赤红如染。
假山主面向西,每当夕阳西下,红霞映照,色彩极为醒目。
在悬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苍绿的枝叶与褐黄色的山石恰成对比,宛如一幅秋山图景。
山巅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观,往北远眺绿杨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观音山诸景又—一招入园内,这也是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之——借景。
在我国古代,向有秋日登高远望的传统。
个园黄山石是全国的制高点,又以重阳登高来渲染秋的主题。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内部结构复杂。
石洞、石台、石磴、石梁与山中小筑交错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扑朔迷离的山中立体游览通道,它不仅有平面的迂回,更有立体的盘曲。
游客们,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以因山而楼,再由楼两山,慢慢去领略这座设计巧妙、堆叠技法高超的扬州名山——秋山的风采。
从黄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楼的西面,有一个幽静的景区,这区域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南北敞达,东西用墙围闭的小厅,这些建筑给人的感觉好像带了某些“京味”。
请看这些房子,屋角起翘较小,屋面较平缓,造型显得比较厚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扬州游玩。
扬州盐商经济实力雄厚,为了所谓的“迎銮”,费尽心机来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园林建筑就仿照了北京建筑的款式,渐渐地,扬州园林中有些建筑也带有了某些“京味”。
这幢叫作“透风漏月”的小厅也不例外。
在厅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叠的花台,台上倚着花园的南界墙,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这就是冬山。
宣石产于安徽的宣城,其色洁白如雪,人们又称它为雪石。
这一景区,原是冬日围着火炉,边赏雪边品茶的地方。
为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时仍有雪意,便将宣石山置于南界墙北面的墙下,从厅中望去,台上小山一色皆白,犹如积雪未消。
扬州个园导游词(5篇)
扬州个园导游词分峰造石当为扬州叠石的一大特色。
个园是这方面的代表。
该园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于明寿芝园旧址重建。
清时为马曰璐兄弟二人别墅,小玲珑山馆,二马是安徽祁门人,虽经营盐业,但雅好书画,尤其不惜重金收藏典籍,家中藏书百橱,积十余万卷,《清史列传.儒林传》谓其“藏书甲大江南北”。
家中有丛书楼,觅句廊、看山楼、红药阶、透风透月两明轩,至今旧制尚存,故名仍袭。
全祖望曾写《丛书楼记》,称:“百年以来海内聚书之有名者,昆山徐氏、新城王氏、秀水朱氏其尤也,今以马氏昆弟所有,几过之。
”可见其藏书之丰。
可贵者马氏并非将典籍深藏秘阁,宁饱蠹虫,不轻易借人,而是编成《丛书楼目录》,方便文友查阅,使书尽其用。
诗人卢雅雨,学者惠栋,藏书家赵昱都曾借抄马氏秘籍,而全祖望、厉鹗都曾长期寓此写成了学术专著。
如惠栋所赞:“玲珑山馆群疆俦,邱索搜较苦未休。
”黄虽为巨商,但也喜爱文化,人称主人“竹”,自号“个园”,以号作为园名。
该园据说出自石涛的手笔,他一生多游历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使之在个园设计中取材自然,却又敢破常格,因而以四季假山汇于一园的独特叠石艺术闻名遐迩。
未入园门,只见修石依门,筱竹劲挺,两旁花台上石笋如春笋破土,缕缕阳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园门的墙上,形成“个”字形的花纹图案,烘托着园门正中的“个园”匾额,微风乍起,枝叶摇曳,只见墙上“个”字形的花饰不断移动变换,“月映竹成千个字”(袁枚),你会不自觉地叹出“活了”!过春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夏山,全是用太湖石叠成,秀石剔透,夭矫玲珑。
步入曲桥,两旁奇石有的如玉鹤独立,形态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态可掬。
抬头看,谷口上飞石外挑,恰如喜雀登梅,笑迎远客;远处眺,山顶上群猴戏闹,乐不可支。
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
过曲桥入洞谷,洞谷如屋,深邃幽静,左登右攀,境界各殊。
山涧石缝中,广玉兰盘根错节;窗前阶下,雨打芭蕉玉立亭亭。
人行其间,只见浓荫披洒,绿影丛丛,真是眉须皆碧了。
“废兴惟视诗书力”:论休园的文学空间意义
“废兴惟视诗书力”:论休园的文学空间意义王颖【摘要】清代扬州休园是徽商长龄郑氏移居扬州后所建的私家园林,是一个典型的文学活动空间.休园不仅是徽商家风传承的纽带,郑氏家族文学集群的孕育地,还是清代扬州诗文集会的重要场所,在当时的徽商圈和文化圈都有较大的影响,在徽商园林中较有代表性.作为具有文学修养、人文情怀的儒商,郑氏以园林为依托,与当时文学家、史学家之间交往密切,文学活动频繁而持久,促成了城市文学中心的形成,推动了文学的传播,成为清代扬州文坛的一段佳话.【期刊名称】《安徽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26)005【总页数】6页(P94-99)【关键词】休园;文学;空间【作者】王颖【作者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肥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园林不但具有物质属性,也具有文化属性,它的发展可以视为某种社会文化发展的指标或表征。
明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兴起了修筑园林的风潮,不仅文人士大夫乐于构筑园林,商人也加入修园的行列。
徽商是明清时期活跃于全国商界的一支劲旅,在长江流域及运河沿岸称雄数百年。
致富之后的徽商不但在徽州本土构筑园林,而且在侨寓地也较为普遍地建造园林,据笔者统计,仅清代的扬州就建有徽商园林约50座。
由于徽商“贾而好儒”,徽商园林不但与徽商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而且成为当地休闲雅集的中心、艺文活动的重要场域。
李斗《扬州画舫录》云:“扬州诗文之会,以马氏小玲珑山馆、程氏篠园及郑氏休园为最盛。
”[1]小玲珑山馆、篠园、休园皆为徽商园林。
休园是徽州歙县长龄郑氏移居扬州后所建的私家园林,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五代传承,绵延百余年,存在时间比小玲珑山馆、篠园都要长。
郑氏虽然是盐商起家,却偏好风雅,历代休园园主不但自己从事诗文创作,而且经常在园林中组织文学集会,休园是当时一个典型的文学活动空间。
目前关于小玲珑山馆和篠园研究已较为丰富和深入,而有关休园的研究却相对薄弱,特别是从文学角度来研究的成果更是寥寥,因此,有必要从文学空间的角度对休园展开考察。
草书春联七言
草书春联七言
钤印:祝印、允明藏印:曾在朱积诚外、天籁阁、远湖所藏、檇李、得密、项墨林父秘笈之印、讷庵秘玩、宋荦所得神品、华亭刘氏家藏、愚卿鉴藏、京、竹垞审定、马氏玲珑山馆收藏印、小玲珑山馆、正浩眼藏、香亭珍藏、檇李项氏士家宝玩、古吴缪氏收藏释文:花林宛转清风远,霞石玲珑端气开。
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又署枝山老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徐有贞外孙。
生而右手指枝,因自号枝指生,弘治五年举人,授兴宁令,迁应天府通判。
若羲、献真行,怀素狂草,尤臻笔妙。
有明朝第一之称。
论浙派八旗诗人鲍鉁的生平、创作与交游
!7/%.,2% !"# $"% &’"(() *(%+&, -"( -%.% ’"/./’+%.01%2 34 +"%0. &%*/./+0(5 6.(7 +"% 8059 :45/&+4, +"% %;0&+%5’% /52 /’+0<0+4 (6 / ’%.+/05 5=73%. (6 >09"+ ?/55%.& *(%+& 0& <%.4 05+.09=059@ A7(59 +"#&# >09"+ BC55%.& *(%+&, BC( D"%5 0& (5% -0+" +4*0’/) &095060’/5’%@ E+ 0& (6 9.%/+ &095060’/5’% 6(. =& +( 7/F% ’)%/. +"% *(&0+0(5, </)=% /52 /’+0<0+0%& (6 +"% >09"+ B/55%.& *(%+& 05 +"% D"% G’"(() (6 H(%+.4@ 8$9 :#.4/ +"% H(%+.4 (6 +"% $"% G’"(()I +"% >09"+ BC55%.& H(%+&I =52%.&+C52059 <C)=%
珠海唐家共乐园
•
•
•
共乐园在珠海市唐家镇西郊鹅峰山麓。始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原是唐绍仪的 私人花园,名玲珑山馆,1912年扩建时正式称为共乐园。唐绍仪(18601938),又名 绍怡,字少川,香山县唐家镇(今属珠海市)人。中国近代最早日美学生之一。历任 清政府外务部右侍郎、邮传部左侍郎、奉天巡抚、邮传部尚书,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西南政务委员会常委、国民党政府委员、中山县长等职,1938年被刺于上海。 共乐园当时称为小玲珑山馆,占地面积四百亩。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共乐园 已发展成具有历史景观、文化、科学内涵的景点,它集知识性、趣味性和休闲渡假于 一体,是珠海市重点文物保护景点,是广东省唯一国家级生态保护区珠海的生态保护 示范点。园内的古迹主要有:石牌坊(刻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 良言警句)、观星阁 (唐绍仪观测天象的地方),田园别墅(唐绍仪的住所),莲池九寸龙, 六柱亭(几立山巅,站于亭中可见伶仟洋)、暖房、信鸽巢、网球场等。收藏的文物有: 黄蜡石(唐绍仪从马来西亚带回来的名贵石种)、戥鱼石(清代广东武林高手唐家六作鱼 定担回家的三百斤麻石)、铁钟(特订的铸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大铁钟)、石刻、石 狮子、花盆等。后期园内还建有九曲桥人工湖、解放万山群岛纪念牌、碧海餐厅。唐 绍仪先生对珍稀植物浓郁钟情,他出任东南亚国家使节时,从异国带回大量的珍贵花 木和奇石,现园内保留的古名树有:盘石孤椿、美人树、桃花心木、黑松、罗汉松、 洋白兰、木桂子、合欢、橡胶树、茶花等。共乐园是桃花心木、黑松首先引入中国的 地方即将建成的珍稀植物引种园、科普植物园,综合服务区进一步充实了共乐园的内 容。 共乐园历经扩建重修,尚保存有观星阁等原有建筑。现已扩建为唐家湾公园,成为一 处富有亚热带气息和情趣的旅游胜地。
个园分析ppt课件
通的便利,便在北向开了门,从园入宅。
个园所在区域自古便是扬州城的经济
文化中心,东边是宽阔的古运河,河面宽广,
水量很大,是古代重要的盐运码头。在当时,
每天有数以万计的盐担由此处发往全国各
地,水面的盐运货船,排成长龙,密密麻麻。
往北是大运河的支流护城河,自东向西如玉
带一般蜿艇流过,一直与瘦西湖水系相连,这
园南用白色石英石(宣石)堆起的冬山, 给人以积雪未化之感。冬山西墙开有两个圆形 漏窗,可引隔墙春景入院。冬、春二景既截然 分隔 又巧妙连续,表达“冬去春来”之意。
雪山石(石英石)与不同植物以象征荒
漠疏寒
23
0119
风音 洞
南墙之上的圆形孔洞,共分为四排,每排六个,总计二十四个,每个孔洞直径
约一尺,分布均匀,排列整齐。
17
夏山
出山洞,沿蹬道拾级而上,达湖山 之顶。山顶用湖石叠成几片云块,顶置 一亭,名“鹤亭”,含鹤舞云霄之意。 亭旁有一株160余年树龄的圆柏(古 柏与鹤亭相配,寓意“松鹤延年”), 另有植有古紫藤一株,藤蔓盖顶,生机 盎然。
夏山选用玲珑剔透的太湖石, 夏山累石为停云”之势,氤氲之气 跃然顶上,使人领略夏“雨后多巧 云,巧云有奇峰”的景幻变化。而 且湖石的灰白层次与广玉兰披洒浓 荫的深绿色.加上太湖石的瘦、透、 皱、漏,不仅形态多变,色彩也因 形状和光线而明暗分明,阴影变化, 色彩各异色彩的明暗、阴影辅助营 造了空间的层次和渗透感。
个园园林部分的建筑布局便是按照这种“风水”的 “围合”格局布置的,其主要的特征是:园区建筑物、回廊、 亭榭等均沿周边布置,面朝内院,形成一个以内院为中心的 格局形式。这种布局方式,将建筑的位置安排在周边,不致 造成局促、拥塞的局面,再由建筑的具体方位来确定之间的 行走路线,或“回环”、或“曲折”,营造观景次序。这种 方法就像在确定了整个骨架的基础上再附之以皮肉,整个空 间便显得生动自然,造成了 “移步异景”的效果。
扬州个园阅读短文答案
扬州个园阅读短文答案阅读扬州个园短文,回答下列问题,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扬州个园阅读短文答案,欢迎阅读参考!!《扬州个园》阅读原文: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
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
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之意,以示主人不俗。
因竹叶形状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
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迭精巧而著名。
步入个园大门,便见湖石傍门,修竹繁茂,石笋参差,恰似“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此即个园春景。
稍前又有十二生肖之假石,皆在似与不似之间,与整个“春山”和竹林相映成趣。
“春”去“夏”来,绕过“宜雨轩”,眼前豁然开朗,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一座六七米高的太湖石假山出现在面前,这就是“夏山”。
过石桥,进石洞,只觉得藕荷香飘,苍翠生凉。
转过“鹤”亭,是座“一”字形长廊。
循廊而去,“秋从夏雨声中入”,长廊尽头便是“秋山”。
秋山全用黄山石堆迭而成,构思大胆,用石泼辣,相传为大画家石涛杰作。
看此山,山势巍峨,峰峦起伏,又见古柏斜伸,红枫遍植,钟乳石挂,石桥俨然,气象果然不同一般。
设若晴天薄暮时分,秋山面迎夕照,一红如染,“秋高气爽”的诗情画意顿时溢出。
步入秋山,过“透风漏月厅”,迎面是一组由白色石英石堆迭而成的“冬景”。
一只只“雪狮”似顽皮的孩子用残雪堆就。
山脉、山顶“终年积雪”。
南面有一堵围墙,墙上开了四个排风洞,使人不寒而觉寒。
游个园一周,真是如历四季。
《扬州个园》阅读题目:10、个园有哪些主要特点?11、作者介绍个园时,用了哪些词句来表示位置的变化?这样的写作顺序有什么好处?12、简要概括下面景物的特点:春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说明文讲究语言的准确性,所以,语言的分寸感极强。
珠海共乐园的故事
珠海共乐园的故事
珠海共乐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园林,它有着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历史背景。
以下是一些关于珠海共乐园的故事:
1. 共乐园的创建和早期历史:珠海共乐园是由唐绍仪在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创建的,当时名为“小玲珑山馆”。
唐绍仪是珠海唐家湾镇唐家村人,他响应孙中山先生的“与众乐乐”的倡议,把“小玲珑山馆”向民众开放,并更名为“共乐园”。
这个园林位于唐家湾北面的鹅峰山下,用6年时间分期修建完成。
2. 共乐园的园林设计:共乐园的园林设计具有独特的风格,它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和岭南园林的特点。
园内有各种古朴典雅的建筑和景点,如石牌坊、共乐园大牌坊、太白楼、留芬阁、荷香亭等。
园内还有许多古树名木,如百年龙眼、茶花、桂花等。
3. 共乐园的保护和传承:在20世纪30年代,唐绍仪将这座私家园林赠与了唐家村,让更多的人能够“共乐”于此。
为了保护和传承共乐园,当地政府在2005年对共乐园进行了修复和重建,恢复了部分历史景点,并加强了园林的维护和管理。
4. 共乐园的文化活动:共乐园不仅是历史遗产,也是一个文化活动场所。
当地政府在园内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如花艺展览、诗歌朗诵会、音乐会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游玩。
以上是关于珠海共乐园的一些故事,这个园林不仅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变迁,也承载了当地人民对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试论清代两淮盐商的学术情结
试论清代两淮盐商的学术情结吴海波【摘要】The wealthy Lianghuai salt merchants of Qing Dynasty had deep academic complex. They had a passion on academic research, organizing poetry society, printing collection of books, or making friends with literati and supporting poor bachelors. The actions not only achieved their own academic dreams, accomplished the conversion of identity from "merchant" to "scholar" but also added new vigor and vitality into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objectively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spread of culture.%财力雄厚的清代两淮盐商具有深厚的学术情结,他们或热衷学术研究、或兴办诗文之会、或刊刻收藏书籍、或结交文人墨客、或扶持贫寒学士.其所作所为不仅成就了自身的学术梦想,实现了其由"贾"变"儒"的身份转换;同时也为清末学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客观上为文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期刊名称】《盐业史研究》【年(卷),期】2017(000)003【总页数】6页(P36-41)【关键词】两淮盐商;学术研究;诗文之会;刊刻收藏;文人墨客【作者】吴海波【作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49清代两淮盐商与山西之票商、广东之行商齐名,号称清代三大商业资本集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月三日,盧見曾主持紅橋修禊盛事,板橋預其會,有《和雅雨山人紅橋修禊》、《再和盧雅雨》詩各四首,以紀其盛。
《和雅雨山人紅橋修禊》:「一線莎堤一葉舟,柳濃鶯脆恣淹留。
雨晴芍藥彌江縣,水長秦淮似蔣州。
薄倖春光容易老,遷延詩債幾時酬?使君高唱凌顏謝,獨立吳山頂上頭。
年來修禊讓今年,太液昆池在眼前。
迴起樓台迴水曲,直舖金翠到山巔。
花因露重留蝴蝶,笛怕春歸戀畫船。
多謝西南新月掛,一鉤清影暗中圓。
十里亭池一水通,儼開銀鑰日華東。
逶迤碧草長楊道,靜悄朱簾上苑風。
天淨有雲皆錦繡,樹深無雨亦溟濛。
甘泉羽獵應須賦,雅什先排禊帖中。
草頭初日露華明,已有遊船歌板聲。
詞客關河千里至,使君風度百年清。
青山駿馬旌旗隊,翠袖香車繡畫城。
十二紅樓都倚醉,夜歸疑聽景陽更。
」
《和盧雅雨紅橋泛舟》:「今年春色是何心,才見陽和又帶陰。
柳線碧從煙外染,桃花紅向雨中深。
笙歌婉轉隨游舫,燈火參差出遠林。
佳境佳辰拚一醉,任他杯酒漬衣襟。
」
李斗《扬州画舫录》云:“扬州诗文之会,以马氏小玲珑山馆……为最盛。
至会期,于园中各设一案,上置笔二、墨一、端研一、水注一、笺纸四、诗韵一、茶壶一、碗一、菓盒茶食盒各一。
诗成即发刻,三日内尚可改易重刻,出日遍送城中矣。
每会酒肴俱极珍美,一日其诗成矣。
请听曲,邀至一厅甚旧,有绿琉璃四,又选老乐工四人至,均没齿秃发,约八九十岁矣,各奏一曲而退。
倏忽间命启屏门,门启则后二进皆楼,红灯千盏,男女乐各一部,俱十五六岁妙年也。
”这样具有吟诗、听曲、品茶、饮酒诸乐趣的雅集,自然要吸引扬州本地和路过扬州的诗人参加了。
小玲珑山馆诗人群有马曰琯、马曰璐、厉鹗、陈撰、陈章、姚世钰、楼錡、闵华、方世举、全祖望、杭世骏、胡期恒、程梦星、符曾、张四科、张世进,以及汪士慎、金农、高翔、郑板桥和卢见曾等,他们或罢官弃官,或平民布衣,或亦商亦儒,皆离弃庙堂,在野扬州,寄怀山水。
小玲珑山馆诗人唱和的内容主要是对山水园林的咏叹。
《林屋唱酬集》、《摄山游草》和《焦山纪游集》中都具体记录了诸文人士子集体游览山水时的情景,仅《焦山纪游集》中杭世骏就留下了《霍家桥道中》、《冬夜宿南庄》、《焦山观音岩晚望用宋人赵冰壶韵》、《焦山看月得落字》、《登双峰阁得山字》、《夜宿南庄二绝》六首诗。
其《霍家桥道中》:安稳篮舆上,城东路易寻。
断崖低树亚,荒径伏流侵。
曙色分茅屋,寒烟散竹林。
南庄招隐处,知是闭门深。
其次是抒写朋友间的离合之情。
乾隆十五年(1750),年迈体衰的厉鹗辞别小玲珑山馆归故里,扬州二马集好友为之送行,马曰琯作《齐天乐·送樊榭归湖上》:“廉纤细雨侵衣袂,梅天最难调摄。
苦笋过墙,青苔上砌、客里光阴飘忽。
怀归念切,拟暂沦茶铛,少留吟筪。
只恐红衣,待君香散半湖月。
吹箫何处濯发?浸空明一片,消尽炎热。
唤艇邀凉,凭栏觅句,沙际白鸥凝雪。
哪堪闲阔,定目忆山斋,几般萦结。
莫负秋窗,满林蝉乱咽。
”马曰璐也有同题之作:“片帆约共云阴远,相看已萦愁绪。
淡景邀诗,遥情入画,绿暗前时来路。
汀河苑树,有花底鱼经,柳边箫谱。
水梦山魂,朗吟飞向镜奁去。
湖头应忆旧侣,正疏篁露滴,如对幽语。
病可文园,耽佳饭颗,算是襟分几度,离杯漫举。
待潮落江天,片时延伫。
直到凉秋,剪灯同听雨。
”厉鹗以《齐天乐·庚午夏五将归湖上留别韩江吟社诸公》作答:“平生惯向芜城客,吴丝暗斑双鬓。
雪岭才高,青楼句好,那比前人疎俊。
吟朋胜饮,爱款竹寻题,占花分韵。
忽觉归心,一灯遥梦野鸥近。
湖山此时旧隐,玉壶凉万斛,红腻莲晕。
江雨鸣篷,林风解缆,离绪满于潮信,流连未尽。
谢送我多情,熟梅芳酿。
弹指清秋,重逢期定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