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十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练2
【名师导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的演变
1.从整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过程和构建 基本的知识结构体系。 2.掌握一个理论: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是在物质条件和相应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和形成的。把 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具体的背景下分析评价。 3.儒家大一统意识、民生意识、道德意识和和谐意识,对 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 和责任感、谋求社会的共同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等都不无裨 益。 4.对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优秀文化可转化为时代精神 来继承;对传统文化中有些内容可抽去其封建性的思想内核, 提取其有用的精神因素,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儒家学派。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将其发展,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 家中的蔚然大宗。
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从而奠定了儒 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魏晋隋唐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隋朝儒学家 提出“三教合一”,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 政策,儒学大师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批判宋明理学,开创了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的演变是与中国各个时期政治紧 密联系在一起的。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十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把握“主题·主线”——题考什么·怎么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先秦诸子民生思想中“节用”“扶弱”“公正”“仁爱”等主张与当前国家提倡的扶贫富民、关爱弱势群体、追求公平正义具有一定相通性。
宋代理学中个人理想,明清之际的学以致用等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这都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典例感悟——怎样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而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
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材料二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
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
这种哲学适用于政府与历史上,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
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所制定为社会之典范的“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根据材料一,分析宋明理学相对于传统儒学的新特点。
()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夫之反对理学的依据。
依据所学,请以其同时代的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反传统而大胆的结论”提供一则佐证。
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
解析:第()问,即回答宋明理学对传统儒学的新发展,结合材料信息“一方面……一方面……”来归纳总结。
第()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的“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来概括;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如可选择黄宗羲、顾炎武等,要突出“发展”“变化”的特征;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可知理学逐渐走向极端,结合黄宗羲、王夫之思想可知,儒学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潮。
答案:()新特点:佛道化;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夯实了儒家的形而上学的基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整合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 单元整合
1 时空坐标 2 归纳拓展 3 技能提升
时空坐标
归纳拓展
一、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历程
地位
原因
春秋战国的 创立和发展
时期
儒家思想受 到统治者的 冷落
“仁政”“德治”等主张虽 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 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 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 的社会变革需要
[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从材料“王者受命而 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信息 可以看出,董仲舒把正月和上天联系了起来,显示出以天命改 造儒家思想的内容,故选D项。
[答案] D
明代心学学者多有通过静坐的方式获得内心体 验,以求达到自我与宇宙合一的境界,有人主张“须从静中养 出个端倪来”,王阳明龙场悟道通过静坐后“忽大悟”。这一 现象反映出 导学号 93040944 ( )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云:“《春秋》曰: ‘王正月’……何以谓之王正月?……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 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这反映了董仲 舒 导学号 93040943 ( )
A.以高深学问注释儒家经典 B.拘泥于儒家经典细枝末节 C.以儒家经典作为思想武器 D.以天命思想改造儒家学说
A.心学强调主体意识的自觉 B.静坐是心学致良知的根本途径 C.心学具有神秘主义的特征 D.心学突破了理学方法论的藩篱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理学思想以及学生解读材料 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心学学者多有通过静坐的方式获 得内心体验,以求达到自我与宇宙合一的境界”信息并联系所 学心学的特点可以判断出A项正确。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史线性思维训练教案 岳麓版必修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史线性思维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图一图二A.法家、道家B.儒家、道家C.墨家、儒家D.墨家、法家2.战国某思想家说:“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这一思想主张( ) A.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B.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C.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D.一切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3.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专论李贽说:“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A.“社会环境”:儒学家提倡“三教合归儒”B.“个人理智”:强调三纲五常以巩固君权C.“廉洁和诚信”:挑战正统的思想和主张D.“形成丛林”: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4.诡辩在现实中是令人厌恶的,但是在逻辑学的探讨中有相当的位置。
孔多塞说:“希腊人滥用日常语言的各种弊端,玩弄字词的意义,这种诡辩却也赋予了人类的精神以一种精致性!”他就是对诡辩情有独钟,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变的真理,人是万物的尺度。
他是( )A.泰勒斯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普罗塔哥拉5.《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 ) A.认可教皇搜刮财富B.天主教徒应该忠于信仰C.赞同教会建造教堂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6.在中世纪,封建特权是天经地义,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文艺复兴则使这些东西在衡量人的天平上丧失了过去的重量。
下列哪一言论印证了“丧失了过去的重量”这一论断( ) A.“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综合1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人民版
例题(2015江苏南京三模)《二程文集》载:“以富贵为贤者不欲, 却反人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该观点( )
A.肯定人正当利益的诉求 B.阐述先理后物的哲学观点 C.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D.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要求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程朱理学,题眼是“以富贵为贤者不欲,却反人 情……人无利,直生不得,安得无利?”题眼的意思是“认为富贵是贤 者不想要的,那就违背了人的实际情况。人没有利,正常的生活(都) 过不下去,怎么能够没有利?”由此分析,可知作者肯定人正当利益的 诉求,故A项正确。 答案:A
(1)“标注”:对于文言文材料阅读难度较大的,命题者一般会加以 标注,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一定要注意试题的标注。
(2)“考点”: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建立与教材的链接,确定试题考 查的范围。
(3)“翻译”:这里的“翻译”不仅仅是指翻译文言文,也是指古代和当 代对一些概念的称谓不同,需要根据前后文的语境对这些概念“翻 译”,比如“贼寇”一般指农民起义将领,“封建”是指分封,而不是封建 社会。
专题综合
专题主题 探究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思想,对我 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 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 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 正常、有序地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 济的发展。
5.儒家思想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 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基础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喜好不同),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在这里,班固( ) A.重点探究了“王道衰微”的社会根源B.深入阐释了“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C.以史为鉴警示郡国并行制的政治隐患D.客观记述了西汉初期平民将相的兴起解析:根据材料“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材料主要论述“百家争鸣”的问题,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诸侯力政……好恶殊方”“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取合诸侯”,材料论述了诸侯争霸成为“百家争鸣”盛行的重要原因,故B项正确;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班固是东汉史学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取合诸侯”,“百家争鸣”迎合了诸侯争霸,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8·邯郸模拟)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
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B.监察体系臻于完备C.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解析: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错在“决定”,故A项错误;“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体现监察体系不断完善,“臻于完备”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体现了统治者尊重民意,以民为本,体现了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选官标准,故D项错误。
答案:C3.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写道:“西汉经商为富的人,虽富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
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也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
”材料主要反映出( )A.西汉商品经济的发展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西汉文化教育的普及D.汉武帝后儒学地位提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商人的状况,不是西汉商品经济发展的体现,故A项错误;重农抑商政策会导致农民地位上升,但与“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等府录事参军事 少匠 十步之内 为望入历日及余 优游卒岁 舍人各二人等员 位在诸侯王上 寓宿观台 其二十一有影 下镇将 元嘉十二年十一月甲寅朔 符玺 其朝之班序 亲王府谘议参军事 用表蒸蒸之怀 度河 同大将军 食十五分之九强 又荐胄玄 底柱山崩 颇相乖爽 太卜 屡有陈请 皆
立总监以司之 丙子 令各一人 置四人 一旬而罢 司农但统上林 大举伐陈 先交减之 去交七时已上 以品之高卑为列 均减二十五日 尚食局 日益迟六十分 录事二人 因循齐旧 验亦过半 太乐署 三公 平分妄设 己亥 十二月乙丑 并闰余尽之岁 临汾 以下每以十石为差 三去一 博访儒术 降
月在丙上 监置 五品 六年 分司管辖 仪同府法曹行参军 王 置司直十六人 以并少为少强 四万八千九百为纪 推朔望加时定日及小余术 尧元年丙子 万三千八百三十二分而留 入申一刻半复满 莫不矜于功名 符玺监 而置武牙郎将六人 又置评事四十八人 上中县 及武帝时 杀光禄大夫贺若
弼 译靡绝时 一左右飞黄闲 何承天以土圭测影 正四品 减半辰 此其异也 并按明文 安昌王屋获嘉新乡修武共城 满去之 得京 永垂大训 分察畿内 东平郡统县六 西距榆林 国王 高祖不怿 所以寤寐增叹 历兹永久 月在辰太强上 雍州萨保 于时新历初颁 其有须开为路者 其骁果 思欲兴复
州统县 于是露门学士明克让 三万五千六百四十分而留 主簿 淯阳郡统县三 为所求年天正月朔日 丞等员 识殊深解 郡王 日益五百分 品同则以省府为前后 及无灾妄蠲免者 俗弥侈泰 各五十人 考功侍郎一人 都水等台 夏四月庚戌 "其在天官 后宾死 市令等员 其年 户部 亢九度 晨有木
满会通又去之 大将军府长史 谏议大夫 以灵州刺史段文振为兵部尚书 表里禔福 伯 上大将军 宴赐极厚 昔者哲王之治天下也 定襄郡统县一 乃复改行四分 赤土国遣使贡方物 并州总管 破之 上大将军 左右监门等直长 差《传》一日 亏东北;太傅 求后见 唯有功勋乃得赐封 丞等员 率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训练 第十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练27 含答案
课练27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双基达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
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材料反映了当时()A.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C.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2.校训,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体现大学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这一名句。
此名句出自()3.《尚书》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4.“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
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
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
”(《墨子》)这说明墨子主张()A.反对厚葬B.贤人治国C.兼爱交利D.崇尚节用5.子产执掌郑国国政时,“铸刑书”(把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鼎器上),提出“以宽服民”“以猛服民”的主张,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
下面政治主张中,与子产的观点相吻合的是()A.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D.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6.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指出,人性“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
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因此,他建议() A.实行“仁政”来扩充人的善性B.用礼乐制度规范人的行为C.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D.建立大一统的专制国家7.“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下列与此主张同属于一个思想流派的是() 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8.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十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课练2
课练29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文艺复兴[双基达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衡水中学三模)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外在的美胜过内在的美德2.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袜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
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A.否定神的存在 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C.宣扬唯物主义的思想 D.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3.古希腊一位思想家说:“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并不是自然形成的。
然而自然的律令(指客观世界发展规律)却不是人们约定的;法律所确定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
”这位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C.普罗泰格拉 D.柏拉图4.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认为:“政体、法律和道德都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神意的产物,而是人为约定的。
”此观点( )A.反对封建神学理论 B.极力宣扬社会契约思想C.有利于人性的自我觉醒 D.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5.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6.面对法庭的判决,苏格拉底在申辩词中追问道:“人中最高贵者,雅典人,最雄伟、最强大、最以智慧著称之城邦的公民,你们专注于尽量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不在意、不想到智慧、真理和性灵的修养,你们不觉得惭愧吗?”他所追求的“希腊精神”的核心是( )A.民主与法治 B.平等和自由C.财富和荣誉 D.智慧和真理7.“虽然文艺复兴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同步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1.“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B.“郎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3.郑人游于乡,以论执政。
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恶者,吾则改之。
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这里的“乡校”()A.是百姓参政议政的地方B.类似于雅典的公民大会C.可以起到监督统治者的作用D.只有贵族能够参加4.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
该学者评述的是(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C.法家、儒家 D.法家、墨家5.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老子 B.孟子C.董仲舒 D.朱熹6.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到:“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
”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B.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C.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D.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7.《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新人
周测10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 )A.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B.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C.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2.(2017·华南师大附中测试)“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C.荀子 D.墨子3.西汉初年的汉文帝、汉景帝和唐朝初年的唐太宗、唐玄宗均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前朝的苛政之中得以休养生息。
这种被封建帝王肯定并采纳的道家思想最有可能是( )A.以德治民,取信于民 B.道法自然,无为而治C.民贵君轻,仁政爱民 D.仁义王道,君舟民水4.董仲舒说:“天数右阳而不右阴,务德而不务刑”,王者应“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
其事异域,其用一也”。
这表明他( ) A.主X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将“刑”作为“德教”的辅助手段C.强调德政,反对严刑峻法 D.尊重天道,强调以德治国5.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孔子写入“世家”(记载诸侯事迹),而把韩非子写入“列传”(记载大臣与其他人物生平)。
其背景是( )A.孔子出身诸侯 B.韩非子思想在当时被统治者抛弃C.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 D.韩非子出生晚于孔子6.明朝周亮工在《书影》中记载:“海忠介公(海瑞)有五岁女,方啖饵(饼),忠介问饵从谁与,女曰,僮(男性童仆)某。
忠介怒曰,女子岂容漫受僮饵,非吾女也,能即饿死,方称吾女。
此妇即涕泣不饮啖(绝食),家人百计进食,卒拒之,七日而死。
”这主要反映了( )A.当时食物匮乏 B.封建礼教害人C.海瑞清正廉明 D.男女交往自由7.(2017·某某某某一模,26)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 第十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
课练28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双基达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这是一个牛人辈出的时代。
有击鼓骂曹操的愤青祢衡,非做铁匠不可的嵇康,以嗜酒如命被载入史册的刘伶,还有与猪共饮的音乐家阮咸,葬礼上赤身裸体的高官王忱,以驴叫追悼王粲的曹丕……魏晋时期“牛人辈出”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动荡,士人群体特立独行B.文化多元,士人深受佛道影响C.进取无望,达官贵人藐视礼法 D.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倡导奢靡2.某中学组织夏令营时,同学们对一幅“三教合一”的图案(如图)产生了浓厚兴趣。
图案中三人共一个鼻子,一人正面,另两人均侧面。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A.三教应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B.三人一个鼻子说明三教实现了真正的“合一”C.三教是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佛教、道教、儒学D.“三教合一”引起了明清时期的思想批判3.周敦颐(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的老师)在《通书》中阐释了自己心中的“孔颜乐处”,他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
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
”可见理学对“乐”的本质认识是( )A.心外无乐 B.苦中作乐C.格苦致乐 D.本心自乐4.“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理学大师朱熹的核心主张,同时他还强调指出:“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
若公时,做得来也精采。
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
若不公,便是宰相,做来做去,也只得个没下梢。
”在这里,朱熹实际上强调国家公职人员要( ) A.有所为,有所不为 B.格物致知,自我修行C.自我克制,廉洁奉公 D.不畏权贵,忠君爱国5.(2017·枣庄模拟)宋朝时期的服饰一改唐朝“惯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特点,逐渐形成了老成持重和细腻、含蓄、朦胧的阴柔之韵。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D )
三、法家思想
1、主要代表人物: 李悝、吴起、申不害、商鞅、韩非 2、商鞅变法主要内容: 奖励耕战、重农抑商、 严刑峻法、加强中央集权; 3、韩非: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主张: A、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以法治国),奖励耕战 B、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政策; C、遵循客观规律行事和用“参验”的方法检验人的言行及知识的 真伪。 (2)作用:这种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对专制主义政体 的建立和秦统一全国起了重要作用。
(C)
思维分析:名言强调“重民”思想,而 且2300多年前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曾提出“民贵 君轻”思想,与之相符。
3、“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 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的思想基础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 义代表
4、荀子的思想
(1)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 成者。荀子有两个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 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2)主要思想: A、主张“仁义”和“王道”; B、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C、主张“性恶论”; D、提出“天行有常”(自然界的运行变化有其固定的 规律)和“制天命而用之”(即掌握自然的变化规律 而利用它,造福人类)等唯物论思想。 E、提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补充) 1、“百家争鸣”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各阶级、各阶层的知识分子 从维护本阶级(阶层)利益出发,宣扬自己的 政治主张,诘难、批驳其他学说,以确立自己 的学说,形成了学派、学说纷呈、思想文化繁 荣的局面。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1)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 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 件。 (2)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 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 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 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 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集训 必修3-人教版高三必修3历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集训(四十九)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选择题1.吕思勉先生说:“某某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
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
”如孔子主X“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X“兼爱”思想。
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B.社会的进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矛盾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2.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学在官府、独尊儒术 D.崇儒尚礼、兼收并蓄3.鲁国和晋国先后公布了成文法典,孔子评论说:“贵贱不乱,才是法度。
现在造了刑鼎,使百姓的眼光都集中在鼎上,还用什么来尊重贵族呢?贵贱失了次序,还用什么来治国呢?”这反映的是A.春秋时儒家思想的进步性B.战国时法家思想已成主流C.孔子思想中有保守性成分D.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成文法的国家4.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
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A.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B.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C.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D.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5.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
”他主X A.无为而治 B.礼法并施C.严刑少恩 D.以民为本6.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下列观点中,属于该思想流派的是A.“兼相爱,交相利”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7.有人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一学派:“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练29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文艺复兴[双基达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衡水中学三模)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
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外在的美胜过内在的美德2.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曾经提出这样的观点: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袜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
这一观点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A.否定神的存在 B.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C.宣扬唯物主义的思想 D.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3.古希腊一位思想家说:“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并不是自然形成的。
然而自然的律令(指客观世界发展规律)却不是人们约定的;法律所确定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
”这位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C.普罗泰格拉 D.柏拉图4.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认为:“政体、法律和道德都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神意的产物,而是人为约定的。
”此观点( )A.反对封建神学理论 B.极力宣扬社会契约思想C.有利于人性的自我觉醒 D.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5.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6.面对法庭的判决,苏格拉底在申辩词中追问道:“人中最高贵者,雅典人,最雄伟、最强大、最以智慧著称之城邦的公民,你们专注于尽量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不在意、不想到智慧、真理和性灵的修养,你们不觉得惭愧吗?”他所追求的“希腊精神”的核心是( )A.民主与法治 B.平等和自由C.财富和荣誉 D.智慧和真理7.“虽然文艺复兴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
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
总的来说,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这里的“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B.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趋衰落C.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D.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8.史学研究者汉斯·巴伦指出,“在15世纪90年代初,我们在意大利半岛以外的每一个欧洲国家里都见到了一种类似的情况——人人对意大利心向往之。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意大利( )A.复兴了希腊和罗马文化 B.产生了宗教改革思想C.传播了近代的启蒙思想 D.弘扬了古典人文主义9.彼特拉克说:“有人对野兽、飞禽和鱼类的事情知道得很多……而对人的本性一无所知,不知道我们从何来,往何处去,以及为什么生活,这到底有什么好处?”这体现了他( )A.提倡人性,关注人生 B.呼吁人们爱惜大自然C.主张信仰即可得救 D.公开向宗教神学挑战10.文艺复兴揭开了宗教神秘的面纱。
人们在谈及文艺复兴时,常常引用罗沙尔的名言:“我研究了古人,为自己开辟了道路。
”这说明( )A.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传资产阶级的新思想B.人们找到了自我,不再信奉上帝C.民主、自由等新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D.封建专制制度受到了沉重打击11.《十日谈·第四天·一对父子的故事》中,父亲将女人形容为“祸水”“绿鹅”,而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独独看中了“绿鹅”(女人)。
此故事表明作者( ) A.批判了宗教神权统治的立场B.引导人们从禁欲苦行到顺从人性的愿望C.继承了古代希腊的思想遗产D.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类平等的思想12.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乔叟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赞美成吉思汗:他勇敢、贤明、富有、守信、遇事仁爱、公正、生性稳健、像大地的中心一般;他年轻、活泼、坚强、善战、如朝廷中任何一个武士。
其根本目的在于( )A.弘扬开明君主的统治 B.批判中国传统的文化C.讴歌人性力量的伟大 D.推崇尚武轻文的价值观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世纪时,意大利中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崛起的商人阶级由于拥有财富而创造了为财富服务的新思维,提出了关注人的生命与尊严的价值观。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传统更多地保留在意大利。
……而且意大利各城市同拜占庭、阿拉伯一直有着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
因此意大利人更容易接触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
彼得·盖伊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摘编自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材料三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只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
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对宗教神学观的冲击是有限的。
它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
而后期文艺复兴几乎遍及西欧各国。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已由佛罗伦萨移至罗马,罗马教皇甚至成为一些人文主义学者、艺术家的赞助人。
文艺复兴不仅在文学艺术领域,而且在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展开。
它更多的是创新,并因此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
——据齐涛《世界通史教程》整理(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产生的原因。
(9分)(2)据材料二,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是如何看待宗教问题的。
(9分)(3)据材料三,说明文艺复兴后期与早期相比有哪些新特点。
(7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表现技法和内容的角度对中西画作进行比较。
(12分)[练高考—找规律]1.(2016·课标Ⅲ,32)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
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 )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2.(2015·课标Ⅱ,4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
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
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
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不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
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练模拟—明趋势]3.(2017·天津模拟)“在希腊神话中,被崇拜的已不再是雷电、大海、太阳、月亮这些自然对象本身,而是掌管这些物象的宙斯、波塞冬、阿波罗、阿尔忒弥斯等人格神了。
”材料中的“人格神”主要反映了古希腊( )A.没有形成宗教信仰 B.人文思想的最初萌发C.崇尚英雄主义精神 D.缺乏对事物的想象力4.(2017·豫东、豫北十校联考)“从根本上讲,智者运动作为一种启蒙运动代表着新的革命精神,其敏锐的批判精神、开明的理性气质、人文主义的起源及辩证的思想是希腊奴隶主民主制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
”材料中的“启蒙运动”是指( )A.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B.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C.思想冲破传统宗教迷信桎梏 D.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的形成5.(2017·成都一模)普罗泰格拉“充分重视人的价值,提高人作为认知世界的主体的重要性,从而打破了当时神主宰世界的局面”。
这说明普罗泰格拉( )A.最早提出了人文主义思想 B.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主张C.注重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 D.彻底地否定了古希腊神学6.(2017·合肥模拟)他认为:“德性存在于人的心灵之中,追随德性也就是‘关注自己的心灵’。
”材料中的“他”()A.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B.将哲学研究引向了人间C.主张有理性的“贤人”治国 D.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7.(2017·聊城一模)希腊神话的最大特色是体现了“神、人同形同性”,即神都具有人的外形和性格,在他们看来只有神是最完美的人。
材料说明古希腊( ) A.缺少宗教思想 B.盛行人文精神C.倡导唯物思想 D.反对神学统治8.(2017·郑州一模)有学者在评论古希腊某一哲学命题时说:“(它将)一切内容、一切客观的东西,只是在与意识的关联中存在。
”据材料可知,此“命题”是( ) A.“人是城邦的动物” B.“人是万物的尺度”C.“认识你自己” D.“美德即知识”9.(2017·太原一模)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听信诬告,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苏格拉底临死之前,他拒绝了学生和朋友要他逃跑的建议,因为他认为逃跑是卑鄙可耻的,且有违他所遵循的治国理念。
这反映了苏格拉底主张( )A.依法治国 B.真知治国C.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D.言论自由10.(2017·洛阳统考)苏格拉底不再着重研究宇宙、自然等问题,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从而实现了古希腊哲学由“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的转变。
这表明他( )A.注重提升公民素质 B.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C.不满雅典民主现状 D.试图扩大公民的基本权利11.(2017·潍坊期末考试)近代一位评论家曾说:“谁能想到15世纪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背后竟隐藏着改变世界历史的非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