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2.3 氧气的制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3 氧气制取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3 氧气制取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一、教学目标1.理解氧气的特性和作用;2.掌握常见的氧气制取方法及其原理;3.了解氧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2.实验器材:石膏模型、导管、酵母、糖和酵母培养液。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引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是我们必需的? - 这些物质是怎样得到的?2. 氧气的特性和作用•讲解氧气的分子式、气味、颜色以及与燃烧和呼吸的关系;•探讨氧气对生物和燃烧的重要性。
3. 氧气的制取方法•示范演示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讲解各种常见的氧气制取方法:过氧化锌法、过氧化铅法、过氧化氢法等;•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探讨不同制取方法的利弊。
4. 实验探究•准备酵母发酵实验;•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分析实验数据,讨论酵母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以及如何收集和判断其性质。
5. 应用案例分析•讲解氧气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炼钢、发动机燃烧等;•讲解氧气在医疗抢救中的应用,如氧气吸入疗法等;•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6. 拓展延伸•邀请学生自选一个氧气制取方法进行实践探究,并撰写实验报告;•对学生实验报告进行展示和评价。
四、课堂总结•简要复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醒学生做好相关知识的复习和预习。
五、课后作业1.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做好笔记;2.思考并整理氧气的制取方法、应用领域、实验探究等方面的问题;3.完成课后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讲解、实验探究和应用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达到了培养学生对氧气的理解和认识的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增强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表现积极,但在实验过程中,个别学生操作不规范,需要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和管理。
下一节课将针对学生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提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2.3制取氧气——催化剂与催化作用教案
知
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水+ 氧气
氯酸钾二氧化锰
氯化钾+ 氧气加热
第一环节
[实验探究]
分析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
结合书中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第二环节
[阅读资料]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教师讲解]
讲解催化剂的概念
[教师强调]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板书]
二、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第三环节
[小组讨论]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有什么特点
对比化合反应,总结分解反应的概念、特点和表下过氧化氢
溶液中产生
的氧气
2、加热过氧
化氢溶液,
检验产生的
氧气
3、检验常温
下加入二氧
化锰后的过
氧化氢溶液
中产生的氧
气
观察现象并
解释:常温
下,二氧化
锰可以加快
过氧化氢的
分解速率
理解并思
考,催化剂
是否是唯一
的,如何设
计实验验证
氧化铜是过
氧化氢分解
的催化剂
组内讨论、
交流,总结
并展示结果
培养学生
观察实际操作
能力、分析能力
和归纳总结能
力
引导学生
通过归纳形成
概念
温故知新
3、表示AB→A+B+……。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1
九年级化学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教师授课时间课时1课时课题 2.3制取氧气1 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原理。
2.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认识分解反应。
4.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5.通过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尝试实验成功的快乐,养成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催化剂的概念。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具试管、导气管、水槽、酒精灯、集气瓶、铁架台、药匙、棉花、火柴。
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步骤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手写)引入探究【体验游戏】请同学们屏住呼吸,能屏多久?【课件展示】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等图片。
【提问】氧气如何获取呢?(明确)有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
【课件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
【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引导】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探究这一问题。
参照教材P37图2—14,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观察药品颜色。
【课件展示】实验2-5实验编号现象原因快慢①过氧化氢溶液②单独加热二氧化锰③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
【设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得出初步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速度。
【设问】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是否改变了呢?让我们一起做实验【归纳】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催化剂的概念以及在反应中表示方法过氧化氢水+氧气【设问】硫酸铜溶液是否也能做此反应的催化剂呢?请同学自己去验证它。
【说明】你还能找出用其他的催化剂来制取氧气的方法吗?参照课后习题。
【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
例举生活中使化学反应减慢的总结催化剂。
【设问】实验室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吗?如: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设问】制氧气的原理是我们前面学过的化合反应吗?【课件展示】化合反应实例【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化学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2.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
3.氧气收集、检验方法的掌握。
4.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及实验失败原因的分析。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自主探究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2)运用任务驱动法,将学生分为小组,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实验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实验过程。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起学生对氧气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5.总结与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讨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6.课堂练习:布置与制取氧气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拓展与延伸: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8.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9.课后作业:布置与制取氧气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释与氧气相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归纳、概括等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化学原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2.3《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2.3《制取氧气》教案课题制取氧气单元第二单元学科化学年级九年级教材分析《制取氧气》是课程标准五个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一些基本实验操作上对氧气的进一步探究,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
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初中重点学习制取的两种气体,所以这一节课为以后第六单元学习二氧化碳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所以本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这一节课包括基本原理探究和装置的选择。
操作步骤两部分内容,而在第一课时对原理的探究又是整个探究的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化学观念:梳理空气、氧气的学习要点,建构物质性质、用途和制法之间的逻辑关系,体会分类方法对学习化学的作用。
科学思维: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探究氧气的制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与同学合作、探究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会倾听、分享。
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难点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步骤。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医疗、潜水、炼钢需要的大量氧气是如何制取的呢?讨论思考根据生活情景引入新课,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一、氧气的工业制法播放视频,提出问题:在液态空气分离过程中,氮气、氧气两种气体哪种气体先出来?该过程的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属于什么变化?氮气;根据沸点不同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交流讨论:倾听分享,体会学习的快乐。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药品:高锰酸钾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反应物:都是固体。
反应条件:加热制取气体收集装置:学生思考讨论,观察实验中注意事项先分析实验装置,然后观看视频动手操作,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3制取氧气(2个课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
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
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
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教学策略分析】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
难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教学准备】1、教材中[实验2—5]、[实验2—6]以及“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仪器;2、教学过程所需的投影片;3、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主要介绍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氧气的性质、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常用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等)、氧气的收集和检验等。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并能够独立完成氧气制备实验。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制取氧气实验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掌握不扎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性质;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3.学会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3.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氧气的性质及制取方法;2.利用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使学生掌握氧气的收集和检验方法;4.运用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水槽等;2.实验试剂: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激发学生对制取氧气实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制取氧气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过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确保实验安全。
4.巩固(5分钟)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制取氧气实验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2.3氧气的制法教学设计
3.分层指导,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上的熟练程度不同,教师进行分层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实验现象,讲解氧气的制取原理,使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氧气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中的安全、准确、规范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了解我国在氧气制取技术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如气体的收集方法、实验室安全等,以便课堂上积极发言。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存在恐惧心理,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5.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不同的角色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团队整体实力。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设计将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以生活实例导入,如登山、潜水等活动中氧气的应用,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在这些活动中起到什么作用吗?”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重要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2.3 制取氧气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
【教学难点】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的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了解到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支持物质的燃烧,在反应中放出热量;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要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得多。
氧气在工农业生产中和科学研究方面还有许多用途。
氧气可用来供给病人呼吸,供给登山、潜水运动员呼吸,还用于气焊、气割、火箭的发射等。
氧气有这么重要的用途,所以我们要知道氧气是怎样制得的。
一、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思考]这个变化属于什么变化?为什么?[回答]从空气中分离氧气并没有生成新物质,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得氧气?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二、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实验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实验操作](1)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2)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实验现象][检验方法][实验分析与结论][注意事项](1)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精选5篇我们将会学习到许多有趣且有用的知识。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风格,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案(篇1)说教材《制取氧气》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第二单元课题3的内容。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氧气制法的探究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说教学策略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说教具准备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小木条、火柴。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空气中约有1体积的氧气,但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较纯净的O2,如何获得的呢?(二)新课1、【投影出示图片】1:人和动物的呼吸、植物的光合作用。
【投影出示图片】2:工业上用的氧气钢瓶。
2.3.2 制取氧气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2.3.2 制取氧气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 教学目标•了解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
2. 教学重点•掌握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
3. 教学难点•理解制取氧气的原理。
4.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锥形瓶、水槽、氯化锰、红磷、点燃棒、白磷、火柴;•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橡皮塞、输气皮管。
5. 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激发学生对制取氧气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5.2 实验操作1.实验步骤:–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锰;–将锥形瓶完全倒置放入水槽中,保证锥形瓶的口部仍然浸在水中;–用试管夹将一根红磷放入瓶中;–用点燃棒点燃红磷,迅速将试管夹从锥形瓶中取出,立即用试管口封住,然后慢慢将试管倒置放回水中;–观察气泡的产生,收集氧气。
2.实验要点:–红磷点燃后产生大量烟雾,要迅速将试管夹取出封口,避免烟雾逸出;–收集气体时,尽量将试管完全倒置放入水槽,并确保试管的口部完全浸在水中。
5.3 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红磷点燃后燃烧较旺盛,产生大量白烟,同时观察到气泡从水中冒出。
收集到的气体可以用一根火柴点燃,火焰会明亮而持久。
5.4 实验原理在实验过程中,红磷与氯化锰反应生成氧气,反应方程式如下:6P + 10MnO2 → 2P4O10 + 10Mn氧气从水中析出,在试管中收集并点燃,形成明亮的火焰。
5.5 实验注意事项•在实验中,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可能对人体有害,应注意实验场所的通风;•点燃红磷后应迅速将试管夹取出封口,避免烟雾逸出。
6.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制取氧气的实验,我们得到了一定量的氧气气体,并通过点燃观察到了氧气的燃烧现象。
这说明成功制取到了氧气。
7. 拓展延伸•了解其他制取氧气的方法;•探究氧与燃料的关系,深入研究氧气的燃烧性质。
8. 小结通过制取氧气的实验,我们掌握了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和原理。
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2.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氧气的性质、用途及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掌握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
2.学会使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掌握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安全防护措施。
3.能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进行物质的量的计算,并运用到氧气制取实验中。
4.学会运用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制取氧气的最佳条件,提高实验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需要氧气的场景,如登山、潜水等,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关注,提出问题:“氧气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我们如何制取氧气?”
2.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氧气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制取氧气。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回顾已学的化学反应原理,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等方法制取氧气,讲解化学方程式,强调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中的安全与环保问题。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了解氧气的其他应用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重点是对制取氧气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介绍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步骤,讲解安全防护措施,如使用试管、酒精灯、集气瓶等,以及注意事项。
3.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取氧气的过程,加深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讨论并分析其优缺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制氧方法的适用场景。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上2.3 制取氧气 教案 (1)
1 2
3
1 2
3 4 5 6
1 2 3
4
5.装配顺序和铁夹位置。
6.操作先后:先预热后固定;先气泡均匀后收集;先撤导气管后灭酒精灯。
(4)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及原因: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教学反思:
该课很好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参与活动非常踊跃。
通过探究试验,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效果明显。
分别从仪器装置的探究、反应条件的探究、学生自己动手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等三个方面学习了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法。
本节课活动较多,应注意节奏的控制。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制取氧气学案 新人教版
制取氧气知识点讲义——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氧气的制取知识点1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重、难点)1.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1)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步骤及现象】如图所示,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①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所发生现象。
加热高锰酸钾,伸入集气瓶的导管口有气泡生成;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高锰酸钾受热时,会分解放出氧气,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
反应的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4K2MnO4 + MnO2 + O2)【注】高锰酸钾稍微加热就可以释放氧气,但加热时常出现氧气流把粉末吹到导管中的现象,所以用氧气制取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2)探究用过氧化氢制备氧气【实验步骤及现象】①在试管中加入5mL 5%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②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
③待上述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现象,待试管中又没有现象发生时,在重复上述操作,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见下表实验序号现象分析①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产生的过氧化氢量少,且产生的速率比较缓慢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收集到的氧气量过大③每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带火星的木条都会复燃每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都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不需要重新添加二氧化锰【实验结论】分解过氧化氢可以得到氧气,但产生的速率较慢,且气体量较少,加入二氧化锰后,分解速率加快,得到的气体量变大,并且二氧化锰的反应前后并没有质量的增减。
(3)探究用氯酸钾制备氧气【实验步骤及现象】把少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均匀后装入试管,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一集气瓶气体。
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 制取氧气 教案
《氧气的制取》第2课时【实验目的】1. 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 加深对氧气的认识。
【实验用品】大试管、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引入〕同学们,有首歌唱道“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革命大众离不开共产党”。
这是为什么?实际上鱼儿与瓜儿都离不开的氧气,可以说,没有氧气就没有生命。
本节我们重点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鉴别方法,先看预习提纲。
【学生展示】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1)固体加热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受热(2)固液混合无需加热: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讲授新课〕〔引导分析〕分析对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反应原理,从原料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来分析有何异同?能否用同一套装置获得氧气?〔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类型:固体加热型、固液混合无需加热型〔演示实验〕一、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反应原理(二)反应装置(固体加热型)(三)实验步骤1、连接气体发生装置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问题: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演示并讲解气密性检查方法及原理2、装药品、装棉花、集气瓶装满水备用;3、固定装置;4、点燃酒精灯加热;(先均匀受热再定点加热)5、收集:排水法(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密度大于空气)6、先撤导气管,后撤酒精灯引导注意操作要点:a、为什么试管口放棉花?b、为什么试管口略向下倾斜?c、为什么实验完毕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小结〕总结实验步骤:1查、2装、3 定、4 点、5 收、6离、7 熄,可简单归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四)收集方法及依据1、排水法;2、向上排空气法这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是否纯净?为什么?那种方法更纯净?(五)检验方法: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内验满: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
2.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2.3制取氧气》一、教材分析新课标要求学生知道科学探究室收集证据和做出解释,进行发现、创造与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认识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标,依据探究目标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及形成结论。
二、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第一个气体制备实验,也是中考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是初中化学中的第一个气体制备实验,是一个基础实验,也是学生独立操作的第一个实验。
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氧气制备的原理、药品的选取和气体的收集方法。
研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拓展迁移其它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和收集装置的选择。
所以本节教材内容应该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重点之重,教师要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互相配合和分工协作能力。
三、设计思路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走进化学实验,对于化学实验已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认识实验室的常规仪器和使用方法。
通过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的学习,对氧气的相关知识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化学观念】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能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文字表达式,说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对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图回忆再现。
【科学思维】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两套装置及气体的收集方法。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探究“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综合分析实验现象并从中归纳结论的思维方法。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保证,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不断调高课堂效率与质量,从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五、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六、教学难点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温故知新提问:氧气的物理性质,检验氧气的方法课件展示练习题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教案 《氧气的制取》
课题三氧气的制取【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1.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
3.了解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1.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2. 催化剂、分解反应的概念。
难点:1.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实验准备】:1.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水、氯酸钾2.仪器:大试管、酒精灯、木条、火柴、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药匙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附课件2.3/2.3.2)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回顾旧识: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导入: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2.讲授新课1.自然界氧气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 水素叶绿光照 葡萄糖 + 氧气2.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1)具体过程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演示】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讨论: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实验: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催化剂、催化作用结论: 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2.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两不变)一变: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加快或减慢) 两不变:本身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思考讨论:空气 空气除去二氧化碳干燥氮气降温加压液态氧 升温-183℃氧气(1)催化剂在反应中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2.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掌握实验室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与操作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二氧化锰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形成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以致用的责任。
【学习重点】(1)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
(2)掌握实验室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
【学习难点】对催化剂概念的认识体验。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1)5%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加塞子);(2)大试管、线香、分液漏斗。
2.学生用具:(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2)大试管(3支)、线香、火柴。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2.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学生回答]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是氧气。
2.氧气的重要用途体现在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
如: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
[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介绍]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
[板书]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学生实验][注意]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
[补充实验])5%的过氧化氢溶液(试管中加塞子)检验氧气[实验现象]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2.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时,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人教版化学九年《制取氧气》word教案二
人教版化学九年《制取氧气》word教案二教学设计案例:§2.3氧气生产葫芦岛市世纪中学谷铁山一、设计思路:这门课是学生学习如何制造气体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制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总结实验室气体制备的原理和反应条件,总结实验室可用于制备药物的内容;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所需的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设计实验装置;3.需要进行哪些实验来验证制备的气体是否为待制备的气体,以及如何验证和验证。
4.实验室制备的一般操作步骤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可以明确实验室气体生产的一般顺序,对今后继续探索其他气体的生产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2、案例设计: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
了解实验室制氧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通过化学实验初步了解制备新物质的方法。
2.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初步了解。
3.了解分解反应。
4.练习连接仪器和手动制氧的基本操作。
过程和方法:1。
通过实验探索、思考和分析,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 2. 阅读材料,了解如何在工业中制造大量氧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重点教学实验室的制氧方法和实验操作是关键。
催化剂的概念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实验探索仪器、药物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勺子、铁架台(带铁钳)、导管(带单孔塞)、水箱、集气瓶、玻璃片、干燥管、30%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干燥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实验室制备方法:1。
不要加热过氧化氢溶液;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3.向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引入]氧气有很多用途。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黑板书写】§13制氧【演示】实验2-5(改进,见下文)【黑板书写】过氧化氢→ 水+氧+过氧化氢→ 听录音,观察并得出结论:1。
木条不会再燃烧,也没有氧气;2.木条再燃可产生氧气。
3.木条的再燃表明,在室温下,在有二氧化锰存在的情况下,过氧化氢溶液可以产生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2.3 氧气的制取》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实验准备:
1、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氯酸钾
2、仪器:大试管,酒精灯、木条、火柴,集气瓶、水槽。
教学关键:做好实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课前复习:
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用途?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二、情景导入:
出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
三、探究新课
[实验2—5]:过氧化氢制氧气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现象:
结论:过氧化氢-------- 氧气+水
讨论: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
[实验2—6]: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或高锰酸钾也可制取氧气。
现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
结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明确: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
A ----C+B
四、课堂小结:学生说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五、作业:练习册相关题
第二课时:实验室制氧气
一、课前复习:
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氧气?
二、探究新课:
思考:实验室采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氧气?
出示:图2-17和图2-18
讨论:1、在图2-17和图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学生陈述:略
教师演示:用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
强调注意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方可进行实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分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会造成什么后果?)
三、课堂练习:课后习题
四、课堂总结:略
五、作业:创新设计
六、板书:课题3 :氧气的制取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过氧化氢-------- 氧气+水
催化剂:略(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
催化作用:略。
2、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一变多)
A ----C+B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
1、装置:发生装置:仪器——
收集装置:略
2、操作过程:略
3、装置注意事项:略
教后:本节课的重点是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难点是催化剂的概念。
这是一节概念课,本节课的关键是催化剂概念的建立通过师生对话、学生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建立催化剂的概念,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完成情况较好。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