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最新语文 必修2:第二单元 第4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课件
用自然现象起兴,引诞生活及感情 化,兼以隐喻,更能激发联想,增强 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 术效果。
4.本诗采用怎样的叙述角度?有何 作用?
(1)以“我”(女主人公)的口吻叙 述,采用对照写法。
(2)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 更能引起人们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5.谈谈诗中弃妇的形象。
(1)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勤劳; (2)无辜被弃、无奈,不能抗争命运; (3)温顺、坚强。
《诗经》两首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诗__歌__ 总集。 收入 从西周到春秋 时期的诗歌 305 首。
汉以前被称为《诗》或《 诗三百》。
内容: 手法:
风雅颂 赋比 兴
诗经“六义”
情势: 四言为主,重章反复
《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 现实主义 的源头。
风 民间乐歌 雅 宫廷乐歌 颂
宗庙乐歌和舞歌
赋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一般陈说
◎年老色衰说。 ◎财富说。 ◎社会风俗说。
(2)对照: 桑未落,叶沃若——桑落,黄陨
士之耽可说——女之耽不可说 女不爽——士贰其行
3.第三章和第四章在总结自己的生活 经验和概说自己的婚后生活前,先用了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 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等诗句, 这属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 析一下这种表现手法。
(12)载:①史载田横事。②五载复还。③有好事者 船载以入。④直上载公子车。⑤ 载欣载奔。⑥春日 载阳,有名仓庚。
结构梳理
第一章至第三章: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 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第一章
文本分析
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 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痛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 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 怨恨、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 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朱熹引用程子的话说:“古者戍 役,两朞而还。今年春莫(暮)行,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 秋,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戍者皆在疆 圉。如今之防秋也。”(《诗集传》)
语文必修2(人教版)演练:4 《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流连于《诗经》卷轴上的笔墨,是岁月窖藏而出的芬芳。
有时只需要一刻微妙的默契,一盏茶,一缕午后的阳光,一处静默的角落,一种守口如瓶的心情,便能从《诗经》淡至极美的文辞里满载一船星辉,在自由而恬雅的时空里觉察人间的清欢已如约而至。
读《诗经》,仿佛是在梳洗那一段历史的脉络。
即或关山阻隔,岁月迢迢,对于过往,我们常是仰望的姿态,但在涩暗的纸面里,与古人的心情对话,依旧刻写着真实。
赏古诗诗经考槃①考槃在涧,硕人②之宽。
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③。
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④。
独寐寤宿,永矢弗告⑤。
【注】①考槃:架结木屋。
②硕人:形象高大丰满的人,此指贤人、美人,男女均可。
③薖:心胸宽大。
④轴:徘徊往复。
⑤弗告:不与人言。
【赏析】这是一首隐士的赞歌,本诗主要描写了两方面内容:首先描写了隐士形象,其次是隐居的环境。
诗歌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把隐居的环境写得幽静雅致。
山涧、山丘、黄土高坡,都不涉一笔荒芜、凄凉、冷落,反而成为一个符合隐士所居的幽雅环境。
贤良的隐士在幽雅的环境中,如鱼得水,散步、歌唱、游赏,自得其乐,舒畅自由。
于是,隐居之乐永远不能忘却,隐士也更不想离去了。
贤人、幽境、愉悦三者相结合,强烈地表达出硕人的隐居是一种高尚而快乐的行为,是应该受到社会尊重和赞美的。
氓,一个对感情不忠贞的人,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人,一个不念往日恩爱、无情无义的人,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
而《卫风·氓》中的女子,在粉红的爱情里痴迷陶醉时,她纯真浪漫、柔情似水;陡然跌落至婚变的黑色深渊后她怨恨悲痛、伤心绝望;几番挣扎后,她战胜自我,勇敢决断,最终浮出水面,重新上岸,完成了心灵之河的一次胜利的穿越,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运用角度]“责任”“承诺”“爱情”“悲剧”“改变”等。
溯水而上陈蔚文风,雅,颂。
这几个汉字御风而行,溯水而来,伴着古老而宏大的优美钟声。
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后检测:第4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第4课《诗经》两首(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靡.室靡家(mí) 载.饥载渴(zài)B.四牡骙.骙(kuí) 尔卜尔筮.(shì)淇水汤.汤(tānɡ) 夙.兴夜寐(sù)C.匪我愆.期(qiān) 于嗟.女兮(jiē)渐车帷裳.(chánɡ) 体无咎.言(jiù)D.象弭.鱼服(mǐ) 将.子无怒(jiānɡ)雨雪霏.霏(fēi) 小人所腓.(féi)2.下列各组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躬自悼矣情投意合匪夷所思糜有朝矣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踟蹰不前其黄而陨C.一劳永逸无食桑葚即见复关搔首挠耳D.向隅而泣激流勇退无与士眈循序渐进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无与士耽.(沉溺、迷恋)女也不爽.(过错)B.体无咎.言(灾祸) 言笑晏晏..(欢乐的样子)C.不遑..启居(无暇) 王事靡盬.(休止)D.夙.兴夜寐(早晨) 今我来思.(思考)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B.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D.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①丧乱既平,既.安且宁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①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②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二、文本阅读(15分)阅读《采薇》,完成6~9题。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狁之故。
不遑启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9:第4课 《诗经》两首(含答案)
《诗经》两首氓【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中的《诗经两首》是高中阶段首次出现的《诗经》选篇。
本单元还选有《离骚》(节选)、南北朝诗歌,显然是按诗歌史的发展脉络编排的。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学习本课,就要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先民的艺术创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从而继承民族文化的传统基因。
《氓》与《采薇》均是反应先民现实生活的诗篇。
对文本的价值定位当在生活化地感知先民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便了解诗歌发展之“流”,从而对传统文化、文学的源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学过语文教材中的《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对《诗经》已经有所了解,课堂上只作简单回顾。
分析人物形象之余,根据学生身心特征,也可作爱情观教育。
【教学目标】《诗经》虽是两千多年前的“流行歌曲”,但现在读来语言已经生涩。
因此,要走进《氓》,先要读懂文本;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诗经》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不断加进新的知识。
如何把必要的知识转化为鉴赏《氓》的能力十分重要。
因此,应引导学生通过《氓》以及后续诗篇的学习,逐渐获得《诗经》鉴赏的能力。
《氓》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巩固有关《诗经》的文学、文化常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扫清文字障碍的基础上对《氓》熟读成诵;(2)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氓》的主题内涵,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先民的艺术创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2.教学难点:体会《氓》的主题内涵,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先民的艺术创作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教学方法】对《氓》的鉴赏需要充分熟悉文本。
比如要记住文中的异读词、通假字,掌握一些特殊用法;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能对《氓》熟读成诵;诵读中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诗的意蕴;注重生活化地阐释文本,注重审美情趣的培养,附加爱情观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中国古代有很多美丽的诗歌,有的与作者一起被世代吟诵,有的即使作者无处可寻也依然沉吟在我们心底,就像诗经一样。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习题: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4《诗经》两首《诗经》,尊贵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
在这部边缘泛黄的典籍里呼吸的男女居民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余温尚存。
只有阡陌属于自己。
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阡陌之上,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
我想,应该再好好读读《诗经》了,古韵古风的诗句里,流淌着美丽永恒的情结和无限的憧憬与寄托。
它是写我的吧,否则我的心灵为何被它吸引与温柔着呢。
轻轻地从书橱里抽出它来,捧着,如同捧着一个千年悠悠之梦氓,一个对感情不忠贞的人,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人,一个不念往日恩爱、无情无义的人,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
而《卫风·氓》中的女子,在粉红的爱情里痴迷陶醉时,她纯真浪漫、柔情似水;陡然跌落至婚变的黑色深渊后她怨恨悲痛、伤心绝望;几番挣扎后,她战胜自我,勇敢决断,最终浮出水面,重新上岸,完成了心灵之河的一次胜利的穿越,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运用角度]“责任”“承诺”“爱情”“悲剧”“对比”等。
【课外运用】示例一:悲剧是把美撕碎给人看,鲁迅如是说。
氓妇正是用自己沉痛的人生经历把少女时代最美的梦想——爱情,无情地撕碎,血淋淋地展示给世人:鲜嫩的桑叶必然会枯黄飘零,忠厚的丈夫会变得无比残暴,昨天还信誓旦旦地承诺,明天就会“不思其反”,爱情之美转眼就随风而逝。
我敬佩这种撕碎,这种展示,就像敬佩德国每年都会在全国展示反映纳粹暴行的图片。
敢于正视并反思自己悲剧人生的,一定拥有坚韧强大的心灵;敢于直面并批判自己民族悲剧历史的,一定是清醒自信的国家。
正视悲剧,促人成熟。
与之相比,《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西厢记》都太缺少这种彻底、这种决裂、这种沉痛、这种坦荡。
它们最终都安排了一个比较美好的结局。
它们,不敢逼视人生的悲剧,就像日本不敢坦然面对历史一样。
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练习:第4课《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
第4课《诗经》两首(一)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偕:共同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爽快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违反D.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乘.彼垝垣,以望复兴(乘坐)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灾祸)C.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财物)D.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没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副词,又)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助词,没有实义)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介词,把)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代词所指的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其:指桑树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其:指那男子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尔:你,这里指那男子家.D.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之:指兄弟5、对下列两组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彼.竭我盈,故克之A.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B.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6、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歌。
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B.《采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害,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C.《采薇》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丰富、复杂。
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
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已方的装备大加赞赏,表现出一种自豪感。
D.《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篇章结构经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采薇》全诗即采用这种形式。
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代还风行九月九日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茱萸节①茱萸入药②,可用它③养身袪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 第4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已纠错)
岂不日戒,狁孔棘________急____________。
岂敢定居?载笑载言不思其反一月三捷8.翻译下列句子。
(1)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答案:(1)唉,姑娘呀,不要对男子过于迷恋。
(2)女子没有什么过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各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狁之故。
不遑启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止,句尾语气词)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甚,很)C.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维,同“为”,是)D.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捷,接)答案:C解析:维,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10.下列对诗句所表达意思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靡家靡室,狁之故。
不遑启居,狁之故”一句表明这次将士出征边关是为了抗击“狁”侵犯国土,同时也表现出戍边战士的爱国情操。
B.“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一句写出了戍边将士紧张的边关生活和频繁的战斗经历。
C.“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一句主要表现了戍边的官兵在战场上同仇敌忾,同心杀敌。
高中语文新同步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2单元 4 《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4 《诗经》两首一、读准字音氓.( )之蚩.( )蚩 匪我愆.( )期 象弭.鱼服( ) 将.( )子无怒 乘彼垝.( )垣 自我徂.( )尔 淇.( )水汤.( )汤 渐.( )车帷裳.( ) 靡.( )有朝矣 咥.( )其笑矣 隰.( )则有泮 小人所腓.( ) [答案] méng chī qiān mǐ qiāng guǐ cú qí shāng jiān chángmǐ xì xí féi二、辨识通假(1)匪来贸丝( ) (2)于嗟鸠兮( ) (3)犹可说也( ) (4)隰则有泮( ) (5)岁亦莫止( )[答案] (1)“匪”通“非”,不是 (2)“于”通“吁”(3)“说”通“脱” (4)“泮”通“畔”,边岸 (5)“莫”通“暮” 三、一词多义(1)将⎩⎨⎧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2)言⎩⎨⎧载笑载言.( )体无咎言.( )言.既遂矣(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3)遂⎩⎨⎧言既遂.矣( )无往而不遂.,无至而不通(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寻向所志,遂.迷( )(4)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将士乘.胜,进攻其城( )乘.其财用之出入(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5)德⎩⎨⎧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以功受赏,臣不德.君( )(6)靡⎩⎨⎧靡.室劳矣( )靡.费( )望其旗靡.( )(7)载⎩⎨⎧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怨声载.道(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五载.而成帝业( )(8)以⎩⎨⎧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以.其无礼于晋( )(9)即⎩⎨⎧来即.我谋( )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 )[答案] (1)愿,请/将领/持/率领 (2)说/预兆/助词,无实义/流言 (3)顺心,满足/通,达/终究,最终/终于 (4)登上/趁着,凭借/计算/读shèng ,量词,用以计算车、马、舟等 (5)品德、德行/恩德,恩惠/感激 (6)无、没有/浪费/倒下 (7)动词词头,无义/满,充满/负荷,承受/读zǎi ,年 (8)把/用,用来/目的连词,可译为“来”/因为 (9)就/连词,如果,假如四、词类活用 (1)夙.兴夜.寐 ( )________ (2)士贰.其行 ( )________ (3)二三..其德 ( )________ (4)三岁食贫. ( )________ (5)岂不日.戒,狁孔棘( )________[答案] (1)名词作状语 在早晨;在夜里 (2)数词用作动词 不专一,有二心 (3)数词用作动词 反复无常 (4)形容词作名词 贫苦的生活 (5)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天五、古今异义 (1)氓.之蚩蚩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泣涕.涟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角之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岁..食贫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君子..所依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人..所腓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古义:民众,百姓,这里指男主人公。
高中语文必修二(人教版)检测: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Word版含答案.doc
4 《诗经》两首流连于《诗经》卷轴上的笔墨,是岁月窖藏而出的芬芳。
有时只需要一刻微妙的默契,一盏茶,一缕午后的阳光,一处静默的角落,一种守口如瓶的心情,便能从《诗经》淡至极美的文辞里满载一船星辉,在自由而恬雅的时空里觉察人间的清欢已如约而至。
读《诗经》,仿佛是在梳洗那一段历史的脉络。
即或关山阻隔,岁月迢迢,对于过往,我们常是仰望的姿态,但在涩暗的纸面里,与古人的心情对话,依旧刻写着真实。
历史的古桥头,有多少文字无比静默地栖迟着,有多少墨迹仍苍劲地伫立着。
当它们涩暗的纸面被时间读到,重读,深读,都像是一场对历史的回顾,对人生的思考。
我们从一卷卷典籍词章中走过,也将从一段段历史的厚重中走过,像思想的幽居者,在古典文籍中端详它流转的模样。
氓,一个对感情不忠贞的人,一个对爱情不专一的人,一个不念往日恩爱、无情无义的人,一个对家庭不负责任、始乱终弃的人。
而《卫风·氓》中的女子,在粉红的爱情里痴迷陶醉时,她纯真浪漫、柔情似水;陡然跌落至婚变的黑色深渊后她怨恨悲痛、伤心绝望;几番挣扎后,她战胜自我,勇敢决断,最终浮出水面,重新上岸,完成了心灵之河的一次胜利的穿越,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运用角度] “责任”“承诺”“爱情”“悲剧”“对比”等。
示例一:悲剧是把美撕碎给人看,鲁迅如是说。
氓妇正是用自己沉痛的人生经历把少女时代最美的梦想——爱情,无情地撕碎,血淋淋地展示给世人:鲜嫩的桑叶必然会枯黄飘零,忠厚的丈夫会变得无比残暴,昨天还信誓旦旦地承诺,明天就会“不思其反”,爱情之美转眼就随风而逝。
我敬佩这种撕碎,这种展示,就像敬佩德国每年都会在全国展示反映纳粹暴行的图片。
敢于正视并反思自己悲剧人生的,一定拥有坚韧强大的心灵;敢于直面并批判自己民族悲剧历史的,一定是清醒自信的国家。
正视悲剧,促人成熟。
与之相比,《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西厢记》都太缺少这种彻底、这种决裂、这种沉痛、这种坦荡。
语文人教版必修2学案:第4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诗韵人生第4课《诗经》两首学案1文本研读(一)实词1.通假字(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嗟鸠兮,无食桑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淇则有岸,隰则有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曰归曰归,岁亦莫.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彼尔.维何,维常之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岂不日戒,狁孔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1)氓.之蚩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顿丘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秋以为..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泣涕.涟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三.岁食贫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总角之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薇亦作止.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狁孔.棘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为⎩⎨⎧ 秋以为.期 三岁为.妇(2)思⎩⎨⎧ 不思.其反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词类活用(1)其黄.而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二三..其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夙.兴夜.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三岁食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岂不日.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雨.雪霏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虚词 5.(1)以⎩⎪⎨⎪⎧ 以.尔车来 以.望复关 秋以.为期 以.我贿迁 (2)其⎩⎨⎧ 其.叶沃若 不思其.反(3)之⎩⎪⎨⎪⎧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不遑启居,狁之.故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士之.耽兮(三)文言句式6.(1)匪来贸丝,来即我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匪我愆期,子无良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秋以为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莫知我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7.(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教学设计7:第4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
《诗经》两首氓【教学目标】1.掌握诗中的难字难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3.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
4.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5.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1.掌握《氓》中的难字字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难点】1.了解赋、比和兴的具体内含和写作手法2.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设想】首先讲解诗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在同学们熟悉诗的基础上谈谈诗的写作特点,以便让同学们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另外,还要通过诗联系实际,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痴情女子负心郎,是诗人创作的母题。
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诗人对之进行过阐释,我们今天阅读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感受作品的震没和恒久的生命力。
体会、品味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二、《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1.“风”“雅”“颂”“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
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2.“赋”“比”“兴”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或情感。
兴则是触物兴词,由客观事物激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三、整体把握概括每节诗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教学案:第二单元 第四课 《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
[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学习目标考点提炼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及思想内容,背诵两首诗2.掌握诗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词类活用等赏析古代诗歌的关键语句能力目标1.分析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学习倒叙手法的运用情感目标了解古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理解古人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知作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知背景]1.《氓》本诗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
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桑涧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氓》反映的正是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一出悲剧。
诗歌深刻反映了春秋时期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可悲命运,显示了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也在客观上揭露和控诉了那个时代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2.《采薇》本诗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他历史记载的考订,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狁的记载。
[知常识]1.《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
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氓》《七月》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赋、比、兴是按表现手法分的。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说,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经》两首
关于《氓》的课内外衔接
可望而不可即 (走近,靠近) 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买,交换 将进酒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请) (没有) 出郭相扶将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同) (扶) 宫使驱将惜不得 (衬字,无意) 予贸得其一(买,交换) 相如既归(已经,之后) 学不可以已 (停止) 熏陶渐染 为人性僻耽佳句 (浸湿) (沉迷,沉溺) 初闻涕泪满衣裳 置若罔闻 (眼泪) (没有) 尔虞我诈 图穷而匕首见(现) (你) 帘内掷一纸出,即道 躬耕于南阳 (亲身,亲自) (到) 人意中事,无毫发爽 (差错)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决绝
比、兴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起兴,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 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 活的诗句。 兼有兴比,桑叶嫩绿而枯黄,与士“信誓 旦旦”而“士贰其行”对照,含有隐喻, 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关于《氓》的要点梳理
氓之蚩蚩 忠厚的样子 泣涕涟涟 泪流不止的样子 淇水汤汤 水势很大的样子 言笑晏晏 欢乐的样子 信誓旦旦 诚恳的样子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通脱,解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通畔,边岸)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通吁,叹息) (通毋,不要) 士贰其行 (不专一) 二三其德 匪我愆期 (耽误,拖延) 其叶沃若 (润泽的样子) 自我徂尔 (到) 言既遂矣 (顺心,满足) 不思其反 (没有;违反) 躬自悼矣 (亲自,自身)
注:风雅颂是诗的类别,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北朝民歌《木兰诗》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乐府诗《陌上桑》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020】最新高中语文第04课《诗经》两首(第02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本诗主旨是揭露和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
B.本诗通过一个戍卒归途中的自述和回顾,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征夫的生活。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四牡
《诗经·小雅》
四牡 ①,周道倭迟②。岂不怀归?王事靡盬,我心伤悲。
四牡 ,啴啴③骆④马。岂不怀归?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翩翩者 ⑤,载飞载止。集于苞栩⑥,王事靡盬,不遑将父。
翩翩者 ,载飞载下。集于苞杞⑦,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驾彼四骆,载骤骎骎⑧。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⑨。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明晃晃啊,那个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条啊,我的心儿扑扑跳啊。)我曾用“天堂的三个元素”来评述这首诗。美是一种没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压迫我们,但仍让我们仰望;她不刺戳我们,但我们仍然受伤。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这个美丽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说,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与月已经构成了圆满,我们已无缘参与其间,但她如皎月泻辉般辐射出来的美,还是灼伤了我们的心。对这澄澈圆融的境界,我们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献与之的,也只是这颗怦然而动的心……明月、美人和我们的心,是这首诗的三个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们:天堂只要这三个元素就够了。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之“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学案4:第4课 《诗经》两首(含答案)
《诗经》两首作者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以四言诗为主,但也有五言诗。
背景回放1.《氓》本诗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
郑、卫一带风俗更是浪漫,桑间濮上、城隅河畔,青年男女幽期密约、投桃报李,并常以诗歌互表衷肠。
诗歌深刻反映了春秋时期被压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的可悲命运,显示了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也在客观上揭露和控诉了那个时代社会制度的不合理。
2.《采薇》本诗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他历史记载的考订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狁(即犬戎)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的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狁的记载。
知识链接1.《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又称“国风”,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
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
2.四言诗四言诗:每句4字或以4字句为主的诗歌样式。
盛行于西周。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录305篇,其形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体,节奏为每句二拍,这显然是在原始歌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语言发展的状况。
到了西汉时期,五言诗在民间悄然兴起,但文人诗仍以四言为主。
东汉以后,五言诗占领了诗坛的主要地位,四言诗渐趋衰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文档:第二单元 第4课《诗经》两首 Word版含答案
第4课《诗经》两首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
2.思维与审美:(1)把握形象,理解情感;(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句的章法。
氓激趣导入一提到中国古代的男女婚姻,我们便会想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词,可是远古时代的先民们是不是真的一定要遵从“父母之命”呢?《诗经·氓》就形象地反映了古人的婚姻恋爱情况。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氓》这篇课文。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一章)氓.(民。
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之蚩蚩..(忠厚的样子。
一说,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抱布贸.(交换,买或卖)丝。
匪.(通“非”,不是)来贸丝,来即.(就)我谋.(商量,计议)。
送子.(你)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拖延)期,子无良媒。
将.(愿,请)子无.(通“毋”,不要)怒,秋以为期。
请概括段意:写女子对定情情景的回忆。
(第二章)乘.(登,升)彼垝.垣.(倒塌的墙。
垝,毁坏、倒塌),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泪)涟涟。
既见复关,载.(动词词头,无义)笑载言。
尔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尔筮.(用蓍草的茎占卦),体.(卜筮的卦象)无咎.(灾祸)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财物)迁。
请概括段意:写女子对出嫁情景的回忆。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感叹词。
于,通“吁”)鸠兮.(相当于现..(润泽的样子)。
于嗟代汉语的“啊”),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男子的通称)耽.(沉溺)!士之耽兮,犹可说.(通“脱”,脱身)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请概括段意:总述女子由婚后生活得出的教训。
(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坠落)。
自我徂尔..(食..(多年)食贫..(嫁到你家。
徂,往),三岁物贫乏,指生活贫困)。
淇水汤汤..(车两旁的布幔)。
..(水势很大的样子),渐.(溅湿、浸湿)车帷裳女也不爽.(过错),士贰.(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其行。
语文人教必修二讲义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Word含答案
第4课《诗经》两首(一)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其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汉代时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内容上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爱情诗,歌颂美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
《诗经》中的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二)背景链接《氓》春秋以前,原始的平等观念仍残存于人们头脑中,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相对后来社会较少。
到了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的社会现象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作品通过一位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采薇》《采薇》是西周后期的守边兵士在归家途中的歌唱。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周懿王时,王室渐渐衰落,有外族侵袭,诗人才作《采薇》。
当时,最严重的外患是狁。
所谓狁,殷商时称犬戎,西周时称狁,春秋时称戎或狄,战国、秦汉时称胡或匈奴。
周懿王时,狁曾迫近镐京,成为王室的威胁。
后来,西周的灭亡也与狁有关。
(三)常识整理Ⅰ.文学常识《诗经》六义《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又称“国风”,“国风”是当时各地流行的民谣,带有地方色彩。
“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
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
“颂”是贵族在宗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
“赋”是直陈其事,描述一件事情的经过。
“比”是打比方,用一个事物比喻另一个事物。
“兴”是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外一个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岂不日戒,狁孔棘载笑载言不思其反一月三捷见复关,载笑载言。
既,已经。
聘,聘任,二三其德。
极,标准止。
刚,坚硬言。
咎,灾祸之车。
君子,指将帅矣。
暴,凶恶止。
阳,指阴历十月份C.自我徂尔.尔卜尔.筮D.女.之耽兮三岁贯女.答案:D解析:A项,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B项,也,语气助词,表停顿。
C项,尔,代词,你。
D项,女,女子、姑娘;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6.下列对诗句所表达意思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这句诗以桑叶肥泽,喻女子正在年轻貌美之时。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唉,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因为桑葚是我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这句诗以桑叶枯黄而落比喻女子颜色已衰。
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这句诗写出女子对“氓”的负心背义表示怨恨,并指出这不是女子的过错,表明女子本人已经认识事件的实质,也为她以后毅然决裂的行动奠定基础。
答案:B解析:“于嗟鸠兮,无食桑葚”这句诗是以斑鸠不可贪吃桑葚,比喻女子不可为爱情所迷惑。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卫风·氓》是写弃妇之作,塑造了一位勤劳、温柔、坚强却又被丈夫遗弃的妇女形象。
B.之所以造成这场婚姻悲剧,根本原因是当时的夫权制度,所以《卫风·氓》的主题就在于批判当时的夫权制度。
C.《卫风·氓》开头写到“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表明女子年轻时很幼稚,情感波动很大,考虑事情不周到,这是他们后来婚姻破裂的原因之一。
D.《卫风·氓》全诗以“我”的口吻叙述,采用了对比手法,例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段就是通过对比手法写出了男主人公的变心原因。
答案:C解析:这句诗重在表明女主人公当时与男主人公是真心相爱。
8.翻译下列句子。
(1)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答案:(1)唉,姑娘呀,不要对男子过于迷恋。
(2)女子没有什么过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各题。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狁之故。
不遑启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止,句尾语气词)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甚,很)C.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维,同“为”,是)D.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捷,接)答案:C解析:维,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10.下列对诗句所表达意思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靡家靡室,狁之故。
不遑启居,狁之故”一句表明这次将士出征边关是为了抗击“狁”侵犯国土,同时也表现出戍边战士的爱国情操。
.本诗主要描写了戍卒在出征归途中对同狁战争的回顾及其哀怨。
(3×13=答案:A解析:B项,说,通“脱”。
C项,泮,通“畔”。
D项,于,通“吁”。
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渐车帷裳.裳:布幔B.王事靡盬.盬:休止C.士也罔极.极:尽头D.忧心孔疚.疚:痛苦答案:C解析:极:标准。
5.下列关于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组是 ( )①维常之.华②君子之.车③秋以.为期④以.尔车来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B.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C.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相同,③与④意思不相同。
答案:B解析:①②句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③句中“以”为介词,“把”;④句中“以”为介词,“用”。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岂不日戒 B.士贰其行C.四牡业业 D.三岁食贫答案:C解析:A项,“日”为名词做状语,每日。
B项,“贰”为数词做动词,不专一。
D项,“贫”为形容词做名词,贫苦的生活。
7.下列各句中,属于特殊句式的一句是( )A.行道迟迟 B.秋以为期C.将子无怒 D.一月三捷答案:B解析:宾语前置。
正确语序为“以秋为期”。
8.对下列诗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菜呀采薇菜,薇菜才冒出地面。
B.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忧心如焚,又饥又渴。
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那路是什么路?是将帅的车所走的路。
D.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将帅靠立在车上,士兵以车为掩护。
答案:C解析:那高大的战车是谁的?是将帅的车。
9.对下列诗句艺术手法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运用了比和兴的艺术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的极度憔悴和无情被弃。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用了赋的手法,桑葚是甜的,但多吃易醉,爱情是美好的,但太痴情易上当。
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运用对比和融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兴”中有“比”,言下之意为水有岸,泽有边,男子却变化无常,我的痛苦没有尽头。
答案:B解析:没有采用赋的手法,用的是比和兴的手法。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这一年来多少在外务工人员辛苦奔波,夙兴夜寐....。
随着春节脚步的临近,他们终于可以放下这一年中的苦与累,踏上归乡的路程。
B.去年为首尔FC队队员的德扬也信誓旦旦....,要用本场比赛向恒大复仇。
因为首尔FC在去年亚冠决赛中输给了恒大。
C.苏有朋首先分享了做导演的感受,称不仅要事必躬亲....,处理各种意想不到的麻烦,而且为了电影,还推掉了今年所有的商演。
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找到那个售货员,大呼:“退货!退货!”答案:D解析:屡试不爽: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不合语境。
A项,夙兴夜寐:形容勤劳。
使用正确。
B项,信誓旦旦:誓言诚恳可信。
使用正确。
C项,事必躬亲:不管什么事,一定亲自去做。
使用正确。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校举行的“我读《诗经》”比赛活动,使我们锻炼了组织能力,增强了集体意识,彰显了青春活力,提升了诗歌鉴赏水平。
B.“两让两争取”这一办学思路的提出,目的就是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争取社会的广泛认可,使我们学校真正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名校。
C.根据各种民调显示,人们高度钦佩中央的反腐勇气,坚决拥护中央对所有贪官开展调查的决定。
D.加快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要求我们的政府努力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答案:B解析:A项,缺少主语,“通过”与“使”删去其一。
C项,句式杂糅,删掉“根据”或“显示”。
D项,搭配不当,不能说“加强执政能力和水平”,可改为“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诗经》是诗,不是经,这在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________。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________,另一方面则用于________,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________,________。
①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拿来做教化的工具②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③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被当做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④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有些人看到国君或官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作诗献给他们⑤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被当做表情达意的工具A.①⑤③④② B.③⑤④②①C.②④①③⑤ D.①③⑤②④答案:D解析:通读语段,可知第一空应填的句子与“但”前面的语句为转折关系,故①句应为首句。
由⑤句中的“表情达意的工具”及第三空后的句子可知第三空应填⑤句。
由③句内容与⑤句内容形成并列关系,可推知第二空应填③句。
②句与“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一句联系紧密,故第四空填②句;④句是对⑤句的举例说明,可作为尾句。
故正确的排序应为①③⑤②④。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用对比手法表现女主人公为心上人时悲时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象,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事情。
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
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留传的生活方式。
哦,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找一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我仿佛置身于鸡犬之声相闻的村庄,模仿祖先刀耕火种。
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④《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
《诗经》本身就是一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流淌在我们的血管里——⑤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
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
⑥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与天真。
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烂的童音,无法模仿。
在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
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
古人以纠缠的、音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们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
《诗经》里的那条河,已经流淌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
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⑦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清且涟猗。
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永恒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