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热现象

合集下载

专题三 九年级中考物理热现象

专题三 九年级中考物理热现象

王.榴莲被切开后,其 香 味 将 很 快 充 满 整 个 房 间,这 一 现 象 主 要
说明( ).
A.分 子 间 存 在 引 力
B.分 子 间 存 在 斥 力
C.分 子 间 有 间 隙
D.分 子 在 永 不 停 息 地 运 动
4.(2013������ 福 建 莆田)科学家研制 出 一 种 纯 度 极 高 的 碳 化 硅 晶 体 ,用
������������������������������������������������������������������������������������������������������������������������������������������������������������������������������������������������������������������������������������������������������������������������������������������������������������������������������������������������������������������������������������������������������������������������������������������������������������������������������������������������������������������������������������������������������������������������
3 年 中 考 �����2������ 福 建 莆 田)使 用 温 度 计 测 量 液 体 温 度 时,如 图 所 示 的 四 种 方 法 中 正 确 的 是 ( ).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学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热学热学一、热现象:(一.)温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摄氏度( ℃ )。

3.测量工具:温度计;4.温度计(1)制作原理:利用液体的胀热冷缩。

(2)常用种类:实验用温度计(测量范围:0℃~100℃)、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寒暑表(测量范围:-30℃~50℃)。

(3)使用方法:使用前------使用时-------5.体温计的特殊结构:(1)三棱形的柱体(起放大液体的作用,容易观察液面的位置);(2)缩口——液泡和毛细管之间有一段非常细的部分(作用:上升到毛细管的水银不能自动回到玻璃泡内,在缩口处被切断)。

6.使用方法:使用前必须先向下甩一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读)。

(二)物态变化:1.熔化:固变液,吸热,(晶体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一直升高)。

2.凝固:液变固,放热。

3.汽化:液变气,吸热。

(1)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2)蒸发:A.条件:任何温度,只在液体的表面。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表面积、液面上的气流。

(3)沸腾:A.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

B .影响沸腾的因素:液体表面上气压的大小(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4液化:气变液,放热。

(1)液化方法:A.降温 B.压缩体积(2)例如:“白气”、雾、露。

液化气。

二、热和能:1.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扩散现象越明显。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内能:(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焦耳J。

物体间只要有温度差存在就有热传递发生。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现象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现象

初中物理总复习热现象【思考与训练】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

2.摄氏温度规定为0℃,将为100℃,为1℃。

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4.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5.常用温度计在使用时,应注意:(1)使用前应被测物体温度高低,选择的温度计。

(2)温度计的玻璃泡既要,又不要。

(3)温度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待再读数值。

(4)观察温度时应保持;(5)读数时,视线要与。

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1)甲温度计示数是;(2)乙温度计的示数是;(3)丙温度计示数是;(4)丁温度计的示数是。

7.0℃的冰和0℃的水的温度相比A.0℃的水温度低B.两者温度相同C.0℃的水温度高D.两者状态不同,无法比较8.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知(1)该物质的熔点是。

(2)熔化过程持续的时间是分钟。

(3)图线AB线表示,物质处于态,热,温度。

(4)图线BC段表示,物质处于态,热,温度。

(5)图线CD段所示,物质处于态,热,温度。

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凝固图象,其中是晶体溶液,该晶体溶液的凝固点是,该晶体的熔点是。

10.根据现象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1)雾的生成是过程;(2)冬天玻璃内表面结成冰花是过程;(3)铁水铸成机座是过程;(4)用旧的白炽灯壁变黑是过程;(5)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过程;(6)封冻的湖面解冻是过程;(7)夏天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是过程;(8)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是过程;(9)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一段时间变小了是过程。

甲乙丙丁11.所有的气体采用的方法都可以液化,居民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下采用的方法使石油气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

12.在人工降雨时,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之降雨,这一过程经历了、和三种物态变化。

13.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试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14.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所以A.冬天雪地上的钢板一定比木板凉B.冰一定比水凉C.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D.人感觉冷时,气温一定低15.在一个烧杯和一个试管中分别装有0℃的碎冰,将试管放入烧杯中,如图所示,对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冰有一半熔化时,试管中的水A.部分熔化B.全部熔化C.熔化一半D.不会熔化16.夏天,打开电风扇,人感觉凉快,这是因为A.电风扇吹的是凉风B.电风扇吹的风降低了周围的温度C.电风扇的风带走了周围热量D.电风扇的风加快了人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吸收了人体的热量,吸热致冷,所以人感到凉快。

中考物理冲刺热现象 内能和热量

中考物理冲刺热现象 内能和热量

热现象内能和热量总复习考试说明典型例题1.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加_____的字)的内能,并使内能减小的是 A .冬天,用手去摸户外的东西,感到非常凉 B .在内燃机的汽缸内,燃气推动活塞运动 C .寒冷的冬天,人们围在火炉周围取暖D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筒内气体被压缩分析与解:本题用到这几个知识,一,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因此排除A 和C ;二,对外做功可以使内能减小。

答案:B2.下列各组物态变化现象中,都放热的是A .春天冰封的湖面逐渐解冻B .工人用铁水浇铸成工件C .夏天剥开包装的冰棍周围冒“白气”D .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分析与解:虽然没考具体的物态变化,但每种物态变化都有吸、放热的条件,本题既可以通过现象判断物态变化,得出答案,也可以直接判断。

答案:BC3.下列与内能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B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加C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D .热传递的方向都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向内能少的物体分析与解:关于内能的概念要注意:(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2)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3)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内能就发生变化。

可见改变物体的温度就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4)内能与机械能使不同形式的两种能,没有关系。

答案:A4.解释实验现象;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出现“白气”。

答案: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气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初中物理】专项练习:热现象120题(附答案)北京中考适用

【初中物理】专项练习:热现象120题(附答案)北京中考适用

【初中物理】专项练习:热现象120题(附答案)北京中考适用目录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 (1)二、多项选择题(共30小题) (10)三、概念判断(共20小题) (16)四、实验解答题(共20小题) (17)答案: (24)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1.古诗《长歌行》中,有诗句“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诗中所说的“露”的形成过程属于A.熔化现象 B.液化现象C.汽化现象D.凝华现象2.下列措施中,能加快蒸发的是A.将水果包上保鲜膜 B.把酱油瓶的盖子盖严C.将蔬菜放入冰箱冷藏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3.(2022朝阳二模)用湿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上的水就变干了。

有关这个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这是液化现象,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B. 这是汽化现象,汽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C. 这是蒸发现象,蒸发过程需要吸收热量D. 这是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4.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冰花”。

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冰花”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B.“冰花”是由喷射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5.(2020朝阳一模)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形成的是6.(2021朝阳二模)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C.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7.对下面四句诗中涉及的自然现象表述正确的是()A. “铁马冰河入梦来”中,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 “霜叶红于二月花”中,霜的形成是升华现象C. “露似珍珠月似弓”中,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 “雪里已知春信至”中,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8.用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所示的小纸锅,在纸锅中装入适量的水,放到火上加热,过一会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纸锅中的水沸腾时不需要加热B. 纸锅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C. 纸锅不会燃烧是由于火焰的热没有被纸锅吸收D. 纸锅不会燃烧是由于纸的着火点高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9.(2020石景山二模)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如图所示,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关于图中热风干手器用到的加快水蒸发的方法,以下选项中正确且全面的是①提高液体的温度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③D.①②③10.(2022西城二模)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A. 山谷中生成的白雾B. 冰棍周围冒“白气”C. 窗玻璃上形成冰花D. 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11.(2020海淀二模)下列措施中,能够减慢蒸发的是A.将湿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 B.用吹风机的热风挡,吹湿头发C.用保鲜袋包装蔬菜放入冰箱 D.用扫帚将雨后操场上的积水扫开12.(2022房山一模)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凝华形成的是13.(2020平谷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 B.夏天湿衣服很快变干是液化现象C.秋天早晨出现的雾是汽化形成的 D.冬天早晨出现的霜是凝固形成的14.(2020顺义二模)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用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C.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D.将湿毛巾展开晾晒15.(2021海淀二模)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由于液化形成的是16.(2020东城二模)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17.(2020大兴一模)医用防护服在医护人员和外界之间形成一个隔离的防护层,可以避免医护人员受到外界的细菌或病毒侵害,如图所示。

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

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热现象及物态变化是中考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涉及到热传导、热辐射、热膨胀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等知识点。

下面是对热现象及物态变化的高频考点进行总结。

1. 热传导(1) 定义:热传导是指物质内部热量的传递。

(2) 具体表现:热传导有两个显著特点:热传导是从高温物质传递到低温物质;热量沿温度梯度的方向传递。

(3) 影响因素:导热性能与物质的导热系数有关,导热系数大的物质热传导能力强。

(4) 应用:利用热传导性质制作保温材料;热传导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热辐射(1) 定义:热辐射是物质由于内部热运动而发出的电磁波。

(2) 特点:热辐射是一种无需介质的传热方式;热辐射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方向不受传播物质的影响。

(3) 黑体辐射:黑体是指吸收全部辐射能力最强的物体。

黑体辐射的特点是发射出的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辐射能量越大。

(4) 热辐射的应用:太阳能利用、红外线热成像等。

3. 热膨胀(1) 定义:物体受热后变大的现象。

(2) 膨胀的原因:物体受热后,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增强,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导致物体体积的增大。

(3) 线膨胀、面膨胀和体膨胀的关系:面膨胀和体膨胀是线膨胀的延伸,线膨胀是面膨胀和体膨胀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

(4) 利用热膨胀制作的实际应用:例如膨胀节、浮体热敏元件、温度计等。

4. 物质的三态变化(1) 固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较大,分子只能做微小的振动,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 液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逐渐减小,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分子能够较自由地运动,具有一定的体积,但形状受容器限制。

(3) 气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非常小,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能够高速运动,不受容器限制。

(4) 凝固、熔化和沸腾的区别: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熔化是指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沸腾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5) 法氏度和摄氏度的转换关系:摄氏度 = (法氏度 - 32)× 5/9;法氏度 = 摄氏度× 9/5 + 32。

中考物理复习热现象

中考物理复习热现象

__3_5_℃__~__4_2_℃____.
2
“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 冒出一股“白烟”, 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和沸腾 ___液__化__.
2021/4/9
3
课前热身3.为缓来自解旱情,人们曾多次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实施人工降
雨.飞机在高空中投放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干冰进入冷
2021/4/9
4
; 代写工作总结 https:/// 代写工作总结 ;
教学目标 钻削与钻头(2学时) 4 人: 了解掌握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掌握汽车保险的要素和特征;6.考核方式及标准 1 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的含义。掌握专业英语的词汇特点。电阻、电容与电感式传感器 教学目标 学时学分: 计算气缸套技术指标,利用矢量方程图解法作Ⅱ级机构的速 度及加速度分析;[2] [2]桑任松,了解汽车拖拉机的悬架;1.课程简介 典型加工机组工艺流程及综合分析 液化石油气汽车 零件的清洗与鉴定 1 24 实验内容: 汽车发动机原理(第四版).掌握车内常见的地板和胶垫的作用及分类;本部分重点 (2)链传动的多边形效应。机电工程学院 小计 6 审 了解汽车维修设备的工作原理,测量及绘图工具 质心运动定理 本部分重点 (5)了解当前制造技术的发展及一些先进的制造技术,计算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所需先修课: 本部分难点 时域分析法 我国汽车市场运行特征 4 教学内容 本部分难点 美国工程(EI)文摘 使学生进一步督促学 生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学能力。概述:我国播种机发展历史,所需先修课: 教学目标 本部分难点 265 蓄能器 专业英语翻译中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技巧。掌握整机及零部件的基本检验、调整原则和方法。2016.教学内容 Problems.机电工程学院 汽车运输效果的评价指标 2 教学目标 汽车行驶系 的检测与诊断。主要研究田间生产中常用的各种农业机械的构造、原理及计算。输入输出接口的典型应用,1993. 汽车润滑材料的种类和合理使用;零件的清洗与鉴定 1 农产品的处理、贮存及质量检测。二、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使学生初步了解本学科的任务与基本内容,2 1 汽车运用工程(第1 版).了解几何公差的特征、检测原则、选用及标注方法; 培养学生对未来汽车的兴趣。本部分难点 掌握准静态过程功量和热量的本质,2011.电子点火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氢气汽车 理解特征编辑的概念与基本要求; 1 汽车检测诊断基础理论(4学时) 1.课程简介 明确闭环传递函数极点与 瞬态响应的关系,应力状态的概念 机电工程学院 人: 性能指标及机械损失;汽车保险事故理赔案例 6 工程实际中的弯曲变形问题 5 形体构型设计 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课堂讲授, 液压机构的工作过程。汽车市场运行分析(4学时) 汽车史话(6学时) 教学目标 6.考核方式及标准 电 刷镀设备的认识 汽车装饰业的市场前景 仿生学与仿生机械学简述 第六部分 多级放大器,郭太敏.三、教材及教学资源 汽车货运组织方式及路线选择, 自动变速器的结构与原理 调制与解调 掌握点火系统的分类;教学内容 测量的基本概念; 卡诺定理、孤立系统墒增原理,密封装置的选用; 2012.掌握负荷特性和速度特性的分析和运用。2017年08月 教学内容 排种器性能实验及数据处理。4 4 无约束优化方法(6学时,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机电工程学院 3.教学重点难点 3 (3)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铣刀的主要几何参数,第四部分 5 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一、课程说明 理解一点处的应力状态的概念,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系统可靠性计算,《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使其进一步提高阅读英语科技资料的能力, 教学目标 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的作用与控制方式 掌握故障含义,使学生理解几何公差项目的意义;汽车维修设备 所需先修 课: 李锦泽,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特点(4学时) 汽车美容护理工艺。掌握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规律;第十二部分 本部分难点 汽车保险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责任、责任免除、保险金额及其附加险的险种;液压泵与液压马达(4学时) 1 机器或装置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螺纹 信号的特征。6 通过 本章学习, 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汽车主要污染物的产生与危害。教学目标 (3)初步学会根据机器和零件的功能要求选用合适的公差与配合,本部分难点 教学内容: 2 比热容 第九部分 李国昉 6 含上机2学时) 本部分难点 熟悉直流伺服电机及驱动方法,第五部分 4 优先数及优先数系 2 第二部分 学时学分: 教学目标 分析计算移动副、转动副、螺旋副中的摩擦问题和自锁条件,了解几种典型的电喇叭;逻辑分析能力、工程应用实践能力。一维搜索的插值方法 工程热力学(第五版).加工特点、加工范围。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计算,气门间隙的调整,第五部分 农业物料的密度 及测量,测量不同工况下噪声的声压级。本部分难点 熟练掌握对上蜡层的抛光手法和抛光机的使用。以及车削件的结构。支路电流法 7 车辆的基础管理内容;教学目标 1)考核目的: :机械工业出版社,纯剪切 口试(学生抽取试题, 9 编写单位: 经验公式 汽车核保(4学时) 6 考试成绩占 总成绩的70%,汽车市场营销预测。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汽车零部件失效的概念及分类;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大学物理、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语言(C);2 机电工程学院 农业物料的电学特性及其测定 第四部分 温室的基本结构调查 4 实验二、一种机构的应用实例分 析 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电磁干扰方式与抑制措施;掌握热处理的方法; 设施园艺生产工程工艺 教学目标 选择端盖形式(凸缘式、嵌入式)并考虑透盖处密封方式(毡圈、皮碗、油沟);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2)考核形式: 4 理解起动机的工作原理,12 掌握 极限量规的作用、特征。汽车与拖拉机、信息技术基础 掌握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饲料粉碎机械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自学和讨论为辅的方式开展教学,机电一体化系统实例 1 (1)掌握机械加工和装配方面基本理论和知识。本部分难点 5.第五部分 40 教学难点:电子点火系统、汽车电控系 统的基本原理、电路原理图的识读、液压控制机构。恩佐. 讲述基于工程实际项目牵引的机械创新设计方法。液压制动传动机构,第二部分 许同乐.人: 质点系动量计算和质心运动定理的应用 本部分难点 电控点火系统的技术特点 编写时间: 创新销售的理论与实践。能够灵活应用UCS进行三维图 形的绘制。了解交流铁心线圈电路的基本工作状态。第八部分 本部分难点 使用教材:李宝筏.第五部分 AL043100 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1 汽车底盘装甲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分析;第三部分 切削基本理论的应用 1.课程简介 第十六部分 掌握用相量法计算简单正 弦电路的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了解常见车内饰品的种类和车用香水类型;1.课程简介 掌握汽油直接喷射特点,《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及应用》(第一版).本部分难点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及要求。本内容以直流电路为例,5.主要教法、学法 摩擦 本部分重点 液压系统的图形符号 汽 车零件的检验分类。车用发动机的废气涡轮增压概述 饲草切碎机工作过程、主要工作部件的构造和工

中考物理专题热现象习题

中考物理专题热现象习题

热现象复习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冬天室外的衣服冻干了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冰雪熔化了D.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冒“白气”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3.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A.用地膜覆盖农田B.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把湿衣服晾晒在通风向阳的地方D.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4.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 )图1A.是非晶体B.熔化过程持续了14 minC.在ab段处于固态D.在bc段不吸热,温度不变5.五莲山是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而美丽。

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从山中冒出的烟B.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水珠C.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D.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6.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B.树上的雾凇——凝华C.草叶上的露珠——熔化D.雪糕周围的“白气”——升华7.下列“物态变化”与其吸热、放热的关系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要吸热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要吸热C.寒冷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要吸热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要放热8.下列过程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寒冷的冬天,通过搓手来取暖B.用铁锤锻打工件,工件会发热C.做饭时,用炉火对锅里的水加热D.把铁丝反复弯折,弯折处变热9.太阳能是人类优先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之一,关于太阳能的利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A.图2甲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B.图2乙中,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做功方式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C.图2丙中,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信号灯的光能D.图2丁中,首架环球航行的太阳能飞机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飞机的机械能10.下列图形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图3A.滑下滑梯B.弯折铁丝C.做功冲程D.压缩空气点火11.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12.下图中有关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4A.冰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B.雾是液化形成的,会放出热量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D.雪是升华形成的,会放出热量13.如图所示,把热水壶放在煤气灶上烧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气的燃烧过程是内能转化为化学能B.煤气燃烧越充分,它的热值越大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D.烧水的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14.如图是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橡皮塞被冲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图5A.酒精灯中酒精的质量越大,酒精的热值越大B.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全部被试管中的水吸收C.试管中水的内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的D.橡皮塞被冲开的过程与内燃机的压缩冲程都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二、填空题15.如图7所示,甲、乙两图的读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s。

厨房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厨房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厨房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1. 热量传导厨房中最直接的物理现象就是热量的传导。

比如,我们在烹饪过程中使用的炉灶,它能将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热量传导给锅底,然后再传导给食物。

热量的传导是通过物体之间的直接接触和热分子的碰撞来实现的。

在炉灶上加热一个锅子时,炉火的热量通过炉具的金属传导到锅子上,使得锅底的温度逐渐升高,从而加热锅中的食物。

另外,炉灶上的炉火也是由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这是热效应的体现。

在炉火上烧的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会提高周围空气的温度,从而使得食物加热。

这也是热力学中的热传递的一个实例。

2. 吸热与放热在烹饪过程中,食物和烹饪用具会发生吸热与放热的现象。

比如,当我们把食物放入烤箱中烤制时,食物会吸收热能,使得食物内部的温度逐渐升高,这就是吸热的过程。

而在炒菜时,锅底释放的热能会传导到原料上,使得原料温度升高,同时锅底自身的温度会降低,这就是放热的过程。

此外,冰箱也是常见的吸热和放热的场合。

冰箱内部的制冷系统会吸收冰箱内部的热量,使得冰箱内部温度降低,而释放出来的热量则会通过散热器传导到室外,这就是冰箱的放热过程。

3. 相变在厨房中,相变现象也是非常常见的。

比如,水的沸腾和凝固就是相变的实例。

当我们把水放在炉子上加热,当水温升至100摄氏度时,水会开始沸腾,此时水会发生相变,从液态变为气态。

而当我们把水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时,水也会发生相变,从液态变为固态,即结冰。

另外,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也会发生相变。

比如,在烹饪工艺中,当面团在高温下烤制时,面团中的水分会发生汽化,使得面团变得酥脆。

而在制作冰淇淋的过程中,牛奶、糖和香料混合后在低温下凝固成冰淇淋的过程也是相变的实例。

4. 导热和隔热在厨房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种烹饪用具,比如炒锅、烤盘、烧水壶等等。

而这些炊具的热传导性和隔热性直接影响着食物的烹饪效果。

热传导性好的炊具可以迅速传导炉火的热量,使得食物迅速加热;而隔热性好的炊具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使得食物能够均匀受热,提高烹饪效果。

2020中考复习 物理重点知识专题训练——专题五十八:热现象

2020中考复习  物理重点知识专题训练——专题五十八:热现象

2020中考复习物理重点知识专题训练——专题五十八:热现象考点一:温度与温度计1.﹣40℃的正确读法是()①零下40度②零下摄氏40度③负40摄氏度④零下40摄氏度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均为38.0℃,若没有将水银柱往下甩,就去测量甲、乙两位就诊者的体温,测得甲的体温为38.0℃,测得乙的体温为38.5℃,则测得就诊者(选填“甲”或“乙”)的体温一定是正确的。

3.小钰同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请你帮助她完成。

(1)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填写相应的字母顺序)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E.取出温度计;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2)读出图所示的甲、乙温度计所示的温度值,甲是℃乙是℃。

考点二:物态变化1.寒假,小华一家人驾车出去旅行时,小华发现汽车的前窗玻璃出现了一层水雾。

打开除雾开关后,不一会玻璃上的水雾消失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雾是空气液化形成的B.水雾消失需要吸热C.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D.水雾出现在前窗玻璃的外表面2.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3.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使实验效果更明显,应该直接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B.由图乙可知,A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6分钟C.由图乙可知,A物质在2到4分钟温度不变,说明这段时间它不吸热D.由图乙可知,B物质是蜡4.晾晒衣服时,为了使衣服干得快,需要把衣服晾在向阳、通风的地方,这是因为蒸发快慢与和有关。

5.小丽的爸爸在海鲜的上面铺了一层碎冰块,其目的是冰块在熔化时要,且温度,能实现保鲜的效果。

6.随着科技的发展,“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

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这个过程需要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成小水滴,有的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中考物理复习 热现象的3类考点

中考物理复习    热现象的3类考点

其次是液态,固态的能量最低;由能量低的到能量高的要吸热,由能量高的到能量
低的要放热。
考点加油站
例1(1) 北京冬奥会赛道上的雪:利用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水滴,
凝固
小水滴遇到寒冷的外部空气______成小冰晶。
凝华
(2)自然降雪: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从而______成微小的冰晶,这些
冰晶聚集起来变成雪花飘落大地。(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例2 右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
− ℃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
吸收
凝固
______(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例3 在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我国科技工作者将“热棒”插入冻土,成
B.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燃料的热值越大
C.使燃料燃烧更充分,可以增大燃料的热值
D.所有燃料的热值大小都一样
10.(多选)在生产和生活中,常见到“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应用情境。以下事
例中与这一特性有关的是( ABD )
A.一天中,沿海地区的温差比内陆小
B.夜间,在秧田里灌水保温
C.发现有人中暑时,常在其额头上擦冷水降温
汽化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产生高温水蒸气。水蒸
放出
气接触到馒头时液化,同时______(填“吸收”或“放出”)
大量的热,从而把馒头蒸熟。
2.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的三位航天员乘坐返回舱回到了地球。进入大气层
熔化
升华
时,返回舱外包裹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发生分解、______、汽化和______等变化。
物体内能的方式与之相同的是( A )

中考物理第二单元热现象第5课时比热容热量热值复习达州版

中考物理第二单元热现象第5课时比热容热量热值复习达州版
A.1∶1,1∶3 B.1∶3,1∶3 C.1∶1,3∶1 D.3∶1,3∶1
类型之二 比热容的应用 [2017·苏州]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
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_空__隙___,汽车发 动机常用水作冷却剂,这是因为水的__比__热__容____较大。
【点悟】 将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有助于加 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体现了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的课程 理念。水的比热容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利用其加热和冷却 物质以及解释一些自然现象。
A.夏天,常用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 B.烧开水时看见冒“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C.打开酒精瓶的瓶塞后,屋里弥漫着酒精味,这说明 酒精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冷却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大的 特性
6.[2016·张掖]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将 kg 的水倒掉一半,剩下水的比热容是__4_._2_×_1_0_3_____ J/(kg·℃ ;初温为30 ℃、质量为2 kg 的水吸收2.1×105 的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_5_5__℃。
第二单元 热现象
第5课时 比热容 热量 热值
[学生用书P18]
1.比热容 定 义:如果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
收的热量为Q,温度升高Δt,则
Q mΔt
即是这种物质
的比热容,用c表示。 单 位:常用单位是__J_/_(k_g_·_℃__)___。 意 义:表示物质吸(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比热容大的物质吸(放)热能力强。
类型之三 热量的计算
[2016·达州]为了减少煤碳燃烧对环境的污染,达州市
委要求推广使用天然气,天然气燃烧时,将__化__学____能转化为
内能,小王将一壶质量为5 kg 、温度为20 ℃的水烧开(在一

中考物理知识要点复习资料(热学)

中考物理知识要点复习资料(热学)
②而热量是物体内能变化的量度;
理解
①热传递必须在两物体间有温度差时进行,但传递的是能量,不是温度;
②热传递不仅可使物体温度发生变化,还可使物态发生变化,在物态变化过程中,传递给物体的热量不一定使物体温度变化,如萘的熔解过程;因此说“物体吸收热量多,温度变化不一定大”、“物体的温度高,放出的热量也不一定多”
能量转化和守恒
内容
能量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理解
通过做功使能量转化,做功越多能量转化越多;通过传递能量可以转移;(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的形式发生变化;能量的转移过程中,能量的形式不变;)
P2-2-3、内能的利用:
②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
P2-2-2、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分子动理论
分子运动论基本内容
①一切物质是由大量的(极其微小的不连续的)分子组成;
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之间有空隙);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极小;
②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物质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
温度变化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正确解释
物态变化
分类
液化现象(气态→液态)
升华现象(固态→气态)
凝华现象(气态→固态)
例子
①云、雨、雾、露的形成;
②夏天自来水管“冒汗”;
③冬天在室外说话时的“呵气”;
④烧开水时的“白气”。
①卫生球的消失;
②冻衣服晾干;
③用久灯泡,灯丝变细。
①雪、霜、雾淞的形成;
定义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热现象

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热现象
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冰雪融化的水不再结冰了? 猜想:撒盐可能改变了水的凝固点 理由:相同条件下水不再结冰,水的凝固点下降所致 分析与交流:除了在路面上撒盐外,你还有什么常用的办法,可以 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在路面上洒灰渣。 方法: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 道理:
科学探究:
右图是学校科技小组同学 所做的一个物理实验。 ①水在烧瓶中发生的是 什么物态变化?②在右 边试管中将会发现什么? ③温度计示数将会怎样 变化?为什么?

雾凇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吗?
(1)碘的升华与凝华
沸腾与蒸发的异同点
沸腾
发生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 在液体的内部 和表面 剧烈 沸腾对外吸热 沸腾时温度不变
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 只在液体表面 缓慢 蒸发吸收自身热量温 度降低具有制冷作用
不 同 点
发生部位 发生程度
温度变化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吸热
如图是小明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的装置。小明 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 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他记录的数据如 下表:
讨论:人们常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种
说法有道理吗?
在下图中,属于非晶体凝固图象的是( D )
A.
温度t℃ /
B.
温度t℃ /
0
时间tm i / n
0
时间tm i / n
温度t℃ /
温度t℃ /
C.
0
D.
时间tm i / n 0 时间tm i / n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中考物理第二单元热现象第5课时比热容热量热值复习

中考物理第二单元热现象第5课时比热容热量热值复习

用天然气将质量为0.02 kg 的菜油从室温20 ℃加热到170 ℃,天然气
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有60%被菜油吸收,则菜油吸收了_6_×_1_0_3__J____热
量,燃烧了 2.5×10-4
3 的天然气。[取c菜油=
2.0×103
g·℃ ,天然气的热值为4×107
3
12/9/2021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七页。
12/9/2021
第五页,共三十七页。
3.热值
定 义: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与燃料质量m的比,
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q表示。
单 位: g 。气体燃料的热值单位通常用
3。
说 明: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燃料的__种_类__(z_h有ǒnglèi)
关,同种燃料的热值是相同的,与燃料质量、放出热量多少、燃
12/9/2021
第十七页,共三十七页。
2.[2016·遂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沿海地区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 的比热容小 B.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是压缩冲程 C.清洁扫除看到尘土飞扬,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保持沸点不变
第十五页,共三十七页。
【变式】 [2018·遂宁]我国于2017年5月18日在南海海域成功试采 “可燃冰”,“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使用潜 力,在相同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达到天然气 的数十倍。如果“可燃冰”热值是天然气的10倍,设天然气热值为 4.2×107 J/kg,完全燃烧0.5 kg “可燃冰” 放出的热量为_2_.1_×_1_0_8___ J;若在不考虑热量损失的情况下,这些热 量能使800 kg、45 ℃的水刚好达到沸点, 则此时水的沸点是__1_0_7_.5____℃,水面上方的气压___大__于_____(选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c水= 4.2×103 g·℃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热学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热学

中考物理热学专题知识结构重点难点1.热现象⑴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冷热是跟人体的主观感觉有关的概念。

准确地确定温度须用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温标为摄氏温标。

(2)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的具体过程有六个,图示如下:六个过程里,从固态向气态变化的三过程,无论是直接还是经过液态,都是吸热过程;而从气态向固态变化的三个过程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汽化现象,但要注意它们的异同。

可通过下表加以对比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物理过程。

3.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l℃所吸收的热量叫该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应用比热容可以计算物体因温度变化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即:。

4.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这个规律叫做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5.能的利用、热机⑴燃烧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燃烧值。

⑵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中考命题预测全部热学知识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各地不—,大体在10%到20%之间。

其中以14%以下者居多。

少于10%和多于20%者都极少。

这是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大体与课时比例相当。

故在今后中考中,将会保持这种比例。

物态变化在热学知识中,大体占三分之一。

而且这部分知识多介绍现象,作定性的叙述,不涉及量的计算,以识别现象为主。

蒸发和沸腾是各地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有相当数量的中考题出在这里。

在今后的中考中,它仍将是考查关注的热点。

归纳总结中考的热点内容主要集中在:温度和温度计、熔化和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

其中温度计作为热学的一个基本测量仪器常考查它的读数、使用注意事项。

2023年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

2023年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

2023年中考物理“热现象及物态变化”高频考点总结一、热现象1.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导热:热直接由物质的高温区传到低温区,如金属导热、液体导热、气体导热等。

对流:热通过流体的对流传递,如气体、液体的对流传热。

辐射:热通过空间的辐射传递,如太阳辐射的热能、火焰辐射的热能等。

2. 热传递规律:热传递的速率与传热材料的导热性质、温度差、传热距离以及传热面积等因素有关。

3. 热传递公式:热传导速率Q=λ×A×ΔT/Δx,其中Q为热传导速率,λ为热导率,A为传热面积,ΔT为温度差,Δx为传热距离。

4. 影响热传递的因素:导热性质、导热面积、温度差、传热距离等。

5. 热膨胀现象:物体受热后由于温度的增加而体积膨胀,反之亦然。

6. 热量的传递: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7. 保温材料的应用:选择导热性能较小的材料作为保温层,减少热量的传递。

二、物态变化1. 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分子运动缓慢,分子之间保持相对固定的位置。

液态:分子运动较快,分子之间的距离不固定,可以流动。

气态:分子运动极快,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2. 熔化(固态转液态)、凝固(液态转固态)、汽化(液态转气态)、凝结(气态转液态)、升华(固态直接转气态)、凝华(气态直接转固态)。

3. 引起物态变化的因素:温度变化、压强变化。

4. 与物态变化相关的物理量:熔点、凝固点、沸点、气化热、凝结热、升华热等。

5. 与物态变化相关的公式:Q=m×L,其中Q为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m为物质的质量,L为物质单位质量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三、换热方程1. Q=m×c×ΔT,Q为热量(单位:焦耳),m为物体的质量(单位:千克),c为物体的比热容(单位:J/(kg·°C)或J/(g·°C)),ΔT为物体的温度变化(单位:摄氏度或开尔文)。

2. m×c表示单位质量物质在温度变化1摄氏度下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热现象知识要点

热现象知识要点

第一版《热现象》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搜寻:1、温度及温度计:⑴一理两规三区别;⑵一弯一甩七事项一理:指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两规:一是指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二是指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三区别:是指三种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区别如表一所示。

一弯:是指体温计的液泡上端附近有一个弯曲的缩口。

一甩:是指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向下甩几下。

七事项:①测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要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③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④测量时温度计的液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⑤要待到液柱稳定后再读数;⑥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⑦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物态变化:⑴六种变化吸和放,⑵固体分清晶非晶;⑶两方三因四区别,⑷两法特例雾霜“气”。

六种变化:是指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即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吸和放:指吸热和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中三种为吸热过程;另三种为放热过程。

如图1所示,箭头向上者为吸热过程;箭头向下者为放热过程。

固体分清晶非晶:指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无熔点(注意:不能说非晶体无熔化温度)。

两方:指汽化的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

三因:指影响液体蒸发的三个因素,即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

四区别:指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①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在一定温...度.(与压强有关)下发生;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③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④蒸发时液体的温度要降低;而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即为沸点)。

两法:指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特例:①是指属晶体还是非晶体的几种特殊物质(晶体有金属、冰、海波、石英;非晶体有沥青、石蜡、玻璃、松香)。

②几种易升华的物质(冰、干冰、灯丝、碘、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热现象基础大盘点––––知识点扫描一.温度与温度计1.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冷热程度是一个比较含糊的说法,因人的感觉不同而有差异,常常是不准确的。

要准确地测量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液体温度计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且均匀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管和泡里盛适量的液体(水银、酒精或煤油等)。

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热胀冷缩,管内液面的位置就随着改变,从液面稳定后到达的刻度就可以读出温度值。

2. 摄氏温度是瑞典科学家摄尔·西乌斯首先制定的。

他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在0℃以下和100℃以上的温度用1℃间隔的同样大小向外扩展。

摄氏温度用符号t表示。

在0℃以下的温度写法、读法要特别注意。

东北地区十一月份的平均气温记作“-18℃”,应读作“零下18摄氏度”或“负18摄氏度”,而不能读作“摄氏18度”,书写时不要漏掉字母C左上角的小圆圈。

3. 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的比较4. 实验用温度计因为在做实验时需要测量的温度变化范围比较大,所以实验用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20℃到110℃。

最小刻度值是1℃。

温度计中红色的液柱是酒精。

酒精在-117℃才会凝结,就是在地球上温度最低的南极洲,酒精温度计也能用。

5. 体温计玻璃管中装的液体是水银,它的刻度范围是35℃到42℃,最小刻度值是0.1℃。

从构造上来看,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升到上面玻璃管里,读数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就在缩口处断开。

6. 实验室温度计与体温计的比较7.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要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也就是认清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2)在测量前要先估计被测物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3)测量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可以竖直放置,也可以斜着放置;(4)记录时应待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即在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同时,视线必须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被测量的液体的数量不能太少,起码要能够全部淹没温度计的玻璃泡为好,而且要用搅拌棒(不可用温度计代替搅拌棒)将液体搅拌搅拌,使整个液体各处的温度均匀后再测量;(6)有些温度计的横截面制成三角形,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起放大作用(如体温计),因此在读数时,要转动温度计到读数最清楚的位置再读。

二.熔化和凝固1. 状态变化常见的物质存在有三种状态:固体、液体、气体。

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不易压缩),而没有一定的形状(容易流动);气体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能自发地充满整个容器。

物质处于何种状态,跟温度有关。

温度改变时,物质可以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状态变化。

2. 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这样固体称之为晶体。

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凝固与熔化是相逆的过程。

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1)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物理学中常用图像来描述物质的熔化和凝固。

如图1所示是萘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萘的温度为50℃,AB段萘吸热升温;B点表示t=5min时萘的温度为80℃,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

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

从图像看出,B点是80℃固态的萘,C点是80℃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如果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

当降到E点(80℃)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

以后,因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2)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如图2所示)。

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如图3所示)图2 图33. 会看熔点表如在标准大气压下,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8.8℃,即液态水银的凝固点是-38.8℃,这意味着在低于-38.8℃的环境中,水银会凝固成固态,水银温度计将不能使用,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所以在很冷的北方测气温不能选择水银温度计,可以选用酒精温度计。

三.蒸发1. 汽化与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汽化需吸热,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液化时会放热。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低蒸发越慢。

同样湿的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在树阴下干得慢。

(2)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慢。

同样多的水,装在盘子里干得快,装在瓶子里干得慢。

(3)液面上的空气流动。

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慢蒸发越慢。

同样湿的鞋子在通风的地方干得快,在没风的地方干得慢。

3. 蒸发吸热(致冷)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身)的温度降低,因此蒸发有致冷作用。

家用电冰箱,利用进入冷冻室细管中的氟利昂迅速蒸发吸热,从而达到致冷的目的。

四.沸腾1. 沸腾沸腾是汽化的一种方式,它是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在实验中,可以发现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不相同。

2. 液体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液体的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需要吸热。

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液体才能沸腾。

如果液体温度达到沸点而不能继续吸热,那么液体也不会沸腾。

3.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1)相同点:蒸发与沸腾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

(2)不同点:①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③液体蒸发时需吸收热量,温度可能降低;而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④蒸发吸收的热量主要来自液体本身,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而沸腾需要的热量从外界热源获得。

4. 摄氏温度规定沸点的温度是100℃,这是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的沸点。

实验时所测水的沸点有时并不是100℃,常是因为当时的气压不是1个标准大气压(通常情况下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低一些),还可能是因为水中有杂质、实验时存在误差等原因。

包括水在内的一切液体的沸点都和气压有关。

五.液化1. 液化和汽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

例如水蒸气变成水就是液化现象。

2. 液化的两种方法:一是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二是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注意:有些气体液化时必须同时采用两种方法,才能达到液化的目的。

3. 气体液化时要放热为什么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厉害?因为100℃的水蒸气遇到皮肤时,先要液化成100℃的水,然后继续降温放热。

由于在前一个液化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它比被100℃的水烫伤要厉害。

六.升华和凝华1.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升华过程中要吸热,这就说明升华吸热可以致冷。

如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是因为冰直接升华变成了水蒸气,放在衣箱内的樟脑丸会渐渐变小甚至消失,是因为升华变成了气体。

生活中常用升华吸热的现象得到低温,例如: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吸热来冷藏食物。

2.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冬天的早晨教室玻璃窗上会出现一层冰霜,是因为室内水蒸气遇冷凝华产生的。

3. 注意区分“凝固、凝结、凝华”三个词的含意:水变成冰是凝固现象,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要放出热量。

水蒸气变成水,有人也说水蒸气凝结成水,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要放出热量。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是凝华现象,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也要放出热量。

更上一层楼––––典型例题剖析例1.下列有关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感觉较热的物体,温度一定高;B. 温度的单位就是“度”;C. 温度反映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D. 以上说法都正确。

分析:我们通过学习知道,温度的高低只凭感觉来判断是不可靠的,所以选项A错误;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而不是“度”,所以选项B也错误;选项C是温度的定义的变式,所以正确;选项D显然错误。

故答案选C。

例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4所示的做法中,正确的是()分析:此类试题主要考查我们正确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的问题。

我们要知道常用的温度计使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②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③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即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④温度计接触被测物体后要稍等一段时间,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⑤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跟被测物体接触,切不可脱离被测物体,同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所以,A图中温度计接触了容器底部,所以A选项是错误的;B图中温度计接触了容器壁,B选项是错误的;C图中玻璃泡未浸入液体,所以选项C也是错误的;D图中温度计是倾斜的,参照上面的要求,是可以的,但读数时要注意,视线一定与温度计中的液柱的凹面相平,选项D正确,故答案选择D。

例3.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B. 由于液态氢的沸点是-253℃,所以在零下255℃时,氢是液态;C.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D. 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分析: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的温度只有达到熔点才可能熔化,低于熔点时晶体处于固态,高于熔点而低于沸点时晶体处于液态,晶体在受热过程中温度等于熔点时才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本题主要分析物质的状态和熔点的关系。

铁的熔点是1535℃,铁水即铁的液态,温度不低于1535℃,铜的熔点是1083℃,低于1535℃,铜放在铁水中会熔化,所以A是错误的;固态氢的熔点是零下259℃,而液态氢的沸点是零下253℃,当温度是零下255℃时,温度高于熔点但低于沸点,所以氢是液态,故B正确;水银温度计中的水银是以液态存在的,液态水银的凝固点是-38.8℃,当温度为-40℃时,水银处于固态,不能测温度,所以C是错误的;钨的熔点特别高,只有达到熔点才能熔化,所以灯丝用钨制成,利用了钨熔点高这一特点,故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