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鉴国际】康熙年间与光绪年青花瓷器的区别
康熙朝的青花瓷胜于雍正
康熙朝的青花瓷胜于雍正青花瓷是大家对古董瓷器的最直接的认识,最为人所熟悉的青花瓷大多为明清时期烧制的。
富裕的年代、帝王的喜爱使得青花瓷得到长足发展。
青花瓷始于元,盛于明清。
这三代中的青花瓷因为帝王的关注度、青花料的变化、时代发展的不同时期而产生种种变化,却也使得青花瓷的魅力无穷,让人追逐其中。
康熙年间烧造的瓷器,品类之盛,数量之多,流传之广,蜚声海内外,可谓空前。
这时瓷器的生产,正如前文所述,仍以青花瓷为主,艺术成就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此点亦可从古代文献中找出依据。
例如:“硬彩、清花均以康熙为极轨”,(节录自《饮流斋说瓷》中的“说彩色第四”一节)。
清代人陈浏在其著作《陶雅》一书中称:“雍(正)、乾(隆)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熙)窑。
然则,青花一类,康(熙)青虽不及明(代)青浓美者,亦可独步本朝矣。
”清康熙青花开光山水纹笔筒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器,北京翰海异地拍品征集。
一八零。
五六零五。
三二三七。
在我国的陶瓷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以胎釉精纯,发色青翠,造型多样,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这是清代历朝青花瓷器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清康熙青花群仙祝寿图四方大花盆清前期康熙朝使用浙料、珠明料,使青花发色产生不同层次的浓淡,即青花分五色又称青花分水。
康熙朝青花瓷选料精细,釉面光滑而细腻,胎釉结合紧密,有紧披贴骨的光亮感。
胎质早期为青白色,中期为粉白或浆白色,中期以后为硬亮青釉。
清康熙青花福山寿海图花盆-北京故宫康熙朝的青花以青翠的“翠毛蓝”为代表。
康熙时期青料使用浙料和产于云南的珠明料,烧成后显出青翠浓艳的面貌,青花层次分明,发色十分鲜艳,而且具有指印纹。
康熙青花釉色丰富多彩,成为清代青花瓷画的顶峰。
清康熙青花龙纹瓶-北京故宫在瓷器的生产烧制方面,于康熙二年实行“班匠价银,改入条鞭内征收。
这一系列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和工匠在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上的束缚,促进了陶瓷业的长足发展。
而后又实行了将一定量宫廷官窑瓷放置于民窑里最好的位置中烧制,即所谓“官搭民烧”。
清代青花瓷器各个时期的特征大全
清代青花瓷器各个时期的特征大全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1.制型:制型、釉色、纹饰既有明朝遗风,也开创清朝特征,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制型单调,年夜盘闪现双层底。
早明是筒状炉,顺治爲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建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景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中足高而内底低,只要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初期呈色灰暗,顺治初期冶艳收紫。
顺治时少数爲酱心,康熙时继绝,雍正时便少,以后则不见。
展开剩余91%5.纹饰:明朝适意花草、云龙纹多。
清朝青花瓷上山川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肥削小巧石。
画花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皆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全国尽皆春”。
或“梧桐叶落,全国皆春”。
一般借有写“红叶传书疑,寄与痴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年夜清顺治年制,也有年夜明顺治年制,多是窑工有抗清豪情所致。
祭器多干收编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假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果最年夜,制型千变万化,工艺详实粗巧,颜色翠绿。
《陶雅》上说:“天下之瓷,以吾华爲最;吾华之瓷,以康雍爲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制型:后期比拟敦薄,器型革新未几。
后期薄薄皆有,以薄爲主。
器型史无前例,幻化莫测。
罕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爲多。
后期则不雅欣赏,陈列器物删多。
年夜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革新较多,有洗式、墩式、四圆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奇特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借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背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年夜,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部门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瓷的介绍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瓷的介绍清康熙青花瓷器(公元1662—172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瓷吧,仅供大家参考。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瓷的胎釉早期青花胎体厚重,釉面肥润呈现青白色,有缩釉和小棕眼,器物口部往往刷一层酱釉,底足处理不是很细腻,有粘砂,不光滑现象,器物底足内常见放射状的跳刀痕,许多大盘及琢器的底足出现台阶的形状,俗称“二层台”。
双圈足也在这一时期大量流行,尤以大盘居多,里圈都较外圈矮,两圈间无釉。
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很少有杂质,胎体薄厚适中,注重修胎,釉面有粉白和浆白两种,粉白釉面硬度高,浆白釉面略疏松,偶有小开片,还有一种亮白釉。
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致,多呈泥鳅背状,少见炎石红,瓷器的质量明显提高胎釉结合紧密,器内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当时还出现用精细淘洗的浆泥制成的瓷胎,俗称“浆胎”胎体偏轻。
晚期青花呈青白釉,亮青釉居多,胎体比中期要轻,底足普遍平切,切削整齐。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瓷的青料早期青花使用浙料,呈色灰蓝,个别发色较灰暗,与顺治青花特点相近。
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炼精纯,呈色鲜蓝青翠,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明嘉靖青花蓝中泛紫的特征有很大的区别。
康熙青花有五个层次的色阶,有“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之分。
这也是康熙青花备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晚期青花,呈色趋于淡雅,有的泛晕散。
康熙朝除了烧造传统的白地青花外,还有浆胎青花、哥釉青花、郎窑青花、蓝地白花、豆表釉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加黄、青花加紫、青花戗金、青花镂雕等派生品种。
大清康熙年制青花瓷的纹饰康熙青花装饰题材广泛,图安布局巧妙合理,与造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民窑青花在纹饰方面,完全突破了历代官窑图案规格化的束缚,显得更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充满生活气息。
清代青花的发展及其时代特征
清代青花的发展及其时代特征清代青花的发展及其时代特征有清一代,特别是康、雍、乾三代,中国陶瓷制造达到了它历史上的最高峰,青花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自明万历后期至康熙前期大约60年间,官窑停烧,民窑独秀,这一时期以顺治瓷为代表。
顺治青花胎骨大多疏松,口沿普遍施或深或浅的酱黄釉,青花呈色灰者居多;纹饰线条大多粗壮,纯图案性质的内容较少,画面有刻板沉闷之感。
顺治瓷流行题写纪年款,在顺治十四年以前的青花瓷题诗,往往用隶体书写。
康熙青花为清代之冠,取得了后代无法超过的卓越成就。
康熙早期青花带有显著的晚晚遗风。
康熙中期开始青花用国产浙料,提炼极为纯净细腻,在画面上可分深浅不同的近十个层次,因此称"青花五彩"。
青花发色鲜艳青翠,绝好的如宝石般的纯蓝色,俗称"佛头蓝"。
青花深沉釉底,紧贴胎体。
在装饰上采用了中国工艺画的"分水"方法,有的还用西洋画的透视方法,使画面有了新的风范。
康熙青花除白地青花外,还有豆青地、酒蓝地及青花黄彩、青花矾红等品种。
雍正早期青花与康熙晚期制品相似,以后趋于仿古,尤以仿明宣德青花瓷为特色。
雍正中后期至乾隆前期,仿明永乐、宣德青花器非常普遍,官、民窑均有出品。
在清代瓷器中,雍正瓷胎最为洁白坚致,规整轻盈,与成化颇多共同之处,因而仿成化青花都很成功。
但和成化同样制品相比,雍正仿制的画面布局似乎不够舒展。
除了仿古瓷外,雍正青花还出现了一些新器型,如牛头尊、贯耳斜肩大瓶、盘口弓耳瓶、贯耳六方瓶、灯笼瓶等。
制作粗巧,造型奇特是乾隆青花的重要特征。
另一方面,由于乾隆瓷刻意追求豪华与工致,已无自然、生动的艺术生命力。
乾隆早期青花和雍正相似,呈色不稳定而有晕散,以后则呈色稳定,纹饰清晰,为纯正的蓝色。
晚期青花呈色有偏灰的倾向,纹饰趋向繁缛,许多器物看上去犹如织锦。
嘉庆青花大体承袭乾隆旧制。
后期所制青花飘沲暗淡,纹饰层次也欠清晰,釉面因含铁量增多而泛青色。
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特点
一.顺治时期的青花瓷(1644---1661年)1.造型:造型、釉色、纹饰既有明代遗风,也开创清代特色,处于过渡时期。
祭器有炉、瓶、净水碗、杯、盖罐等。
造型单调,大盘出现双层底。
晚明是筒状炉,顺治为钵式炉。
2.工艺:粗糙不修胎。
足根露胎,有跳刀及缩釉现象。
双层底,又称隔漏底,外足高而内底低,只有顺治康熙时有。
3.胎釉:胎骨疏松,瓷化程度不好。
4.青花:用回青少,用石子青多。
顺治早期呈色灰暗,顺治晚期浓艳发紫。
顺治时多数为酱口,康熙时继续,雍正时就少,以后则不见。
5.纹饰:明代写意花卉、云龙纹多。
清代青花瓷上山水画有“四王”笔意,用皴法。
画龙凤留白边,画石是瘦削玲珑石。
画花卉叶子旁题诗,顺治到康熙初都有。
如画梧桐叶,旁题诗:“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皆秋”。
或“梧桐叶落,天下皆秋”。
个别还有写“红叶传书信,寄与薄情人”诗句的。
6.款识:有顺治年制,大清顺治年制,也有大明顺治年制,可能是窑工有抗清情绪所致。
祭器多干支纪年款。
如“顺治丁酉”净水碗。
篆书款有“玉堂佳器”、“百花斋”等。
伪托款有楷书“嘉靖”“万历”款。
二.康熙时期的青花瓷(1662---1722年)这一时期成就最大,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
《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1.造型: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
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
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
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
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
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
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
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
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2.工艺: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
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
康熙雍正乾隆嘉道咸同光绪瓷器特征
康熙雍正乾隆嘉道咸同光绪瓷器特征康熙瓷清朝瓷器仍以景德镇为中心,康熙时始把景德镇窑恢复,并派专员监造,专员有藏应选、郎廷济。
不论在造型,色彩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仿制历代名器。
同时首创了缸豆红、珐琅彩。
康熙瓷釉是浆白釉,釉厚有小棕眼。
色彩有五彩(无粉),素三彩(绿、黄、淡紫、茄紫),珐琅彩(就是料彩),一道釉祭红、郎窑红、宝石兰、宝石绿、缸豆红、素黄的东西也是有名的。
康熙时图案的人物大都是瞎子,款式多为六字款,近似欧阳询、虞世南体,字瘦长。
大清康熙年制釉里红针刻龙纹水盂大清康熙年制釉里红针刻龙纹水盂底康熙五彩净水碗康熙五彩净水碗底康熙清瓷罐康熙清瓷罐底雍正瓷雍正虽十几年间,但瓷业较发达。
首创粉彩,(五彩加粉),胭脂水,窑变。
在仿制上盛于康熙,而且有些东西仿的精。
如前几十年的宣青花大都误认为雍正的。
明成化创的过枝画法,雍正时颇盛行。
这时瓷器珐琅彩、斗彩、透釉虽黄、娇黄、蔡绿,葱心绿的也很多,而且著名。
雍正的粉彩,温柔雅丽,特别美观。
款式有六字款或四字款。
雍正雍正瓷片雍正粉彩牡丹纹天球瓶雍正青花釉里红三果纹长足碗乾隆瓷乾隆时期,是集过去造瓷之大成,所以造瓷技术得到了发展,可以说乾隆是封建社会瓷业的黄金时代,乾隆时期不论是造型、色彩都是应有尽有,而且创制了古铜彩。
对历代名瓷是无一不仿,所以历代的东西在乾隆时期都能看到样本。
在画法书写上也力求精致,成立了绘画的“如意馆”书写的“南书房”。
画法上不但仿古,而且引造了西洋绘画技术。
所以乾隆的瓷器造型优美,图案有一定章法,色彩鲜艳雅致。
款式有六字款或四字款,有楷字、篆字。
乾隆鹤鹿同春牧牛图八方大盘乾隆青花釉里红狮球纹蒜头瓶1乾隆青花山水奶杯乾隆青花釉里红狮球纹蒜头瓶嘉道瓷嘉庆是清由盛至衰的起点,故瓷业也开始不振,嘉庆道光虽也有御窑,即没有什么独创,瓷器也不精致,这是与以上三代比,唯一万花(又叫百花)嘉庆时的瓷器较好,这时期的赏瓶多了,款大多是楷书六字款。
嘉庆青花底道光道光粉彩大碗咸同瓷咸同瓷器距今不过百余年,时间较近。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的呈色及特征!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的呈色及特征!到了清代康熙青花使用的原料为浙料和云南所产的明珠料。
康熙青花色泽纯蓝、鲜艳,它的烧制成功,体现了景德镇制瓷技术的高超。
这时对青料的的提炼加工,由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使青花的发色十分鲜艳。
康熙青花瓷器在技术上可以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为清代之冠。
康熙青花与雍正、乾隆组成清代青花瓷器的三盛世。
雍正、乾隆青花尽管各具特色,但受康熙青花的影响较大。
嘉庆、道光以后青花,也崇尚康熙青花,青花瓷器的生产尽管每况愈下,但仍然交房康熙青花翠蓝的色调。
从永乐的青花现象到宣德的浓艳型转变为成化的淡雅型,青花不仅是在原料上的改变与技术上的创新,而且促使人们对青花瓷器在观念上的变化。
【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图粥罐康熙青花的翠蓝色调及多层次的渲染效果,犹如中国水墨画技法的充分发挥一般,由白瓷地衬托出蓝色的花纹,达到了用料与绘画技巧完美的艺术境界。
康熙青花纹饰题材也由传统的图案式装饰,转化为景物写实。
这些景物的写实与历史人物故事情节的生动体现,既要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又要对青花原料性能的掌握和科学的运用,才能表现出来尤其是在康熙朝的大件青花器物上,如棒槌瓶、凤尾尊、观音瓶、大盆、大盘等,是绘瓷艺人充分施展才华的作品天地。
【清.康熙】青花人物故事图凤尾尊康熙前期青花的用料,表现光纤的阴阳强弱、浓淡的渲染与顺治青花相似,用料深浅色调相差不大。
康熙中后期则相反,在表现光线及层次色调差别较大,留白也多。
这也是我们除了从青花呈色来区别康熙前期与中后期青花瓷器时代的另一个方面,也是康熙青花瓷器的一个特征。
【清.康熙】青花博古图棒槌瓶真正的最好的康熙青花瓷器,不是康熙官窑所生产的,而是民窑为大众需要所烧制的。
青花瓷器作为普遍民间广泛使用的生活器具,恐怕要数康熙时期最盛。
清代初期由于政局不稳定,景德镇的制瓷业因之一度衰落。
据文献记载,康熙十六年(1677)年命张仲齐为御窑厂综观时,瓷业生产才有所回升。
如何从纹饰断代,清三代瓷器?民间精品清三代青花瓷鉴赏!
如何从纹饰断代,清三代瓷器?民间精品清三代青花瓷鉴赏!大凡喜欢中国古瓷者,绝大多数喜好青花瓷。
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即古玩界俗称清三代生产的青花瓷被誉已为中国制瓷技术的又一前史顶峰、是现在古瓷保藏者热心追逐、寻找的首要方针。
瓷界的兄弟都知道,古瓷断定首要是辨伪与断代两个方面。
在识真的基础上倘能把握断代的办法,据证以断,循理以求,势必对进一步进步自身鉴赏能力、克服含糊臆断,防止耳食之言,大有裨益。
青花瓷器断代与其他瓷器的断代既多有相同地点,又有不一样之处,辨认器物的年代特性是同的,不一样的是,通常瓷器的断代首要看外型,而青花瓷器的断代首要是看纹饰,包含主题纹饰和辅佐纹饰。
多年来一向不懈致力于古瓷和书画保藏与研讨的保藏者,赏玩之余,靠经历点滴堆集成领会。
下面将以中纹饰为首要依据判别清三代青花瓷年代的知道概括成如下几点:一、先观色彩。
即古玩界俗称的发色。
细观青花色彩的改变能够找到年代、分期上的区别据证。
康熙青花瓷色彩以翠蓝色为主流,画面浓淡相间,层次分明。
前期蓝中带灰有的偏灰黑色。
深重、灰暗或许迷混,十年今后逐步呈现浓深、浅淡与安稳色彩;中期翠绿美丽或轻淡,呈色到达巅峰,佳者被称为宝石蓝明显有别于早、晚期。
晚期浅淡或灰暗有晕散。
雍正青花色彩首要有黑蓝、浅蓝、翠绿和晕散数种。
用色深重,无漂浮感,但色质远不及康熙层次鲜翠美丽,色阶层次削减。
晕散的呈色加有细橘皮纹景象,具仿明宣德的华作用,重笔点染构成的黑疵是具有的年代特征。
乾隆青花色彩很多人认为只要正蓝色一种,呈色深、厚慎重,事实上对乾隆青花瓷稍作深入研讨的人大都知道前期色彩仍有雍正晕色彩。
呈色欠安稳;中期今后才逐步构成正蓝明快的色彩,不光安稳明白,并且调和统一。
尽管还有少量器物蓝中泛黑,层次不清,但色泽仍凝重冷静;晚期色彩稍显青灰,以民窑最为杰出。
二、次辨图样,分辩图样体裁内容及体现形式可看出年代特征。
清三代青花瓷图样装修首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单纯的纹样,如各种缠枝斑纹以及龙凤意、云雷、回纹等;另一类是以山水、人物故事、花鸟等为主题的图画。
清康熙时期青花特点
清康熙时期青花特点除了元明时期,清代的青花瓷也具有⾮常⾼的收藏价值,尤其是在制瓷⼯艺上,清代的瓷器显得更加的精致细润,在制瓷⼯业上也远⽐前两个朝代要成熟,那么清代的青花瓷⼜有哪些特点呢?今天⼩编和你⼀起了解⼀下清康熙时期的青花特点。
康熙青花万“寿”字⼤尊康熙青花⼭⽔纹瓶康熙青花瓷在清代是⾮常名贵和精美的,素有“青花五彩”的美誉。
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历代皇帝中在位最长的⼀位,康熙⼗九年和四⼗四年,先后派内务府⼴储司郎中徐延弼、主事李延禧、⼯部虞衡司郎中臧应选、笔帖式车尔德、江西巡抚郎延极督理景德镇官窑⽣产。
“臧窑”为康熙早期代表,“郎窑”则代表康熙晚期⽔平。
康熙时期的青花与明代最⼤的区别是以民窑青花为主流,这是由于“官搭民烧”成为定制,刺激了民窑的发展。
康熙青花团花纹摇铃尊康熙早期青花主要指康熙⼆⼗年以前的产品,造型及画风尚有明末遗风,器⼝施酱黄釉的也常见,青花呈⾊深沉、灰暗。
康熙⼆⼗年以后的青花⾊泽开始出现浓淡深浅的变化,且呈⾊稳定,逐步向⾼峰期那种标准的翠蓝⾊过渡。
早期青花书帝号年款的较少,尤其是前⼗年,常见者多为⼲⽀纪年款或书前朝“⼤明年制”款,也有署斋堂款的。
釉⾯多为青⽩⾊。
康熙青花兔纹浅碗康熙青花⼗⼆⽉花卉纹杯康熙中期青花⼀般指康熙⼆⼗年⾄四⼗五年之间的产品,其特点是青花呈⾊青翠,⼗分雅洁,且呈现浓淡深浅的层次变化,最多层次变化可达数⼗层。
绘画技法则借鉴中国纸娟⽔墨画“分⽔”皴法和西洋画的透视技法,使画⾯富有⽴体感,粗犷的纹饰,已达历代青花之冠,并成为后代的楷模。
底款书本朝款识在中期成为定制,凡署“⼤清康熙年制”者,多数均为中期以后的产品。
但青花呈⾊青翠明亮的,很少书本朝款,多书仿成化、嘉靖款识或各种图记及斋堂款。
釉⾯多为粉⽩⾊和浆⽩⾊。
康熙青花福⼭寿海图花盆康熙青花⼭⽔⼈物图凤尾尊康熙晚期青花则指康熙四⼗年以后的产品。
其青花呈⾊由中期的青翠⾊向浅淡灰暗过渡,有的似呈⾊不稳定,出现晕散现象,类似雍正初年产品。
清代历朝青花瓷器的基本特征
清代历朝青花瓷器的基本特征清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尤以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为著名。
清代的青花瓷器继承了明代的传统,又发展出了独特的风格,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详细介绍清代历朝青花瓷器的基本特征。
首先,清代青花瓷器的色彩鲜艳且层次分明。
随着瓷器烧造技术的不断提升,清代的青花瓷器釉面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色彩分布。
由于青花颜料的热反应和流动性不同,烧制出的青花瓷器会出现青色的深浅变化,从而形成了层次感。
同时,清代青花瓷器的颜色也相对明亮,不再像明代那样偏暗。
其次,清代青花瓷器的纹饰精美而繁复。
清代的青花瓷器纹饰多样,包括花卉、鸟兽、人物、山水等各种图案。
这些纹饰既有仿真的表现手法,又有写意的创作风格,展示了清代瓷器工艺的高度发展。
纹饰的形式还体现了清代社会的时代特征,如龙凤纹、蝙蝠纹等寓意吉祥的图案常出现在瓷器上。
再次,清代青花瓷器的线条流畅而紧密。
清代瓷器的制作工艺日益精细,整体造型线条流畅,线条之间相互衔接紧密,给人以稳定感和和谐感。
这是清代青花瓷器区别于其他时期的重要特征之一此外,清代青花瓷器的装饰手法讲究层次感和立体感。
清代的青花瓷器装饰手法独特,采用了刷、点、撒等多种手法,通过层层叠加和透明度的调节,增加了瓷器的表现力和装饰效果。
同时,清代青花瓷器的装饰也注重立体感,通过凸凹的栩栩如生的造型,使整个瓷器呈现出灵动的立体效果。
最后,清代青花瓷器的器型多样。
清代青花瓷器不仅有传统的杯、盘、碗、瓶等常见形制,还出现了一些创新的器型。
其中,如乾隆时期的“八宝瓶”、雍正时期的“三足鼎”等,都是青花瓷器的经典代表。
这些新颖的器型进一步丰富了青花瓷器的形态,展示了清代瓷器工艺的创新精神和审美观念。
清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有何特点?一文带你了解清三代鉴定技巧
清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有何特点?一文带你了解清三代鉴定技巧收藏界有一句流行语,“瓷器要玩清三代”。
那为什么是清三代,是那三代呢?“清三代”瓷器是指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
在历史上被称为“康乾盛世”,因为康熙、乾隆各在位60年,雍正承上(康)启下(乾),整顿吏治,使清朝出现了一个国强民富的时代,而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匠师们发挥智慧,精工巧制,使瓷器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所以,清三代的许多瓷器精品在拥有历史价值的同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高古瓷器因鉴定赏析困难导致的曲高和寡,从另一方面刺激了清三代瓷的走好。
清三代时期的瓷器也随着皇帝对于釉色上以及样式上的喜爱,而有所不同。
比如,青花瓷在清代仍是瓷器中的主要产品,斗彩、五彩、素三彩则继续在更高水准上烧制。
此外,康熙朝又创新了珐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等新品种,各种单色釉有增无减。
康熙、雍正、乾隆烧制的青花器无论是器型还是釉色都极力追崇明代永乐、宣德和成化三朝,尤其是康熙青花,色调青翠艳丽,层次分明,浓淡笔韵能分五色,如水墨画一般,含蓄而生动。
康、雍、乾三朝的器型最为丰富,即有仿古又有创新,尤其是各式装饰性瓷器如瓶、尊之类较元、明代大为增加。
康熙青花瓷器青花瓷集诸多优点于一身,更因其由内而外具有明亮素雅、安静和谐的特点,故也深得文人士大夫的欣赏与偏爱,倍受民众的喜爱,清代康熙朝的青花瓷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根据康熙青花瓷器实物及其所具的不同风貌和特点,并结合其干支年款将其发展过程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1662-1680年),此时康熙青花瓷仍处在明末至清初的过渡期内,各方面皆有明末瓷器的余绪,但在继承中也孕育着发展。
中期是康熙十九年至康熙四十年(1680-1701年),此时青花瓷器的制作工艺有所提高,无论是从胎质、釉色、发色、装饰风格;还是从器型来讲,均有了长足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峰。
青花瓷的发展顶峰是哪个朝代?康熙青花瓷简介
青花瓷的发展顶峰是哪个朝代?康熙青花瓷简介众所周知,青花瓷自中国唐代出现以来,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那么青花的巅峰康熙青花瓷是吗?康熙青花瓷之所以达到青花发展的巅峰,不仅仅是因为它的价格。
通过一些简单的比较可以发现,唐代青花瓷更具有历史意义,其工艺与后世有差距。
元代青花瓷已经很成熟了,但是数量少,元代青花瓷不是主流。
到了明代,青花瓷逐渐成为瓷器的主流,但并没有达到顶峰,仍有发展空间。
清朝康熙年间,青花真正迎来了春天。
康熙青花瓷的优秀可以概括为三点,分别体现在釉色、青料、造型上。
1.胎釉康熙在位61年,政局稳定后,康熙开始大力发展青花瓷。
得出康熙青花瓷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其釉在这三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康熙早期青花胎体较厚,釉面饱满青白色,粘砂,底部不光滑。
许多大盘子底部呈阶梯状。
这一时期,“双环脚”也大量流行。
到康熙中期青花胎体洁白坚硬,厚薄适中,注重补胎。
有两种釉:粉红色和白色,硬度高,略松白釉。
后期康熙青花多为青花釉,胎体变轻,足普遍切扁。
三个阶段釉色不同,釉色多样是康熙青花瓷的一大特色。
2.绿色材料康熙青花对绿料的应用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前期国内浙料为青料,釉色较暗,以灰、蓝为主。
中期使用云南产的“朱明料”。
虽然它仍然是中国制造,但“朱明材料”的质量更高。
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呈现宝石蓝的颜色,没有一丝烟火气。
后期则是品种的增加,如浆胚青花、紫青花、长老釉青花等等。
3.形状在造型上,康熙青花瓷犹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既继承了前代的一些造型,又能推陈出新。
有盘、碗、杯、碟等常见的日用器皿,也有雕像、壶、盆、炉等祭祀用品,甚至还有壶、香炉等非常规的青花瓷制作。
康熙年间,由于对外开放,大量生产外销瓷器,受到各国欢迎。
通过对釉色、青料、器型的分析,可以理解康熙青花瓷受欢迎的原因。
即使后来雍正、乾隆在青花瓷上有所创新,但其图案也只是继承了康熙时期的特点。
从青花瓷来看,康熙青花瓷已经达到了巅峰。
纯干货:教你迅速区别青花瓷朝代(图)
纯干货:教你迅速区别青花瓷朝代(图)唐青花中国的青花瓷在唐宋开始萌芽,从唐代的巩县窑就开始使用含有钴的蓝釉彩来装饰陶瓷器,但是唐代青花瓷的制作还不成熟,而且随着巩县窑的衰落还一度中断。
到了元代后期,由于国际上对青花瓷的大量需求,并且通过丝绸之路得到了来自于波斯的优良青花料苏麻离青,中国的青花瓷器才开始成熟并被规模生产出来。
唐青花的特征1、器型有枕、壶、碗、盘、盒、罐和炉等类型,多见小件,大件不多。
底足分别为“玉璧形宽圈足”和“玉环形窄圈足”,不施釉。
2、青花纹饰有团花(如牡丹和菊花)、梅花、草(如蔓草)和椰子树、流云、云气、菱形、花叶、花草、鱼、点彩、条斑彩,还有动物(如蝴蝶)。
青花纹饰有的手摸有凸起的感觉,有的与釉面一样光滑等等。
3、胎较粗较厚重,胎色灰白或白中微黄,断面有较明显气孔,胎中可见黄、黑色小砂粒;肉眼或低倍放大镜下可见到开口气泡。
4、器物釉色(为钙釉,也称灰釉)为白中带灰或白中泛黄(呈米黄或灰白色),透明度较差,有的呈乳黄色或牙黄色或牙白色,釉面光亮,带有可见细密裂纹,器物内外及底心部均施彩,圈足部未施釉。
5、胎、釉之间有一层厚度不同的中间层即化妆土。
6、青花纹饰大多发色鲜艳,纯蓝或浅蓝色,并有晕散现象,有的在青花纹饰浓处可见到黑色小斑点。
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
宋青花瓷器比唐代有所进步,胎质比较细密、坚硬,少有孔隙;胎体比唐代也要轻薄一些;胎色白中泛灰,露胎处见火石红;釉层稀薄、透亮,釉色青灰有开片。
由于各个时期用于烧制青花瓷器的胎和釉的成分有所差异,修胎、挖足、施釉的工艺也不相同,所以通过对胎、釉和制作工艺的观察分析,有助于辨别青花瓷器的时代和真伪。
宋青花瓷的特征1、宋青花瓷一般胎质较粗,胎色呈灰白色,少数为胎质细腻的白色瓷胎。
釉面呈现纯白色的较少,多为白中闪青、黄、影青等色。
宋青花瓷颜色为灰蓝色或灰黑色,也有直接呈现黑色的。
装饰技法上,宋青花瓷既有釉下彩,也有釉上彩。
清代十帝瓷器哪个最珍贵,看看就知道了
清代十帝瓷器哪个最珍贵,看看就知道了顺冶经历17年瓷器不被重视清顺治青花“加官进爵”图盘清顺治青花花鸟纹盖罐由于明末战乱,顺治官窑处于衰败期,直到顺治八年,统治者才有精力和能力恢复生产御用瓷器,以致传世的顺治御窑瓷器极少见,精致之作很少见。
顺治瓷器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被人们重视与认识,历史上文献记载也不多。
故这一时期的无款瓷器常被笼统地称为“明末清初”瓷,或者把明末崇祯青花瓷归为顺治青花,或者将顺治青花瓷中质地细腻、青花发色翠蓝的“上品器”归为康熙时期。
康熙经历了61年早中晚期风格迥异清康熙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清康熙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康熙御窑瓷器釉面光涓细腻,胎土淘练精细、胎体和其他各代相比都要重实,胎釉结合较好,器物内壁的釉面和外壁基本一致。
器型奇伟浑厚,创新器型也较多。
康熙是历史上在位最长的皇帝,他在位时期的瓷器早中晚期风格区别明显,早期基本沿袭前朝,特指康熙二十年(1861年)以前景德镇生产的御窑瓷器,总体风格上和顺治御窑瓷器接近:仍是传统的青白色,釉汁凝厚、个别有混浊现象。
康熙中期一般指康熙二十年至四十五年(1706年),器物的色料和胎釉都表现出精工的特点。
瓷器的釉面为莹润的粉白色或柔和的浆白色,青花呈色鲜艳青翠,五彩则趋于浅淡。
受西方技术的影响,珐琅彩瓷器在康熙三十五年创烧成功,进而也成功地烧制出粉彩。
康熙晚期习惯上指康熙四十五年以后,器物釉面以更细腻的青白色为主,习惯上称之为硬亮青釉,以区别于明代的亮青釉,青花以灰暗浅淡、晕散不清为特征。
康熙朝的瓷器是清代景德镇瓷器的重点之一,无论从造型,品种,釉色彩绘诸面,康熙制瓷都具有较高水平。
从造型看,挺拨硬朗,雄奇魁伟者颇多,尤其是大件琢器。
小件作品中,细巧秀丽者也不在小数,康熙官窑瓷的主要特色在于颜色釉方面,康熙早期以此为主,康熙晚期创烧了珐琅彩和粉彩。
青花在早中晚期有许多不同风格的作品,其中以“翠毛色”和“宝石蓝”为最隹。
雍正经历13年时间不长却是奠定“康乾盛世”的关键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松竹梅纹瓶清雍正霁红釉胆式瓶雍正上承康熙,下启乾隆,是奠定“康乾盛世”的关键人物,一位出色的皇帝。
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年制瓷器有何区别
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年制瓷器有何区别康熙时期: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
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
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4、青花使用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
5、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6、早期器物口部常涂酱黄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
7、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
明代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
以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
还有红、黄、绿、兰、黑组成。
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
8、这时三彩器较为盛行,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
此时还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它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品种。
康熙抹红,其色为正朱,鲜艳夺目,其官窑彩碗为最佳。
釉里红亦为上乘。
9、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器物口沿有“灯草口”是从明代永乐时期出现的。
10、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烧。
人物衣裙最为生动,树则老干锉费槎榧,花则风枝婀娜。
画松为茄色之干,墨色之针,渲以硬绿,给人以浓翠欲滴的感觉。
11、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
题材为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还有渔家乐、耕织图、海、樵、耕、读等。
此外,还有草虫、花鸟、云龙、山水、八仙人、八仙庆寿、八宝、博古、缠枝花卉、楼台殿阁、合合二仙、三星人等12、器足,有平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拱壁底、圈足。
13、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比较典型。
还有这时的笔筒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粗些,中腰较细,底面有一圈无釉。
康熙青花瓷器辨识
康熙青花瓷器辨识康熙时期的青花瓷制作精良,发色绚丽,层次感丰富而受到藏友们的喜爱,自康熙朝以后,青花瓷的烧制的质量一朝不如一朝,由于时间的久远,能够传世的精品是少之又少,市场上的康熙青花瓷珍贵而又昂贵。
康熙青花瓷造型丰富多彩,器物种类之多、器型之繁杂冠于有清一朝。
其造型也分琢器和圆器两大类,器物的名称根据其用途、器型变化、时代的更迭而有不同的命名。
中期青花使用云南省的“珠明料”,这种青花色料提练精纯。
由于水沉法改进为煅烧法,呈色鲜蓝青翠,无漂浮感,明净艳丽,清朗不浑,艳而不俗。
有的呈宝石蓝色,鲜蓝而不火气,它与清代其它各朝青花有很大的区别,时代特征十分明显。
并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面貌。
人们往往称康熙青花为“翠毛蓝”、“康熙五彩”、“墨分五色”。
康熙青花瓷就像脱缰的野马,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一些器型,还能够推陈出新。
常见的有盘、碗、杯、碟等生活用具,还有尊、壶、罐、炉等祭祀用品,甚至还生产了钵缸、香炉等非常规的青花瓷器。
康熙时期由于对外开放,还生产了大量的外销瓷器,受到各国的欢迎。
康熙瓷器大多在器足露胎的地方显旋胎痕迹,由于人工木陀旋胎,所以显得胎质较松!与现代造假用的机旋浆胎区别太大!由于柴烧温度较低,烧成后有的铀面开片,常称"煨瓷青花"不开片称"浆胎青花"!康熙青花瓷的青料使用的是石子青料,珠明料,浙料。
石子青料又叫无名子,根据史书记载,产自瑞州诸处,从元朝一直到康朝早期,都是使用石子青料。
石子青料的发色是青中发灰和发黑,少数非常浓艳。
清代康熙朝(公元1662—1722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经济贸易发达,康熙十九年景德镇恢复御窑厂,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细,青花鲜艳,造型古朴多样,纹饰优美而负盛名。
康熙青花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终,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为突出。
浅析康熙和乾隆官窑青花五彩龙凤纹瓷碗的异同点
浅析康熙和乾隆官窑青花五彩龙凤纹瓷碗的异同点今天以北京大羿拍卖公司的两件拍品为例,简单分析以下康熙和乾隆两件同为官窑青花五彩龙凤纹瓷碗的异同点,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一、清康熙青花五彩龙凤纹碗口径:10CM估价:10-20万品相:口沿有一处磕冲已修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说明: 此式样为清代官窑传统器形,创制于康熙十九年奉旨首次烧造御瓷之际,该次烧造于清代官窑烧制历史上贡献巨大,许多式样与纹饰为后世官窑瓷器所遵循,影响深远,因此具有非凡的开创意义。
碗外壁口沿绘一周结带八宝纹,间饰青花、红、绿三彩的如意纹,腹壁绘两组龙凤戏珠纹,空隙处饰火珠及缠枝花卉纹。
碗心青花双圈内绘。
戏珠立龙纹。
纹饰描绘繁缛精细,施彩浓重艳丽,十分喜庆。
底部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类碗有不同的规格,康熙朝有5种,口径最小的约10厘米,最大的15厘米左右。
本件拍品应为尺寸最小者,颇为珍稀,值得重视。
参阅: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148,图1362、《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精品》,西藏博物馆编,2004年,页89二、清乾隆青花五彩龙凤纹碗口径:14.8CM估价:10-20万品相:口沿小磕皮及爆釉沁色。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说明: 此碗撇口,弧腹,圈足。
外口沿两道青花弦纹,绘花卉和八吉祥。
腹壁绘龙凤赶珠纹,二龙一绿一红,在花中穿行,造型凶猛有力。
双凤躯体饱满浑圆。
双翼线条较硬。
内口沿有青花弦纹两道,碗心青花双圈内绘红彩云龙纹。
主题纹饰寓意“龙凤呈祥”,《孔丛子·记问》曰:“天子布德,将致太平,则麟凤龟龙先为之呈祥。
”后以“龙凤呈祥”指吉庆之事。
据清宫档案记载,此类碗应为皇帝大婚典礼和于清宫家宴上所用之器。
五彩龙凤呈祥碗,在《国朝宫史》中记载为“五彩红龙瓷碗”,始见于康熙朝,此后历朝至晚清均有烧制。
参阅: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页172,图1582、《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页28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首先,从制作工艺上看,有粗、细之分。这主要是指旋胎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及底足的处理。康熙瓷器旋胎比较规整,器壁外处理的平
整,器物的内部少有精细的处理,常见手拉胎的痕迹。器 物的底足大多很规矩,底足处理圆润、光滑。而光绪的瓷 器在旋胎上胎体较康瓷轻薄一些,特别是器物底足的处理, 棱角不很清晰,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陶瓷的鉴定不可以偏代全,仅就两件瓷器加以分析,验证以上 的观点。
Content
2
第一:康熙的人物脸型 比较丰满,造型准确, 衣纹线条流畅。光绪人 物的脸部线条纤软。
第二:注意楼阁和树石的线条,康熙瓷刚劲有力, 青花浓淡变化明显。光绪瓷线条软弱,青花层次不 清晰。
1
第三:胎质的不同,更要注意康熙瓷器器足处理规 矩,清楚。光绪瓷器器足棱角不分明。
【艺鉴国际】康熙年间与光绪年青花瓷器的区别
康熙瓷器被公认为清代瓷器之首
康熙一朝历经61年是清代鼎盛时期
经济文化空前发展
就瓷器而言,无论胎质、制作工艺、 画工等诸多方面都十分讲究
所以康熙瓷器历来被收藏者视为珍品。光绪在晚清时相对比较 强盛,有"光绪中兴"之说,出于多种原因,光绪仿制康熙瓷器 的现象多有出现,好者几可乱真。所以准确的区分康熙和光绪 瓷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在胎质方面。康熙瓷器的胎质可以用细密、洁白、 坚实来形容。光绪瓷器的胎质比较粗松,呈灰黄色。
再有画工方面,康熙瓷器线条流畅,特别注意起笔落笔的顿 挫,线条犹如钢条,直线和弯曲都刚劲有韧性。绘画造型准 确,诗书画印,完美的结合。
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诗文常整文搬上画面。 书法多楷书,字体秀美、工整。
绘画的内容有人物、山水、花卉、龙凤等题材。 以人物、山水为佳。
光绪瓷器的线条柔软、较细,力度不强,虽也有 起落笔的提顿,但较之康熙就显无力了。在绘画 的内容上也少有创新。
另外釉质也有一定的不同。康熙瓷器多表面平整 光滑,釉质较厚,半透明、呈淡青色。
也有一种表面有小点,釉质较薄、呈浑浊的白色, 常有爆釉现象,与光绪瓷器极为接近。光绪釉质 较薄,表面不平整,常有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