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心理健康考试纲要

合集下载

2014年心理健康考试试题以及答案

2014年心理健康考试试题以及答案

2014心理健康知识竞赛1、心理健康活动课是一门使学生获得心理体验的课程。

正确2、在处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时,可以通过提问学生不能回答的问题来提高其注意力。

正确3、班级属于学生和老师。

班级既是一个群体,又是一个社会组织,所以班级团队建设需要兼顾到这两个方面的特性正确4、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时代特征。

正确5、职业境界中的功利境界是指把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养家糊口的饭碗,凭本能工作。

错误6、教育程度高的教师相对于教育程度低的教师更不容易发生职业倦怠的现象错误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唱一和”的关系。

正确8、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且要注意渗透的是原则而非内容。

正确9、心理顽强的人控制感较强,但是不能够严格执行目标。

错误10、教师的职责是将学生的利益最大化,自己存在的价值可以被忽略。

错误11、行为指导属于影响性技术。

正确12、游戏是指人存在的一种状态,与活动指向的内容及活动结果有密切关系。

错误1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关注活动过程的价值和意义,重视活动过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坚持以过程性评价为重。

正确14、沟通的基本态度是教育错误15、情绪调节就是消除消极情绪。

错误16、儿童在经历挫折时,通常会产生愤怒并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而成人的攻击性更多表现为言语层面,而非身体层面。

正确17、团队与群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团队的成员会形成一些共享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形成一套有效率且有效果的组织结构。

正确18、心理学家发现,动机与学习呈正相关,即在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学习动机高的学生比学习动机低的学生学习成绩更好。

正确19、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的说就是做学生工作的问题;就是找方法让学生接受教育的问题。

错误20、咨询师的个人常识经验运用到咨询过程中,能够达到比较好的咨询效果。

错误21、基于大心理健康教育观的整体性的全员化原则,应当注意:选项1: 教育者的全员性选项2: 受教育者的全员性选项3: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独立性选项4: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转换性22、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包括选项1: 将教育实践活动中迫切解决的问题直接转化为研究课题选项2: 从教学实践的疑难、矛盾和困境中发现研究课题选项3: 从具体的教学场景中捕捉研究课题选项4: 他人研究可以为教师发现研究课题提供启示23、教室布置的原则是什么选项2: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选项3: 显示班级的个性特征选项4: 起到提示和教育的作用24、做职业生涯规划前,应该有哪些准备?选项1: 进行心理测量,测查自己的职业兴趣和性格选项2: 职业实践,投入到真实的工作中,了解自身的优劣势选项3: 自我探索,自我思考,明确自己的目标选项4: 他人评价,客观全面的看待自己25、教师职业倦怠的构成指标包括选项1: 人格解体选项2: 情感耗竭选项4: 个人成就感降低26、团体辅导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学校团体工作的基础是选项2: 学生有共同的成长课题选项3: 学生有类似的困扰选项4: 学生有团体生活的倾向27、心理测评常用的方法有选项1: 观察法选项2: 访谈法选项3: 问卷法选项4: 心理测验法28、教育生态观具有哪些特性?选项1: 整体和谐型选项2: 动态开放性选项3: 真实有效性选项4: 自主独立性29、教师劳动的特点为选项1: 复杂性选项2: 创造性选项3: 示范性选项4: 长期性30、教师职业幸福的典型特征为选项1: 人际和谐选项2: 品德高尚选项3: 心胸豁达选项4: 享受生活31、不属于良好的师生关系具有的特征选项3: 彼此依赖32、不属于教师角色偏离表现的是选项1: 角色混乱33、建立相互信任彼此接纳的团体练习有选项1: 信任之旅(盲走)34、《学记》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心理健康指导期末考试大纲

心理健康指导期末考试大纲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心理健康课程纲要第一讲健康之路,从心开始!1、健康的定义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成立宪章中指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这是对健康较为全面、科学、完整、系统的定义。

这种对健康的理解意味着,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因素分析,不仅看他有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还要看他有没有主观不适感,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生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同时,制定了健康10条标准。

21世纪人类的健康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与道德健康的完美整合。

在这一新概念中,以生理健康为物质基础并发展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道德健康则是整体健康的统帅。

2、心理健康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当代心理卫生运动是从如何正确认识精神病和给精神病患者以人道的待遇开始的。

法国大革命以后,比奈尔医生在他工作过的两所医院里,他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改革的气魄,毅然给住院精神病人解除了束缚他们躯体的锁链,并且努力为他们提供清洁的房间、良好的食物和仁慈的护理。

这一创举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他被公认为心理卫生的倡导者。

另一个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作出贡献的是美国人比尔斯。

比尔斯的哥哥患有癫痫病,比尔斯担心这种病会遗传到自己身上,于是,终日惶恐不安。

24岁时,比尔斯因精神失常从四楼跳下,企图自杀未遂,结果被送入精神病院。

病愈出院后,比尔斯立志为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待遇而努力。

1907年著《自觉之心》,历数当时精神病院的冷酷和落后,详细记述自己的病情、治疗和康复经过,并向世人发出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强烈呼声。

比尔斯得到各方面的赞助后,于1908年5月成立了“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

3、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概念是随时代变迁、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的。

201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提纲——心委版

201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习提纲——心委版

题型一、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四、案例分析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五、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复习要点1. 个性倾向性(第九章第一节P161)(1) 内倾型的人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内部世界。

安静、富于想象、爱思考、退缩、孤僻、冷漠害羞、防御性强、缺乏自信、自我欣赏、对社会不感兴趣、冷静,办事稳妥。

(2) 外倾型的人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世界。

表情丰富,爱交际、活跃、开朗、自信、冒险、坦率、随和、勇于进取、对周围事物都很感兴趣,易适应环境变化;喜欢自由,缺乏谦虚态度;反应敏捷,动作迅速;好动但不善思考,做事不太精细。

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兼有外向性和内向性的中间型。

2. 自我意识(第四章第一节P58)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别人和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它是人格结构的核心部分。

3. 性别角色 (第十一章第四节P219)性别角色是指社会对男女两性所持的态度、性格和社会行为模式的一种期待。

4. 成就动机(第五章第一节P78)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从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况的动机。

5. 内源性压力(第十五章第二节P289)内源性压力:包括自我期望目标过高、预期等待、好胜心太强、完美主义倾向、价值观、态度取向、多重角色冲突等。

6. 适应不良(第二章第二节P22)适应不良,也即适应失常,泛指个体不能与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的困难状况,包括一般性适应综合症和适应症障碍两类。

7. 自我认识(第四章第一节P58)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

8. 人际吸引(第十章第二节P187)个体的能力、性格、品德等个性特征,是构成人际吸引的重要内在因素。

(3) 人际吸引力第一是人的内在属性,如涵养、幽默、礼貌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考试(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姓名:学科:分数:一、单选题(30分)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包括()A.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科学发展观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①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②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③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④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应该()A.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B.转介到医院不必管理C.将情况告知其同学、家长D.让学生自己处理4、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相结合A.问题学生B.个别学生C.个别差异D.个别差生5、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B.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C.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D.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6、初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B.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C.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D.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教育过程中就可以B.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C.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D.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8、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的倾向A.知识化B.专业化C.系统化D.学科化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展心理辅导内容可以向相关人员报告B.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C.不确定时可以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D.要尊重家长,不要向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意见10、自2013年春季开学起,凡进入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必须经()组织专家审定后方可使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考试(考试时间:40分钟总分:100分)姓名:学科:分数:一、单选题(30分)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不包括()A.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科学发展观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①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②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③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④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我们应该()A.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B.转介到医院不必管理C.将情况告知其同学、家长D.让学生自己处理4、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相结合A.问题学生B.个别学生C.个别差异D.个别差生5、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B.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C.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D.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6、初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包括()A.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B.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C.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D.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教育过程中就可以B.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C.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D.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8、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的倾向A.知识化B.专业化C.系统化D.学科化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开展心理辅导内容可以向相关人员报告B.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C.不确定时可以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D.要尊重家长,不要向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意见10、自2013年春季开学起,凡进入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必须经()组织专家审定后方可使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2014-2015学年上学期心理健康课程纲要

2014-2015学年上学期心理健康课程纲要

曲梁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纲要•一、学情分析: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早期,是人生三大关键期(青春期、成人期、更年期并称为三大关键期)之一,处于心理断乳期,身心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遭遇重重的冲突与矛盾,此时他们被迫面临以下三种变化:一是在生理上,第二性征的出现,使其面临着突如其来的生理上的迅速成熟;二是在心理上,出现心理断乳的种种矛盾与冲突的心理表现;三是在角色身份、学习环境上,他们将面临新环境、新的角色要求。

但由于其心理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生理的发展,这一切纷至沓来的变化都让他们猝不及防,难免会表现出冲动性、无助等不良反应,需要学会积极的适应。

所以,此学段需要在心理教育方面加强适应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规范意识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还应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包括悦纳自己的变化,)满怀欣喜之心迎接成长所带来的一切变化。

•二、教学目标:心理健康课的主要任务有五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自我认同、自我接纳等。

2、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创造性人才、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人。

3、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多种思维。

4、帮助学生学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初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使学生的精神最优化,即掌握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有一般的心理调节方法,升学择业、中考心理辅导。

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处理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心理问题,学到成长所需的经验。

具体说来主要完成以下任务:1、适应问题:包括学会适应初中的环境、角色及青春期的变化;帮助初中生明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知道自己正面临的三大变化,学会适应这些变化;了解青春期带来的变化,并明白这些变化是正常的;教给学生适应环境与成长的一些规则与方法;2、心理保健:了解心理健康常识及危机干预知识;3、情绪管理:学会自我控制与有效管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4、人际交往:帮助初中生树立开放健康的交往态度,初步掌握自我调节与人际交往的一些技巧。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2014级德育课《心理健康》期末考试试题 文档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2014级德育课《心理健康》期末考试试题 文档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2014级德育课《心理健康》期末考试试题答题纸一.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1.12.13.14.15.16.17.18.三.分析题(10分)19.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2014级德育课《心理健康》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一.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合计30分)1.心理健康的特征有( )A.智力正常B.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C.行为协调统一D.和谐的人际关系2.心理健康对成长的意义有()A.有利于增进身体健康B.有利于促进人际和谐C.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D.有利于推动事业成功3.“心理上的断乳期”的特征表现为()A.强烈而敏感的自尊心与容易出问题的自卑感B.情感的丰富与情绪的不稳定C.需要交流与自我心理防御D.渴望独立与习惯性依赖4.常见的心理调适方法有()A.宣泄B.隔离C.自嘲D.积极心理暗示5.对待他人的评价及态度要注意()A.要重视熟人的评价B.要重视那些众口一词的评价C.既重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意见,也重视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意见D.要多与人交往,用开放的心态了解别人,也更多地了解自己6.个性特征表现为()A.统一性B.独特性C.稳定性D.可塑性7.气质类型有()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8.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A.维持人的心理健康B.促进人获得成功C.增强人的意志力D.激发个体潜能开发9.内向型的人主要适应()工作A.写作B.建筑设计C.理论研究D.记者10.挫折产生的个人因素包括()A.目标不当B.自我估计过高C.对环境缺乏了解D.适应不良二.简答题(60分)11.如何塑造良好的个性?(8分)12.如何提高抗挫折能力?(10分)13.中学生的不良情绪主要有哪几种表现?(8分)14.如何调控情绪?(6分)15.嫉妒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嫉妒的危害有哪些?(8分)16.防止和克服嫉妒的方法有哪些?(8分)17.迷恋网络的原因有哪些?(6分)18.预防和摆脱网络束缚的方法有哪些?(6分)三.分析题(10分)19. 气质类型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完整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

(完整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修订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2002年,我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各地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指导和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在认真总结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部组织专家对《纲要》进行了修订完善。

现将修订后的《纲要》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并将落实情况、问题和意见及时报我部。

附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教育部2012年12月7日附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2014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4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2014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单选、判断部分)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3.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4。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5。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只是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6.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7。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8.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度状态9。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10.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11。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12。

人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13。

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14。

会区分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被动)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主动)P36—3815。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16.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17。

心理咨询考试纲要

心理咨询考试纲要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1.心理是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4.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向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

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尊严,提倡充分发挥潜能自我实现。

5.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1)神经元的功能:接受信息,传递信息,整合信息。

(2)脑干,位于颅腔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脑桥,中脑三部分。

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分,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睡眠和觉醒,维持注意并激活情绪。

(3) 间脑丘脑:感觉(嗅觉除外上丘脑:嗅觉下丘脑:内脏底丘脑:肌肉张力(4)大脑皮层的机能枕叶——视颞叶——听顶叶——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额叶——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5)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单侧化右利手的人左半球—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右半球—空间形象思维占优势。

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被动操作(工具)条件反射——主动(桑代克、斯金纳)7.动力定型动力定型: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形成的固定组合。

如骑自行车。

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生理基础。

动力定型的破坏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反应。

(3)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阈限值低感受性高,反之亦然。

(4)感觉适应: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5)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6)视细胞有锥体细胞(明视觉)和杆体细胞(暗视觉)两种(7)听觉的特性音调——频率响度——振幅音色——波形(8)痛觉:内脏痛定位不准,具有放射的现象。

痛觉的意义在于保护机体;痛觉最难适应。

(9)知觉的基本特性整体性:把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选择性:两可图形恒常性:又叫知觉的常性(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明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印象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

理解性:用过去的经验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10)时间知觉: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青少年心理卫生考试大纲_有答案

青少年心理卫生考试大纲_有答案

第一章青少年心理卫生概述1识记:心理卫生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主要运用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及其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并综合医学和其他有关学科如社会学、教育学、法学、环境保护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有关知识,探讨人类如何来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

2识记:心理卫生:亦称精神卫生,一是指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二是指一门学科,即心理卫生学,三是指维护和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一项事业或服务性工作。

3领会: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

1自我意识良好、2人格健全、3智力正常、4情绪乐观、5意志坚定、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特征相符合.4领会: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

1792年法国精神科医生比奈尔解救精神病人;美国保险业职员比尔斯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兴起直接作出贡献,1908年《自觉之心》自传体著作;1908年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1909年,纽约成立全美心理卫生委员会;1918年起各国相继建立此类组织;1930年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53个国家和地区,选举产生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1948年伦敦第三届大会发布《心理健康和世界公民》,建立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1949年世界卫生组织总部设立了心理卫生处;1960年定为“国际心理健康年”;70年代以来心理卫生运动在维护和保护人类心身健康方面显示重大的积极作用。

5领会: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内容。

1、性心理卫生2、个性与心理卫生3、自我意识与心理卫生4、情绪与心理卫生5、意志与心理卫生6、学习与心理卫生7、人际交往与心理卫生8、生活习惯与心理卫生9、环境与心理卫生10、心理危机干预6领会:青少年心理卫生的目标。

一般目标(学会调适和学会寻求发展)和特殊目标;终极目标(自我实现)、中间目标和直接目标;矫治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

7领会:青少年心理卫生的原则。

1面向全体与个别对待原则;2矫治、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3主体性原则;4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

2013-2014第二学期心理期末卷

2013-2014第二学期心理期末卷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卷)心理健康 哲学人生(职)题号 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在遇到挫折时应怎样面对呢?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 ) A 、正确认识和分析困难与挫折 B 、置之不理,顺其自然C 、放弃,自己不可能战胜的D 、这些问题别人会替我解决的2、下列选项中不是引起交往障碍原因的是 ( ) A 、个人能力方面的缺陷 B 、找不到共同的语言 C 、用宽容化解矛盾 D 、不良的个性心理品质3、对自己有充分的信任感,能克服困难,面对挫折能坦然处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失 败,这属于 ( ) A 、悦纳自我 B 、了解自我 C 、满足自我 D 、信任自我4、根据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与措施,调动一切内外积极因素,维护个体心理 健康,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属于 ( ) A 、心理素质培养 B 、心理健康维护 C 、心理健康教育 D 、心理健康恢复5、下列项目中不属于中职生学习特点的是 ( ) A 、接受性 B 、自主性 C 、专业性 D 、研究性6、 就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技能技巧和工具。

( ) A 、学习态度 B 、学习兴趣 C 、学习方法 D 、学习动机7、 指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 向上的情感倾向。

( ) A 、自负 B 、自恋 C 、自尊 D 、自信8、同样是月收入1000元钱,有人觉得很满意,有人却嫌太少,这说明 ( ) A 、情绪产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B 、人的主观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 C 、情绪的产生受认知的影响 D 、刺激情境影响情绪的产生9、青春期的最大特点是 ( )A 、自我评价不独立B 、看问题容易片面化C 、情绪体验不够稳定D 、生理的迅速发育、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巨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 10、要摆脱友情与爱情的困惑关键在于 ( ) A 、重爱情轻友情 B 、重友情轻爱情C 、把爱情当做友情D 、学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度”11、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 ( )A 、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B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C 、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D 、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 12、“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 ) A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B 、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C 、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D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13、鸟能筑巢,人能盖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健康之路,从心开始!1、健康的定义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成立宪章中指出:“健康乃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

”这是对健康较为全面、科学、完整、系统的定义。

这种对健康的理解意味着,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社会、行为等因素分析,不仅看他有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还要看他有没有主观不适感,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生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同时,制定了健康10条标准。

21世纪人类的健康是生理的、心理的、社会适应与道德健康的完美整合。

在这一新概念中,以生理健康为物质基础并发展心理健康与良好的社会适应,道德健康则是整体健康的统帅。

2、心理健康运动的起源与发展当代心理卫生运动是从如何正确认识精神病和给精神病患者以人道的待遇开始的。

法国大革命以后,比奈尔医生在他工作过的两所医院里,他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改革的气魄,毅然给住院精神病人解除了束缚他们躯体的锁链,并且努力为他们提供清洁的房间、良好的食物和仁慈的护理。

这一创举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他被公认为心理卫生的倡导者。

另一个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作出贡献的是美国人比尔斯。

比尔斯的哥哥患有癫痫病,比尔斯担心这种病会遗传到自己身上,于是,终日惶恐不安。

24岁时,比尔斯因精神失常从四楼跳下,企图自杀未遂,结果被送入精神病院。

病愈出院后,比尔斯立志为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待遇而努力。

1907年著《自觉之心》,历数当时精神病院的冷酷和落后,详细记述自己的病情、治疗和康复经过,并向世人发出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强烈呼声。

比尔斯得到各方面的赞助后,于1908年5月成立了“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

3、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概念是随时代变迁、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的。

狭义和消极的意义:指没有精神病症状或心理不健康的预防及康复。

广义和积极的意义:指心理健康的保持与增进,其含义有三方面。

4、怎样才算心理健康的人?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医学上已经有了比较客观的标准,至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从理论上来讲,也应该是有标准的。

但由于人的心理是极其复杂的,因此其标准就比较难于确定。

对此,至今尚无肯定的答案。

有些心理学者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心理卫生工作则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上述状态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精神病的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等,下列几项指标是比较重要的。

⑪心理健康的人常能和他人建立积极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⑫心理健康的人有健全的情绪生活。

⑬心理健康的人乐于学习和工作;并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充分发挥其智慧和能力,获取最大的成就。

⑭心理健康的人有正确的自我观。

⑮心理健康的人有正常的行为和协调的个性。

⑯心理健康的人能面对现实、把握现实。

⑰心理健康的人的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5、心理健康“灰色区”理论人的心理健康上存在着一个广泛的灰色区域。

具体地说,如果将人的精神健康比作白色,精神不正常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世间大多数人的精神状况都散落在这一灰色区域内。

换言之,灰色区可谓是人非器质性精神痛苦的总和,其中包括了人的心理不平衡、情绪障碍及变态人格。

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与情绪状态。

灰色区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浅灰色与深灰色两区域。

浅灰色区的人只有心理冲突而无人格变态,其突出表现为由诸如失恋、丧亲、夫妻纠纷、家庭不和、工作不顺心、人际关系不佳等生活矛盾而带来的心理不平衡与精神压抑。

深灰色区的人则患有种种异常人格和神经症,如强迫症、恐人症、臆症、性倒错等症状。

浅灰色区与深灰色区之间也无明确界限,后者往往包含了前者。

6、心理不健康的三种分类7、对待心理咨询的六大误区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巧源自西方医学与心理学,心理咨询在我国并不是一项发展成熟的专业服务,心理咨询师对国人而言,仍是一个相当新鲜而陌生的专业人员。

也因此,民众对心理咨询容易产生误解。

(1)精神病患者才需要心理咨询许多人会以为接受心理咨询的人,通常上一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的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由于能够受惠于心理咨询的人,其实本身的心理功能不能太差,包括他至少要具有相当程度的说话能力,理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因此,看心理咨询的人通常是一般没有心理疾病但是有不同程度心理困扰的人,或是患有轻微心理疾病的人,如神经症等。

(2)看心理咨询,一定要去精神科有心理困扰或精神疾病的人,如果需要心理咨询,固然可以去看精神科门诊,但是,一般精神科门诊由于医师太忙,通常不会主动提供,因此个案主动提出要求。

除了精神科门诊,提供心理咨询的地方外,还包括社区心理卫生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学生辅导中心,以及私人开业的各种心理工作室。

(3)心理咨询师是替人解决问题的人许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师是专门替人解决心理问题的人,例如以为心理咨询师会帮助失业的人找到工作,帮助失恋的人重获爱情,帮助外遇的人回心转意,帮助父母寻回离家的孩子等。

这样的期待恐怕是要落空的,因为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是在帮助个案自我了解,进而发挥个人的潜能,去处理生活中的人际问题,去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4)心理咨询的谈话内容,会绝对保密基于执业道德,心理咨询师通常会对于个案当事人的谈话内容加以保密,即心理咨询师未经当事人同意,不会将当事人的谈话内容告诉其他人。

但是,心理咨询的专业保密其实是有限制的,心理咨询师在下列的情形之下,为了保护当事人及公众的安全,通常无法继续保密,而必须通知有关机构与人员。

心理咨询专业保密的例外情况如下:①当个案企图要自杀或伤害自己时,心理咨询师为了保护个案的生命安全,只好通知家属或有关医疗急救人员。

②当个案企图要伤害他人,或危害公共安全时,心理咨询师为了保护个案免于犯罪,以及保护其他无辜的第三者免于受害,只好通知有关机构与无辜第三者。

③当个案的行为涉及家庭暴力或儿童虐待时,心理咨询师依法为保护受害人,以及预防家庭暴力的继续发生,只好通知社政单位进行处理。

(5)心理咨询师具有透视人心的本事心理咨询师既没有特异功能,也没有他心通,因此,心理咨询师并没有透视人心的本事。

心理咨询师受过扎实的心理学与心理咨询训练,因此,对于人的内心世界特别关心,对于个案所述说,所表述的问题特别敏感。

如果想要获得心理咨询最大的帮助,个案需要和心理咨询师充分的合作,愿意信任他,以及愿意花时间与治疗师一起努力工作。

(6)好的心理咨询,看一次就有效心理咨询不同于一般的药物治疗,心理咨询很少看一次就有效的。

一般人求助于心理咨询时,通常是带着许多经年累月所形成的心理问题,因此,要有效改善累积多年的问题,便要花较长的时间,接受心理咨询。

一般而言,心理咨询的时间不宜太短,根据Seligman(1995)年的研究,心理咨询的时间与疗效是成正比的。

第二讲人格魅影——遗传和环境之争1、人格的概念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人格(个性)(personality)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通俗地说,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合,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一个人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2、人格的特征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格的多种本质特征,主要包括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3、经典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1)意识和无意识的概念①意识是人能认识自己和环境的心理部分,在人的注意集中点上的心理过程是意识的。

②无意识(潜意识)是意识的深层部分,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出生以后的各种欲望,由于社会标准不容,得不到满足,被压抑到无意识中。

③前意识是虽然此时此刻不能意识到,但可以在集中注意、认真回忆或在没有干扰时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

(2)人格结构成年人的人格由三部分组成:超我、自我、本我。

①本我:原始力量的来源,通过遗传获得,完全处于无意识中。

要求满足基本的生物需求,毫无掩盖与约束,寻求直接的肉体快乐。

受快乐原则支配。

是个体发生史上最古老的人格结构成分。

②自我:人格结构的表层成分,在个体与环境的接触过程中,由“本我”发展而来。

是本我与环境关系的协调者。

受现实原则支配。

③超我:人格的道德维护者,从儿童早期体验的奖赏和惩罚的内化模式中产生。

由良知和自我理想两部分构成。

受道德(唯善)原则支配。

4、人格的构成人格(个性)的结构十分复杂,是一个多水平、多层次、多侧面的复杂的有机统一体。

一般认为,人格结构包括个性(活动)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组成部分。

5、气质气质是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制约,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动力特性指的是个体进行心理和行为活动时的速度、强度、指向性及灵活性、持久性、稳定性等动力方面的特征。

⑪气质是一种典型的、稳定的特点,但有一定的可塑性;⑫气质受个体先天的生物学因素的制约,具有先天性;⑬气质具有稳定性,并且在个体的发展上表现较早。

6、四种气质类型的特点7、性格的定义、特点:性格是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⑪性格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有机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⑫性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习惯性和可变性。

⑬性格具有好坏之分,它具有社会性和发展上的阶段性。

8、性格与气质的区别①气质的先天性和性格的社会性由于性格更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具有较为明显的社会化特性。

在不同的社会文化条件下,人们的性格有较大的差异。

而气质是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稳定的动力特点,受遗传影响较大,人们生来的气质差异就比较明显。

②气质变化慢、难,性格变化快、容易性格与气质的生理基础有所区别。

气质的生理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气质的特点也源于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特点。

由于高级神经系统不受生活条件的影响,故而气质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而性格的生理基础是两个方面的“合金”,一方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对性格具有影响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经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对性格发挥着主导作用。

性格的基本机制是在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基础之上后天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③气质无好坏,性格有好坏气质本身无优劣之分,任何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方面,气质也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