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的故事——王旭明:新闻发言人的感觉
动车事故后,七问新闻发言人
动车事故后,七问新闻发言人作者:来源:《廉政瞭望》2011年第09期“甬温线7•23特大事故”后,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因为主持了一场备受争议和质疑的发布会,再次将新闻发言人这个敏感的岗位推到聚光灯下。
据最新消息,王勇平目前已调任波兰,不再担任新闻发言人的职务。
而近一段时间,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故宫瓷器被损等公共事件,也使新闻发言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甚至成为被指责的对象。
在王勇平调职当天,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在微博上称:“新闻发言人就像一件超薄紧身衣,身材不好想靠它混过去是门儿都没有的。
出了事儿的时候,只靠新闻发言人来撑着,更像超薄紧身衣湿了水,连烂疮都隐约可见。
”在这一系列事件发生后,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连发三篇博客,同时接受多家媒体访问,指出事件中新闻发言人所存在的问题;各方专家也纷纷表态,将公众不满的原因进行了细剖。
在中国,新闻发言人应该如何做?如何既让领导满意,又能成为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如何在“戴着镣铐”的情况下,把舞跳好?本刊综合多方资料,七问处于风口浪尖的新闻发言人——一问:为什么公众对近期一系列危机事件中新闻发言人的表现不满?——最不满意的是态度。
新闻发言人是政策发布者、信息传播者,也是救火队员、道歉者。
在这一系列事件中,公众最不满意的还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对于事件的处理态度——多多少少都有些虚情假意和被动应付。
任何一个单位都有可能发生危机事件,需要时时做好准备,为单位树立良好的舆论形象。
其中,是直接面对积极回应,还是虚情假意被动应付,这是能否树立良好舆论形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二问:王勇平的回答问题在哪里?——不该有职业性的微笑。
作为事故发生后即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因为不大可能有足够的事实可提供,所以这时态度比事实更重要。
而作为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态度却让受众不舒服。
他的语态太强势,语调过于高亢、激昂。
神态也有些不合,比如眼睛总是向上,时时有松弛和自然的样子。
河北大学撞人事件
『天涯杂谈』“河大撞车门”后,给李叔叔说两句话撞车……逃逸……酒驾……还好,目前没发现无照驾驶……很好,李叔叔,你家儿子忒给你长脸了。
现在正在总结十一五,展望十二五。
再加上市局现在又在竞争职位提拔干部,我理解您很忙,你也受累抽出一点儿时间管管你家儿子好不?不能老让阿姨一个人操心啊?钱够花就好,精神教育很重要。
你说你砸那么多钱给儿子多少也要关注一下投资效果吧???怎么就。
唉。
知道你责任大任务重工作忙,可能不得瑟这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可你看看全局上下今天都听说这事儿了,您所谓领导总要表个态吧?下午N个电话打进来,N+1个熟人神秘兮兮的问我们听说什么消息没有,为了维护您的尊严,我们一概采取无视、沉默、装傻、装聋等策略予以回避而维护您的形象。
上次开会针对某事件,您说影响是恶劣的,我们要严肃处理,相关人等一律依法办理……那个啥,明天周一例会,您还来不?您还发言不?养儿不容易,看着您那一脑袋染都盖不住的白头发,好好的深切的体会这句话是如此有道理。
您实在够悲催的,费那么大劲二十多年养出这么一个哥,不白头发都难……估么着,你家公子从那么个本三学校毕业自己找工作难,可能还得指望您团结可以团结力量,谋个闲差给他。
以前打打架,咱就不说什么了,能力范围内,您一句话我们都能摆平。
可您怎么的也要跟公子爷说说,别玩儿出人命啊?这网上一报,交警那边想放人都难……今天这事儿怎么办?要不您先给个指示,让我们做个心理准备先?到时候也好有的放矢对吧……等过了这一段时间,风声不这么紧,媒体不再这么黏人的时候,低调一些摆平这件事吧,虽然费些劲,时间长,李公子多少要说点儿苦,先让他忍忍,回头弄到外省还是出国避风头,让他选吧……人家姑娘还在ICU呢,抽空看看人家去吧,带点东西~~~PS:别小气,多花些钱,反正马上就要开始全市公安干部选拔了,您又可以捞一笔了~~~~PPS:李公子,你放心,都是公安子弟,俺们会照顾……李衙内只是在河大开车兜兜风,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不就是撞了两个妞吗,能摆平河北大学禁止学生接受采访,教育部前发言人王旭明炮轰学校“本末倒置”,呼吁严惩肇事者校园内撞死人“官二代不慌不忙”追踪最新消息有网友在当地论坛以“最新消息”为题爆料称,“女孩的妈妈已经精神失常。
客观看待中国新闻发言人
客观看待中国新闻发言人发言人是当下特殊的群体,无论是正面和负面的社会意见,无论宏大或细微的新闻事件,无论甜酸苦辣的生活话题,都会听到他们的声音。
发言人不仅是新闻事件的旁观者、点评者,更是参与者,他们的学识、素养、口才乃至说话的方式,会成为一段时间的新闻事件。
从小处说,他们代表着公众判断、民心民意;从大处说,他们代表着政府的文化立场、国家的文化形象。
这些天故宫博物院的新闻发言人冯乃恩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手机更是从早到晚响个不停,都是要求采访的电话和短信,网络上的各种评论也让他寝食难安。
不管你信不信,最近一个时期在公众中流行的两句口头禅“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是一个奇迹”居然都来自于中国最早培训的号称“黄埔一期”的资深发言人、铁道部的新闻发言人王勇平。
“应该说在当时的舆论氛围下,一个新闻发言人能够不回避,能够坦然面对记者前所未有的逼问,没有怒发冲冠离席而去,已经相当不错了。
然而由于缺乏媒体的从业经验和传播素养,也犯了一个资深发言人不该犯的低级错误,没有体现发言人在媒体和公众之间的桥梁作用。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算得上王勇平的老师,作为2003年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主讲教授,对于新闻发言人在中国的困境,他心知肚明,王勇平绝不是个例,正是目前中国发言人现状的集中体现。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了,去年我国仅中央和省级政府新闻会就达到1700多场,这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与过去相比,我们的新闻发言人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从中国的媒体变局来看,要走的路显然还很长。
1. 新闻发言人为什么总引发争议?他们的一言一行经常成为报纸的头条,但他们也时常会卷入舆论的漩涡,遭来广泛的质疑;他们是信息的传播者,却也是信息的过滤器。
他们有时是消防员救火队,有时却是适得其反火上浇油。
职业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然而他们却总犯一些低级错误。
这就是中国的新闻发言人。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动员16成语六选三含解析
成语六选三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党员干部享有的“特权”,既不是颐指气使的权力地位,也不是灯红酒绿....的奢侈享受,而是时时刻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行动自觉。
②在故宫博物院景仁宫,有一张书写捐赠文物人姓名的“景仁榜”。
正是这张榜上一个又一个平凡的名字,让故宫的馆藏赢得以丰满,让名垂青史....的佳作得以传世。
③“漂亮乡村”因有了“乡愁”,城里人也憧憬。
如此对于改善生活、吸引游客、保留历史文脉来讲,也能一举多得....。
④要想让中国环保企业能和“威立雅”或者是“苏伊士”一视同仁....,还须要政府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和系统性规划的力度。
⑤中国自今年初接棒金砖国家主席国以来,和其他成员国一道总结阅历,同心同德....,规划将来合作新蓝图。
⑥安徽省属媒体统一开设“德耀江淮”道德模范专题专栏,引领着全社会共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A.①③⑥B.②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⑤2、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小王脑筋敏捷,学习上从不死记硬背,他很快便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并且在考试中屡试不爽。
②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③在网络上有一些别有专心的人,总是发一些虚假贴子,但是三人成虎,当很多网站都转载的时候,很多人都信任了。
④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了严峻的倒塌事故,死伤惨重,真是祸起萧墙。
⑤孔子的学生颜回,身无长物,生活在陋巷,但是哪怕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他也依旧过得很欢乐。
孔子不由得赞美道“贤哉!回也” 。
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为了身心的自由和愉悦,而选择逃离官场,求田问舍,起先了闲适的隐居生活。
A.①④⑥B.②④⑤C.③④⑥D.①③⑤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的运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些地方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对简洁从数字上反映出来的、能够吹糠见米的成果特别用力,对打基础、管长远的项目不感爱好。
新闻发言人
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新闻素质、传播素质、面对公众的心理 素质……
不是知识,而是能力。
西方国家新闻发言人的优点?
幽默感 回答问题简洁、明确、有力。
Thank You!
Logo
王旭明 wangxuming
>
王旭明
北京人, 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今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 曾任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办公室主任、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为语文出版社社长。
• 王旭明
• • • • • 1978年高中毕业后,到京郊农村插队两年。 考上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在北京丰台第七中学从教7年。 1991年进入《中国教育报》当记者; 1998年任职教育部办公厅新闻处处长; 2003年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2008年任
发言人不是演员不是主持人
02
中国教育改革成就举世瞩目
03
范跑跑可以不崇高但不能无耻
人物观点
守住了师德就是守住了未来
• 师德的归师德,法律的归法律
• 坚持教育家办教育理念 校长选拔不能靠行政程序
王旭明
• 改变师德滑坡的情况需要千千万万个校长在觉悟层 面上推进和完善。提高师德有赖全社会,更有赖教 育自身,守住了师德就是守住了教育,就是守住了 未来。
王旭明
人物观点
给自己发言人经历打95分
“你打算何时休养生息啊?”
“尚有一息,我就要发言。”
微博事件
英语减负,多学国学
人物访谈
新闻发言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做人。 一个新闻发言人,只要足够真实、善良,即使他没有太多的技 巧,也不会是一个失败的新闻发言人。
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让媒体发出政府的声音——专访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
新 办 对 教 育 部 的 新 闻 发 布 工 作 和
我 个人 的启发 和帮 助是很 大 的. 这 是 大 环 境 的 准 备 言 人 最 开 始 是 发
要 的 考 虑 因素 是 什 么呢 美 国 白宫
的 新 闻发 言 人 都 是 记 者 出 身.而 我 们 的 新 闻 发 言 人 大 多是 官 员 出 身
效 地传 达 政 策, 学 、 科 理性 、 在 时代 站 前 沿. 转落 后 陈 旧 的观 念. 情 真挚 扭 感 的 表 达 对 职 业 的 敬 意 ” 目前 我 给 我
我 认 为 在 成 为 发 言 人 之 前 就 应 该 做 好 准 备 。 前 任 国 务 院 新 闻 办 主 在
发 言人制 度 已经实施 了几 年 了. 国
公 室 . 一 个 感 觉 就 是 进 了 “ 纸 堆 第 报 儿 ” 的 办公 桌 上堆 着 两三 摞报 纸 . . 他
会 客 的茶 几 几 乎 被 一 尺 多 高 的 报 纸 全部 覆 盖 . 后 又 靠 墙堆 了三 四 摞 座椅
发 言 人 应 该 职 业 化
成 更 大 的 推 动力 量 但 是 新 闻 发 言 人 制 度 远 未 成
他 能 够 及 时 了解 媒 体 动态 、舆 情 热
点 . 下 午对 王旭 明 的采 访 也 不 断地 而
王 旭 明: 了最 好有 新 闻从 业经 除
历 以外. 重 要 的 条件 是 有 良好 的 心 最
熟 .比如 制 度 尚未 把 发 言 人 列 到某 个 位 置上 去.没 有 提 供 必 要 的精 神 和物 质 准 备 .比 如 普 通 官 员 习惯 的 是对 内 沟 通 、 对上 级下 级 负 责 . 是 但 发 言 人 需 要 的 是 对 公 众 对 媒 体 负 责 : 通 官 员 不 需 要 太 重 视 形 象 但 普
“真诚”是新闻发言人根基与先导 对话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谈新闻发言人制度
果相关部 门的工作没有做好 , 发言人的工作就会非常 为难 。 如
果 止发 言人 来 弥 补工 作 的不 足 , 是 非 常有 限的 。 这 在处 理 突 发
界就是做到 “ 象具体 、 形 生动感人 ” 温 家宝总理在温州动车 。 事故发生 后说 , 在事故发生 以后 , 胡锦涛主席 当即指示要把 抢 救人放到 第一位 , 我得到这 个消息 , 立即给铁道 部负责人 打 电话 , 可以证实我只说 了两个 字就是救人 !温家宝总理 他 在 说这段 活时 , 没有 用抽象化的 “ 党中央 、 国务院 ” 而是用 , 具象化的 “ 锦涛和 ‘ ” , 胡 我 ’ 显得形 象具体 、 生动感人 。 无论 是作为一个官 员还是作 为一个新闻发言人 , 温家宝总理的发 言都是无可挑剔 的。 而他 面对 媒体 的这种真诚和实事求是 的
的 定位 , 即新 闻发 言人 应 代表 他 所供 职 的 部 门发 言 , 这是 一 种
王勇平离开这个 “ 有风险 ” 岗位的王旭 明, 最终却 因为一封长
达 60 字 、 指 铁 道 部 新 闻 发 布 会种 种 问题 的 公 开 信再 次 与 00 直
2 粗 国 219上 6 01
事件时 , 发言人的作用是建 立在部门以及领导处理 问题的基 础上 , 如果对 突发事件处理得 当 , 言人可 以把这个信号 放 发
大 ;如果处理不当 , 要尽量把不妥当的信号缩小 。 但无论是放
大还是缩小 , 部门处理工作都不可取代 。 如果突发事件 的处理 工作没有做好 , 而是指望一个优秀的新闻发 言人来弥补 , 这是
★ 记 者 /吴 承 宪
王 勇平离职 , 王旭 明却成了新 闻焦点 。 在不久前发生 的
“・ ” 别重大动车事故处理过程 中, 73特 2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
思想决定命运
思想决定命运文◎徐迅雷部未列入“大部制”鼓吹叫好说那是基于铁路鹾仅刊’吕。
蛙州{奇坏。
l,土作出驯止删伏柬;m】歌吩侔王旭明不再“发言”了。
原为教育部发言人制仍有生命力,保持独立具有合理性。
他对监督的他转任语文出版社社长,这天《中国青年报》者则使用古老政治逻辑,大打政治棍子.甚至拿用很大的篇幅作了报道。
王旭明个性率直,优缺境外媒体的“关注”说事儿,“含蓄”地指责政点明显,所以在5年任上饱受争议。
常由新闻发协委员批评铁道部有“里通外国”之嫌,对此,言人变成新闻当事人。
如今转任社长,从台前走杂文大家鄢烈山曾著文怒问:“王勇平这样思想到幕后,王旭明显然不是太开心,他只说了4个僵化背时,观念依然停留在对监督者挥棍子、扣字:欲哭无泪。
你瞧,这4个字也是性情中人的政治帽子时代的人,不撤他的职还等待什么?”话.哪位有点城府的官员在职务任免的紧要关头当代教育的情况越来越复杂。
教育领域的每会这样说的?一个提问,都如同一道高考考题;有的回答是有中国实行政府发言人制度,是社会的一个巨标准答案的,有的则没有。
王旭明的个性发言,大进步.与今年5月1日起施行《政府信息公开在固有的体制下.多少有着一些奇异的亮色。
然条例》一样.都要写进改革开放史册的。
三千六而,王旭明用率直的“程序正义”.发布了许多百行,有些职位岗位很不好干,面对公众的新闻“实体正义”有疑问、引争议的论题,著名的有发言人就是其一。
对王旭明褒贬,时间自有公“中国教育成功论”“教育买衣论”“媒体无知论。
没想到,某网站的网友跟帖几乎是一边倒的论”“名校生养猪论”“需要成千上万个王旭明负面评价。
论”“助困政策效果最好论”等等。
他的话,确对于广义的知识阶层来说。
本质上不是“性实很容易被媒体、公众抓住“尾巴”,弄到最格决定命运”,而是“思想决定命运”。
给笔者后,几乎是“尾大不掉”了。
印象深刻的发言人,有公安部的武和平、卫生部这背后的问题,还是思想认知问题。
从一些的毛群安、教育部的王旭明以及铁道部的王勇细节可见,王旭明骨子里比较缺乏规矩意识.他平。
王旭明事件处理结果便教科书的
王旭明事件处理结果便教科书的“敬业。
”谈到王旭明的名字,《光明日报》跑教育口的记者王庆环脱口而出的就是这两个字。
她说业内记者把王旭明带队外出的采访团称作“魔鬼训练营”,他总是把时间安排得很紧,从早到晚,带着记者奔跑在各个学校之间,马不停蹄,根本没有喘息的机会,也没有时间游山玩水。
比如,在采访西部地区的“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编者注)攻坚时就跑到村子里,跑到农民的田间地头。
虽然很辛苦,但大家还是特别愿意和他一起去,因为大家都感到很快乐。
对于王旭明的争议,王庆环认为:“谁在这个位置上都会成为被抨击的对象,教育这事,不是人人都明白,但又几乎涉及到每个家庭,工作难做。
”和很多记者一样,他觉得王旭明是个性情中人,因为有的新闻官员碰见媒体就会特别谨慎,保护自己的意识很强烈,但王旭明有时候会把台上台下的话都告诉记者,有一些在私下场合谈话的观点和内容被记者断章取义地发表,让王旭明招致了很多批评。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他不够职业。
”“王旭明是一个坦诚的新闻发言人。
他爱学习,接受过培训,而且特别适合做这个工作。
”王庆环说,“他当新闻发言人期间,对一些比较敏感的教育问题,还能把这种敏感及时传递给媒体,比如农村教师特岗计划,资教政策,都是通过他提供给媒体线索并把政策传达下去的。
”北京某报记者小郭说:“王旭明是个喜欢热闹的人,很随和,晚上有急事九十点钟打电话找他,他也会接听。
他本身就允许别人对他的观点进行辨认,这种做法符合现代文明社会中官员应有的素质,显示出了足够的民主意识。
”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规格经常很高,王旭明会请来部长、副部长或相关负责人到会接受记者采访。
“在部委里面协调工作,在等级森严的官场中游走,他在新闻发言人这个舞台背后实际上做了很多工作。
对于他的争议,除了本人的个性引发的争议外,对中国教育思想和体制的争议也蕴含其中,他代表官方讲话,观念暴露得比较多,容易成为人们抨击的对象。
我的新闻发布会之“最”(一)
之后 ,王旭 明通过 《 为了公开—— 我当新 闻发言人 ( 前教育部发言人 的 “ 内幕 ”经历 )》一书,讲述 了他记忆最深 的新 闻发
布会。 我 的新 闻发 布 会 Nhomakorabea之 “ ’ 最 ’
文 / 旭 明 王 百 场 新 闻 发 布 会 和 数 百 场 其 他 新
闻 会 议 , 留 下 了 一 生 也 抹 不 掉 的 记 忆 , 留 下 了 职 场 生 涯 中 最 重 要 的 印
为 是 中 国最 荒 谬 的 言 论 之 一 , 你 现 在
还 这 么 认 为 吗 ? 面 对 记 者 的 提 问 , 我 当 时 头 有 点 蒙 , 但 是 马 上 稳 住 了 情
理 ,起 码 也 要 做 到 自成 一 说 。 我 对 这
个 问题 的解 释 , 自认 为 是 可 以 够 得 上
家 对 两j 年 来 的我 国基 础 教 育课 程 改革
例 行 新 闻 发 布 会 上 , 我 首 先 发 布 了 近 期 教 育 改 革 与 发 展 的 有 关 情 况 。 之 后 , 新 华 社 记 者 提 问 说 , 你 曾 说 过 中
国教 育 改革 是成 功 的 ,当时被 媒体 认
的 有 关情 况 有 比较 清 晰 完 整 的 了解 。在
此 基 础上 ,大 家 广 泛 提 问。 ”这 样 的开 场 白的确 和 以往 人 相 径 庭 , 以往 新 闻发
绪 ,然 后 再 次 重 申 了 “ 国 的 教 育 是 中 成 功 的 ”观 点 。 我 说 ,判 定 ~ 件 事 情 是 否 成 功 , 不 同 的 人 有 不 同 的 标 准 。我 判 定 中 国 教育改 革成 功 的标准就 是 ,看 中国教 育 改 革 是 否 让 中 国 的绝 大 部 分 人 从 中 受益 了。如 果绝 大部分 人从 中受益 ,
“炮轰”王勇平背后:“发言病人”王旭旺
Pe opl e人物
这间老旧的办公室 , 古朴、 僻静 , 一扇旧 讳 : “ 我们可以不崇高 , 但不能无耻。” 式油漆木f — 乍 一走进 , 犹如回到 了上世
一
位长年跑教育的记者说, 在王旭 明当
往往是记者们 “ 挖个 纪七十年代。 若赶上阴雨天, 窗外的老槐树会 新 闻发言人 的日子里 ,
透明地发布信息。作为“ 后非典时代” 的第一
靠墙书柜上摆放着王旭 明任教育部新 上 , 王旭明曾捏着报纸, 对发布会现场几十位
记者说 , 中国青年报》 “ 《 的破报道… …”
其实, 一些与王旭明私交不错 的记者也
批部委发言人, 明一直试图推进信息公 王旭
灯下最为风光的 5 , 年 照片中的他严肃而职
王 勇 平
王 旭 明
王 旭 明 一 再
强 调 文 章 的核 心 设 问 :今 E勇平 , “ t 明 日谁 ? 今 日铁 道 部 , 日谁 ? ” 明
“ 轰 " 勇平背后 : 炮 王 “ 言 病 人 ” 旭 明 发 王
文 / 洋硕 刘
自2 0 0 8年卸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以来 ,王旭 明在语 文出版社社长位子上已经度过整整三个年头。7月 2 8日, 很多人都 坚于王旭 明的改变, 在当新 闻发言人时他 过于吹捧 中国的教育制度”现在反而成 了批评急先锋。王 ,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第 5天,他在博客上发表 了~封 “
描绘下 , 他喷香水、 爱表现、 喜欢打扮 、 性格率
直、 口无遮拦 ”不断爆出“ “ , 媒体无知论”“ 、中 国教育成功论”“ 、教育买衣论”“ 、名校生养猪
.
政声人去后
自己的发言保持严 密性而隐藏内心的想法。 失。” 赵启正如此评价王旭明。
我的新闻发布会之“最”(二)
灾害 发生后 ,许 多记者 对地 震灾 害 造 成 的 师 生 员 工 伤 亡 情 况 十 分 关 注 ,期待 了解 更具 体 的情 况 , 以便 进
一
地湿润 了 。我 说 ,在 座 的诸位 已经从 媒体报 道 中 了解 到这 一次地 震 中有很
幕 ” 经 历 )》 一 书 , 讲 述 了他 记 忆 最
深 的新 闻发 布 会 。
评 论 。作为新 闻发 言人 ,虽 然身份 是 政 府 一 级 官 员 ,但 他 首 先 应 当有 良
心 , 讲 正 义 , 追 求 真 理 , 且 有 血 有
最期待得到授权 的发布
20 年 5 l 日 , 中 国汶 川 大 地 震 08 月 2 发 生 后 , 由 于 时 值 中 小 学 生 上 课 时
园瞿万容 老师 用后 背牢 牢挡 住 了倒 塌 水 泥板 ,生命 的最 后一 刻怀 里还搂 抱
着 一 名 小 孩 ; 德 阳 市 东 汽 中 学 遇 难 教
先 生 先 向基 金 会 捐 资 10 万 元 人 民 00
币 , 这 笔 款 项 用 来 帮 助 在 这 次 震 灾 中
供相关 数 以便他 做 中国地 震伤 亡情 字
先生 曾多 次提 出要求 ,甚 至恳 求我提
在 地 震 发 生 之 后 , 社 会 各 界 纷 纷 进 行 捐 款 , 很 多 企 业 和 个 人 选 择 了 中 国 教 育 发 展 基 金 会 这 些 平 台 全 国 青
联 常 委 、福 建 省政协 委员 、青年 企业
家 协 会 会 长 、 阳 光 集 团 董 事 长 林 腾 蛟
王旭明人生无处不青山
王旭明:人生无处不青山作者:艾庆梅来源:《国际公关》2011年第05期和王旭明的采访约在他所工作的地方:语文出版社的办公室。
古朴而又简陋的小楼似乎有些沧桑,楼内寂静而又简单,旧式油漆木门口散发着油墨书香的味道。
沿着走廊走到尽头就是王旭明的办公室,一台旧沙发、旧式桌子和书柜上摆满了书,唯独茶几上的那套茶具倒显得有几分精致。
这里不禁让人想起刘禹锡的那首《陋室铭》。
王旭明很温和,热情地给记者倒上茶水,我们很自然地开始聊了起来。
“炮轰”王勇平背后7月28日,温州动车追尾事故发生后第5天,王旭明在博客上发表了一封致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的公开信,质疑铁道部事故后的新闻发布会。
部分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便以“前教育部发言人炮轰王勇平”为题,让原本只是探讨形式的话题充满了硝烟味。
这让王旭明很无奈:“我根本就没想针对王勇平,只是以信的形式展开话题,让更多的公众重新思考、探讨新闻发言人制度。
”王旭明说道,“今日勇平,明日谁?今日铁道部,明日谁?其实这句话是在为王勇平开脱,但是这个话他不能说,只能由我说。
”在给王勇平的公开信里,王旭明希望其他政府部门能从铁道部门的教训中学会公开、透明地发布信息。
王旭明当发言人时一直试图推进信息公开,推动决策过程的公开。
用王旭明自己的话说,公开已经成为与他生命共存的理念,成为他思想的一个内核。
他用3个字评价“公开”二字:太好了!之后王旭明又发表了一篇《中国需要多少个温家宝》,文章中这样写道:中国需要多少个温家宝,我坚定地认为中国需要千千万万个温家宝,至少在灾难事故发生时,无论天灾还是人祸的处理时,面对伤害者、面对事故本身、面对媒体和公众时,有千千万万个温家宝式的面对。
王旭明感叹:“任何一个时代都不惧怕英雄的缺失,怕的是向英雄学习的人都少,寥若晨星,甚至连仰望的气息也无!”关于这封信,他的恩师、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发来一条短信:你的文章我看了,但是不知道很多领导和他们的发言人看懂了没有?如今,王勇平的离职,王旭明更是因为这封公开信成为新闻的焦点。
新闻发言人的语言必须坚持真诚的原则
新闻发言人的语言必须坚持真诚的原则王旭明新闻发言人的语言有很多讲究,各种“术”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新闻发言人的语言必须坚持真诚的原则。
人的表达必须真诚,这既是对发言人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说真话,使用“真情”“真心真意”和“真抓实干”这样的词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中就包括“诚信”和“友善”,诚信就是真实、让人信服的意思,友善则是待人要像对朋友一样,诚信和友善正是真诚的全部含义。
真诚一词包括真实和诚恳两个方面的意义。
先说真实,新闻发言人的发言必须坚持真实的原则,这是原则,也是底线,不能违反,更不能突破。
在发言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由于互联网和全媒体时代,记者和公众往往很快就知道一些情况,而上级有关部门又不允许公开,其中有些不允许公开的信息在网络和民间早有传闻。
这时候,一些官员的习惯回答是“正在调查中”“目前我还不掌握这方面情况”等,显然这与事实不符,往深里说,就是官员在撒谎。
那么,如何做到既真实表达,又不泄露任何秘密的内容呢?这就要求新闻发言人不仅在发言中牢牢坚持发言的伦理原则,还要学习一些真实表达的术语和技巧。
例如刚才上面所说的情况,说“正在调查中”显然不合适,而应该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授权发布。
”如果对方再接着追问,发言人应该会使用“无可奉告”这个词。
当然,说真话只是真诚的一半意思,光说真话还不够,还要诚恳地说真话。
什么是诚恳呢?诚恳是待人的一种态度,包括对人的问候、尊重、关怀、同情、理解,也包括给对方以尊严和信任感等,因此,表达这些诚恳的情感要有谦辞、敬语和对别人表示关怀重视等的语句。
如果没有这些,只会说“没有得到授权”和“无可奉告”,不仅表达生硬,而且也有悖做人伦理。
一句话,一个合格的发言人必须坚持说真话的原则,也必须坚持保密和服从组织上的要求。
如何做到兼顾?就要学习一些包括术语在内的发言技巧,而诚恳的表达则显示出发言人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精神。
官员,心正比说话更重要
官员,心正比说话更重要作者:廖楠来源:《领导文萃》2013年第03期整齐划一的深色西装,高高梳起的大背头,这是教育部原发言人王旭明留给媒体的印象。
7年老师,10余年的新闻从业经验,王旭明几度语出惊人。
他曾经炮轰媒体“往深了说就是无知”,也批评一些人“可以不崇高,但不能无耻”,这让他在新闻发言人群体中显得十分高调。
2008年,他从教育部发言人的舞台卸任,来到语文出版社担任社长,不久前推出了自己的新作《明正言顺:王旭明谈官员的说话之道》,并接受了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的采访。
言语重要,心正更重要环球人物杂志:您觉得作为官员,话该怎么说?王旭明:首先,要勇于即时面对媒体。
我们以前总是等事件结束,公布最终数字和消息,结果谣言已经上了跑道,真相还在穿鞋。
事后你再解释,错误认识都已深入人心。
很多道理,其实就像小葱拌豆腐似的,谁是谁非都很清楚,但当下中国,“是”的不站出来,“非”的胡搅,精神世界一片混沌。
其实,官员不要怕事情发生,处理得好、表达得好,政府的威信同样会高一层。
比如2010年的上海静安大火。
事发当晚,我就看到新闻滚动播出,实时更新数据。
当天午夜1点,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就到了现场,衣着凌乱,表情非常焦急,一个城市的领导人来表明态度,这对安稳民心太重要了。
然后,在上海人代会上,俞正声要求把该事件加进讲话中,让上海人记住这个教训,这就是为百姓代言,老百姓爱听。
当然,敢讲话不是泼妇骂街,还得有思想、懂业务。
一些官员一问三不知,马上就脸红,这样的心理素养怎么能跟公众讲话?环球人物杂志:在说话中要注意什么呢?王旭明:这个就太多了。
首先,对媒体的态度不能居高临下,要平等。
其次,不要花里胡哨,多接地气,形象化地说。
再次,温情与激情并重,拿捏好深浅,适度表达,等等。
环球人物杂志:您在书中说,真正会说话的官员得不到提拔重视,不会说话的反而平步青云,这是不是超出了“说话”的范围?王旭明:我曾经在培训班上问过很多官员,如果上级让你造假,你怎么保证真实?许多官员回答说,就是要把谎说得跟真的一样,以“实现领导意图”,这让我毛骨悚然。
我国新闻发言人现状
我国新闻发言人现状2003年非典:当局和媒体沉默、掉语——真实威望的声音迷掉——流言滋长——激起社会的惊恐——抢购药品和白醋风波——平易近众和国际关系组织的不满——主管部分组织初次的消息宣布会,建立天天的消息宣布机制;2022年723动车变乱:消息宣布会上,铁道部谈话人王勇平的一些言语如‘这只能说是生命的事业’还有‘至于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信了’,激发了外界的争辩。
(表示欠妥,语态太强势,语调过于高亢,神志也不合适;首场消息宣布会最好由铁道部部长召开,不该由消息谈话人独自担当。
)当了8年多的铁道部消息谈话人,但当晚的状况,跟王勇平以往的经历差别甚大年夜。
以前,王勇平多次在春运或京沪高铁开通如许的铁路重要办法出台时出现。
那样的宣布会,王勇平答问时老是面带微笑,游刃有余。
当提问停止后,如还有记者强烈请求提问,他也会跟引导磋商,争夺让其答复问题。
即便被媒体围追割断,他也老是面带微笑。
一个问题,说了好几遍,不知情的记者再问起时,他也会再答复。
他把谈话人与记者的关系视为“富有挑衅性的同伙关系”,而不是“仇敌的关系”;把他与铁道部、媒体的关系比作“一仆二主”。
但在记者看来,王勇平熟稔宣传方法,以虚避实。
一名经久接洽铁道部的记者称,从王勇平那边,很难问到本质性的消息,尤其是涉及到铁路负面时。
受体系体例所限,他往往需获得授权后再同一宣布。
2003年,王勇平在北京参加了为期5天的首期中国消息谈话人培训班,一路进修的有来自66个部委和处所机构的100多位消息谈话人。
这群被称为“黄埔一期”的官员当时年纪大年夜多在30-45岁。
2004岁尾,国新办第一次向社会颁布了75位消息谈话人接洽德律风,当时被看作推动政务公开之举。
2022岁尾,当各部委消息谈话人名单第7次颁布时,人已经被换得差不多了。
与王勇平同批次的优良消息谈话人,如上海市当局原消息谈话人焦杨,南京市当局原消息谈话人徐宁,包含王旭明在内,都分开了这个风险极大年夜的岗亭。
新闻发言人的正确打开方式
新闻发言人的正确打开方式本刊见习记者曾那迦8月29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陈庄村聚仙饭店发生坍塌事故。
事故发生后,山西省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全力进行救援。
不少媒体都对该事件进行了跟踪报道。
但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注意到,事故发生24小时内,有关方面并未举行正式的新闻发布会,“第一新闻发言人”的身影迟迟未出现在此次事件之中。
目前,国务院安委会已对该事故查处进行挂牌督办。
2016年《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出台时,已要求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要快速反应,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之后不久,全国各地纷纷确定各级政府机关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第一解读人、第一发言人”。
“我不知道”,那谁知道?“我觉得胡说、乱说的新闻发言人越来越少了,不说的新闻发言人倒是越来越多了。
”几年前,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曾指责新闻发言人们“集体不进攻,集体趴在底线上”。
与西方职业化的新闻发言人不同,我国的第一新闻发言人常常是兼职身份。
在一些领导干部眼中,属于一份“副职”,被掉以轻心。
2015年8月12日,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天津就此事召开多次新闻发布会,第一次发布会就出状况。
分管安全副市长未出席、安监部门没有官员出席。
天津市滨海新区原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勇在回应危险品爆炸物和居民区距离时,说出了“还是蛮远的”雷人之语。
“下去问一下”“专家不在,我要与我的同事商量一下”“我不知道”“我不掌握”……这样的回答频频出自相关新闻发言人的口中,挑动公众在灾难发生后脆弱敏感的神经。
甚至还有新闻发言人面对追问后直接起身离席。
事实上,从新闻发言人们走进发布会现场的第一刻起,新闻发布会就已宣告开始,发言人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受到审视。
北京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刘志在落马前最后的露面,是率队前往意大利参加米兰世博会北京周活动。
期间他频频在媒体上亮相,还将“美丽北京,绽放世博”的活动主题误读为“定放世博”,全场愕然,丢人丢出国门。
从王旭明离职看新闻发言人的职业特点及其要求
作者: 沈正赋
作者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出版物刊名: 今传媒
页码: 27-28页
主题词: 新闻发言人;职业特点;王旭;离职;媒体记者;新闻当事人;国内比较;公众舆论
摘要:2008年7月中旬,一位新闻发言人的离职引起网上热议。
作为国内比较有个性的发言人之一,教育部原发言人王旭明在任时曾饱受争议,经常由新闻发言人变成新闻当事人。
在他离职的消息被披露后,有评价说:“他能够在这个位置上干5年,已经是奇迹了。
”甚至有媒体记者在博客上撰文称他的离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然而,也有不少记者和传媒学者却表达了对王旭明离职的同情和惋惜。
那么,王旭明到底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新闻发言人呢?王旭明的离任为何反而唤起了公众舆论的依依不舍呢?本文试图从新闻发言人的职业特点及其要求对此进行分析。
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没钱就别接受高等教育
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没钱就别接受高等教育 【2006.03.14 10:31】来源:新快报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上学)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
“教育是一种消费,北大清华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新快报讯(记者范昊怡)“当希望工程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的时候,当全社会都被白芳礼感动的时候,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答复两会代表和媒体时对国人说:穷人,你没钱就不要接受高等教育,因为你消费不起。
”本周,网络上最热闹的话题之一莫过于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针对两会代表们反映“上学贵”问题的答复而引起的争论。
王旭明的言论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反应,网友纷纷表示这样的话由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讲出来,“真让人难以相信”,有网友甚至发出帖子———《强烈建议教育部向全国人民道歉!》。
“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据新华社2006年3月6日报道,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根据两会期间代表们反映的“上学贵”的问题回复说:“人们对学费问题应当转变观念。
在计划经济时代,孩子从小学上到大学花的钱很少,因为国家都给包了,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形势已经发生变化。
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既然是消费,就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智力实力来选择。
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
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
现在很多人不考虑自己实力如何,都想让孩子往好学校里挤,这是非理性的,也是形成‘上学贵’观念重要来由之一。
”跨境炒汇受损不受保护果冻产品两成多不合格网友总结称:此话有四条主要信息:1.好大学属于富人,老百姓别问津;2.大学教育是高消费,腰包没钱别进来;3.老百姓不懂教育,整天瞎嚷嚷;4.人民的观念有问题,需要转变。
哈佛大学对贫穷学生是免费的王旭明的这一言论旋即引起了网友强烈反弹,北大清华只能让富人阶层消费成了网友们抨击的热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毫无疑 问地成为我国政治生活 中的一个亮点。
几 年过 去 ,中国政府 新闻 发言人 的表 现离政府 、媒体 、 公众三 方都满意 的 目标还 有不小差距 ,但是 可以看到 ,新闻 发言人 在朝那个方 向努力 。教育部的王旭明 ,在他任 新闻发 言人 的 5 时间里 ,除了召开 新闻发布会 、新 闻通气 会 ,共 年 接受 了 10 0 0多次 媒体采访 ,基本平 均每个 工作 日都 要接受
行 政 官 员 、不 是 老 师
这些工 作外 ,国务 院新 闻办公室 有
新 闻发言 人培训 ,此外全 国各 省教育厅 也有新 闻发言人培训 ,我 还上 了几十 场 课。除此 ,还有 教育部办 公厅 日常的事
务性 工 作 需 要 处 理 。
编辑 。但 是这些人 的 发言人又都是需要有一
维普资讯
新闻发言人的故事
I 通过 新闻发 言人 , 建政 府与媒 体 、 搭 公众 之 间的沟通 桥梁 , 塑造 民主 、 开放 、
● 负责、 透明的 代政 象。 正因 此, 样一 度创 毫 现 府形 也 为如 这 种制 新, 无疑问 地
_ 成为 我 国政 治生 活 中的一个 亮点 。
到了 以新 闻发言 人制度为契机 ,政府信 息公开从形式到 内容 的不断革新 …… 如果王旭 明、徐宁 、张云英 不是孤例 ,中国的新闻发言
人制度会更好一些 ,中国政府的信息公开透 明情 况也会更好
一
些
小康 ・总第 4 期 5
1 9
维普资讯
王旭明 :新 闻发言人的感觉
同的 。
要有 各种各样 的兴趣 稍有一些拒 绝,是因为一些记 者只是对 每 天 会 浏 览 l 份 报 0多 我个人感 兴趣。只要是采访 教育部的政 看 。 这 些 都 是 必 要 的 策方面的,我依然会接受采访 。 能找 到一种做新闻发 我们 很难说新 闻 是我们可 以说新 闻发 闻发言人不是 主持人
国最 具知名度和最富争议性 的一位政 府
新 闻发言人。 在 “ 康 采访 过程 中,一 位和王 小 旭 明相识 l 0年的中央媒体记者 ,一直用
“ 勤奋 ” “ 力 ” 甚至 “ 力 ” 来 形容 王 、 努 卖
对待 新闻发言人工 作的态度。和王旭 明 有过接触的记者 ,也都认 为王应该可 以 算 是一 位称 职的新 闻 发言 人。他热情 、 微笑 、 彬彬有礼 , 与媒体的沟通总有 “ 您 好… 对不起”一类的词汇 ,接受完记者 采访 ,会 一直 将记者送 到 电梯 口,直到
_ 尽管媒体和王旭明会有一些口水战,但内心,大家
一对他所言的 “ 中国需要千万个王旭明” ,大体还是认同的。
媒 体 和 公 众 不 断 听 到 教 育 部 新
== 闻发言人王旭 明关于 “ = l 教育买衣
论” 媒体无知论” 中国教 育成 功论 ” 、“ 、“ 以及 “ 中国需 要成千上万个王 旭 明” 的 论 说 时,这一切,无疑 让王 旭明成了中
电梯 门关上 … …
您了的 共场门 的后部 个多一 召,■ 新新l 《为● 人少 开闻 闻国 小教 过发 发家 又次 康布 接媒 多教 言育 》会 受体 人育 :部 您? 成
g . -
闻发言人这个角色? 王旭明 :从 20 年 3 03 月开第一场新 闻发布 会,到现在 已经开过 10多场新 0 闻发布会 ( 记者 见面会 ,制作 的节 目不 算) 。接受过几百名记者上千次的采访 。 我没有 拒绝过记 者的 采访。现在稍
市 的 17名学 员参加 了培训 。随后 南京、云南、重庆等几 十 7
个地方 的新闻发言人相继登 台亮相。国务院闻办还 向媒体
公开 了 “ 国家机关新 闻发言人 名单联络方式 ( 名单 ) 。一 时 ”
间 “ 新闻发言人 ”成为 中国媒体最时髦 的词语之一。
新 闻发 言人 ,简单的说就 是代表政府 、企业 向新闻媒体 和公众 发布 信息、澄清事实 的专业 人士。 目前 ,这一群体遍 及从国务 院部委到基层街道 办事处 的各级政府。 不难理解执 政者这样做 的用意 :通过新 闻发言人 ,搭建 政府 与媒体 、公众之 间的沟通桥梁 ,塑造 民主 、开放、负责、 透 明 的现代政 府形象 。也正 因为 如此 ,这 样一种 制度创新 ,
一
名记者 的采访 ;被称 “ 中国第一美 女新闻发言人” 的南京
市政府新 闻发言人徐宁很欣慰地说 ,遇 到重大突 发事件 ,领 导对 我 的要 求就 是 “ 定要 以最快 的速度告 之媒 体真相 ” 一 ; 而作为北京首个社 区新闻发言人 的张云英 ,除了要面对新 闻
媒体的提 问,还要直 接面对社 区公众 的提问。 由此 ,我们看
王旭 明 :作为 新
要有各 种相关 知识 。 相 关政策 ,新 闻、传.
等方 面 的 知 识 也都 是
采访 王旭 明在 教育部 9楼他 的办公
室 。办 公 室 不 大 ,铺 天 盖 地 地 堆 满 了各
类材料 和书籍 :办公桌上堆 满了教育部 的各 类文件 ;书厨里堆满 了与教育和传 播 相关的书籍 以及 影像 资料 ;沙发前 的 小 案几上则摆满 了王旭 明每天需要浏 览 的十多份报纸…… 王旭 明 自己用 “ 不堪 重 负”来形容 他 的新闻发言人工作 。 尽 管 媒 体 和 王旭 明会 有 一 些 口水 战 , 但 内 心 ,大 家 对 他 所 言 的 “中 国需 要 千 万 个 王 旭 明 ” ,大 体 还 是 认
★专题策划/ 本刊编辑部
采写/ 小康) )记者 陈建芬
20 薹 03
道 消息却是不断传出。
、
也许 是巧合 ,也就在 这年春 天,上 海、北京等少数 国家
机 关和 省市开始任命新 闻发言人 ,到秋天 国务 院新 闻办举办 了两期新闻发言人培训班 ,来 自6 中央 、国家机关和各省 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