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动力锂电池隔膜技术要求探讨及其陶瓷涂层研究进展
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随着电动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快速普及,动力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安全可靠的储能设备,备受关注。
而作为锂离子电池中关键元件之一的隔膜,其在电池性能、安全性及寿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近年来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首先,材料本身的改良是提高隔膜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研究者致力于探索新型材料,以替代传统的聚烯烃材料,提高隔膜的耐温性、耐腐蚀性和耐极性等性能。
比如,聚丙烯腈(PAN)纤维被广泛用于锂离子电池隔膜,但其在高温下的耐受能力有限,容易熔化。
因此,研究者们采用了新型聚芳酰胺(PI)纳米纤维等材料来替代传统材料,提高隔膜的热稳定性和耐温性。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将陶瓷材料引入隔膜中可以提高其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强度。
其次,通过结构改良来提高隔膜的性能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的隔膜结构为多孔结构,孔径大小和分布对电池性能有很大影响。
研究者们通过调控隔膜的孔径分布,可以增加电池的离子传输速率,并改善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采用新型的三维隔膜结构,如纳米纤维结构、多孔结构和层状结构,可以提高隔膜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耐极性。
此外,对隔膜进行功能化改性也是提高其性能的一种方法。
比如,研究者们通过引入磷酸缓冲剂和抑制剂等物质来改善隔膜的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同时,还有一些研究将纳米颗粒引入隔膜中,以提高其离子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从而提高电池的性能。
最后,对隔膜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也是提高隔膜性能的重要途径。
隔膜的制备工艺包括溶剂浸渍法、拉伸法、电纺法等。
研究者们通过优化制备工艺,可以控制隔膜的孔隙结构和厚度,进而提高其离子传输速率和机械强度。
综上所述,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目标主要包括材料本身的改良、结构改进、功能化改性以及制备工艺优化等方面。
这些研究进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推动电池技术在储能领域的应用。
陶瓷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研究及发展
2020.8 EPEM185专业论文Professional papers陶瓷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研究及发展沁新集团(天津)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孙仲振摘要:综述陶瓷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应用研究,探讨在陶瓷包覆正极材料、负极极片陶瓷涂层、陶瓷隔膜、电解液添加陶瓷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展望陶瓷在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陶瓷;陶瓷隔膜;Al 2O 3,锂离子电池;包覆改性;电解液1 陶瓷在正极材料中的应用Al 2O 3材料为无机氧化物,也属于惰性材料,氧化铝通过包覆在正极材料表面可减少正极材料和锂电池中的电解液直接接触,进而提升锂离子电池性能,采用氧化物作为包覆材料对正极材料进行包覆改性应用得较为广泛。
张莉莉等[1]分别采用硝酸铝[Al(NO 3)3]、异丙醇铝(C 9H 21AlO 3)及纳米氧化铝(nano-Al 2O 3)为原料,通过不同方法制备Al 2O 3,对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Li 1.15Ni 0.17Co 0.11Mn 0.57O 2进行Al 2O 3包覆处理,研究了不同铝源为原材料制备Al 2O 3,然后进行Al 2O 3包覆对Li 1.15Ni 0.17Co 0.11Mn 0.57O 2处理,并对包覆后的材料结构和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Al(NO 3)3为铝源的制备Al 2O 3对正极材料进行包覆处理,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倍率性能;以C 9H 21AlO 3为铝源制备Al 2O 3对Li 1.15Ni 0.17Co 0.11Mn 0.57O 2正极材料进行包覆处理,有助于提升电池的循环性能以及倍率性能。
由XRD 可知,包覆Al 2O 3未改变材料的层状结构,无杂相产生。
通过Al 2O 3包覆正极材料可改善正极和电解液的固液界面特性,显著提高了正极材料结构稳定性能。
陈道明等[2]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匀沉淀法在其表面包覆不同比例Al 2O 3包覆层,研究其对LiNi 0.8Co 0.1Mn 0.1O 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重要的储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领域。
而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组件之一,对于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对于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也取得了许多进展。
本文将从材料设计、结构优化和功能改进几个方面介绍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首先,材料设计是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隔膜要求具有较高的离子输运率和机械强度,以及良好的耐化学和热稳定性。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一般采用聚烯烃材料,如聚丙烯、聚乙烯等。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添加纳米材料、共聚物改性等方法,使得隔膜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例如,石墨烯作为一种优异的二维材料,具有高导电性和机械强度,可以用于增强隔膜的导电性和力学性能。
另外,也有研究采用多孔结构、纳米纤维等新型材料来设计隔膜,以提高其离子传输速率和机械强度。
其次,结构优化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一般为单层结构,隔膜厚度约为10-20μm。
然而,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高,对于隔膜的厚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尝试设计多层薄膜结构的隔膜,以增加其机械强度和离子传输通道。
例如,研究人员采用层叠结构的隔膜,通过交叉叠放多层薄膜,提高了隔膜的厚度和力学强度。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采用斜纤维结构、多级孔结构等方式来优化隔膜的结构,以提高其离子传输通道和抗击穿性能。
最后,功能改进也是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随着对电池的高安全性要求的提高,研究人员开始关注隔膜自熄性能和耐热性能的改进。
一些研究采用添加无机材料、阻燃剂等方式,改善隔膜的自熄性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另外,也有研究关注隔膜的耐高温性能,采用热稳定性较好的材料和结构设计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耐高温性能。
总的来说,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材料设计、结构优化和功能改进几个方面。
未来随着研究人员对电池性能和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还将取得更多的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环境保护压力的加大,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储存与转换装置,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产品以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的关键组件之一,隔膜的性能对电池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于推动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阐述了隔膜在电池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然后,重点回顾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隔膜在材料、结构和制备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无机隔膜、有机隔膜和复合隔膜等不同类型的隔膜材料,以及纳米技术、表面改性等先进制备工艺的应用。
本文还讨论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如提高隔膜的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和离子透过性等。
通过综述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参考和借鉴,促进锂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推动可持续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锂离子电池隔膜是电池内部的一种关键组件,其主要功能是在正负极之间提供一个物理屏障,防止电池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短路和燃爆。
隔膜还需要允许电解液中的离子通过,以保证电池的正常充放电过程。
隔膜的材料通常需要具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高的机械强度、优秀的热稳定性和低的离子电阻。
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由聚烯烃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制成,这些材料在电解液中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一些先进的隔膜还采用了多层结构、纳米涂层、陶瓷涂覆等技术,以提高其性能。
隔膜的性能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理想的隔膜应该具有高的孔隙率、合适的孔径和孔径分布,以提供足够的离子通道。
同时,隔膜的厚度、机械强度、热稳定性等也需要与电池的其他组件相匹配,以保证电池的安全性和长寿命。
近年来,随着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对隔膜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加强,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储存和转换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移动电子设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而在锂离子电池中,隔膜作为关键的组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
因此,对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也为未来隔膜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介绍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其在电池中的作用,随后综述了近年来锂离子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包括聚烯烃隔膜、无机隔膜、复合隔膜等多种类型的隔膜材料。
本文还重点探讨了隔膜材料的改性方法和技术,如表面涂覆、掺杂、纳米结构设计等,以提高隔膜的离子传导性、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等关键性能。
本文展望了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分类与特性锂离子电池隔膜作为电池内部的关键组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整体性能。
隔膜的主要功能是在正负极之间提供一个物理屏障,防止电池内部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在充放电过程中通过。
根据材料的不同,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并各自具有独特的特性。
聚烯烃隔膜,如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是目前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隔膜材料。
这类隔膜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较低的成本。
然而,聚烯烃隔膜的离子电导率较低,且在高温下易发生热收缩,影响电池的安全性。
为了改善聚烯烃隔膜的离子电导率和热稳定性,研究人员开发了陶瓷涂覆隔膜。
通过在聚烯烃隔膜表面涂覆一层陶瓷材料(如氧化铝、二氧化硅等),可以有效提高隔膜的离子电导率,并增强其高温稳定性。
陶瓷涂覆隔膜还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有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无机隔膜,如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等,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优异的热稳定性。
这类隔膜在高温下不易发生热收缩,且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陶瓷隔膜技术进展与优势分析
陶瓷隔膜技术进展与优势分析隔膜是技术壁垒最高和国产化率最低的锂电池材料。
隔膜约占锂电池制造成本的20~30%,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和成本有重要影响。
至2013年,中国市场的高端隔膜产品仍需要大量进口。
国际隔膜行业形成了旭化成、Celgard、东燃等为领先企业,SK、宇部,Entek和国内企业如星源材质、格瑞恩等作为追随者的市场格局。
对于锂离子电池,由于电解液为有机溶剂体系,对隔膜的化学稳定性、厚度、使用寿命、电性能、热性能等有其独特的要求。
常规主流PE/PP隔膜耐温性能受限,合适的工作温度低于150℃;为进一步提高锂电池比能量,需降低薄膜厚度,但会使聚烯烃隔膜吸液率下降,电池安全性也受影响。
陶瓷隔膜是在聚烯烃基膜上涂覆陶瓷涂层,可以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目前,陶瓷隔膜的市场主要是高电压的3C电池和动力电池。
日本旭化成(Asahi)、东燃化学(Tonen)、日立麦克赛尔、韩国三星、SK以及国内众多隔膜、电芯制造商专注研发、使用陶瓷涂层技术。
随着平板电脑和电动汽车的普及,传统聚烯烃隔膜,在耐高压、高温等性能上,无法满足高电压、高能量密度要求。
采用隔膜涂层技术,利用陶瓷热传导率低,防止电池中的某些热失控点扩大形成整体热失控;无机材料结构特性,可改善隔膜的热收缩性能,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以及耐高电位的特点。
此外,陶瓷涂层具有亲水性,对液体电解质具有更好的吸液功能,可同时改善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电流的分布均匀性。
陶瓷涂覆,越来越多的被国内外电芯厂采用,无论是在隔膜上,还是在电极板表面。
目前,国内一般采用热喷涂技术,陶瓷氧化铝涂布主要是凹版工艺。
另外还有浸涂和窄缝工艺。
目前国内陶瓷涂布技术还存在涂层粘结性、均一性及吸水性差等问题。
我们认为,企业不仅需要采用高精度的生产设备,还需重视对陶瓷材料选择、涂布工艺控制与电池系统匹配等问题。
随着智能数码产品对电池容量要求的提高,使用9μm的基膜,涂覆陶瓷层将会成为主流趋势。
动力锂电池隔膜技术要求探讨
2012中国锂电池隔膜研讨会动力锂电池隔膜技术要求探讨及其陶瓷涂层研究进展乐军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2年6月18日待讨论的几个问题:哪些隔膜更需要陶瓷涂层?(之)在动力锂电池方面聚烯烃-陶瓷涂层隔膜有无竞争力?怎样的隔膜性能指标适合于动力锂电池要求?聚烯烃-陶瓷涂层隔膜具有哪些功能?(已)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陶瓷涂层隔膜方面的研究进展?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陶瓷涂层隔膜方面的研究进展?(了)聚烯烃-陶瓷涂层隔膜投入市场的瓶颈所在?、锂电池隔膜的种类及特性吓单层价格膜厚透气性膜的强度收缩率闭孔特性熔断特性…电池适用性叩单层十+十十+十十+十十十(祕。
)(厚膜情况)目前,只有叩7托丨叩多层隔膜可用于动力锂离子电池,但高温收缩率大(熔断温度偏低所致〉,膜的强度低、安全性能差。
二、未来动力锂电池隔膜主要研究方向新颖隔膜:"无纺布隔膜一德国德固赛06即553的56口3「丨011(商品名)隔膜技术。
聚酰亚胺丨叫纳米纤维隔膜…美国杜邦隔膜技术。
聚酰胺(卩八)隔膜…日本三菱树脂开发的"丫["系列隔膜产品。
优点:耐温高,具有低温输出、充电循环寿命长、机械强度适中的特点。
结合陶 瓷涂层技术,这几类隔膜可以控制隔膜气孔率与孔径。
缺点:隔膜遮断电流温度(闭孔温度)高,无电流遮断功能。
是否适用于安全性要求高、快速充电、放电速率高达100(1以上的动力锂电池,值得以后探索。
⑴多层隔膜(如吓-托种三层复合膜)…美国⑶阴…技术…机械强度、针刺强度低,透气性差(“「丨巧数大)、热收缩率大。
(^)有机乂无机复合膜,在湿法生产?5隔膜过程中将无机纳米粉掺入到聚乙烯中,日本旭化成、东燃化学新研发产品…耐热性好、内阻低、但工业化生产困难。
陶瓷涂层隔膜,在聚烯烃如)基膜(卩日、叩等,主要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上施加陶瓷涂层…日本旭化成八53卜I、日本东燃化学了0060、日本日立麦克赛尔、韩国三星、以及国内众多研究单位研究、开发重点项目。
陶瓷涂层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陶瓷涂层在锂电池中的应用锂离子电池具有高电压、高容量、体积小、重量轻、环保以及长寿命等突出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及电动汽车领域。
但是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目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其在高温、过充、短路等条件下的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应用时必须攻克的技术难题。
目前很多锂电厂商采用了陶瓷粉体涂覆负极极片或采用陶瓷隔膜等与“陶瓷粉体”有关的材料来改善锂电池的安全性。
其实,陶瓷粉体并不是“陶瓷”,而是纳米化的氧化铝颗粒。
纳米氧化铝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的特种功能纳米材料之一,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及高硬度等一系列优良特性,广泛用于陶瓷材料、生物医学材料、半导体材料、催化剂载体、表面防护层材料以及光学材料。
正是由于纳米氧化铝这样好的热稳定性,被认为是很好的隔热材料,有望在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上做出重大贡献。
目前,纳米氧化铝主要用于涂覆于电极或隔膜上以提高隔膜安全性、降低内短路率最有效措施。
一、负极陶瓷涂层目前一般将陶瓷粉体与CMC混合,用去离子水溶解后做成浆料。
之后将浆料涂覆于极片上,经干燥后极片在SEM下的状态如图1所示。
图1 中(a)、(b)图片可明显看出,陶瓷涂层呈颗粒状均匀分布于负极表面。
陶瓷涂层对锂电池的性能的影响如下:图1.两种未循环负极极片SEM1.陶瓷涂层对锂电池的容量无明显影响;2.添加陶瓷粉体会增加锂电池内阻。
这是因为陶瓷涂层主要成分为Al2O3,是不导电的,将陶瓷涂覆于负极材料表面将阻碍电子到达负极的路径,因此电池的体电阻有所增加;3.陶瓷涂层的电池循环性能要优于没有陶瓷涂层的电池。
此外,在负极表面进行涂覆陶瓷粉体,通过增加负极表面的钝化效果,增强电子绝缘的方式,可以有效抑制电池高温存储条件下的电性能恶化将循环后电池极片进行SEM分析如图2所示。
图2.两种循环后负极极片SEM从图中可以看出,非陶瓷涂层的负极极片表面覆盖一层细小的颗粒物,推测是充放电过程中锂沉积而形成的化合物,而陶瓷涂层的负极片表面则较为光滑,陶瓷较为均匀地分布于极片表面。
创新电池隔膜涂覆技术研究进展介绍
创新电池隔膜涂覆技术研究进展介绍创新电池隔膜涂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材料涂覆工艺,用于生产电池隔膜。
电池隔膜是电池中的重要部分,用于隔离正负极电子和离子的流动,以避免短路和提高电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传统的电池隔膜涂覆技术存在着制程复杂、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电池隔膜的制造工艺及性能,许多研究机构和企业进行了创新电池隔膜涂覆技术的研究。
创新电池隔膜涂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新型涂覆材料的开发:为了提高电池隔膜的隔离性、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研究人员和企业开始研发各种新型的涂覆材料。
例如,使用具有高温稳定性和电解液吸附能力的聚丙烯腈材料作为涂覆层,可以增强电池隔膜的热稳定性和离子传导性能。
2.新型涂覆工艺的探索:传统的电池隔膜涂覆技术通常采用滚涂、喷涂或刮涂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着涂覆层不均匀、成本高等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和企业开始尝试采用新型的涂覆工艺,如喷雾干燥法、离子束沉积法等,以提高涂覆层的均匀性和生产效率。
3.涂覆工艺参数的优化: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电池隔膜涂覆层,研究人员通过改变涂覆速度、涂覆厚度、溶剂组成等工艺参数,优化了涂覆工艺。
例如,研究表明,增大涂覆速度和涂覆厚度可以提高电池隔膜的机械强度和导电性能,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4.包覆层的添加: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隔膜的性能,研究人员开始在涂覆层中添加一层包覆层。
这种包覆层可以提高隔离性能、抗氧化性能和抗化学腐蚀性能,从而进一步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的研究内容和方向,创新电池隔膜涂覆技术取得了不少进展。
研究人员和企业通过合理选择涂覆材料、优化涂覆工艺参数和添加包覆层等手段,成功地制备了高性能的电池隔膜。
新型电池隔膜具有优异的隔离性能、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可以用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等各种类型的电池中。
总的来说,创新电池隔膜涂覆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材料的开发、涂覆工艺的探索、工艺参数的优化和包覆层的添加等方面。
高耐热陶瓷涂覆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
2021年第8期广东化工第48卷总第442期ꞏ137ꞏ高耐热陶瓷涂覆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刘天一,张汉鸿,杨禹(辽源鸿图锂电隔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吉林辽源136200)[摘要]氧化铝外观为一种白色、粉末状,无杂物。
分子式为α-Al2O3。
氧化铝材料具有耐高温性、耐火性能优等特点,可以满足作为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涂覆材料的要求,从而可以达到锂离子电池对隔膜高安全性的要求。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耐热陶瓷涂覆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及涂覆陶瓷浆料后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微观结构、耐热收缩、机械强度等性能。
[关键词]氧化铝;涂覆;锂离子电池;隔膜;陶瓷[中图分类号]TQ[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8-0137-02Research Progress of High Heat Resistant Ceramic Coated Lithium-ionBattery MembraneLiu Tianyi,Zhang Hanhong,Yang Yu(Technical Development Department,LiaoYuan Hongtu Lithium-ion Battery Separator Technologry Co.,Ltd.,Liaoyuan136200,China) Abstract:Alumina appearance for a white,powder,no sundries.Formula forα-Al2O3.Alumina materia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and excellent fire resistance,it can be used as a coating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membrane,thus,it can meet the high safety requirements of lithium ion batteries for diaphragm.This paper introduc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high heat resistant ceramic coated lithium ion battery membrane and the microstructure,heat resistant shrinkage,mechanical strength and other properties of lithium ion battery membrane coated ceramic paste.Keywords:Alumina;coating;Lithium-ion battery;separator;ceramic1概述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和锂电池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同时也是第二大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和出口国。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分析及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分析及研究进展锂离子电池是一种重要的可充电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中。
而隔膜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电解液与正负极之间隔离的作用,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技术分析和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隔膜的主要功能是隔离正负极的接触,防止电池内部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的传输。
高性能的隔膜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高离子导电性、较低的电子导电性、良好的机械强度、抗针刺性、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较低的内阻。
在离子导电性方面,一种常用材料是聚合物,如聚丙烯膜。
然而,聚丙烯膜存在着电解液渗漏的问题,会导致电池的短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改进措施。
例如,通过改变聚丙烯膜的孔径和微观结构来降低电解液的渗漏。
同时,也可以选择其他材料作为隔膜的替代品,如陶瓷材料和液体电解质。
陶瓷隔膜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优良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但电子导电性较高,会增加电池的内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尝试使用复合材料制备隔膜,如陶瓷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膜。
这种隔膜兼具聚合物和陶瓷的优点,具有较低的电子导电性和较高的离子导电性。
此外,液体电解质也被用作锂离子电池的隔膜材料。
液体电解质通过浸渍到隔膜中,形成固态-液态结构,既能实现离子的传导,又能阻挡电池内部的短路。
但液体电解质隔膜的稳定性较差,易受到温度和环境湿度的影响。
在目前的研究中,隔膜的改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材料改良、结构优化和功能化设计。
材料改良包括合成新材料、改善现有材料的制备工艺,以提高离子导电性和机械性能。
结构优化主要通过调整孔隙结构、厚度和形状,来实现电解液的均匀分布和减少内阻。
功能化设计则是将隔膜与其他功能材料结合,实现多种功能,如自修复、阻燃和柔性性能。
总之,锂离子电池隔膜的技术分析和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提高离子导电性、降低电子导电性、改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等方面。
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材料的进一步改良、结构的优化和功能化设计的实现,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分析及研究进展
锂离子电池隔膜技术分析及研究进展一、锂离子电池隔膜概述锂离子电池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4个部分组成,图1为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结构示意图。
该隔膜是一种具有微孔结构的功能膜材料,厚度一般为8~40μm,在电池体系中起着分隔正负极、阻隔充放电时电路中电子通过、允许电解液中锂离子自由通过的作用,可在电池充放电或温度升高的情况下有选择地闭合微孔,以限制过大电流、防止短路,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电池的整体性能。
图1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及结构示意图二、传统锂离子隔膜制备方法传统锂离子电池隔膜为聚烯烃隔膜,多为单层或三层结构,如单层PE、单层PP、PP/PE/PP复合膜等。
按照常规制备工艺可分为干法和湿法工艺。
1、干法工艺干法工艺是最常采用的方法,利用挤压、吹膜的方法,将熔融的聚烯烃树脂制成片状结晶薄膜,并通过单向拉伸或双向拉伸在高温下形成狭缝状多孔结构。
单向拉伸工艺制备的薄膜微孔结构扁长且相互贯通,导通性好;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溶剂,工艺环境友好;薄膜的纵向强度优于横向,且横向基本没有热收缩;代表公司主要有美国Celgard、日本UBE及国内的星源材质、沧州明珠和东航光电。
双向拉伸工艺是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通过在PP 中加入具有成核作用的β晶型改进剂,利用PP不同相态间密度的差异,在拉伸过程中发生晶型转变形成微孔。
双向拉伸工艺制备的薄膜纵横向均具有一定的强度,微孔尺寸及分布均匀。
国内代表公司主要有新乡格瑞恩、新时科技、星源材质等。
2、湿法工艺湿法工艺在工业上又称相分离法或热致相分离法,其制备原理是加热熔融在常温下互不相容的低分子量物质(液态烃、石蜡等)和高分子量物质(聚烯烃树脂)的混合物,使该混合物形成均匀混合的液态,并通过降温相分离压制得到微孔膜材料。
湿法薄膜比干法薄膜的三维结构更加复杂,微孔屈曲度更高;但是湿法因生产过程使用溶剂而较干法相比在绿色环保方面相对欠缺优势,且热稳定性差,工艺流程也相对复杂。
动力锂电池隔膜的技术要求及研究进展
动力锂电池隔膜的技术要求及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1-05-12T12:17:18.36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29卷第3期作者:李亚磊[导读] 在锂电池的结构中,电池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李亚磊沧州明珠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061000摘要:在锂电池的结构中,电池隔膜是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也是技术壁垒最高的一种高附加值材料,约占锂电池成本的20%~30%。
隔膜的好坏决定了电池的界面结构、内阻等,直接影响电池容量、循环以及安全性能等特性。
尽管国内动力锂电池隔膜产能增长迅速,但高端隔膜技术尚待突破,采用创新技术推动高端隔膜国产化已成为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动力锂电池;隔膜技术;研究进展1.动力锂电池概述动力锂电池又称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目前常用的锂电池结构一般包括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负极材料和外壳。
其中,正极材料由锂金属氧化物构成,如磷酸铁锂、锰酸锂;电解质一般选择LiAsF6、LiBF4等锂盐;隔膜一般为聚烯烃多孔膜;负极材料一般为石墨,在负极性能相似的情况下,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极材料;由于外壳材料的不同,锂电池有了金属外壳和软包外壳之分。
目前常用的动力锂电池有钴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和三元材料锂电池。
1.动力锂电池隔膜技术要求目前,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干法单向拉伸、干法双向拉伸和湿法工艺,产品主要是单层聚乙烯(PE)隔膜、单层聚丙烯(PP)隔膜、双层PP/PE隔膜、双层PP/PP隔膜、三层PP/PE/PP复合隔膜。
汽车动力锂电池使用的隔膜材料以三层PP/PE/PP复合隔膜、双层PP/PE隔膜为主。
与通讯用锂电池相比,动力锂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在过充/过放或其他非正常使用的极限条件下,电池内部的温度会迅速升高,达到隔膜材料PP或PE熔点以上的温度,使隔膜发生熔融断裂,正极、负极直接接触,引起电池短路,从而导致电池起火或爆炸,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锂离子动力电池隔膜的研究及发展现状_李焦丽
李焦丽等: 锂离子动力电池隔膜的研究及发展现状
随后 , 程琥等 [14] 采用一次性溶液涂覆的方法在 PP 膜表面涂覆了一层掺有纳米 SiO2 的聚氧乙烯 (PEO), 该有机/无机复合涂层能够有效改善隔膜的润 湿性能, 提高隔膜对电解液的吸附率, 防止膜中的电 解液流失, 使隔膜具有良好的吸液性和保液性. 由于 PEO 的存在, 电解液被固定在隔膜中, 降低了锂电极 和电解液反应的可能性 , 从而在工艺上避免了电解 液渗漏、污染环境等问题. 但是复合涂层的结合强度 无法保证. Fang 等[15]采用氧气等离子处理 PP/PE/PP 三层隔膜, 试图将聚烯烃隔膜表面进行极性处理, 然 后将带有正电荷的 SiO2 纳米颗粒通过静电引力吸附 在多孔膜的表面, 同时通过调节纳米颗粒的电位, 实 现从表层到隔膜内部不同深度的吸附 . 在组装电池 后, 100 次充放电循环后, 比容量可保持 92%, 优于仅 经等离子处理的隔膜(80%)和原始三层隔膜(77%). 在继 20 世纪 90 年代成功研发 PP 隔膜之后, 中 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了采用增强界 面、在 PP 膜上复合耐热高分子材料和陶瓷颗粒来提 高隔膜的热稳定性(图 1). 这种复合膜的特点是具有 多层结构, 中间层在高温时发生闭孔, 同时涂层保证 隔膜完整性. 同时, 复合膜的生产工艺能够满足电池 组装线, 可放量制备. 装备电池后, 以 1 C 充放电 500 次循环电池容量可保持 90%以上 ; 并通过过充、短
路、穿刺等安全检测 , 性能明显优于对比的单层 PP 膜, 后者在多项测试中发生爆炸、冒烟. 值得一提的是 , 最近有报道将多巴胺涂覆在 PE 隔膜上, 通过多巴胺的氧化、聚合在 PE 膜表面形成 一层聚多巴胺涂层[16]. 在水处理领域, 已报道过采用 多巴胺处理 PE、PVDF (聚偏氟乙烯)、PTFE (聚四氟 乙烯 ) 多孔膜以提高水通量 [17], 但在电池隔膜方面聚 多巴胺涂层的应用并不多见 . 该工作对比了有无预 处理后浸涂多巴胺的涂层效果, 结果发现, 在浸涂前 经乙醇预处理的 PE 膜能够形成在多孔结构内部的聚 多巴胺涂层, 涂层复合强度高, 即使采用外力物理摩 擦或胶带粘贴也不会影响涂层效果; 与此对比, 未经 预处理的 PE 膜, 聚多巴胺主要涂覆在隔膜表层, 很 容易经外力去除 . 在其他材料如纤维素隔膜表面涂 覆聚多巴胺也有相关报道 [18]. 这种方法获得的涂层 均匀, 聚多巴胺又具有大量的活性官能团, 方便后续 的进一步功能化修饰 . 该工作提供了另一种对聚烯 烃隔膜进行复合修饰的方法.
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进展_孙美玲
隔膜需要有足够的孔积率来吸收电解质 , 以保证较高的 电导率 , 同时需要有均一的孔径以避免由于电流不均匀导致 电极性能的衰减 , 孔径在亚微米级对于避免电池(尤其膜厚 在 25μm 以下的)阳极与阴极间发生短路十分重要 。 适当提 高孔积率有利于提高电导率 , 但过高的孔积率影响遮断 性 能 ,因为孔不能有效闭合 , 同时膜易收缩与软化 , 现今商品锂 离子电池隔膜的孔积率一般为 40 %左右 , 孔径为亚微米级 。 为保证动力锂电池的电流放电性能 , 进一步扩大隔膜孔积率 并一定程度上减少孔径是动力锂电池隔膜的重要发展方向 。
本文针对动力锂电池性能和安全性对隔膜孔改性技术进行 了比较详细的评述 ,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可借鉴的 资料 。
1 锂电池隔膜的基本制备和隔膜强度 、热尺寸 稳定性的改善
根据结构和组成 , 锂离子电池隔膜大致可分为多孔聚合 物膜 、无纺布隔膜和无机复合膜 。多孔聚合物膜根据生产工 艺的不同分为干法和湿法两种 , 区别主要在于隔膜微孔的成 孔机理不同 。干法工艺由凝结核造成结晶缺陷或通过工艺 控制造成不均匀结晶 , 然后用机械外力使结晶缺陷处破裂形 成微孔 。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单轴拉伸技术 ,所生产 的隔膜具有扁长的微孔结构 。 为了提高渗透性和力学性能 , 也有采取双轴拉伸技术的 , 但受其成孔机理的制约 , 横向方 向上的拉伸比一般不高 ,薄膜性能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 。 日 本的宇部和美国的 Celgard 是干法工艺的代表 , 用于生产单 层 PP 、PE 以及 3 层 PP/ PE/PP 复合膜 。 湿法工艺由不同相 物质混合成混合物 ,然后去掉其中一种物质形成微孔相互贯 通的结构 。日本的旭化成 、东燃 、日东以及美国的 E ntek 公 司都是湿法工艺的代表 ,目前主要用于生产单层 PE 隔膜 。
锂电池隔膜研究报告
锂电池隔膜研究报告锂电池隔膜是锂离子电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将正、负电极隔开,同时允许锂离子通过实现电荷的传递,从而实现电能的储存与释放。
今天我们将探究一下锂电池隔膜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最新的成果。
锂电池隔膜最早使用的是聚丙烯薄膜,这种薄膜由于具有较好的耐化学性、电学性和物理性能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生产中。
然而,随着锂电池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聚丙烯薄膜的电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机械强度等性能都逐渐不能完全满足锂电池高性能化、高安全性、长寿命的需求。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替代聚丙烯薄膜的隔膜材料。
一些新型隔膜材料开始被应用于锂电池生产中,如聚羟基乙酸酯(PVA)、聚酰亚胺(PI)、聚乙烯醇(PVA)、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
这些新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并能提供更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在锂电池的应用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锂电池生产中,隔膜的性能对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以及功率密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型隔膜材料并不断优化隔膜结构的设计,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
最近的研究重点是寻找一种新型、高效、且更为环保的隔膜材料。
其中最有前途的是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它们能够提供更高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同时还具有更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导电性能。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团队致力于将新型隔膜材料和纳米材料相结合,以提高锂电池的性能。
例如,目前有一些研究发现使用纳米纤维隔膜结合氧化镁、氧化铝等纳米材料时能够显著提高锂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综上所述,锂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新型隔膜材料和隔膜的结构设计逐渐趋于成熟。
这些成果为锂电池的性能提高和应用拓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使得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和多样化。
不过在实际的应用和推广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锂电池隔膜的研究与进展
锂电池隔膜的研究与进展摘要:隔膜位于正极与负极之间,当电池工作时其应具有以下作用(1)隔离正负极,防止电极活性物质接触引起短路;(2)具有较好的持液能力,电化学反应时,形成离子通道。
本文以化学和材料结构为类别,综述了不同种类锂电池隔膜的制备方法和研究现状,并对隔膜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关键词: 锂电池、隔膜、微孔膜、无纺布、无机复合膜。
在锂离子电池正极与负极之间有一层膜材料,通常称为隔膜,它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
隔膜应具有两种基本功能:隔离正负电极,防止电池内短路。
能被电解液润湿形成离子迁移的通道。
在实际应用还应具备以下特征[1-4]:(1)电子的绝缘性;(2)高的电导率;(3)好的机械性能,可以进行机械制造处理;(4)厚度均匀;(5)受热时尺寸稳定变形量要小。
电池隔膜根据结构和组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目前比较常见的主要三种[1-4](1)多孔聚合物膜。
是指通过机械方法、热致相分离法、浸没沉淀法等方法制备的孔均匀分布的膜。
(2)无纺布隔膜。
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通常会将其与有机物或陶瓷凝胶复合,以期得到具有优良化学与物理性质的隔膜。
(3)无机复合膜。
多采用无机纳米颗粒与高聚物复合得到。
本文针对锂电池性能和安全性对隔膜孔隙率、浸润性、热安全温度等方面的要求,对隔膜的制备改性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评述与比较,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1 多孔聚合物膜1.1 PE/PP微孔膜PE与PP微孔膜的制备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干法(熔融挤出法)和湿法( 热致相分离法)。
干法制备的原理是采用熔融挤出制备出低结晶度高取向的聚烯烃隔膜,经过高温退火处理提高结晶度、低温拉伸形成缺陷、高温拉伸将缺陷放大,最终形成具有多孔性的隔膜[5]。
湿法是将液态烃或小分子物质与聚烯烃树脂的共混物,经过加热熔融共混、降温发生相分离、双向拉伸制成薄膜、用易挥发物质萃取溶剂,从而制备出具备相互贯通的微孔膜[6]。
商用隔膜多为PE、PP单层膜,PE/PP双层膜,PP/PE/PP 三层隔膜(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