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第1套,共2套】2.1整式(2)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正式用)
举例:解释方差在描述数据分散程度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5)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尤其是十字相乘法的应用。
举例: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理解因式分解是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乘积,并掌握十字相乘法的具体步骤。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4.数据分析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方差与标准差
-频率分布表与直方图
5.乘法公式与因式分解
-完全平方公式与平方差公式
-提公因式法与十字相乘法
-应用问题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并能运用逻辑推理解决相关问题。
2.培养学生的方程与不等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理解不等式组的解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组问题。
举例:解释不等式组解集的图形表示,帮助学生理解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分类:理解角的分类,尤其是锐角、直角、钝角的定义,以及它们在图形中的应用。
举例: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不同角度的角在实际图形中的表现。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全册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7页,2.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及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学习负数的必要性,能准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学工具和方法:工具:应用投影仪,投影片。
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你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
(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25ºC,10ºC,零下10ºC,零下30ºC。
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
2.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
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二、讲授新课:1.相反意义的量: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例1: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买出20辆自行车。
①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具有相反意义。
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②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2.正数和负数:①能用我们已经学的来很好的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
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教案:《人教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章有理数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能够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3.能够解决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的问题。
4.能够应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与引入新课1.温故知新: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概念和上册学习的内容,例如“请问0是整数吗?”,“请举例说明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别”等问题。
2.引入新课:通过幻灯片或黑板书写,简单介绍有理数的定义和相关符号。
二、学习新课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实际数例,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例如,通过将整数表示在数轴上,让学生掌握正数、负数及其性质。
2.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教师通过讲解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能够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3.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操练,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例如,正数相加、正数相乘、负数相加等。
三、巩固训练教师给学生出一些计算题目,让学生上台演示解题过程,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拓展与应用1.真实景物:教师通过实际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应用有理数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购物问题、温度问题等。
2.综合练习:教师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五、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要点,并与学生进行回顾和讨论。
六、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概念和区分有理数和无理数,循序渐进地加深学生对有理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算规则的掌握。
通过真实景物和综合练习的应用,增加学生对有理数的兴趣和实际运用能力。
同时,通过让学生参与讲解和上台演示解题过程,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能力。
在总结和反思环节,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错误理解和操作方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篇)教学过程一般按时间顺序书写,此外也可以加几点总体提示;对教学重点部分所需的时间需要有较好的认知;要有可以舍弃的内容和备用的内容,以便灵活处理。
下面是整理的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最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巩固理解有理数的概念;2、掌握数轴的意义及构成特点,明确其在实际中的应用;3、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数轴的意义及作用。
【教学难点】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直观对应关系。
课前准备《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自制课件教学过程一、探索新知(投影展示)问题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 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5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景。
学生结合上述问题分组讨论,明确以下问题:1、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体现距离、方向)?2、举例说明生活中类似的事例;3、什么叫数轴?它有哪几个要素组成?4、数轴的.用处是什么?5、你会画数轴吗并应用它吗?“问题”解决:课件投影课本p8图1、2-1,同时说明其产生的过程及合理、简明的特点;结论:正数、0和负数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3、展示温度计图形,比较其与图1、2-1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温度计也可以看作将正数、0和负数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的情形;不同点:温度计是竖直的,方向感不直观。
4、描述数轴的意义(课本p9中间,由学生阅读,并尝试画一条数轴,强调)(1)数轴的构成三要素:原点、方向、单位长度;(2)数轴的用处是:把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例(课本p9图1、2-3),说明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5、归纳(1)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边,与原点的距离是个单位长度。
七年级上册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册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教学内容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5)若│a│=│b│,则a=b,或a=-b或a=b=0.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2.难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3.关键: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课时划分1.1 正数和负数 2课时1.2 有理数 5课时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1.5 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第一章有理数(复习) 2课时1.1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二.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2.难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3.关键: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课堂引入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一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二、讲授新课(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3,2,0.5做性质符号.(2)、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工具)进行计算,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4) 、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0℃,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5)、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6)、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7)、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三、巩固练习课本第3页,练习1、2题.四、课堂小结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在正数前放上“-”号,就是负数,•但不能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原数意义相反的数.如果原数是一个负数,那么前面放上“-”号后所表示的数反而是正数了,另外应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五、作业布置1.课本第5页习题1.1复习巩固第1、2、3题.六、板书设计1.1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2、随堂练习。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完整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有理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三章几何图形初步;第四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以及几何图形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以及几何图形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以及几何图形的知识。
2.教学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整式的加减运算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解温度、身高等概念,引出有理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讲解有理数的定义、性质以及运算规则。
通过示例演示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操作,巩固知识点。
3.操练(15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可分为基础、提高、挑战三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完整版)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完整版)教案教学设计1.1 正数和负数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正数、负数和0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2.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过程与方法】了解正数与负数的产生过程,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教学难点】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P4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像3,1.8%,3.5…这样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像-3,-2.7%,-4.5…这样在正数前面加上符号“-”的数叫做负数.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若把一种量规定为“正”,那么它的相反的量就是“负”.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 kg,小华体重减少1 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在一个问题中出现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分别表示它们.【解答】见教材第3页.【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抓住基准,比基准量多多少记为“+”的多少,少多少记为“-”的多少.另外,通常把“零上、上升、前进、收入、运进、增产”等规定为正,与它们意义相反的量表示为负.【例2】某饮料公司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有“500±30( mL)”字样,请问“500±30( mL)”是什么含义?质检局对该产品抽查5瓶,容量分别为503 mL,511 mL,489 mL,473 mL,527 mL ,问抽查产品的容量是否合格?【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怎样判断该产品的容量是否合格,它的合格范围是多少?500±30( mL)表示什么意思?【解答】“500±30( mL)”是以500 mL 为标准容量,470~530( mL)是合格范围,503 mL,511 mL,489 mL,473 mL,527 mL 都在这个范围内,所以抽查产品的容量是合格的.【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500±30( mL)”的含义,即500是标准,“+”表示比标准多,“-”表示比标准少.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D ) A .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 .0是最小的正数 C .0是最大的负数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如果向东为正,那么-50 m 表示的意义是( D ) A .向东行进50 m C .向北行进50 m B .向南行进50 m D .向西行进50 m3.给出下列各数:-3,0,+5,-312,+3.1,-12,+2018.其中是负数的有( B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4.一种零件的直径尺寸在图纸上是25+0.03-0.02(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25 mm ,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25.03 mm ,最小不小于24.98 mm.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请接着写出后面的3个数,你能说出第10个数、第105个数、第2018个数吗?(1)1,-2,3,-4,5,-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2,-3,14,-5,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互动探索】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可以从符号和数字两方面进行观察.由第(1)小题所给的依次排列的一组数中的前6个数可知:对于第n 个数,当n 为奇数时,此数为n ;当n 为偶数时,此数为-n ;由第(2)小题所给的依次排列的一组数中的前6个数可知:对于第n 个数,当n 为奇数时,此数为-n ;当n 为偶数时,此数为1n.【解答】(1)7 -8 9第10个数为-10,第105个数是105,第2018个数是-2018. (2)-7 18-9第10个数为110,第105个数是-105,第2018个数是12018.【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解答探索规律的问题,应全面分析所给的数据,特别要注意观察符号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字排列的特征.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正数和负数⎩⎪⎨⎪⎧正数、负数的定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0的含义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2 有理数1.2.1 有理数(第1课时)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相关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过程与方法】在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中,了解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理解有理数的相关概念.【教学难点】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1.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统称为整数.2.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4.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5.正整数、负整数、零、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题】把下列各数填在表示相应集合的大括号中:+6,-8,25,-0.4,0,-23,9.15,π,0.010 010 001…,145,7.9,200,0.5,-39,-9%.正整数:{ …};负整数:{ …};整数:{ …}; 正分数:{ …}; 负分数:{ …}; 分数:{ …}; 有理数:{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整数包括哪些数?分数包括哪些数?什么是有理数? 【解答】正整数:{+6,25,200,…}; 负整数:{-8,-39,…};整数:{+6,-8,25,0,200,-39,…}; 正分数:{9.15,145,7.9,0.5,…};负分数:{-0.4,-23,-9%,…};分数:{-0.4,-23,9.15,145,7.9,0.5,-9%,…};有理数:{+6,-8,25,-0.4,0,-23,9.15,145,7.9,200,0.5,-39,-9%,…}.【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0,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π2不是有理数B .0.1是有理数C .自然数就是非负整数D .自然数就是正整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B .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有理数C .有理数是指整数、分数、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这五类数D .负整数和负分数统称为负有理数3.将下列各数填在相应的集合圈中:-0.5,0,+2.9,-7,-900,99.9,4,-3.14,227.解: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有理数分类有理数⎩⎪⎨⎪⎧ 正有理数⎩⎪⎨⎪⎧ 正整数正分数零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或有理数⎩⎪⎨⎪⎧整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2.2 数 轴(第2课时)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轴的概念,学会画数轴,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过程与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激发学习热情.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数轴的“三要素”与有理数中0,1以及数的符号的对应性.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7~P9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2.数轴的画法:先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原点,用数0表示;一般选取原点向右为正方向,并用箭头表示;根据需要,取适当的长度作单位长度.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正有理数都在原点的右边,负有理数都在原点的左边.4.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在原点的左侧,与原点的距离是4个单位长度.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例1】在下图中,表示数轴正确的是(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根据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进行判断.A 选项中没有原点;B 选项中-1应在-2的右边;C 选项正确;D 选项中没有正方向.【答案】C【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判断直线是否为一条数轴的关键是看这条直线是否具有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这三要素.【例2】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1,-0.5,12,±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画数轴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怎样表示数轴上的正负数?【解答】【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正有理数在数轴中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在数轴中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数轴上-3的点在(规定向右方向为正方向)( B ) A .原点的右侧 B .原点的左侧 C .原点D .无法确定2.在数轴上,表示数-3,2.6,-0.678,0,413,-223,-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点有4个,分别是-3,-0.678,-223,-1.3.数轴上离原点4.5个长度单位的数是4.5和-4.5. 4.写出数轴上点A ,B ,C ,D ,E 所表示的数:解:点A ,B ,C ,D ,E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0,-2,1,2.5,-3.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3】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边上,有一百货大楼.一辆货车从百货大楼出发送货,向东走3千米到达小明家,再向东走4.5千米到达小红家,然后向西走10.5千米到达小刚家,最后回到百货大楼.(1)以百货大楼为原点,向东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请你在图中的数轴上表示小明、小红、小刚家的位置;(2)小明家与小刚家相距多远? (3)货车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互动探索】(1)先根据百货大楼为原点,向东走为正,再根据他们所走的路程列出式子,即可求出他们距原点的位置,从而画出图形;(2)根据小明家与小刚家的位置,再根据距离公式即可求出答案;(3)根据他们所走的路程,把这些数进行相加,即可求出货车一共行驶的路程.【解答】(1)因为百货大楼为原点,向东走3千米到达小明家,即小明家是0+3=3(千米).在小明家再向东走4.5千米到达小红家,即小红家是3+4.5=7.5(千米). 在小红家再向西走10.5千米到达小刚家,即小刚家是7.5-10.5=-3(千米). 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2)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明家与小刚家相距是3+3=6(千米).(3)根据所走的路程可得,货车一共行驶了3+4.5+10.5+3=21(千米).【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此题考查了数轴,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他们各自的位置,再根据向东方向为正方向,列出式子,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理数的计算问题解决.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数轴⎩⎪⎨⎪⎧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排列规律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2.3 相反数(第3课时)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 【过程与方法】体会利用数轴理解相反数,感受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受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相反数的含义,求已知数的相反数.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双重符号的化简规律.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9~P10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在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等于3的点有两个,这两个点表示的数是-3和3,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也就是说,3是-3的相反数,-3是3的相反数.2.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的特点是关于原点对称. 3.我们规定:0的相反数是0.4.数a 的相反数记作-a ,5的相反数记作-5,-5的相反数记作-(-5),而-5的相反数是5,因此-(-5)=5.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化简下列各数.(1)-(-100);(2)-⎝ ⎛⎭⎪⎫-534;(3)+⎝ ⎛⎭⎪⎫+38;(4)+(-2.8);(5)-(-7);(6)-(+12).【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求含多重符号的数的相反数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解答】(1)-(-100)=100.(2)-⎝ ⎛⎭⎪⎫-534=534.(3)+⎝ ⎛⎭⎪⎫+38=38.(4)+(-2.8)=-2.8. (5)-(-7)=7. (6)-(+12)=-12.【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一个数的前面加上负号就是这个数的相反数.一个数的“+”的个数对结果毫无影响,“-”的个数为奇数时,结果的符号为负,“-”的个数为偶数时,结果的符合为正.【例2】已知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在数轴上作出它们的相反数;(2)用“<”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这四个数连接起来.【教师点拨】相反数的特点和定义: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符号相反.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怎样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 【解答】(1)(2)b <-a <a <-b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符号相反. 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正数,则这个数一定是( B ) A .正数 B .正数或0 C .负数D .负数或02.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小,这个数是负数.3.若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4,则这两个数是±2. 4.化简下面各题: (1)+(-0.5); (2)-(+10.1); (3)+(+7); (4)-(-20);(5)+[-(-10)];(6)-⎣⎢⎡⎦⎥⎤-⎝ ⎛⎭⎪⎫-23.解:(1)-0.5. (2)-10.1. (3)7. (4)20. (5)10. (6)-23.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相反数⎩⎪⎨⎪⎧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多重符号的化简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2.4 绝对值(第4课时)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过程与方法】在把绝对值的代数定义转化成数学式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转化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相反数到绝对值,使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具有普遍的联系性.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会求已知数的绝对值,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代数定义的导出,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11~P13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 (一)绝对值1.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即:若a >0,则||a =a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即若a <0则||a =-a ;0的绝对值是0.3.||-5=5,||+3.7=3.7,||0=0,-||-5.8=-5.8. (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一)绝对值【例1】化简下列各式. (1)-||-3; (2)+||-4; (3)+||-+5; (4)-||--6.3.【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什么数?负数呢? 【解答】(1)-||-3=-3. (2)+||-4=4. (3)+||-+5=+||-5=5. (4)-||--6.3=-||6.3=-6.3.【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去掉绝对值符号后的数可以肯定为非负数,所以化简时只需考虑绝对值外面的符号即可.(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例2】将有理数:-(-4),0,-⎪⎪⎪⎪⎪⎪-312,-|+2|,-|-(+1.5)|,-(-3),⎪⎪⎪⎪⎪⎪-⎝ ⎛⎭⎪⎫+212表示到数轴上,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解答】略【例3】a 、b 两数在数轴上位置如图所示,将a 、b 、-a 、-b 用“<”连接起来.【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在数轴上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解答】观察数轴可知,-1<b <0,a >1, 所以0<-b <1,-a <-1, 所以-a <b <-b <-a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在数轴上表示数的方法.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 .+5的绝对值等于5 B .绝对值等于5的数是5 C .-5的绝对值是5 D .+5、-5的绝对值相等 2.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 C ) A .1 B .-1 C .0D .不存在3.绝对值小于3的负数的个数有( A ) A .2 B .3 C .4D .无数4.计算|4|+|0|-|-3|=1.5.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将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连接. -1.5,|-1|,0,-12,-13,2.5.解: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如图所示:由数轴可知,-1.5<-12<-13<0<|-1|<2.5.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1.绝对值⎩⎨⎧几何意义代数意义|a |=⎩⎪⎨⎪⎧ a a >00a =0-a a <02.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3 有理数的加减法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的加法运算.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16~P18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1)(-25)+(-35);(2)(-12)+(+3); (3)(+8)+(-7);(4)0+(-7).【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同号两数相加怎样计算?异号两数相加呢? 【解答】(1)(-25)+(-35)=-(25+35)=-60. (2)(-12)+(+3)=-(12-3)=-9. (3)(+8)+(-7)=+(8-7)=1. (4)0+(-7)=-7.【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有理数加法法则是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依据.进行加法运算时,首先判断两个加数的符号,是同号、异号还是有一个加数是0,然后确定用哪一条法则.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下列各数中,与-13的和为0的是( D )A .3B .-3C .-13D.132.计算(-6)+5的结果是( C ) A .-11 B .11 C .-1D .1 3.李志家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为-6 ℃,调高4 ℃后的温度为( C ) A .4 ℃ B .10 ℃ C .-2 ℃D .-10 ℃4.计算:8+(-5)的结果为3.5.设a 是最小的正整数,b 是最大的负整数,c 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则a +b +c =0.6.计算: (1)45+(-20); (2)(-8)+(-1);(3)|-10|+|+8|.解:(1)45+(-20)=45-20=25. (2)(-8)+(-1)=-(8+1)=-9. (3)|-10|+|+8|=10+8=18. 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已知|a |=4,|b |=6,求a +b 的值.【互动探索】先依据绝对值的性质求得a 、b 的值,最后依据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因为|a |=4,所以a =4或a =-4. 因为|b |=6,所以b =-6或b =6. 当a =4,b =6时,a +b =4+6=10; 当a =4,b =-6时,a +b =4+(-6)=-2; 当a =-4,b =6时,a +b =-4+6=2.当a =-4,b =-6时,a +b =-4++(-6)=-10. 综上所述,a +b 的值为10或-2或2或-10.【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以及绝对值的性质,由于未告知a 、b 的正负,所以要分类讨论.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同号异号运算步骤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一、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理解小学中的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中仍然成立. 2.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进行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有理数加法运算律的应用价值. 二、重难点目标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 阅读】阅读教材P19~P20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 反馈】1.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 +b =b +a .2.有理数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 +b )+c =a +(b +c ).3.计算:30+(-20);(-20)+30; [8+(-5)]+(-4); 8+[(-5)]+(-4)]. 解:10. 10. -1. -1. 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12+⎝ ⎛⎭⎪⎫-23+45+⎝ ⎛⎭⎪⎫-12+⎝ ⎛⎭⎪⎫-13; (2)(-0.5)+314+2.75+⎝ ⎛⎭⎪⎫-512; (3)7+(-6.9)+(-3.1)+(-8.7).【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观察式子特点,灵活选择运算律进行计算. 【解答】(1)原式=12+⎝ ⎛⎭⎪⎫-12+⎝ ⎛⎭⎪⎫-23+⎝ ⎛⎭⎪⎫-13+45=⎣⎢⎡⎦⎥⎤12+⎝ ⎛⎭⎪⎫-12+⎣⎢⎡⎦⎥⎤⎝ ⎛⎭⎪⎫-23+⎝ ⎛⎭⎪⎫-13+45=0-1+45=-1+45=-15.(2)原式=⎝ ⎛⎭⎪⎫-12+⎝ ⎛⎭⎪⎫-512+314+234=⎣⎢⎡⎦⎥⎤⎝ ⎛⎭⎪⎫-12+⎝ ⎛⎭⎪⎫-512+⎝ ⎛⎭⎪⎫314+234 =-6+6 =0.(3)原式=(-6.9)+(-3.1)+(-8.7)+7 =[(-6.9)+(-3.1)]+[(-8.7)+7] =-10+(-1.7) =-11.7.【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在运用运算律时,通常有下列规律: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②符号相同的数先相加;③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④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的先相加;⑤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活动2 巩固练习(学生独学)1.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计算(+6)+(-18)+(+4)+(-6.8)+18+(-3.2)最适当的是( D )A .[(+6)+(+4)+18]+[(-18)+(-6.8)+(-3.2)]B .[(+6)+(-6.8)+(+4)]+[(-18)+18+(-3.2)]C .[(+6)+(-18)]+[(+4)+(-6.8)]+[18+(-3.2)]D .[(+6)+(+4)]+[(-3.2)+(-6.8)]+[(-18)+18)] 2.计算43+(-77)+27+(-43)的结果是-50. 3.用适当的方法计算: (1)23+(-17)+6+(-22);(2)1+⎝ ⎛⎭⎪⎫-12+13+⎝ ⎛⎭⎪⎫-16; (3)1.125+⎝ ⎛⎭⎪⎫-325+⎝ ⎛⎭⎪⎫-18+(-0.6); (4)(-2.48)+(+4.33)+(-7.52)+(-4.33). 解:(1)原式=(23+6)+[(-17)+(-22)] =29-39=-10.(2)原式=1+13+⎣⎢⎡⎦⎥⎤⎝ ⎛⎭⎪⎫-12+⎝ ⎛⎭⎪⎫-16=43-23 =23. (3)原式=118+⎝ ⎛⎭⎪⎫-18+⎝ ⎛⎭⎪⎫-325+⎝ ⎛⎭⎪⎫-35=1-4 =-3.(4)原式=[(-2.48)+(-7.52)]+[(+4.33)+(-4.33)] =-10+0 =-10.活动3 拓展延伸(学生对学)【例2】10月6日上午,出租车司机小李在南北走向的商业大道上运营,如果规定向北为正,向南为负,出租车的行车里程如下(单位:km):-17,-4,+13,-10,-12,+3,-13,+15,+20.(1)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李离出车地点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若每千米耗油0.2升,这天上午汽车共耗油多少升?【互动探索】(1)根据加法法则,将正数与正数相加,负数与负数相加,进而得出计算结果.(2)要求耗油量,只需求出出租车上午一共走的路程,即将各数的绝对值相加求出即可.【解答】(1)(-17)+(-4)+(+13)+(-10)+(-12)+(+3)+(-13)+(+15)+(+20)=[-17+(-4)+(-10)+(-12)+(-13)]+(13+3+15+20)=-56+51=-5.即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时,小王离出车地点的距离是南边5千米处.(2)总行程为|-17|+|-4|+|+13|+|-10|+|-12|+|+3|+|-13|+|+15|+|+20|=17+4+13+10+12+3+13+15+20=107(千米).由于每千米耗油0.2升,所以这天上午汽车共耗油107×0.2=21.4(升).【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以及绝对值的性质,关键是熟练利用加法的运算法则进行运算.环节3 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交换律结合律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3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一、基本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二、重难点目标【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环节1 自学提纲,生成问题【5 min阅读】阅读教材P21~P22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3 min反馈】通过教材第21页实际例子,一方面,利用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可知:计算3-(-3),就是要求出一个数x,使x+(-3)=3,易知x=6,所以3-(-3)=6.①另一方面,3+(+3)=6.②由①②有3-(-3)=3+(+3).再试,把减数-3换成正数,任意列出一些算式进行计算,如:计算9-8与9+(-8);15-7与15+(-7).得出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教师点拨】减法法则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有了相反数,减法就可以转化为加法,加减就可以统一为加法.环节2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 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计算: (1)-7-3; (2)5.8-(-3.6);(3)(+4.09)-⎝ ⎛⎭⎪⎫+614; (4)(-30)-(-6)-(+6)-(-15).【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23新版教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2023新版教材)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七年级数学上册的全部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字运算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2. 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3. 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数的概念1. 数的分类和表示法2. 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第二章:数字运算1. 四则运算2. 整数的加减法3. 整数的乘除法4. 有理数的加减法5. 有理数的乘除法第三章:图形与几何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2. 直线和线段的性质3. 角的概念和性质4. 三角形的分类和性质5. 四边形的性质第四章:分数1.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法2. 分数的加减法3. 分数的乘除法4. 分数的化简和比较大小第五章:比例与相似1. 比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 比例的性质和运算3. 相似的概念和性质4.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第六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2. 统计图表的制作和分析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练相结合,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增强研究的互动性。
五、教学评估1. 每章节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3. 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定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六、教学资源1.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人教版2023新版)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练册和作业纸七、教学计划1. 每周授课2节课,共计40节课。
2. 每节课50分钟,包括讲授、练和互动环节。
3. 每章节的教授时间和安排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调整。
八、教学反思这份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全面了解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教案全集(精品)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目录第一章1.1正数和负数教学设计 (2)1.2.1有理数教学设计 (6)1.2.2数轴教学设计 (11)1.2.3相反数教学设计 (15)1.2.4 绝对值教学设计 (18)1.3.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22)1.3.2有理数减法教学设计 (28)1.3.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31)1.4.1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35)1.4.2有理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38)1.5.1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41)1.5.2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 (45)1.5.3近似数教学设计 (49)第二章2.1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52)2.1.1整式教学设计 (55)2.1.2整式(多项式)教学设计 (58)2.2.1同类项教学设计 (61)2.2.2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 (64)2.2.3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学设计 (68)第三章3.1.1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71)3.1.2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 (75)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教学设计 (79)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分母教学设计 (84)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教学设计 (89)3.4 调配问题、工程问题教学设计 (94)3.4 销售中的盈亏教学设计 (98)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电话计费问题)教学设计 (101)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球赛积分表问题)教学设计 (106)第四章4.1.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110)4.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115)4.2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 (121)4.3.1角教学设计 (124)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 (129)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136)4.4包装盒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 (14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七年级上册1.1正数和负数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数,即在正整数、正分数、零及这些数的运算的基础上,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即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性认知基础,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活动十分感兴趣。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大全5篇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大全5篇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大全5篇数学中的数是用于计算、度量和排序的基本概念,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等。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学习。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篇1【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数字型”问题;2.能熟练的通过合并,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进一步学习、体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过程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研讨,体验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探索数列中的规律,建立等量关系并加以解决,同时进一步渗透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难点探索并发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引入牵线搭桥,解下列方程:(1)-5x+5=-6x;(2);(3)0.5x+0.7=1.9x;总结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方法.引出问题即课本例3问:你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数列的问题吗教师:出示题目,提出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根据讲评核对、自我评价,了解掌握情况.探究一:数字问题例3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这列数有什么规律①数值变化规律②符号变化规律结论:后面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2.怎样求出这三个数①设三个相邻数中的第一个数为x,那么其它两个数怎么表示②列出方程:根据三个数的和是-1701列出方程.③解略变式:你能设其它的数列方程解出吗试一试.比比较哪种设法简单.探究二:百分比问题(习题3.2第8题)【问题】某乡改种玉米为种优质杂粮后,今年农民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多少元【分析】①若设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x元,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那么今年的收入是_________元;②因为今年的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所以今年的收入又可以表示为_________元.③根据“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相等”可以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答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2.本例是有关数列的数学问题,题要求出三个未知数,这需要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排列规律,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索规律类型的问题.学生:观察、讨论、阐述自己的发现,并互相交流.根据分析列出方程并解出,求出所求三个数.备注:寻找数的排列规律是难点,可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发现、解决.变换设法,列出方程,比较优劣、阐述发现和体会.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让学生尝试分析,多鼓励.学生:根据引导思考、回答、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根据共同的分析,列出方程并解出,(说明:此题目数以百分比、增长率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若没时间,可在习题课上处理)尝试应用1、填空(1)有个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a,十位上的数字是b,百位上的数字是c,则这个三位数是:_______________.(2)有一数列,按一定规律排成1,-2,3,2,-4,6,3,-6,9,接下来的三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个连续偶数,设第一个为2x,那么第二个为_______,第三个为______,它们的和是__________;若设中间的一个为x,那么第一个为_____,第三个为______,它们的和是__________.2.一个三位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为17,百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7,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数字的3倍,你能求出这个三位数吗这是最经常出现的一类数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已知各位上的数字,怎么表示这个数,理解为什么不能表示成cba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通过(3)题理解连续数的表示法,并感受怎么表示最简单.通过2题让学生理解怎么设以及怎么设简单(舍都有联系的一个),并感受用未知数表示多个未知量,顺藤摸瓜,从而列出方程的顺向思维方式.教师:结合完成题目,汇总讲解,重点在于解法.成果展示1.通过本节所学你有哪些收获2.谈谈你掌握的方法和学习的感受,以及你对应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体会.学生自我阐述,教师评价鼓励、补充总结.补偿提高1.有一数列,按一定规律排成0,2,6,12,20,30,…,则第8个数为______,第n个数为_____.2.下面给出的是20_年3月份的日历表,任意圈出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请你运用方程思想来研究,圈出的三个数的和不可能是( ).A.69B.54C.27D.40通过练习,掌握数字问题的分类及不同解法,巩固、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思维方式,学会用方程解决问题.题目设置是对前面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和补充,也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提高.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灵活设置问题.作业设计作业:必做题:课本4、5、第94页6题.选做题:同步探究.教师布置作业,并提出要求.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延续课堂.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篇2教学目标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线性代数是研究向量、线性方程组和线性变换的分支,广泛应用于几何、物理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知识技能会通过“移项”变形求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思考1.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解决问题能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经历观察、实验计算、交流等活动,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活动一知识回顾解下列方程:1. 3x+1=42. x-2=33. 2x+0.5x=-104. 3x-7x=2提问:解这些方程时,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这些题你采用了那些变形或运算?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请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2、4题,板演同学讲解所用到的变形或运算,共同讲评。
教师提问:(略)教师追问:变形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动中教师关注:(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运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列项求解方程。
(2)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利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变形,再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以(除以,不为0)同一个数、合并同类项等运算,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问题探究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教师:出示问题(投影片)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现有经验你打算怎么做?(学生尝试提问)学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七年级上数学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数学教案(人教版全套)第一章: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3. 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际问题计算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整数的认识:正整数、负整数、零。
2. 分数的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3. 小数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运算。
4. 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加减法、乘除法、混合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整数、分数、小数的定义及其性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 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利用例题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3. 运用练习题进行巩固和提高。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数的认识,讲解整数、分数、小数的定义及其性质。
2. 通过例题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3. 布置练习题,进行巩固和提高。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点的坐标、直线的方程、角的度量等基本概念。
3. 学会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点的坐标:坐标系的建立、点的坐标表示。
2. 直线的方程:直线的一般式、点斜式。
3. 角的度量:角的定义、角的度量方法。
4. 几何图形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点的坐标、直线的方程、角的度量。
2. 难点: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点的坐标、直线的方程、角的度量。
2. 利用图形和例题讲解几何图形的性质。
3. 运用练习题进行巩固和提高。
五、教学步骤1. 引入点的坐标,讲解坐标系的建立和点的坐标表示。
2. 通过例题讲解直线的方程和点斜式。
3. 讲解角的度量方法,运用几何图形进行演示。
4. 布置练习题,进行巩固和提高。
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代数式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 掌握代数式的运算规则。
3. 能够解决简单的代数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代数式的概念:字母、数字和运算符的组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2)课题: 1.2.1 有理数课题: 1.2.2 数轴课题: 1.2.3 相反数课题: 1.2.4 绝对值课题: 1.3.1 有理数的加法(一)课题: 1.3.1 有理数的加法(二)课题: 1.3.2有理数的减法(1)教科书第27页的练习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本课作业教科书第31页习题1.3第11题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1,本节在引入有理数减法时花了较多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与时间进行探索,法则的得出,是在经历从实际例子(温度计上的温差)到抽象的过程中形成种,减法法则的归纳得出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了师生的交流对话,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也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2,在教学设计中,除了考虑学生探索新知的需要,还考虑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练习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例题中增加了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间题过程中培养运算能力.另外教师引导(提倡)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意在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在反思的基础上又让学生(或教师启发引导)去寻找一些(如减正数即加负数;减负数即加正数)规律,目的是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法则,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
课题: 1.3.2 有理数的减法(2)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学会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2,会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3,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难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知识重点本节的重点是能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并用加法运算律合理地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得出答案)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创设一个有趣的真实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加减混合计算的兴趣课题: 1.4.1 有理数的乘法(1)课题: 1.4.1 有理数的乘法(2)课题: 1.4.1 有理数的乘法(3)课题: 1.4.2 有理数的除法课题: 1.5.1 有理数的乘方(1)课题: 1.5.2 科学记数法课题:1.5.2有理数的乘方(2)课题: 1.5.3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3)75 436(精确到百位)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1、本节课以学生课前收集的生活数据引,使学生获得了直观的体验,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准确数和近似数,在了解近似数以后,启发学生“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近似数?”并通过教师自己设计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有时是因为客观条件无法或难以得到准确数据,有时是实际问题无需得到准确数据。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2课时)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正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重点正、负数的意义.难点1.负数的意义.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新课导入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投影展示教材第2页图片,让学生体验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离不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感想.二、推进新课活动2:体验负数的引入的必要性教师出示温度计:安排三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研究手中的温度计上刻度确实切含义,一名同学手持温度计,一名同学说出其中三个刻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教师根据活动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也可参与活动,逐步引入负数.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活动3:分组活动,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各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按老师的指令表演,看哪一组获胜.1.老师说出指令:向前2步,向后3步,向前-2步,向后-3步,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表演.2.各小组互相监督,派一名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活动4:深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师投影展示问题,讲解课本例题.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2.某年,以下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学生讨论后解决.活动5:练习与小结练习:教材第3页练习.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活动6:作业习题第4,5,6,8题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课时,引入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 (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本教案一、教材背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是教育部确定的新教材,也是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一部分。
教材内容涵盖了初中数学核心概念,包括数与式、图形与运动、方程与不等式、函数、数列。
此外,教材还注重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为学生以后的学科学习做好铺垫。
二、教案设计理念本教案是针对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一份教学设计。
本教案以学生为中心,以“理解、应用和扩展”的目标指导,通过课堂互动、小组活动和单人练习等方式,全方位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
三、教学目标1.掌握数与式概念,能够进行基本的代数运算,理解解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熟悉和理解几何图形的定义、特征及其性质,掌握几何图形的计算方法。
3.理解方程的概念,会解简单方程和不等式,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4.掌握函数基本概念,能够在坐标系中表示和识别函数及其图像。
5.理解数列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会计算和应用。
四、教学内容1.数与式•数的分类及其性质•整式的概念及其四则运算•代数式的概念及常见形式与运算2.图形与运动•几何图形的分类及其性质•直线与角的基本知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方程与不等式•方程的概念及解方程的基本方法•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解法•方程和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函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及表示方法•常见函数的应用•函数图像的初步认识5.数列•数列的定义及其分类•等差数列的性质及计算•数列的应用五、教学方法1.课堂互动:通过举手、提问等方式,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和交流,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
2.小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提高各自的能力。
3.单人练习:通过课后作业和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六、教学流程1.数与式•数的分类及其性质•整式的概念及其四则运算•代数式的概念及常见形式与运算2.图形与运动•几何图形的分类及其性质•直线与角的基本知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3.方程与不等式•方程的概念及解方程的基本方法•不等式的概念及其解法•方程和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函数•函数的定义、性质及表示方法•常见函数的应用•函数图像的初步认识5.数列•数列的定义及其分类•等差数列的性质及计算•数列的应用七、教学工具1.教学板书2.PPT课件3.实物模型4.听力与口语练习5.学生课堂小实验6.电子课外阅读材料八、教学评价1.日常表现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合作、完成作业情况等,旨在了解学生的课堂习惯和学习态度。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套】【第1套,共2套】2.2整式的加减(3)
2.2整式的加减(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实际背景中去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的必要性,并能灵活运用整式的加减的步骤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概括能力。
3、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重点:整式的加减。
难点:总结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做一做。
某学生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n名,从第二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一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参加?2、练习:化简: (1)(x+y)—(2x -3y) (2)2(a2-2b2)提问:以上化简实际上进行了哪些运算?怎样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经历一个实际背景,体会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的必要性,在通过复习、练习,为学生概括出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作必要的准备)二、讲授新课,范例学习例6、例7、例8教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到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讲解例9课堂练习:课本练习1、2、3题。
三、课堂小结1、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两个知识的综合。
2、整式的加减的一般步骤:①如果有括号,那么先算括号。
②如果有同类项,则合并同类项。
3、求多项式的值,一般先将多项式化简再代入求值,这样使计算简便。
4、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四、布置作业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经典介绍浅谈如何学好初中数学数学是必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现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参考: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
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整式(二)教学目标:1、理解多项式、多项式的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的概念,并能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能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重点:多项式及其相关的概念难点:区别多项式的次数和单项式的次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课本“思考”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由学生独立解决这四个问题,再交流所得的结果,教师作出及时的订正和规范。
在(3)中,三角尺的面积等于三角形的面积减去圆的面积,复习回顾三角形和圆的面积公式。
在(4)中,首先让学生把图形读懂,然后再相应的数量关系式。
二、讲授新课1、多项式及多项式的项分析上面问题中的式子,其中的单项式。
(1)学生说出上面式子中的单项式,注意单项式包括它前面的符号;(2)分析这些式子的共同点:这些式子可以看成是几个单项式的和组成的式子。
(3)多项式的定义: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并指出,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2、多项式的次数问题1:请学生任意举出几个单项式,让其他同学说出这些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问题2:观察多项式3x+5y+2z,0.5ab-πr2分别是哪些单项式的和,每个单项式的次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项是什么?哪一项的次数最高?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交流。
教师归纳: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巩固知识讲解例2、例3问题:什么是整式?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课本练习四、总结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五、布置作业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经典介绍浅谈如何学好初中数学数学是必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
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现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参考: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
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
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
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
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
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
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
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
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如何提高解数学题的能力任何学问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在数学方面,能力比具体的知识要重要的多。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强调能力,而忽视知识的学习,我们应当在学习一定数量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是什么,心理学中是这样定义的: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在数学里,我认为,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才智。
一、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首先是模仿。
解题是一种本领,就像游泳、滑雪、弹钢琴一样,开始只能靠模仿才能够学到它。
其次是实践。
如果你不亲自下水游泳,你就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因此,要想获得解题能力,就必须要做习题,并且要多做习题。
再次,要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光靠模仿是不够的,你必须要动脑筋。
例如,对于课本的定理的证明,例题的解法、证法能读懂听懂还不够,你必须明白人家是怎样想出那个解题方法的,为什么要那样解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途径,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如果你真正领会了人家的解题思路,那么在此基础上你就有所创新,就能够提高你的解题能力。
二、学习数学应注意培养什么样的能力1运算能力。
2空间想象能力。
3逻辑思维能力。
4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5形数结合互相转化的能力。
6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归纳问题的能力。
7研究、探讨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是什么?灵活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先辈数学家们,已经为我们创造出了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应该很好地体会它,理解它,并且要灵活地应用它。
对于初中数学主要是以下四类数学思想(所谓思想就是指导我们实践的理论方法,这里主要指想法或方法):1转化思想。
2方程思想。
3形数结合思想。
4函数思想。
5.整体思想6分类讨论思想.7统计思想。
只要我们能够深入地理解上述思想方法,并能灵活地应用到具体的解题实践中,就能极大地提高你的解题能力。
提高你的分类讨论能力分类讨论是中学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每年的中考中都会涉及到有关分类讨论方面的试题,而许多同学在解答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解、讨论不完整的现象。
临近中考,将同学中出现的部分漏解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提高分类讨论的能力。
概念不清,导致漏解对所学知识概念不清,领会不够深刻,导致答题不完整。
例:已知(a-3)x>6,求x的取值范围。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同除以不为零的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而此题中(a-3)的符号并未确定,所以要分类讨论(a-3)的正负问题。
例:若y2+(k+2)y+16是完全平方式,求k。
分析:完全平方式中有两种情况:(a?b)2=a2?2ab+b2,而同学们往往容易忽略k+2=-8这一解。
思维固定,导致漏解在日常解题过程中,许多同学往往受平时学习中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导致解题不全面。
例:若等腰三解形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求底角。
分析:据题意,由于等腰三解形既不可能是锐角等腰三解形也可能是钝角等腰三角形,所以腰上的高可能在三角形内部,也可能在外部。
而同学们受习惯思维影响,大都忽略了高在三角形外的一种可能。
例:若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分别为3、4、c,求c的值。
分析:此题中的c并不一定是代表斜边,也可能是直角边,而有些同学错误地将其与勾股定理中的c混淆起来,认为c一定是斜边,导致漏解。
例:圆O的半径为5cm,两条互相平行的弦长分别为6cm、8cm,求两条弦之间的距离。
分析:两条弦在圆中的位置关系可能在圆心的同侧或者在圆心的两侧,因此在解答时不能依据自己的习惯进行思考。
中考数学作辅助线规律总结(巧计口诀) 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
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
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
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
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
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
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
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
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
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
还要作个内接圆,内角平分线梦圆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
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
要作等角添个圆,证明题目少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