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调查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1、土地资源调查的概念与目的。

概念:

运用土地资源学到知识,借助有关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和历史演变规律及其生产潜力、适宜性、限制性、土地利用特点、权属关系和管理状况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包括土地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等,其目的是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目的:

●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基本数据。

●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土地资源调查是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实现过程。

土地资源调查资料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综合农业区划和农业生产计划

2、简述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

一、准备工作-----组织专业队伍、制定工作计划、资料、仪器和设备准备

二、外业调绘-----路线勘察、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地类调绘、补测、样区调绘验证

三、内业工作------转绘、量算面积、编图与图面整饰、成果整理

四、检查验收------验收的内容有外业调绘和补测地物为重点检查对象;内业工作着重检查转绘精度、面积量算精度、成图质量等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

1.查清调查区域内村、农、林、牧、渔场、居民点以及居民点以外的厂矿、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区范围界线;

2.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并量算出各地类的面积;

3.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汇总出土地总面积和各地类的面积;

4.编制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两级土地利用现状图(岛图);

5.对土地利用状况做出科学评价,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土地利用经验教训,提出确权意见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4、简述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体系。

土地分类就是按一定分类标志(指标),将性质上有差异的土地划分为若干类型。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就叫土地分类系统(或土地分类体系)。主要有以下三种分类方法:

1)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分类,如地貌、植被、土壤等。这种分类体系称为土地自然分类系统,又可称为土地类型分类体系。

2)依据土地的经济属性分类,如生产力水平、土地质量、权属等。这种分类体系称为土地评价分类系统,又称土地生产潜力分类体系。

3)依据综合特性分类,包括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其他因素。这种分类体系称为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分类按照综合分类的方法。

1、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采用两级分类: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

2、1993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了《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将城镇土地分为10个一级类,24个二级类

3、2001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在以上两个土地分类的基础上,采用三级分类:3个一级类,15个二级类、71个三级类。

4、2007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志着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第一次拥有了全国统一的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5、为何说不考虑土地用途的土地评价意义不大?

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的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土地评价包括对土地的各个要素如气候、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以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全面综合的考察;阐明土地对某种用途的适宜程度、限制程度、生产潜力、

经济效益以及对环境有利与不利的后果;阐明土地现在的利用情况、合理利用程度以及土地用途转变的可能性及其条件;阐明土地提高生产能力与增加经济效益的必要措施。

土地评价是为一定目的服务的。比如为土地税收(自古以来,人们就在探讨一种通过评定农地等级来制定供赋等级、计征农业税或土地税)。其次为土地交易(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市场的兴起,客观上就要求对土地进行经济评价)、为土地利用规划(在一个地区内,要确定土地应该做什么用途才能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这就要求进行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因此,土地评价是认识土地和土地资源的一种手段。

土地的用途是多种多样的。在进行某种目的的土地资源评价时,只能选择一种或者几种特定的用途进行分析。对土地用途的选择,主要是取决于评价的目的和土地资源的性状的。土地质量具有多面性,不同利用方向对土地要求不同。

6、简述土地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7、简述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

联合国粮农组织1976年正式公布的《土地评价纲要》,是目前国际上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案。土地适宜性评价《纲要》所规定的评价系统有四个等级:适宜纲(order)、适宜类(class)、适宜亚类(subclass)和适宜单元(unit)。

1)、土地适宜纲是表示土地对所考虑的特定利用方式评价为适宜(S)或者不适宜(N)。适宜纲是指在此土地上按所考虑的用途进行持久利用,预期所产生的效益值得进行投资,而对土地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破坏危险。不适宜纲是指土地质量显示不能按所考虑的用途进行持久利用。

2)、土地适宜类反映土地对某些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用阿拉伯字母按适宜纲内的适宜程度递减顺序编列。最常见的是在适宜纲内分出三类:非常适宜类、中等适宜类和临界适宜类。上述适宜程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费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土地不适宜类通常可分成两类:当前不适宜类和永久不适宜类。对这两类土地一般不需要作经济上的定量分析,因为它们所指定的用途从经济角度来说都是不适合的。当前不适宜类的上限正是适宜纲内的临界适宜类的下限,它可随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而变化。而永久不适宜类的上限主要由自然条件决定的,因而一般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3)、土地适宜亚类反映土地限制类别的差异。亚类用英文小写字母表示,附在适宜级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