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教学反思4)

合集下载

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

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几点认识丰南一中吴永平新一轮课改大潮正在全国铺开,2008年河北省高一年级将全面使用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新教材,新教材同老教材相比,从编写体例到内容设置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因此每一名历史教师,又都站在了崭新的教学起点上,新的理念、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接踵而来。

历史教材如何把握,高中历史教学路在何方?本人通过参加新教材培训,并结合自身研读新教材的实际,谈几点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认识。

一、新老教材的关系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已经用了十余年了(其间虽有增删修订,但都是小修小补,主要内容没有大的变动。

),其历史功用自不必说。

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其缺点和弊端就逐渐显露出来了。

个人认为主要有:1.泛政治化功能过强。

高中五本历史教材中政治史的比重几乎占二分之一。

中国近代现代史中中共党史所占比例又近乎一半。

历史的阶级服务功能体现的太明显。

2.重理论轻史实内容枯燥乏味。

为了保证通史的连贯性,教材对很多历史内容都是轻描淡写的一带而过,粗糙而没有细节。

使历史只是流于文字,失去了其本有的生动与鲜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

同时也就不利于历史这一学科的发展。

3.与现实社会和日常生活实际脱离太远。

没有真正打开尘封的历史大门,没有让历史走进现实,也没有让现实溶入历史,古为今用、以史为鉴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4.长时间久用同一模式的教材不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很多教师,特别是一些老教师往往是一劳永逸。

一年备下课、写下教案,以后就周而复始的使用。

不利于知识的更新,更不利于教学的创新。

新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在编写上打破了原有的章节体系,突破了王朝体系,改变编年史体例。

以模块为框架,以专题为基本单元,以中外历史合编为系统,组织性跳跃性强。

新教材在内容上的调整与创新有:1.增强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相联系的内容。

比如在必修课程《历史Ⅱ》中,增加了“国有企业改革”、“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内容,以及“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内容。

2024最新-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优秀5篇】

2024最新-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优秀5篇】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初中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优秀5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

那么问题来了,反思应该怎么写?如下是勤劳的小编征途为大家分享的5篇初中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欢迎参考。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篇一历史学习是一个由小见大,日积月累的过程,初二的学生虽然已经初步具备解决历史问题的历史观察和历史思维能力,但是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历史知识体系,因此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避免大而全的问题设置。

我的具体做法是化整为零,把问题的难度放缓,让学生在逐步探讨的过程中解决难题。

例如关于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为更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可以细化为以下问题:1、鸦片战争结果如何?2、鸦片战争时中国的经济、军力、武器、士气如何?3、如果林则徐没有被撤职,中国还会战败吗?4、当时的中国人有没有认识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为什么?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5、综上所述,你认为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化整为零的方式,步步为营,环环相扣,避免了课堂上“只见学生在活动,不见学生有体验……”的现象,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篇二本课没有采用过多的形式,主要用了集体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历史的能力。

而且在活动中特别关注合作的效果,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从学生活动的情况看,他们还是很投入的,有些想法也比较有个性。

在整个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参与活动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但是由于大班教学,学生在活动中常常突破教师预先设计的限度。

这样,在内容的安排和时间的分配上就出现了不均衡。

有时,该完成的教学由于学生的活动而未能完成,有时教师又难于掌控局面,造成了低效。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5篇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5篇

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5篇八年级历史教学反思1在初中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不重视历史学习,教师工作热情低,历史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考什么,教什么,课堂照本宣科,课堂满堂灌,教师45分钟下来口干舌燥,学生囫囵吞枣,兴趣寡然,,死记硬背以应负考试,根本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提倡素质教育,强调教学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今天,怎样不负历史重任,在新课程标准下上好历史课,成为当代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中学历史新课程贯穿着新理念,有了新的框架结构,新的内容体系,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育功能,这给我们历史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认真解读,领悟“新课标”思想,真正认识到中学历史教育属于非专业历史教育,历史教学应从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学生发展,由重视学习结果转向学习过程,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评价方式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我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

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重心是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

我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由“写教案”变为“设计教学”从注重如何教到关注学生如何学。

每节课给自己定下三问:课程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目标?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了吗?我从设计课程开始注重过程,精心构思,巧妙设计。

例如:《汉朝的中外交流》设计创设情境,探讨历史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感性材料,调动图文并茂的三维立体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

第一,情景再现,看《张骞出使西域》视频。

第二,直观展示,展示佛寺,佛塔的图片,敦煌雕刻和壁画,王维的《鹿柴》诗,“世界,觉醒,境界,一尘不染,天花乱坠”等日常用语,引导学生得出佛教对建筑,雕刻,绘画,诗歌日常用语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三,亲自体会。

设计“假如你是汉代的一个商人,在丝绸之路上你会怎样进行买卖?又会有哪些所见所闻?”这一想象活动,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共同构思,然后,每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吧。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赤壁之战》教学反思【中图分类号】g620借用鲁迅先生的话,作为我本次说课的开始。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同样,课是人上出来的,上的人多了,也便成了焦点。

教书将近十年,听过将近10位老师上这一节,其中的感受林林总总、各有千秋。

归结为一句话:上好一堂课,难!上好一堂好课,更难。

一、教材分析《赤壁之战》,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的。

它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

它告诉人们知己知彼,看准敌人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克敌制胜。

同时,本文又是第七单元的首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会简要的复述课文。

而要学会复述课文,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取其精华,去其无用。

因此,在考虑如何设计教学时,必须围绕——(熟悉课文,理清脉络,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这一训练重点展开。

此外,《赤壁之战》一文虽叙事较长,但内容丰富,条理清楚,道理深刻。

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

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和接受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二、本节课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教学中主要采用“开放式、主体式”教学法,让学生熟悉课文,了解内容,提出问题,争论问题,而教师通过问题,适时点拨。

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

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指导思想。

1、演好“重头戏”这一课时教学主要围绕“说英雄、论英雄、谈英雄、评英雄、成英雄”展开,是本节教学的重头戏。

(1)、课的开始,以一道普通的数学判断题打开本节课的话茬。

以少胜多,点出了这场战争的特点。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事实也证明这一点是有效的。

(2)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这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产生的一个新动向。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一部排得非常出色的影片。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历史课标程(2017 年版):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和局限性。

与2003 年版相比,2017 年版的课标关于本课有以下几点变化:1、增加了“三民主义”的内容;2、将“中华民国的建立”事件上升到一个新高度;3、更加重视学生的理性认识,要求学生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专题八《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的内容。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完全意义的民族民主革命,是实现中国政治、社会转型的关键节点。

“皇帝倒了,辫子剪了”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和转变社会风气的功绩。

但是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的任务,也未使中国社会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转型。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过“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得“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词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主动学习历史的习惯还未养成,对历史的把握、分析、评价等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教师要加强引导。

【设计思路】强调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确定“从专制走向民主”这个主题,以“创设情境—探究学习—理性思考—情感升华”为线索,围绕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建立等重大事件,让学生参与课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理性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

2. 了解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2. 通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培养学生的理解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革命志士为实现中国的民主自由而勇于牺牲的精神。

2. 领悟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艰巨和曲折性,珍惜民主的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1. 重点:三民主义的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辛亥革命的意义与局限。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新教师培训心得银河镇和何家圳小学赵利华3月8日至3月9日,我作为2012年新招聘入职的教师在芦溪县进修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培训,时间虽然紧张,但是我却受益匪浅。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一年级语文,由于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所以课堂纪律也比较难以控制。

尤其是在去培训前一两天,班上嘈杂的课堂纪律,让我只能用大声呵斥来控制,最后的结果也只是让我的嗓子冒烟。

幸运的是,新教师培训这个机会让我犹如在沙漠中见到绿洲一样充满希望。

进修学校给我们安排的课程非常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不仅能从理论上给我们解释各种教育现象,更为我们解答了很多教学上遇到的难题。

从贺明贤老师讲授的《教师职业道德》到黄萍老师讲授的《怎样上好一堂课》,从成文辉老师讲授的《新课程新理念》到张国民老师讲授《教育教学常规》,我无一不受益匪浅。

在此,我想来谈谈本次培训中的一些心得体会:首先是在思想方面,以前我一直以为教师就只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却不知道这早已是过时的想法。

如今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新的社会挑战和教育背景下,我们青年教师就要首当其冲的改变自身陈旧腐化的教育观念,更多的去关注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不能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差而放弃这个学生。

人们常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却不同意这种说法。

我觉得一位好的老师,不仅仅是一位园丁,首先要是一位园艺研究者。

我们要认真仔细地研究,努力地找到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然后用知识和关爱幻化成的水去浇灌他们。

这样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扬长避短,开出属于自己的灿烂花朵。

在本次培训中,我对成文辉老师的课记忆深刻,他就以身作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朴实的语言,简洁的表达,清晰的逻辑,还有一份藏在内心对学生深深的关爱。

我还记得他说的每个老师都应该问问自己:你今天对孩子微笑了吗?你今天大声呵斥了孩子吗?的确,我们这批教师大多都是90后,带着一身娇惯的毛病,性格方面自然也比较火爆一点,一遇到难题的时候就首先把怒火喷向学生。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教学设计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教学设计

团,给中国造成了四 分五裂的局面。1928 年 6 月南京国民政府 北伐军进驻北京,宣
(图册 16 页) 叙述: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
告北洋军阀统治中国 的历史结束
仍需努力。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背景 导入新课
1.复习上一课“中华民国”创建、辛亥 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夺取等内容 2.出示资料:补充孙中山辞职咨文三项 条件。设问:孙中山提出这三项条件的
1.学生回顾上一课内容 2.知道孙已经在防止新任 总统专权独裁
复习有助于学生更好 地掌握上一课的内 容,对本课时的学习 做好铺垫
生思考回答问题
的含义
6.设问:对内袁世凯是如此做,对外呢? 生分析袁世凯的做法 追问:具体向谁,借多少?
理解袁世凯对外出卖
评述历史 感受割据
超链接:《善后大借款》
生回答:像英、法、德、 国家利益的行为。培
设问:这笔钱是用来干吗?这说明袁世 俄、日五国财团借款 2500 养分析材料的能力
凯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副标题) 万英镑。扩张无力,“崇
设问:(1)按《中华民国约法》的规定, 公布《大总统选举法》, 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总统权力发生了什么变化?(2)按《大 成为终身大总统
突破难点
总统选举法》的规定,总统的地位发生 生汇报回答问题。大总统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
了什么变化?
总揽大权,已具备君主专 收 集 信 息 和 整 理 信

(3)与君主专制相比有什么区别?
被称为北洋政府,从 1912 年开始到 1928 年结束 学生汇报回答:袁世凯就 任临时大总统后,(1)临 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 (2)改组内阁,委任亲信 为内阁总理,(3)削弱革 命派力量,独揽大权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5.15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5.15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目标】1.了解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唯物史观、时空观念)2.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能够多角度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文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重点难点】重点:国民党一大、北伐战争。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邀请学生表演情景剧《国共合作面对困境时的共同选择》。

教师总结:国共两党都有合作的意图,他们的合作是如何实现的?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5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起感受国共两党如何由“相爱”走向“相杀”。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对“中共三大”和“国民党一大”进行解说。

2.教师强调: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组织、思想上保持独立。

新三民主义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进行的明确,因此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3.教师提问:既然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那么他们都取得了哪些革命成果?学生回答: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

4.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提炼有关黄埔军校的信息。

6.教师展示图片并强调:黄埔军校的大门上有这样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革命者来,这说明黄埔军校培养的都是有革命志向的人才。

7.教师展示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从以上材料提取到什么信息?学生回答:黄埔军校1至6期毕业人数在逐渐增加,甚至达到5000人之多。

从维新到革命

从维新到革命

6.3.3 从维新到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与结果,比较维新派与洋务派的观点有什么异同。

(2)了解并概括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及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情况,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读、讲、议结合,通过对问题及图片的思考和分析,提高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国家危亡之际,有识之士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和运用史料支持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康有为、梁启超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2)通过变法和革命的失败,让学生领悟:事实证明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中国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政治立场教学难点:维新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康有为和孙中山肖像图,比较他们的不同。

一个留辫子,着长袍;一个剃短发,着中山装。

从着装革命引出在工业文明浪潮冲击下,中国两种观点立场的对立,从而引出由图中两位领袖领导的两次运动,即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二、新课学习(一)学生自学(先学)展示自主学习目标和自主学习要求1、自学目标①拉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什么事件?②维新变法的时间以及代表人物?③维新变法的主要措施?④维新变法的启示?⑤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性质以及提出的革命纲领?⑥武昌起义的时间是什么?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的时间及临时大总统?⑧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自学要求结合书本P70-P73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完成自学指导上的问题(在书上画出,圈出答案,时间6分钟)。

(学生看书,教师巡视)(二)后教1、维新变法(1)公车上书师:十九世纪未,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严重危机?生:回忆甲午战争后签定的《马关条约》的内容。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数学教研组课题经验交流发言稿今天在这里,我代表数学课题组作交流发言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段时间来做课题研究的一些感受!到现在我们数学组一共有两个课题。

人员之间也有公共部分,所以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也总是顾此失彼,不过好在我们两个课题组的组长都很用心,让我们的课题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我们课题组为了保证课题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

第一,成立课题研究骨干小组。

把课题研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单列出来,由参与课题的兰波主任领导,教研组长吴忠祥具体落实课题实验工作。

骨干成员有:金祥付、陈永明、张习梁、张映娟、汪刚以及数学组的全体教师。

第二,建立了定期课题研讨制度。

我们组决定:每周都让每一个老师至少写两篇关于课题研究的心得,而且不管是组里的公开课、研究课还是平常时候的课,只要去听就一定要带上课堂观察。

看看每个老师的课堂上都是怎么样去做的,又看看学生收到老师的表扬后都有些什么反映。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主要做的工作有:一、加强理论学习。

只有先用理论把自己武装起来,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

所以,在每周二的教研会上,我们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大家都来学习一些指导我们课题研究的文章和书籍。

二、在每个年级组的研究课、公开课上都发放了课题研究的观察资料。

方便老师们能及时把自己觉得有用的、精彩的瞬间记录下来,便于指导我们今后的研究。

通过这段时间研究,我们都觉得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得来,它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碰到的一道解不开的难题,一个解不开的困惑。

在这个难题和困惑面前,老师要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要有一种征服困难的强烈渴望,并且还能够勇于钻研,勇于实践,那样,课题研究就一定会带着教师个体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样的课题就一定会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要达到这个目标,研究者必须沉入事实和资料的最底层,要深入课题研究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寻找各个论点的理论根据和实践根据,使之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证明。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辛亥革命》教学反思《辛亥革命》这一课是我讲的一节公开课,本节课在设计上,遵循“1+1+4”悦动模式,现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得失的认识:一、导入较新颖。

展示两组对比鲜明的图片,利用对比,设置悬念,激起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兴趣,引出相关历史事件。

二、注重发挥小组成员积极性,通过讨论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其中还设计了小组及个人的反思评价量表,学生需要对自己以及他人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做反思。

具体做法:辛亥革命中需要学生理解的一些重要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发生?武昌起义为什么会取得成功?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辛亥革命的果实为什么会落到封建军阀头子袁世凯的手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性质和意义是什么?如何认识评价这场革命?……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能使学生正确地理解辛亥革命,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规律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学生预习学案的基础上,以小组必答题;小组讨论,展示成果;小组抢答;最后老师点评、拓展的方式解决,我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

三、比较注重前后知识的对比和联系。

当一上课时,我把前面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抗争与探索进行了串讲,并引出只有推翻“清朝的政治制度”才能挽救民族,从而引出了革命救国的辛亥革命。

其次在课堂进行中,我利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答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启示及说明的道理,从而引出“只有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最后我在进行课堂总结时,引入了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从而引出了在后面学习中孙中山所做出的伟大革命事迹。

四、教学生方法。

按照新课改,历史教学要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与能力。

因此历史教学“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即要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学习方法。

在进入导入新课后,我启发学生思考:一场运动或一场革命需要从哪几个方面来掌握?从学生的思考中总结得出,要从背景、经过、评价三方面来分析课本,当学生在探索辛亥革命的进步性时,我又启发学生剖析一个社会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生活习俗四个角度入手。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3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3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23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终于上完《信客》后,略感轻松。

余秋雨作品是我非常喜欢的,其历史的厚重感和语言的凝重感是我以及我的学生所缺乏的,所幸在这节课上同学们与我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为余秋雨喝彩,为当代中国有如此优秀的散文家喝彩。

其后又感困惑,或许这种师生间的良性交流与互动是一种偶然,或许这只是后排坐着的许多领导与老师所营造的压力氛围下的一种激情,然而当这一切都过去之后,我们又剩下些什么呢?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五年来,颇感语文老师之为难。

语文课似乎人人能听,人人能评,人人都有想法的课。

语文教学也是为许多教育家、专业或非专业人士诟病最多的。

于是从上第一天课起,脑子里就混沌模糊,既怕误人子弟,耽误学生前程,又怕辜负学校厚望,于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如此五年,甚为辛苦。

然在与前辈、同行与学生的共同研讨与交流中似发现两点略有点价值的东西,一是语文课必须是基于语言文字的,二是语文课必须要达到师生共鸣的目的。

犹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即是南山区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之时,我抱着极其虔诚的心态去听各种各样的课(特别是公开课),突然发现大多数语文课听不懂了。

有在课堂上翩翩起舞者,有在课堂上离题万里者,有整节课道德者教化者,不一而足。

由此深感自我见识之浅陋,于是在课堂上依样画瓢,结果有一天一位前辈听完我课后醍醐灌顶式地问了我一句:“你在上语文课吗?”我猛然间全身震颤了一下,是啊,我在上语文课吗?由此发现,其实当语文课离开语文本质的时候已经异化了。

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无论上怎样的课,上哪一篇课文,我都时刻牢记:一定要把这节课上成语文课。

语文者,语言文字也。

当然这里特指汉语言文字,语文课不能离开汉语言文字,不能离开文本,否则就是离水之鱼,断翅之鸟。

许多老师说《信客》这堂课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无论对信客辛苦工作的'分析还对信客优秀品格的分析都没有离开过文本,师生不断地从文本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我认为无论《红楼梦》还是《阿Q正传》,它们是文学名著而不是哲学名著或心理学名著,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作者通过他们高超语言运用技巧表达他们对人、对世界的认识。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教案)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史实。

2.概述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

3.评价孙中山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4.体会孙中山的革命献身精神和追求“民主”、“自由”的人文情怀。

重点: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共和而斗争的主要史实。

难点:孙中山精神;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新课导入:“觉醒”的含义是什么?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亚洲觉醒”有何必然性?“觉醒”:不再是本能的反抗(民族独立),而是有着鲜明的时代方向——发展资本主义!革命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必然性: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孙中山:早年学习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弃医从事政治斗争。

终身为反清及捍卫民主共和而奔走呼号。

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

学生预习前提上总结孙一生的革命活动:(略)教师指出孙的一生经历了四次转变。

一、孙中山一生的四次转变(一)从“医人”到“医国”(阅读内容)原因:民族危机的刺激;史料过渡: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此回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6月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就方法和目的而言)有何变化(二)从“改良”到“革命”1、原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

2、开始的标志: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3、投身革命事业的概况:(1)创立同盟会:(视频)背景:民族危机加深;革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党概况:1905年东京,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政治纲领:三民主义(展开复习)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性:是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中国革命教学反思总结

中国革命教学反思总结

中国革命教学反思总结近几年,中国革命史教学在我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革命教学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实践价值。

然而,现在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因此,有必要从形式和内容上对革命教学进行反思。

首先,在革命教学的形式上,应该追求动态、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革命带来的历史改变,增强对革命的认识,使革命在学生心中有更深的影响力。

其次,在革命教学的内容上,应该注重历史文化背景,根据各个时期的历史演变,重点研究革命中各种历史人物和发生的事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感受革命的残酷和艰辛,从而增强对革命历史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从革命中汲取精神力量,让学生通过革命的历程学会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学会发挥团结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在革命教学中,还应注重以实践教学为主,使学生通过考查实践取得更深刻的认识,用自己的行动来发掘革命的真谛,从而使全体师生都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革命的精神。

综上所述,革命教学应以为主旨,以把学生培养成“和平、发展、合作、繁荣”的共同理想的“实践者”为目标,坚持“将社会需要纳入教学,将生活教育纳入教学”的思路,更好地传播革命伟大精神,引领青年一代健康成长,为社会发展和实现梦想注入精神力量。

结语革命教学是一门必须学习的历史,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受到学术上的陶冶,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唤醒学生学习和创造精神,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精神力量。

要坚持以教育实践为导向,深入摸索革命教学的有效形式,丰富革命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革命的精神,从而把革命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启发他们的社会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激励他们共建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23年《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_7

2023年《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_7

2023年《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2023年《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1《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俺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是民间故事。

从第一课时,俺提问同学了解哪些民间故事,同学纷纷举手,急着谈到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就可以看出来,同学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很浓。

所以在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中,根据三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与同学对民间故事的赶兴趣程度,俺采取了引导同学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中说到,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

俺提问:“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引导同学想象,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极其不方便;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无法生长,人们要忍受饥饿和寒冷等,认识到失去日、月的不便,发生与人们相同的感受。

同样地引导同学想象,在这份设计中,还运用了些,这就算是这节课处置得当的地方吧!当然,这节课也有些缺乏的地方。

上完课后,张老师的一句话立刻点醒了俺。

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心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俺先引导同学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边总结边反复地反问:“他们能停下来吗?”而张老师建议俺,在教师边总结的同时,边引导同学反复读这句话。

教学这句话时,俺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这样,但张教导的方法效果更胜一筹。

教学无定法,但法与法间也有相通之处。

还有“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在谈到读完这句话的感受时,同学只说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与恶龙激战的时间很长,其实这儿俺也可以充沛运用想象的工具,使他们加深对“激战”一词的理解。

“学无止尽”,虽然说俺现在上课有进步了,但还应“更上一层楼”吧!例如,张老师建议俺多看特教的语文教案,丁老师认为语文的教学应该再拓展开去等。

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2023年《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2学生本身就喜欢读神话传说,因为它情节生动有趣,所以学生读了第一遍就激发起进一步朗读的积极性,大概10分钟后,绝大多数学生能将课文读得较为正确、流利。

《红军不怕远征难》优秀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优秀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优秀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红军不怕远征难》优秀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优秀的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红军不怕远征难》优秀的教学反思1本课的设计思路是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分组导学的方法,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课改实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等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与激励之下,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进行分组,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问题探究。

但本课内容比较繁杂,学生容易眉毛胡子一把抓。

可以用基于问题学习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通过自学探究和分组讨论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去说、去动、去想、去悟,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学到知识,得到情感上的升华。

下面本人谈谈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1、教师必须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填写“自学提纲”和写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收集后整理到教学课件中。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提前对本课内容有所了解,增强教学的效果。

否则,教学将难以开展下去。

2、把握教师的角色定位。

历史教师不妨尝试一下做导演的滋味,将课堂变成我们——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历史教学的舞台。

“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歌唱、或讲解、或朗诵,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座、,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聚精会神、津津有味。

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而不是教师清一色的自编自导自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八年级历史《辛亥革命》教学反思
辛亥革命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7课,重点讲了兴中会的成立、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国民国的成立、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等历史事件。

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一场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斗争。

辛亥革命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狭义的辛亥革命则是指1911年10月10日发生的武昌起义,以及由此而建立了中华民国等内容。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巨变,因为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以上是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

但同时,也可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因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窃取,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而使中国人民陷入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之中。

学习这一内容,要引导学生区分兴中会与同盟会不同。

兴中会,孙中山于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同盟会,孙中山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政党与团体不同,它不但人数众多,而且还有自己的革命纲领,有革命的指导思想。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其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实际是由同盟会革命纲领阐发而来。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对应民族主义,“创立民国”对应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对应民生主义。

概括起来,所谓民主革命,就是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

在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的领导下,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民主革命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

这是与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来说的。

通过对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辩论,使学生明确,看待一个历史事实,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对与错、成功与失败、优与劣,要全面分析。

此外还要用当时的历史视角来分析这个历史事件,不能用今天的评价标准去看待历史事件,对历史人物妄加批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