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
作者:王志全
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第11期
新课标对历史课程资源做了这样的界定:“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
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
”
我们不难看出。
历史课程资源是相当广泛的,它来自各个方面一文字、实物、人力等。
这为我们成功的历史教学奠定了丰富的材料基础。
在此,我不禁想到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先生在历史学研究方面的主张:“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即摆脱纸堆的束缚,将新的考古等实物资料运用到历史研究中去,由此极大地扩展了史料的范围,取得了较高的学术成就。
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虽然不可能达到学术研究的高度,但在材料的选取与运用上却和傅斯年先生所提倡的主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的课程资源我们应当怎样取舍,从而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呢?笔者拟就此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于课程资源的运用,我认为应当首先遵循两大前提:
1.材料的“准确性”“科学性”,尤其是对于历史教学而言这显得相当重要。
因为历史学本身就是一门求真、求实的学科,历史教学资源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着一节课的成败。
所谓,虚假的历史比没有历史更可怕。
2.要明确我们的教学对象——高中生。
学生发展到高中阶段,虽然在感知能力上观察事物的自觉性、稳定性、精确性和概括性逐步提高,但必须经过直观、形象的感知才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历史知识。
另外,高中生学习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兴趣、爱好的支配。
他们往往对身边的事物更感兴趣,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必须找到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除了遵循以上两个前提,我本人在运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外也注意到这样几个原则:用熟不用生;用近不用远;用浅不用深;用精不用杂。
1.“用熟不用生”,顾名思义,课程资源的开发要尽量寻找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
例如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剧、流行歌曲、曲艺等艺术形式。
当前的电视剧,历史题材很多,还有一些虽然也是古装,但与历史根本不靠边儿。
所以,我们在这里就需要注意做到“去伪存真”在进行甄别的基础上才能运用,即上述“准确性”的前提,这对教师的专业要求很高。
近些年来,历史题材的大型影视剧播出了不少,其中很多在社会上引起了比较强烈的反响,比如,反映中国古代史的《汉武大帝》《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反映近代民主革命的
《走向共和》《长征》《井冈山》……其中的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完全可以拿来用作课堂教学的范例。
但在引用中必须明确其中的艺术加工成分。
比如,在讲必修一《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一课,涉及雍正朝设立军机处时,可以联系《雍正王朝》的剧情,但要注意到其中的艺术加工。
在剧中,雍正皇帝为了及时了解西北战事、调度军饷决定成立“军机处”,并且亲自指定了张廷玉、马奇、隆科多、八王爷、十三王爷等人职军机处,第二天,军机处的牌子便挂了起来。
而实际上据史书记载,雍正七年(1729),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泄露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十年(1732),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在这里运用这一段视频可以让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同时也要让学生清楚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明确哪些是真历史哪些是艺术加工的成分。
通过这种“纠错”让学生明白今后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必须弄个明白,从而培养学生那种“求真”“求实”的意识——历史教育的首要目标。
除了上述艺术形式之外,学生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课程资源,限于篇幅,此不赘述。
2.“用近不用远”。
这里的“近”,既有时间上的也有空间上的。
所谓时间上的,尽量找那些时间跨度比较小,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以便于理解。
比如我在讲《宋明理学》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给学生举了当前社会上老年人中普遍存在的“黄昏恋”问题,在这里还可以用赵本山的小品《相亲》,问学生,为什么徐老蔫和马丫这对恋人明明有机会结合,而马老太太却畏首畏尾,称让老蔫等到“下辈子”?这个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思想根源是什么?这比让学生单纯地去读课本上的材料生动得多。
在讲到“义和团运动”时我运用了德州得天独厚的条件——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
在德州市新建的烈士陵园陈列室里还陈列有义和团运动相关的历史文物——虽是复制品,但也比较清晰地反映出历史的原貌。
通过学生的亲自参观、体验,让学生在对义和团运动有了感性认识的同时也亲自体验到先烈的斗争精神。
从而更好地达到预设的三维目标。
3.“用浅不用深”。
也就是说在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尽量找一些浅显易懂的材料。
比如,学生在理解古代史问题时对古文材料的阅读非常头疼。
当然,必要的古文材料是不能少的,要锻炼学生的古文阅读水平,但是有时没必要运用古文时尽可以用到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
4.“用精不用杂”。
如开篇所言,历史课程资源可谓“浩如烟海”,同一结论往往可以找到很多相关材料作为支撑,而历史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本节课的问题说清楚?对材料的取舍就显得格外重要,一般来讲,简明扼要、点到为止即可。
总结自己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我最大的体会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是相当紧密的,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只要我们擦亮眼睛、用心观察,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