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采收技术的进展与展望ok
饵料微藻采收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2 0 1 5年 6月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5 8 0 . 2 0 1 5 . 0 3 . 0 0 7
渔 业 现 代 化
F I S HERY MOI ) ERNI Z AT1 0N
Vo 1 . 4 2 No . 3
中 J , 给 提 高 采 收 效 率 带 来 很 大 的 挑 战 J 。 因
此, 研发 规模 化 、 低 成本 的微 藻采 收技 术是 亟待 解 决 的瓶 颈 问 题 之 一 _ l 。本 文 综 述 了微 藻 采 收 技
臭 氧化 、 预氯 化 和高锰 酸/ 高铁 酸 预氧化 。研 究表 明, 采用 预氧 化处 理 藻液 时 , 适 当 的剂量 可促 进微 藻 絮凝 , 但过 量后 会破 坏 微藻 细胞 , 导致 胞 内物质
J u n .2 0 1 5
饵 料 微 藻 采 收 技 术 研 究 进 展 与展 望
刘 晃 ,吴 凡
( 农业 部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重点实 验室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上海 2 0 0 0 9 2 ) 摘要 : 微 藻是水产人 工育 苗重要基础保 障 , 具有 无可替代的地位 。微 藻采 收成本 的高居 不 下, 已经成 为严 重
借鉴。
1 藻 液预 处理技术
微 藻是 个体 小且 表 面带有 负 电荷 的单 细胞 光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3 . 1 3 修 回 日期 : 2 0 1 5 - 0 4 - 2 9
衣藻 ( C h a m y d o m o n a s a s y m me t r i c a ) 、 水 生 集 胞 藻
2024年海洋微藻市场前景分析
海洋微藻市场前景分析引言海洋微藻是一类生物多样性相对较高的微小单细胞藻类,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海洋微藻市场逐渐兴起,且呈现出良好的前景。
本文将对海洋微藻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潜在发展机遇。
市场概述海洋微藻市场是指通过利用海洋中的微藻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的市场。
目前,海洋微藻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食品、医药、化妆品、能源等多个领域。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海洋微藻市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市场驱动因素1. 健康饮食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海洋微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海洋微藻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2. 医疗保健市场需求增长海洋微藻中的一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具有潜在效果。
随着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重视,医疗保健市场对海洋微藻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3. 化妆品行业的新兴应用海洋微藻中的多糖、多肽等化合物在护肤品中具有良好的保湿、抗衰老等功效。
随着人们对外貌美的追求,化妆品行业对海洋微藻的需求也将增加。
4.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海洋微藻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来源。
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油脂可以提取生物柴油,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由于海洋微藻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种类多样,其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市场挑战和风险1. 技术和设备限制海洋微藻的大规模培养和提取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存在一定的技术和设备限制。
如何在实际生产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是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2. 法规和政策限制海洋微藻的开发和利用涉及到海洋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法规和政策。
不合理的政策和法规制约了市场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3.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海洋微藻市场的兴起,竞争也日益激烈。
如何在市场中建立自己的优势,是市场参与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4. 市场需求不稳定海洋微藻市场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环境、政策变化等。
微藻养殖试验基地年终工作总结:技术创新成就辉煌
微藻养殖试验基地年终工作总结:技术创新成就辉煌技术创新成就辉煌随着人类对于健康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作为未来的主导产业之一的微藻养殖,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这个大背景下,微藻养殖试验基地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和实践,在微藻养殖技术新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成果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先进的微藻培养设备为了更好地提高微藻养殖的产量和质量,微藻养殖试验基地在今年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微藻培养设备,包括:光合器、虫室、微藻采集器等。
这些设备的加入,不仅大大提升了微藻养殖的自动化和可控性,使得微藻的培养成本降低,而且还建立了完整的养殖流程,为微藻养殖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观察光合器中微藻的泉水呈绿色,蓝天白云的背景显得格外清爽。
而在虫室内,以亚硝酸盐为氮源的细菌通过微藻的根部,为微藻提供养分,也保持了微藻天然的生态环境。
当然,这些设备的加入,也使得微藻养殖试验基地在微藻的种类选择上更为丰富。
二、高水平的微生物研究团队微藻养殖试验基地的开拓者对微藻的种类有很高的要求,注重微藻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培育。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我们拥有了一支高品质的研究团队,这支团由精英和青年力量组成,大家都热爱微藻产业,积极钻研,勇于探索,开发出了很多高水平且实用的微藻培育技术。
由于微藻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在培养过程中,不同的微藻有着不同的光合强度和光合适应性,而这很大程度上受到光照的影响。
另外,针对微藻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病菌和杂质的控制也需要通过微生物技术去解决。
因此,微藻养殖试验基地的微生物研究团队每天都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中更新自己,以尽快解决这些关键的问题,提高微藻养殖的效率。
三、多项目合作在我们的实践中,我们发现纯粹的微藻种植对于普及微藻产业并不十分有利,因此我们把目光投向了养殖微生物的科研发展领域。
此时,与企业合作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多个领域的企业的合作,推动微藻养殖的前沿技术不断发展。
因此,我们与许多企业合作,开展多项研究和项目合作,战略合作机构的建立,使得微藻养殖试验基地成为了一个能够在多个领域协同研发的平台。
絮凝法采收生物燃料微藻的研究进展
i n o r d e r t o o f f e n d c e r t a i n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r e f e r e n c e or f h i g h e ic f i e n c y l o w c o s t h a ve r s t i n g mi c r o a l g a e .
Ke y wo r d s : mi c r o a l g a e ;h a ve r s t ;f lo c c ul a t e;bi o f u e l
中 图分 类 号 : X 5 2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1 6 7 4 — 1 0 2 1 ( 2 0 1 7) 0 3 — 0 0 2 5 — 0 6
关键 词 : 微藻 ; 采收 ; 絮凝 ; 生物燃料
A b s t r a c t : Mi e r o a l g a e h a v e b e e n r e g a r d e d a s a p r o mi s i n g b i o f u e l , a n d i t c a n b e u s e d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h i g h— v a l u e — a d d e d p r o d u c t s s u c h a s f a t t y a c i d ,p i g me n t . I n w a t e r t r e a t me n t s y s t e m, i t i S c r u c i a l t o h a r v e s t mi c r o a l g a e f o r c o n t r o l — l i n g t h e s u s p e n d e d s o l i d s o f e lu f e n t . I t i s r e p o t r e d t h a t mi c r o a l g a e h a r v e s t i n g f e e s a c c o u n t e d or f mi c r o a l g a e b i o f u e l p r o d u c t i o n o v e r a l l c o s t o f 2 0 %- 3 0 %. B e c a u s e o f h i g h h a ve r s t i n g c o s t ,i t g r e a t l y l i mi t s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i c r o a l g a e .
微藻生物质采收方法的经济性和效率研究进展
微藻生物质采收方法的经济性和效率研究进展作者:沈英,赵云,李麒龙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22期沈英a,赵云a,李麒龙b(福州大学a.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b.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州350108)摘要:大规模微藻养殖中,生物质采收是一个重要环节,约占生产成本的20%~30%。
其关键技术是将微米级的藻细胞从含水率超过99%的原液中有效分离出来。
因此,生物质回收率、收获后藻体的含水量、处理速率、成本等因素是评价微藻生物质采收方法优劣的重要指标。
从特点、效率、经济性和适用范围几个方面综述了絮凝、离心、过滤、气浮和沉降5种常用的微藻收获方法。
关键词:微藻生物质;采收方法;经济性;效率中图分类号:Q939.97;TK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2-4982-03Research Review on the Economical Efficiency of Microalgae Harvesting MethodsSHENYinga,ZHAOYuna,LIQi-longb(a.CollegeofMechanicaland Automatic Engineering;b.CollegeofBiologyScienceandEngineering,FuzhouUniversity,Fuzhou350108,China)Abstract: Hherefore,harvestingisoneofthemostcriticalprocessesinlargescalemicroalgaeculture,whichoccupiesabout20% to30%oftotalcosts. The key technology is effectively isolating the micron order microalgae from with water content exceeding 99%. Thecellrecoveryrate,solidconcentrationachieved,processingrate,investmentcostandenergyconsumptionareallimportantfactorsontheevaluationofharvesting.Theobjectiveofthisstudywastocomparethe characenstics, applicable range and economicalefficiencyoffivecommonlyharvestingmethodsused,includingflocculation,centrifugation,filtration,flotationandsedimentation.Keywords:microalgae biomass;harvesting methods;economic; efficiency21世纪,人类遭遇化石能源枯竭、淡水资源匮乏、温室效应等多方面的危机,迫切需要寻找一种高效、清洁、无污染的绿色能源。
微藻资源合理利用技术展望
等通过异养转化细胞工程技术获得
了脂类含量高达细胞干重55% 的 异养藻细胞。 但微藻异养培养设备要求高,产物 生化组分变化大,运营成本昂贵。
(二)自养培养
微藻大规模培养目前主要有3种形式:
• 光生物反应器(Photobioreactors,PBR) • 跑道池 (Raceway Pond ) • 开放大池 (Open Pond)
趋势:柴油+乙醇;微藻+能源植物
中国盐碱地达1.5亿亩(即10Mha),仅需14%的盐碱地!
6、利用微藻资源的各种方式
CO2 养殖设施 碳源、营养盐
规模化培养
太阳能
增殖
优良藻种
自然海域 营养盐
废水处理
分离
有用物质生产 收获 分离、精制
加工
饵料生产
太空应用
环境净化 去除CO2 有益物浓缩 有害物回收 污染防治
生物质能源优点: 绿色环保。如生物柴油可降低90%的排放毒性。 可再生。其基本原料是农业产出物,可以周而复始地
生产,成本低。
节能。生产生物柴油的能耗仅为生产矿物柴油的1/4, 而且使用柴油机可以节油15%-30%。 安全。生物柴油可完全降解,其闪点高于矿物柴油因 而更安全。
5、生物能源发展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减排!!!
4、新能源需求
目前人类所普遍使用的能源是化石能源,储量有限、不 可再生。几十万年才能形成的石油资源,采一桶少一桶, 储量日趋枯竭。 化石能源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污染,其所造成的环境 危机已经更甚于能源本身短缺的危机。 美国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会预测,全球已探明的石油 储量约为1.5×1012 t,按现消费水平到2040年将枯竭;天然 气储量约为1.2×1012 t,仅能维持到2060年;煤炭储量约为 5.5×1012 t,也仅可用200年。且资源主要分布在美国、加 拿大、俄罗斯和中东地区。
微藻养殖试验基地年终工作总结:回顾成果交出满意答卷
微藻养殖试验基地年终工作总结:回顾成果交出满意答卷。
一、回首过往,总结成果本年度微藻养殖试验基地团队在各方面的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成果。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项目立项进展顺利:本年度,微藻养殖试验基地成功申报“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微藻资源库”建设项目,受到了相关单位的关注和支持。
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团队也认真贯彻“科学、务实、创新、协作”的工作理念,顺利推进了各个环节的进展。
2、微藻养殖技术研究有新进展:微藻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可用于食品、饲料、化工等领域。
本年度,微藻养殖试验基地团队针对微藻养殖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和试验,在光照、水质、营养等方面取得了部分新进展。
特别是在微藻桶养殖系统中,团队通过技术创新,成功缩短了培养周期,提升了微藻的产量和质量。
3、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成果丰硕:本年度,微藻养殖试验基地团队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等活动,提升了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同时,招聘引进了一批高水平人才,为团队的科学研究以及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不足之处但是,微藻养殖试验基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1、设施和装备建设有限:微藻养殖需要用到各种设施、装备和材料,特别是在现代化的养殖系统中,需要高效、智能的设备。
然而,微藻养殖试验基地目前的设施和装备建设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加强投入,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科学研究水平。
2、团队配备不够完备:微藻养殖试验基地的团队人员虽然数量已经相对较多,但是在某些领域还有不足的地方,例如病虫害防治、营液配比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同时,团队人员的组织管理和协作效率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展望未来展望明年,微藻养殖试验基地的工作重点包括以下几点:1、设施和装备建设:完善现有的微藻养殖设施和配套的智能化装备,提高生产效率和科研水平。
2、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管理,组建专业化的微藻养殖团队,为科研和生产提供坚实支撑。
微藻絮凝采收技术研究进展
微藻絮凝采收技术研究进展作者:薛溪发张红兵曹豪豪秦路桥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21年第01期摘要: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开发清洁可再生型生物燃料显得尤为重要。
微藻具有易繁殖、富含脂质、不与农作物争地等特点,被认为是极具前景的生物燃料,但微藻采收的高成本是藻类工业化的主要瓶颈。
絮凝法是收获微藻生物质高效和优选的方法。
该文简述了目前已使用的一些微藻絮凝采收方法,比较了化学絮凝、生物絮凝和物理絮凝等方法的收获效率、能耗及技术可行性,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絮凝机理和影响因素,旨在为选择适宜的微藻采收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藻;生物燃料;采收;絮凝中图分类号 X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1-0033-05Progress in Flocculation Harvesting of MicroalgaeXUE Xifa1 et al.(1College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Shijiazhuang 050061, China)Abstract: Currently,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s seriously restricted by the dual pressure of energy crisi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develop clean and renewable biofuels.Microalgae is considered to be promising biofuels due to its easy reproduction,fat - rich, and non-competition with crops and so on.However, the high cost associated with microalgae harvesting is a major bottleneck for commercialization of algae-based industrial products.Hence, microalgae harvesting is recognized as an area that needs to be explored anddeveloped.Additionally, flocculation is an efficient and optimal method for harvesting microalgae biomass.This article aims to collate and present an overview of current harvesting strategies such as physical, chemical, biological,methods along with their future prospects.This review also analyzes their flocculation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In contrast, the use of natural polymer organic flocculants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assessing the economic feasibility on an industrial scale.This review intends to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high-efficiency and low-cost flocculation recovery technologies in the biofuel industry.Key words: Microalgae; Biofuel; Harvesting; Flocculation目前,人类生活所需的能源仍以传统不可再生型化石能源为主,污染严重。
污水中微藻的生物絮凝采收技术及展望
污水中微藻的生物絮凝采收技术及展望污水中微藻的生物絮凝采收技术及展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污水处理成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
污水中富含大量的有机物和一些微生物,其中包括了许多种微藻。
这些微藻对于水体的净化、脱氮脱磷以及二氧化碳的吸收等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高效地采收和利用污水中的微藻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微藻具有较高的生物质产量和快速生长速度,因此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
然而,在污水中采收微藻却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污水中的微藻浓度较低,需要设计合理的生物絮凝技术进行集聚。
其次,微藻生长过程中的沉淀和絮凝行为的研究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最后,污水中微藻的采收成本较高,需要发展更加经济高效的采收技术。
一种常见的微藻采收技术是利用藻泥沉降。
通过调节污水中的pH值、温度和浓度等因素,可以使微藻发生絮凝沉降。
此外,添加化学絮凝剂也可以加快微藻的絮凝速度。
一些研究还尝试利用生物絮凝剂,如菌株和菌素,来改善微藻的絮凝效果。
有研究表明,通过腐殖酸、无机盐和多糖等生物絮凝剂的添加,微藻的絮凝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污水中微藻进行絮凝采收后,还需要进行脱水干燥等后续处理。
传统的脱水干燥方法包括压滤和离心等。
近年来,还出现了微藻沥干墙技术和机械脱水技术等。
这些技术在微藻的脱水干燥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微藻采收。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藻的絮凝采收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泥也需要进行处理。
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土壤修复、动物饲料和能源利用等。
尽管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污泥处理问题,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污泥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安全隐患。
展望未来,污水中微藻的生物絮凝采收技术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
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微藻和絮凝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提高絮凝效果。
其次,应该发展适用于不同类型污水的高效采收技术,并强调能耗与采收效果的平衡。
最后,在微藻采收后的污泥处理方面,需要加强资源化利用和环境友好型处理方法的研究。
2023年微藻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微藻行业市场前景分析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微藻行业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新兴产业。
微藻具有高效生产可再生能源、食品和化工原料等多种优秀性能,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未来,预计微藻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这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微藻行业的现状目前,微藻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能源、食品、化工等。
其中,能源应用是微藻行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1. 能源应用微藻是一种高效的生物质资源,可以快速生长并含有高密度的脂肪酸。
利用一些特殊的微藻品种和生产工艺,可以有效地将微藻转化为生物柴油、生物天然气等可再生能源。
目前,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大力发展微藻生物燃料产业,预计未来该市场规模将会迅速扩大。
2. 食品应用微藻还可以作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的良好来源。
另外,微藻中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可用于制作保健品和健康食品。
3. 化工应用微藻中的脂肪酸、多糖、蛋白质等物质,也可以被用作化工原料。
此外,微藻的化学组分还可以应用于制作胶体、颜料和涂料等。
二、微藻行业市场前景分析1. 市场规模预计未来,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环保产业的需求日益增加,微藻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会不断扩大。
根据行业研究机构的预测,2025年全球微藻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美元以上。
2. 技术进步微藻行业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工艺方面的不断创新,将进一步提高微藻产业的效率和产出质量。
特别是在利用微藻生产生物燃料方面的研究,已经大大提高了燃料产出率和生产效率,未来可再生能源市场中,微藻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3. 环保考量微藻行业的发展有助于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微藻的生产不会像传统燃油产业一样产生大量的尾气和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4. 投资前景目前,微藻生产技术和市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扩大,预计微藻行业将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关注。
微藻处理污水中的絮凝分离-采收研究现状与展望
微藻处理污水中的絮凝分离-采收研究现状与展望微藻处理污水中的絮凝分离/采收研究现状与展望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的稀缺性越来越明显。
为了解决水资源污染问题,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处理方法。
近年来,微藻在处理污水中的絮凝分离和采收方面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探讨微藻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微藻的特点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1.1 微藻的特点微藻是一类微小的藻类生物,具有高生长速度和优异的生物活性。
它们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和阳光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出氧气。
此外,微藻还能够吸收污染物质,如氨氮、硝酸盐和磷酸盐等,使水体得到净化。
1.2 微藻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微藻在污水处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微藻可以作为絮凝剂,促进悬浮物的聚集与沉淀,从而实现对污水中固体颗粒的去除。
其次,微藻可以利用其光合能力吸收废水中的养分物质,如氮、磷等,以减少水体中的养分浓度。
此外,微藻还能够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质能源。
二、微藻处理污水中的絮凝分离技术研究现状2.1 微藻絮凝剂的研究进展目前,微藻絮凝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絮凝效果和降低成本。
研究者通过调节微藻菌种的培养条件、添加辅助絮凝剂以及选择合适的微藻種类等方法来增强絮凝效果。
此外,研究人员还尝试利用废弃物作为微藻的培养基,以减少生产成本。
虽然目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微藻絮凝剂的效果和经济性。
2.2 微藻絮凝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微藻絮凝分离技术是将微藻与污水混合后,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微藻迅速分离出来。
目前常用的分离技术包括离心、过滤、浮选和螺旋沉淀等方法。
这些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选择合适的技术。
近年来,一些新型的微藻絮凝分离技术也被提出,如超滤、电沉淀和震荡分离等。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为微藻处理污水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三、微藻处理污水的展望尽管微藻在处理污水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挑战,但其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
2024年微藻养殖试验基地的年终工作总结
2024年微藻养殖试验基地的年终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2024年,微藻养殖试验基地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
在基地的年度工作总结中,我们将对2024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和评估,并对接下来的工作提出展望。
二、主要成果及亮点1. 生产成果:2024年,基地成功实现了微藻的大规模养殖。
我们采用了先进的培养技术和环境控制手段,有效提高了微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并且保持了微藻的高质量。
微藻的产量达到了预期目标,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重视质量控制,严格执行了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
通过对产品的质量监控,我们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基地的微藻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3. 创新研发:2024年,基地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积极探索微藻的应用领域。
我们与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了密切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项目。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试验,我们成功开发出了多个微藻相关产品,并取得了多项专利。
4. 团队建设:团队的建设是基地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加强了人才招聘和培养,并建立了良好的团队合作机制。
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和交流活动,我们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凝聚力。
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密切合作,为基地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生产效率:虽然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生产效率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将加大投入,引进更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益。
2. 质量控制:在质量控制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控和管理。
我们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3. 技术创新:尽管我们在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
作为微藻养殖试验基地,我们将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鼓励员工参与创新研发,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4. 市场推广:在市场推广方面,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藻类微藻产业发展趋势
藻类微藻产业发展趋势标题:探析藻类微藻产业发展趋势摘要:藻类微藻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藻类,具有高生长速度、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探讨了藻类微藻产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可持续发展、高效生产、绿色技术、多样化产品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等方面。
同时,也对藻类微藻产业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引言藻类微藻是一类生长速度快、营养丰富的微生物,被誉为“绿色黄金”。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提高,藻类微藻产业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藻类微藻产业的发展趋势,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2. 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藻类微藻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由于全球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紧缺,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种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多种矿物质的生物资源,藻类微藻被视为未来食品、饲料、化工和能源领域的重要替代品。
而且,藻类微藻具有高生长速度、适应性强、耐高温耐寒等优势,有望满足人类对各种资源的需求。
2.2 高效生产的关键藻类微藻的高效生产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藻类微藻生产方式包括开放池种植和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种植。
然而,传统的藻类微藻生产方式存在着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生物污染和能源消耗等问题。
因此,研发高效的藻类微藻生产技术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2.3 绿色技术的应用推广藻类微藻产业通过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等手段,努力实现绿色化和清洁化的发展。
例如,利用藻类微藻进行废水处理、二氧化碳减排和氮磷去除等环境治理工作,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新途径。
此外,利用藻类微藻生产有机肥料、化学品和药品等可降解的绿色产品,也为产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
2.4 多样化产品的创新藻类微藻产业具有丰富的应用潜力和多样化的产品市场。
除了传统的食品和饲料用途外,藻类微藻还可以制备生物活性物质、健康食品、化妆品和生物能源等产品。
其中,高岭藻酸、藻胆蛋白和多糖等活性物质已经广泛应用于医药和生物科技领域。
2024年微藻养殖试验基地年终工作总结
2024年微藻养殖试验基地年终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微藻养殖试验基地全体员工,对过去一年来大家的辛勤工作和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过去的一年里,微藻养殖试验基地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新的一年,我们需要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并继续努力,为基地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工作回顾1. 养殖技术研发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基地将养殖技术研发作为重点工作,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们对微藻的种植密度、培养基配方、光照条件等进行了不断的优化和调整,提高了微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在新技术方面,我们也开展了微藻光合作用的研究,并进行了一定的试验。
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这些努力为进一步提高微藻养殖的效益奠定了基础。
2. 生产管理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基地加强了生产管理,注重了生产流程的优化和规范化。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生产计划,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化操作规范,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解决了设备故障,减少了生产中的损耗和延误。
这一方面为我们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产品的稳定供应。
3. 市场开拓在市场开拓方面,我们基地积极开展了产品推广和销售工作。
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我们成功推广了微藻产品,并与一些客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我们还参加了一些展览和会议,扩大了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然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升产品的竞争优势。
二、存在的问题尽管我们在过去一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 技术研发仍需深入当前微藻养殖技术仍然面临许多难题,如微藻菌种选育、微藻生长环境的优化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
我们需要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技术研发的效率和质量。
2. 生产效率有待提高尽管我们在生产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生产效率仍然有待提高。
2023年微藻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2023年微藻行业市场需求分析微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它们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和广泛的适应性。
微藻的养殖和利用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技术,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应用前景。
本文将分析微藻行业市场需求及发展趋势。
一、微藻市场需求分析1.食品和保健品市场微藻具有较高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必需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品和保健品原料。
目前市场上已出现了多种微藻相关产品,如螺旋藻片、螺旋藻粉、蓝藻螺旋藻胶囊等。
未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微藻保健品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
2.化妆品和美容市场微藻含有多种抗氧化剂、多糖类物质、氨基酸等天然成分,可以用于抗衰老、抗氧化、促进细胞新陈代谢等多方面。
因此,微藻在化妆品和美容市场上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市场上已有不少品牌推出了微藻美容产品,未来市场需求仍将继续增长。
3. 能源领域微藻是一种理想的生物质能源材料,其含油量高、生长速度快、种类多样等特点,使其成为生物柴油和生物天然气等领域的重要原料。
与化石能源相比,微藻能源更为环保、可再生、可持续,有望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一种重要选择。
未来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微藻能源的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
4. 污水治理领域微藻能够吸收、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对减少水体中的污染物有一定作用。
在污水治理领域,微藻可以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废水再利用等领域,未来市场需求将会逐渐增加。
二、微藻行业的发展趋势1. 产业化规模化目前国内微藻行业还处于初期阶段,产业化规模相对较小,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比较激烈。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微藻产业将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企业将着重关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2. 产业链深度拓展当前微藻产业链还相对薄弱,产业链中前端的种植、培养和后端的加工、销售环节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未来微藻产业将会向产业链深度拓展,涉及生产、研发、销售等多个环节,并与其他行业形成更紧密的协作关系。
2024年微藻养殖试验基地年终工作总结
2024年微藻养殖试验基地年终工作总结一、工作回顾____年,是微藻养殖试验基地成立以来的第五个年头,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积极推进项目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团队始终保持务实进取的态度,团结协作,克服了种种困难与挑战,为微藻养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项目进展1.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微藻养殖系统:通过持续不断的实验与改进,我们建立了一套高效、低成本的微藻养殖系统,实现了对不同种类微藻的大规模培养。
2. 优化了养殖环境参数:通过对微藻生长环境的调控,我们成功提高了微藻养殖的产量与品质。
尤其是在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控制方面,我们取得了重要突破,实现了对微藻生长的精准调控。
3. 探索了微藻在食品、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微藻具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价值,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
我们通过实验室的研究,成功探索了微藻在食品添加剂、生物燃料等领域的潜力。
4. 实现了微藻养殖的产业化应用: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我们将微藻养殖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成功实现了微藻养殖的产业化应用,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三、创新成果1. 获得了多项专利: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的团队共申请了8项微藻养殖相关的专利,其中包括微藻培养系统、养殖环境调控方法等。
这些专利的获得为我们的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 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我们共发表了10篇与微藻养殖相关的高水平论文。
这些论文涵盖了微藻养殖技术、产业化应用等多个方面,为学术界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参考。
3. 赢得了多项奖励:在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中,我们团队共获得了5项科技奖励,其中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这些奖励的获得不仅肯定了我们的工作成果,也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动力。
四、团队建设1. 进一步完善了团队管理机制: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团队进一步完善了团队管理机制,明确了各成员的职责分工,加强了信息共享与交流,提高了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凝聚力。
2023年微藻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微藻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微藻是一类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微小藻类,包括绿藻、蓝藻和硅藻等。
由于其具有高度的可再生性、高产量、高营养价值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微藻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
目前,微藻行业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全球微藻市场规模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达到几十亿美元。
主要驱动微藻市场增长的因素包括:全球人口的增长和对食物和能源的需求增加、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新兴技术的发展。
在食品领域,微藻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营养源,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微藻可以应用于食品、保健品、饲料和水产养殖等方面。
特别是在保健品领域,微藻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减肥等功能,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此外,微藻还可以用于生产食用油、调味品、乳制品和素食替代品等。
在能源领域,微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有机物质,可以用于生产生物燃料和生物柴油。
此外,微藻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气,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和改善空气质量。
在化工领域,微藻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微藻中的脂肪可以用来生产生物基塑料、生物染料和生物荧光剂等。
其次,微藻中的多糖可以用来生产生物胶、药品和食品添加剂等。
此外,微藻还可以用于制备特殊化学品和药物原料。
尽管微藻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微藻的大规模生产仍面临技术难题,如光利用率、富集和采收等。
其次,微藻的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此外,微藻的种质资源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微藻行业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相信微藻行业将在未来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微藻养殖试验基地的年终工作总结
微藻养殖试验基地的年终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您好!在过去一年里,我和我的团队在微藻养殖试验基地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在这里,我将对我们的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包括我们所取得的成就、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
通过不断地改进培养条件和生长介质,我们成功地提高了微藻的产量和质量。
在光照、温度、养分浓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优化,使得微藻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此外,我们还针对微藻的营养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使得培养过程中所需添加的化学药物和添加剂得到了明确的节约,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我们在生物农药和食品添加剂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
通过利用微藻的天然抗菌和抗氧化物质,我们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和食品添加剂,具有很好的抗菌和保鲜效果,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危害。
我们的产品经过了多次实验和测试,证明了其在农作物保护和食品保鲜方面的良好效果,为农民和食品生产商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
然而,在取得这些成就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我们的科研经费相对较少,限制了我们进一步扩大研究规模和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的能力。
其次,由于微藻养殖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和行业标准尚不完善,在市场推广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我们需要加强与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合作,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微藻养殖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
我们计划进一步优化微藻的培养条件,提高产量和质量,并探索更多的应用领域。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农民、生产商和政府的合作,推动微藻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工业带来更多的好处。
总之,过去一年是我们微藻养殖试验基地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的一年。
我们在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克服困难,不断创新,为微藻养殖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2024年微藻市场调查报告
微藻市场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微藻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藻类植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水体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可再生能源和绿色食品的追求,微藻产业逐渐兴起。
微藻的高含油量、高蛋白质含量以及丰富的营养成分,使得其成为生产生物柴油、饲料和食品等领域的重要原料。
本报告将对微藻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2. 市场规模与发展趋势2.1 市场规模微藻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根据行业数据显示,在2019年,全球微藻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并预计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XX%左右。
亚洲地区占据微藻市场的主导地位,其中中国、日本和印度是亚洲地区微藻市场的主要推动者。
2.2 发展趋势2.2.1 生物柴油领域微藻作为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具有高含油量和可持续生产的特点。
随着国际油价上涨和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加,微藻生物柴油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在技术方面,植物生物技术的进步和新型反应器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微藻生物柴油的生产效率。
2.2.2 饲料领域微藻蛋白质含量高且营养丰富,可用于动物饲料的生产。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微藻在饲料领域的市场前景广阔。
同时,微藻饲料的研发和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为市场带来更多机会。
2.2.3 食品领域微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可用于生产食品和保健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和天然保健品的追求,微藻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同时,微藻的多样性也为开发出更多种类的微藻食品提供了可能性。
3. 主要参与者与竞争格局微藻市场涉及众多参与者,包括生产商、研发机构、分销商等。
目前,市场竞争相对激烈,主要参与者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
3.1 主要生产商在微藻市场中,一些大型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以中国为例,拜尔公司、韩庚公司和天元公司是微藻产业的领先企业。
这些企业在微藻的种植、提取和加工方面具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和生产能力。
3.2 研发机构众多研发机构致力于微藻的研究和开发。
这些机构通过提高微藻品种的培育、生长条件的优化以及提取和加工技术的改进,推动了微藻产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 年12月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 Dec. 2009收稿日期:2009−07−09,修回日期:2009−09−07作者简介:林喆(1983−),男,福建省霞浦县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微藻基生物质能源,E-mail: zhe_lin@ ;匡亚莉,通讯联系人,E-mail: kylxjx@.微藻采收技术的进展与展望林 喆, 匡亚莉, 郭 进, 王章国(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摘 要:从微藻培养液的特性出发,总结了目前微藻采收工艺中预处理和富集分离阶段的各种方法,包括预氧化、化学絮凝、物理预处理、沉降、过滤、离心、泡载和气浮等.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经预氧化处理后,细胞分泌胞外产物,有利于絮凝沉降,但药剂过量会引起细胞损伤甚至消亡;化学絮凝和物理处理可以大大提高后续富集分离的效率. 由于微藻培养液浓度低、粒度小,传统的沉降、过滤、离心等方法用于微藻的采收都存在效率低、成本高的限制,而气浮法适用于低浓度悬浮体系的富集分离,是微藻采收可行的技术途径之一. 关键词:微藻;采收;预处理;分离中图分类号:TQ0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6X(2009)06−1242−071 前 言微藻是一类个体微小的藻类,大部分为水生真核生物,为单细胞或由数个细胞组成. 微藻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且生长速度快,单位面积产量高[1]. 基于这些特点,微藻在生物饵料、保健食品、制药及燃料等工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微藻个体微小(3∼30 µm)[2],且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很低(<1 g/L)[3],决定了其采收难度很大. 对于工业规模的微藻养殖,从藻液中采收微藻一直是个瓶颈. 有资料表明,微藻采收的成本占其养殖成本(包括培养和采收)的20%∼30%[2]. 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采收方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在燃油工业方面,目前以微藻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成本极高($8.67/L [4]),要想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2009年3月20日国际原油价格为$0.32/L [5]),必须大幅降低其生产成本(有90%以上的降低空间[6]),而采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7]. 在微藻采收、脱水和干燥作业上可节省99.75%以上的费用[8]. 因此,大力研发微藻采收技术对微藻的发展意义重大. 本工作综述了目前存在的采收方法,包括水处理技术中微藻的去除方法,以期对微藻采收的后续研究有所裨益.2 微藻及其培养液的特征微藻个体微小,直径3∼30 µm ,长5∼300 µm ,一般单体肉眼不可见. 个体形状因种类不同有显著差异,表1 部分微藻的特性[9]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some algae [9]Particle Size (mm) Colonial Shape Zeta potential, ζ (mV)Cyanobacteria Microcystis aeruginosa 3∼7 Globular Sphere −25∼−30Microcystis N/A1)Globular Sphere −7.5∼−26 Synechocystis minuscula 6 Single cell or micro-colonies Sphere −22.3, −25.8, −32.2 Synechocystis minuscula 5 Single cell or micro-colonies Sphere −14.9∼−24.8 Green algaeChlorella vulgaris 5.3 Single cell Sphere−10.0, −19.8 (log growth),−17.4 (stationary growth)Chlorella sp. 3.5 Single cell Sphere −10, −14.9∼−19.8 Scenedesmus quadricauda13.1Row(s) of 4∼16 cells with spinal appendages Ellipsoidal −25∼−35Scenedesmus obliquus 3∼9(d )2), 6∼17(l )3)Row(s) of 4∼16 cells with spinal appendages Ellipsoidal −23∼−25Selenastrum 2∼3(d ), 6∼8(l ) Single cell Crescent −35 Diatoms Cyclotella sp. 6.1 Chain Sphere −19.8∼−22.3 Stephanodiscus hantzscii 8∼20(d ), 40(spines) Chain Disc with spines −12.4 Fragillaria crotonensis 2∼3(d ), 40∼150(l ) Cells joined along lengthElongated −18.6Nitzschia linearis 35(l ) − Elongated−30 (initial)∼−35 (log growth)−28 (stationary growth)Syendra acus 4.5∼6(d ), 100∼300(l ) − Needle −34∼−40 Note: 1) N/A denotes not available, which means that the data were not given by the references; 2) Diameter; 3) Length.常见的有球形、椭球形、针形、月牙形、螺旋管形等. 微藻细胞表面多带负电荷,带电量与具体的藻种有关. 表1列出了部分微藻细胞的特征[9].由于微藻个体微小,且细胞表面多带负电荷,因而其个体在培养液中可以均匀地分散悬浮,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 同时受光照等因素的影响,微藻培养液的浓度一般都很低,在开放培养体系中,其密度一般低于 1 g/L[3],即使在封闭的生物反应器中,在强化光照、通气等条件下,其干固物的含量也仅能达到约30 g/L[10]. 微藻培养液的这些性质都不利于微藻的采收.3 藻液的预处理微藻采收是工业规模微藻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微藻及其培养液的特殊性,传统的固液分离技术都无法直接用于微藻采收:个体过于微小的微藻及其分泌的有机物会导致滤膜堵塞而使过滤失效[11,12];稳定的藻液悬浮体系无法自然沉降;而藻液的低浓度则使动力离心效率底下、成本极高. 因此,国内外针对微藻的采收一般都先对藻液进行预处理,而后再进行富集分离.藻液预处理是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微藻表面性质或悬浮液的溶液化学环境发生变化的过程. 常用的方法有预氧化、化学絮凝和电场絮凝等.3.1 预氧化微藻的预氧化,即通过向藻液中添加氧化剂使微藻细胞表面发生改性,从而改变培养液的性质,使其有利于富集浓缩处理. 最常见的氧化处理有预臭氧化、预氯化和高锰酸/高铁酸预氧化.3.1.1 预臭氧化臭氧在水中可离解产生⋅OH自由基,它是已知的水中氧化剂中最活泼的,可将有机物环状分子或长链分子部分断裂,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变成小分子物质. 这些小分子能促进不溶性铝、钙离子复合物形成,增加铝离子凝聚体吸附颗粒的能力. 臭氧还能破坏颗粒表面稳定的覆被物质,使其解吸附,从而减小颗粒与凝聚体的空间和静电阻力,进一步促进颗粒凝聚[13,14]. 研究[15]表明,臭氧用于预处理藻液时,在较低的剂量下可促进微藻凝聚,但高剂量时会破坏微藻细胞,导致胞内物质大量释放,反而不利于凝聚处理. 图1(b)和1(c)为不同剂量预臭氧化后的藻细胞形态. 预臭氧化对有些微藻(如硅藻类)并不能起促进凝聚的作用[16]. 此外,臭氧对凝聚体的稳定和再生有一定的促进效果[17],通常情况下,微藻聚集体在高速搅拌下会重新均匀分散,停止搅拌又会重新凝聚成团,但其数量和大小都较初次形成的小很多. 预臭氧化可以改善这种状态,用1.5 mg/L臭氧预臭氧化后,凝聚体的再生指数是原来的2倍,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3.1.2 预氯化预氯化是水处理中用于消毒和除藻的传统方法. 预氯化的氧化机理为:强氧化性的HClO−进入藻类细胞,与其酶反应,从而抑制细胞的活性[18];它还可以氧(a) Without oxidant (b) 1 mg/L ozone (c) 8 mg/Lozone(d) 1 mg/L chlorine (e) 8 mg/L chlorine图1 Scenedesmus quadricauda(细胞密度100000 mL−1)氧化前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16] Fig.1 SEM images of Scenedesmus quadricauda (cells density 100000 mL−1) before and after oxidation[16]化微藻的胞外产物,使藻类细胞更易凝聚[16]. 大量实验证明,在低剂量时预氯化有助于微藻的混凝,但高剂量时会使藻细胞溶裂[12,16],图1(d)和1(e)为不同剂量预氯化后藻细胞的电镜照片. 预氯化处理对不同的藻种效果有所差异,马华等[19]的研究表明,预氯化对不对称衣藻、水生集胞藻和微小平裂藻效果较好,而对厚变浮游角星鼓藻和水华微囊藻效果较差,原因可能是小尺寸藻类个体粒径小,次氯酸较易渗透入细胞内部将其氧化;而对大尺寸藻类或群体藻类,次氯酸只能将其外部或外围藻类个体氧化,而不能渗入藻细胞内部或群体内部. 此外,必须注意的是,预氯化会产生许多致癌性副产物,如三卤甲烷、卤乙酸等[20,21],对用于食品、饲料等工业的微藻须谨慎使用.3.1.3 高锰酸/高铁酸预氧化高锰酸盐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研究[22,23]显示,在低剂量时,高锰酸的氧化性会促使微藻细胞分泌一些有利于细胞聚集的胞外产物,而细胞的电负性不受影响,这表明细胞没有受到损伤;但在高剂量时,高锰酸同其他氧化剂一样会使细胞溶裂,释放细胞内有机物,从而使后续回收处理更加困难. 经高锰酸盐处理的藻液更易混凝沉降,其机理为[22,23],高锰酸盐会水解生成中间体MnO 2,MnO 2在水溶液中形成胶体,当水中存在金属离子时,胶体会与金属离子发生离子交换反应,使胶团表面带正电,从而吸附藻细胞,形成致密的絮团. 这种包含MnO 2胶体的絮凝体密度较大,有利于微藻的沉降回收. 图2为高锰酸钾水解生成的MnO 2胶体及其表面性质示意图.Hydration Ion exchange图2 高锰酸钾的水解与离子交换反应Fig.2 Hydration and ion exchange reaction of KMnO 4高铁酸盐预氧化微藻助凝的机制和高锰酸盐类似,其强氧化性会刺激细胞分泌一些有助于絮凝的物质,在低于70 mg/L 的用量下,不会造成细胞溶裂;同时,高铁酸盐在藻液中形成的Fe(OH)3胶体能起吸附藻细胞的作用,在不添加铝盐等凝聚剂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细胞形成絮团,添加凝聚剂后,混凝效果进一步增强. 在高铁酸钾5 mg/L 、硫酸铝60 mg/L 的条件下,可在2 min 内回收微藻70%以上[24]. 梁好等[25]的研究也表明,高铁酸盐预氧化可增强藻的混凝效率,减少混凝剂用量.综上,使用各种氧化剂预处理藻液有助于微藻混凝回收. 不同的药剂因氧化性和用量的不同会使微藻细胞发生结构变化、活性降低或溶裂消亡. 同时,液氯等氧化剂还会氧化水中的有机物,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毒性副产物. 因此,工业上应用氧化法预处理藻液时应考虑其对细胞的损伤和副产物对下游工艺乃至产品的影响. 3.2 化学絮凝絮凝沉降是微藻采收和去除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微藻细胞表面多带负电荷,因此,使其絮凝沉淀必须使用阳离子凝聚剂或絮凝剂. 常用的阳离子凝聚剂(絮凝剂)包括金属盐类和高分子聚合物类. 3.2.1 金属盐金属盐主要是通过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和网捕沉淀作用使微藻细胞絮凝沉降. Al 3+, Fe 3+, Ca 2+, Mg 2+等游离阳离子或水解生成的各种带正电荷的水解产物能通过吸附电中和作用与带负电荷的微藻细胞形成聚集体,在特定的pH 条件下,这些金属盐还可形成Al(OH)3(s), Fe(OH)3(s), Mg(OH)2(s)和CaCO 3(s)等难溶物质,以网捕沉淀作用促进微藻的絮凝沉降;此外,Al 3+, Fe 3+等金属盐还能形成[Al(OH)3]n , [Fe(OH)3]n 等聚合体,以吸附架桥形式作用于藻细胞,进而絮凝沉淀[26].铝系金属盐和铁系金属盐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类金属盐类絮凝剂. 铁系絮凝剂操作简单、费用低,受温度影响小,絮体对微生物的亲和力强,但对设备有腐蚀性,且原水不稳定、难以保存. 铝系水解过程矾花大,絮体卷扫和夹杂作用明显,应用工艺成熟,但其水解pH 范围小,低温使用效果差,且有毒性,易受其他盐类的影响[26].3.2.2 高分子聚合物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微藻的主要机理是吸附架桥作用,同时也有吸附电中和作用和网捕沉淀作用. 高聚物絮凝剂可分为有机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两类.目前主流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聚合铝盐、聚合铁盐及两者的复合物,并有在此基础上复合一种或几种其他阳离子或阴离子基团来增强处理效果的发展趋势. 聚合铝盐以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为代表,聚合铁盐以聚合硫酸铁为代表,复合类有聚合硫酸铝铁、聚合氯化铝铁、聚合硅酸盐、聚合硫酸氯化铝铁、聚磷硫酸铁等[27,28]. 研究表明,复合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对微藻的混凝效率更好[29].用于微藻混凝处理的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以壳聚糖为代表. 壳聚糖是直链型的高分子聚分物,由于分子中存在游离氨基,在稀酸溶液中被质子化,从而使壳聚糖分子链上带上大量正电荷,成为一种典型的阳离子絮凝剂. 它兼有电中和絮凝和吸附絮凝的双重作用,即高分子链上的阳离子活性基团与带负电荷的胶体微粒相互吸引,降低中和胶体微粒的表面电荷,同时压缩了微粒的扩散层而使胶体微粒脱稳,并借助高分子链的吸附粘结和架桥作用而产生絮凝沉降. 研究[30−32]表明,壳聚糖用于絮凝微藻具有较高的效率.3.3 物理预处理除化学药剂预处理外,近年来,人们还将物理法,如电场絮凝、超声波等用于预处理微藻.电场絮凝是絮凝法采收微藻的另一形式,是外加电场下的载体絮凝技术. 研究表明(表1),微藻细胞在水溶液介质中其表面一般都具有负电性,这些带电粒子被周围包覆的液膜平衡后,相邻的2个颗粒间可能形成电容.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这种平衡易被打破,于是藻细胞在载体表面聚集并形成大的絮块. 电场絮凝时,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直流电场或交流电场. 加入适量载体以提供足够的絮凝核心,将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絮凝体,同时与高效液固分离系统集成,则能形成大规模连续化电凝分离装置[33].电解絮凝也是絮凝采收的一种新方法. Jiang等[34]利用铝电极和氢电极电解生成铝离子和氢气微泡,铝离子可以使微藻絮凝,同时产生的氢气微泡附着于絮凝体上而使其上浮,从而实现微藻的富集.超声波技术也被用于藻液的预处理. Liang等[35]的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可以通过破坏微藻细胞中的微囊泡来促进微藻的絮凝沉降,在40 Hz频率、60 W的强度下处理15 s可使微藻回收率提高12.4%;超声波的强度、处理时间都对处理结果有影响,强度超过60 W会引起负面影响,而超声波频率对实验结果影响不显著.相比化学法,采用物理方法预处理藻液不会带来污染,是一种绿色的方法,但物理法的效率一般低于化学法,且其能耗较高,目前应用并不广泛.4 微藻的富集与分离在对藻液进行预处理后,即可进行富集与分离处理.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沉淀、气浮、离心和过滤.4.1 沉降沉降(沉淀)是最经典的分离方法之一. 沉降效率主要受絮凝体密度的影响,因此,微藻细胞本身的密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例如,微胞藻Aeruginosa细胞内含有气泡以维持个体浮游在水面上,其细胞密度较小,而底栖硅藻 A. formosa的细胞密度较大,因而Aeruginosa的沉降效率小得多[9]. 但微藻细胞的形态似乎并不影响沉降效率,如微胞藻和小球藻是球形的,而Asterionella会形成结构复杂的细胞群,但其沉降效率却没有显著差异[9]. 藻液中的溶氧量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当藻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超出藻液的饱和溶气量时,就会析出气泡并吸附于絮凝体上,从而影响其沉降效率[36].添加凝聚剂或絮凝剂是提高沉降效率的重要手段,添加的药剂不同,絮凝沉降的效率也不同. 总体上,硫酸铝的回收效率大于75%,而硫酸铁和氯化铁在62%∼74%之间[37−39]. 相比硫酸铁,采用聚合硫酸铁可使回收率提高21%∼27%[37],但使用聚合氯化铝效率反而低于硫酸铝[38]. 絮凝沉降后,若采用过滤等技术进行进一步处理,可使回收率提高到90%以上[38].4.2 过滤过滤法也是常用的固液分离法,可以作为絮凝沉降的下游工艺,也可以直接用于微藻的回收. 这里的过滤主要指直接过滤法.微藻细胞的大小是直接过滤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细胞较大(较长)或以群体形式存在的微藻不易堵塞滤膜的孔,而个体较小的微藻却会令滤膜在很短的时间内失效. 此外,培养液的微细颗粒、细胞代谢产生的大分子物质、细胞残片等也会引起膜的污染. 一些研究探讨了超滤[12,40−42]、错流过滤[3,42,43]在微藻回收中的应用,但研究者认为,膜过滤在小规模的微藻采收中应用效果较好,由于成本、效率等问题,工业规模的微藻浓缩不宜采用直接过滤法.4.3 离心离心分离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微藻生物量采收法,大部分微藻都可采用离心分离法采收. 1991年,Chisti等[44]对离心分离法用于微藻生物量的采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Heasman等[45]对9种微藻进行沉降离心分离采收,通过控制流量来控制藻液在离心机中停留的时间,研究表明,生物量的回收率与微藻的沉降特性、藻液的停留时间及沉降的深度有关,在合适的条件下,微藻回收率可达95%.离心分离效率较高,但运行成本较高,到目前为止是工业规模培养微藻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采收方法[46−48].4.4 泡载法泡载法,或称泡沫分离技术,是矿物分选和水处理中应用非常广泛的技术(浮游分选). 它利用颗粒或与颗粒相结合的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性,使之吸附在人工产生的气泡上,并随气泡上升至液面以上,形成泡沫层,再将泡沫层与液体分离,从而实现目标物质的富集或回收.虽然泡载法用于矿物分选已有较长的历史,但在微藻采收方面的应用却鲜有报道[49−53].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Yan等[52]采用Jameson浮选机进行微藻的采收,采收率达98%以上,证明了射流成泡法应用于微藻气浮/泡载采收的可行性. Maruyama等[54]利用甲基化卵清蛋白为起泡剂和絮凝剂回收蓝绿藻,回收率为85%. 4.5 气浮法气浮分离一般在分离前先向悬浮液中加入絮凝剂,使悬浮的微生物或细胞产生絮凝,然后从气浮装置底部通过气体分配头放出大量微细气泡,这些小气泡在上浮过程中碰到絮凝体则吸附其上,从而减小絮凝体的总体密度,使其上浮到液体表面,再由刮板刮入贮槽而达到悬浮物分离或微藻采收目的. 气浮法不同于泡载法之处在于,气浮法是利用大量极其微小(<0.1 mm)的气泡附着于微藻等絮凝体上,使其密度变低而上浮,而泡载法则是小颗粒附着于较大的气泡(>1 mm)上上浮,气浮法的上浮速率低于泡载法.气浮法的关键在于微气泡的产生. 目前,生成微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机械成泡,即通过机械力将气体切割为微小气泡. 这类方法设备简单,但产生的气泡较大(0.5∼1 mm),不易与细小颗粒和絮凝体吸附,强烈搅拌反而易将絮体打碎,因此分散空气气浮不适于处理含细小颗粒与絮体的体系;(2) 溶气法,使空气在一定压力下溶于水中并呈饱和状态,然后突然降低压力,使气体的溶解度降低,水中溶解的空气会从水中析出,形成微小的气泡. 用这种方法产生的气泡直径约为0.01∼0.1 mm,直径小,粒度均匀,密集度大,且上浮稳定,对液体扰动微小,因此特别适用于对疏松絮凝体、细小颗粒的分离.目前,溶气−释气方式的应用最为广泛,以溶气−释气法产生微泡进行气浮的方法称为溶气气浮法(Dissolved Air Flotation, DAF),在水处理和微藻的采收中都有应用. 例如,Teixeira等[55,56]研究了DAF用于蓝藻采收的影响因素,认为前期的絮凝等预处理对气浮采收效果有很大影响,包括药剂量和处理时间等,而操作参数如给料量、回流比等也影响采收效果,此外,水中存在的其他有机物也对采收效率有影响,在最佳条件下,蓝藻的采收率可达92%;Jarvis等[57]通过向系统中添加玻璃球微(72 µm)改进传统的DAF法,可使不同种类微藻的采收率有所提高,且能耗降低.5 结论与展望在能源高度紧张、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今天,开发产油微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但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是生产成本,特别是培养和采收的成本过高,使之无法与传统能源竞争,因此,降低成本是微藻能源市场化必须解决的问题. 然而,对于被视为微藻产油工业化瓶颈的采收环节,目前没有任何高效且低能耗的办法,相关的研究也相对较少. 首先,在预处理环节,化学法虽然效率高,但会产生许多副产物,对下游处理工艺有很大影响,而物理法能耗太高,效率低下,因此寻找一种绿色高效的预处理方法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其次,对浓缩富集环节同样存在低效或高能耗的问题,因此,从微藻培养液浓度低、颗粒细的特性出发,气浮法将是一个可行的途径,针对溶气气浮法工艺复杂、能耗较高的缺陷,如何高效地产生微气泡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1] Pauline S, Claire J S, Elie D, et al.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ofMicroalgae [J]. J. Biosci. Bioeng., 2006, 101(2): 87−96.[2] Molina G E, Belarbi E H, Acien Fernandez F G, et al. Recovery ofMicroalgal Biomass and Metabolites: Process Options and Economics [J]. Biotechnol. Adv., 2003, (20): 491−515.[3] Danquah M K, Gladman B, Moheimani N, et al. Microalgal GrowthCharacteristics and Subsequent Influence on Dewatering Efficiency [J]. Chem. Eng. J., 2009, 151(1/3): 47−57.[4] Kanellos M. Algae Biodiesel: It's $33 a Gallon [EB/OL]. http:///articles/algae-biodiesel-its-33-a-gallon-5652.html, 2009−02−03.[5] 国际石油网. 国际原油现货价格 [EB/OL]. /oil/quote/spot-oil.asp, 2009−03−20.[6] Wang U. Cellulosic Sugar Could Be Next Sweet InvestmentGreentech Media [EB/OL]. / articles/cellulosic-sugar-could-be-next-sweet-investment-idea-5042.html, 2008−10−22.[7] Chisti Y. Biodiesel from Microalgae Beats Bioethanol [J]. TrendsBiotechnol., 2008, 26(3): 126−131.[8] Bucklin A. Breakthrough Development in Algal Harvesting [EB/OL]./press-release-breakthrough-development-in-algal-harvesting-dewatering-and-drying, 2009−03−12.[9] Henderson R, Parsons S A, Jefferson B. The Impact of AlgalProperties and Pre-oxidation on Solid−Liquid Separation of Algae [J].Water Res., 2008, 42(8/9): 1827−1845.[10] 邢翔,张小葵,杜宗军. 两种生物反应器高密度培养小球藻研究[J]. 科技导报, 2008, 26(23): 56−58.[11] Kwon B, Park N, Cho J. Effect of Algae on Fouling and Efficiency ofUF Membranes [J]. Desalination, 2005, 179(1/3): 203−214.[12] Liang H, Yang Y L, Gong W J, et al. Effect of Pretreatment byPermanganate/Chlorine on Algae Fouling Control for Ultrafiltration (UF) Membrane System [J]. Desalination, 2008, 222(1/3): 74−80. [13] Kuo W S. Effects of Photolytic Ozonation on Biodegradability andToxicity of Industrial Wastewater [J]. J. Environ. Sci. Health, A, 1999, 34(4): 919−933.[14] Chandrakanth M S, Krishnan S, Amy G L. Interactions betweenOzone, AOM, and Particles in Water Treatment [J]. J. Environ. Eng., 1996, 122(6): 459−468.[15] Chen J J, Yeh H H, Tseng C. Effect of Ozone and Permanganate onAlgae Coagulation Removal⎯Pilot and Bench Scale Tests [J].Chemosphere, 2009, 74(6): 840−846.[16] Plummer J D, Edward J K. Effects of Chlorine and Ozone on AlgalCell Properties and Removal of Algae by Coagulation [J]. Water Supply: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02, 51(6): 307−318.[17] Yukselen M A, Halloran K, Gregory J. Effect of Ozone on theFormation and Breakup of Flocs in Raw Waters with High Algae Content [J]. J. Environ. Sci. Health, A, 2006, 41(6): 1173−1182. [18] 刘成,黄廷林,李玉仙. 高藻水的预氯化技术优化探讨 [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4, 35(3): 1−4.[19] 马华,王振江,贾柏樱. 预氯化处理高藻原水的特性分析 [J]. 供水技术, 2007, 1(14): 23−26.[20] Grahamn J D, Wardlaw V E, Perry R, et al. The Significance ofAlgae as Trihalomethane Precursors [J]. Water Sci. Technol., 1998, 37(2): 83−89.[21] Hrudey S E. Chlorination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Public HealthRisk Tradeoffs and Me [J]. Water Res., 2009, 43(8): 2057−2092. [22] Chen J J, Yeh H H. The Mechanisms of Potassium Permanganate onAlgae Removal [J]. Water Res., 2005, (39): 4420−4428.[23] 王淳弘. 前氧化剂对于藻体胞外物作用之影响 [D]. 台南:台湾国立成功大学, 2007. 16.[24] Ma J, Liu W. Electiveness and Mechanism of Potassium Ferrate(VI)Preoxidation for Algae Removal by Coagulation [J]. Water Res., 2002, 36(4): 871−878.[25] 梁好,韦朝海,盛选军,等. 高铁酸盐预氧化、絮凝除藻的实验研究 [J]. 工业水处理, 2003, 23(3): 26−29.[26] 王九思,陈学民,肖举强,等. 水处理化学 [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29−36.[27] Barany S, Szepesszentgyfrgyi A. Flocculation of CellularSuspensions by Polyelectrolytes [J]. Adv. Colloid Interface Sci., 2004, 111(1/2): 117−129.[28] 雷国元,张晓晴,王丹鸶. 聚合铝盐混凝剂混凝除藻机理与强化除藻措施 [J]. 水资源保护, 2007, 23(5): 50−54.[29] 孟红旗,雷国元,王光辉. 聚合氯化铝铁的性质与羟铁比的关系及其混凝除藻性能的研究 [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3, 26(4): 363−365.[30] Lubián L M. Concentrating Cultured Marine Microalgae withChitosan [J]. Aquacultural Engineering, 1989, 8(4): 257−265.[31] Morales J, Noüe J D, Picard G. Harvesting Marine MicroalgaeSpecies by Chitosan Flocculation [J]. Aquacultural Engineering, 1985, 4(4): 257−270.[32] Renault F, Sancey B, Badot P M, et al. Chitosan forCoagulation/Flocculation Processes⎯An Eco-friendly Approach [J].Eur. Polym. J., 2009, 45(5): 1337−1348.[33] 郑毅. 盐藻的培养和气浮采收研究 [D]. 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3. 13.[34] Jiang J Q, Graham N, Andre C, et al. Laboratory Study ofElectro−Coagulation−Flotation for Water Treatment [J]. Water Res., 2002, 36(16): 4064−4078.[35] Liang H, Nan J, He W J, et al. Algae Removal by UltrasonicIrradiation−Coagulation [J]. Desalination, 2009, 239(1/3): 191−197. [36] Jodlowski A. Effect of Pre-oxidation on Flocculated Algal CellsAutoflotation [J].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ngineering, 2002, 28(2): 57−68.[37] Jiang J, Graham N.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New Pre-polymerised Inorganic Coagulants for Lowland Surface Water Treatment [J]. Water Sci. Technol., 1998, 37(2): 121−128. [38] Jun H B, Lee Y J, Lee B D, et al. Effectiveness of Coagulants andCoagulant Aids for the Removal of Filter Clogging Synedra [J]. Water Supply: Research Technology, 2001, 50(3): 135−148. [39] Drikas M, Chow C W K, House J, et al. Using Coagulation,Flocculation and Settling to Remove Toxic Cyanobacteria [J]. Water Works Assoc., 2001, 93(2): 100−111.[40] Kwon B, Park N, Cho J. Effect of Algae on Fouling and Efficiencyof UF Membranes [J]. Desalination, 2005, 179(1/3): 203−214.[41] 宫庆礼,崔建洲,潘克厚,等. 超滤技术在单胞藻浓缩中的应用[J]. 海洋科学, 2004, 28(1): 5−7.[42] Rossignol N, Vandanjon L, Jaouen P, et al. Membrane Technologyfor the Continuous Separation Microalgae Culture Medium: Compared Performances of Cross Flow Microfiltration and Ultrafiltration [J]. Aquacultural Engineering, 1999, 20(3): 191−208. [43] Hung M T, Liu J C. Microfiltration for Separation of Green Algaefrom Water [J]. Colloids Surf. B: Biointerfaces, 2006, 51(2): 157−164.[44] Chisti Y, Moo-Young M.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Bioprocessing,Scale-up and Manufacture [A]. Moses M, Cape R E. Biotechnology: The Science and the Business [C]. New York: Harwood Academic Publishers, 1991. 167−209.[45] Heasman M, Diemar J, O'Connor W, et al. Development of ExtendedShelf-life Microalgae Concentrate Diets Harvested by Centrifugation for Bivalve Mollusks⎯A Summary [J]. Aquacultural Research, 2000, 31(8/9): 637⎯659.[46] Hori K, Okamoto J, Tanji Y, et al. Formation, Sedimentation andGermination Properties of Anabaena akinetes [J]. Biochem. Eng. J., 2003, 14(1): 67−73.[47] D'Souza F M L, Lecossois D, Heasman M P, et al. Evaluation ofCentrifuged Microalgae Concentrates as Diets for 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 Larvae [J]. Aquaculture Research, 2000, 31(8/9): 66−70. [48] Grima E M, Belarbi E H, Acie´n Ferna´ndez F G, et al. Recovery ofMicroalgal Biomass and Metabolites: Process Options and Economics [J]. Biotechnol. Adv., 2003, 20(7/8): 491−515.[49] Rubin A J, Cassel E A, Henderson O, et al. Microflotation: New LowGas-flow Rate Foam Separation Technique for Bacteria and Algae [J].Biotechnol. Bioeng., 1966, 8(1): 135−151.[50] Betzer N, Argaman Y, Kott Y. Effluent Treatment and AlgaeRecovery by Ozone-induced Flotation [J]. Water Res., 1979, 14(8): 1003−1009.[51] Chen Y M, Liu J C, Ju Y H. Flotation Removal of Algae from Water[J]. Colloids Surf. B: Biointerfaces, 1998, 12(1): 49−55.[52] Yan Y D, Jameson G J. Application of the Jameson Cell Technologyfor Algae and Phosphorus Removal from Maturation Ponds [J]. Int. J.Miner. Process., 2004, 73(1): 23−28.[53] 曾文炉,李宝华,李浩然,等. 微藻细胞的连续泡沫分离法采收[J]. 化工学报, 2002, 53(9): 918−923.[54] Maruyama H, Seki H, Suzuki A. Flotation of Blue-green AlgaeUsing Methylated Egg Ovalbumin [DB/OL]. http://www., 2009−06−16.[55] Teixeira M R, Rosa M J. Comparing Dissolved Air Flotation andConventional Sedimentation to Remove Cyanobacterial Cells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Part I: The Key Operating Conditions [J].Sep. Purif. Technol., 2006, 52(1): 84−94.[56] Teixeira M R, Rosa M J. Comparing Dissolved Air Flotation andConventional Sedimentation to Remove Cyanobacterial Cells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Part II: The Effect of Water Background Organics [J]. Sep. Purif. Technol., 2007, 53(1): 126−134.[57] Jarvis P, Buckingham P, Holden B, et al. Low Energy BallastedFlotation [J]. Water Res., 2009, 4(14): 3427−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