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_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
提纲
思维
导图
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_____ ______球体。
形状____________
平均半径____________
地球和地球仪大小最大周长__________
表面积____________
地球仪:是______的模型
反
馈
练
习
1.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B.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圈
C.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
D.沿同一条纬线方向向前走,能回到出发地点
2.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划分南北纬的起始线D.也就是180度经线
3.关于地球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纬的地方,一定位于南半球
B.属于西半球的地方,经度一定是西经度
形状:________
2.特点长度:________
指示方向:________方向
二.纬线
1.概念:连接_______两极,并且与________垂直相交的________
形状:________
2.特点长度:________
指示方向:________方向
学生自己完成
团
队
合
作
读图1.10和1.11,完成: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2.右图中a点经纬度是()
A.(2°N,26°E)B.(2°N,26°W)
C.(2°S,26°W)D.(纬度2°,经度26°)
3.读下图回答:
(1)将A点(0°,0°),B点(20°S,20°W)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1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14篇)《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1今日将正式进入地理学问的学习——从熟悉地球开头。
由于我没有学过地理,也没有教过地理,压力也很大。
没有太多现成的材料,只有重新开头。
对于备课,预备到什么样的程度为好呢?可以说人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上了这么多年的课,而且教材的内容始终没变,还不手到擒来,小菜一碟,走进教室就能侃起来。
还有的老师资源共享后便完整无缺的把现成课件带到课堂进行教学,即使有自己的思想,由于要跟着课件走,所以一堂课下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难有自己的特色,更不要说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要把一节课应付下来,每个老师都不难做到,难的是如何不重复自己昨天走过的路,对每个人来说是个挑战。
看了许多老师的备课案例、无疑对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培训。
备课、教案、学习、反思,我打算从自己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第三节课,可电脑不能用,连地球仪也没找到。
熟悉地球的过程是个简单的熟悉过程,因此我找了一些资料,从地方——地圆——地球,从古代传奇——张衡的推想——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将地理与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带同学跨越了人类历史的时空。
这节课的难点在下面的其次课时,关于经纬网的问题。
由于本节课的课件是两课时的内容,因此,下节课重点思索让同学怎么能坚固把握这个经纬网这个难点,这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工具与武器。
面对新的教学对象,新的教学模式,从岸边戏水到水中畅游,然而只有当我们潜在水下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水下的景色和埋伏的危机。
老师只有在二次备课中,才能将课堂上的`圆满、缺漏、灵感做个梳理,只有这样,才能改进提高。
教案不是剧本,我很观赏这句话。
在教学设计中,有些老师认为教案要越具体越好,甚至连同学的每一句话都写在上面(除非是课堂实录,不然实现你怎么知道同学是如何回答呢?)假如课堂上我们一成不变的让教案牵着自己的鼻子走,那么剧中的主角永久不行能是我们的同学。
虽然课后的反思或许不肯定能弥补过去的一堂课的圆满,但能让下一次走进课堂的你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自信。
初一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学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习要求: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4.观察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5.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级界线。
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极昼极夜现象。
学习过程:【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按照教材图1.1展示的顺序设计教学的顺序。
2.学习第二幅示意图后,插入本段活动中的内容,佐证教材中提出的“很多现象”。
(1)分组按照教材中的要求,模拟“海边看船”,把自己的体验记录下来。
如果有同学到海边亲身体验过,也可以交流一下。
还可以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2)图1.4是一幅月食照片。
古铜色的部分是地球的影子。
注意观察古铜色影子的边缘,可以看出它呈什么形状?(弧形)。
(3)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4)进一步设问:凭借这些证据,能不能肯定地球是球形?为什么?3.学习麦哲伦环球航行(结合阅读材料)。
4.最科学的证明──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5.用哪些资料数据可以描述地球的大小?6.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请同学们观察并动脑筋思考,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同学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进行讨论)这个问题提出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的外貌,并与真实的地球作比较,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自己总结地球仪的特点。
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归纳表述的能力,还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的要点。
2.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1)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3)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情分析:学生基础知识(如坐标、方位、空间想象等)比较薄弱,对这门课程更是没有基本概念,可能会出现听不懂的情况。
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之一是培养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过去的死记硬背、机械接受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程设计特别注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抓住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好奇心理,让其在自觉的“动手”和“动口”过程中掌握知识要点,在“发现”中获得地理兴趣从而不断地主动学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大小;认识地球仪,并能识别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了解经线、纬线的特点;掌握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点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立足课程标准、教师讲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共同完成课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形成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认识及用数据表示地球的大小;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
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经纬度的概念;运用经纬同确定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地球仪、经纬仪、东西半球分布图、南北半球分布图、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曾经或现在都会提到这些问题:地球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人们怎么认识这个地球的?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去探索地球。
二、讲授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学生:圆形、椭圆形……教师:我们大家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居住在地球上,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在古代,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一个难解之谜。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活动:将学生分为四大组,每一组分别规定不同的时期(由远古到现代),结合课本,先讨论两分钟,然后各组派1~2名代表说出那一时期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⑴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⑵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⑶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观察极半径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
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一、自主学习:(一)导入部分:利用2009年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二)导学部分:1、地球的形状是个。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万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和来表示陆地、海洋、河湖、国家河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3、地轴是地球的。
纬线是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纬线,经线是连接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经线,北极是。
南极是。
二、合作、探究、展示:1、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么?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阅读p2图1.1)3、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4、观察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5、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或书p12图1.8、图1.9、图1.10)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成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3)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呢?小结:完成下列表格三、当堂检测: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得远c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2.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等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认识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2.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2.利用多媒体演示,直观展示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地球仪的过程。
4.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地球仪模型3.制作地球仪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彩笔、剪刀等)4.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地球仪的图片,提问: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是如何制作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地球仪的制作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地球仪。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地球仪,讲解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地球仪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为学习地理知识提供方便。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概念及其制作过程。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内容】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知道地形的真实形状,能举例证明地球是个球体;3.用数字说明地球的大小。
【重点难点】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考点梳理】1.地球的形状:两极略______,赤道略_____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______千米,赤道周长_____千米,表面积_______亿平方千米。
3.地球仪是人们仿照________________,并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们自古以来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B.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C.“天圆地方”的说法源于环球航行D.地球的最大周长是本初子午线2.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①→③→②B.③→②→①C.②→③→①D.③→①→②3.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A.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后制成B.地球仪能真实反映地球形状C.地球仪是地球模型D.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表示地理事物4.地球的形状是一个()A.正圆球体B.椭球体C.扁球体D.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5.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实了()A.大地是运动的B.大陆在不断漂移C.地球是一个球体D.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中6.下列关于地球大小叙述,正确的是()A.平均半径为6357千米B.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C.赤道周长约为8万千米D.极半径为6373千米7.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叙述,正确的是()A.天圆地方B.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C.球体D.圆形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内容】1.了解什么是经线、纬线、经度、纬度;2.分析经线、纬线各有什么特点;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重点难点】1.经线、纬线、经度、纬度;2.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考点梳理】1.经度:东经用“_______”表示,西经用“_______”表示。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形状、大小、构造和自转等。
2.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并能使用地球仪定位和测量距离等。
3. 培养学生地理探究的兴趣,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地球(1)地球的形状(2)地球的大小(3)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4)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地球仪(1)地球仪的构造原理(2)地球仪的使用方法(3)地球仪的地理信息三、教学过程1. 地球的基本知识1.1 地球的形状询问学生,地球的形状是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及其成因。
地球的形状不是一个正圆,而是近似于一个椭球。
这是因为地球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向外的离心力和地球引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球近赤道处周长较大,面积也较大。
而赤道两极处周长较小,面积也较小,故地球形状呈扁球形。
而现在已经证明,地球的形状并不完全是一个扁球,而是由许多局部不规则的地形和海洋构成的复杂曲面。
这个曲面比扁球的形状更接近地球的实际形状,称为“地球的参考椭球面”。
1.2 地球的大小询问学生,地球的大小是多少?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大小及其量度方法。
地球的大小是指地球的直径或周长。
地球的直径等于赤道直径和极轴直径的平均值。
地球的赤道直径约为1.276万千米,极轴直径约为1.276万千米。
地球的周长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002万千米。
这些数据都可以通过磁测、测角、卫星测量等方法来准确获取。
1.3 地球的构造和板块运动询问学生,地球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及其变化过程。
地球的内部构造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四层。
地壳:距离地面最近的地球的一部分,是由岩石和土壤等组成的,厚度比较薄,在陆地上平均约30~40公里,在海洋上平均约5~10公里。
地幔:地壳下面的一层,太阳和地球中心之间。
它由非常厚的硅酸盐岩石和熔岩组成,因为地壳的重量负荷在地幔之上,所以地幔是矿物的最大储藏所在。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学案__第1课时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4、知道纬线的特点、纬度的划分及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重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纬线的特点、纬度的划分以及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习难点】1、纬线的特点以及维度的划分。
2、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纬度的大小与位置的关系【学法指导】1、依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本,并且在课本上做标记。
2、在合作探究时,要积极主动,多交流,多思考,多发言。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导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阅读课本P2图1.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葡萄牙航海家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的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
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地球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做。
二、纬线和纬度1、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
是最大的纬线圈。
观察地球仪上的纬线或课本P6图1.62、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长度,最长;都指示方向。
3、纬度的划分:以作为0°纬线,向南、向北各分做。
赤道以北的纬度称为,用字母“”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称为,用字母“”表示;(二)合作探究·研讨1、地球仪上能划多少条纬线?2、纬度从赤道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3、纬度相同的纬线有几条?怎样区分?4、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出现在哪个地区?5、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它们的度数各是多少?6、看课本P6阅读材料,赤道纪念碑位于哪儿?(三)拓展延伸·巩固1、看课本P7图1.8,看看地球上的南半球和北半球是如何划分的。
赤道以北是,赤道以南是;也就是说,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地球和地球仪(一)(学案)
地球和地球仪(一)(初高中衔接教材学案) 编写人:于爱华审核人:刘培学张振臻使用时间: 2013.9.3 限时:45分钟班级姓名学号实际用时编号:131301★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东经度与西经度、东半球与西半球的划分;南纬度与北纬度、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划分。
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自主预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形状:二、大小:地球仪一、地轴:地球自转的轴叫地轴。
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二、两极(N、S极):三、纬线和纬度:1、纬线:(1)概念:(2)特点:线圈形状、长度、关系、间隔、指示方向(3)特殊线:南北半球分界线,太阳直射范围(即热带与温带)的界线,极昼极夜范围(即温带与寒带)的界线,高中低纬度的界线。
2、纬度:(1)概念:(2)划分:纬度向增大为北纬,纬度向增大为南纬。
各分作。
四、经线和经度:1、经线:(1)概念:(2)特点:线圈形状、长度、关系、间隔、指示方向(3)特殊线: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日界线几乎与经线重合。
2、经度:(1)概念:(2)划分:度数向增大为东经,向增大为西经,各分作。
【自我检测】1、登高才能望远,说明()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是圆的D、晨昏线影响2、毛泽东的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最吻合的地方是()A、89°W 89°SB、40°E 40°NC、10°E 0°D、100°E 51°N3、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东西经的分界线C.中时区的中央经线 D.经过欧洲、非洲和南极洲★课内探究案★【探究提升】探究知识点地球仪1、经、纬线的特点及主要经、纬线。
2、东、西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例1】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A、正好相等B、0°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C、0°纬线稍长D、0°经线稍长【例2】某点北侧是热带,南侧是温带,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该点是()A、23°26′N,160°EB、23°26′S,160°EC、23°26′N,20°WD、23°26′S,20°W【当堂检测】 1-2题为 A层(基础) 3题为B层(拓展)1、有关经线和纬线长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B、所有纬线均不等长C、180°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D、45°纬线是赤道长度的一半2、下列关于纬线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有纬线都自成圆圈B、纬线长度都相等C、纬线指示东西方向D、纬线都相互平行3、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180°经线为界,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度数都在减少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D、所有经线都是大小相等的圆,而所有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课后拓展案★(C层)若在160°E、28°S沿160°E向北发射导弹,射程为300千米,落弹点可能在()A、东半球低纬度地区B、西半球中纬度地区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D、北半球热带地区地球和地球仪(一)参考答案【自我检测】1.C 2.C 3.A【例1】 B 【例2】 B【当堂检测】1.A 2.B 3.C课后拓展案 A地球和地球仪(一)参考答案【自我检测】1.C 2.C 3.A【例1】 B 【例2】 B【当堂检测】1.A 2.B 3.C课后拓展案 A地球和地球仪(一)参考答案【自我检测】1.C 2.C 3.A【例1】 B 【例2】 B【当堂检测】1.A 2.B 3.C课后拓展案 A地球和地球仪(一)参考答案【自我检测】1.C 2.C 3.A【例1】 B 【例2】 B【当堂检测】1.A 2.B 3.C课后拓展案 A。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题目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课时
1
学校
星火一中
教者
年级
教学
时间
2012年月日
学
习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会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②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经线,认识赤道、本初子午线。③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④运用经纬网来确定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⑤通过阅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⑥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
①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②通过比较,理解掌握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知识,初步建立经纬网的空间概念。③能在地球仪上找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④能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⑤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②通过列表,理解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③通过生活经验和资料阅读找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使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初步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和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生活经验和资料阅读找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感受前人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②通过地球是个球体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从肤浅、主观、感性的认识逐步发展到深入、客观、理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科学观教育。③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养成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好习惯。
人教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会用相关数据对比分析描述地球的大小。
3.利用经纬仪和地球仪,比较归纳经纬线、经纬度的划分。
4.利用地球仪和地图判读某地的经纬度,学会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自主预习】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在古代,由于人们活动范围的狭小,关于地球形状有“”的说法。
2.1519年~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线,证实了。
3.20世纪,人类进入太空,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4.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地球表面积为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做。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三、纬线和纬度1. 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
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指示方向。
2.赤道的纬度为,是纬度的起始点。
从赤道向北向南各为90°,称为和,分别用和表示。
3.人们规定,全球为低纬度地区,为中纬度地区,为高纬度地区。
四、经线和经度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线,也叫线。
2.经线指示方向。
3.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____,是经度的起始线。
由此向东向西各分,称为东经和西经,分别用“”和“”表示。
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叫作经线。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和构成的经线圈。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1.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
2.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和某条的交点。
【互动探究】1.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你依次写出1519年~1522年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
麦哲伦的航行能证明什么?(1)麦哲伦船队航海时所经过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
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初一地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大全一教学设计: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部分课例背景分析一、课标及课标解读(一)课程标准: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③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④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二)课程标准解读:①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要求同学们通过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图和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和该过程中人类对于真理的勇于探索和执着追求精神。
②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对于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并不要求学生记住,只要求会用这些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③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这里要求学生一定要把地球仪当作一种学习工具来看待,通过对地球仪的观察,说出那些事经线,哪些是纬线;本初子午线为0°经线,从它开始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各划分为180°;赤道为0°纬线,从它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各划分为90°。
④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该标准有以下要求:一是给出某地的经纬度,能在地球仪上找出该地;二是地球仪上任意一点,都可以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某位置。
描述一个地点的位置,必须把东西经和南北纬以及度数讲明确。
二、学情分析①学生年龄特点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在11-12岁左右,对世界充满了好奇。
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课,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课程。
在生活中有一些经验;大多学生知道地球是“球”,但不知其所以然。
③学生学习风格分析:此阶段学生对于自己熟悉但不知道原理的事物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由于没有系统学习过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所以对很多问题敢于大胆猜测和解释。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三、教具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同学回答,老师总结)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二、地球的模型(板书)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
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四、纬线和经线(板书)(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1)所有的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2)我们从地球仪上可以看出,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经线圈呢?(3)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同学回答,老师填表格)好,这个表格填完了,那么同学们应该明确,纬线和经线是不同的,纬线是圆,经线是半圆,经线圈是由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的。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一、课题: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课时:2课时三、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四、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为贯彻实现地理教学的三大技能(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兴趣),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及素质教育的内涵,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及认知能力,我确定以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能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2)通过制作地球仪,能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大小;(3)通过观察地球仪,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4)能够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故事的引入,激发学生好奇心。
(2)通过演示地球仪,学生自主学习,比较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2)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4)通对地球的探索和认识,激发学习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经线和纬线2.难点(1)东西半球划分。
(2)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学生第一次接触地理,还没形成学习地理的思维能力,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较差,针对初中学生在思维和接触层面的弱势和优势,在教学方法上以实物进行展示和讲解,如经线和纬线,可以用一个只由经线和纬线构成的经纬仪,直观展示给学生看,更能增加学生的理解和想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如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演示讲解法。
2.学习方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总结规律法六、教学过程结构流程图:(一)生活中引出课题。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教案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1.1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一)
学案导引:
一、忆历程,识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是。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有哪几个代表性事件?、、、。
3、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你有哪些证据说明地球是球体?(至少说出四个)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面貌呢?
2、与地球的真面貌相比,地球仪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教学反思:
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过程,知识点少,考点更少,却是很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题材。
由于教材所给材料比较单薄,往往在教学中简化,所以设计过程为收集资料,讨论,谈感悟。
通过学生收集资料,汇总,补充了教材材料的不足。
同时,丰富了师生的历史地理知识,提高了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整理资料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合作学习,进行了很好的科学史教育。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案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案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明白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大体构造。
学习重难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听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会观看地球仪和利用地球仪。
(难点)学习进程:一、自主学习(要求:阅读教材图文资料,标画地球的形状,找出描述地球大小的数据)二、自主学习检测(目的)正确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地球表面积一、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奇存在着"_______"与"_______"的假说。
二、读图回答:麦哲伦环球航行从______动身,通过______洋,绕过南美大陆南端的________海峡,进入______洋,1521年抵达________群岛,向西穿过______ 洋,绕过非洲南端的______角,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完成环球航行。
3、读图和回答: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规那么球体。
4、读图回答:地球的表面积约_________平方千米,地球平均半径约________千米,地球赤道周长__________千米。
三、系统总结地形状:。
球地球表面积:。
和大小:最大周长:。
地平均半径:。
球仪地球仪:地球的模型四、课堂达标1.人类的家园是指()A.每一个人的家庭B.自己的家乡C.咱们的祖国D.地球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A.6378千米B.6371千米C.6357千米D.4万千米4.地球的表面积是()A.亿平方千米B.亿千米C.亿立方千米D.平方千米5.关于地球仪正确的表达是()A.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B.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模型C.地球仪是用颜色和符号来表示事物的D.地球仪能够方便咱们明白地球的面貌6.关于地轴错误的表达是()A.地球自转轴B.地球自转的旋转中心C.地球上就有地轴D.地球仪上才有地轴7.关于北极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A.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B.地轴北段与地球的交点C.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D.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五、生活拓展阅读以下材料,试探问题:地球的形状在古代,由于条件的限制,不能熟悉地球的真面目,如古代巴比伦人以为大地是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学案新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界限。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界限。
难点: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三、学习过程【新课导入】展示一副地球卫星图片,可以直观显示出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
可是在古代,没有这么先进的技术手段,古人又是怎么来认识地球的形状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阅读课本第2页图1.1,按照人们认识的先后顺序归纳出这四个阶段。
其中,(国家)航海家率领船队的环球航行,第一次在实践上证实了地球是一个;是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最科学的证据。
2.阅读图1.2回答:地球的表面积约平方千米,平均半径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
知识点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3.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成的。
4.在地球仪简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名称分别是:A_________ B_________ a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d_________ e_________ f__________注意:地球上并不是真的有地轴,表面也没有画出经线和纬线。
知识点三、纬线和纬度5.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指示方向。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到两极缩为。
赤道以北称,赤道以南称,分别用和表示。
6.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范围,中纬度范围,高纬度范围。
7. 把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
知识点四、经线和经度8.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也叫。
经线指示方向。
9.我们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叫做。
10.0°经线又叫,它是经度划分的起始线,0°经线以为东经,用“”表示,0°经线以西为,用“”表示。
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案
【学习目标】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学海导航】
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读右图,回答: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体。
(请列举实例说明)
(2)地球的大小:地球表面积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米,赤道周长千米。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尺把它缩小制成的地球的模型叫。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和来表示、、、、和等地理事物的、及名称等。
地球仪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了解地球表面的。
2.地球自转所绕转的假想轴,叫。
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其中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另一端叫。
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叫。
3.请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及南北极圈。
4.请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提示:注意观察地球自转方向。
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方向)
二、经线和纬线
读下图,填写表格
(1)经线和纬线比较
(学法指导)东西经和南北纬的判断
一般来说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经度数值向东递减的为西经;纬度数值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北递减的为南纬。
如下图:
(能力提升)在地球上一直向北走或向南走能不能环绕地球一周而回到出发点?若一直向东走或向西走呢?
三、经纬网
1.定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 和 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2.用途:
(1)定位置: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
在进行地图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选取几条重要经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l80°经线、20°W、160°E、120°E),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经纬仪;
②在复习大洲、大洋及区域地理时(这时可再加上南北纬30°、40°、50°、60°纬线及30°E 、60°E 、90°E 、120°E 、70°W 、120°W 等经线,中国境内及东亚境内可再详细些),读图掌握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大洲和大洋、重要的大地形区和气候区等;
③在复习区域地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产基地、旅游点等。
如下图用北回归线定位其周围的地理事物。
(2)定方向:
①一般规律是:经线指示 方向,纬线指示 方向。
②在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只有 方向;在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只有 方向。
③ 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
若中心是北极,它四周都是 ,南极则相反。
根据纬线确定东西方向则是相对的,理论上讲,地球上没有最东的地点,也没有最西的地点。
判定东西方向时,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间的弧度小于l80°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方向确定方位。
如图中甲在丁的正东方,丁在乙的正北方,甲在乙的东北方;甲在丙的正西方。
(能力提升)
在地球上一直向北走或向南走能不能环绕地球一周而回到出发点?若一直向东走或向西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