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赵朴初宗教思想 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宗教是“精神世界”——赵朴初宗教论及其启迪
宗教是“精神世界”———赵朴初宗教论及其启迪解光宇*摘要:赵朴初先生是当代中国杰出的宗教领袖,他关于宗教的理论具有全面性、说理性和创见性。
他提出“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说明宗教是“精神世界”,甚至是“精神支柱”;提出“宗教是文化”,说明“宗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掘、继承宗教文化的精华和优良传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要保障信教公民的合法权利,对各种违背宗教信仰自由的条文和言论进行批评和纠正,保证宗教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以维护国家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
关键词:赵朴初宗教论精神支柱宗教文化信仰自由赵朴初先生是当代杰出的宗教领袖,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
作为一位佛教徒,他对宗教有一种虔诚的信仰,有一种高度的尊崇;作为一位宗教领袖,他对宗教的历史与现状、功能与作用有过深入的思考。
赵朴初先生的宗教思想把握全局,从国家、社会、民族整体的角度思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他关于宗教结构、性质、功能、特点、规律的一系列观点和思想,具有全面性、说理性和创见性,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和总结。
在这*解光宇,安徽大学中国哲学与安徽思想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哲学系教授。
里,笔者就赵朴初先生关于“宗教与‘精神支柱’”、“宗教的文化性”、“宗教信仰自由”问题,谈谈体会,请同仁指教。
一宗教与“精神支柱”宗教的特质是什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较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受极左思想影响,对这个问题存在着模糊认识甚至错误认识,如“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应该“批判宗教神学”,“大力宣传无神论”,甚至“扫除宗教”等。
赵朴初先生认为:宗教牵系着我国亿万群众的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涉及各种社会关系,尤其是民族关系、文化关系、国际关系,情况错综复杂,它是一个历史悠久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
由此可见,宗教无小事,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对于顺利实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影响深远,关系重大。
2024年宗教工作总结
2024年宗教工作总结2024年是中国宗教事业发展的关键之年,各级宗教部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按照中央提出的宗教工作新思想新部署,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化方向,加强宗教领域的管理和引导,硕果累累。
一、提高宗教工作的政治性宗教工作一直是国家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我国宗教工作更加强调宗教工作的政治性。
各级宗教部门积极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更加注重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思想政治引导,坚决抵制和纠正一切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宗教活动。
加强与宗教界的交流,广泛宣传党的宗教工作方针和政策,引导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积极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加强宗教文化保护和传承____年以来,我国加大了对宗教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2024年,在政府和宗教界共同努力下,宗教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各级宗教部门加强与宗教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的合作,推动宗教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工作,编纂出版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力的宗教文化著作。
同时,加强对宗教遗址、宗教文物等的保护,修缮了一批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宗教建筑和遗址,使之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三、加强宗教人才培养和选拔宗教工作的核心是人才,2024年,各级宗教部门加大培养宗教界人才的力度,建立了一批培养宗教界人才的培训机构和学校。
通过提供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培养了一大批爱国宗教界人士和知识型人才,他们不仅具备了扎实的宗教知识,还具备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成为宗教领域的中坚力量。
此外,各级宗教部门还加强了宗教界人才的选拔和引进工作,确保了宗教界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2024年,我国宗教工作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融合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各级宗教部门在宗教活动中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信教群众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赵朴初:新中国复兴佛教第一人
古建家园-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赵朴初:新中国复兴佛教第一人1980年12月8日,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在《关于当前宗教工作向中央书记处的汇报提纲》中指出:现在“主要问题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不少地方落实不下去。
很多地方反映,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困难最多,阻力最大,进展最慢,收效最差。
”“许多地方的宗教活动场所得不到解决,占用寺庙、教堂的单位,以各种借口不予退还。
有些省、区至今一个教堂也没开放;开放了的地方,也因数量较少,远远满足不了信教群众的需要。
”文件举例说:“浙江温州地区的基督教,原有教堂五百余座,现在一个教堂也没有开放。
”“扬州的大明寺,为迎接鉴真像展出,国家拔款九十万元修复。
但鉴真像刚走,当地的地、市领导同志就下令立即禁止和尚、信徒在大殿进行正当的宗教活动(不准敲钟、击鼓,烧香,上供)。
河南洛阳市的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古佛寺,闻名世界,很多外宾常往参观、拜佛。
但最近据反映,由于文物部门不执行宗教政策,和尚被侮辱,被迫离寺,以致影响接待外宾工作的进行。
”“还有一些冤、假、错案未予复查、平反;相当多的宗教界人士被扣发的工资仍未补发;工作上不放手,以致他们无法联系、争取信教群众,”“国务院为解决教会、寺庙房屋产权的[80]188号文件下达后,多数地区还没有落实。
各教经费没有来源,‘自养’遇到严重困难。
”鉴于上述问题,文件最后提出:“建议中央针对当前宗教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发一个指示,以引起各地党委的重视,推动宗教政策迅速落实。
”党中央根据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汇报提纲建议,两年以后出台这个文件,就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发【1982】19号文件,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
从此在全国开展了大规模落实宗教政策的工作。
面对落实宗教政策步履维艰的严峻局面,受任于危难之时的赵朴初居士,面对佛教界的残山剩水,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帮助下,以坚强的意志和宏大的理论勇气,首先从思想理论上澄清“宗教鸦片论”的影响,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在此基础上,大力推动收回宗教房产,归还佛教寺院;及时恢复佛教院校,培养佛教人才;恢复佛教文化研究机构,弘扬佛教文化;主持召开佛教协会各种会议,全面推动佛教自身建设;为保持宗教政策的稳定和连续性,就宗教政策贯彻落实问题积极向中央领导和党政主管部门建言献策。
赵朴初先生《佛教画藏系列丛书总序》释读
赵朴初先生《佛教画藏系列丛书总序》释读——纪念赵朴老诞辰100周年一引言2007年11月5日是赵朴初先生诞辰100周年,我们一崇高的敬仰之情,缅怀这位德高望重、世界仰慕的文化巨匠、著名社会活动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赵朴初,安徽太湖县人,早年就读苏州东吴大学。
后笃求佛学,精研佛法,在兼理其他社会活动是,坚行佛教事业,在佛教文化上取得很高的成就。
1980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中国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等。
赵朴老也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的发起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赵朴初先生一生追求进步,探索真理,孜孜以求,矢志不移,在中国人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做出卓越的贡献。
作为佛教居士的赵朴初先生,一生为佛教事业的发展奔波劳瘁,他长期研究佛理佛法,访问名山古刹,与各地高僧谈经论道,也曾漫游海外的佛教国家,见多识广,造诣出群。
他讲对佛学的理解,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从更广阔的方面揭示了佛学的真谛,使佛教更加贴近百姓的生活与思想。
可谓是当代最权威的佛学大师之一。
赵朴老文学功底深厚,书法精妙。
他的诗词、书法为当代之佼佼者,是遐迩驰名的佛教文学与艺术大师。
20世纪80年代末,赵朴老为了进一步将佛教基本义理和佛教美术大众化、普及化、通俗化,是佛教更好地为现代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在与学术巨擘季羡林先生联袂策划并亲自指导下,开始了中国出版史上最大规模的佛学与美术出版物——《佛教画藏》的筹备工作。
《佛教画藏》是一部巨大的文化工程。
由80余名国内著名画家、文学家、史学家、佛学家参与,耗时6年完成的恢宏巨作。
《佛教画藏》收纳图画30000余幅。
全书共分:《佛部》《禅部》《护法部》《经部》《居士部》《罗汉部》《名胜部》《菩萨部》《僧部》《寓言不》共10部,91册。
该巨书已于2006年12月由河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
赵朴初与季羡林两位老先生对《佛教画藏》的编辑出版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全力的支持。
两位大师为《佛教画藏》写了十分重要的序言。
赵朴初的人间佛教理论及其实践
赵朴初的人间佛教理论及其实践华方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二十世纪上半叶,太虚大师和印顺法师提出了“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的理念,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传播和弘扬,人间佛教已经蔚为潮流1,成为当今中国佛教界最有影响力的一面旗帜2,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二十世纪下半叶起,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香港,出现了许多高扬人间佛教思想的佛教团体和组织,以各种形式探寻着实践人间佛教的新路子。
本文拟通过对赵朴初(1907.11.5—2000.5.21)人间佛教思想的分析,探索其对人间佛教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在大陆佛教界实践人间佛教的突出贡献及其特色。
一、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发展历程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自大学毕业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是其接受并践履太虚的人间佛教思想的阶段;第二个阶段,自1949年至1978年,是其领导大陆佛教进行自身改革,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确立大陆佛教发展的人间化导向的阶段;第三个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是大陆人间佛教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由于赵朴初等人的积极倡导和不懈努力,发扬人间佛教被确立为中国佛教发展的指导方针,人间佛教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基本方向。
赵朴初,安徽太湖人,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庆,在赵氏宗谱中排在“荣”字辈,1“可以说,人间佛教,乃现代中国佛教界一致认同的主导思想,乃现代佛教的基本模式。
”陈兵等著,《人间佛教》,河北省佛教协会,2000.5,第8页。
2净慧,《面向社会适应时代》中说:"人间佛教"的理念是佛教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也是现时代佛教与社会取名荣续,但未以此名行,罕有知者。
其父炜如公取“返朴归真,悟初笃静”之义,别为命名朴初,即今世人皆知之名3。
在其孩童时代,于安徽太湖县老家,就经常跟随母亲去附近的寺庙烧香拜佛。
就读于东吴大学的时候,曾寄住在上海佛教团体“觉苑”的关静之家里,后因病又在“觉苑”养病。
返璞归真 一任自然——刍议赵朴初书法的“尚意”精神
812020/06 No.220返璞归真 一任自然—刍议赵朴初书法的“尚意”精神内容提要:赵朴初的书法博观而约取,从自唐宋人之间取法,到融汇碑帖,最后表现为一派文人闲适、畅达之韵致,可谓将个人意气完美表达。
“赵体”的成功,一方面源自他对宋人尤其是苏轼的学习,取其“尚意”之精神;另一方面又将自己的佛思玄悟融汇于笔端,加上“禅意”之风度。
赵朴初书法的“尚意”精神已不是宋人的直抒己意,也不是禅意的简单外化,而是将二意“交臻”,成为他人书合一的化合点。
探究赵朴初“尚意”精神,可以对其书法艺术进行更多元的解读。
关键词:赵朴初;书法;尚意;禅意文_王栋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赵朴初(1907―2000),原名赵荣续[1],后父亲为其取名“朴初”,意为“返璞归真,悟初笃静”,赵朴初先生在中国当代宗教、文化、艺术等各领域都有着突出的成就和崇高的声誉,可谓文化巨人,而其清新隽永、神妙天成的书风也足可彪炳书史。
赵朴初的书法,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他博观而约取的学书之道,既得北碑之外拓开张、刚健浑厚,又有帖学之飘逸流美、风姿绰约,并从气度、精神上与宋人的“尚意”思想暗合,开掘出属于自己的“尚意”之路。
“返璞归真,悟初笃静”这八个字不仅是他的人生写照,也更成为他笔墨精神的最好注解。
一、赵朴初书风嬗变述略一生为祖国的和平及宗教事业忙碌的赵朴初从未视书法为余事,他自己也曾说:“我的书法不能说写得很好,但我每天都会做功课。
”[2]赵朴初的书法有一种从容散淡的风貌,却字字含有理性与法度,故而显得儒雅谦恭、从容有度。
赵朴初学书受家学熏陶,自幼随父辈研习书法,且用功极勤。
其后几十年的时光,他始终没有放下对书法的研习。
他与书法保持着一种真诚的默契,文学与佛禅又与其书法交融,终成气格超然的“赵体”。
启功先生曾说:“朴翁擅八法,于古人好李泰和、苏子瞻书,每日临池,未曾或辍,乃知八法功深,至无怪乎书韵语之罕得传为家宝者矣。
”[3]20世纪60年代以前可以算是赵朴初对晋唐法度的继承期,特别是对唐人楷书的学习领会颇深,其书法中谨严沉稳的特点便是由此而来。
赵朴初老师---纪念鉴真大师
纪念鉴真大师展望中日人民友谊的光明前途作者:赵朴初老师(一九六三年六月)中日两国文化关系之深厚悠久,在人类历史上是很少可以比拟的。
千百年来,经过我们祖先中杰出人物的辛勤缔造,两国人民,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各个方面,都已经结成了一种脉络相通的血肉因缘。
很多人类文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在今天可以说是我们共同的遗产、共同的骄傲了。
在我们两国文化血缘的缔结史上,八世纪时的鉴真大师,以他的献身文化的宏愿与克服困难的精神,永远放射着耀眼的光芒。
今年是他在日本逝世的一千二百周年。
在当前中日两国人民正在共同努力,排除障碍,谋求世世代代团结友好的时节,诚如一九六二年十月在北京签订的“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共同声明”所说,纪念鉴真和尚是有深远的意义的。
中日两国人民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自第三四世纪以后,即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渐趋频繁起来。
经过长时期的接触了解,逐渐产生了一种扩大发展彼此间文化上、生活上的交流互助的强烈愿望,这一愿望继长增高,形成了这一时代的迫切要求。
日本圣德太子遣使来华的决策,长屋王子“风月同天,共结来缘”的寄语,都是这一时代要求见诸文献的具体表现。
到了我国唐代,航海技术方面与人文知识方面的进展,为两国人民进一步的往还准备了较好的条件。
变愿望为现实的因素,逐渐成熟。
两国文化交流的高潮终于到来而不可遏止。
在这一历史的关键时期,以无私的国际精神,献身文化传播事业,并以坚强的意志和高度的领导能力,百折不挠,东渡日本,辛勤工作,取得多方面的成就,开辟了两国亲密互助的大门,给后世留下深长的影响之大师—这就是鉴真和尚。
鉴真,扬州江阳县人,俗姓淳于,生于公元六八八年(唐武后垂拱四年),十四岁出家,曾在长安、洛阳二京游学,从许多名师受教。
他的活动主要是在淮南地区,而以他所住持的扬州大明寺(遗址在今扬州法净寺,即平山堂)为中心。
我国佛教史籍说他“以戒律化诱,郁为一方宗首”,又说他有著名弟子三十五人,各自倡导一方,弘其师教。
(财务知识)寺院的财务管理
关于寺院的财务管理寺院管理 2009-07-04 08:39 阅读148 评论0字号:大中小赵朴初会长今年2月在中国佛教协会六届一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及省级佛教协会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肯定了我国佛教为社会主义服务取得的重大成绩之后提出“佛教内部还存在着忧患”、“突出表现为信仰淡薄,道风不正,戒律松弛,学修不讲,追逐名利,这些问题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严肃对待”,“维护佛教纯洁,保持道场清净,坚持正信正行,制止社会不良之风的侵袭”。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法师来湖南省佛协主持工作还不到一年,就作了大量的工作,效果很好,改变了湖南佛教的面貌,僧众的宗教生活走上正轨,佛教刊物《正法眼》已经发行,寺院执事进修班第二期即将结业,培养了爱国爱教的管理人才和研究骨干,促进了佛教事业的发展。
我在中国佛教协会做佛教财务管理工作四十多年,成为高级会计师。
我很荣幸受湖南省佛教协会的邀请,写湖南省佛教协会执事进修班讲稿,提供参考意见,乞望有助于寺院财务管理。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拜金主义,亨乐腐化思想造成道风败坏,沾污了佛教的声誉,违反了佛教的法规,少数佛教内部人员与社会上不法分子相互勾结,严格损害佛教的利益,是寺院财务管理混乱造成的。
寺院财务管理是寺院管理的基础,寺院财务搞的好坏,直接影响佛教事业的)1:展,影响教徒的生活和宗教政策的贯彻落实。
为此,国务院宗教事务局(1981)178号文件和中国佛教协会制定的《汉传佛教寺庙管理试行办法》都作了“寺院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实行经济民主”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及国家现行财务管理的政策和规章制度,结合寺院的特点,对如何进行寺院财务管理作简要的阐述:第一:加强寺院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一、寺院财务管理必须贯彻精打细算、勤俭办事的原则;这是佛教的优良传统,也有悠久的历史。
例如:我国最早的会计档案,已经发现了唐朝的档案。
苏州大学历史系将卫荣在《档案工作》1990午七期撰文介绍,经中外学者的共同努力,从三、四万件(确切数字无法统训‘,有的尚在整理之中)的唐代档案文献中,整理数十件唐代会计文书,这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会计档案,(大多为纸的)原件主要有:l、开元九年(721)年于阗(填)某寺支出簿;2、斯坦文书五七五三号口口寺硙(畏)课等帐;3、斯坦文书四七八二号乾元年间口口寺则:物收支帐目;4、中和四年(884年)正月沙州上座比丘口园等会计牒;5、后唐敦煌寺院三件寺院三件会议文书等等。
赵朴初佛教和平思想的精髓
达到诸苦 永息 , 寂静 清凉 的 目的 (即灭谛 ) 为 此就 必须修 ,
平”。 在赵朴初看 来 , ⑦ 佛教徒对 和平 的向往与追求 。 是佛 陀 正道 ( 即道谛 ) 正道 的核 心是正见 。 。“ 所谓 正见 , 即正确的 认识 、 正确 的见 解 。随顺 正 见 的生活一 定是 和谐 的 , 助 互 自然 , 它也有利于和平 。 任务就是净化人类 。 通过 对个体心灵 与群体 生存环 境的净 的 、 幸福的”。 由此 。 佛教 的基本教义是有助 于生 活的和谐 ,
、
和 平是佛教 的根 本宗 旨
赵朴初从宗教 的终极 目标得 出宗教 的和平本质 。 “ 宗 谛 。其基本思想 , 不外是从 具体经验 出发 , 教人 明白人生是
教的本质是 和平 , 宗教追求 的终 极 目标是个 体心灵 的和 各 苦( 即苦谛 ) 造成苦 的根 本原 因是 由错误 认 识指导 而产 。
即集谛 ) 只有铲 除产生苦难 的原因 , , 才能 平 与群体生存 环境 的和平 ”。 ‘ ①I 和平是佛 教 的根 本宗 旨, 生 的错误 行为 ( 佛 教徒 追 求 的是 个 体 心灵 的 和平 和 群 体 生存 环 境 的 和
平等护念一切众生 的大慈大悲心 的体 现。佛 陀施教 的中心
强调 “ 以智育德 , 以忍养情 ” 是戒 、 慧的合一 。 。 定、
【 关键词】赵 朴初 ; 佛教和 平思想 ; 慈忍 ; 精髓 ; 价值
【 中图分类号】 03 B 2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8 71 ( 06 0 —05 0 10— 70 20 )4 07— 3
赵朴初是 当代佛 教界 用佛 教教 义全 面 系统 地论 述宗
维普资讯
生活中的赵朴初
生活中的赵朴初上世纪九十年代,赵朴初有几次到江苏活动,每次时间都比较长。
我和江苏省委统战部、江苏省宗教局的同志曾经分别参加接待和陪同。
我们和赵朴老一起参观、吃饭、聊天,一起活动。
陪同赵朴老来南京的中国佛教协会原副秘书长肖秉权、倪强(后兼任金陵刻经处主任)等也和我们谈起赵朴老生活中的一些情况。
赵朴老平易近人,没有半点架子。
他对生活的要求也很简单。
相处久了,我们便对生活中的赵朴初有了更多了解。
他的伟大精神和人格魅力也逐步显现出来。
人们都习惯地称呼他赵朴老或朴老。
这是一个尊称。
肖秉权告诉我,赵朴初曾对他说过,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也就是他四十来岁的时候就被人称呼为“赵朴老”了。
在中年被称呼“老”,当然不是年龄上的“老”,而是他在那时就是一个处世文雅、办事沉稳、胸有成竹的知识分子,具有老者的风度,而且他也同一些长者共事,所以被同事们、朋友们称呼为“赵朴老”、“朴老”。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步入老年,他的才华也在多方面更加显露出来,为人熟知,令人尊敬。
“赵朴老”、“朴老”的称号也就越来越响亮。
无论职位高低、年龄大小的人,都称呼“赵朴老”或者“朴老”。
因此,无论是过去我们与他在一起时,还是现在写回忆他的文章,都用这个既尊敬而又亲切的称呼。
赵朴老与素食赵朴老从东吴大学读书时开始吃素,直到终生。
笔者在江苏省宗教局工作时,知道金陵刻经处的原主任管恩琨和后来筹建灵山大佛的吴国平居士,他们每次去北京看望赵朴老,都要带一些新鲜的蔬菜去。
那时北京的新鲜蔬菜还比较少,特别是冬天,蔬菜和茶叶成了送给赵朴老最好的礼物。
记得有一次赵朴老对我们说,佛教对出家二众食素是有严格规定的。
一是禁五辛,即葱、蒜、韭、薤、兴渠(一种带辛臭的植物,中国无)。
佛教认为,这五辛熟食生淫,生食生,_,不利修行,所以禁食。
二是出于佛教的慈悲教义,禁食各种动物之肉。
在佛教传入我国初期,僧人还允许吃三净肉。
在上座部佛教国家,由于实行托钵乞食制度,施主给什么就吃什么,所以他们可以食三净肉:即未见屠宰、未听到惨叫和不为自己宰杀的动物之肉。
论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及其革新意义
t . 3 t
.
佛 教 追 求 的 最 高 境 界 。 教 自 从 传 人 中 国 之 后 , 因 为 佛 教 核 心 概 念 “ 圣 谛 ” 根 本 原 理 是 无 常 的 佛 为 四 的 了 适 应 当 时 的 社 会 环 境 , 渐 与 儒 、 相 融 合 , 世 界 观 , 以整 个 佛 教 教 义 源 自无 常 世 界 观 : 一 逐 道 而 所 另 日益 人 世 化 和 人 间 化 .并 构 成 了 印 度 佛 教 中 国 化 方 面 它 是 佛 教 中 国化 的 基 本 依 据 之 一 。我 们 从 法 的 一 个 重 要 特 征 。 教 之 所 以 能 够 在 中 国扎 根 , 身 舍 利 偈 “ 缘 即 见 法 . 法 即 见 佛 ”l 即 可 看 佛 并 见 见 [中 4 成 为 中 国 人 生 活 的 一 个 重 要 部 分 .关 键 得 益 于 佛 出 。 间 佛 教 倡 导 建 立 人 间 净 土 的 目 标 , 张 自 利 人 主 教 对 人 生 的 关 注 。 大 乘 佛 教 “ 间 涅 椠 不 二 ” 及 利 他 、 菩 萨 行 、 融 无 碍 的 原 则 都 是 无 常 世 界 观 世 以 修 圆 而 促 “ 坏 假 名 而 说 实 相 . 坏 世 法 而 入 涅 椠 ”。 现 的 的 体 现 。 人 间 佛 教 处 理 佛 法 与 世 间 法 的 关 系 , 不 不 体 是 成 佛 与 世 俗 生 活 相 统 一 的 思 想 。 祖 惠 能 “ 法 进 佛 教 与 外 部 文 化 的 交 流 . 关 注 生 态 环 境 等 都 是 六 佛 在 世 间 , 离 世 间觉 ; 世 寻 菩 提 , 如 求 兔 角 ” 无 常 世 界 观 的 具 体 体 现 。 不 离 恰 的 教 诲 和 百 丈 禅 师 “ 日 不 做 , 日不 食 ” 清 规 , 一 一 的 无 人 间 佛 教 修 行 大 乘 菩 萨 道 .大 乘 菩 萨 精 神 集 不把佛 教融 人到 了现实 生活 之 中。 中 体 现 于 赵 朴 初 的 人 间 佛 教 思 想 中 ,是 其 又 一 理 ( ) 有 为 、 启 超 等 人 的 “ 用 佛 教 ” 太 论 基 础 。 菩 萨 行 总 的 来 说 就 是 教 导 僧 众 要 上 求 佛 二 康 梁 应 和 虚 的 “ 生 佛 教 ” 想 是 赵 朴 初 人 间 佛 教 思 想 的 直 教 , 化 众 生 , 救 度 众 生 为 己任 。 华 严 经 》 , 人 思 下 以 《 载 菩 一 诸 以 接 来 源 。2 0世 纪 初 , 强 入 侵 , 家 危 矣 , 数 志 萨 以 “ 切 众 生 为 树 根 , 菩 萨 而 为 花 果 , 大 悲 列 国 无 士 为 了 拯 救 民 族 于 水 火 而 殚 精 竭 虑 。 有 为 、 启 水 浇 益 众 生 . 则 能 成 就 诸 菩 萨 智 慧 花 果 ” 又 说 , 康 梁 。 超 等 社 会 改 革 者 独 具 慧 眼 ,意 识 到 以 普 渡 众 生 为 “ 故 菩 提 属 于 众 生 , 无 众 生 , 切 菩 萨 终 不 能 是 若 一 1。 5 主 要 内 容 的 大 乘 佛 教 思 想 有 助 于 激 发 国 人 应 有 的 成 无 上 正 觉 ” 1 可 见 , 只 有 通 过 自 利 利 他 才 能 成 这 是 无 谓 、 猛 、 雄 的革 命 精 神 。 为 在 他 们 眼 中 , 佛 , 就 是 菩 萨 救 度 众 生 为 自救 的 辩 证 目 的 , 佛 勇 大 因 佛 教 不 再 是 教 人 无 所 事 事 、 极 怠 慢 的 安 眠 药 , 有 教 菩 萨 行 的 人 生 观 的 具 体 体 现 。 人 间 佛 教 遵 循 的 消 而 其 人 世 、 用 、 国 、 奋 人 心 的 积 极 作 用 。民 国 初 原 则 就 是 大 乘 的 人 世 佛 法 , 倡 导 僧 众 把 注 意 力 集 至 救 振 年 。 挽 救 “ 僧 催 削 , 教 危 亡 ” 残 局 , 虚 大 中 到 救 度 众 生 于 苦 海 上 。 于 这 点 , 朴 初 曾 明 确 为 寺 佛 的 太 关 赵 “ 行 且 师 倡 佛 本 怀 , 仅 提 出 了佛 教 三 大 革 命 的 主 张 , 提 出 。如 果 人 人 都 能 学 菩 萨 行 , 菩 萨 道 , 不 说 不 而 且 喊 出 了 “ 生 佛 教 ” 响 亮 口 号 。 后 来 他 又 提 出 成 不 成 佛 . 就 当 前 使 人 们 自觉 树 立 起 高 尚 的 道 德 人 的 以 佛 教 改 善 人 间 社 会 为 旨 趣 的 “ 间 佛 教 ” 念 , 品 行 . 极 地 建 立 起 助 人 为 乐 的 精 神 文 明 , 是 有 人 理 积 也 何 建 二 者 在 本 质 上 是 一 致 的 . 因 而 太 虚 是 人 间佛 教 的 益 于 国 家 和 社 会 的 , 况 以此 来 净 化 世 间 , 设 人 【] 5 最 早 发 起 人 。 太 虚 大 师 的 宏 愿 虽 因 教 内 传 统 保 守 间 净 土 ” p。 势 力 的 阻 挠 而 未 能 完 全 实 现 ,但 太 虚 大 师 的 倡 议 ( ) 朴 初 在 《 国佛 协 三 十 年 》 报 告 中具 二 赵 中 的 确 使 广 大 僧 众 意 识 到 了 “ 陀 及 佛 陀 之 真 正 修 行 体 指 出 了 人 间 佛 教 的 主 要 内 容 。 我 们 奉 行 的 佛 教 佛
赵朴初心系江苏佛教
赵朴初心系江苏佛教作者:袁普泉来源:《钟山风雨》2015年第05期赵朴初先生(1907—2000),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著名社会活动家、作家和书法家。
建国以后,赵朴初先生(我们都习惯地称他朴老)因佛教工作经常到江苏,有时一年要来几次。
他曾于1993年、1994年和1997年三次到江苏,每次都有十多天。
朴老与江苏佛教界人士和统战、宗教干部结下了深厚情谊。
从1989年起,我担任江苏省宗教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达十一年,与朴老有较多接触和交往,深感朴老心系江苏佛教,事迹十分感人。
落实宗教政策“文革”十年,几乎所有宗教都停止了活动,宗教活动场所遭到严重破坏。
三中全会以后,朴老积极协助党和政府落实宗教政策,特别是佛教房产政策。
汉传佛教的重点地区江苏更是他关注的重点。
经过大量调查研究,朴老积极向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还利用他个人的威望和影响,与许多地方的领导商量,一次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两次三次反复做工作,终于使一大批寺庙逐步恢复对外开放。
南京市的毗卢寺,新中国成立前曾是中国佛教会所在地,“文革”中被企业占用,落实宗教房产政策难度很大。
朴老为此多次呼吁,还专门写了一封长信给南京大学原校长匡亚明,请他协助做工作,将寺庙房产归还给佛教。
对此,江苏省委高度重视。
我陪同省委分管领导多次去调查研究,终于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1993年2月8日,朴老到全国重点寺庙之一的常州天宁寺,松纯方丈向他汇报了天宁寺第一期修复工程的情况,朴老看到雄伟高大的殿宇和妙相庄严的佛像赞不绝口,当即泼墨挥毫,咏诗一首。
他说,天宁寺大殿之高,恐怕是全国第一,没想到天宁寺恢复得这么好,这要感谢党和政府,也要感谢松纯大和尚和常州佛教界作出的努力。
1980年春,朴老在上海玉佛寺时,真禅法师请求朴老做工作,尽快让南通狼山广教寺恢复开放。
南通狼山广教寺是我国八小名山之一,大势至菩萨道场,信众多,在海内外影响很大。
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 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作者:郑耀泉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宗教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身能否和谐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宗教问题,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正确认识宗教,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要正确认识宗教,就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的宗教观。
把马克思宗教观的本质,片面理解成“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有失偏颇的。
马克思宗教观的核心内容,是认为宗教的产生及其表现方式与特点,是与物质生产和交往所决定的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当时、当地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不同现实生活过程,是宗教存在和演变的真正根源。
因此,人们对宗教的理解,应该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对宗教的认识及其态度,中国共产党既有深刻的认识论根据,也有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明确“信教群众是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宗教信仰自由”明确写进宪法;改革开放初期,肯定“宗教界也有很大的进步”,提出“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200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进一步把中国共产党同信教群众的关系明确为“血肉联系”;一直到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十七大报告中更把宗教问题放在国家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位置,重点表述了党和国家新时期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宗教界人士的共同愿望和要求。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宗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作用是十分明确的。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各民族信仰宗教的群众有一亿人以上,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
一亿多信教群众包括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及社会其他成员,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宗教工作的重要性
宗教工作的重要性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
宗教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领域,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实施西化、分化图谋的重要阵地,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做好宗教工作,关系到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关系到我国的对外关系。
我们必须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来观察和处理宗教问题,充分认识做好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充分发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视宗教工作的优良传统,始终把宗教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宗教工作的一系列论述、思考和一些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和完善,我们现在也习惯于它把简称为中国式的马克斯主义宗教观。
因为它既包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一些论断,又包括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关于宗教工作的一些理论,因此我们统括起来看,我们说叫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所以讲马克思主义宗教问题,也包括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一些重要论述。
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从维护社会团结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关系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揭示了宗教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我国社会领域和政治生活领域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的五大关系,即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五大关系,对于团结各种社会力量、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事关党和国家兴旺发达与长治久安。
我国宗教界自觉推动宗教中国化,要加强()培养.
我国宗教界自觉推动宗教中国化,要加强()培养.
答案:
宗教人才
拓展:
深入学习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这一重要论断,准确把握宗教中国化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始终把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作为长期政治任务,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要自觉自愿对标对表、细化落实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各项任务,全面加强政治引领、加强宗教思想文化建设、加强宗教制度建设、加强宗教人才培养、提高宗教界法治观念、发挥宗教界积极作用,努力在推进宗教中国化、维护宗教和顺中取得新成效,推动全市宗教健康传承发展。
各级统战、民宗部门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组织领导和分类指导,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切实把准方向、创新载体、营造环境,帮助解决宗教界的实际困难,确保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循序渐进、行稳致远。
谈谈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谈谈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王作安在十七大上,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不仅写进了大会报告,而且载入了新修订的党章总纲。
十七大以后,无论是中央文件,还是中央领导的讲话,在论及宗教工作时,都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作为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做好宗教工作的大方向、大目标,不能偏离,更不能违背。
特别是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必须深入领会和认真贯彻。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中央明确提出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在十六大之后。
在1993年中央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提出了著名的宗教工作“三句话”:一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自此,“三句话”成为宗教工作的指导性原则。
在贯彻“三句话”的实践中,“三句话”的内涵不断丰富,表述也进一步规范,后来就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代替了“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代替了“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同时,在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宗教方面的对外交往日益频繁,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的渗透也越来越突出,成为宗教工作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此中央一再强调,要在宗教界广泛深入地进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的教育,增强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的自觉性。
处理宗教方面对外关系的原则,需要在宗教工作重要方针政策中得到体现,这是宗教工作实践提出的迫切要求。
2002 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大会报告中有关宗教工作的表述,在“三句话”基础上增加了一句话,即:“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这是中央第一次把四句话放在一起,但没有明确这“四句话”就是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赵朴初简历
赵朴初简历赵朴初赵朴初(1907—2000),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庆,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与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早年从事佛教和社会救济工作。
1936年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曾任上海慈联会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负责收容工作,动员、组织青壮年参加新四军。
1939年参加宪政促进运动。
1945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副部长,华东生产救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顾问,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1983年6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
2000年5月2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人物履历赵朴初,1907年11月5日生于安庆,1911年随父母迁回老家太湖县寺前河居住。
早年求学于苏州东吴大学(现苏州大学),大学时代即开始学佛。
1928年后,任上海江浙佛教联合会秘书,上海佛教协会秘书,“佛教净业社”社长,四明银行行长。
1938年后,任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理事,中国佛教协会秘书、主任秘书,上海慈联救济战区难民委员会常委兼收容股主任,上海净业流浪儿童教养院副院长,上海少年村村长。
1945年参与发起组建中国民主促进会。
1946年后,任上海安通运输公司、上海华通运输公司常务董事、总经理。
1949年任上海临时联合救济委员会总干事,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常委、副主席,亚非团结委员会常委。
1950年后,任中国人民救济总会上海市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华东民政部、人事部副部长,上海市人民政府政法委员会副主任。
1953年后,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日友好协会副会长、中缅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名誉副会长,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会长。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 应知应会心得感悟
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应知应会心得感悟全国宗教工作会议是我国宗教事务管理的重要会议,会议的召开对于我国宗教事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议强调了党和政府对宗教工作的关心和重视,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决策和措施,对于推动我国宗教事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会议提出了宗教工作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党和政府对于宗教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为宗教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会议要求要坚持中国化方向,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动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
这一要求对于引导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推动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还强调了宗教工作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依法管理、自愿参与、公正公平原则。
这些原则的提出,使我国的宗教工作具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基本依据,为宗教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会议还对宗教工作的重点任务进行了明确。
会议要求要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推动宗教活动场所的合理规划和建设。
会议还要求要加强对宗教人员的培养和管理,提高宗教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推动宗教界人士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会议还要求要加强对宗教教育的管理,推动宗教教育与国家教育体系相衔接,培养宗教界人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家意识。
会议还对宗教工作的组织体系进行了调整和优化。
会议决定成立国家宗教事务局,明确了国家宗教事务局的职责和权限,为宗教工作的组织和推进提供了更加有效的保障。
参加全国宗教工作会议让我深刻体会到党和政府对于宗教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
会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则和措施,为宗教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基本依据。
宗教工作是一项复杂而敏感的工作,要确保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确保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相结合,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加强对宗教人员的培养和管理,加强对宗教教育的管理,加强对宗教工作的组织和推进。
只有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够确保宗教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无尽思 无尽意——在纪念赵朴初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作者: 叶小文
作者机构: 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
出版物刊名: 法音
页码: 11-12页
主题词: 诞辰100周年;赵朴初;座谈会;同志;纪念;爱国爱教;关爱;哲人
摘要:我与朴老交往颇多,对朴老仰之弥高,朴老对我关爱有加。
朴老虽已离我们远去,却总感音容笑貌宛在,哲人风范长存。
他爱国爱教的崇高情怀,谦和淡泊的儒稚气度,博施济众的仁者风范,正直刚毅的铮铮铁骨,勇猛精进的无畏精神,令我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朴老的书斋取名“无尽意斋”。
他悲愿无尽,智慧无尽,一生行仪,有多少讲不完的动人故事:而言有尽,意无穷,真是说不完的赵朴初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赵朴初宗教思想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方立天
2007年11月6日,笔者应邀参加纪念赵朴初居士诞辰10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会上作了题为《学习赵朴老总揽全局、开拓创新的卓越品格》的发言,这是从赵朴老如何观察、认识和领导中国佛教的角度来讲的。
当时笔者就想,赵朴老还有许多丰富的宗教思想,值得我们总结。
这次,笔者借参加纪念赵朴初居士逝世10周年座谈会的机会,总结了一下赵朴老的宗教思想,以期更好地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
赵朴老的角色定位与其宗教思想的形成
赵朴老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同时又是一位当代的宗教领袖。
作为一位佛教徒,他对宗教有一种虔诚的信仰,有一种高度的尊崇,也有很多实际体验。
他长期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作为一位宗教领袖,他对宗教的历史与现状、功能与作用有过深入的思考,具有一种远见卓识。
赵朴老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是国家领导人之一。
赵朴老在社会上广交朋友,热心社会文化慈善事业,是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为国家作出了贡献。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后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国家领导人之一。
赵朴老很爱国,观察问题会从国家、社会、民族整体的角度思考,他的宗教思想有一种把握全局的大观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赵朴老是一位文史大家,一位著名的人文学者。
他著有《滴水集》、《片石集》、《赵朴初诗词曲手迹选》等,2007年,华文出版社又出版了《赵朴初文集》(上、下卷)。
从他的著作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客观、理性的精神。
赵朴老一生都在追求真理、追求学术、追求进步、追求崇高,这些精神也反映在他的宗教思想上,具有相当的深度和高度。
笔者认为,赵朴老宗教思想的形成是和他上述三位一体的角色定位直接相关的。
他关于宗教结构、性质、功能、特点、规律的一系列观点和思想,具有全面性、说理性和创见性,值得我们当代的宗教学者思考和总结。
赵朴老宗教思想的要点
宗教的结构赵朴老认为宗教由3个要素构成,首先,宗教是一定形态的思想信仰体系;其次,宗教是一定形态的文化体系;最后,宗教是具有同一思想信仰的人们结成的社会实体(见《赵朴初文集》,以下引文均出自本书)。
他从精神层面、物质层面两方面来思考,认为宗教有3个要素。
笔者认为,赵朴老的宗教三要素说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他强调了宗教也是一定形态的文化体系,突出了宗教的文化性。
他还说:“佛教有自己独具的优势,一方面能给人类提供一种精神信仰,另一方面又具有总持人类文化、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智慧和方便。
”在这个物质文明空前发展的时代,人类却面临着精神家园缺失的困境,而佛教作为一个文化体系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能够完善人类的精神品格,为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宗教是文化” 1991年,赵朴老阐述了宗教是文化的观点,他说:“宗教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宗教是文化。
”他又说:“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还是一定形态的文化,即宗教文化。
”他还把宗教文化提高到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正因为宗教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发掘、继承宗教文化的精华和优良传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5年7月19日,赵朴老在《中国宗教》杂志创刊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到,“过去把这些特征(按:指中国宗教特征)都概括为‘五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复杂性,我个人加了一性,即文化性。
”强调中国宗教的六性,也足见他对宗教的文化特征的重视。
宗教与无神论赵朴老讲过这样一句话,“佛不是神”,佛是一位历史人物,是一位思想导师,是引领人类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精神领袖。
由此也可以推论说佛教是一种无神论。
联系佛教反对上帝创造世界,主张缘起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条件聚合而成,所以也可以说,从终极世界观的角度来考察,佛教确实具有无神论的因素。
另外,关于社会上无神论的宣传,他提出“无神论宣传应当服从于党在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基本任务。
”“对群众进行无神论宣传要坚持正面教育。
”赵朴老还强调“‘扫除宗教’这个口号必须予以‘扫除’”。
宗教与政治 1995年3月8日,赵朴老在全国政协八届三次会议上作了《关于宗教工作的几点认识和意见》的发言,谈到宗教与政治的关系的根本原则是政教分离。
政教分离原则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宗教不得干预国家的行政、司法、教育等领域,另一方面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应该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不干预公民的宗教信仰与宗教团体的内部事务。
只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乃至
否定另一个方面,都是违背政教分离这一基本原则的。
因此,应该坚决反对和制止“以教代政”的不法现象,同时也要坚决克服“以政代教”的弊端。
此外,赵朴老又积极提倡,宗教徒应该参政、议政,为社会服务。
宗教与民族 1997年3月5日,赵朴老在《做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工作的几点意见》的发言中,强调宗教与民族的可分性与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的不可分性。
宗教和民族的关系不是相等的关系,宗教不是民族之为民族的基本特征和决定条件,“在某一民族中,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就信仰宗教来说,在同一民族中有信仰不同宗教的,在不同民族中有信仰同一宗教的。
所以,不能把民族和宗教混同起来。
”但是宗教工作与民族工作又具有不可分性,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有的少数民族是信仰一种宗教的,这里的宗教工作和民族工作就是密切不可分离的。
我们不但要做好民族工作,贯彻好民族政策,同时也要做好宗教工作,贯彻好宗教政策,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 1994年1月20日,赵朴老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研讨会上,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的意义,分析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条件,指出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实体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依据,阐述了实现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前提,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
宗教与和平赵朴老着重从两方面来讲宗教与和平,一方面从佛教来说,佛教讲和平,他强调佛教在和平教义下的团结。
他指出佛陀的教义就是和平的教义,佛教徒追求的最高的境界就是“‘圆满的和平’,无有挂碍、无有恐怖、得大自在、得大安乐”。
另一方面,赵朴老强调世界宗教徒要团结,共同保卫世界和平。
有了宗教徒的团结,就有助于这个世界的和平。
他号召世界宗教徒“把保卫世界
和平的事业作为人类共同的神圣的事业”。
他还指出:“宗教的本质是和平的。
各宗教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个体心灵的和平和群体生存环境的和平。
”因此,要充分发挥宗教在维护人类和平方面的积极作用,争取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的美好前景。
当代中国宗教的基本特点赵朴老将当代中国宗教的基本特点概括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助力,而不是阻力;是党和政府可以信赖的同盟者,而不是异己力量。
”又说:“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始终是我国宗教的主流。
”
赵朴老宗教思想的现实意义
赵朴老的宗教思想有助于提高、丰富我们对宗教的认识。
赵朴老对宗教的本质作了界定,回答了“宗教是什么”的问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赵朴老的宗教思想有助于缓解、化解当前中国宗教的问题、矛盾。
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当代中国宗教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同时也要看到宗教的某些深层次矛盾,比如,宗教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宗教与世俗社会间的问题、不同宗教之间的问题等。
就这些问题,赵朴老都在理论上有所回应,这对我们解决相关问题是有启发、借鉴意义的。
赵朴老的宗教思想有助于发挥宗教徒的积极作用。
赵朴老的宗教思想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运用宗教中的积极因素,发挥中国宗教徒在推动经济社会、和谐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这也是赵朴老宗教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注:本文由白冰同志补充资料、加工整理而成。
)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长、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