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参与课堂辩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参与课堂辩论:参与教学的一次尝试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程的教学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改革。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是语文课堂的主角,课堂改革所担负的责任显而易见。尤其是现在,统一标准的解读越来越被人们怀疑,多种解读成为语文阅读改革的方向。既然这样,教学参考的解读,教师的解读,都不能代替学生的解读,所以,如何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是这次语文课堂改革的一个焦点。我所在的工作单位——杭州外国语学校是浙江省一所知名重点中学,学生都是从全省各地选拔上来的优秀生。学校素来提倡以人为本,宽容大气,充分肯定学生有自我表达的需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很大,有的甚至超出教师的操控范围;但他们对课本不太重视,对课堂教学也不太感兴趣。这样,人教社所选的文章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语文课堂常常勾不起他们的兴趣。
问题的呈现:学生的消极抵抗
我接手的一个班级是一个充满灵性的集体,学生的阅读量很大,思辨能力比较强,但是他们对传统强迫式的灌输比较反感,对专制式的课堂管理也较为不满,有些聪明的孩子开始有了消极的抵抗。有一个鲜明的事例:上完古文单元后,我对学生的课本进行了简单的检查,多数学生的课本是比较新的——除了一些文字的注音和上课要求完成的注解之外,几乎是空白的。但是,有一本非常特别的课本吸引了我,乍看上去,记得密密麻麻,记录的文字几乎覆盖了课本的文字。我先是很开心,但我仔细读下去,心情就沉重了,因为所记的内容基本上不是我课堂内所讲的,也不是自己学习的一些感想,而且凭我的记忆,这些内容应该来自于教学参考书。沿着这条意外发现的线索,我了解到班级里还有不少同学拥有教学参考用书。而他们也觉得教学参考在手,心里不慌,考试也不怕,所以他们很有理由地认为上课可以不用听讲,可以不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似乎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找到了。于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成为我必须直面的一个棘手问题。
问题的应对:创造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
找到问题后,我在备课过程中尽量抛开教学参考,找到能够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阅读。我就想寻找和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于是我一反常态,选择了两篇学生并不是十分感兴趣的文章,高一第二册的杂文单元中的《庄周买水》和《剃光头发微》。这既是告诉学生我们平时学习中的误区所在,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挑战。
这两篇课文从文字角度上来看,对学生来说是没什么难度的。此外这两篇文章让教师来讲,也很少出新意。于是我就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学生一起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首先,学生可能在想,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好处?这两篇文章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必定有其好处。其次,学生对这些文章不太感兴趣,甚至怀疑这两篇文章所谓的好,肯定有他们的理由。于是,我就设定以评析、辩驳的方式来上这两篇文章。在上这两篇文章前,我让学生选择一篇文章,作好充分的预习和准备,并找出这篇文章的好处,并且通过比较,更加坚定选择的这篇文章的精妙。此外,你不选择另一篇文章也要说明理由。
在课堂上,当我宣布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周买水》和《剃光头发微》的时候,学生非常惊讶,因为以前经常是两节课上一篇课文,今天是一节课上两篇课文,他们的好奇心被调动了起来。接下去,我将这两篇文章的背景作了简单的介绍。学生对一些背景性的知识做了
些摘记,学生对写作的背景也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为他们参与下一步的教学活动奠定了的一些基础。
正当他们以为我要讲课文的时候,我忽然改变了主意,对全班学生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准备这样来上。我们把整个班分成两大组。喜欢并预习过《庄周买水》的同学坐在一起,喜欢并预习过《剃光头发微》的同学也坐在一起。两组同学组内互助学习,通过酝酿思考后,阐述你们所喜欢的课文的好处,讲得精彩的地方,我会在黑板上做记录。同时,认真听取对方辩友的发言,发现或说明对方文章的不足,或对方辩友在阐述过程中的问题。并且要言之成理,每提出一个问题,我记录一次。最后由黑板上的多寡来判定哪组获胜,判定哪篇文章比较好。”
接下来我就进行座位的调整。喜欢并选择《庄周买水》的同学坐到了一边,喜欢并选择《剃光头发微》同学坐到了另一边,两边势均力敌。每个小组的负责同学可以自由跑动。开始以后,学生开始了激烈的讨论。负责人非常讲究策略,组织一部分同学认真研究所选的文章,指出这篇文章的好处,并且要有说服力;组织另一部分同学充分准备,找出另一篇文章的存疑,以及另一篇文章的不足之处。
等学生讨论声渐渐稀疏下去的时候,我开始发言了:“双方都准备好了吗?我们把选择《庄周买水》的这大组作为甲方,选择《剃光头发微》的那组作为乙方。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请甲方同学陈述《庄周买水》的精彩之处,并要注意两篇文章的比较。”
甲组组长A首先发言:“我认为《庄周买水》采取了故事新编的形式,作者对当时那种‘官倒现象’进行了深刻有力的批判;描写上非常形象生动,一桶水从一元变成十元,从十元变成五十元,让人一目了然,人物也栩栩如生,如‘西装笔挺的办事员’,‘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最后,结尾令人寻思,也极具讽刺性。我们这组总认为,《庄周买水》在艺术性和表现手法上要胜《剃光头发微》一畴。”
掌声刚落,乙组组长B站起来了,激情洋溢地说:“要说艺术性,我们组认为《剃光头发微》更强一些,理由如下:《剃光头发微》由小见大,这是杂文一种通常写法,作者娴熟地运用,并且作者广征博引,步步为营,这些都是艺术性的体现,此外,《剃光头发微》还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前面数段看似闲笔,其实丝丝入扣,足见其逻辑性。此外,作品的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很强,即批判了当时玩权弄术的不正之风,也对这些人予以警告,‘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我将学生的所有观点都写在了黑板上面,文章的好处也就一目了然。接下去是辩论时间,甲组C同学站起来:“在我看来,《剃光头发微》一文一点没有逻辑性,假如截去文章的下半部分,请乙方辩友说说你能看得出耍权弄术来吗?”
乙组D同学:“文章总是讲究其整体性,你哪怕把最好的文章拿来断章取义,你也读不出好处来。”
甲组E同学:“我方认为《庄周买水》在语言方面优于《剃光头发微》,一则形象生动,二则含蓄幽默又不乏尖刻,是一篇文质兼优的文章,而《剃光头发微》在语言上就比较直露,显然文采不如前者。”
话音刚落,乙组F同学站起来反驳道:“杂文讲的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对不对的问题。《庄周买水》固然写得漂亮,但是杂文不是花拳秀腿。相比之下,《剃光头发微》更具有针对性和战斗性,这才是杂文的本色。”(乙方的同学响起了掌声)
甲组A同学又起来:“我并不认为刚才F同学说的有道理,杂文往往是一个时代的东西,我们不能脱离这个时代来空谈杂文。就如杂文大师鲁迅,他的有些文章在现在看来也并不见得是琼浆玉液。”(A同学的发言赢得了双方的赞同)辩论有序地进行着。
最后的总结陈词中,双方首先都肯定了对方在文本解读中的精彩之处,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最后的结果是,几个原来坐在《庄周买水》那边的学生跑到了《剃光头发微》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