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思考题第一章思考题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2.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形态。

3.怎样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4.简述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第二章思考题5.列宁物质定义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6.为什么说时间空间是运动物质的存在形式?7.简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含义以及二者的关系。

8.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对一切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的重要意义。

9.根据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10.试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第三章思考题11.简述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意义。

1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3.为什么新事物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14.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15.用事物发展内外因关系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坚持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

16.根据质量互变规律论证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渐进发展与变革求发展的有机统一。

17.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阐述人必须正确对待社会与人生挫折的人生哲理。

18.简述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9.辩证的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并运用辩证否定观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第四章思考题20.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这一原理的意义。

21.简述真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价值性。

22.简述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及实现飞跃的条件。

23.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原理有何意义?24.简述真理和谬误的关系。

25.试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持的正确态度。

第五章思考题26.简述生产力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27.如何理解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28.根据社会有机体三大结构间的辩证关系原理论证“三个文明”的有机统一。

《马原》复习思考题文档.doc

《马原》复习思考题文档.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对它的理解?如果从它的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看,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如果从它的阶级属性來看,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冃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如果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如果从狭义上看,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如果从广义上看,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而且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屮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木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论证的屮心环节,它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作了最全面、最详细、最深刻的理论论证,因而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进程、条件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归宿点和落脚点。

2、马克思主义的木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对客观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而H如实深刻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口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 C )A.科学的世界观 B.自发的世界观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 各门科学的总汇2.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 C )A.关于人类生存空间的起源问题B.关于人的本质问题C.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D )A. 无限与有限的关系B.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C.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D. 一般同个别的关系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C )A. 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两个的不同看法B.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D. 是否承认世界的运动发展5.一元论的哲学派别都主张( D )A. 世界统一于物质B. 世界统一于精神C. 世界是运动发展的D. 世界只有一个本原6.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认识论根源是( D )A. 自然观和社会观相分裂B. 辩证法和唯物论相分裂C. 世界观和方法论相分裂D.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相分裂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 )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中世纪经院哲学C. 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哲学D.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8.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 A )A.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B. 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 理论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D. 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三、多项选择题1、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主要是( BDE )A.主观性B.机械性C.片面性D.形而上学性E.不彻底性2、辩证法发展的基本阶段是(BDE )A.思维辩证法B.朴素辩证法C.自然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E.唯物辩证法3、哲学是(ACD )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C.人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论D.对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E.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ACDE )A.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B.思维能否掌握理论C.思维与存在是否有同一性D.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E.能否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5、以下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DE )A.存在就是被感知B.物是观念的集合C.理在事先D.心外无事,心外无理E.吾心即宇宙6、下列各项主张思维能认识现实世界的有(BC )A.所有唯心主义哲学B.有些唯心主义哲学C.所有唯物主义哲学D.有些唯物主义哲学E.休谟和康德哲学7、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的缺陷有(ABCE )A.用机械力学的尺度去衡量物质的一切运动B.不能把世界理解为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C.对社会历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不承认存在决定意识E.不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8、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ABCDE )A.事物是理念的影子B.理在事先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未有天地万物,已有天地万物之理E.现实的国家是国家观念的外化9、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的有(BDE )A.提出了阶级斗争的观点B.确立了科学的是实践观C.实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结合D.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E.实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贡献是(ABE )A.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C.创立了唯物主义D.创立了辩证法E.科学地确定了实践范畴在哲学理论中的地位11.现代西方哲学从思想倾向上可分为两大思潮,他们分别是( CD )A. 本体论B. 认识论C. 人本主义D. 科学主义E. 理性主义12.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出现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 DE )A. 中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B. 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C. 李大钊的唯物史观D. 毛泽东思想E.邓小平理论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二、单项选择题1.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这是因为( C )A. 物质和运动都是客观的B. 物质和运动只同一个东西C.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 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础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

马原思考题(附答案完整版)

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2015年修订版p10)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它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的科学性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它的革命性表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它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毫不隐讳自己的阶级本质,公开申明是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服务的,坚持了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有机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这种统一不是抽象的、先验的,而是以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为基础,并在这种实践中实现的。

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正因为无产阶级的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革命的彻底性,它对于科学特别是科学的革命理论有着强烈的渴望。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如何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2015年修订版p13)①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其中彻底的科学性尤为重要。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历久不衰,永葆青春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具有彻底的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思考题及考试题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复习思考题及考试题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1、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个方面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二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理论分野。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科学解决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和把握世界发展的规律。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是历史唯心主义。

2、意识的能动作用。

含义: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①要遵循客观规律;②要通过实践活动;③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手段、物质条件。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有两种性质的反作用:先进的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积极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落后的的思想、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以及怎样反映,从而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人的整个实践过程,就是围绕意识活动所构建的目标和蓝图来进行的。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观念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有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1.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特征,回答关于世界的什么问题,产生了哪些对立的观点或看法。

特征:哲学史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回答了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产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回答了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回答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产生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回答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形成了有神论和无神论的观念。

回答了世界时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2.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含义、内容、理论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是恩格斯总结了哲学发展的历史而提出来的。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即平时人们说的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在这两个方面中,第一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①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特征。

哲学作为世界观理论,必须对物质和精神这两类现象的关系作出回答,否则就不成其为哲学。

②它揭示了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揭示了哲学斗争的焦点。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规定了一派哲学的根本路线和方向,也是不同哲学派别进行斗争的焦点。

哲学基本问题提供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对于理解哲学和哲学史上的斗争具有重要意义。

③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类实践中的基本问题,它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基本矛盾,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在实践中自觉坚持存在决定意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作用。

3.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概念内容、存在形态及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根据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

1、哲学2、物质3、运动4、时空5、意识6、规律7、联系8、系统9、发展10、矛盾11、度12、辨证否定13、实践14、真理15、生产力16、国家17、社会意识18、阶级19、交往20、人的本质二、辨析题。

1、哲学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总汇。

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

4、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5、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7、发展的实质就是新陈代谢。

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9、事物的质和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10、否定的实质就是对事物的消灭和发展的结束。

11、时间先后相继的联系就是事物的因果联系。

12、假象就是错觉。

13、反映就是对客观事物的摹写。

14、真理的客观性就是指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15、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先决条件,因此,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决定力量。

16、国家政权是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

17、阶级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矛盾。

18、社会改革就是社会革命。

19、人民群众可以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

20、社会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三、简述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起了哲学的革命变革?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建立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意识的本质及其作用是什么?4、为什么说新生事物不可战胜?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6、什么是度?掌握事物的度有什么重要意义?7、辨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分歧是什么?8、什么是实践?它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是什么?9、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0、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1、实事求是包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是什么?12、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13、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作用?14、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什么?1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16、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17、社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8、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9、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什么是人的价值?它的实现途径是什么?四、论述题。

马原复习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3

马原复习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3(含3套试卷,附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7(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2.哲学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3.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理在事先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D.心外无物4.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A.持续性B.广延性C.伸张性D.间断性5.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6.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A.世界是物质的B.世界是精神的C.世界是发展的D.世界是统一的7.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了实践的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实践是主观意识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8.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B.是否具有血缘关系C.是否具有情感意志D.是否具有思想意识9.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的本质是( )A.管理社会各项公共事务的机关B.调节社会各种民事纠纷的机关C.阶级统治的工具D.保卫国家独立和领土主权的组织1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哲学B.道德C.政治学D.语言学11.个人社会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他( )A.社会地位的高低B.拥有财富的多少C.工作能力的强弱D.对社会贡献的大小1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事物变化发展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变化发展的状态和形式D.事物变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13.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C.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D.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14.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反过来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

马原思考题及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成长经历(或者那些优秀品质)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原复习思考题

马原复习思考题

马原复习思考题一、辨析题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而世界是由自然和人组成的。

所以,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

为了雇佣工人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劳动报酬,劳资双方平等协商,实行等价交换,是天经地义的。

3、劳动创造价值,付出劳动的产品必有其价值。

4、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价值,反之,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5、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变动成反比,所以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对自己是不利的。

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说法,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7、因为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所以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重要。

8、先进的生产关系能促进生产力发展;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不停地变革提升生产关系。

二、论述题1、举例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3、为什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4、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为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5、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6、论述价值规律的含义和作用,并以此阐明我国企业改进技术和改善经营管理的必要性。

7、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8、如何理解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劳资分配关系的新变化?三、材料题1、阅读材料《“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当时的青年中引起了激烈争论,有人认为对,有人认为错,你以为如何?(2)理由是什么?“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1980年5月,一封署名“潘晓”的读者给《中国青年》杂志写了一封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

在讲述了自己在工作、爱情、家庭生活中所经历的种种不幸后,潘晓最后这样写道:我今年二十三岁,应该说才刚刚走向生活,可人生的一切奥秘和吸引力对我已不复存在,我似乎已走到了它的尽头。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思考题1什么是哲学和哲学的基本原理?(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哲学的特点:抽象性和普遍性。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区别:对象不同。

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

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过程、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

联系:各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认识基础,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理论指导。

思维和存在、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2什么是一元论、二元论、不可知论、可知论一元论,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凡肯定这种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凡肯定这种本原是精神的,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

二元论,主张世界有意识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强调物质和精神是同等公平地存在的。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和物质两个实体。

二元论实质上坚持意识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唯心。

它和一元论相对立可知论,可知论是指世界是可以为人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能认识的事物。

一切的唯物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

他们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的第二性。

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是可知论者,但他们坚持意识的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与之相对的是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

它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社会实践的作用。

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

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

3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与旧哲学的区别在哪?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二、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三、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坚持物质对意识具有根源性、决定性,又坚持意识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别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马原思考题整理版

马原思考题整理版

马原思考题整理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产生:资本主义有了相当发展,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1825年英国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运动,19世纪三大先进思潮(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三大科学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1864年9月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研究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的课题发展: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科学性: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对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革命性: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4、如何理解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理解:①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对物质世界直观、消极的理解,强调了从能动的实践出发去把握客观世界的意义,为唯物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世界中抽象出了万事万物共同的特性,即客观实在性。

物质就是不依赖于人类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应的客观存在。

现代意义: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统一。

6、如何把握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一、简答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答:因为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来说,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从而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从内容上说,它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它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从而建立了完整的、首尾一贯的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从作用上说,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在实践基础上达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内在统一。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因为:第一,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揭示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

事物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这种形式?为什么会形成否定之否定这种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道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其实质也是对立面的统一。

因此,只有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才能抓住这些范畴的实质,深刻理解这些范畴的意义。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作为科学的认识方法的唯物辩证法,就是教导人们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掌握解决矛盾的方法,推动事物的发展。

3、什么叫范畴?“原因----结果”是一对什么样的范畴?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答:所谓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原因----结果”是反映客观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所谓原因,就是引起现象的现象。

所谓结果,就是被现象引起的现象。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两者不能颠倒。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

(016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唯物主义:凡是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家,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就是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凡是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精神决定物质的哲学家,就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就是唯心主义。

3、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精神,如心灵、意识、观念、意志、感觉等等作为世界的本原,看成是第一性的。

4、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存在着一种不依赖于物质、不依赖于人以及人的意识的“客观精神”,这种“客观精神”才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包括全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哲学理论在内的科学体系。

6、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有计划、有目的地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客观而能动的对象化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的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

7、劳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和能量变换的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其根本标志在于制造工具。

8、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9、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10、静止:是指物质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定态,体现着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常住性、稳定性,因而,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1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具有能动性,能反作用于实践。

12、人工智能:随着信息论、控制论和思维科学的发展,出现了用机械和电子装置模拟人脑思维过程的电脑,由此产生了人工智能。

13、规律:规律是事物和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与本质、必然性是同等程度的概念。

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发现物质运动的规律性,14、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09-10)马克思主义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09-10)马克思主义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4、哲学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5、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是什么?6、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7、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8、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0、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怎样? 这一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要意义?1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3、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14、规律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15、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如何?请联系大学生的实际说明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联系与区别18、怎样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9、怎样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20、认识运动的反复性特点及其原因21、真理客观性的含义22、真理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与现实意义2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4、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有什么现实意义?2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重要意义是什么?26、试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运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27、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28、为什么说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目的及重要意义是什么?29、论述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30、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联系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说明党对民生问题重视的意义?3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题

第二章1.怎样理解列宁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就是说,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是辨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观点。

2.怎样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答: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社会实践有哪些基本特点和基本方式?答:基本特点:客观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历史性。

基本方式:第一,社会实践是客观物质活动;第二,社会实践是具有创造性的能动活动;第三,社会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4.为什么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答:第一,劳动生产实践创造了人。

第二,实践是人类特殊本质的表现形式。

第三,实践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5.劳动在意识形态过程中有什么作用?答:第一,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第二劳动促使思维外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人脑。

第二,第四,劳动为意思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并不断提高意识反映的能力。

6.意识本质的两个基本观点是什么?答: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影响。

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

7.怎样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条件?答:???作用:一是意识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

二是意识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动性。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和创造性。

8.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答: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世界关于物质世界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的原理,内在地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做到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情况来理解事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1、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

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

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

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

穆公不说,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下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千里之马。

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得烂熟。

《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

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

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

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答案要点:(1)认识事物要区分粗精、真伪、表里、内外,要去粗取精,支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区分事物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

(2)这是一种“按图索骥”的方法,把《相马经》当作教条,脱离实际,从本本出发,生搬硬套。

(3)思维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中介;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客观规律在人脑中的内化,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特别是理性思维的重要工具,是实践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它比认识结果更为重要,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增强人的认识能力,做好各项工作。

2、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思考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及其内容。

P5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及世界的本原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能否被认识,即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本体论和认识论两方面内容。

本体论是关于世界本身的存在和本质的理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和发展的理论。

其中,第一方面是首要的,是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P1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

它无论从内容、对象以及社会作用上都与旧的哲学有着根本的不同,成为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深刻变革。

研究对象上,旧哲学是“知识总汇”“科学之科学”,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视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实现了哲学内容的深刻变革。

理论内容上,旧哲学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为基础,实现了两者的有机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的集中体现。

(3)实现了哲学社会作用的深刻变革。

社会作用上,旧哲学只是解释世界的工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不仅要认识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哲学,突出哲学有改造世界的实践功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的关键。

3、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一种原初的自发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

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正确观点,并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缺乏科学的根据与论证,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的缺陷。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17世纪、18世纪的英国、法国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同时代的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科学根据和论证,在反对现存政治制度、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促进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上做出了显著的贡献,同时又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缺陷:一是机械性,用机械的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二是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认识和解释世界和事物,而不是把世界和事物理解为历史地发展着的过程;三是不彻底性,不能把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领域,根本的弱点是不懂得实践的重要性,坚持的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

归根到底,这种唯物主义者看不到人类实践的伟大作用,没有科学的实践观。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的实践观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真正科学的、完备的、彻底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哲学。

4、举例说明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确良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只在自我才是惟一存在的“唯我论”。

例如,英国大主教贝克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感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尼采的“自然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中国古代庄子讲的“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讲的“万物皆备于我”;王阳明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心包万物,心包万理,万物皆在我心中”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它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人的主观精神,而是由超空间的客观存在的精神决定的,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这种精神实体的派生物或表现。

例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约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人为天命所主宰”。

中国古代哲人和颐的“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

5、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

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6、如何理解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离?P4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运动着的物质世界,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空间体现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

时间、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与物质运动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一方面,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

物质运动是时间、空间的内容,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离开内容的抽象的时间、空间是不存在的。

同时,离开物质的运动,时间和空间就无法测量,也无法认识。

这是因为: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中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

另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物质运动总要经历一定的时间。

同样物质运动也总是与空间相联系,任何物体的存在,都必然占有一定的位置,有一定的体积和形态。

所以,离开时间、空间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是不可分离的。

7、意识的起源 P488、意识的本质P509、如何理解实践的本质和作用?本质: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作为人变革物质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物质的性质和形式,这是实践区别于意识的一般本质;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旨在把人的动机、目的、理想转化为某种客观存在,这是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之所在。

实践的本质决定了实践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基础和根本的地位,是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

作用:生产活动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人类起源的历史表明,劳动是人类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实践创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条件;人类未来全面发展的实现,归根到底要取决于生产劳动的高度发展。

实践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生产关系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政治关系、思想关系等,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实践是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以及社会活动的基础。

只有当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才可能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

10、矛盾问题的精髓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诸问题的一切方面,是把握矛盾诸问题的一条主线。

(2)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是分析和解决矛盾问题的根本原理。

只有掌握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才能依据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对具体矛盾进行具体分析,正确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

(3)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又是正确理解和认识辩证运动的钥匙,人的认识过程由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展开,不理解这一原理,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所以由此看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对于实践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11、简述共性与个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共性指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矛盾的个性指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矛盾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是指,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受共性的制约,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P8912、科学发展观与传统的发展观有何区别?传统发展观是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物是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人却成了发展的手段,这种片面推崇物的价值、轻视或否定人的价值的发展观,远离了人的现实生活,违背了发展的伦理本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人的生活为本,将发展的眼光聚焦于人们的生活。

传统发展观追求的是单一的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而科学发展观主张“全面发展论”,崇尚的是高扬人的个性丰富与发展的生活方式。

传统发展观是单一的、片面的、充满矛盾的,而科学发展观则是协调的发展观,它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从而实现人们对和谐生活的价值追求;传统发展观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不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则要求人们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坚持低碳生活的原则。

把发展眼光聚焦于人们的生活的科学发展观必将在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构建以公民为主体的社会和谐、以国家为主体的世界和谐、以人类为主体的宇宙和谐的伦理目标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13、质与事物的存在并非直接同一。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某物之所以是某物,是由于它具有特殊的质。

事物的质通过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并为人们所认识。

同一种质,在不同条件下与不同的事物相联系,就表现出不同的属性。

事物的质并非事物各种属性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的有机统一。

14、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否定观,谈一下我们应该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P92(辩证否定观原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民族虚无主义,二是复古主义。

对待外来文化也要防止两个倾向:一是闭关自守,二是全盘西化。

民族虚无主义:认为中国现实的发展可以割裂和历史的联系,否定传统文化的价值。

复古主义:片面抬高传统文化,用传统的价值观点来看待、衡量、评价现实的实际,否定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本质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