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外用药

合集下载

《中药药理学》第二十一章收涩药、驱虫药、外用药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二十一章收涩药、驱虫药、外用药授课教案

《中药药理学》第二十一章收涩药、驱虫药、外用药教案教案第二十一章收涩药、驱虫药、外用药第一节收涩药凡以收敛固涩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为固药。

此类药有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血和止咳功效,适用于气血精津滑脱耗散之证,如自汗,盗汗、久咳虚喘,久泻脱肛、遗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病症。

本类药味多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入肺,脾,肾,大肠经。

收敛药分为固表止汗药,敛肺涩肠药,固精缩尿止带药三类。

滑脱证候的病因和病证部位各有不同,但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久病或体虚使得正气不固,脏腑功能衰退,导致滑脱证产生。

如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脾肾阳虚致久泻,久痢;肾虚致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冲任不固致崩漏下血;肺肾虚损则久咳虚喘。

而滑脱不禁者,又可致正气亏虚,产生恶性循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故需及时固脱胎换骨,收敛耗散。

中医药学理论认为:收涩药味多酸涩,有收敛固涩功效,《本草纲目》曰:“脱则散而不收,用酸涩温平之药,敛其耗散。

”收涩药的主要药理作用如下:1、收敛作用该类药中植物类药物多含鞣质、有机酸,如五倍子,诃子,石榴皮中的鞣质含量分别高达84.3%,35.5%,50.2%,矿物类药物如明矾,赤石脂,禹余粮中含无机盐,这些成分均有收敛作用,与创面,黏膜,溃疡面等部位接触后,可凝固表层蛋白质,形成较为致密的保护层,减轻创面刺激。

鞣质还可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凝固,堵塞小血管,有助于局部止血。

鞣质与腺细胞结合,可减少分泌和渗出,有助于创面愈合。

鞣质可凝固汗腺,消化腺,生殖器官等分泌细胞中的蛋白质,使细胞功能改变,减少分泌,使黏膜干燥。

2、止泻诃子,肉豆蔻,金樱子,赤石脂、禹余粮等有较明显的止泻作用,该类药有收敛作用,可减轻内容物对神经丛的刺激,使肠蠕动减慢,赤石脂,禹余粮等口服后能吸附于胃肠黏膜起保护作用,还能吸附细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减轻刺激作用。

此外鞣质能凝固细菌体内蛋白质而产生抑菌作用。

罂粟壳含吗啡,可提高胃肠平滑肌张力,减少小肠及结肠的蠕动。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三章)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三章)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第十八章至第二十三章)第十八章平肝息风药型题(单项选择题)(一)A11、钩藤降压作用最强的化学成分是()A 钩藤碱B 钩藤总碱C 异钩藤碱D 去氢钩藤碱E 异去氢钩藤碱2、天麻苷元的化学结构与下列何种物质相似()A 多巴胺B 去甲肾上腺素C 5-羟色胺D 缓激肽E r-氨基丁酸3、天麻改善记忆的主要有效成分是()A 天麻素B 香草醇C 琥珀酸D 天麻多糖E 香草醛4、天麻含量最高的有效成分()A 天麻素B 天麻苷元C 香草醇D 香草醛E 琥珀酸5、地龙现代应用于治疗()A 肾病综合征B 脑血管栓塞C 白细胞减少症D 肺性脑病E 急性肝炎6、钩藤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机理是()A 减慢心率B 延长传导时间C 阻滞в受体D 阻滞钙通道E 机理不清7、羚羊角灌胃给药可对抗哪种药引起的惊厥()A 戊四氮B 士的宁C 印防己毒素D 咖啡因E 尼可刹米8、地龙抗惊厥作用的有效成分是()A 蚯蚓素B 蚯蚓毒素C 蚯蚓解热碱D 月桂酸E 琥珀酸9、地龙平喘作用的机理()A 松弛平滑肌B 抑制迷走神经C 兴奋в受体D 阻滞组胺受体E 减少过敏介质释放10、地龙解热作用的主要环节是()A 收缩皮肤血管B 减少产热C 增加散热D 与抗炎免疫有关E 抑制内分泌系统11、下列哪项不是天麻的临床应用()A 神经衰弱B 高血压C 神经性头痛D 传染病高热E 老年性痴呆型题(每组题的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个答案可被重复选用,也可(二)B1不被选用)生成 C 抑制原癌基因表达A 扩张血管B 抑制血栓素A2D 减少激肽灭活E 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1、钩藤碱抗血栓形成作用的机理是()2、钩藤逆转左心室肥厚作用的机理是()A 增加多巴胺含量B 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含量C 抗心肌缺血D 兴奋苯二氮卓受体E 阻滞心脏в受体3、天麻对心脏的作用是()4、天麻的镇静作用的机理是()A 镇静B 抗惊厥C 抑制免疫功能D 解热E 抗凝促纤维蛋白溶解5、地龙不具有的药理作用是()6、与地龙抗血栓作用相关的药理作用是()(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4.3 中药复方多,药味多,成分杂,各种成分含量低,为体内、体外透皮实验带来困难。
4.4 新型渗透促进剂的寻找仍是难点,经皮制剂的应用研究及临床化亟待加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A.F.基多尼厄斯(美)主编.药物透皮吸收新剂型.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64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06-12-11 09:11:37 浏览次数:692
中曰友好医院中医肿瘤科(100029)李园李佩文 2005-9-22
中药外用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将各种中草药制成各类不同的剂型,如丸、散、丹、膏、栓、酊、酒剂等,贴敷于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经体表(皮肤)或五官九窍(眼、耳、口、鼻、前后二阴)等作用于人体,以取得局部和全身效应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中医疗法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古代主要应用于治疗外科病、急病、局部疾病,随时间的发展,新技术与理论的不断完善,中药外治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在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外治法的起源、作用机理、促透剂、透皮吸收实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3)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及其衍生物。它是应用最早的促透剂之一,穿透作用强,速度快,适用范围广,有助于多种药物透皮。缺点是有强烈臭味,皮肤刺激大,大面积使用可产生全身副作用,如溶血、视神经毒性等;
(4)氮酮类:如月桂氮卓酮、N—十二烷—2—吡咯啉酮等。Azone是新型促透剂,副作用小,但对亲脂性药物促渗透性远不如亲水性,发挥作用慢、迟滞时间长;
(5)表面活性剂:如非离子型的吐温80、阴离子型的月桂醇硫酸钠等;
(6)二元渗透:低级二醇,如丙二醇、丁二醇与氮酮配伍,丙二醇与油酸、1,4丁烷二醇与亚麻油酸,协同透皮。
2.3.2 药物与脂质体包封:脂质体是磷脂和其他两亲性物质分散于水中,由一层或多层同心的脂质双分子膜包封而成的球状体。它可作为载体将药物包封于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超微型球状载体内,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使药物具有靶向作用,被誉为“药物导弹”。其主要特点是:

中药药理学的现代研究进展

中药药理学的现代研究进展

中药药理学的现代研究进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的广泛应用,中药药理学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关注。

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学科。

在现代研究中,通过采用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对中药药理学的现代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实验、动物模型实验和临床试验。

体外实验主要是通过使用离体器官、细胞、酶等来评估中药的药理活性。

动物模型实验则是使用不同动物模型来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

临床试验则是通过临床观察和统计分析,验证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第二部分: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药理活性评价以及机制研究。

化学成分分析是通过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中药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为后续的药理活性评价提供依据。

药理活性评价则是通过对中药在体内外的活性进行评估,探究其具体的药理作用和效果。

机制研究则是深入探究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与中药相关的信号通路和靶点。

第三部分: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进展1. 中药药理学与疾病治疗随着中药药理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被证实具有对多种疾病的治疗作用。

例如,中药黄连被发现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感染性疾病和癌症的治疗中。

2. 中药药理学与药物相互作用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还揭示了中药与现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中药的化学成分与现代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因此,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于指导中药与现代药物的联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3. 中药药理学与药物开发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新药的研发和创新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分离、鉴定和评价中药的活性成分,并深入探究其作用机制,可以为新药的开发提供借鉴和指导。

4. 中药药理学与药物安全性评价中药药理学的研究还可以评估中药的安全性和毒性。

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可以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及其机制,从而为合理使用中药提供依据。

中医外科外用药剂型的现状和剂型创新研究-中医外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外科外用药剂型的现状和剂型创新研究-中医外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中医外科外用药剂型的现状和剂型创新研究-中医外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中医外科外用药剂型仍以传统的散剂、丹药、膏药、软膏等为主, 部分传统的剂型仍需现用现配, 具有用药灵活、疗效可靠的特点, 也存在着生物利用度低, 药物剂量不宜控制, 易污染衣物, 黏性小易脱落, 易干燥变硬等缺点, 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传统剂型的缺点和剂型研发的滞后制约了中医外科外用药的临床应用, 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剂型的创新就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阐述了中医外科外用中药剂型的现状, 对剂型创新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外用中药; 剂型; 中医外科; 新药; 载体;Think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rgery of the external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tions and dosage forms of innovationZHU Chao-jun HAN Wei L Jia-kang L Yuan-feng ZHANG Zhao-hui L XiangDepartment of Surg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Pharmacy,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National Drug Clinical Trial Organization, Shanghai Municip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bstract:The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TCM) surgery are still based on traditional dispersants, dandruid, plaster and ointment. Some of the traditional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 still need to be preparation when it is in need. External us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rug use flexible, clinical effect is reliable. However, there also exist a lot of shortcomings, such as low bioavailability, drug dose should not be controlled, easily contaminated clothing, viscosity small easy to fall off, dry harden, can not meet the clinical needs. The shortcomings of traditional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 and the lag of dosage forms have restricte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x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urgery. Formulation innovation is very important to meet the needs of clinical treatme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sage forms, and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and preliminary thinking of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sage form.Keyword:external u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 surg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w drugs; drug carriers;药物剂型是药物用于临床的一定物质形式, 任何药物用于临床必需制成一定的剂型[1]。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二)

中药药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动学:研究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及特点。

3.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量用法下,机体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4.双向调节:指某些药物可使两种极端的病理现象向正常的方向转化。

5.中药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6.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7.解表药: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 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8.温热药:具有温性或热性,能够祛除寒邪的药物。

9.中药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总论1,中药四气的现代研究进展?答:现代对中药四气的研究,通常将中药分为寒凉及温热两大类进行。

针对中医临床寒热病证的表现与机体各系统功能活动变化的关系,发现它们对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能量代谢等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规律性。

2,中药五味与其化学成分的规律性?答:不同的化学成分是中药辛、甘、酸、苦、成五味的物质基础。

中药五味与其化学成分的分布,表现出一定平行性,也显示出一定规律性性。

中药通过五味-五类基本物质作用于疾病部位,产生药理作用,从而调节人体阴阳,扶正祛邪,消除疾病。

即五味-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四者之间存在一定规律性。

3,七情配伍是什么,它的概念是什么?答:把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情况,称为"七情",它高度概括了中药临床应用的七种基本规律,是中医遣药用方的基础。

其中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种配伍关系。

4,中药药效学的基本特点?什么是双向性?双向性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4.1基本特点:(1)多样性(2)选择性(3)复杂性(4)非线性(5)双向性4.2双向性:有的中药作用可随机体状态改变而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药理作用,即为中药药效作用的双向性。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试题及答案(最新版)1、单选主藏精的脏器是()。

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E2、问答题结合活血化瘀药的功效,设计现代药理研究的思路。

正确答案:依据活血化瘀药的临床(江南博哥)应用原则,结合现代药理的血液和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脑血管系统的研究方法进行实验设计。

3、单选哪项不是盐酸小檗碱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A.抗心律失常B.正性传导作用C.正性肌力作用D.降血压E.抗心肌缺血正确答案:B4、问答题简述钩藤的药理作用.正确答案:钩藤具有降压、镇静作用,主要有效成分是钩藤碱和异钩藤碱。

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以及对心脏等作用。

5、单选泽泻利尿作用的机理是()A、增加心钠素(ANF.的含量B、具有去氧皮质酮作用C、增加肾小球的滤过率D、增加肾小管对Na+的再吸收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A6、单选大肠所主的是()。

A.精B.液C.血D.津正确答案:D7、多选钩藤降低血压作用的环节是()A、抑制血管运动中枢B、阻滞交感神经C、阻断神经节D、钙拮抗作用E、阻滞钾通道正确答案:A, B, C, D8、单选青皮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A、升血压B、降血压C、增快心率D、减慢心率E、先降压后升压正确答案:A9、单选禀受于父母生殖之精的是()。

A.肾气B.肾精C.先天之精D.后天之精E.肾阴正确答案:C10、填空题理气药对胃肠运动具有()作用.正确答案:调节11、单选下列哪项不是血瘀证的现代认识()A、血流动力学异常B、微循环障碍C、血小板聚集障碍D、血液流变学异常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C12、问答题大黄泻下作用的特点、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是什么?正确答案:大黄泻下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口服6-8小时产生泻下作用,主要成分为结合性蒽苷。

作用机理:(1)使肠平滑肌M受体兴奋;(2)刺激肠壁神经丛;(3)抑制肠平滑肌Na+,K+—ATP酶。

13、填空题党参现代应用于治疗().正确答案:冠心病,血液系统疾病14、单选大黄抗炎作用机理是()A、收缩血管B、降低PGE、白三烯B4等活性物质的合成C、促进炎性渗出的吸收D、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E、抑制白细胞的游走和吞噬能力正确答案:B15、多选外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是()A、抗病原微生物B、杀虫C、局部刺激作用D、保护及润滑皮肤E、收敛,止血正确答案:A, B, C, D, E16、问答题“血瘀症”是一个与血液循环有关的病理过程,活血化瘀药是如何改善其“血瘀症”的?用现代术语表达。

中药药理学――外用药

中药药理学――外用药

中药药理学――外用药凡在体表或某些粘膜部位应用,具有杀虫止痒、消肿散结、化腐排脓、生肌收口、收敛止血的一些药物,称为外用药。

外治方药有膏、丹、水、酒、散、药线(药丁)等剂型,对患部直接用药。

用法包括膏贴、涂、敷、掺、熏、洗、浸、浴、点眼、灌耳、滴鼻、吹喉及药丁插入瘘管等。

外用药由于性能不同,而有不同的用途。

有杀虫止痒者,如硫黄、明矾、轻粉、冰片、樟脑、蛇床子、土槿皮、炉甘石等,用于疥癣、湿疹、痒疹等皮肤病。

有消肿散结者,如黄连、黄柏、大黄、腰黄、丁香、蟾酥、麝香、芙蓉叶等,用于疮疡初起,�{肿热痛。

有化腐排脓者,如轻粉、升丹、珠砂、硼砂、雄黄、冰片等,用于疮疡已溃,脓腐较多。

有生肌收口者,如殊砂、珍珠、琥珀、龙骨、血竭、冰片、炉甘石等,用于疮疡已溃,脓汁将尽,疮口未收者。

有收敛护肤者,如明矾、石灰、虎杖、地榆、象皮、龙骨、牡蛎、炉甘石、赤石脂、密陀僧、五倍子、海螵蛸、滑石、蜂蜜、麻油等,用于收敛,止血,润滑,护肤。

根据中医习用的外用药,综合归纳其药理作用,有以下几点。

(1)杀灭病原体作用:即所谓杀虫。

如硫黄能抗真菌、杀疥虫;黄连、苦参、蛇床子及雄黄桃仁膏等有抗滴虫作用。

(2)抗菌、抗病毒作用:近年曾对抗菌、抗真菌及抗病毒的中药作了大量的筛选,发现青黛、明矾、雄黄、轻粉、白降丹、胆矾、硼砂对金葡菌等常见化脓菌有抗菌作用。

枯矾、五倍子、化毒散、生肌散、八宝生肌散、四黄素等,对绿脓杆菌有效。

成药红升丹的抗菌作用很强,能消结散肿。

雄黄、明矾、羊胆、大蒜、狼毒、猫眼草、白芥子、结核散、胆汁、黄连素、蛇床子、儿茶、硼砂、甘松等,均有抗结核杆菌作用。

血竭、水银、轻粉、硼砂、密陀僧、梅片、潮脑、白矾、枯矾以及一些中药的酒与醋浸剂、黄藤生物碱、土槿皮苯浸膏均有抗真菌作用。

紫草硼酸滴眼剂有显著的抑制单疮病毒的作用,可治疗病毒性角膜炎。

此外,水银、轻粉有抗螺旋体作用。

药物试管内的抗菌试验结果,大部分与临床疗效一致,有人认为结果符合的占67%,不符合的有33%,而低度抗菌作用药物也可能在临床上有良好疗效。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速记口诀记忆汇总(外用药)

执业中药师《中药学》速记口诀记忆汇总(外用药)

2015年执业药师大纲发生很大的变化,中药专业知识一包含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六个部分;每个部分记忆都有一定的技巧,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中药学的记忆技巧。

19、涌吐药
涌吐排除痰食毒,作用强烈易伤元;
老弱小儿孕咳痨,禁忌救助要记全;
常山藜芦和胆矾,也用瓜蒂和食盐。

20、外用药
外用解毒又疗疮,攻毒杀虫能止痒;
拔毒化腐又生肌,痈疽脓出可顺畅; 多数大毒细分别,内服外贴严存放。

20.1 杀虫解毒除湿止痒药
疗毒杀虫蛇咬伤,又能燥湿止痒痒; 白矾蛇床与雄黄,大风子外用硫磺; 大蒜土荆皮蜂房,去毒内服说细详; 轻粉樟脑与水银,亦有蟾蜍来帮忙。

20.2 拔毒化腐生肌药
化腐生肌有大毒,拔毒升药与砒霜; 轻粉铅丹炉甘石,硼砂斑蝥和砒石; 松脂蜘蛛木鳖子,儿茶血竭蓖麻子; 麻油硇砂番木鳖,常用石灰拌鼠子。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

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医药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3.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影响。

4.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5.清热药:能清解里热的药。

6.泻下药:凡能通利大便,排出积滞,攻逐水饮的药物。

7.温里药:凡能温里散寒,治疗里寒证的药物。

8.理气药:凡具有疏通气机,消除气滞作用的药物。

9.活血化瘀药:凡具有疏通血脉,祛除血瘀,使血流通畅的药物。

10.平肝息风药:具有平肝潜阳平息肝风功效的药物。

11.开窍药:以苏醒神识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2.补虚药:凡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消除虚弱证候,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药物。

13.麻黄成分与其作用关系:发汗(挥发油、麻黄碱)机理:阻碍汗腺导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导致汗液分泌增加;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机理:(1)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释放NA和肾上腺素,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2)麻黄的化构与肾上腺素相似,可直接与支气管平滑肌上的B受体结合,激活细胞上的腺苷酸环化酶,催化A TP形成cAMP,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3)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4)直接兴奋a受体,收缩末捎血管,减轻支气管粘膜水肿(5)促进肺部PGE的释放,直接活化腺苷酸环化酶或抑制该酶的分解,使细胞内cAMP的含量增加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6)抑制抗体的产生。

14.银花为什么称为阳疮之要药?(1)对抗药金葡菌有效,与青霉素合用抗菌作用增强。

(2)缓解炎症。

(3)WBC吞噬功能增强。

(4)减毒作用。

15.黄连抗心律失常:小檗碱可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冲动,从而抑制异位节律,其原理可能与影响钠、钙转运有关。

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均抑制心肌,而黄连素具有正性肌力作用(正性肌力作用是通过阻止钾外流,促进钙内流的作用实现的)和负性频率作用,对伴有心衰的心律失常者更有利。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

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必看题库知识点(题库版)1、问答题大黄泻下作用的特点、有效成分及作用机理是什么?正确答案:大黄泻下作用部位主要在大肠,口服6-8小时产生泻下作用,主要成分为结合性蒽苷。

作用机理:(1)使肠平滑(江南博哥)肌M受体兴奋;(2)刺激肠壁神经丛;(3)抑制肠平滑肌Na+,K+—ATP酶。

2、单选寒凉药常具有的药理作用是()A.强心B.平喘C.升高血压D.抗肿瘤E.抗休克正确答案:D3、问答题简述党参的主要药理作用。

正确答案:(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溃疡作用;(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3)增强造血功能;(4)抗应激作用;(5)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强心、抗休克,调节血压,抗心肌缺血;(6)改善血液流变学;(7)益智作用;(8)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

4、单选木香的主要药理作用()A、抗心律失常B、镇咳C、抗休克D、抗消化性溃疡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D5、单选下列哪项不属于清热药抗菌有效成分()A、小檗碱B、苦参碱C、绿原酸D、原儿茶酸E、癸酰乙醛正确答案:D6、单选在对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A.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往往一致B.中药药理作用与中药功效之间还存在差异C.中药药理学(药理作用研究)可补充中药的功效理论D.绝大多数中药的药理作用与其功效不符合E.以上均非正确答案:D7、多选痰浊阻肺常见的症状有()。

A.气喘胸满,苔白腻B.咳喘,咯吐脓血臭痰C.咳嗽痰多,色白易咯D.痰少而黏,缠喉难出E.痰多黄稠,不易咯出正确答案:A, C8、单选脾虚病人,应见面色萎黄,今不见萎黄,反见青色,其病理变化属于()。

A.水乘火B.土乘水C.木乘土D.火乘金正确答案:C9、单选大黄抑制肾髓质Na+,K+-ATP酶,可()A、含结合型蒽苷,使肠道蠕动增B、口服不吸收,因高渗透压使肠容积增大C、含脂肪油,使肠道润滑D、强烈刺激肠黏膜,产生剧烈泻下作用E、以上均无关正确答案:A10、多选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中药药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一、中药药理学的概述中药药理学是研究中草药的药理学特性、作用机制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学科。

随着中医药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对于中药的药理学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这一学科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中药的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药效学等方面。

二、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 体外实验研究:通过离体器官、细胞培养等方法,在实验室中对中药进行药理学研究。

2. 体内实验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中药对动物的药效和毒副作用。

3. 临床实验研究:通过临床试验,观察中药对人体疾病的治疗效果。

4. 分子生物学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究中药对基因表达、蛋白质合成等的影响。

三、中药药理学的主要作用机制1. 调节免疫功能:中药可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2. 抗炎作用: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3. 抗氧化作用:中药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4. 调节代谢功能:中药可以调节机体的代谢功能,改善机体的生理状态。

5. 抗肿瘤作用: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四、中药药理学的典型药物1. 人参:人参含有丰富的人参皂苷,具有补虚益气、健脾胃、提神醒脑等作用。

2. 甘草:甘草中的甘草酸具有抗炎、抗溃疡、平喘等作用。

3. 黄芪:黄芪具有免疫调节、抗疲劳、抗氧化等作用,常用于提高免疫力和改善疲劳状态。

4. 当归: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补血养颜的作用,用于治疗血液循环不畅和贫血等问题。

五、中药药理学的经典研究案例1. 丹参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研究:通过临床试验和动物实验,发现丹参可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功能。

2. 黄连抗菌作用的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发现黄连具有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3. 灵芝对肿瘤的抑制作用研究:通过体内实验,发现灵芝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

六、中药药理学的前景和挑战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在中医药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中药药剂学外用膏剂

中药药剂学外用膏剂

某些中药外用膏剂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可有效抑制和杀灭病原体,预防和治疗 感染性疾病。
免疫调节作用
舒经活络、祛风除湿作用
中药外用膏剂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感染性疾病的康复 。
中药外用膏剂能够舒经活络、祛风除湿, 缓解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症状,对风湿 性关节炎等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未来发展方向与挑战
新型药物载体研究
深入研究新型药物载体,提高外用膏剂的治疗效 果和安全性。
跨学科合作
加强跨学科合作,如药理学、生物学、化学等, 推动外用膏剂的创新研究。
法规与标准
完善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外用膏剂的生产和研 发,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THANK YOU
态。
膏剂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
质量标准
应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包括性状、鉴别、浸出物、含量测 定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膏剂的质量稳定。
质量控制
应对膏剂的原料药材、制备工艺、包装材料等进行严格的质 量控制,确保膏剂的安全有效性。
03
中药药剂学外用膏剂的药理作用与机制
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抗菌、抗病毒作用
中药外用膏剂中的有效成分可通过抑制炎 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和肿胀等症状。
现代制剂技术
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如脂质体、微 乳等,改善外用膏剂的渗透性和皮 肤耐受性。
传统外用膏剂的改良与创新
药物成分优化
通过筛选和优化药物成分,提高 外用膏剂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剂型改良
改进传统外用膏剂的剂型,如开 发凝胶剂、乳膏剂等新型剂型,
满足不同治疗需求。
制备工艺改进
优化制备工艺,提高外用膏剂的 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烧烫伤等意外伤害。

清热类中药外用的药理作用分析

清热类中药外用的药理作用分析

清热 类 药 物 外 用 f J  ̄ 茵 、 真 茵 、 病 毒 等 方 面 的 药 理 作 用 特 点 为依 据 , 行 有 针 对 性 的 药 物 治 疗 。 结 果 : - &. 抗 抗 进 临床 上 越 来越 多 的 中 药 外 用替 代 西 药进 行 某 些感 染性 疾病 的 治 疗 显 示 较 好 的 效 果 。 结论 : 热 类 中 药 外 用显 示 出较 好 的 临床 应 用 前景 。 清
化脓性感染显 效较好 。鉴于抗 生 素的合 理应 用 以及 抗生 素在 全身治疗 中可能致 敏和产 生耐药性等 问题 , 使此 类 中草 药外用 治疗化脓性皮肤病值得重 视 , 而且 局部应 用 , 药物浓 度高 , 复方 应用 比单 味效果 更好 , 能体 现多种 药 物成分 的综 合 效果 , 更 有 显效更快 的特点 , 也充分显示其外用 的合理性 。
传 统 的 口服 等 给 药 途 径 有 更 少 的 药 物 不 良反 应 , 简 单 的 给 药 更
方法 和更独特 的疗效 。下面从 不 同 的方 面 对 中药外 用 的药 理
中草药有效成分 外用 于治 疗单纯 疱疹 及 带状 疱疹 效果 较
作用进 行分 析。
1 中草药外用的药理分析

清 热 类 中药 外 用 的药 理 作 用 分析
赵雁 华
( 西 省 大 同市 煤 炭 工 业 局 职工 医 院 , 山 山西 大 同
[ 摘
0 70 ) 3 0 4
要 ] 目曲 : 析 清 热 类 中 药 外 用在 抗 细 茵 、 真 茵 、 病 毒 等 方 面 的 药 理 作 用 特 点 。 方 法 : 分 抗 抗 以传 统 中 医学基 础 理 论 为 指 导 , 以
维普资讯

中药药理学——药物剂量关系

中药药理学——药物剂量关系

剂量:在⼀定范围内,药物剂量的⼤⼩与其有效成分在⾎液中浓度的⾼低及其作⽤强度呈依赖关系。

剂量过⼩,不出现效应;剂量过⼤,⼜可能出现中毒症状、所以⼀个药的最合适剂量常常是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最终确定的。

中药⼤多数是天然药,其中⼜⼤多为植物药,由于产地⽣境、采收季节、贮藏、加⼯等条件不同,影响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更由于天然药中所含的有效物质有些可能仅为微量,故按合成药那样去严格规定最⼩有效量、极量、最⼩中毒量等往往是困难的。

但毒性⼤的药物应规定剂量,以附⼦⽽论,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某些地区,附⼦的⼀次⽤量很⼤,往往出现事故,⽽其他各省市⽤量却甚⼩。

药典已对剧毒药作了明确规定,为了保证⽤药安全,处⽅均应严格遵照国家药典规定。

临床上对中药新制剂的试⽤,尤其是注射剂也必须密切观察病⼈对药物的反应,这就需要定出可靠的客观指标进⾏观察,积累数据,调整剂量,定出安全有效范围。

煎煮⽕候和时间,中药最习⽤的剂型是⽔煮煎汤。

煮汤讲究⽕候时间。

⼀般说来解表药⽕⼒要强,时间要短;补益药⽕⼒要温和,时间需稍长。

⽽且根据药物性质提出“先煎”或“后下”等具体要求。

如龙⾻、牡蛎宜先煎;⼤黄、薄荷应后下。

附⼦煎煮时间要求更长,以减少乌头碱的毒性。

⾄于中成药的浸渍溶剂、浸渍时间和温度,都会影响药物质量。

⽤药⽅法:中药⽤法包括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给药次数,古⼈早已注意⽤药⽅法,陶弘景指出:“有须酒服者、饮服者、冷服者、热服者”;李东垣补充说:“凡云分再服、三服者,要令势⼒相及,并视⼈之强弱、病之轻重,以为进退增减。

”说明⼀⽇⽤药⼆次、三次或多次的⽅法,⾃古有之。

不同的⽤药⽅法,可以产⽣不同的药理反应。

中药⼤部分为内服,如汤剂、丸剂、散剂、露剂、酒剂、膏滋剂等;也有外⽤药,在患病部位洗、吹、撒、敷、罨等;此外,点眼、滴⽿、灌肠。

也已常⽤。

现代对于药物的成分提取及灭菌技术上的进步,已将某些中药或古⽅做成了注射液,不但提⾼了疗效,⽽且还发现了⼀些新作⽤、新⽤途,扩⼤了临床应⽤范围。

清凉油的药理功能主治

清凉油的药理功能主治

清凉油的药理功能主治一、清凉油的概述清凉油,又称风油精,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外用药物,主要以草本植物提取物为主要成分。

它具有清凉、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被广泛用于缓解肌肉酸痛、蚊虫叮咬、头痛等不适症状。

清凉油在药理学上具有多种作用,下面将介绍其主要功能和主治疾病。

二、清凉油的药理功能清凉油主要通过皮肤渗透作用发挥药效,其主要药理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解毒清凉油中的草本植物提取物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

应用于皮肤糜烂、烫伤蛇咬等症状时,可以减轻红肿疼痛,阻止细菌繁殖,有助于伤口恢复。

2. 舒筋活络清凉油中的活性成分能够刺激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血液供应,缓解肌肉疲劳和酸痛感,有助于舒缓因运动过度或受伤引起的筋骨肌肉不适。

3. 止痒止痛清凉油中的草本植物提取物具有镇痛、止痒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皮肤痒痛、蚊虫叮咬等不适症状。

其成分可以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改变痛觉传导,减轻疼痛感。

4. 改善呼吸道症状由于清凉油中的部分成分具有挥发性,因此在使用时可通过吸入或涂抹于胸部,帮助缓解呼吸道症状。

清凉油中的草本植物成分能够刺激气管黏膜,促进痰液排出,有助于缓解感冒、咳嗽等症状。

5. 杀菌消毒清凉油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菌、杀菌的作用,可用于皮肤消毒和预防感染。

在养护擦伤时,使用一定量的清凉油,有助于防止细菌侵入。

三、清凉油的主治疾病清凉油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物,可用于多种疾病的缓解和治疗。

以下是清凉油的主要主治疾病:1.肌肉酸痛:清凉油具有舒缓肌肉酸痛的功效,适用于因运动过度或受伤引起的肌肉酸痛。

2.蚊虫叮咬:清凉油中的止痒成分可以有效缓解蚊虫叮咬引起的瘙痒不适,减轻红肿疼痛。

3.头痛:将清凉油涂抹于太阳穴部位,可以通过刺激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头痛症状。

4.咳嗽、感冒:通过吸入或胸部涂抹清凉油,可以刺激呼吸道,促进痰液排出,缓解咳嗽、感冒等症状。

5.皮肤糜烂、烫伤:清凉油的清热解毒作用有助于缓解皮肤糜烂、烫伤等症状,促进创伤恢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在体表或某些粘膜部位应用,具有杀虫止痒、消肿散结、化腐排脓、生肌收口、收敛止血的一些药物,称为外用药。

外治方药有膏、丹、水、酒、散、药线(药丁)等剂型,对患部直接用药。

用法包括膏贴、涂、敷、掺、熏、洗、浸、浴、点眼、灌耳、滴鼻、吹喉及药丁插入瘘管等。

外用药由于性能不同,而有不同的用途。

有杀虫止痒者,如硫黄、明矾、轻粉、冰片、樟脑、蛇床子、土槿皮、炉甘石等,用于疥癣、湿疹、痒疹等皮肤病。

有消肿散结者,如黄连、黄柏、大黄、腰黄、丁香、蟾酥、麝香、芙蓉叶等,用于疮疡初起,焮肿热痛。

有化腐排脓者,如轻粉、升丹、珠砂、硼砂、雄黄、冰片等,用于疮疡已溃,脓腐较多。

有生肌收口者,如殊砂、珍珠、琥珀、龙骨、血竭、冰片、炉甘石等,用于疮疡已溃,脓汁将尽,疮口未收者。

有收敛护肤者,如明矾、石灰、虎杖、地榆、象皮、龙骨、牡蛎、炉甘石、赤石脂、密陀僧、五倍子、海螵蛸、滑石、蜂蜜、麻油等,用于收敛,止血,润滑,护肤。

根据中医习用的外用药,综合归纳其药理作用,有以下几点。

(1)杀灭病原体作用:即所谓杀虫。

如硫黄能抗真菌、杀疥虫;黄连、苦参、蛇床子及雄黄桃仁膏等有抗滴虫作用。

(2)抗菌、抗病毒作用:近年曾对抗菌、抗真菌及抗病毒的中药作了大量的筛选,发现青黛、明矾、雄黄、轻粉、白降丹、胆矾、硼砂对金葡菌等常见化脓菌有抗菌作用。

枯矾、五倍子、化毒散、生肌散、八宝生肌散、四黄素等,对绿脓杆菌有效。

成药红升丹的抗菌作用很强,能消结散肿。

雄黄、明矾、羊胆、大蒜、狼毒、猫眼草、白芥子、结核散、胆汁、黄连素、蛇床子、儿茶、硼砂、甘松等,均有抗结核杆菌作用。

血竭、水银、轻粉、硼砂、密陀僧、梅片、潮脑、白矾、枯矾以及一些中药的酒与醋浸剂、黄藤生物碱、土槿皮苯浸膏均有抗真菌作用。

紫草硼酸滴眼剂有显著的抑制单疮病毒的作用,可治疗病毒性角膜炎。

此外,水银、轻粉有抗螺旋体作用。

药物试管内的抗菌试验结果,大部分与临床疗效一致,有人认为结果符合的占67%,不符合的有33%,而低度抗菌作用药物也可能在临床上有良好疗效。

体外玻器内进行的抗菌实验结果,对外用药来说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3)局部刺激作用:有些外用药对皮肤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用药部位发红和充血。

如接触时间较长或药物本身有较强的刺激性,可能起疱,甚至生脓疱,动物皮肤对中药的原发性刺激反应,也可造成实验性皮炎,如巴豆油皮炎。

薄荷脑、樟脑、桉叶油等可刺激皮肤冷觉感受器,局部皮肤有清凉感,还可影响肌肉、关节,减轻深部炎症和疼痛。

轻粉刺激口腔粘膜,可致溃疡。

白降丹并对局部皮肤可致发疱;斑蝥能发疮引赤,刺激性很强。

(4)收敛止血作用:收敛药与创面或粘膜接触时,能使表层细胞的蛋白质凝固,形成保护膜,使局部免受刺激,且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充血,又可减少渗出。

如明矾、铅粉、儿茶、五倍子、炉甘石等。

已报道明矾有强大的收敛作用,应用于子宫脱垂、直肠脱出及内痔、痔核等。

儿茶含大量儿茶鞣质,五倍子含鞣质60%左右,广泛用于收敛止血。

有的膏药还可使瘢痕软化。

地榆炭油剂可用于某些严重表皮剥脱性皮肤病。

(5)促进骨折愈合作用:中医对跌打、损伤的治疗,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如消肿膏治疗软组织损伤;扭伤粉有治疗扭伤的作用。

现代实验也研究了中药的促骨折愈合作用。

生肌象皮膏对感染骨折动物模型实验证明,骨的肉芽岛及皮岛生长较对照组快而多,且有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促进细胞增生及分化,增加局部血循环,促进瘢痕组织软化吸收等作用。

(6)保护及润滑皮肤作用:保护皮肤和粘膜的发炎或溃疡面,常用一些不易吸收的粉末,在用药部位不被溶解,但能从组织或炎症部位吸取水分,形成一层薄膜,从而减轻炎症,如滑石粉、炉甘石等,称保护药。

尚有一些缓和性的油脂类药物,可软化滋润皮肤,不易被吸收,常用作赋形药以延长其他药的作用,如花生油、胡麻油、猪脂、蜂蜡等,称为润肤药。

蜂蜜,不但能润护皮肤,治疗烧伤、冻伤、乳头裂,且对粘膜有润滑作用,能治疗便秘、蛔虫性肠梗阻。

黄丹调涂可用于皮肤皲裂。

(7)局部麻醉作用:外用麻药,古书曾有记载,如蟾酥、细辛等具有表面麻醉作用。

(8)其他作用:有的外用药可治疣类、斑秃、皮肤癌及银屑病等。

但应注意外用药中很多有剧毒。

如水银、轻粉、银硃、铅丹、密陀僧、砒石、升丹、白降丹等,
均不可内服,也不可撒布创面或溃疡面;有的也不能用油脂调涂,以防吸收中毒。

个别外用药还可引起变态反应,如中药补骨脂成分制斑素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