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8 网络文化与伦理

合集下载

工程伦理学第四讲网络伦理PPT课件

工程伦理学第四讲网络伦理PPT课件
10
●部分网民的偏激、不理性。 网络谩骂现象多发生在年轻人
身上,常常是话不投机、眼不对路 ,就“怒从心头起”,“骂从口边 生”。
11
遵守网络交流礼仪
你可以通过网络连接去自由表 达你自己的意思,但是请记住网络 礼仪的最基本的原则:在网络的另 一端,是有血有肉的人。即应当尊 重别人,语言礼貌。
12
人人有表达的自由,但自由总 是有边界的。一般而言,此自由的 行使,当以不妨碍和侵害他人的自 由为界限。
• 许多人们熟知的历史英雄人物,千千万万青年崇敬的 偶像一再被调侃丑化。但是,面对试图借网络颠覆几 代人心中英雄形象的歪风,众多网友愤而在各大网站 和等社区发帖谴责,他们为英雄感伤,声称此类事关 民族脊梁、
14
大饭锅成立了
1
15
《闪闪的红星》
16
17
解决办法
●关注 ●网站的管理 ●宣传、教育 ●自律
31
从表面上看,问题似乎可以得到 解决。但是,即使在这一点上,网络 社会仍然不能让我们一劳永逸。因为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网 络社会自身的特点,使得个人隐私信 息与公共信息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
32
公司和政府不再把传统意义上 的个人信息作为保密信息,相反, 这些信息成了商品,可以合理地进 行买卖。这种模糊就构成了个人隐 私的最大威胁。许多时候,这种模 糊性就成了滥用,侵犯他人隐私最 好的辩护词。
21
(2)个人的信用和财产状况,包 括信用卡、交易帐号和密码等。 个人在网上购物时,交易过程中 使用的各种信用卡、帐号均属个 人隐私,不得泄露。
22
(3)通信内容及邮箱地址。邮箱 地址同样也是个人隐私,用户大 多数不愿将之公开。掌握、搜集 用户的邮箱,并将之公开或提供 给他人,致使用户收到大量的广 告邮件、垃圾邮件,使用户受到 干扰,这也侵犯了用户的网络隐 私权。

2016年秋 西南大学网教[0948]《网络文化与伦理》新版作业及参考答案

2016年秋 西南大学网教[0948]《网络文化与伦理》新版作业及参考答案

2016年秋西南大学网教[0948]《网络文化与伦理》新版作业及参考答案1、下列属于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是( B )。

玩网络游戏用木马盗取别人的银行账号和密码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下载音乐和电影2、( B )原则既是对网络主体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保障人权基础的网络伦理规约原则。

诚信原则不伤害原则互利原则发展原则3、网恋是以网络为媒介,利用聊天工具等进行沟通、互动进而相恋的一种新型的恋爱方式,恋爱双方应( B )。

对人虚情假意对人真诚隐藏自己的身份等信息行为失范4、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关键是( B )。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网络社区教育网络道德教育5、下列各项不能为保护网络知识产权提供伦理基础的是( B )。

劳动价值理论道德虚无主义财产权理论功利主义理论6、作为一种信息搜索方式,“人肉搜索”的正当性直接与人们“为何运用”以及“如何运用”相关。

一方面,人肉搜索”固然体现了技术的进步。

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约束机制,“人肉搜索”极易受个体主观性的影响,并由此造成负面的社会效应。

因此,我们应( A )。

加强对“人肉搜索”的伦理道德的引导与法律规范在实践中随意使用“人肉搜索”这一工具对于“人肉搜索”来说,偏执一端的做法是可取的对“人肉搜索”给予一定限制但忽视其造成的后果7、关于网络文化“霸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

"网络文化“霸权”是指技术强势者通过网络传播手段在文化领域对技术弱势者进行的控制和支配" "网络文化“霸权”具有广发性、渗透性、隐蔽性和强制性" "网络文化“霸权”带来诸多伦理问题,应自觉抵制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 "网络文化“霸权”有利于网络文化的传播,应给予大力支持"8、下列哪些举措可有效控制网络虚假信息?( B )①完善并严格执行网络法律法规②加强网络媒体的内部管理③发布虚假广告,误导公众④增强网民道德自律,提高传媒素养A、"①②③"B、"①②④"C、 "①③④"D、"②③④"9、网络规范是网络伦理的重要内容,以下关于网络规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20秋[0948]《网络文化与伦理》第二部分网络伦理答案

20秋[0948]《网络文化与伦理》第二部分网络伦理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以下不属于网络情感异化行为的是()。

数字化虚拟性爱
通过QQ、微信等即时工具与朋友沟通
多角网恋
婚外网恋
2.
网络是人们在网络空间中进行网络信息活动时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网络伦理内容由浅到深分为三个层次,以下不属于网络伦理内容的是()。

网络礼仪
网络规范
网络原则
网络观念
3.
中学生高某因沉迷于网络游戏,学习成绩严重下降,在老师和家长的严厉批评和引导下,他决定戒掉“网瘾”。

以下行为中,能够有效促使其戒掉“网瘾”的有()。

①认清“网瘾”危害,自觉接受家长与老师的监督
②培养坚强意志,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③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较差,应该自觉远离网络
④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高雅情趣。

网络文化与伦理 【0948】-西南提前考试答案

网络文化与伦理 【0948】-西南提前考试答案

网络文化与伦理【0948】 A卷从中任选3题进行作答。

一、简答题1. 简述网络文化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

答:网络文化的概念: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网络文化的概念可从两个角度进行理解,一是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另一个则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

前者强调从网络的技术性特点切入,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文化范式变迁。

而后者则主要从文化的特性出发,强调由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引发的文化范式转型。

但是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网络文化是新兴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综合体,单纯强调一方面是不妥当的。

网络文化的现状:(一)网络文化的发展势头1.新汉语时代 2.网络媒体的崛起 3.网络文化产品日益丰富 4.网络问政(二)网络文化的问题与困惑1.网络的泛爱与博爱 2.过分的个性表达导致个人迷失 3.主体沉溺问题4.安全隐私问 5.知识产权的保2.概述学校网络教育的途径?答:(一)确定教育重点,突出学生主体性网络道德素质的培养。

(二)进一步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增补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课程内容。

(三)倾注人文关怀,培育学生的理性精神(四)加强发展前瞻,增强教育的持续性3. 网络伦理规约的具体原则有哪些?答:网络伦理规约的原则有四个,分别是诚信原则、不伤害原则、尊重原则和发展原则。

4、简述政府网络舆情导向的原则与途径。

答:政府网络舆情导向的原则:1.及时告知原则;2.客观真实原则;3.主流价值取向原则;4.三贴近原则。

政府网络舆情导向的途径:(一)建立健全舆情收集和研判制度,增强舆论引导的前瞻性。

(二)坚持“三贴近”原则,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

(三)健全舆论引导快速反应机制,增强舆论引导的时效性。

(四)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增强舆论引导的长效性。

(五)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利益矛盾化解中的重要作用。

从中任选2题进行作答二、材料分析题。

1. 谈谈如何正确看待“人肉搜索”的利与弊,以及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对其合理引导。

0948网络文化与伦理

0948网络文化与伦理
4.试论网络文化霸权带来的伦理问题及其对策。
(1)意识形态的移位。美国借助先进的互联网对世界各国意识形态的渗透达到了新的高峰。美国往往迫使其他国家接受美国的文化,成为文化殖民地,西方的文化渗透直接冲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尤其是动摇了部分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基础。
(2)在文化责任上变网络文化“自在”存在为“自为”存在。网络必须承担传承主流文化这一历史重任从中国当前媒体格局和网络媒体自身所具有的特点来看,主流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传统媒体的责任,更是网络媒体的责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一精神,网络文化也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反映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3)德性论认为,伦理学的核心不是“我应该如何行动”的问题,而是“我必须如何生活”的问题,或者“我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德行论的目的是要培养和产生高尚、卓越的人,这种人是出于他们高尚。卓越的品格来自发地行动的,因此,在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生活时,那些人就成为我们的楷模
(3)德行论的主要代表有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和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思想、麦金太尔的伦理思想等。
(4)网际关机疏离冷漠。由于网络信息的简单化和网络空间的虚拟化,反而疏离冷漠了人家关系,现实社会中那种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在网络空间中异化“人-机-人”互动的冷冰冰的网际关系,具有了虚拟性、不确定性等特征。网际关系已严重危及人际关系的正常状态,使人的距离变得原来越远,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淡。

西南大学_复习试卷《网络文化与伦理》_答案_试卷名称_0948_作业_第二批次

西南大学_复习试卷《网络文化与伦理》_答案_试卷名称_0948_作业_第二批次

试卷名称:0948_作业_2单选题(10.0 分)1. 5. 网络规范是网络伦理的重要内容,以下关于网络规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指网络社会中人们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行为标准B) B:具有普遍性C) C:具有一致认同性D) D: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网络规范已经形成(10.0 分)2. 4. ()原则既是对网络主体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保障人权基础的网络伦理规约原则。

A) A:诚信原则B) B:不伤害原则C) C:互利原则D) D:发展原则(10.0 分)3. 3. 以下不属于网络情感异化行为的是()。

A) A:数字化虚拟性爱B) B:通过QQ、微信等即时工具与朋友沟通C) C:多角网恋D) D:婚外网恋(10.0 分)4. 2. 第一次正式提出“责任伦理学”学说体系的是()。

A) A:伊曼努尔·康德B) B:汉斯·乔纳斯C) C:杰里米·边沁D) D:大卫·休谟(10.0 分)5. 1. 下列属于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是()。

A) A:玩网络游戏B) B:用木马盗取别人的银行账号和密码C) C:长时间沉迷于网络D) D:下载音乐和电影多选题(10.0 分)6. 10. 网络伦理规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责任伦理学,其思想可追溯至康德的义务论,康德提出的"绝对命令”有三个公式,它们分别是()。

A) A:道德规律的相对性B) B:道德规律的外部规定性C) C:道德规律的内部规定性D) D:意志自律(10.0 分)7. 9. 以下属于网络礼仪内容的有()。

A) A:服务礼仪B) B:问候礼仪C) C:交往礼仪D) D:语言礼仪(10.0 分)8. 8. 网络伦理规约的原则包括()。

A) A:诚信原则B) B:不伤害原则C) C:自我中心原则D) D:发展原则(10.0 分)9. 7. 我国网络虚假信息呈泛滥之势,造成网络虚假信息随处可见的原因主要有()。

A) A:信息渠道多元化B) B:网络法制建设滞后且执行力度有限C) C:网络媒体信息审查不力D) D:网民素质问题(10.0 分)10.6.网络原则是网络礼仪和网络规范的集中概括,是网络伦理关系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

2019年春季[0948]《网络文化与伦理》辅导答案

2019年春季[0948]《网络文化与伦理》辅导答案

1、下列属于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是()。

1.玩网络游戏2.用木马盗取别人的银行账号和密码3.长时间沉迷于网络4.下载音乐和电影2、第一次正式提出“责任伦理学”学说体系的是()。

1.伊曼努尔·康德2.汉斯·乔纳斯3.杰里米·边沁4.大卫·休谟3、以下不属于网络情感异化行为的是()。

1.数字化虚拟性爱2.通过QQ、微信等即时工具与朋友沟通3.多角网恋4.婚外网恋4、()原则既是对网络主体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保障人权基础的网络伦理规约原则。

1.诚信原则2.不伤害原则3.互利原则4.发展原则5、网络规范是网络伦理的重要内容,以下关于网络规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1.指网络社会中人们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行为标准2.具有普遍性3.具有一致认同性4.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网络规范已经形成6、网恋是以网络为媒介,利用聊天工具等进行沟通、互动进而相恋的一种新型的恋爱方式,恋爱双方应()1.对人虚情假意2.对人真诚3.隐藏自己的身份等信息4.行为失范7、网络互动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渠道,网络互动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

1.病毒肆意传播、黑客侵扰和网络犯罪2.侵犯个人隐私、知识产权等3.使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增加4.过量信息加大人们对有用信息的选择难度8、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的关键是()。

1.家庭教育2.学校教育3.网络社区教育4.网络道德教育9、政府网络舆情导向中要坚持主流价值观取向原则,以下关于主流价值观说法正确的是()。

1.主流价值观必定是正确的2.主流价值观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是绝对对立的4.主流价值观是社会中大多人所认同的观点10、从人类精神的维度出发来探讨道德自律,认为自律是人类社会整体的内在制约和人类理性的把握的是(1.孔子2.康德3.马克思4.罗尔斯11、网络世界没有疆界、关卡、约束和教条,任何观点、任何思想和任何文化都可以在网上自由传播,这体现1.虚拟性2.开放性3.普世性4.自律性12、以下属于功利主义代表人物的是()。

18春西南大学《网络文化与伦理》作业答案

18春西南大学《网络文化与伦理》作业答案

网络文化与伦理1、D2、C3、C4、A5、D6、C7、D8、C9、A10、 B11、 A12、 C13、 D14、 A15、 B16、 D17、 A18、 A19、 C20、 C21、 A23、 D24、 B25、 A26、 D27、 B28、 D29、 B30、 D31、 C32、 C33、 B34、 D35、 A36、 B37、BCD38、ACD39、ABCD40、ABC41、ABC42、ABC43、CD45、ABD46、ABCD47、公开透明性48、符号化49、法律和道德50、网络域名51、执法必严52、交流中的身份53、非主流文化54、开放性55、网络原则56、发展阶段57、网络伦理规约的原则有哪些?网络伦理规约的原则主要有:(1)不伤害原则,意即网络主体在参与网络活动时既无损于他人、无损于人社会,又保护他人与社会正当权益不受侵;。

(2)诚信原则,指网络行为主体在进行网络行为时,要遵循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欺骗他人、不发布虚假信息、不侵犯其他网络主体的权利;(3)尊重原则,要求网络主体尊重对方的权利和自由,例如尊重别人的隐私权、著作权等,以及不干涉他人正当的上网行为;(4)发展原则,即我们在构建网络伦理规约之时,不能仅局限于人类眼前的利益,而是要从网络的发展前途出发、从人类的长远目标出发。

58、如何引导网络非主流文化向积极方向发展?(1)加强网络传播管理,优化网络环境;(2)加强社会舆论监督;(3)完善网络法律法规。

59、1. 政府网络舆情导向的途径有哪些?2. 结合自身,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践行学校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1. 答:(1)建立健全舆情收集和研判制度,增强舆论引导的前瞻性;(2)坚持“三贴近”原则,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3)健全舆论引导快速反应机制,增强舆论引导的时效性;(4)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增强舆论引导的长效性;(5)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利益矛盾化解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实施方案

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实施方案

网络伦理是指在网络环境中,人们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在网络时代,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网络行为对于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伦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实施方案,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评估。

一、教育目标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网络伦理素养的现代大学生,使他们能够正确处理网络行为中的道德、法律和社会责任问题,为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具体来说,教育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2.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3. 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网络文化建设。

4. 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二、教育内容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网络道德教育:教育学生正确处理网络行为中的道德问题,如诚实、尊重他人、公正、正义等。

2. 网络法律教育:教育学生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等。

3. 网络社会责任教育:教育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对社会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世界观。

4. 网络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防范网络攻击和诈骗等网络安全问题。

三、教育方法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方法应该多样化,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案例分析等。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网络伦理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网络伦理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网络伦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和解决方法。

4. 网络伦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网络伦理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思想、分享经验。

6. 网上调查: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网络伦理的看法和态度。

20秋[0948]《网络文化与伦理》第三部分 网络文化与伦理问答案

20秋[0948]《网络文化与伦理》第三部分 网络文化与伦理问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网络文化的虚拟实践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诸多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虚拟性
互动性
多元性
自由性
2.
在网络交流与沟通中,我们可以看到QQ暧昧表情、暧昧话语的随意使用,这说明网络文化的哪一问题与困惑?()。

安全隐私问题
知识产权侵犯问题
主体沉溺问题
网络主体的泛爱与博爱
3.
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也使得人与网络的关系变得复杂,这种复杂加剧了当代人的认同危机。

以下不属于网络文化主体面临的认同危机是()。

出现“地球村”。

0948《网络文化与伦理》作业答案

0948《网络文化与伦理》作业答案

1:[单选题]1. 网络文化的产生是在()。

A:20世纪40年代B:20世纪6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初期参考答案:D2:[单选题]2. 关于网络问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网络问政为公民提供了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通道B:网络问政是征集民意的最佳方式C:网络问政使政府决策更加困难D:网络问政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新渠道参考答案:D3:[单选题]3. 以下网络空间的看法,正确的是()。

A:网络空间是一个无国界的空间,不受法律约束B:网络空间是虚拟空间,无需法律C:网络空间虽然与现实空间不同,但同样需要法律D:现实中的法律完全不适用于网络空间参考答案:C4:[单选题]4. 比尔・盖茨曾说:"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这句话说明,网络文化具有()特征。

A:去性别化B:开放性C:虚拟性D:多元性参考答案:C5:[单选题]5. 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人的主体性问题的是()。

A:马克思B:费尔巴哈C:黑格尔D:康德参考答案:D6:[多选题]6. 网络媒体具有的特点有()。

A:高效性B:生动性C:便捷性D:僵化性参考答案:ABC7:[多选题]7. 网络文化同传统文化一样,有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分,以下关于网络主流文化说法正确的有()。

A:是指网络文化中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部分B:推崇公德、法制、秩序和社会责任感C:是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和行为准则D: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背离参考答案:ABC8:[多选题]8. 文化传播的三大基本途径是()。

A:互联网B:商业活动C:人口迁徙D:教育参考答案:BCD9:[多选题]9. 病态心理是引起网络主体异体的原因这一,具体体现在()。

A:逆反心理B:破坏心理C:解压心理D:依赖逃避心理参考答案:BCD10:[多选题]10. 以下属于网络文化主体异化的表现有()。

A:自我迷失B:帮助网民解决技术难题C:孤独感加剧D:能力退化参考答案:ACD11:[论述题]1. 概述异化与网络文化主体异化的概念。

《网络文化与伦理》【0948】第一章

《网络文化与伦理》【0948】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文化传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文化传播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现代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只要是世界发达国家的文化一律吸收2.著名思想家孔子强调“仁”,并把它作为道德品质的根本,提出()的思想品德要求。

“爱人、行善、慎独”“仁、义、礼、智”“忠、孝、敬天、保民”“克己、勇敢、正直、虔诚、聪明、节制”3.人们在网络中可以完全不受时间、地域和资格等的限制而自由地学习,这最能体现网络学习的()。

开放性虚拟性交互性自主性4.以下关于网络非主流文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与社会发展完全相背离,应坚决予以取缔是网络主流文化相对的部分,它只被少数人接受与认可主要存在于年轻群体之中伴随现代化进程应运而生5.网络异化是指网络文化主体的异化,它是在主客体交互过程中由于主体性丧失而导致的一种主体和客体地位倒置的状况。

下列属于网络文化主体异化的表现是()。

有自知之明善于与人交往自我认同困境实践能力强6.网络主体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恪守“慎独”的原则,以下哪句格言最能体现这一原则?()。

“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成功的起始点乃自我分析,成功的秘诀则是自我反省”“濯清泉以自洁”“幽兰自馨君子慎独”7.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网络媒体)有自身的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新媒体是一种大众媒体,传播模式是“窄播”而非“广播”新媒体传受合一,但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没有充分的互动性新媒体是一种复合媒体,新媒体的内容呈现方式可根据需要,在文本、视频和音频间任意转换或兼而有之新媒体是一种跨越国界的全球化媒体,但信息的较高成本并不能让无数人分享8.在当前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案件是()。

网络知识产权案网络诈骗案网络安全案网络盗窃案9.根据文化所体现价值观的不同,可将文化分为主流文化和()。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网络伦理与网络行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网络伦理与网络行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网络伦理与网络行为网络伦理与网络行为一、引言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的方式。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与网络伦理和网络行为相关的问题。

作为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初中阶段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网络伦理与网络行为方面的培养与引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关于网络伦理与网络行为的教案。

二、理论基础1. 什么是网络伦理网络伦理是指适用于互联网上各种行业、领域和活动方式的道德规范或原则。

这些规范旨在指导人们在使用互联网时遵守道德准则,并保证正常秩序和用户安全。

2. 网络行为概述网络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互联网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活动,在其中涉及信息传播、信息获取、信息分享以及社交等多个方面。

良好的网络行为能够帮助维护公序良俗和网络生态的健康发展。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教学内容1. 深入了解网络伦理与网络行为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网络伦理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作为网络使用者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典型案例,引起他们对网络伦理和行为规范问题的思考。

2. 分析并讨论常见的违反网络伦理和行为规范的情况教师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对常见的网络伦理和行为规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例如:网上谩骂、隐私泄露、侵犯著作权等。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正确评判事物、正确认识问题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继续引导学生学习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并注重培养良好的搜索技巧。

同时,教育学生克制自己公布过多个人信息,保护个人隐私并遵守版权法。

此外,培养学生有不发表违法信息、不恶意攻击他人的意识。

通过此种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4.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学生需要了解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的风险,并学习网络欺凌及网络诈骗等问题背后隐藏的陷阱。

同时,教师还应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但有效的网络安全措施,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道德与法治网络伦理与网络行为规范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网络伦理与网络行为规范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网络伦理与网络行为规范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与目标当前,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然而,网络世界也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和伦理道德问题。

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和网络行为规范,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程,向学生介绍网络伦理与网络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意识。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2.1 教学内容2.1.1 什么是网络伦理- 定义网络伦理概念,解释与伦理道德的关系。

- 分析网络伦理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1.2 网络行为规范- 引导学生了解网络行为规范的重要意义。

- 分类介绍网络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如言论规范、隐私保护、版权意识等。

2.1.3 网络伦理与法治- 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伦理的规范。

- 分析网络伦理与法治的关系及互动作用。

2.2 教学方法2.2.1 情景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网络伦理与网络行为规范的关系。

2.2.2 角色扮演与讨论- 将学生划分为小组,让他们分别扮演网络参与者的角色(如网民、网站管理员、版权所有者等),就不同网络伦理问题进行讨论,加深对网络行为规范的理解。

2.2.3 外部资源调研-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等外部资源,了解当前网络行为规范的发展及相关法律法规。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引发学生对网络伦理问题的思考,提出相关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例如:你认为网络伦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3.2 知识讲解与引导3.2.1 什么是网络伦理- 结合日常生活案例,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解释网络伦理的含义。

- 引导学生思考并以小组讨论形式分享他们对网络伦理的认识。

3.2.2 网络行为规范- 通过介绍网络行为规范的分类,引发学生对网络伦理和行为规范的思考。

-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讨论不同网络伦理问题。

3.2.3 网络伦理与法治- 解读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伦理的规范。

- 指导学生进行外部资源调研,提供相关资源链接或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查找相关法律法规。

西南大学_复习试卷《网络文化与伦理》_答案_试卷名称_0948_作业_第三批次

西南大学_复习试卷《网络文化与伦理》_答案_试卷名称_0948_作业_第三批次

试卷名称:0948_作业_3单选题(10.0 分)1.5. 作为一种信息搜索方式,“人肉搜索”的正当性直接与人们“为何运用”以及“如何运用”相关。

一方面,人肉搜索”固然体现了技术的进步。

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约束机制,“人肉搜索”极易受个体主观性的影响,并由此造成负面的社会效应。

因此,我们应()。

A) A:加强对“人肉搜索”的伦理道德的引导与法律规范B) B:在实践中随意使用“人肉搜索”这一工具C) C:对于“人肉搜索”来说,偏执一端的做法是可取的D) D:对“人肉搜索”给予一定限制但忽视其造成的后果(10.0 分)2. 4. 下列各项不能为保护网络知识产权提供伦理基础的是()。

A) A:劳动价值理论B) B:道德虚无主义C) C:财产权理论D) D:功利主义理论(10.0 分)3. 3. “艳照门”事件对公民人身权利造成极大伤害,主要侵犯了主体的()。

A) A:财产权B) B:生命健康权C) C:选举权D) D:网络隐私权(10.0 分)4. 1. 以下属于功利主义代表人物的是()。

A) A:边沁B) B:黑格尔C) C:洛克D) D:康德(10.0 分)5. 2. 网恋是以网络为媒介,利用聊天工具等进行沟通、互动进而相恋的一种新型的恋爱方式,恋爱双方应()。

A) A:对人虚情假意B) B:对人真诚C) C:隐藏自己的身份等信息D) D:行为失范多选题(10.0 分)6.10. 造成网络信息污染的伦理根源有()。

A) A:从观念层面看,个人主义道德观盛行B) B:从规范层面看,道德规范的运行机制受阻C) C:从行为层面看,网络不道德行为蔓延D) D:从思想层面看,网络维权意识淡薄(10.0 分)7. 9. 以下表现属于践踏学术权威的有()。

A) A:计算机“黑客”B) B:转载他人文章不注明出处C) C:剽窃他人作品D) D:侵犯著作权(10.0 分)8. 8. 下列属于网络诈骗常见形式的有()。

伦理与网络伦理

伦理与网络伦理

伦理与网络伦理1.引言伦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学科,它涉及到如何评判行为的对错、责任的承担以及道德的标准等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伦理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探讨伦理与网络伦理的关系,分析网络伦理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并讨论如何建立一个伦理意识强烈的网络社会。

2.伦理与网络伦理的关系伦理学作为研究人类行为规范的学科,与网络伦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网络伦理涉及到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它是伦理学在网络时代的应用和发展。

2.1 传统伦理与网络伦理的比较传统伦理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行为规范,而网络伦理将研究重点扩展到了人与网络之间的互动关系。

传统伦理基于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而网络伦理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需要考虑到网络技术的特性和全球化的影响。

同时,网络伦理也需要关注隐私保护、网络安全和知识产权等新兴问题。

2.2 网络伦理的特点网络伦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全球性:互联网将人们连接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社区,网络伦理需要考虑到跨国界、跨文化背景的影响。

•实时性: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传递迅速,网络伦理需要及时回应和解决各种道德问题。

•复杂性:网络伦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多种多样,涉及到隐私保护、网络欺诈、网络暴力等多个方面。

3.网络伦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3.1 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个人隐私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威胁。

人们的个人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盗取和滥用,对其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网络伦理需要重视个人隐私保护,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3.2 网络欺诈与网络诚信网络时代,虚假信息和欺诈行为层出不穷。

人们在网络上做出的承诺往往缺乏有效监管和追责机制,这对网络诚信提出了新的挑战。

网络伦理需要倡导网络诚信,建立可信网络环境,同时加强对网络欺诈的打击。

3.3 网络暴力与人身安全网络暴力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的恶意攻击、诽谤、侮辱等行为。

网络暴力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答:网络伦理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
(1)虚假信息:网络社会具有开放性,在其海量的信息中免不了出现虚假、有害的信息。其中小到网络虚假中奖信息,大到扰乱民心、影响社会安定等网络谣言。
(2)产权侵犯: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对信息几乎是无限制地免费使用,因此,在网络社会中涉及到的产权侵犯亦日益增多,其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侵犯。
(3)本民族文化身份的改变。西方文化借助科技和信息技术而产生的强势地位,将对民族文化价值观形成“打压”态势,对主旋律形成干扰,并弱化民族的道德素质。
(4)文化素质降低,导致情感偏移。强大的传播力量把低级趣味的产品和信息展示在人们面前,尤其是缺乏判断力的学生面前,占用了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影响了他们心理的健康和素质的发展。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德性是指灵魂方面的优秀,而不是指肉体方面的优秀。他说:“我们的生活不是依靠任何其他东西,而是靠灵魂”,所以,“德性就在灵魂中”。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是西方德性伦理的源头,他坚持了道德的理性本质,反对道德学说中的反理性倾向,主张一种与情感感受、行为相交融的理性,表现为由风俗熏陶而成的情感的中和和行为的合宜。
2、
答:伦理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网络交往中的网络社会的情感疏远问题。人际情感是需要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来维持的。而在网上交流时,人们的言谈举止都被转换成二进制的语言,人们的音容笑貌以数字化字符方式在屏幕上传播,人们成了数码化的存在,网络改变了人际交往的方式,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这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直接交往相比,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大了。尤其是网络所提供的跨时空、跨地域的多人参加、多向交流的技术,使人们更容易沉溺于网上交际,使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机会减少,人与机器的接触却日益频繁,而终日与电脑终端打交道,同他人的社会交往会被削弱,使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同事朋友之间的感情联系淡薄。
(4)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和做法,使我们出台的相关的法规与国际接轨。在处理网络知识产权纠纷时加强与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沟通和协调,有效打击网络知识产权侵害者,维护合法网络知识产权所有人的权益和世界范围内的网络知识产权安全。
\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维护国家文化经济安全。只有立足文化创新,才能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达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目的。
(4)提高人民大众的媒介素养。当前人们的价值观念呈现了多元化和开放性、变异性的特点,面对这些情况,提高人民大众的媒介素养尤为重要。
(3)功利主义理论。功利论原则有时被表达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它的主要观点是基于如下假定:为了实现一定程度的幸福和满足,人们需要获取、占有和使用物品。个人财产得不到保障,就不能实现这种幸福,因而保障占有、使用和控制物品是十分必要的。由于知识产权得到应有的保护,大大激励了作者创作出没有这种保护时不愿创作的作品,这对社会总体利益也是十分有利的。
3.
答:网络非主流文化虽然有其缺陷,但它提倡的对主流文化的逆向思维、具有活力的创造力等方面是值得我们肯定并且发扬的,我们却不可忽视它存在的意义。因此,积极引导网络非主流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可从加强网络传播管理,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社会舆论与法律的监督;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树立核心价值观这三方
(2)黑格尔的财产论。黑格尔认为,财产对于个体自由的实现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个体通过生产物品和从事手艺把他的人格转化为外部世界,财产是人的人格表达,是自我实现的方式。这一理论尤其适用于知识财产。当人类自由地把自已的意志外化为物,比如小说、诗歌、音乐,绘画或软件源代码,就创造了他们所有权拥有的财产,因为这些智力作品是他们的人格和自我的表现形式,它们是人的存在的延伸,因此它们就属于这个人。这种属于是理所当然的。
(二)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措施:
面对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增长速度惊人的局面,不得不让我们对知识产权进行重新审定。网络上的交流方式一样要受到国家法律的调整,受到著作权法的调整。而且,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一家公司一个国家说了算的,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需要大家的参与,从每一个人做起。
(1)提高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创新与保护是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因此,要学会利用知识产权规则保护自己,要普遍树立“尊重他人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知识产权,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竞争”的意识。
构建主流文化的具体措施:(1)在文化战略上对网络文化变"忽视”为"重视”,主流文化必须迅速占领网络这一重要文化阵地。(2)在文化意识上变"封闭”为"开放”,变"对抗”为"对话”,加强与其他国家主流文化的沟通和交流。(3)在文化责任上变网络文化"自在”存在为"自为”存在,网络必须承担传承主流文化这一历史重任。
面来引导网络非主流文化向积极方向发展,使其同网络主流文化一起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
4.
答:(一)网络文化霸权带来的伦理问题:
(1)意识形态的移位。西方的文化渗透直接冲击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尤其是动摇了部分高校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基础。
(2)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的改变。美国利用各种媒体在全世界推行一种以消费为中心的文化。
危害:对个人价值观的影响。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冲击,青少年群体因年龄和经验不足,缺乏理性思考和应有的责任心,价值观极易受到影响;对人生观的影响。青少年容易沉溺于网络,导致厌学、弃学等情况出现,人生观局限于缥缈网络,逃避现实。
采取的应对措施:
①加强青少年自觉抵制身边的不良诱惑意识
②提高青少年应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二:
1、
答:网络主流文化的内涵:网络文化是一种蕴涵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以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资源为支点的网络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的角度说,特指以语言数字化为前提,以互联网络为基础,以电子化传输为依托,以创新和互动为核心,与现实文化密切联系的文化现象。
(3)情感异化:网络中最典型的情感异化通常发生在网恋、网婚中,其具体的表现有角色扮演与真诚问题、网恋游戏化与专一问题和网恋中的性、爱分离问题。
(4)网络犯罪:网络犯罪主要是指危害电子信息网络中信息系统及信息内容安全的犯罪行为和利用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实施的各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可概括为针对电子信
息网络的犯罪和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的犯罪。
③加强心理疏导,多沟通和多理解,发觉青少年日常变化,及时引导。
3、
答:随着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对信息几乎是无限制地免费使用,因此,在网络社会中涉及到的产权侵犯亦日益增多,其主要表现为知识产权侵犯。在网络时代,我们需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
(一)保护网络知识产权的伦理基础:
现代知识产权受到版权法、专利权、商标法等法律的保护,这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是非常重要的,而我们在此关注的是法律背后的伦理困境以及它的伦理基础问题,主要有三大理论支撑:
(二)网络文化“霸权”的战略对策: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2)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信息化道路上逐步树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地位,平等参与网络文化竞争,争得民族语言话语权,扩大中文的网络生存空间,使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大众化、全球化。
(1)洛克的劳动价值论。洛克的理论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对自已劳动拥有天赋得权利和资格,他认为劳动是一种艰苦而繁重的活动,人们之所以劳动就是因为为了从中获利,所以,如果不让他拥有这些权利是不允许的。财产权作为劳动者艰苦创作的回报是必要的,如果不对个人发明进行长期的保护,也许就不再会有创造发明,人们生活就会每况愈下,这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洛克的财产权劳动学说不但给有形财产的合理性提供了一个解释基础,而且也完美地解释了知识产权的合理性。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学号:姓名:2016年6月
课程名称【编号】:网络文化与伦理【0948】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答题不需复制题目,写明题目编号,按题目顺序答题

1.
就是认为人们的正确的行为必须遵循适度和中道的理性原则,这是判断某一行为道德价值的最根本的标准,人们的心灵中融渗着这种理性就是具备了德性。
(2)向全社会普法。把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提高至社会的层面,使网络知识产权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重视,促进民间监督组织的建立,普及网络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做好相关的咨询工作,并对网络知识产权的保护进行有效监督。
(3)完善有关法律体系,加强司法保护。针对网络的特点专门立法,填补原有法律漏洞,明确网上知识产权纠纷各方当事人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通过完善有关法律体系,加强司法保护使网络知识产权走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健康轨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