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八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校本作业:11 Word版含答案
第四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完成时间35分钟班级姓名座号课时作业1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和思想文化的演变一、选择题1、(2015·山东潍坊三模)《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19世纪90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入田赋25 088 000库平银,关税21 989 000库平银,关税成为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收入来源。
这表明当时中国()A、工业文明已成主流B、逐渐卷入世界市场C、告别了小农经济时代D、贸易逆差得以扭转2、(2016·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二联)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部分都是虚幻的。
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客观描述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刚刚结束后的情形B、马克思认为当时列强的对华贸易形势并不乐观C、马克思认为当时列强的对华贸易形势并不乐观D、马克思认为列强发动的对华战争纯属商业性质3、(2016·吉林五校高三一联)李鸿章在建立了上海机器织布局以后规定:“合中国各口(岸)综计,无论官办、商办,即以现办纱机四十万锭子,布机五千张为额,十年之内,不准添续。
”这一规定的实质是()A、保证洋务派企业在民用工业中的垄断地位B、反对在传统手工业领域发展近代机器生产C、通过限制生产规模抵制外商企业的经济渗透D、满足帝国主义通过在华投资垄断中国工业的要求4、(2015·河南洛阳高三上学期期中)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陋习,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
”这主要反映了洋务派()A、意识到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重视经营管理的市场运作C、摒除了官商合办的经营模式D、重视民间资本的大量引入5、(2016·安徽示范高中高三一联)孙中山先生在青年时期曾上书李鸿章,赞赏李等洋务派“育才则有同文、方言各馆,水师、武备诸学堂;裕财源则辟煤金之矿,立纺织制造之局;兴商务则招商轮船、开平铁路,已先后辉映”。
【解析】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4小题,每题1.5分,共66分)1.据《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
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盗窃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该现象( )。
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②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落后性③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④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的大意是,江东吴郡之地的种田人,用人工锄地耕耘种作,而不使用耕牛,(人们)会核算牛的价值和饲养草料的成本,丢失病死的原因,不如人力方便合算。
由此联系所学不难得出①②④。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2.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牛耕涉及农业动力由人力到畜力,故①正确;花耧机未涉及动力问题,故②排除;翻车仍然用人力,故③排除;水排,以水力为动力,故④正确。
故①②组合错误,故A排除。
②③组合错误,故B排除。
③④组合错误,故C排除。
①④组合正确,故D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工具;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工具3. 在中国古代的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 商周/青铜器—唐宋/棉布—明清/瓷器C. 商周/青铜器—唐宋/陶瓷—明清/棉布D. 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再认再现的能力。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表明( )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2.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如苏轼祖父名序,所以代人作序便改“序”为“叙”,为避清康熙帝玄烨讳,故宫玄武门改神武门。
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3.国际关系研究专家王建朗在评价某一条约的影响时说:“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这一条约应该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4.1919年5月18日.陈独秀发表文章说:“(日本)又要侵害我们的山东,这是我们国民全体的存亡问题,应该发挥民族自卫的精神,无论是学界,政客,商人,劳工,农夫,警察,当兵的,做官的,议员,乞丐,新闻记者,都出来反对日本及亲日派才是。
”陈独秀意在( )A.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B.明确五四运动的目标C.呼吁中国各界团结救国D.号召建立革命统一战线5.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
”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6.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
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
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世界政治局势有清楚认识B.低估了中俄在组织中的领导作用C.表达了对美俄争夺中国的担心D.没有认清上海合作组织的新特点7.柏拉图公开认为:“根据犯罪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0小题,计60分)1.“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士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土地兼并的严重性C.生产技术的完善性 D.精耕细作的必要性2、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A.播种方式的变革B.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D.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2014年6月13日至7月14日,32支球队从五大洲齐聚巴西,享受4年一次的足球世界杯豪门盛宴。
请回答3-6题。
3、15世纪末的某一天,自欧洲的探险家______的船队在行驶到大西洋和印度洋交汇的地方遇到狂风大浪,死里逃生的他将这里命名为“风暴角”。
又过了十年,另一个航海家______穿越了“风暴角”驶入印度洋,最后从印度满载着黄金、香料回到_______,于是“风暴角”改成了“好望角”,“好望角”所在地南非成了好多欧洲人向往的土地。
空格处应依次填写()A.哥伦布麦哲伦西班牙 B.哥伦布麦哲伦葡萄牙C.迪亚士达·伽马葡萄牙 D.迪亚士达·伽马西班牙4、“橙衣军团”荷兰是世界足坛的一支传统劲旅,被誉为无冕之王。
今天,荷兰的成年人经常向孩子们重复这样一句话:“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
”那么对于17世纪的荷兰“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成为头号贸易强国 B.擅长海盗式的劫掠C.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D.垄断东方香料贸易5、英国是现代足球的发地,也是近代史上率先崛起的国家之一。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命题人:陈牡丹一、选择题(40小题,每题1。
5分,共60分)1.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
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①西周实行宗法制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2.“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出自( )A.孔子B.韩非子C.老子D.墨子3.春秋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早期逻辑思想,被荀子批评为“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不可为治纲纪"。
韩愈抨击佛教“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这些评价实际上反映了()A.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多样化发展B.名家研究逻辑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C.儒家思想重视为社会现实服务D.佛教盛行给封建统治带来诸多隐患4.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
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
……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上述材料体现的是()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5.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6.《汉书·董仲舒传》说:“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
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出卷人:高一备课组一、选择题(共30题,共60分)1.列宁曾说,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政策。
这里“改良主义”是指()A.实现国家粮食税B.允许资本主义自由经营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D.允许农民纳税后支配余粮2.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
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D.赵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人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3.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
”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A.敢于揭露斯大林模式的弊端B.开展大规模的种植玉米运动C.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4.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
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
它反映出该国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内容是()A.按劳分配B.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C.推行以工代赈D.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5.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
”这里“深陷旧时代”的主要含义是()A.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C.仍然实行集体农庄D.没有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6.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主要规定的经济作用是()A.加强工业中社会主义经济成分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C.调整农业与工业的税收比例D.借助私人和外国的资本发展工业7.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校本作业: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课商鞅变法完成时间40分钟班级姓名座号1、[2013·福建文综,41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取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摘自《商君书》材料二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日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隶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了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2)据材料一,概括“事商贾”带来的危害.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2、[2014·课标全国I,45]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使有1 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 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3、[2014·福建福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吴起、商鞅变法比较简单(2)概括材料一、二中蔡泽对吴起与商鞅变法的评价.你是否同意其观点,并说明理由.4、[2016河南郑州二模,45,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为相数十年,政绩显赫.面对郑国“国小而逼,族大宠多”,处在列强夹缝中艰难生存的局面,他首先整理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按亩征税,“作丘赋”,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在认为“礼”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的同时,公元前536年,他铸刑鼎,公布成文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法律的先例.子产还实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不许贵族随意干涉百姓的经商活动,坚持实行“市不豫贾”.他不毁乡校,广开言路.对内宽猛相济的方针保持了国内政局长期稳定.对外他一反过去对大国俯首帖耳的外交政策,敢于说“不”,维护了郑国的利益,为郑国争取并创造了最大限度的生存空间.子产的改革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郑克堂《子产评传》等(1)根据材料,分析子产改革的意义.(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特点.(9分)高二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5课孝文帝改革完成时间40分钟编者:周如萍审核:陈耿义阮文华班级姓名座号1、(2016·烟台联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于是海内安之.——《魏书》材料二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魏书》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故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这项改革措施的原因.(不得摘抄原文)(2)据材料二、三,根据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分析这些改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2、(2013·九江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魏书·李安世列传》材料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请回答:(1)材料一中认为均田制推行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2)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位史学家的观点?说明理由.3、[2016课标III,45,15分]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7分)4、(2015课标I,45,15分)从秦朝铸造“半两”钱开始,铜币主要以重量为名,汉代的“五铢”钱,“重如其文”,直到隋代,都被视为标准性的钱币.由于盗铸,剪凿良币以取铜等原因,钱币实际重量与钱币上铭文不符的现象时常发生.隋末,劣币盛行,“千钱初重二斤,其后愈轻,不及一斤”.币值混乱,影响流通.针对这种情况,武德四年(621)唐高祖下诏铸“开元通宝”钱,即在钱币上铸“开元通宝”字样(或识读成“开通元宝”),大小仿汉“五铢”,称作一文,亦称一钱,每十钱重一两,“新钱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这成为衡法由十六进位制变为十进位制的关键.“钱”取代“铢”成为“两”以下的重量单位.此后历代钱币均称“通宝”或“元宝”,钱币上不再标识重量.宋代以后,使用皇帝的年号作为钱名逐渐成为常制,如“熙宁通宝”“光绪元宝”等.——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贷币史》等(1)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9分)高二历史(文科)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完成时间40分钟编者:周如萍审核:陈耿义阮文华班级姓名座号1、(2014·福建厦门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并不一般地反对发家致富,只是反对那些“豪杰有力之人,其议论足以动士大夫者”,这是指家室富有、社会政治地位很高而又恣意兼并的人;他反对那些“富姓赇(受贿)吏,寓田势家”,……他反对那些“元奸宿豪,舞手以乘民”,这是指乘人之危以攫取暴利的人;……主张通过法令制度和政策措施适当加以限制.——谷霁光《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材料二荆公欲举财权悉集于国家,然后由国家的酌盈剂虚,以均诸全国之民,使各有所藉以从事于生产.……此义也,近数十年来乃大盛于欧美两洲,命之日社会主义,……荆公之政策,其于财政上所收之效虽颇丰,而于国民经济上所收之效滋啬,良以此也.——梁启超《王安石传》(1908年)(1)依据材料一,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矛头所指.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在农村采取的相应措施.(8分)(2)材料二中,梁启超是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作用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将王安石变法的举措标榜为“社会主义”的主要原因.(8分)2、(福州2016届高三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固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睡熟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宋史·王安石传》材料二而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废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梁启超《王安石传》(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综合以上材料,说明改革要取得成功应注意哪些因素?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原注:开谓刑事严峻则政化开,塞谓布恩赏则政化塞,其意本于严刑少恩).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通常所说的自由主义,是指具有激进、进步、不盲从权威、能适应变迁、批判等行为特征者;保守主义的特色则为拒变,重视稳定与秩序、缺乏想象力、憎恶新观念等.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言论,颇有近代自由义者的态势.但他的基本主张在德、察、刑三者不可偏废,并未跳出儒家的正统.照传统观点来说,他是儒家革新派.照现代说,他是“保守自由派”,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中间型人物.中国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还产生不出近代的自由主义.——韦政通《中西伟大观念的比较》(1)材料一如何评价商鞅,我们应怎样给商鞅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评价?(2)根据材料二和王安石的史实,指出“王安石……颇有近代自由主义者的态势”的观点的依据.材料二认为“照现代说”王安石是“保守自由派”,这说明其根本看法是什么?4、(2013课标Ⅱ,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在此基础上,进行租庸调制,“有田则有租(田租),有家则有调(纳绢布等),有身则有庸(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帛等代替)”.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公元780年,唐期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结果“赋不加欲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天下便之”.——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9分)高二历史(文科)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7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完成时间40分钟编者:周如萍审核:陈耿义阮文华班级姓名座号1、(2014·福建漳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八世纪末,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衰落;到了十九世纪初叶和中叶,更日益走向瓦解.封建农奴制解体的过程也是新的资本主义要素在农奴制内部形成的过程.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因素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避步发展起来.大工厂逐渐代替手工工场,机器生产逐渐代替手工操作,自由雇佣劳动逐渐代替农奴劳动.在农业中,商品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日趋瓦解.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打破农奴制的束缚.——摘编自俄罗斯国情网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要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关于纪念日》(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原因.(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观点.(6分)2、(黑龙江省哈六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叶卡捷琳娜二世颁布的1775年郡制法令有关于设立一些新法院的内容.高级地方法院和低级地方法院是专门为贵族而设立的审判机构.高级地方法院是初级地方法院的第二审级.初级地方法院的职责相当广泛,不仅管辖司法,还管辖行政事务.——张寿民《俄罗斯法律发展史》材料二农民有权控告、辩护、起诉;民事案件,农民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打官司,刑事案件农民可以提出控告,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没有法庭判决或政府及社会当局的法令,不得对农民进行任何惩罚……在乡尚未组织起来和乡法庭尚未成立之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1861年2月19日宣言材料三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确立了资产阶级司法制度的原则: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司法改革被认为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最激进的一项改革.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刘祖熙《改革和革命》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1861年改革前俄国司法制度的主要弊端.(2)据材料二,归纳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哪些权利?这些权利的获得说明了什么?(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比较,俄国的司法改革又有哪些进步?但仍存在怎样的问题?(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俄国司法改革的认识.3、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摘编自华莱士《俄国》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摘编自莫斯《俄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4、(2016山西太原二模,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出现了一些改革,其目的在于消除工业化的负面后果,特别是工厂作坊里的童工所遭受到的剥削.除了俄国与巴尔干国家之外,所有欧洲国家都制定法律规定劳动时间、劳动条件与保护工人的安全条例.然而.童工并未完全消失.许多工人仍然工作在不卫生而且往往很危险的条件下,工作日往往超过10小时.在大不列颠、法国和德国,改革者们奋力斗争,争取地产国有化,争取国家对住房实行监督,争取起草城市建设条例等.1880年后,德国首先通过社会法案,实行老年与疾病的义务保险制.在大部分西欧国家,越来越多的欧洲人认为政府有责任关心公民的社会福利,然而,退休金与健康保险只能提供极为有限的保护.到了19世纪末期,妇女的平均寿命增长了,而生育及抚养孩子的时间缩短了.妇女的地位在法律上有所改善.在英国,已婚妇女从此享有财产权.新的办公室职业(秘书、电话接线员)、发展起来的大商店(售货员)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妇女取得了各种职业所必须的才能.——摘编自阿尔德伯特[法]、德尼兹•加亚尔[英]等著《欧洲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19世纪后期社会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19世纪后期社会改革的背景.第4课商鞅变法答案1、(1)商鞅:重农抑商;梭伦:农商并重.(2)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和兵源;难以实现富国强兵,在诸侯争霸中将处于不利地位. 逐渐消除贵族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基础.2、(1)特点: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2)影响:“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3、(1)B:军功爵制(或废世卿世禄制,按军功授爵);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重农抑商).C:商鞅变法借鉴了吴起变法的措施.(两次改革一脉相承). (2)评价:肯定两人的功绩,但认为成就功名而失去性命,其成功不圆满(次等的成功). 看法:答案示例:层次一:同意.理由: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不同意.理由:判断改革成败不能仅仅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层次二:不完全同意.如:蔡泽的看法符合历史事实,但判断改革成败主要看改革的客观历史效果.(看其是否推动历史前进;积极成果是否得到维持.4、:(1)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推动了郑国农业及商品经济的发展;礼法结合,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持了郑国国内政局的长期稳定;使郑国的地位大大提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重要借鉴,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任答3点6分)(2)在礼法结合;宽猛相济;保护工商业者;作为小国,敢于对大国说不.第5课孝文帝改革答案1、(1)推行均田制.原因:中原长期战乱,百姓流亡,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广大农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国家财政收入锐减.(2)讲汉话,穿汉服,变习俗.影响:民族间生活方式相互影响;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文化的认同,加速了鲜卑政权封建化进程;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2、(1)原因:豪强地主兼并土地.作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等.(2)①观点:同意赵翼,认为北魏政权的灭亡源于“汉化”政策.依据: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改鲜卑族的勇武之风为汉人的文弱之气,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也造成了鲜卑族内部统治阶层的分裂,失去了统治的根基,最终导致国力日衰.②观点:同意黄仁宇,认为改革对国家再度统一有重大意义.依据:汉化政策改变了北魏落后的面貌,有利于北方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奠定基础.3、(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8分)(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7分)4、(1)推动了衡法向十进位制转变;不再直接以钱币重量体现币值.(6分)(2)终止了五铢钱长期流通的历史,开启了新的货币体系;币值与钱币重量脱钩,为非金属货币产生创造了条件;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年号钱的出现奠定了基础.(9分)第6课答案1、(1)矛头: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高利贷者.措施: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免役法.(2)作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不利于国民财富的增加.原因: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传播;鼓吹变法,推动社会进步:寻求救亡图存的精神资源.2、(1)背景:北宋中期财力困穷;风俗衰坏;法度不彰.基本主张:法先王之政(意),实行变法;讲究治财之道,理财以富国. (2)评价:在肯定变法的前提下,指出变法存在的缺陷.因素:改革要把握时机;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选用德才兼备的人才;改革要循序渐进;权衡政策的利弊;处理好动机与效果的关系.(答出其中三点即可)3、(1)材料一从道德角度和商鞅个人性格上来加以评价,有失偏颇.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环境下,要达到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目的,采用严刑峻法是法家的必然选择,也反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激烈程度.当时,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2)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及科举制改革、军事改革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但新法增加了政府的收入,缓和了阶级矛盾,也使宋军的战斗力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本看法: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其与近代的自由主义有本质区别.。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命题人:周如萍审核人:陈耿义黄桂伟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0小题,计60分)1.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A. 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 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 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 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2.《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
”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A. 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3.“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孟子的这段话在无意中揭示了当时()A.诸侯以土地作为主要财富B.平民也能凭借本领效力诸侯C.井田制已经土崩瓦解D.诸侯国以扩充土地作为战争的主要目的4.在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四川成都江南会馆唐宋街坊遗址名列其中。
成都某校历史科研小组参观了该遗址,下列是他们列出的有关宋代地层遗迹的记录,其中有误的是()A.遗址中有残缺的纸币“交子”B.一个冶铁作坊遗址内有用煤的痕迹C.一个陶瓷作坊遗址中有许多粉彩瓷器D.街道遗址中住宅区与商业区交错5.下列古代出现的商业现象,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②流通领域出现纸币③实行“工商食官”政策④大量商业市镇兴起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6.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一项是()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贵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即日受值”7.下列关于右边漫画中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商鞅变法时首倡的②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之迟迟难以瓦解③是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④保护了小农的利益,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8.伊恩·莫里斯在《西方将主宰多久》一书中写道:“大多数中国皇帝担心的,不是自己如何获得更多财富,而是外贸可能使不受欢迎的商人阶层致富。
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5分,共40小题,计60分)1、2012年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诞辰882周年,200余名来自四川及湖北等地的朱熹后裔前来祭祀.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行省制2、史学家吕思勉认为:“自秦统一全国起至东汉分裂以前止,这一时期是中国初入于平民政治的时代。
”此“平民政治"在当时实际是指()A、分封制B、军功授爵制C、三公九卿制D、郡县制3、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下图变化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集权政治向分权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4、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 这一论断()A.强调了唐宋以来科举制的利弊B.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C.揭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双重影响D.阐明了郡县制的弊端5、下列是在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电视剧甲: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的方案,交给皇帝裁决电视剧乙: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照皇帝的旨意起草文件交给门下省审核,再交给尚书省的工部执行电视剧丙:徐州发生洪灾, 阁臣据皇帝的旨意写成诏书,直接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A.秦朝、唐朝、明朝B.唐朝、明朝、清朝C.秦朝、唐朝、元朝D.唐朝、元朝、宋朝6、福建在秦朝和元朝分别由闽中郡和江浙行省管辖。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两者的设置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两者的最高行政长官都不能世袭③两者的设置都受到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影响④福建行政区划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7、《历代职官沿革史》:“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最新】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
这说明A.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B.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C.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D.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2.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
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
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植焉,三也。
”由此可知,西周“封建之道”A.传承了商朝的统治体系B.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力C.形成三类不同等级地位的诸侯国D.集中在黄河中下流地区3.楚国都城郢集中反映了楚文化的精华,与中原列国都城相比有其独特性,但楚国郢都又是最能体现周代都城建制之礼的最典型的都城之一。
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确立了天子至高无上的意识B.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心理认同C.中原文化征服了长江中下游D.儒家文化主导各国都城修建4.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
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反映了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5.台湾学者许悼云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
”该论断强调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A.“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B.君主专制和官员任期制相结合C.官僚政治开始取代贵族政治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6.郡守与县令都只是朝廷派遣下来的“命官”,这些官僚们在指定的辖区内只能行使“有限委托”的行政管理权,同时,所有的官员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皇帝的监督和处置。
福建省莆田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测试卷命题人:周如萍审核人:高二历史备课组一、选择题(共44小题,每1.5分,共66分)1、在古代文学家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2、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
这反映了周以后()A、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B、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D、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3、春秋战国时期,“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在腹里繁华之地称为县,在边鄙之地则称为郡。
”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设置郡县是领土扩张的需要B、血缘关系是士大夫受郡受县的依据C、从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D、县的地位高于郡,郡县两级制形成4、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期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
这反映出()A、孔孟的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B、孔孟的政治思想不符合时代要求C、“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D、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5、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A、铲除三代遗迹建立全新制度B、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C、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D、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6、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这反映出()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7、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入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满分60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亚里士多德指出:“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
”他意在表明古希腊A. 公民政治的重要性B. 某某政体的普遍性C. 某某决策的便捷性D. 城邦政体的多样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从“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可知突出了多数公民决议的重要地位,是古希腊某某政治的体现,故A项正确;从“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体现不出古希腊普遍实行某某政体,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某某决策的方式方法,无法体现某某决策的便捷性,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公民的多数决议具有最高权威,不是强调政体的多样性,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某某政治2. 在古希腊的斯巴达城邦,贵族子弟从7岁到18岁,要送入国家的教育机构接受严酷的军事训练和道德灌输,使他们养成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以及勇敢、顺从、爱国等品质。
女孩同样也要接受体操和军事训练。
其主要目的是A. 提高国民素质B. 捍卫政权稳定C. 争夺希腊霸权D. 抗击波斯侵略【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古希腊斯巴达城邦培养的是贵族子弟,而非整个国民的素质,故A项错误;培养贵族的军事素质,目的是在对外军事斗争中取胜,捍卫政权稳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争夺希腊霸权,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抗击波斯侵略,故D项错误。
3. 雅典每年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6000名陪审员,再以抽签的方式分配到10个法庭审案,以抽签方式参审案件,以秘密投票方式判决案件,它反映了A. 陶片放逐法的实施B. 雅典各部落轮流执政C. 雅典公民大会的盛况D. 雅典公民广泛参政【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的某某政治。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省某某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共44小题,每1.5分,共66分)1、在古代文学家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2、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
这反映了周以后()A、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B、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D、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3、春秋战国时期,“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在腹里繁华之地称为县,在边鄙之地则称为郡。
”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设置郡县是领土扩X的需要B、血缘关系是士大夫受郡受县的依据C、从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D、县的地位高于郡,郡县两级制形成4、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期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
这反映出()A、孔孟的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B、孔孟的政治思想不符合时代要求C、“仁政”成为当代的核心价值观D、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5、战国时期,儒家主X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A、铲除三代遗迹建立全新制度B、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C、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D、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6、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务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
这反映出()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D、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7、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入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B卷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其次次月考试题(B卷)留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干脆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除了高位神“帝”和祖先崇拜外,商人对风、雨、虹、雪等自然现象都有祭祀记录,这些自然现象受到了商人的重视。
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民间信仰体系与官方相同 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C.农业生产是重要经济活动 D.土地是国家财宝来源2.图4为先秦时期不同地区的青铜方尊。
其形制的特点反映出()图4A.贵族阶层的旨趣一样 B.大一统下的整齐划一C.青铜在民间普遍运用 D.多元一体的文化融合3.中国谚语为探讨历史供应了很多宝贵而有价值的资料。
对下表谚语解读正确的是()选项谚语解读A “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体现了中国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B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说明白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不织,或受之寒”商政策C “苏湖熟,天下足”折射出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更D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长途贩运的特征4.东汉后期,大儒王符在其代表作《潜夫论》中指出“君子未必富贵,小人未必贫贱”,主见“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
王符的这一主见()A.是对社会现实的客观描述 B.与儒家的民本思想相背离C.强调变更重农抑商的政策 D.旨在缓和激烈的社会冲突5.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按月记录了当时的农事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先秦史籍和文物铭文在记载周公旦主政西周期间进行“东征”等大事时,多称周公为“王”,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及其后的史籍中却记述为“周公代成王摄政”。
这反映出( ) A.中央集权的发展B.儒家影响的扩大C.贵族政治的衰落D.宗法制度的瓦解2.在周代,天子要“抚诸侯”,诸侯要“尊天子”,“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材料主要体现了( ) A.全社会应相亲相爱,抵御外族B.政权族权一体的国家观念C.统治者应以德治民,反对苛政D.诸侯对天子应履行的义务3.周王朝史官是由周王任命的世袭官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春秋前期,史官流向诸侯国;中晚期以后,他们又逐渐流入卿大夫家,并导致了家史的兴起。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旧有社会秩序的破坏B.周天子重视地方档案工作C.家国一体观念的形成D.贵族垄断学术的局面被打破4.西周至春秋时期,周王畿和诸侯封国普遍实行国野制,以周人为主体的国人压迫和剥削野鄙地区被征服的野人。
战国以降,各国大规模登记户籍,消除国野差异,使其成为国家控制下的“编户齐民”。
这一现象( )A.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有利于实现富国强兵C.加速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D.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5.西周时官员任命和诸侯分封均有一个正式而隆重的册命仪式。
在册命时,周王让史官当众宣读册命书,并把册命书交与受命官员。
周王反复强调“勿废朕令”,官员和诸侯也表态要“万年永保臣天子”。
这表明西周时期( )A.选官制度与血缘关系紧密结合B.产生了维护等级的儒家伦理思想C.君臣关系包含了权利义务内容D.出现了高度集权的地方行政体制6.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刺史的记载。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汉代刺史( )A.位卑权重B.权限不断扩大C.居无常所D.行使监察职责7.有学者指出,“(大宗)百世不迁”与“(血缘)后属疏远”是不并存的。
汉初分封与周初效果的不同,在于秦汉亲属伦理中只有“后属疏远”。
材料说明汉初( )A.儒家伦理深刻影响百姓生活B.家天下局面受到严重破坏C.血缘关系的政治作用已淡化D.官僚政治得以迅速的推广8.贞观十六年,太子李承乾逐渐放纵不羁。
太宗问群臣:“当今国家何事最急?各为我言之。
”高士廉认为应先抚养百姓,刘洎首推安抚边塞,褚遂良认为钦定名分最重要,太宗极为认可褚遂良。
不久,废李承乾另立他人。
这体现了唐朝( )A.君王独裁趋势不断加强B.封建等级思想根深蒂固C.各种社会矛盾逐渐突出D.君臣互动化解政治难题9.西汉初年存在三种游离于皇权的社会势力,国家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由此可知( )A.重农抑商存在一定的合理性B.宗法制度历史影响深远C.解决地方问题条件日益成熟D.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10.《唐律疏议》规定,每年八月由户部验证度量衡器是否准确,合格者印署后方可使用;使用不合规的量器,笞五十;致他人损失者,准盗论;监校官徇私不平,治罪。
这表明唐代( )A.欺诈不实的商业行为十分普遍B.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C.诚信成为政府倡导的价值准则D.政府垄断了度量衡器具制造11.两汉时期,郡太守韩延寿和许荆在处理兄弟争财的案件时都认为“教化不行”,“至令民有骨肉争讼”,“咎在太守”。
韩延寿闭门思过,许荆向朝廷请罪。
争讼者的族人都批评指责两兄弟,不久,“兄弟感悔”。
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奉行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B.财产纠纷涉及宗族的整体利益C.民事调解渗透德主刑辅的思想D.礼法结合的司法制度趋向完备12.清代司法实践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例,而不是律,因时所需,皇帝谕旨,内外条奏,均可定为条例,三到五年修例一次,因而旧例不断修改,新例不断增加,清代司法实践( ) A.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 B.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C.缺少严格的司法程序D.违背以人为本的精神13.据学者研究,雍正朝有权向皇帝密折奏事的官员从康熙朝100多人增至1200多人。
除京官和地方督抚大员外,甚至部分品位较低的官员也获得了上奏权。
这表明当时( ) A.官员制衡机制初步建立B.权力机构设置混乱失序C.皇权专制制度得以强化D.特务机构渗透领域广泛14.明代规定:凡内官或内使(皇帝身边的官员或太监)传旨,内阁和各衙门必须覆奏皇帝,再次直接得到旨意后,才能施行。
这一规定反映出明代( )A.皇权专制开始渗入各部门B.注重政治权力规范化运行C.内阁大臣的职权得到扩大D.行政决策正确性得到提高15.明代初期实行了严格的户籍制度,人们不得随意改动户籍,不得擅自流动,外出百里之外时必须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明代中期以后,政府允许流动人口在当地入户占籍。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科举取士范围的扩大B.社会经济的发展C.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D.等级制度的解体16.唐代法律规定:“(家庭)应分田宅及财物,兄弟均分……兄弟俱亡,则诸子均分。
”这一规定在当时( )A.解决了家庭内部经济矛盾B.增加了国家人头税的收入C.客观上增加了自耕农数量D.有利于社会财富迅速积累17.下图为汉代画像石的牛耕图(画面左侧刻一神兽吃草,一人卧于兽背,右侧刻一牛一马拉犁,一人扶犁,前有一牵牛马者,后有一人荷锄、一手执锤。
)此图反映了当时( )A.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B.耕犁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C.铁犁牛耕的应用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18.宋元以前,我国江北、江南广大地区农民既种田又养蚕,并按规定上缴谷物和布帛等产品给国家。
明朝中期以后杭州、嘉兴、湖州和珠三角一带许多农民专事蚕桑,而其他许多地区“妇女无工于蚕事”。
这一变化发生的背景是,明代中后期( )A.政府调整了赋税缴纳方式B.环境气候发生剧烈变化C.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D.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兴起19.下表是元代各地的粮食岁收情况表(单位:石),据此可知元代( )地区中书省辽阳河南陕西甘肃岁收2271449 72066 2591269 229023 60586地区湖广江西江浙四川云南岁收843787 1157448 4494783 116574 277719 A.继续维持重农抑商政策B.政治经济核心优势明显C.苏湖地区已成农业中心D.边远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表1是中国古代前期冶金业发展的重要史实。
据此可知( )春秋晚期发现人工冶炼的铁器,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冶铁遗物秦朝秦始皇兵马俑坑出土了约4万件青铜铸造的兵器,铁兵器很少汉朝汉武帝推行冶铁业官营,汉代冶铁使用煤为燃料,用水排鼓风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制作兵器更加坚韧锋利表1A.铁器的出现不应早于东周时期B.秦汉时期大规模制造兵器成为可能C.军事战争导致冶金技术的突破D.官营制度推动冶金业服务社会生产21.图7为考古发现的元代印刷的商品包装纸——“裹贴”实物,上面的文字是“□□□家打造南无佛金诸般金箔”“见(现)住杭州泰和楼大街南”“坐西面东开铺”“□□××”“不误主顾使用”。
这一考古实物反映出( )图7A.商业经营注重宣传效应B.佛教思想出现兴盛局面C.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成熟D.商品生产已有名牌意识22.考古学家在今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
这表明当时(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23.明初洪武年间规定:庶民庐舍不得超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不许涂饰彩色。
正统十二年(1447年)稍有变通:“庶民房屋架多而间少者,不在禁限。
”这表明( )A.明中期以后废除了等级制度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削弱C.资本主义萌芽改变阶级秩序D.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24.西周春秋时期,讲究、学习礼仪,从事国家治理活动是贵族世袭的特权。
孔子突破了“礼不下庶人”的限制,将周礼中用来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的礼延伸到老百姓,将只有统治阶级才有资格学习的礼传授给普通老百姓。
这( )A.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B.维护了社会等级秩序C.巩固了分封宗法制D.有助于突破世卿世禄制度25.春秋战国时期,不仅诸子“游走讲学”成为一种盛况,而且“士人游宦于列国”也司空见惯,如孔子先后到过周、齐、卫、宋、蔡、楚等地,苏秦、张仪等来往于各国之间。
据此可知,当时( )A.百家争鸣进入了顶峰B.文化统一成为了共识C.区域文化的融合加强D.儒学的主流地位提高26.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
稷下学宫( ) A.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B.繁荣了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C.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D.成为荀子法家思想的发源地27.郭沫若说:“自汉武以后,名虽尊儒,然以帝王之利便为本位以解释儒书,以官家解释为楷模而禁人自由思索……儒家的精神,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已是变歪了的”。
他意在强调( )A.儒学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B.儒学日益僵化禁锢人的思想C.儒学精神被歪曲退出历史舞台D.汉代儒学主要为皇帝一家服务28.李贽在著作中把一向被斥为“聚敛之臣”的桑弘羊列为富国名臣。
在叙述桑弘羊的主要理财措施盐铁、均输(调剂运输)、平准(平抑物价)、酒榷之后,对昔日史家作出的“民不益赋(增加赋税)而天下用饶”的评价,李贽一再赞叹道:“真,真!”材料反映了( ) A.桑氏理财措施促进市场竞争B.汉朝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C.明朝工商皆本观念开始出现D.李贽重民安民的民本思想29.如今国家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
有学者在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进行总结时提出“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读小说,不仅当文学读,还当思想读。
”这是因为明清小说( )A.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B.反映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C.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通俗易懂D.符合统治者的政治文化需求30.《东京梦华录》是北宋灭亡后,跟随大批臣民逃亡南方的孟元老撰写的一部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
在书中,作者用了大量的开封方言来叙述。
这( ) A.凸显了民族矛盾的尖锐B.反映了南北文化的差异C.体现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D.激发了读者的家国情怀二、非选择题(三大题,共40分。
)31.(13分)材料一秦设三十六郡(实际略多),郡下为县,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在这样的体制下,承担着日常治理重任的是县(含后来的散州)。
另一方面,汉代就有由虚到实的州,唐代有道,宋代有路,多少都近于元以后的省,充分体现出大一统实在太大,很难由皇帝直接管理州县。
但在有“封建”传统的中国,这类介于中央和州县的机构,常容易产生所谓的“藩镇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