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匡汀治疗颈性眩晕43例疗效观察
颈性头痛眩晕90例临床疗效观察
2 1 治疗 组 . 自拟化 瘀 潜 阳饮 加减 。 本 方 : 麻 l g 钩 藤 3 g 生 石 决 明 基 天 5、 0、 ( 煎 ) 0 生 地 1 g、 花 1 g 赤 芍 l g、 风 1g 当 归 1 g 先 3 g、 红 5 、 0 防 5 O、 5、 枳壳 2g 柴胡 1g J芎 3g 桔梗6 √l 膝 1g 怀牛 膝 1g 制 首 乌 o、 o 'l o 、 I g I 牛 5、 5、
精华 , 六腑清 阳之 气 皆上注 干头 。 本病 常 受风寒 之邪 和精 神刺 激所诱
发。 风寒之邪 侵袭经络 , 上犯巅 顶 , 清阳之气 受阻 , 凝滞 , 气血 阻遏经络 ,
不通 则痛 。素 问 举 痛论 》 “ 气入 经而稽 迟 , 而不 行 . … . 《 云 寒 泣 . 客于
脉中则气不通, 故卒然而痛”又精神刺激, 。 情志抑郁, 肝气郁结, 日久肝
显效 : 痛眩晕基本消 失 , 因疲 劳后在颈部 活动时 出现短 暂的头痛或 头 偶
眩晕, 遗留较少的相关症状与体征 , 不影响 日常生活, C 值接近正 T D
常 。 转 : 眩 晕发作 次数 减少 , 度减 轻 , 留部分 相关症 状 与体 好 头痛 程 遗 征 , 日常生活稍有影响, D罐 转。 : 对 断 无效 治疗前后盛
疗效 观察 【 献标 识 码】 文 A
【 文章 编 号 l 4 0 4 (0 00 () 0 7 - 1 1 7 - 7 22 1 )8a- 0 4 0 6
颈性 头痛眩晕是临 床上常见的一 种病症 , 近年来发病 率极高 , 反 且 复发 作 , 疗较 为 困难 , 治 严重 影 响 了人们 的 正常 工作 和 生活 。 者 自 作
自拟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
自拟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作者:黄智胜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年第07期摘要:目的观察自拟中药定眩汤对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探讨相关作用机理。
方法 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各30例,中药组给予口服自拟定眩汤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15 d为1个疗程;西药组给予西比灵胶囊口服,每次10 mg,每晚1次,15 d为1个疗程。
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中药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关键词:定眩汤;颈性眩晕;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7-0050-02颈性眩晕是由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折曲与痉挛造成管腔狭窄,以致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证候群[1]。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自拟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来源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经本院针灸康复科确诊为颈性眩晕的门诊病患,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中药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30~50岁,平均年龄(40.1±3.5)岁,病程在1~12个月,平均病程为(6.1±2.5)月;西药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30~50岁,平均年龄为(40.3±3.6)岁,病程在1~12个月,平均病程为(5.7±2.5)月。
2组病人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青岛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拟定的颈性眩晕诊断标准[2]:(1)有持续性头痛、头昏、耳鸣等症状,颈部旋转和后伸时出现一过性的眩晕、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倒;(2)椎间孔后缩试验阳性,臂丛牵引试验阳性;(3)颈椎X线片检查有骨质增生,椎间孔缩小,有时可见椎骨移位及颈曲异常。
1.3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眩晕”的辨证标准制定[3],分为风阳上扰、痰浊上蒙、气血亏虚、肝肾阴虚4型。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李进【期刊名称】《中华养生保健》【年(卷),期】2022(40)5【摘要】目的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龙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摸球法分成A组和B组,各50例。
A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B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椎动脉血流速度、血脂水平、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
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右椎动脉(RVA)、左椎动脉(LC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均高于治疗前,且A组RVA、LCA、BA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头痛、颈肩痛、眩晕)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A组症状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A组SF-36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颈性眩晕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椎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血脂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总页数】3页(P132-134)【作者】李进【作者单位】山东省龙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相关文献】1.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联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颈性眩晕2.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颈复康颗粒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3.针刺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对颈性眩晕患者疗效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4.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用银杏酮酯滴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5.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疗效评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柴胡苓桂汤联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42例
3 讨 论
故P P H联 合 中 医 手 段 治 疗 痔 病 , 临 床 值 得 推 广
使用。
参 考 文献
[ 1 ] 郑偌 , 胡明, 曾 晓玲 , 等. P P H加 硬 化 剂 注 射 治 疗 老 年 重 度 痔 3 O例
疗 效 观察 [ J ] . 中 国肛 肠 病 杂 志 , 2 0 0 7 , ( 2 7 ) 8 : 4 4 - 4 5 . [ 2 ] 李慈春 , 谢坚 , 熊亚星, 等. P P H 与外 剥 内扎 术 治 疗 混 合 痔 并 重 度
1 . 2 . 3 术 后 处 理 流 质 饮 食 2 d ; 术 后 服 用 中 药 方 剂
层组 织 ( 原则上不 切除痔块 的上半部分 ) , 同时对 远近端
黏膜进行 吻合 , 脱垂 的 内痔 被 向上 悬 吊和 牵拉 , 不再 脱 垂 。由于位 于黏膜下层供 给痔动脉 被 同时切 断 , 术 后痔 血供减少 , 痔块 在术后 2周左 右逐渐 萎缩 。一方 面缓解 了症状 , 另一 方面有效地保 证精细控便 能力 。
硝、 白矾 、 黄柏 、 红 花等组 成 , 共 奏 清热解 毒 、 消肿 止பைடு நூலகம் 、
治 疗结 果见 表 1 。
表 1 两 组 手 术 及治 疗 疗 效 比 较 ( 例, %)
祛湿 止 痒之功 , 用 之 熏洗 坐 浴 , 有 利 于 切 口愈 合 ; 马应
龙 痔疮 膏具有 收湿 敛疮 、 生肌, 能 促进切 口愈合 。 中药 处 方 由黄柏 、 黄芩 、 地榆 、 赤芍、 炒 槐花 、 仙鹤 草 、 炙黄 芪 等 组成 , 共奏清热利湿 、 润 肠 通便 、 止 血、 益 气 升 提 之 功, 可用 于 防止术 后便 秘 、 出 血等 情况 。
中药定晕1号方治疗颈性眩晕96例临床观察
甘草各 lg 每 日 1 , O。 剂 水煎 2 , 次 于早晚饭后分服 。 对 3 讨 论 照组 采用 川 芎嗪氯 化 钠注射 液 ( 山东 齐都 药业 有限公 颈性 眩晕 是 眩晕症 中常 见类 型 ,尤其 常 见于 中老
以 眩 晕 为 主 要 症 状 的 颈 椎 病 患 者 随 机分 为 治 疗 组 与 对 照 组 各 9 6例 , 疗 组 采 用 自拟 定 晕 1号 方 治 疗 , 治 对 照组 予 以 川 芎 嗪 氯 化 钠 注 射 液 2 0 l 滴 ; 组 均 以 1d为 1 程 , 0m 静 两 0 疗 2个 疗 程 后 评 效 。 果 两 组 总 有 效 率 结 无 显 著 差 异 , 治 疗 组 显 效 率 高 于 对 照 组 。结 论 中 药 定 晕 1 方 治 疗 颈 性 眩晕 疗 效 满 意 。 而 号 【 键 词 】 颈 椎病 椎 动脉 供 血 不 足 定 晕 1 方 关 号
例 , 院病 例 3 住 6例 ; 男性 5 例 , 2 女性 4 4例 ; 年龄 4 ~ 1
征 均有 明显 改善 ,其 总有效率 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 ( P> 0 0 )而治疗组显效 率高于对 照组 ( < . 5 。 .5 , P 0 0 )
表 1 两 组 临床 疗 效 比较 n % ) (
多年 来 运 用 自拟 定 晕 1号 方 治 疗 该 病 ,取 得 满 意疗 过 程 中观察 并记 录 出现 的各种 不 良反应 以及 治疗 前后 肝 肾功 能有 无异 常变 化 。 效 。现 报告 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一 般 资料 . 选 择 20 0 4年 8月 ~ 0 7年 8月来 20 1 3 疗效 标 准 . 参 照 19 9 4年 国家 中医 药 管理 局 制
针药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43例疗效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43例疗效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__年6月~20__年5月来本院门诊接受治疗的85例颈源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
治疗组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49.6±7.1)岁;病程3~15个月,平均病程(4.6±3.5)个月;对照组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31~67岁,平均年龄(49.1±7.3)岁;病程3~14个月,平均病程(4.8±3.4)个月。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3] ①眩晕并伴有颈椎病表现,既往有猝倒史;②旋颈试验阳性;③颈椎X线检查结果有异常表现;凡具备上述3项中任意2项均可确诊。
同时排除神经官能症、高血压、眼源性、耳源性、颈部肿瘤、颅脑器质性病变等引起的眩晕。
1. 3 方法1. 3. 1 治疗组采取针灸配合口服汤剂进行治疗,针灸:患者取坐位,操作者先取百会,用长25 mm毫针平刺0.5~0.8寸,得气后行补法。
四神聪用25 mm毫针向百会方向斜刺0.5~0.8寸,得气为度。
承灵、印堂用25 mm毫针平刺0.3~0.5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
风池用40 mm毫针斜刺0.5~1.0寸,得气后行泻法。
安眠用25 mm毫针直刺0.5~0.8寸,得气后行补法。
悬钟用50 mm毫针直刺1~1.5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
足三里用50 mm毫针直刺1~2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
阿是穴根据需求采用针刺手法,均得气为度,留针30 min。
颈椎夹脊穴交替选用其中3对穴,用25 mm毫针斜刺0.5寸,得气后配合HJ6805-1经穴治疗仪,用疏密波,留针20 min,进行针灸治疗, 1次/d。
同时配合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其中风阳上扰型,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肝火上炎型,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43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43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李晓光(禹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禹州461670)摘要:目的:研究天麻素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3例。
对照组给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天麻素注射液+倍他司汀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积分变化。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2.09%,P<0.05);治疗1、2周时,观察组眩晕症状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天麻素注射液与倍他司汀联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可改善症状,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天麻素注射液倍他司汀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中图分类号:R743.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351(2019)05-0138-02后循环缺血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类型之一,约占全部缺血性脑卒中20%[1]。
后循环主要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组成,可为前庭系统提供丰富的血液供应,而前庭对保持人体平衡及调节眼球运动起着重要作用,一旦后循环发生病变,造成脑部血供不足时,可出现与体位及头位变化有关的眩晕症状,即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目前多针对病因采取血小板聚集抑制剂、血管扩张剂、控制血压血脂代谢,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等药物治疗此病。
本研究将天麻素注射液与倍他司汀联合应用于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86例。
均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2]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诊断标准,患者伴有眩晕、共济失调、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症状;排除合并肝、心、肾脏器功能衰竭、血液系统疾病及脑出血。
以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3例。
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8.26±10.85)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7.86±2.86)年;合并高血压11例,高脂血症8例,冠心病6例。
银杏酮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
■临麗擁银杏酮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观察徐琴玉,薛飞2(1江阴市青阳医院,江苏江阴214400)(2江阴市中医院,江苏江阴214400)【摘要】目的探讨银杏酮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和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86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n=43,给予银杏酮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和对照组(n=43,给予单纯倍他司汀治疗)。
观察记录2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o治疗4周后,2组患者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5),且联合治疗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o结论银杏酮联合倍他司汀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银杏酮倍他司江DOIHO.l9435/j.l672-1721.2019.22.03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最常见的脑缺血性疾病之一,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大部分以眩晕症为首发症状皿。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容易反复发作,伴有视物不清、恶心呕吐、一过性听力下降等,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
本研究尝试联合使用银杏酮和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和江阴市中医院收治且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
联合治疗组男14例,女29例,平均年龄(65.47±6.84)岁;病程4d~23d,平均(16.67±5.77)d;合并高血压13例,高脂血症17例.动脉粥样硬化20例。
尼莫地平、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临床分析
尼莫地平、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临床分析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而颈性眩晕是由颈背部软组织性病变或颈椎骨关节性病变引起的,以交感神经症状为主的症候群。
以眩晕为主诉,伴有恶心,呕吐,头颈痛,肩背痛,耳鸣,视觉障碍,出汗,心悸等临床表现。
我科于2009年1月~2010年9月收治68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分析并报告如下。
近年来,应用尼莫地平、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满意,现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0年9月住院患者68例,均以发作性眩晕为首发症状,经颈椎X线正侧位拍片、或颈椎CT检查,均显示颈椎不同程度的生理曲度改变,椎体前后缘唇样增生,横突孔狭窄,颈椎关节增生,椎间隙狭窄,颈椎间盘脱出等颈椎病表现;经颅多谱勒显示椎基底动脉有不同程度痉挛、硬化、狭窄等供血障碍的改变。
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38~70岁。
其中合并高血压病15例,冠心病13例,高脂血症11例,糖尿病1例;对照组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40~68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病14例,冠心病10例,高脂血症9例,糖尿病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伴随疾病等方面基本相似,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1.2 观察方法所有患者观察期间停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活血化瘀的中草药,但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患者仍常规用药。
治疗组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8-16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盐酸倍他司汀250 mL或500 mL缓慢静脉滴注。
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500 mL及复方丹参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 d,用药期间观察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变化。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1~3 d后,眩晕、恶心、呕吐,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自我感觉正常;有效:治疗5 d后,眩晕、恶心、呕吐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仅感轻微不适,能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无效:治疗7 d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生活需人照顾,需继续治疗。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目的:探讨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78例于我院确诊为眩晕症的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
对照组90例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88例则采用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
本研究纳入病例依据基础病不同分为颈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梅尼埃病3个疾病,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观察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组间疗效比较显示,对于各基础病疗效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结论:倍他司汀较丹参注射液而言,疗效更为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标签:倍他司汀;眩晕症;临床效果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头晕及目眩两个症状,发病时患者常可伴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冷汗等症状,多见于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前庭神经炎、颈性眩晕等疾病。
眩晕症预后较好,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部分患者常因反复发作而严重影响日常正常生活及工作。
自2011年开始我们分别采用倍他司汀及丹参注射液治疗眩晕症,本文将对两组药物疗效进行较深入探讨,汇报成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均为2011年8月到2014年9月于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且确诊为眩晕症的患者共178例,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88人,对照组90人。
对照组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52.65±9.87岁,病程4.65±2.02年。
基础病:颈性眩晕2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7例,梅尼埃病29例;观察组88例,男45例,女33例,年龄53.86±10.05岁,病程4.36±2.15年。
基础病:颈性眩晕2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6例,梅尼埃病27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病等一般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眩晕症诊断标准[1]。
1.3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并知情同意者;②无其他严重疾病者;③年龄18-75岁者;④未服用其他治疗药物者;⑤所有患者均经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阿托伐他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眩晕症的临床研究
阿托伐他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眩晕症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眩晕症的临床研究。
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7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后 hs-CRP、IL-4 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①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的hs-CRP、IL-4 评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hs-CRP、IL-4 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59%,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8.38%。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4.163,P=0.041<0.05)③研究组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眩晕症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颈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症;临床;研究当前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提升,饮食习惯以及作息习惯,均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电子产品的普遍应用导致人们出现椎动脉型颈椎病疾病数量逐渐增多。
疾病出现后,患者会出现眩晕,呕吐且视力下降,站立不稳等情况,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疾病诱因较多,而且疾病极易出现眩晕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
在这一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强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眩晕症疾病治疗研究,阿托伐他汀作为他汀类药物,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基于此次研究以7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眩晕症患者为例实施分组治疗,进一步探究阿托伐他汀药物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实施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接收的7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合并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中患者最小年龄35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58.17±1.26)岁。
自拟定眩汤在颈性眩晕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自拟定眩汤在颈性眩晕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自拟定眩汤在颈性眩晕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5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中医治疗,实验组实施西医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数明显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实验组的血液流变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对颈性眩晕患者实施自拟定眩汤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自拟定眩汤;颈性眩晕患者;效果【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087-01颈性眩晕主要是由于颈椎病变而使椎动脉折曲与痉挛造成管腔狭窄[1],就是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的不足导致患者出现眩晕的症状,其临床症状主要有眩晕、颈和枕痛、手臂无力等症状[2]。
本次颈性眩晕患者给予自拟定眩汤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治疗的患者中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颈性眩晕患者50例,并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25例,实验组患者,男12例,女13例,年龄31-52岁之间,平均年龄(40.5±5.2)岁,病程在1-13月,平均病程为(6.3±2.8)月;对照组患者,男14例,女11例,年龄32-50岁之间,平均年龄(41.2±5.6)岁,病程在1-14月,平均病程为(5.8±2.7)月。
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没有太大的差别,P>0.05,在治疗上可以相互比较。
1.2纳入标准所有的患者进行诊断均有连续性的头痛、头昏、耳鸣等临床症状,颈部扭转时会出现一过性的呕吐、眩晕、恶心甚至会有突然晕倒的现象;且患者的椎间孔后缩经测试为阳性,臂丛牵引经测试为阳性;经颈椎X线片检测椎骨有移动,颈曲异常,准间小孔缩小,有骨质增生的症状。
茯苓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50例
茯苓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50例王昕淮;范亚萍【摘要】目的观察茯苓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茯苓定眩汤治疗组和川芎嗪、培他司汀静脉输液对照组各50例,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茯苓定眩汤组总有效率90%,静脉输液对照组总有效率76%.结论茯苓定眩汤治疗颈性眩晕疗效确切.【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1(026)007【总页数】2页(P1390-1391)【关键词】茯苓定眩汤;颈性眩晕【作者】王昕淮;范亚萍【作者单位】河南漯河市源汇区中心医院,漯河462000;河南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三附属医院,漯河462000【正文语种】中文颈性眩晕是指椎外动脉的颅外段受到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而引起的眩晕症状,近年来发病率日渐增多,是临床常见病。
笔者自2007年4月~2009年10月运用自拟中药治疗本病50例,取得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选100例资料完整的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50例:男20例,女30例,19~35岁4例,36~50岁21例,51~69岁25例,病程3天~1周8例。
1周以上~1月6例,1月以上~半年14例,半年以上~3年22例。
本组中有明确长期低头工作者28例,有头颈外伤史者5例。
对照组50例:男18例,女32例,18~35岁3例,36~50例24例,51~68岁23例。
病程2天~1周8例,8天~30天7例,31天~半年16例,半年以上~3年19例,本组中有明确长期低头工作者26例,有头颈部外伤史者4例。
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2]①眩晕症:为一过性、发作性,且在转换体位、头颈过度伸屈或颈部旋转时诱发,严重时伴恶心、行走不稳或摔倒;②枕颈神经痛:常见枕大神经、枕小神经痛;③颈部僵痛,颈部肌肉痉挛,僵硬疼痛,活动受限,有时出现上肢麻木;④交感神经激惹征:耳鸣、听力障碍、视物疲劳模糊、咽部异物感,面部烘热、多汗等;⑤X线片示:颈椎阶段不稳定或颈椎关节增生,椎间盘变性;⑥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
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患者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影响分析
盐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患者的效果观察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对比盐酸倍他司汀对眩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
方法本次观察研究对象为我院120例眩晕症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并对这120例眩晕症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增加盐酸倍他司汀治疗。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不良反应p>0.05。
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经对比数据得出,盐酸倍他司汀对眩晕症具有显著治疗效果,能够快速缓解眩晕症相关症状,且极少有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盐酸倍他司汀;治疗效果;眩晕症;不良反应眩晕症常发于老年人,是一种由于机体空间定位障碍引起的位置性或动性错觉,眩晕症分为假性眩晕和真性眩晕,假性眩晕是由人体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患者发作时会感觉身体飘飘荡荡的,会有天旋地转的感觉;真性眩晕是由前庭系统疾病引起的,患者发作时会有明显的自身旋转感[1]。
引起眩晕症的疾病种类有很多,临床症状有面色苍白、出汗、呕吐恶心等,严重时还会伴有听觉障碍。
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方式,临床实践证明,盐酸倍他司汀能够快速改善眩晕症临床症状,可以有效提升眩晕症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眩晕症患者120例,均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
参照眩晕症诊断标准,120例患者均符合此标准,且经过头颅CT检查确诊为眩晕症。
排除标准包括:孕妇;哺乳者;颅内病变性眩晕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采用随机信封法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男女患者比例为3/1,男45例,女15例,共计60例;年龄在45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 (61.5±10.8) 岁;病程为0.8-4.8年;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良性位置性眩晕症、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患者各22例、14例、6例、18例。
自拟柴胡止眩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3例
自拟柴胡止眩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43例孙红彦【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年(卷),期】2018(026)012【总页数】3页(P62-64)【关键词】甲磺酸倍他司汀;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自拟柴胡止眩汤【作者】孙红彦【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中医院,河南南阳474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1.2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发病和多种因素有关,患者椎-基底动脉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对应的区域供血不足,使得小脑、脑干和丘脑等部位脑灌注减少,进而影响前庭功能,使患者机体出现呕吐、视物旋转等眩晕症状[1-2]。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以中老年人群多发,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
中医研究认为,该病证的发病原因与脏腑失养、脑窍阻滞、浊阴清阳失衡有关[3]。
为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中医院开展了自拟柴胡止眩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方面的研究,并探讨其干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南阳市西峡县中医院接诊的8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纳入本研究。
患者因眩晕发作、伴耳鸣症状就诊。
利用随机号码表抽取样本,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
观察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44~75岁,平均(51.49±7.55)岁;病程最短1 h,最长6 d,平均(22.49±3.22)h;合并颈椎病16例,合并冠心病5例,合并高脂血症9例,合并高血压7例,合并糖尿病6例。
对照组男19例,女24例;年龄45~74岁,平均(52.33±7.16)岁;病程最短1 h,最长6 d,平均(22.15±3.19)h;合并颈椎病15例,合并冠心病5例,合并高脂血症9例,合并高血压病8例,合并糖尿病6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4]确定的诊断标准;反复发作,多与头、体位改变有关;既往有动脉硬化、血脂失调症等病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
分型辨治颈性眩晕46例
分型辨治颈性眩晕46例
林素英
【期刊名称】《江苏中医》
【年(卷),期】2000(021)004
【总页数】1页(P16)
【作者】林素英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305
【相关文献】
1.通补手法配合牵引辨治颈性眩晕48例 [J], 庄海春
2.平衡针结合中药辨治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J], 龙亚秋;谢平畅;朱敏贤;郑珊珍;覃小兰
3.颈性眩晕的中医辨治 [J], 盛正和
4.陶琦主任辨治寰枢关节紊乱型颈性眩晕经验拾撷 [J], 孔士琛;陶琦
5.颈性眩晕辨治5法 [J], 蔡家璧;徐丽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强力定眩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对机体ET-1和CGRP水平的影响
强力定眩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对机体ET-1和CGRP水平的影响摘要:目的:分析眩晕症采用强力定眩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方式对机体ET-1和CGRP水平的影响。
方法:患者甄选时间为2019年2月-2022年5月,共选择眩晕症患者87例,信封随机抽取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倍他司汀用药的43例记为对照组,予以强力定眩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的44例患者命名为探究组,观察两组患者的ET-1和CGRP水平。
结果:数据分析:两组比较,ET-1水平探究组较小,CGRP水平对照组较小,ET-1/CGRP探究组较小,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强力定眩胶囊联合倍他司汀对眩晕症患者,能够明显降低ET-1水平,提高CGRP水平,减小ET-1/CGRP,临床药用价值显著,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强力定眩胶囊;倍他司汀;眩晕症;ET-1;CGRP眩晕症的主要病症为头晕眼花,可依据诱病因素分为中枢性眩晕和周围性眩晕两种,脑组织与脑神经疾病引发的眩晕成为中枢性眩晕,耳部病症导致的眩晕记为周围性眩晕。
现阶段临床对这一病症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对少部分病症较为严重的患者会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强力定眩胶囊和倍他司汀片是比较常用的两种药物[1]。
此次研究随机选择了在我院诊治眩晕症的87例患者,研究强力定眩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为2019年2月,2022年5月,共87例眩晕症患者参与本次研究,信封随机抽取方式对87例患者予以分组,探究组44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79岁,平均值(50.7±3.5)岁;对照组43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8岁,平均值(51.6±3.4)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院方伦理委员会对研究知情同意,研究有意义。
选取和排除标准:选取各项检查确诊为眩晕症的患者;选取对本次研究内容了解自愿参加的患者;选取语言沟通能力良好的患者;选取未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其它重大疾病的患者;排除贫血或者伴有脑外伤的患者;排除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排除伴有用药禁忌证的患者;排除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差的患者。
不同剂量倍他司汀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残余头晕中的应用
不同剂量倍他司汀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残余头晕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12-29T13:50:17.74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7期作者:高玉凤[导读]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倍他司汀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残余头晕中的应用效果。
高玉凤北京市顺义区空港医院,101300【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倍他司汀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残余头晕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甄选我院收治的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残余头晕患者78例,对照组39例:给予患者每次6毫克甲磺酸倍他司汀进行治疗;观察组39例:给予患者每次12毫克甲磺酸倍他司汀进行治疗;比对不同剂量给药方案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的DHI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而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DH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足量足疗程倍他司汀能够有效控制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残余头晕症状,但本文仅采用DHI评分进行比较数据存在局限性,不够全面,需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不同剂量倍他司汀;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残余头晕良性位置性眩晕是一个专业术语,它有一个简单的名字叫耳石症,是一种起源于内耳的眩晕病,属于周围性眩晕的范畴,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且呈反复发作[1]。
耳石症与体位相关,某些治病因素导致附着于耳石膜的耳石脱落,在耳内流动,当人体头部转动时,耳石运动刺激半规管毛细胞,造成短暂性眩晕,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分钟,临床表现为患者在某个特定位置如躺下、抬头、低头、转头时出现短暂性眩晕,但是发作后会出现残余头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2]。
对于残余头晕多数患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临床上常用的治疗药物有银杏叶提取物、异丙嗪、倍他司汀等,而倍他司汀在治疗中效果较好,也是最常使用的药物,但是不同剂量的倍他司汀对残余头晕的治疗效果有待证实。
因此,本文对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残余头晕的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甲磺酸倍他司汀,分析其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 院 自2 0 年以来 , 00 应用 黄芪注射 液合用卡托 普 利 治疗 充血性心 衰 , 取得 了满 意疗 效 , 现总结 如下 。 1 临床资料 5 例均 为住 院患者 , 1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 其 中治疗组2 例 , 8 , 例 , 6 男1例 女8 年龄3 7 岁, 4~ 2 平均6 岁。 0 原发病 : 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其 冠心病 )例 , 6 风湿 I心脏病 ( 生 风心病 )例 , 8 肺源性心脏病 ( 肺心病 )例 , 6 高血压性心脏病 ( 高心病 )例 , 5 心肌病 1 。 例 心功能 I V级2 例 , I 1例 , 级8 对照组2 例 , l例 , l , I级 6 I I I 例; 5 男 4 女1例 年 龄3 7 岁 , 8— 0 平均5 岁 。 9 原发病 : 冠心病5 , 例 风心病7 , 例 肺心病7 , 例 高心病6 , 中心功能 I 例 其 V级2 , I 1 例 I级 4 I 例 , 级9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 > . 5 。 I 例。 I PI 0 ) ) 治疗方法 : 治疗组在西 医常规治疗 的基础上 , 给予 黄芪注射 液2m ( 生药黄 芪4g河北 神威 药业有 限 0 l含 0, 公 司 出品 ) 入5 加 %葡 萄糖 液 中2 0 l 5 m 静滴 , 日1 , 每 次 1 4日为 1 个疗 程 , 同时 口服 卡 托普 利 片 1 . m , 次/ 2 5 g3 日。 对照组采 用西 医常规疗 法 , 氧 , 息 , 吸 休 限制钠 盐 , 强心 , 利尿 , 消除诱 因等治疗 。 疗 效 判 定 : 显效 : 衰症 状 明显 改 善 , 功 能 ① 心 心
作 者 简 介 : 树 强 (9 0一) 男 , 蒙 古 包 头 市 固 阳 县 人 , 治 隈师 赵 17 , 内 主 大专 , 事 基层 临床 内科 工 作 从
进 步 I 级 或 I 级 以上 。 有 效 : 衰症 状 有 一 定 改 I I ② 心 善 , 功能 进 步 I 或者 不 及 I 级 。 无 效 : 衰 症 心 级 I ③ 心 状 无 变 化 或 加重 。 果 : 结 治疗 组 显 效 1 例 ( 9 2 ) 8 6 .% , 有 效6 ( 3 1 ) 例 2 . % 无效2 ( . % )对 照组 显效 l 例 例 77 。 4 (6 ) 有 效 5 ( 0 ) 无 效6 (4 )结 果 表 明 5% , 例 2% , 例 2% , 两组疗 效 对 比差异 非 常显著 ( < . 1 。 P O O )
( 收稿 日期 :0 8 0 0 ) 2 0 — 6— 2
一
匡 汀 治 疗颈 性 眩 晕 4 3例 疗效 观 察
王 利 华 ( 包头 市 昆区 医院 内科 , 内蒙古 包头 04 1 ) 10 0
【 要 】 目的 : 察 一 匡 汀 ( 酸 倍 他 司汀 注 射 液 ) 颈 性 眩 晕 的 疗 效 方 法 :7 以 眩 晕 为 主 要 症 状 的 颈 椎 病 病 摘 观 盐 对 8例 人 随 机 分 为 两 组 , 匡 汀 组4 例 , 一 匡  ̄3 m 一 3 用 7 0 g加 入 5 葡 萄 糖 注 射 液2 0 L静 脉 滴 注 ,【 维 脑 路 通 组 4 例 , 维脑 % 5m q】 。 4 用 路 通 注射 液0 6 / % 葡 萄糖 注射 液2 0 ! 脉 滴 注 ,t 均 以 1 天 为 一 个 疗 程 。 果 : 匡 汀 组 总有 效 率9 % , 脑 . 加 k5 5m 静 q 1 0 结 一 3 维 路 通 组7 % , ̄ 效 比 较 , 5 2a疗 经秩 和 检 验 , < . 5 P 00 结论 : 匡 汀 注 射 液 治 疗 颈 性 眩 晕 的 疗 效 明 显 优 于 维 脑 路 通 。 一 【 键 词 ] 一 匡 汀 ; 脑 路 通 ; 椎 ; 晕 关 维 颈 眩 【 图分 类号 】R 4 . 1 I 献标 识码 J B I 中 7 3 3 文 文章 编 号 1 0 7— 5 7 2 0 ) 3— 】 8— 2 l 0 3 0 ( 0 8 0 0 4 0
麻 醉科 , 内蒙 古 包头
04 4 ) 10 0
【 要 ] 目的 : 讨 充 血性 心 力 衰竭 患 者 给 予 黄 芪 注射 液 舍 用卡 托 普 利 使 心 功 能 改 善 情 况 。 法 : 芪 注射 液2 m 摘 探 方 黄 0l 加 入 5 葡萄 糖 液 中2 0 静 滴 , 日1 , % 5ml 每 次 同时 口服 卡 托 普 利 片 1 ,m ,次 /日。 用治 疗 组 与 对 照组 对 比 , 察 用药 后 25 g3 采 观 心功 能改 善 的 情 况 。 果 : 照 组 与 治 疗 组 疗 效 对 比差 异 非 常 显 著 ( <. 1 。 论 : 血 性 心 力 衰 竭 患 者 经 用黄 芪注 射 结 对 P 00 )结 充 液合 用卡托 普 利 片使 心 功 能 明显 改善 , 而且 中推 广使 用 . 值 【 关键 词 】 充 血性 心 力 衰竭 ; 芪 注射 液 ; 黄 卡托 普利 。 【 图分 类 号 】R 7 . 【 献 标 识 码 J l 章 编 号 J 0 7 30 (o 80 0 4 0 中 92 1 文 B 文 10 5 7 2 0 )3— 1 8— 1
2 讨 论 、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引起 的功能失代偿 的临床综合征 , 不仅有心肌收缩 力减 弱及心肌缺血 , 同 时伴有交感神经系统 和肾素 一 血管 紧张素 一醛 固酮 系 统 ( A S 过度 激活 。 芪 为中药补 益气血 之药 , RA) 黄 具有 增 强 心 肌 收缩 力 的作 用 , 过作 用 于 N K 一 一 通 a一 A P酶增加心肌 收缩 力。 T 同时 , 有较强的清除氧 自 黄芪 由基 的作用 , 限制 了缺血 时氧 自由基对 心肌细胞 及亚 细胞结构 的破坏 , 具有稳定细 胞膜 , 增加抗缺氧能力 和 正性 肌力作用 , 因而可改善心 功能。 而卡托普利则为一 种血管 紧张素转 换酶抑 制剂 , 通过抑制 。 是 肾素— —血 管 紧张素 一一 醛 固酮 系统 , 使外 周 阻力 下降 , 脉扩 静 张, 减少 水钠潴 } 使心脏 前后 负荷降低 , 留, 心输 出量增 加, 同时卡托普利通过 阻滞交感 神经使心率减慢 , 降低 心肌耗 氧 , 心功能 改善 , 使 且能逆转心室肥厚 。
维普资讯
包头 医学 2 0 0 8年第 3 2卷第 3期
黄芪注射液 合用卡托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2 6例疗效观察
赵 树 强 ,李 兔 全
(.包头 市 固阳县金 山镇 中心 卫 生院 内科 , 内蒙古 包头 1 040 ; 1 2 0
2 .包头市 蒙 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