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分析
尿激酶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愈 率 。方 法 选取 2 0 1 0年 6月至 2 0 1 2年 l 0月在我 院进行 治疗 的 急性脑梗 死 患者 1 5 6 例 ,随机 分 为 两组 ,对 照组 7 8 例 患者 根据 病 情给 予 相 应 的基 础 治疗 ;治疗 组 7 8 例 患 者在 基 础 治疗 之上 ,给 予尿 激酶 介 入动脉 溶 栓进 行 治疗 ;经过 一段 时问 的治疗 后 ,观 察血 管再 通 率 ,并
龄 ,是 否合 并基础 疾病 ( 0 = 无 ,1 = 有 ) ,是否 出现术后 并发 症 ( O =
无,l = 有 ) ,T AS C 分级 ( I = A级 ,2 = B 级 ,3 = C 级 ,4 = D 级 )为 自变 量拟合 L o g i s t i c l  ̄归模型 ,结果 显示年龄越 高 ,术前合 并基础疾病 ,术 后 出现并发症和T A S C 分级越高的患者截 肢率越高 ( 表1 )。
团睚|国—固同
2 0 1 3年 1 0 月第 1 1 卷 第2 9 期
・
临床研究 ・ 3 9 7
9 5 例 患 者 中术 前 有 3 7 例 合 并 有 其 他 疾 病 ,其 中 手 术 组 1 1 例
动脉硬化 性病变一 般是全身性 疾患 ,好发于某些 大、 中型动 脉 , 如 腹主 动脉 下段 、髂动 脉 、股 动脉 和 C t 动脉 等处 ,上 肢动 脉很 少累 及 。患 肢有发冷 、麻 木 、疼痛 、趾或足 发生溃疡或坏 死等临床表 现。
血管病杂 志, 2 0 1 3 , 3 2 ( 1 ) : 1 - 2 :
急性脑梗塞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
急性脑梗塞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分析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应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8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治疗组予以150万U尿激酶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予以20万U尿激酶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4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34例),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治疗组发生率为2.22%(1例),对照组发生率为17.78%(8例),治疗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值得推广。
标签:急性脑梗塞、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效果急性脑梗塞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其初期发病症状不够明显,很容易被患者忽略,中后期临床症状为头痛、晕眩、半身不遂等,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有可能会出现语言等功能障碍[1]。
临床主要将尿激酶作为治疗药物,其能够对患者的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起到作用,效果好、速度快,服药之后能够改变患者体内的纤溶酶活性。
本研究选择我院4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大剂量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收的8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取奇偶数字分组的方式,将89例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45例病例,其中男性有30例,女性有15例;年龄在55~78岁,平均年龄(62.54±2.19)岁;大脑皮层脑梗塞者有13例,皮层下梗塞者有15例,两处联合梗塞者有17例。
对照组共44例病例,男性有28例,女性有16例;年龄在55~80岁,平均年龄(64.08±2.09)岁;大脑皮层脑梗塞者有14例,皮层下梗塞者有12例,两处联合梗塞者有16例。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 409000)【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与致死率,早期治疗对降低该病的致死率、致残率至关重要。
当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治疗方式为溶栓治疗,我国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在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本文将就对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机制、适用剂量、溶栓后主要并发症及相关转化因素等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尿激酶;综述【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295-0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一般指发病周内的卒中,指发病2周内的卒中,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亡率非常高[1]。
目前认为,以时间窗为指导的早期溶栓治疗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静脉溶栓因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创伤相对较小、费用较低、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在临床广泛应用[2]。
尿激酶(urokinase,UK)在我国是使用较为广泛的静脉溶栓药物,研究认为溶栓治疗效果较为可靠,且具有成本相对低、易获得等特点,更适合我国国情,更宜在我国中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应用[3],现对尿激酶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1 静脉溶栓主要机制静脉溶栓的理论基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局部缺血区域发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形成梗死病灶。
脑梗死病灶由核心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两部分构成,核心梗死区神经元细胞发生坏死,神经功能已完全丧失,故短时间内该区域的血流再灌注对其神经功能恢复无益。
周围缺血半暗带在发病后短时间内因有侧枝循环的血供,故有大量神经元存活,该区若数小时内恢复血供,神经细胞有可能存活并恢复功能。
缺血半暗带的发生过程是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理论根据。
[2]在急性脑梗死发生后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其神经细胞存活就会越多,神经功能的恢复就会越好。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进行了分析。
方法:选择了2012年6月到2016年9月的82例脑血栓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了低分子肝素抗凝等治疗方式,观察组采用了尿激酶溶栓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治疗后的评价分数为14.01±5.16分,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为21.05±4.29分,观察组的评分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评价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通过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可以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可以得到有效推广。
【关键词】尿激酶栓;脑梗死;治疗效果;临床运用【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5-0137-02临床医学中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脑动脉的主干或是其分支因出现了动脉硬化的现象,导致血管腔出现狭窄以及闭塞的状态,形成血栓。
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梗死时,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本研究中,对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了2012年6月-2016年9月的82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1例。
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38~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64±2.17)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39~7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2.71±2.09)岁之间。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中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
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J r a fQiia dc l le e,00 Vo. 9。 . ou n lo qh rMe ia Colg 2 8, 12 No 5
高龄 急 性 脑梗 死 患 者 的尿 激 酶静 脉溶 栓 治疗
王 瑞 龙
【 要 】 目的 摘 观察尿激酶( UK) 早 期 静 脉 溶 栓 治 疗 ≥ 7 超 5岁的 高龄 脑 梗 死 患 者 的 疗效 。方 法
的病 史。 1 3 治 疗 方 法 两 组 均 采 用 尿 激 酶 ( 普 洛 欣 , . 天 由 广 东 天 普 生 物 化 学 制 药 有 限 公 司 出 口 )0万 U 缓 慢 5
作者单位: 齐齐 哈 尔 医 学 院 第 一附 属 医 院 神 经 内 科
邮 编 】 】 4 6O 1 收 稿 日期 20 0 8—0 一 1 l 5
释 和血 管扩 张及 溶栓 等 治 疗 中 , 溶栓 已成 为 急性 腑 梗死最 有效 、 最有前 途 的治 疗方 法 , 对于≥ 7 岁 的高 5
龄急性脑 梗死 患者 的溶栓 治疗 , 国内相 关 研究 较 少 ,
笔 者 观 察 了尿 激 酶 ( UK) 早 期 静 脉 溶 栓 治 疗 ≥ 7 超 5
2 结 果
1 2 病 例选择 .
溶栓 入选标 Leabharlann 为 : ) 1 原则上 发病 6 h
以 内, 但少 数 起 病轻 , 现 为进 展性 卒 中, 病 1 表 发 2h
以 内 的患 者 也 给 予 溶 栓 治 疗 ; ) 颅 C 排 除 颅 内 2头 T 出 血 且 无 神 经 功 能 缺 损 相 对 应 的 低 密 度 区 ; ) 床 3临
经卡 方检验 , > 0 0 , 明尿激 酶 ( P .5 说 UK) 早 超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体会
p t n swh r l ial ig o e sh vn c t ee rl na cinwe ed vd d it 0c ssa igg o p ( 7 y asod n ai t oweeci c l da n sd a a iga uec rb a f rt r iie o3 ae gn r u e n y i o n ≥ 5 e r l)a d
me t Re ut B t r u s p te t b a n d i r v me t. Th r s n i n f a tdfe e c e we n t e 2 g o p ( n. s l s o h g o p " a in sa t i e mp o e n e e wa o sg ii n i r n e b t e h r u s P> 0 0 ), c f .5
王 红 燕 刘 国设 王 晓 雪 。
1 河 南开封 市 中西 医结合 医院 内科 开封 )
4 5 0 2 河 南大 学第 一 附属 医院 内科 开封 70 3 )
4 50 70 0
【 要 】 目 的 观 察 尿 激 酶 ( K) 超 早 期 静 脉 溶 栓 治 疗 ≥ 7 摘 U 5岁 的 高龄 脑梗 死 患者 的 疗效 。方 法 将 6 O例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分 为 ≥7 5岁 的 高 龄 组 和 < 7 5岁 的对 照 组 各 3 O例 , 均采 用尿 激 酶 5 O万 U 缓 慢 静 脉 推 注 , 并 随 后 静 滴 UK2 5万 U, 总 量≤ 1 0万 5 U。 对 治 疗 前后 患 者 的神 经 功 能 缺 损 进 行 评 定 。 结 果 2组 患 者 临 床 症 状 均 明 显 改善 ,2组 之 间无 明 显 差 异 ( O 5 ,治 疗 后 P> .0 ) 并发 症 不 随 高 龄 增 加 而 增 多 。结 论 ≥ 7 5岁 的 高 龄 脑 梗 死 患者 应 积 极 进 行 溶 栓 治 疗 ,年 龄 不 应 作 为 高龄 急 性 脑 梗 死 患 者 是 否 进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脑梗死是脑血管病的一种,发病率较高,严重程度也很高,能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确切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脑血管病中,脑梗死发生率占40%左右,然而,由于局部血管血流障碍,脑组织受损,时间越久,病情也会越来越严重,严重者会导致死亡,而目前的治疗方法比较单一,主要为溶栓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其疗效也是不尽人意。
本文主要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角度出发,探讨其疗效观察。
一、治疗原理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射尿激酶,将栓塞血管中的凝血物溶解,恢复血流通畅,达到保护或修复脑组织的目的。
尿激酶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蛋白酶,能够溶解血栓,同时又不会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损伤,所以在脑梗死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
二、疗效观察1、治疗前的数据对于脑梗死患者,病情越早得到治疗,疗效也会越好。
不过由于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在治疗之前需要做好初步的数据记录,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损伤部位、病情严重程度、血流动力学检查等等。
对于血流动力学检查,可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了解脑血管栓塞并确定栓子的部位和分布。
2、治疗过程及其中的问题(1)治疗过程治疗过程较为简单,就是静脉注射尿激酶。
当然,治疗时如有不适,需及时停止治疗并加大对患者的监测。
治疗开始后,需进行脑电图和神经系统检查,记录出现的任何变化。
(2)治疗中的问题在治疗中,常见的问题有:如何确定治疗的剂量?如何判断治疗的有效性?如何处理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治疗时保持警觉,一旦出现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3、治疗后的评估治疗后需进行神经和脑灰质损伤程度的评估,评估的主要方法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它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局部组织的水肿和梗死程度。
同时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表现及其变化规律,也需要进行评估。
三、疗效评价对于该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治疗的有效性表现在:是否有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表现?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如果在治疗后行脑磁共振检查,可知治疗后梗死之后的再灌注情况是否理想?2、尿酶静脉治疗的安全性治疗执行过程中有没有出现副作用?如出现副作用,是否及时进行解决?治疗后有没有出现新的并发症?如出现,该如何处理?3、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与抗血小板治疗的比较对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进行比较试验,可知它与抗血小板治疗相比有何优势和劣势?当然,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治疗对象和治疗时间的不同,会影响到治疗效果。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研究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分析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随机将3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除均应用常规脱水剂和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外,治疗组应用尿激酶和纤溶酶,静脉点滴。
对照组单用尿激酶静脉点滴,两组治疗15 d后评定和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除均应用常规脱水剂及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外,治疗组应用尿激酶、纤溶酶。
治疗第1 d将尿激酶2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推1次,然后尿激酶20万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第1 d最大剂量不超过100万u,之后再常规静脉点滴3~4 d,每天20万u,纤溶酶5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10~20 d。
治疗第1 d应用尿激酶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如用药后肌力很快恢复,意识好转即可停止用药,如应用100万u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也不再加量。
对照组单用纤溶酶5 u静脉点滴,1次/d,治疗15 d。
1.3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以及改良欧洲卒中量表进行评价。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评定疗效,具体如下:(1)基本治愈,功能评分增加到90%~100%。
(2)显著进步,功能评分增加到46%~89%。
(3)进步,功能评分增加到18%~45%。
(4)无变化,功能评分在18%以内。
(5)恶化,功能评分减少18%以上。
1.4 统计学处理本组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治疗15 d后,两组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静脉溶栓与动脉导管介入溶栓比较各有利弊。
导管介入溶栓可使血栓快速溶解,并可证实血管再开通状况[10]。
但因操作复杂、费时、并有损伤,不安全因素较多,不易被老年患者接受。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脑梗死是指由于颈内动脉或椎动脉或其分支的血管阻塞导致的脑部缺血的现象。
该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生活上的困扰,严重的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而且,目前脑梗死治疗上,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一种基于尿激酶的静脉溶栓治疗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进行详细的观察和总结。
一、尿激酶原理尿激酶属于蛋白酶家族,可以通过受体结构与凝血酶相互作用,使得凝血酶分解为不活性的聚集体。
尿激酶通过激活纤溶酶原,将其转化为纤溶酶,在血管内壁上形成血栓,溶解血栓,并且防止再次形成血栓。
因此,尿激酶成为治疗中风和心肌梗死的有力药物。
静脉注射尿激酶可以将血栓形成溶解,使得再灌注致密区域供血恢复,从而使得神经细胞的功能得以恢复。
二、溶栓治疗发展历程早期的溶栓治疗主要采用的是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的方法。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产生的有效果极为有限,其中细胞因子促进和正常组织因子是该方法的主要不足之处。
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由于其具有强大的溶栓效应,成为治疗脑梗死和其他血管阻塞疾病的一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已经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和应用,不断地得到完善和提高。
三、临床应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进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已经变得越来越成熟和完善。
当前,已经在医疗机构中广泛使用。
对于符合溶栓治疗标准的脑梗死患者,通过恰当的治疗,可以大大减轻疾病的痛苦,减少死亡率和残疾率。
四、治疗机制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但可以导致原有的血栓消失,还可以使得血小板功能障碍改善,减少血管损伤,从而达到极佳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血栓的类型、大小和血管的位置,制定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也要严格配合治疗过程,遵守医生的指导,做好治疗阶段性的评估工作。
五、观察结果尿激酶静脉注射治疗成功率大大超过传统的药物治疗,同时也使得病人的恢复速度更快,症状也日趋缓解。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论文
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1例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观察。
结果痊愈14例,显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3%。
结论尿激酶作为有效的溶栓药物,适用于早期脑梗死患者,起效快,效果显著,脑出血的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尿激酶静脉溶栓脑梗死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069-02急性脑梗死是中老年常见疾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1],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且以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而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然而缺血性脑血管病一旦发生,目前国内尚无特效疗法。
近年来,随着对相关病理、生理学的新认识,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及超早期治疗理论和诊治措施的出现,人们认识到只有早期恢复、重建脑血流,才能挽救濒死的脑组织,缩小梗塞面积。
我科从2000年开始用尿激酶超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显效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2003—2008在我院住院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53~74岁,平均年龄62.5岁。
1.2 病例入选标准1.2.1 年龄18~80岁;1.2.2 颈内动脉系统发病时间在6h以内,椎基底动脉系统在12h 以内;1.2.3 头ct平扫未见出血或低密度影(非责任病灶的腔隙性脑梗死仍可纳入);1.2.4 瘫痪肢体肌力0~3级;1.2.5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4~25分;1.2.6 意识清楚或轻度嗜睡;1.2.7 血压在180/100mmhg以下;1.2.8 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病例排除标准1.3.1 有颅内出血史;1.3.2 有最近3个月内脑梗死或心肌梗死史;1.3.3 有出血倾向性疾病;1.3.4 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病史;1.3.5 血小板计数<100×109/l;1.3.6 妊娠。
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28例分析
维 生 素 c 与其 他 抗 氧 化 物 质 或 其 前 体 联 用 效 果 可 能会 更好 。 尿酸是 嘌呤 代谢 的最 终产 物并 有 较 强 的抗 氧化 作 用 。
维 生 素 C 补 充 疗 法 对 重 型 脑 外 伤 的 治 疗 效 果 目前 还 没 有 一 致 意 见 。 因此 需 进 一 步 研 究 其 l 牛 化 关 系 , 价 给 予 临床 评
导 致 内源 性 抗 氧 化 剂 合 成 增 加 。在 Ⅱ组 , 清 中 尿 酸 浓 度 的 血
变 化 是 不 同的 , 在 观 察 的 1 它 0d里 始 终 在 减 少 。
我 们 的结 果 表 明 , 有 接 受 维 生 素 c 治 疗 的 病 人 , 清 没 血 中 抗 氧 化 物 质 ( 括 尿 酸 ) 度 较 低 , 与 其 他 研 究 相 同 j 包 浓 这 。
氧 化 应 激 的损 害 有 帮 助 。 然 而 近 期 有 研 究 认 为 脑 损 伤 后 尿
酸 浓 度 较 高 的 预 后 反 而 较 差 , 且 是 脑 损 伤 后 早 期 死 亡 的 一 而 个 独 立 的 标 志 。如 此 , 酸 浓 度 的 测 定 可 作 为 氧 化 应 激 的 ] 尿 可 靠 的标 记 。 因此 , 脑 外 伤 的 病 情 发 展 过 程 中 , 病 当天 在 发 的尿 酸 测 定 可 能提 示 氧 化 应 激 的 水 平 。
为 内 源 性 抗 氧 化 剂 的 巨大 的 消 耗 使 保 护 机 制 活 跃 , 馈 性 的 反
抗 氧 化 物 质 治 疗 是 否 能 改 善 病 人 的临 床 状 态 。
参 考 文 献
[ ] 周 强 .自由 基 在 神 经 外科 手 术 时 脑 保 护 中 的 意 义 [ ] 1 J .医 学 与
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分析
【摘要】目的评价尿激酶对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
方法 25例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作为治疗组;32例80岁以下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为对照2组。
两组予尿激酶100U静脉溶栓;32例同期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家属未同意溶栓患者作为对照1组。
采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 h、7 d、14 d记录评分。
采用治疗前及14 d爱丁堡斯堪地娜维亚评分(CSS)评价疗效,统计NIHSS 评分、CSS评分(疗效)、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1组;出血并发症较对照1组增加,但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2组比较,疗效、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结论选择合适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肯定,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非高龄溶栓及高龄非溶栓患者无增加。
【关键词】高龄;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117脑梗死致残率高,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每年发病在200万左右。
我国步入老龄社会, 80岁以上脑梗死临床常见。
对部分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已经形成共识。
但其适应症年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了尿激酶溶栓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2013年收治的25例年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共分为三组:高龄溶栓组(简称治疗组),高龄非溶栓组(简称对照1组),非高龄溶栓组(简称对照2组)。
治疗组及对照1组:除年龄外其他条件均符合《2011年中国急性脑梗死治疗尿激酶溶栓标准》,排除既往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排除明显脑栓塞及意识障碍患者,共收集57例,其中25例进行了尿激酶溶栓治疗,定义为高龄溶栓组(治疗组), 32例因家属不同意溶栓,仅采用一般内科治疗,定义为高龄非溶栓组(对照1组)。
在同期住院的0.05),具有可比性。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的护理体会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的护理体会标签:尿激酶溶栓护理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类型。
早期溶栓治疗是减少脑组织坏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
在溶栓治疗中,患者可合并全身出血倾向,脑再灌注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2]我科2013年8月-2014年8月采用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溶栓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男34例,女22例,年龄44~75岁,平均65.7岁,4.5h<病程均<6h,患者血压均<180/100mmHg,突然发病,瘫痪肢体肌力0-1级。
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诊断标准。
56例均做头部CT扫描,CT排除脑出血。
其中8例同时做头部MR扫描,于DWI序列可见斑片状或小片状高信号梗死灶。
1.2治疗方法患者均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尿激酶100万u加入0.9%NS100ml中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
并给予常规抗凝、抗血小板、降压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用药期间注意随时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等。
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治愈50例,显效4例,好转2例。
2护理2.1溶栓治疗前护理[3]2.1.1心理护理急性脑梗死起病急、发展快,患者易出现紧张、焦虑、害怕等情绪,为取得溶栓的最佳时机,收到良好效果,要做好患者及家属的解释工作,介绍药物的作用、优越性、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防范措施,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和支持,增加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1.2做好溶栓前的准备缩短患者发病至溶栓治疗的时间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患者入院后,立即准备床单位,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完善各项检查及检验,并迅速在一侧肢体进行血压监测,备好输液微量泵、溶栓药物及抢救设施和药品。
2.2溶栓治疗中的护理正确掌握溶栓速度和药物应用。
溶栓时护士须严密监测患者呼吸,脉搏,意识,瞳孔及血压变化,嘱患者安静休息,避免紧张激动等。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手段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疗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大剂量尿激酶治疗措施,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之间的差异,继而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手段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手段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有效减低神经功能损伤,促使其早日恢复,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急性脑梗死;低分子肝素;本次研究针对我院神经内科中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的9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分别观察低分子肝素及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整理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于2021年6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疗方式,共45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38~86岁,平均年龄(66.5±6.5)岁,病程2~30d,平均病程(8.5±4.5)d;给予观察组患者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措施,共4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67.5±6.5)岁,病程3~30d,平均病程(8.6±4.5)d;未见其他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两组患者均为初次患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在独立治疗前,均需接受常规基础治疗,给予其阿司匹林稳定病情,给予全程生命体征监测,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低分子肝素,0.4ml,执行皮下注射,持续用药7d。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
医药科研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分析郑彩丽 (淄博岜山万杰医院,山东淄博 255213)摘要:目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淄博岜山万杰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GCS、BI及NIHSS评分。
结果: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GCS、BI及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GCS、BI及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微循环,降低脑缺血对患者的伤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显著。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临床效果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疏通脑血管,在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前使缺血的脑组织得到血液灌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
脑梗死是一种多发的高危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易发生临床意外[2]。
血糖、血脂紊乱是导致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临床治疗应严格控制血糖、血脂,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尿激酶可选择性扩张细小动脉梗死部位,改善供血效果,促进损伤组织的微血管及微循环[3]。
相关研究显示尿激酶的抗凝效果较佳,药物持续性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显著[4]。
本研究主要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淄博岜山万杰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
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1.06±4.38)岁。
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61.14±4.34)岁。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进行奥扎格雷钠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维持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
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24小时及治疗后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等临床指标。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24小时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标签:尿激酶溶栓;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中,急性脑梗死为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早期溶栓治疗为常用的有效方法[1]。
为研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2018年2月到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2月到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0例。
选取患者均发病时间少于6小时,无意識障碍,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及出血性疾病患者,24小时内未服用过其他抗凝剂,家属签署知情同意。
实验组中,年龄范围为50岁到68岁,平均年龄为(58.12±4.33)岁,女性患者为13例,男性患者为17例。
对照组中,年龄范围为50岁到67岁,平均年龄为(58.20±4.12)岁,女性患者为14例,男性患者为16例。
1.2方法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进行减轻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基础治疗。
对照组患者进行奥扎格雷钠治疗,200ml 0.85% 氯化钠注射液+80m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实验组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100ml 0.85%氯化钠溶液+100万U尿激酶,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注完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9例。
对照组采用血栓通与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3,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15,P<0.05)。
对照组患者中基本痊愈12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14例,无变化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7.6%;治疗组患者中基本痊愈21例,显著进步13例,进步13例,无变化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9%;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获得显著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尿激酶;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多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因脑部血液供应忽然中断或减少后造成脑组织坏死,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病突然,通常是在睡眠或安静休息时发病,发病会在数小时或1~2 d内达到高峰,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耳鸣以及眩晕等多种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发生昏迷不醒的现象[1]。
当前临床常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其治疗效果已获得临床的广泛认可,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是尿激酶与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2]。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急性脑梗死经尿激酶静脈溶栓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回顾本院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后整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
治疗组中女32例,男17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2.6±5.7)岁。
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效果分析
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溶栓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的溶栓效果。
方法:抽取70例患者,均确诊为ACI,本次调取均为2020.06~2021.06内患者,分组研究以随机均分方式对照,设置2组。
采取奥扎格雷+血栓通治疗对比组,采取尿激酶治疗分析组。
比较组间NIHSS评分变化、疗效结局及生活质量指标。
结果:对比各项指标显示,相较于对比组,分析组治疗2d、5d、10d时NIHSS评分、总有效率、生活质量等指标结论更优(P<0.05)。
结论:ACI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的溶栓效果显著,可减轻神经损伤,改善生活质量,利于患者预后转归,可做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效果;神经功能;生活能力[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thrombolytic effect of urokin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 Methods: 7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ll diagnosed with ACI, and all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2020.06~2021.06. The study was pided into two groups and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zagerl + Xueshuantong, and the analysis group was treated with urokinase. NIHSS score, efficacy outcome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compared between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NIHSS score, total response rate, quality of life and other indicators were better in the analysis group after 2d, 5d and 10d treatme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thrombolytic effect of urokinase therapy in ACI patients is significant, which can reduce nerve injur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benefi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hich can be further studied and popularized.【 Key words 】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Urokinase; Thrombolytic effect; Neurological function; Life ability在心脑血管病中,急性脑梗死(ACI)较为多发和常见,该病症属于供血障碍疾病,由多种因素造成,其可引起脑组织局部缺血、缺氧等病变,以神经功能损伤为主要表现[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目的评价尿激酶对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
方法 25例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作为治疗组;32例80岁以下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为对照2组。
两组予尿激酶100U静脉溶栓;32例同期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家属未同意溶栓患者作为对照1组。
采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 h、7 d、14 d记录评分。
采用治疗前及14 d爱丁堡斯堪地娜维亚评分(CSS)评价疗效,统计NIHSS 评分、CSS评分(疗效)、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1组;出血并发症较对照1组增加,但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2组比较,疗效、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结论选择合适的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予尿激酶溶栓治疗疗效肯定,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非高龄溶栓及高龄非溶栓患者无增加。
【关键词】高龄;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
DOI:10.14163/ki.11-5547/r.2015.06.117
脑梗死致残率高,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每年发病在200万左右。
我国步入老龄社会, 80岁以上脑梗死临床常见。
对部分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已经形成共识。
但其适应症年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了尿激酶溶栓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2013年收治的25例年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共分为三组:高龄溶栓组(简称治疗组),高龄非溶栓组(简称对照1组),非高龄溶栓组(简称对照2组)。
治疗组及对照1组:除年龄外其他条件均符合《2011年中国急性脑梗死治疗尿激酶溶栓标准》,排除既往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排除明显脑栓塞及意识障碍患者,共收集57例,其中25例进行了尿激酶溶栓治疗,定义为高龄溶栓组(治疗组), 32例因家属不同意溶栓,仅采用一般内科治疗,定义为高龄非溶栓组(对照1组)。
在同期住院的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与对照2组的神经功能评分缺损及入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1. 2 治疗方法治疗组及对照2组均应用尿激酶(UK),采用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的产品(天普洛欣)100 U+生理盐水100 ml, 30 min内静脉输入。
24 h后复查头CT,无出血表现,加用阿司匹林100 ml, 1次/d。
按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0要求控制血压、血糖,规范预防处理并发症,同时应用脑保护剂,辅助应用活血化瘀中药针剂,符合康复条件予康复治疗。
高龄非溶栓组治疗不予溶栓,入院阿司匹林100 ml, 1次/d抗血小板,余同对照1组及对照2组。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 h、7 d、14 d的NIHSS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 CSS评分;不良反应:包括症状性及非症状性颅内出血,血尿、消化道出血及死亡。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及显效:CSS减少48%以上;有效:CSS 减少18%~48%;无效及恶化:CSS减少18% 以下及增加。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分析采用U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NIHSS评分比较三组的治疗前的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1组(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基本等同。
见表2。
2. 2 三组的疗效评定治疗组痊愈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P0.05)。
说明治疗组与对照2组疗效基本等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1组。
见表3。
2. 3 三组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比较治疗组出血较对照1组增加,有1例致命性脑出
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死亡率较对照1组下降(P0.05)。
见表4。
3 讨论
脑梗死发病与年龄相关。
40~60岁,每增加5岁,发病率成倍增加, 60岁以后,发病率增加更明显。
伴随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急性脑梗死很常见,高龄患者致残及死亡率更为严重。
静脉溶栓是脑梗死急性期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但溶栓适应证年龄限制在80岁以内。
rt-PA溶栓时间窗限制在4.5 h,而高龄患者自觉症状能力差,发病多以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多见,求医主动及能力下降,导致发病入院时间明显延后[4],限制了溶栓的进行。
尿激酶溶栓时间窗在6 h内,给患者更多溶栓的机会[5, 6]。
高龄溶栓风险主要在于出血,为减少出血发生,本例高龄组(治疗组、对照1组)入组标准排除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明显脑栓塞患者、意识障碍患者(因其可引起溶栓后出血增加)[7, 8],治疗尿激酶用量均采取最低有效剂量100单位。
患者平素身体素质较好,并发肺炎、心力衰竭等老年梗死后常见并发症严重程度较低。
对照结果患者治疗组治疗明显好于对照1组,出血发生率较对照1组高,但多为非症状性出血,总体死亡率反而下降,分析与脑梗死溶栓后梗死症状改善,导致相关并发症减少有关。
死亡原因主要为肺炎、心力衰竭、大面积梗死脑疝及致命性脑出血,与一般统计一致[9, 10],治疗组及对照2组各有1例致命性脑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高龄是溶栓出血增加原因,但本例治疗组与对照2组相比出血无增加,考虑与治疗组为选择性入组有关。
对照可以看出通过选择出血风险小的高龄患者进行溶栓不仅可以增加疗效/降低死亡率,同时不增加出血的风险。
尿激酶溶栓在我国广泛应用,对高龄患者溶栓积累经验较多,更赞同年龄并不是溶栓绝对禁忌[11]。
综上所述,高龄溶栓患者相对较少,本研究也存在病例数较少,需要更多的对照试验。
年龄>80岁不是目前溶栓适应证,需要与患者家属充分的沟通,取得理解。
适合高龄患者进行溶栓的条件,也需要更多的实验来证明。
参考文献
[1] Jauch EC.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Stroke, 2013(44):870-947.
[2] 刘鸣,张苏明,郝子龙.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0版的制定及解读.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1, 44(6):369-374.
[3] 刘猛,吴坚,盛世英.高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4, 16(8):830-832.
[4] 孙新平.脑梗死病人疾病知识了解程度与入院延迟时间的关系.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 16(9):562-563.
[5] 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协作组. 急性脑梗死六小时以内的静脉溶栓治疗.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2, 35(4):578-579.
[6] 贺茂林,陈清棠.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6小时内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初步临床观察. 卒中与神经疾病, 1999(4):202-204.
[7] 刘明,马迅.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实用医药杂志, 2004, 21(6):364-365.
[8] 李斗.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15(10):631-633.
[9] 陆琦,陈卫东. 9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42例临床分析.中国老年病杂志, 2006(26):1706-1707.
[10] 吴坚,周建忠.高龄患者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现代医药卫生, 2004, 24(20):2675.
[11] 王万华,徐丽珍.rt-PA静脉溶栓治疗高龄超早期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苏州大学
医学报, 2010, 30(5):1071-1073.
[收稿日期:201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