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基础性练习词练虚词句式翻译

合集下载

语文18个文言虚词例句翻译

语文18个文言虚词例句翻译

《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1.而,ér(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①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译文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钳,除了蛇和鳝鱼的洞穴就没有地方寄居托身,是因为心思浮躁啊。

②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译文君子广泛的学习,而且天天对照检查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③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接着”或不翻译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译文(把玉斗)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击打它,把它打破了。

④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译文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⑤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译文各位如果有这个意愿,看我的马头行事就可以了。

⑥表示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病梅馆记》)译文阻碍它的生机,来谋求高价,因而江浙一带的梅都成了病态的。

⑦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

(《促织》)译文看到成名养的那只蟋蟀,就捂着嘴吃吃地笑了起来。

(2)代词。

表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相当于“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译文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再算帐的!(3)动词,如,如同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译文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卒惊呼的声音如同大房子倒塌一样。

(4)复音虚词①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译文懂得道理有早有晚,技艺和学问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②而后,相当于“才”,“方才”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文言文实词虚词翻译积累

文言文实词虚词翻译积累

一、实词翻译积累1. 名词(1)山:山岭,如“泰山”译为Mount Tai。

(2)水:水流,如“河水”译为the river water。

(3)月:月亮,如“明月”译为the bright moon。

2. 动词(1)行:走,如“行人”译为the passerby。

(2)食:吃,如“食不果腹”译为be unable to satisfy one's hunger。

(3)读:阅读,如“读书”译为read books。

3. 形容词(1)大:巨大,如“大海”译为the great sea。

(2)美:美丽,如“美景”译为the beautiful scenery。

(3)善:善良,如“善人”译为the kind-hearted person。

二、虚词翻译积累1. 助词(1)之:表示所属关系,如“之子于归”译为the son is returning home。

(2)者:表示停顿,如“此者,天下之至理也”译为this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principle in the world。

(3)也:表示肯定,如“此之谓也”译为that is to say。

2. 连词(1)而:表示并列关系,如“山川而美”译为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are beautiful。

(2)则:表示转折关系,如“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译为if this can be tolerated, what can't be tolerated?(3)故:表示因果关系,如“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译为therefore, no one can compete with it.3. 介词(1)于:表示时间、地点等,如“子于何时归?”译为when will the son return?(2)以:表示手段、方法等,如“以德服人”译为win people's hearts through virtue。

初中最全文言文虚词用法 例句含翻译

初中最全文言文虚词用法 例句含翻译

文言文常用虚词1.之(一)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

《陈涉世家》)③肉食者谋之。

(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

《曹刿论战》)2. 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①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假如太尉认为我是个可教之才而不吝赐教,那就是我的福气了。

《上枢密韩太尉书》)(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

《岳阳楼记》)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

《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我认为大王手下的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种做法一样。

《公输》)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①公将鼓之(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很久,狼好像闭上了眼,神情十分悠闲《狼》)③怅恨久之(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陈涉世家》)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何陋之有(这有什么简陋呢《陋室铭》)②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呢《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但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满井游记》)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岳阳楼记》)②北顾黄河之奔流。

(《上枢密韩太尉书》)(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完整版)18个文言虚词的课文例句及翻译

(完整版)18个文言虚词的课文例句及翻译

18个文言虚词的课文例句和翻译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螃蟹有六只脚两只钳头,然而没有蛇和黄蟮的洞穴就无处藏身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经常把学到的东西拿来检查自己的言行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人不是生下来就知道一切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青是一种染料,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荆轲刺秦王》)现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冬冬敲响战鼓,兵器刚一接触,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我也后悔,自己跟着他一起从洞里出来了,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婆婆时常对我说:“这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

”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及18个虚词详细用法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及18个虚词详细用法

考纲要求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初一 刚刚开始
向前行进, 思想进步
相如前进缶,…
用不着, 不需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理解事物的能 力
可谓智力孤危
表选择关系
或者曰:夏商周汉封建 而延
农历每月的第 一天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何苦 哪怕;怕什 么;怎怕。
不值得做,犯不 着。
何苦而不平
长者 有德行的人 年长的人
以公子为长者
婚姻 姻亲
以为 把…当做 认为
以为神
可以 可以…凭 能够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从而
从,跟随; 连词 而,而且。
祖父
祖辈和父 辈。
爷爷
吾从而师之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斩荆棘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具体
具,具备; 体,形体。
明细确致,不抽象,亦雁荡具体面微者
前进 走上前; 进献。
不必 不一定
智力
智谋; 力量。
或者
有的人, 有些人。
系的关联词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绝境 与外界隔绝 没有出路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词语 古义
今义
例句
无论
更不必说
表条件关系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的关联词 汉,无论魏晋
往往 处处
常常 旦日,卒中往往语
用心
思想意识的 活动
读书用功或 肯动脑筋
蚓…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
鱼肉 鱼和肉
辞:
辞决而行(辞别) 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语)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推辞) 近日奉辞伐罪(命令《赤壁之战》)
臣等不肖,请辞去(辞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

四、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 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 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 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 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 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 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齐人追亡逐北”,题目所 给的义项是:北—指败逃者。依据《过秦论》中“追 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逃亡的 人”、“北”当“败逃的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 正确的。
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
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
七、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不同, 最忌望文生义,“以今律古”。这里要特别注意古今构词 特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双音节词往往有其固定义 项。 例如:“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中的“南面”,《现 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一是指“南边”,即表示方位 的“南面”,在这个意义上古人单说“南”而不说“南 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为尊位,君主临朝南面而坐,因 此把为君叫做“南面为王”“南面称孤”等。句中的“南 面”是指乐毅想谋反后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义。在这一 点上,文句中的“南面”与现代汉语是不相同的。
八、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义项推断词义)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莫过于将所给的义 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即 为正确答案。 例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A项“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B项“将兵”为动宾短 语,方与后文李广对部下的关爱一致;C项是说事情的复杂经过;D 项正确,且《孔雀东南飞》中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句 子,“结发”指到了成年。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虚词翻译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注意虚词)1.(2021·全国甲卷)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

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

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

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2.(2021·湖南5月考前押题最后一卷)自晏球击败秃馁,又走惕隐,其余众奔溃投村落,村落之人以锄耰白梃所在击杀之,无复遗类。

惕隐与数十骑走至幽州西,为赵德钧擒送京师。

(节选自《新五代史·王晏球传》)3.(2020·全国I卷)(苏)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4.(2020·全国Ⅱ卷)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

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

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5.(2020·全国Ⅲ卷)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桓)温依周公居摄故事。

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

谨具封还内,请停。

”事遂不行。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6.(2019·全国Ⅲ卷)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

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7.(2019·浙江卷)(宗)子相于文笔尤奇,第其力足以破冗腐,成一家言,夺今之耳观者,而大趣乃在北地李先生。

以子相之诗,足无憾于法,乃往往屈法而伸其才。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常考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常考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语段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

少举进士。

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

”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

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

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

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

武帝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

恺进谏曰:“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

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

”帝美其言而止。

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

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开皇初进爵为侯。

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

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

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于是除名为百姓。

未几,卒于家。

(选自《隋书·卢恺传》,有删改)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杨爵,字伯珍,富平人。

年二十始读书。

家贫,燃薪代烛。

耕陇上,辄挟册以诵。

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

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殍食之。

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

久之,擢御史,以母老乞归养。

母丧,服阕,起故官。

先是,七年三月,灵宝县黄河清,帝遣使祭河神。

大学士杨一清、张璁等屡疏请贺,御史鄞人周相抗疏言:“河未清,不足亏陛下德。

今好谀喜事之臣张大文饰之,佞风一开,献媚者将接踵。

愿罢祭告,止称贺,诏天下臣民毋奏祥瑞,水旱蝗蝻即时以闻。

”(选自《明史·杨爵》,有删改)4.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

文言文实词虚词等翻译

文言文实词虚词等翻译

夫文言者,古之语言也。

其辞简而意赅,其词深而意远。

然文言之中,实词与虚词交错,颇难理解。

今试举数例,以明实词虚词之翻译。

一、实词翻译1. 实词:君翻译:你、您例句:君臣之间,应以礼相待。

(翻译:你与臣子之间,应当以礼相待。

)2. 实词:道翻译:道路、方法、道理例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翻译:道路崎岖且长,只要前行,终将到达。

)3. 实词:之翻译:的、之、到例句:此之谓也。

(翻译:这就是所说的意思。

)4. 实词:所翻译:所、处、所例句:有所思,不可解。

(翻译:有所思考,难以解开。

)二、虚词翻译1. 虚词:于翻译:在、比、对于例句:吾友于君,实为知己。

(翻译:我的朋友对你,确实可以称得上知己。

)2. 虚词:以翻译:用、因为、以及例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翻译:用别人的方法,来对付那个人。

)3. 虚词:而翻译:并且、但是、然而例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翻译:人生得意之时,应当尽情享受,不要让金杯空对着月亮。

)4. 虚词:之翻译:的、之、到例句:此之谓也。

(翻译:这就是所说的意思。

)三、实词虚词结合翻译1. 实词虚词结合:君之所以为君,在乎仁义而已。

翻译:你之所以成为君主,仅仅是因为仁义而已。

例句:君之所以为君,在乎仁义而已。

(翻译:你之所以成为君主,仅仅是因为仁义而已。

)2. 实词虚词结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旁边。

例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坐在旁边。

)综上所述,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翻译,需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运用实词和虚词的翻译方法,以达到准确表达古文意思的目的。

在阅读古文时,多加练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中考语文专练文言实词、虚词与句子翻译(原卷版)

中考语文专练文言实词、虚词与句子翻译(原卷版)

重难点03 文言实词、虚词与句子翻译(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句子,大多是课内文言文中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满分技巧】对于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等几个方面,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对于虚词,要综合归纳课本中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加强记忆,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掌握具体意义;翻译文言句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加内容,抓住句子的关键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限时检测】1.(2020重庆中考B)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________②至于夏水襄陵 ________③沿溯阻绝________④虽乘奔御风 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时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4)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链接材料】滟滪①大如马,瞿塘②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襆③,瞿塘不可触……(节选自《乐府诗集》)【注释】①〔滟(yàn) 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

高考18个文言文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翻译[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一、【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可翻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假如没有蛇、蟮的洞窟它就无处存身。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剑阁的山势又高又险,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向北解救赵国,向西击退秦国,这是犹如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

④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毒蛇,这种蛇身子有黑色的身子、白色的花纹。

⑤故其国富而兵强 -- 国家富有,军队强盛⑥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我因此写下了这篇记,是因为感叹郦道元(记叙)的(过分)简洁,讪笑李勃的鄙陋罢了。

⑦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

2.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陈情表》)-- 因此我离开你而旅居长安,以寻求微薄的俸禄。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剑来将它击碎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 --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得的,谁能没有怀疑呢?④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庄宗接过了(三支箭)就把它们藏在了宗庙里。

⑤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

3表示转折关系,连接语意转折的词语、句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可是”“但是”等①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单单喜爱莲花,喜爱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

③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享出名贵的官位却没有功绩,俸禄那么丰厚他却是坐享其成!④小学而大遗。

文言文虚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虚词及例句翻译

一、助词1. 也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矣例句:子路曰:“吾闻君子之学也,亲其亲,仁也;教民予之,善也。

”翻译:子路说:“我听说君子学习,亲近自己的亲人,这是仁;教育人民,这是善。

”3. 之例句: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4. 的例句: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孟子说:“行得正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偏离正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二、连词1. 而例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一无所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困境。

”2. 且例句: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翻译:孟子说:“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3. 且例句: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孔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为人谋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4. 以例句: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孟子说:“行得正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偏离正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三、副词1. 乃例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2. 且例句: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明白天命,六十岁能顺应自然,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越矩。

”3. 犹例句: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翻译:孟子说:“人们的毛病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

”4. 乃例句: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一种器物。

”综上所述,文言文虚词虽无实义,但在表达句意、篇章结构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文言文实虚词翻译

常见文言文实虚词翻译

一、实词1. 名词(1)人:指人类,如“人皆曰予,予独爱异。

”(出自《论语》)翻译:人们都说我喜欢与众不同。

(2)地:指地方、地点,如“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出自王之涣《登鹳雀楼》)翻译:在这里我们分别,孤身一人去往万里之外。

2. 动词(1)行:指行走、行动,如“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出自李白《行路难》)翻译:行走之路艰难,行走之路艰难,歧路众多,如今又在哪里?(2)言:指说话、表达,如“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出自《左传》)翻译:说话的人没有罪,听话的人应该引以为戒。

3. 形容词(1)大:指大小、程度,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出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大江东流去,波浪冲刷尽,千古风流人物都消失。

(2)好:指美好、优秀,如“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出自李白《行路难》)翻译:美好的风借着力,送我飞上青云。

二、虚词1. 介词(1)于:表示时间、地点、范围等,如“于今为始,岁在甲子。

”(出自《左传》)翻译:从现在开始,这一年是甲子年。

(2)以:表示原因、目的等,如“以吾观之,亦无不可。

”(出自《红楼梦》)翻译:在我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2. 连词(1)而:表示转折、递进等,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论语》)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复习,难道不是很愉快吗?”(2)且:表示并列、递进等,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论语》)翻译: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3. 助词(1)之:表示所属、关系等,如“孔子之徒,七十有二人。

”(出自《论语》)翻译:孔子的弟子,共有七十二人。

(2)者:表示指代、强调等,如“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翻译:文章,是国家的大事业,是不朽的伟大事件。

总之,文言文实虚词的翻译和用法多种多样,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积累。

通过对文言文实虚词的掌握,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典文学的魅力。

虚词用法总结文言文翻译

虚词用法总结文言文翻译

一、助词1.者:用于句末,表示停顿,常用于句中停顿,以示强调。

译为“……的人”、“……的事物”等。

例:孔子者,圣人也。

(孔子,是圣人。

)2.之:代词,可代名词、代词、代句。

译为“的”、“它”、“他”、“他们”等。

例:吾欲之南海,何如?(我想去南海,怎么样?)3.所:所字结构,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译为“所……的”。

例:所见皆可喜,所闻皆可感。

(所看到的都是令人喜悦的,所听到的都是令人感动的。

)4.者、所:二者可连用,表示“所……的人”或“所……的事物”。

例:孔子所教者,仁也。

(孔子所教的东西,是仁。

)二、介词1.于:表示时间、地点、范围等。

译为“在”、“于”、“对于”等。

例: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以:表示手段、原因、目的等。

译为“用”、“因为”、“为了”等。

例: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用他自己的昏庸,去使人明白。

)3.于、以:二者可连用,表示“在……方面”、“因为……所以”。

例:吾志于学,吾学于孔子。

(我志向于学习,我学习于孔子。

)4.以、于:二者可连用,表示“在……方面”、“用……来”。

例:吾以吾学,教吾子。

(我用我的学问,来教导我的儿子。

)三、连词1.而: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等关系。

译为“并且”、“但是”、“而且”等。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则:表示条件、结果、假设等关系。

译为“如果”、“那么”、“就”等。

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3.且:表示递进、强调等关系。

译为“而且”、“并且”等。

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而不感到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

)4.与:表示并列、选择等关系。

译为“和”、“以及”、“或者”等。

例: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与朋友交往,说话要守信用。

)四、叹词1.呜呼:表示感叹、惋惜等。

译为“哎呀”、“唉呀”等。

例:呜呼!吾友之死,吾将安归?(哎呀!我的朋友去世了,我该往哪里去?)2.噫:表示惊讶、感叹等。

初中最全文言文虚词用法-例句含翻译

初中最全文言文虚词用法-例句含翻译

初中最全文言文虚词用法-例句含翻译文言文中常用的虚词之一是“之”。

作为代词,它可以代替人、事或物。

通常用于第三人称,翻译为“他(她)(他们)”、“它(它们)”。

例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XXX和XXX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XXX作战。

《曹刿论战》),“XXX,并杀两尉”(XXX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

《陈涉世家》),“肉食者谋之”(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

《曹刿论战》)。

有时也可以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翻译为“我”。

例如,“XXX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假如XXX认为我是个可教之才而不吝赐教,那就是我的福气了。

《上枢密韩太尉书》)。

作为助词,它有多种用法。

作为结构助词,通常翻译为“的”,有些情况下可以不翻译。

例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我曾探求过古时仁人的心境。

《岳阳楼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

《曹刿论战》)。

作为音节助词,通常用于调整音节,无实际意义,一般不翻译。

例如,“公将鼓之”(XXX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论战》)。

作为动词,它可以翻译为“到”或“往”。

例如,“吾欲之南海,XXX?”(我想到南海去,你觉得怎么样?《为学》)。

另一个常用的虚词是“者”。

作为结构助词,通常翻译为“……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XXX”(于是XXX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挖土《愚公移山》)。

①《出师表》中提到,对于那些作恶违法的人或是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由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

②《为学》中说,如果去做一件事情,就算这件事情看起来很难,也会变得容易;但如果不去做,本来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得困难。

③《唐雎不辱使命》中提到,XXX之所以能够存活下来,仅仅是因为有先生您的存在。

①《愚公移山》中提到,北山下有一个名叫XXX的人,他已经快90岁了。

②《隆中对》中提到,XXX这个人就像是人间卧伏着的龙一样。

文言虚词(包括解析和翻译)

文言虚词(包括解析和翻译)

文言虚词1.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故意,瞻予马首可也。

”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

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众应之。

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

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

解析:(1)连词,表并列。

(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调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

(3)连词,表假设。

(4)代词,通“尔”。

你,你的。

(5)连词,表转折。

(6)连词,表递进。

(7)连词,表修饰。

(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

(9)连词,表承办。

(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调助词,相称于“罢了”。

(11)语调助词,表肯定语调。

翻译:用兵,是一种变幻莫测的措施。

要同心合力,千万不要像螃蟹那样六条腿两只钳,否则,那么你凭什么取胜呢?因此冯婉贞说:“诸位将军如果想打胜仗,可以向我学习。

”冯氏年龄虽然小,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冯氏比其父更胜一筹。

冯婉贞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不是效仿一般的书生那样成天思考(而不学习)。

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行,因此抵御敌军可以获得胜利。

(冯氏)不是人们所说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帼英雄啊。

2.其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故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

”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

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

狐与狼遂去。

解析:(1)副词,表揣测语调,大概、或许。

(2),连词,表假设,如果。

(3)批示代词,其中的。

(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

(5)副词,加强反问语调,又。

(6)第三人称代词,她的。

文言文诗词、虚词翻译专练

文言文诗词、虚词翻译专练

文言文诗词、虚词翻译专练板块1 关键实词的翻译将下列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管鲍之交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重点词是“三”“肖”,要注意被动句、判断句的翻译。

答案:我曾经多次作官但是多次被国君驱逐,但鲍叔不认为我不贤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而已。

生我的是我的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子啊!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重点词是“多”“知”。

答案: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二、毋择失鹄魏文侯使舍人毋择献鹄(天鹅)于齐侯。

毋择行道失之,徒献空笼。

见齐侯曰:“寡君使臣毋择献鹄,道饥渴,臣出而饮食之。

鹄飞冲天,遂不复反。

念思非无钱以买鹄也,恶有为其君使,轻易其币者乎?念思非不能拔剑刎颈,腐肉暴骨于中野也,为吾君贵鹄而贱士也;念思非不敢走陈蔡之间也,恶绝两君之使。

故不敢爱身逃死,唯主君斧质之诛。

”齐侯大悦,曰:“寡人今者得兹言三,贤于鹄远矣。

寡人有都郊地百里,愿献于大夫为汤沐邑。

”3.念思非无钱以买鹄也,恶有为其君使,轻易其币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重点词是“恶”“易”“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开张 指出下列句中词语的古义
扩大 感动奋激 长距离进
指出下列句中词语的古义 • 中心
•中心 •以为 •作文 •其实 •非常 •河北 •河南 •学者 •从而 •不必 •所以 •风流 •风流 •山东

以为 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 作 ( ) 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 •) ( 作文 写文章 它的果实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其实 ) • 非常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 ( 名词,重 ) 大的变故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 • 河北 黄河以北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 ) 河南 黄河以南 臣战河南(《鸿门宴》) ( • 学者 ) 求学的人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 (从而 ) 从,跟从; 而,而且 吾从而师之(《师说》) ( ) 不必 ) 不一定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 • • 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 ( 用来,靠 ) 它来……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 ) 风流 杰出、英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 (俊 )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风流 繁华景象, 流风余韵
• 北冥,通“溟”,指幽深的 大海 垂,通“陲”,边际 决,通“赽”,迅速的样子 知,通“智”,智慧 )
鷃,通“鴳”,也称鴳雀、尺鴳、篱 鴳
辩,通“辨”,区别,分别 知,同“智”,才智 而,通“能”,能力,能耐 辩:通“辨”,分辨 有,通“又”;反,同 “返”,回来 辩,通“变”,变化 无,通“毋”,不要 颁白,同“斑白”,头发花 白,指上年纪的老人
• 有,通“又”
பைடு நூலகம்
指出下列句中词语的古义 • 往往 处处,到处
•往往 •会计 •何苦 •垄断 •自信 •结束 •老子 •牺牲 •可以 •烈士 •无论 •绝境 •卑鄙
会计 会,聚会;计, 旦日,卒中往往语( ) 商议 • 何苦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 ) 怎怕,怕什么 垄断 山川阻隔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 自信 ) 相信自己 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 • ) 结束 整装 宁信度,无自信( • 老子 老人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 • 祭祀的牛羊等 遥见老子杖藜而来( ) 牺牲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可以 ) 可,可以;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凭, •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烈士 ) 有志节操守的 男子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无论 更不用说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 方 • 卑鄙 出身低微,行 •
•开张 •感激 •深入 •有意 •有时 •鞠躬 • •中间 •稍稍 •无赖 • •于是 •大风
感激 深入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 ) 入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 • 有意 有某种打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算 ( ) 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 • 有时 ) 按一定时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论积贮疏》) 间 (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师表》) ( ) • 鞠躬 恭敬,谨 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 )慎 弯下身子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 ) • 中间 中间夹杂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 着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 •村居》) 稍稍 渐渐 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 • ) • 无赖 活泼玩皮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 为非作歹 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 • • 于是 在此,在 这上 • •
心里 把……看
指出下列句中词语的古义
•自由 •处分 •逢迎 •交通 •生人 •可怜 • •秋天 •因为 •突出 •老大 •颜色 •果然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自由 ) 自作主张 处分适兄意,哪得自专由 (•处分 ) 安排,处置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逢迎 ) 迎接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交通 ) 交接相连 生人作死别,恨恨哪可论 (•生人 ) 活着的人 东家有贤女,可怜体无比 ) 可爱 •可怜 可怜身上衣正单(《卖炭翁》•)可叹 ( 秋天漠漠向昏黑 ( )•秋天 秋日的天空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 因此写作 ) 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 •突出 ( 骤然冲出 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老大 ( 年龄大 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 •颜色 ( 容貌 腹犹果然 ( ) •果然 吃饱的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现象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 涂,同“途”,道路 有,通“又”;暴,通“曝”,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 晒;輮,通“煣”,用火烤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使……弯曲 •君子生非异也( ) • 知,同“智”,智慧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生,通“性”,资质、禀 •或师焉,或不焉( ) 赋 •距关,毋内诸侯( ) • 受,通“授”,传授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 不,通“否” •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 • 内,通“纳”,储存 • 具,通“俱”;倍,通 •张良出,要项伯( ) “背”,背弃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 豪,通“毫”,细毛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 要,同“邀”,邀请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 • 蚤,通“早” 不,同“否”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现象
• • • • • • • • • • • •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 • 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 斥鷃笑之曰( ) 此小大之辩也( ) • • 故夫知效一官( ) • 而征一国者( ) • 辩乎荣辱之境( ) • 旬有五日而后反( ) 而御六气之辩( ) •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现象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匪,同“非”,不是。女,通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 “汝” •无,通“毋”,不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 •于,同“吁” •还必相迎取( ) •说,同“脱”,摆脱,解脱 •蒲苇纫如丝( ) •取,通“娶” •曲终收拨当心画( ) •纫,通“韧” •家在虾蟆陵下住( ) •画,同“划” •) 虾,同“蛤”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尊,同“樽”,酒杯。 •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 •摽,通“剽”。抢劫,窃取 •缦立远视( ) •缦,通“慢”,舒缓 •举酒属客( ) •属,通“嘱”,劝人饮酒 •山川相缪( ) •缪通“缭”,萦绕 •比去, 以手阖门( ) •阖,同“合”,关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