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养殖蚯蚓新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养殖技术蚯蚓养殖是一种利用蚯蚓的生物力量来进行有机废料转化和有机肥料生产的技术。
蚯蚓养殖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农业养殖方式,其不仅能够有效处理有机废料,还可以生产高质量的蚯蚓粪便肥料。
本文将介绍蚯蚓养殖的基本原理、技术要点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蚯蚓养殖的基本原理蚯蚓养殖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蚯蚓的生物特性来进行有机废料的分解和转化。
蚯蚓是一种杂食性动物,能够摄取和消化各种有机废料。
当有机废料进入蚯蚓的肠道时,蚯蚓的肠道会分泌一种叫做蚯蚓酶的物质,蚯蚓酶能够将有机废料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更小的分子,使其更容易被蚯蚓吸收和消化。
同时,蚯蚓的肠道中还会有一种对植物种子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这样可以防止有机废料中的植物种子萌发。
二、蚯蚓养殖的技术要点1. 环境条件:蚯蚓的生活环境对其生长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
蚯蚓适合生活在湿润、适度通风的环境中。
养殖场地可以选择通风良好、阳光照射充足的地方。
同时,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来说,蚯蚓的适宜温度为15℃-25℃,适宜湿度为60%-80%。
2. 床料选择:蚯蚓的生活环境需要提供适宜的床料。
常用的床料有马粪、鸡粪、木屑等,这些床料需要进行堆肥处理,以去除有害物质和杂草种子。
同时,床料的水分含量需要适宜,一般为50%-60%。
3. 蚯蚓品种选择:不同品种的蚯蚓在养殖中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适应能力。
常用的蚯蚓品种有红虎蚯、非洲蚯、斑点蚯等。
在选择蚯蚓品种时,需要根据养殖的具体目的和条件进行选择。
4. 饲料选择:蚯蚓的饲料主要来自于有机废料,包括厨余垃圾、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
在饲料选择上需要注意,不宜选择过于腐烂和油脂过多的饲料,以免对蚯蚓造成不良影响。
5. 养殖管理:蚯蚓的养殖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
包括管理床料的水分含量、适时添加新的床料和饲料、定期清理杂草和病虫害等。
此外,饲料的添加量和频次也需要根据蚯蚓的生长和需求进行调整。
三、蚯蚓养殖的应用蚯蚓养殖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蚯蚓规模化关键养殖技术介绍
蚯蚓规模化关键养殖技术介绍现在连不起眼的蚯蚓也成为了农村致富的新项目,不少农友都靠养殖蚯蚓发了家,但是不是所有养殖户都适合的。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下蚯蚓规模化养殖技术,蚯蚓的大面积养殖与小规模养殖有着很大的区别。
一、选种据了解适合大面积养殖的蚯蚓品种有大平二号。
这个品种的特点是体长可达五十毫米至七十毫米,寿命长,肉多,繁殖率高,体表呈紫红色,但是体表颜色也会随着水分、饲料等因素而发生颜色深浅的改变。
二、饲料准备1.饲料选择适合大面积养殖的饲料只有三种:牛粪、猪粪或牛粪、猪粪以任意比例相加。
2.饲料发酵将牛粪或猪粪、混合粪放到平地上摊开10—25厘米厚,晒至5到6成干左右。
接着将这些粪料架堆起来,可以采用长方形、半圆柱形堆法,每堆一层(厚15—20厘米)粪料就淋300到500倍的生态菌一次,如此重复铺4—7层,直至水渗出为好;若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地堆。
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在气温较高季节,一般第二天堆内温度即明显上升,3—4天可升至60—70℃,以后逐渐下降。
当堆温降至40℃时(这个过程需要约15天),则要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下面两边翻到中间去重新堆制,并再加入EM如金菌)。
饲料发酵好以后,测试PH值,蚯蚓饲料一般要求适宜PH值为6.5—7.5,但很多动植物废物的PH值往往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例如:动物排泄物的PH值是7.5—9.5,因此对蚯蚓饲料的PH值要进行适当的调节,使它接近中性,以适合蚯蚓生长。
三、调制和添加营养促食物质的方法以一立方米基料为例,取水100公斤,加入尿素2公斤、食醋4两、糖精5克、菠萝香精4盖,混合在水中溶解,先取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翻堆后再把另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过二天即可使用。
在蚯蚓的饲料里添加了柠檬酸、香精、糖精,把蚯蚓的饲料调制成蚯蚓最爱吃的水果香甜味,蚯蚓从此不但不逃走、不挑食,而且食量增加,从而大大地加快了生长速度、提高了产量。
四、放养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饲料横放在蚓床上,成50厘米宽的条形,长度不限,间隔30厘米。
大田养殖蚯蚓也能赚大钱,蚯蚓养殖新技术
大田养殖蚯蚓也能赚大钱,蚯蚓养殖新技术大田养殖蚯蚓新技术。
要点:本期节目讲了在大田里的蚯蚓养殖技术,详细地讲解了蚯蚓是在什么的环境下生存的,它适合的温度,和它的主要食物,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养蚯蚓。
最后介绍了蚯蚓的利用价值以及蚯蚓粪便的收集。
(农广天地第213期)种蚯蚓繁殖区的建设和管理准备好蚯蚓的基料后,下面就要建造种蚯蚓的繁殖区了。
在繁殖区建设之前,首先要将土地进行平整,使之没有大块的土块。
同时还要清理土地上的废弃物和金属物质等。
小块养殖床的建设在种蚯蚓的繁殖区建设前,为了稳妥起见,首先建立一小块养殖床作为小区域实验,具体方法是将经过发酵的基料均匀的铺在地上,铺设厚度为20厘米,宽度为1.5米,长度为2米,再浇上水用作保湿,这样一小块养殖床就建好了。
种蚯蚓的选择下面就要进行引种了。
一般的种蚓我们都会购买大平2号,它与一般的蚯蚓最大的不同就是繁殖率高,自然生长的蚯蚓寿命一般在1年左右,繁殖率慢,不适合大规模养殖,而大平2号的寿命达到了3年,繁殖率快,所以很适合人工养殖,与野生蚯蚓相比,大平2号体型比较小,一般成熟的大平2号体长在32-130毫米,且体色发红。
而野生蚯蚓体长可达200-300毫米,体色发暗。
种蚯蚓的选择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种蚯蚓从体态上要求体型健壮饱满,活泼爱动,爬行迅速,粗细均匀,这样的蚯蚓一般体质比较好,抗病力强。
其次,种蚯蚓从色泽上要求颜色鲜亮,身体各部位要求光泽柔润,体液丰满。
这样经过选择后的种蚯蚓,一般都具有比较好的遗传性状,有利于保证下一代的质量。
基料的测试选择好种蚯蚓后,我们要将少量的种蚯蚓均匀的洒在小块的养殖床上,再洒上水用做保湿,投放一天后,如果种蚯蚓钻到基料里面,说明基料已经配置成功了,如果发现种蚯蚓不愿意进入基料,或者逃出基料,就说明基料发酵不完全,这时就要重新发酵基料,直到蚯蚓能适应时,才可以进行种蚯蚓繁殖区的建设。
种蚯蚓繁殖区的建设按照同样的方法就可以大规模建造养殖床了,将全部发酵好的基料铺在地上,高度仍为20厘米,宽度1.5米,长度不限,再铺上喷水管,这时需要注意每两个养殖床之间要留有2米左右空隙,以便在养殖过程中进行其他管理。
养殖蚯蚓的方法和技术
养殖蚯蚓的方法和技术
养殖蚯蚓是一种环保、经济、高效的养殖方式,也是一个新的农业产业。
蚯蚓可以作为土壤肥料、饲料和医药原料等方面的重要资源,其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养殖蚯蚓的方法和技术。
1. 筛选蚯蚓:选择健康、体形完整、色泽鲜艳的蚯蚓为种蚯蚓。
一般种蚯蚓的体形大小在10-20厘米左右,全长约30-40厘米。
2. 建立饲养场:建立合适大小的蚯蚓饲养场,通常采用塑料盆或木箱,深度一般为30-40厘米,面积和深度可根据需求自由调整。
3. 饲料配方: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可以吃各种有机物质,如农作物秸秆、厨余垃圾、饲料废料等,饲料中最好有30%左右的泥土或腐叶土。
4. 饲养管理:蚯蚓的饲养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饲料要均匀分布在整个饲养场内,每天喷水保持适宜湿度,每周换一次饲料。
5. 收获和销售:蚯蚓的收获一般采用手工取出,可以留下5-10%的种蚯蚓和未繁殖的蚯蚓。
收获的蚯蚓可以用于土壤改良、饲料和医药等方面。
可以将蚯蚓出售给有需要的场所,如渔场、农场、医药公司等。
总之,养殖蚯蚓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产业,不但可以带来经济效
益,还可以改善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蚯蚓田间养殖管理方法
蚯蚓田间养殖管理方法每年春季,选择常年青绿饲料地、桑园或果园,在行距间开浅沟投入饵料,然后放入蚯蚓,使种蚓在其中定居。
在整个生长期,植物叶片可以为蚯蚓遮阴避雨,以防阳光直射和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和降温。
在高温季节,蚯蚓仍可在植物根部土壤中活动,大雨冲击时可爬入根部避雨,并采食腐烂的落叶,同时由于蚯蚓的活动,疏松了土壤和增加了土壤的肥效,促进植物增产。
蚯蚓露地养殖法: 露地养殖法适于野外大面积养殖。
利用动植物互相促进的共生原理,施行土地双层利用,既就近利用了果树盘和园林、作物的落叶、枯根、杂草、农家肥料等有机物,还可充分利用园林、大田作物适于蚯蚓栖息的有利条件。
因有自然荫蔽的小气候条件,对蚯蚓繁殖更为适宜。
在这种条件下生长、繁殖的蚯蚓,比室内温度较恒定生长的蚯蚓身体粗壮,生活力更强。
同时,还能利用蚯蚓改良土壤,使动植物共生,促进农林业增产。
但这种养殖方法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当然,成本也相应地较为低廉。
因此,这种方法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园林中养殖,宜在开春以后,在果树或其他林木行间开沟,沟内铺放饲料,投入种蚓(或诱集野生蚯蚓),覆土填平。
要经常保持沟内饲料的湿度。
沟的宽度要视林木行距和饲料的多寡而定,沟的深度要视地下水位的高低、土壤干湿等情况而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桔、美洲松、枞、橡、杉、水杉、黑胡桃、桉等林木中,不宜放养蚯蚓。
因为这些树的落叶一般都不易腐烂,又多含有香油脂、单宁酸、树脂和树脂液。
这些物质对蚯蚓爱,能引起蚯蚓逃逸。
在桑林中养殖,桑田行距一般为13米,在行距中心挖35~40厘米宽、15~20厘米深的行间沟,填入饲料后,养殖环毛届蚯蚓每亩桑田可年产蚯蚓20余万条,桑叶增产近一倍。
农田养殖,可结合作物栽培同时进行。
在一般情况下,栽培多年生作物的农田比一年生作物的农田更适宜放养蚯蚓。
叶面遮茛多,水肥条件好的农田养殖效果更好。
春暖花开,选择常青绿饲料地块,开沟投放饲料,然后投入蚓种。
蚯蚓养殖技术使用教程
蚯蚓养殖技术使用教程蚯蚓养殖是一种有益环境并可获利的农业项目。
蚯蚓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生物,通过分解有机废弃物帮助改善土壤质量,同时产生的蚯蚓粪便也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
在本文中,将探讨蚯蚓养殖的技术和使用教程。
一、蚯蚓养殖的技术选址蚯蚓含有较高的湿度需求,因此选择场地时需要注意保持足够的湿度。
为了方便管理,最好选择一个平坦的地方,可以在地面上设置养殖箱或建造温室。
此外,也可以选择室内的地下室或储藏室进行养殖。
重要的是避免阳光直射和过度的湿度。
二、蚯蚓养殖的容器和材料选择蚯蚓养殖需要用到透气性好、保湿性强的容器。
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大型塑料箱或专门设计的蚯蚓养殖箱。
另外,可以选择使用木质箱子,但需要特别注意防水处理,以防止水分流失和木材腐烂。
同时,需要准备一些土壤、腐熟堆肥和其他有机废弃物作为蚯蚓的生活环境。
三、蚯蚓的选择与投放蚯蚓的选择是成功养殖的关键之一。
最常用的蚯蚓品种有红蚯蚓和牛蚯蚓。
红蚯蚓适应性强,繁殖快速,适合初次养殖者;而牛蚯蚓较大,肉质丰满,适合销售。
在投放蚯蚓之前,首先要准备好蚯蚓的空间和食物。
将土壤、腐熟堆肥和其他有机废弃物混合均匀,然后将蚯蚓均匀撒在养殖箱中。
四、蚯蚓养殖的管理与日常喂养养殖箱内的温度和湿度是蚯蚓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素。
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对蚯蚓的健康和繁殖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蚯蚓的适宜温度范围在15℃至25℃之间,湿度保持在70%至80%。
为了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可以在养殖箱上覆盖一层湿布或草席,并经常喷洒水分保持湿润。
此外,还要定期清理蚯蚓的粪便,以保持环境的清洁。
蚯蚓的日常喂养相对简单,主要以有机废弃物为主。
蚯蚓可以食用的有机废弃物包括果皮、蔬菜残渣、咖啡渣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投放有毒或不能被蚯蚓消化的废物,如辣椒、糖果、肉类等。
喂食时需要将废弃物切碎并均匀撒在养殖箱表面,然后用土壤等覆盖,以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五、蚯蚓粪便的收集和使用蚯蚓粪便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用于农田、花卉盆栽、果树等的施肥。
蚯蚓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
蚯蚓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蚯蚓是最具代表性的环节动物,别称地龙、曲蟮、坚蚕等,全世界共有3000多种蚯蚓,分布在我国的有200多种,比较常见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下面一起来看一看蚯蚓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吧!一、传统养殖【方法】传统养殖是指利用菜地、田地、园林、牧场等养殖蚯蚓,若将室内养殖和室外养殖结合起来效果更佳。
【优点】传统养殖蚯蚓能大大降低养殖成本,还可利用蚯蚓来改良土壤从而能促进农、林、牧等方面综合增产。
【缺点】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质可能会对蚯蚓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在养殖前就应考虑这些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二、室内养殖【方法】室内养殖法是指利用箱、盆、筐、罐、砖地、温床等养殖蚯蚓。
【优点】简便、易照管、养殖容器搬动方便,温度和湿度都很容易控制。
【缺点】蚯蚓产量非常低,仅适用于小规模养殖,难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三、盆养蚯蚓【方法】利用花盆、塑料盆或其它废旧陶瓷器饲养蚯蚓,每盆投放100~200条。
【优点】饲养简便,容易管理,操作方便,温度、湿度等饲养条件很容易控制。
【缺点】养殖容器的体积小,养殖规模有限,产量极低,难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四、箱筐养殖【方法】利用竹、荆条、藤条、塑料等制成箱筐,规模较大时可叠起成立体箱式饲养。
【优点】箱筐养殖蚯蚓占地面积少,所需人力少,管理方便,生产效率相对也比较高。
【缺点】木制、竹制的箱筐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腐烂,有条件时最好是用塑料来制作。
五、坑池饲养【方法】在土坑、砖池、旧猪圈、房檐下、屋角等地用砖、石砌成养殖池。
【优点】饲养管理比较方便,饲养条件比较容易控制,生产效率也比较高。
【缺点】占地面积较大,使用人力较高(修砌坑池时需要占用一定的人力)。
六、土沟饲养【方法】选择背光、潮湿、排水良好的地方挖掘土沟饲养蚯蚓。
【优点】投资少,收效大,适于供给家禽、水产的动物性饲料。
【缺点】土沟饲养法养蚯蚓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使用人力较高。
七、垃圾饲养【方法】垃圾经筛选、堆沤后作饲料,放入沟内、池内饲养蚯蚓。
蚯蚓高产养殖与利用新技术
蚯蚓高产养殖与利用新技术生产步骤:选择场地→建设养殖房→发酵粪料→引进蚯蚓种→提纯复壮→扩大种蚓群→循环生产操作步骤:发酵调制粪料→把发酵调制好的粪料装箱→放入种蚯蚓→20天分离种蚯蚓→把粪和卵块堆成堆孵化→幼蚓分条降低密度养殖→加入新粪料→保水保料→幼蚓约40天长大后分离→成蚓→利用→重复循环生产。
本技术所讲叙的蚯蚓养殖技术,为我实验场独创,比一般养殖技术有较大区别。
本技术主要介绍陆生蚯蚓的赤子爱胜蚓类,特别是针对本场新一代杂交蚯蚓种。
对于其它品种,本资料可以用来借鉴。
第一节蚯蚓养殖的经济意义表1 母土与粪土内各种物质含量的比较蚯蚓含有很多的蛋白质,在干物质内蛋白质的含量可以高达70%左右,一般分析结果也可以得到41.62-66%的粗蛋白质。
据报道,在蚯蚓的蛋白质中含有不少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是畜、禽和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其次是精氨酸和赖氨酸等。
蚯蚓蛋白中精氨酸的含量为花生蛋白的2倍,是鱼蛋白的3倍;色氨酸的含量则为动物血粉蛋白的4倍,为牛肝的7倍。
不仅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就是在它的粪粒里也同样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日本食品分析中心曾经对蚯蚓粪进行过分析,在含水量只有11%左右的时候,蚓粪内所含的全氮约3.6%,以此换算粗蛋白为22.5%。
因此蚯蚓与蚓粪均可共畜、禽和鱼类食用。
用蚯蚓粪做饲料时,添加量一般为15%---30%,不会影响饲料的质量,对于养猪、养鱼来说还会提高动物的适口性,饲喂的方法最好用来发酵或制作成颗粒后投喂。
我们采用蚓粪养泥鳅、田螺、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用量80%—100%,鱼类生长良好,成本大幅度降低;在蚯蚓粪里面加少量化肥等,制成颗粒就是优质的复合肥料;也可用袋装成1公斤1袋作花肥出售,每袋可卖1——2元;或直接卖给花卉场和菜农、果农等,每吨可卖200元以上。
用蚯蚓喂养的猪、鸡、鸭和鱼,长得快,味道又鲜美,主要原因是蚯蚓蛋白质多,而且容易被畜、禽和鱼消化与吸收,很合他们的口味。
蚯蚓的养殖方法
蚯蚓的养殖方法
蚯蚓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养殖方式,适合于农户进行规模化种植。
下面将介绍蚯蚓的养殖方法。
1. 选址:选择一个适合养殖的地方,最好是避免太阳直射的地方,同时能保证通风良好。
可以选择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养殖。
2. 准备容器:可以使用塑料箱、木箱或者竹框等作为蚯蚓养殖的容器。
容器的底部需要有透水孔,以便水分的排出。
可以在容器底部铺上一层细沙或细石,利于水分的流通。
3. 准备培养基:蚯蚓的培养基主要以腐殖土、饲料渣滓、菜叶等有机物为主。
将这些有机物混合均匀放入容器中,厚度约为15-20厘米。
4. 放入蚯蚓:在培养基中放入一定数量的蚯蚓,根据容器的大小和需求量来决定。
蚯蚓可以在土壤中自由穿行,帮助分解有机废料。
5. 管理养殖环境:蚯蚓需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
保持环境湿润,但避免太过湿润以免蚯蚓滋生病菌。
温度方面,最适合的温度为15-25摄氏度。
保持养殖环境的通风良好,避免积水。
6. 饲养蚯蚓:定期给蚯蚓补充食物,如饲料渣滓、蔬菜碎末等有机废料,以保持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注意不要过量投喂食物,以免造成腐败和异味。
7. 收获:蚯蚓的生长周期为2-3个月,根据需求可以定期收获成体蚯蚓或蚯蚓粪便,并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
蚯蚓养殖需要一定的耐心和细心,同时要注意对养殖环境的质量管理,以保持蚯蚓的生长和健康。
养殖的蚯蚓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使用,也可以用于鱼类、鸟类等的饲料或钓鱼活饵。
蚯蚓养殖技术方法
蚯蚓养殖技术方法蚯蚓养殖技术方法蚯蚓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生物,它们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因此在农业和园艺中被广泛使用。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许多细节,以确保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本文将介绍如何养殖蚯蚓。
材料准备- 蚯蚓:选择健康、活跃、体型较大的成年蚯蚓。
- 基质:通常使用厨余垃圾、餐厨废弃物、木屑等有机物作为基质。
- 容器:可以使用塑料桶、木箱等容器。
容器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来选择。
- 水源:需要保证水源清洁卫生,不含有害物质。
步骤1. 准备基质将基质放入容器中,压实并平整表面。
基质的深度应为15~20cm左右。
2. 添加水分加入适量的水分使基质湿润但不过于潮湿。
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
3. 放置蚯蚓将选好的成年蚯蚓放入基质中,每平方米放置200~300只左右。
注意要均匀分布。
4. 给予食物蚯蚓需要有足够的食物才能生长和繁殖。
可以添加厨余垃圾、餐厨废弃物、木屑等有机物作为食物。
每天给予一次食物,量不宜过多。
5. 控制温度蚯蚓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5~25℃,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可以通过通风、遮阳等方式调节温度。
6. 维护湿度保持基质湿润是蚯蚓养殖的重要条件之一。
可以通过喷水、覆盖湿布等方式维护湿度。
7. 定期换基质基质中的有机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分解,需要定期更换新的基质。
一般每3~6个月更换一次。
8. 增加光照适当增加光照可以促进蚯蚓生长和繁殖。
在养殖中可使用人工光源增加光照时间。
9. 防止害虫蚯蚓养殖中常见的害虫有蚂蚁、蛇、老鼠等。
可以采取物理隔离、化学灭杀等方式防止害虫。
10. 收获和利用当基质中的蚯蚓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进行收获。
将基质倒出并筛选出蚯蚓,然后将基质用于制作有机肥料。
注意事项- 饲料不宜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基质发酵产生异味。
- 基质湿度过高会导致缺氧和发霉等问题。
- 基质中不宜添加含有毒性的物质,如农药、化肥等。
- 容器需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清理残留物和排泄物。
蚯蚓养殖新方法
养殖管理
采用科学的养殖管理方法,如合理投喂、定 期清理等,提高养殖效率。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技术培训
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蚯蚓养殖从 业者的技术水平。
资金扶持
加大对蚯蚓养殖业的资金扶持力度,鼓励更 多人从事蚯蚓养殖。
市场开拓
加强市场开拓和营销推广,提高蚯蚓产品的 知名度和竞争力。
THANKS
注意饲料质量与投喂量
选择优质饲料
选择营养均衡、易于消化的饲料,以保证蚯蚓的正常生长 。
控制投喂量
根据蚯蚓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避 免过量或不足。
多样化饲料搭配
尽量提供多样化的饲料,以满足蚯蚓对不同营养的需求。
注意防治病虫害
病虫害预防
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等,以降低 病虫害的发生率。
生态修复
蚯蚓养殖可用于矿山、油田等地的生态修复,改善土壤质量,促进生态平衡。
生物制药
蚯蚓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可用于生物制药领域,开发新型药物。
提高养殖技术水平
品种选育
培育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繁殖力高的蚯 蚓品种,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环境优化
改善养殖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提 高蚯蚓生长速度和品质。
气候条件
选择气候温和、湿润、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极端气候条件 。
交通条件
养殖场地应便于运输,以便于饲料和蚯蚓的进出。
确定养殖品种与规模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条件,选择生长 快、繁殖力强的蚯蚓品种。
规模确定
根据养殖场地、资金、技术和管理能 力等因素,合理规划养殖规模。
设计合理的养殖设施
1 2
病虫害治疗
大田蚯蚓养殖技术
大田蚯蚓养殖技术【大田蚯蚓养殖技术】农业知识:蚯蚓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在大田里,利用腐熟的动物粪便建造养殖床,大规模养殖蚯蚓,成本低、养殖周期短、繁殖率高、易操作管理、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
蚯蚓是怕光怕炎热的夜行性环节动物,其活动温度为5~30℃,当温度高于35℃或低于5℃时,蚯蚓就会停止生长,温度高于40℃或低于0℃时就会死亡。
蚯蚓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60%~70%,最适宜的pH值为6.5~7.5。
栖息深度一般在10~20厘米。
蚯蚓寿命一般为1~3年,受精5~7天后产生蚓茧,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蚓茧24~28天即可孵化成透明状的幼蚓,幼蚓生长60天左右长成成蚓,此时采收的蚯蚓经济价值最高。
蚯蚓的品种很多,但大多数不适合人工养殖,目前我国养殖的品种以大平2号为主。
下面以大平2号蚯蚓为例介绍大田养殖蚯蚓的新技术。
一、蚯蚓养殖场地的选择养殖蚯蚓的季节以春、夏、秋季为好,冬季气温低,不适合养殖。
蚯蚓养殖场地的选择和植被的布局,直接关系到蚯蚓的产量高低和经济效益。
选择养殖场地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养殖场应选择在潮湿、没有污染的地方,地形应尽量有利于水的排灌,土地坚实不易坍塌,土质不能太过干燥。
其次,目前养殖蚯蚓多以动物的粪便作为饲料,在蚯蚓养殖场地附近最好建有大规模的黄牛或奶牛养殖场,因为相对而言,牛粪里的残留添加剂比较少,适合作蚯蚓的基料,同时,养殖场内不能有鸡及其他禽类,以免啄食蚯蚓。
最后,养殖场周围环境要安静,不能有太大噪音。
大田蚯蚓养殖场分为粪料发酵区(占10%)、种蚯蚓繁殖区(占20%)和蚯蚓养殖区(占70%)。
二、基料的制作将鲜牛粪摊开,放置在阳光充足的粪料发酵区内进行充分的自然发酵,大约发酵10天后,使牛粪无臭味、无酸味,质地松软,不粘手,颜色为棕褐色即可。
三、建造种蚯蚓的繁殖区平整土地,清理区内的废弃物和金属物质等。
在繁殖区建设前,应先建立一小块养殖床作为小繁殖区进行试验。
蚯蚓养殖技术总结-最新
蚯蚓养殖技术总结·最新目录一、蚯蚓养殖技术及前景 (2)二、蚯蚓养殖技术及方法 (7)三、新手蚯蚓养殖技术 (9)四、蚯蚓养殖技术七要点 (14)五、蚯蚓养殖关键技术 (17)一、蚯蚓养殖技术及前景蚯蚓是一种常见的陆生环节动物,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可作畜禽和水产养殖业饲料,也是常见的中药材,有解热、镇痉、活络、平喘、降压和利尿等作用,其运动和排泄物可使土壤疏松、提高肥力。
蚯蚓用途广,饲养成本不高,本期特介绍一组蚯蚓饲养实用技术,希望为农民朋友致富提供帮助。
1、高产饲喂方式分期饲养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
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会因为在采收利用时无法分别大小,使已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导致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或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提前采收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
因此,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与生产蚓池。
薄饲勤除成蚓每月投料2次,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3~4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2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创造蚯蚓最佳生态环境。
适时采收按以往的经验,蚯蚓一般年收获3~5次。
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性成熟前后,以蚓体出现环节为标志)实行短期(一般以1个月为宜)高密度养殖,同时增加采收次数,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是夺取蚯蚓高产的关键。
轮换更新通过种蚓的不断更新和养殖床的周期轮换,不仅保证了种群的旺盛,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长期养殖同一蚓群而形成的种群自然衰退。
种蚓宜每3~4月更新一次。
养殖管理蚯蚓养殖分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
种蚓养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2.5公斤或每平方米1~1.5万条,每隔6~7天清除一次蚓粪,采收的蚓茧投入孵化床保湿孵化,同时翻倒种蚓床,用侧投法补料,以改善饲育床生态条件,以利繁殖。
蚯蚓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蚯蚓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文章摘要:蚯蚓养殖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方式,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尝试。
本文通过介绍蚯蚓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地养殖蚯蚓,并对其可行性做出评估。
正文:引言:蚯蚓被誉为土壤的“医生”,能够改善土壤质量,提供充足的养分,并有益于植物的生长。
因此,蚯蚓养殖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蚯蚓养殖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堆肥蚯蚓养殖法堆肥蚯蚓养殖是最常见和简单的蚯蚓养殖方式。
首先,选择适合蚯蚓生长的容器,比如塑料箱或饲养桶。
然后,将蚯蚓放入含有适量饲料和有机物的堆肥中,控制好湿度和温度。
每隔一段时间搅拌堆肥,并适时补充饲料。
通过这种方法,蚯蚓会不断繁殖并分解堆肥,形成有机肥料。
二、养殖箱蚯蚓养殖法养殖箱蚯蚓养殖法相对于堆肥法来说需要一些额外的设备。
首先,选择一个适当大小的养殖箱,为箱底铺一层蚯蚓营养基底,然后将蚯蚓放入底层。
在养殖箱中间加入适量的饲料并覆盖一层湿润纸浆。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定期添加适量的水。
三、土壤养殖法土壤养殖法是蚯蚓养殖中一种较为自然的方式,更适用于户外环境。
选择适合蚯蚓生长的土壤,将其培养好的干燥土和蚯蚓混合在一起。
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和通风度,可以进行日常的观察和管理。
将土壤中的杂质以及无脊椎动物的残渣去除,蚯蚓会更活跃地生长和繁殖。
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蚯蚓品种,包括深色种和皮肤柔软的品种。
红蚯蚓是最受欢迎的养殖品种之一。
2.提供适合蚯蚓生长的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
通风要充分,保持空气中的新鲜氧气供应。
3.控制饲料的质量和数量,不要过度喂食。
合理的饲料配比可以确保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4.定期检查和维护蚯蚓的生长环境,防止疾病和害虫的侵害。
5.注意蚯蚓的安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禁止随意放生蚯蚓以免扩散有害物种。
结论:蚯蚓养殖是一项简单而又可行的农业养殖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管理,可以得到可观的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收益。
蚯蚓放地笼新方法
蚯蚓放地笼新方法蚯蚓放地笼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
传统的蚯蚓放地笼方法通常是将蚯蚓直接放入土壤中,让它们自由繁殖和转化有机废弃物。
然而,这种方法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蚯蚓数量难以控制、良种蚯蚓的获取不易等。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蚯蚓放地笼的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新方法:1. 蚯蚓养殖饲料的制备:为了提高蚯蚓的繁殖能力和生长速度,可以研发一种适合蚯蚓养殖的专用饲料。
这种饲料可以由农作物秸秆、废弃植物、厨房垃圾等原料制成,经过发酵和加工后,提供给蚯蚓食用。
2. 蚯蚓育种技术的改良:通过选择具有较强生长力和抗病能力的种蚯蚓,进行育种,培育出适合放地笼的蚯蚓优良品种。
同时,结合人工控制生态环境的方法,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通气等条件,有利于蚯蚓的繁殖和生长。
3. 土壤改良剂的使用:在放置蚯蚓地笼之前,可以先对土壤进行改良。
使用有机肥料和有机土壤改良剂,如腐熟的农家肥、砂质土壤、蚯蚓粪便等,将其均匀撒在种植区域上,以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群体。
4. 控制蚯蚓数量和密度:在放置蚯蚓地笼时,可以人为控制蚯蚓数量和密度,避免因数量过多或过少导致放养效果不佳。
可以根据土壤类型、农作物种植情况等因素,适当调整蚯蚓数量和密度。
5. 定期检查和管理:进行蚯蚓放地笼后,应定期检查地笼内的蚯蚓状态。
如果发现蚯蚓数量稀少或不活跃,可以适当添加饲料和肥料进行补充。
另外,要定期清理蚯蚓的排泄物和残渣,以保持地笼内的环境整洁。
6. 蚯蚓资源的保护和维护:在实施蚯蚓放地笼的过程中,要注重蚯蚓资源的保护和维护。
避免过度捕捞和破坏蚯蚓的生境,保持蚯蚓生态平衡。
以上是关于蚯蚓放地笼新方法的一些建议。
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蚯蚓放地笼的效果,增加有机肥料的生成量,促进土壤改良和农作物的生长。
同时,这些方法也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根据不同的农田条件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蚯蚓养殖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蚯蚓养殖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蚯蚓养殖技术是一项具有潜力的农业养殖项目,不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有机肥料,还可以产生高价值的蚯蚓产品。
本文将介绍蚯蚓养殖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包括蚯蚓的选种与繁殖、养殖环境的建设、饲料的选择与喂养管理等方面。
一、蚯蚓选种与繁殖在蚯蚓养殖中,优质的品种和健康的种群是成功的关键。
选种时应选择体型健康、生长迅速且适应性强的蚯蚓品种。
常用的蚯蚓品种有红蚯蚓、青蚯蚓和虎纹蚯蚓等。
为了保证种群的健康和繁殖能力,可以定期进行“出蚤”操作,即将种群中的成虫分离出来,以保证幼虫的数量和质量。
同时,合理控制种群的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竞争激烈,影响饲料的消化和生长。
二、养殖环境的建设蚯蚓对环境的要求较为苛刻,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建设适宜的养殖环境。
首先,选择适宜的场地,最好是地势较低且通风良好的地方,便于排水、通风和调节温度。
其次,要保证养殖床材的质量。
常用的养殖床材有农作物秸秆、木屑、麦麸等。
床材应先进行堆肥处理,然后进行消毒,以杀灭可能存在的害虫和病菌,保证蚯蚓的生长环境清洁和卫生。
此外,保持适宜的湿度对于蚯蚓的生长也非常重要,一般保持床材湿度在60%~80%左右是比较理想的。
三、饲料的选择与喂养管理蚯蚓的饲料主要以有机农业废弃物和蚯蚓专用饲料为主。
有机农业废弃物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蔬菜残渣、水果皮等。
蚯蚓专用饲料可以包含豆粕、玉米粉、麦麸等成分,其中还可以加入一些钙质和维生素供蚯蚓摄取。
饲料的添加应根据蚯蚓的生长阶段和数量进行适量控制,避免过度喂养和浪费。
喂养管理方面,要合理控制喂食的频率和数量,避免过度喂养导致饲料的变质和积水。
同时,要保持饲料的均匀分布,避免蚯蚓仅集中在床材表层,以免引发生病。
定期检查和清理床材,及时清除废弃物和异物,保持养殖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四、疾病防治与其他注意事项蚯蚓的养殖中也会存在一些疾病和害虫的问题。
常见的疾病有蚯蚓出血病、蚓虫白化病和消化道感染等。
预防疾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消毒养殖床材、保持养殖环境的干燥和清洁、合理控制饲料的添加和喂养管理,以及定期检查和发现病虫害早期症状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蚯蚓大田套养技术
蚯蚓大田套养技术
蚯蚓大田套养是人工养殖蚯蚓的方式之一,视不同作物可采取平地长条套养、挖沟套养和挖坑套养等。
1蚯蚓饲草地套养。
如聚合草。
春暖花开时,在大田周围挖好排水沟,在草行间开宽、深各15-20厘米的土沟,然后投入饲料,放进蚯蚓种。
聚合草为多年生阔叶饲料,其生长期与自然环境中的蚯蚓生长期基本相同,在夏季可以为蚯蚓庇荫。
收割聚合草时,要注意隔行采收,尽量保持蚯蚓的避光条件。
此法每年每1/15公顷(1亩)产蚯蚓1000-2000千克,同时可使青饲料增产40%。
2蚯蚓甘薯地套养。
在种甘薯的土埂上放养蚯蚓。
甘薯生长茂盛,茎叶为蚯蚓遮光挡雨。
当气温高达34-38度时,甘薯叶下的温度只有26-29度,蚯蚓基本都在叶下根部周围5-8厘米处活动。
在没有遮阴的地方,蚯蚓会钻到土下30-40厘米处躲避高温。
蚯蚓在作物根附近活动,不仅可以给作物松土,其排出的粪粒还直接成了作物的优质肥料。
3蚯蚓西红柿地套养。
在西红柿地晨定点挖坑分层加饲料套养蚯蚓。
54天后观察,西红柿枝既高大又粗壮,而且绿叶期长,开花早,西红柿个体比对照组大40%,产量提高60%,成熟期延长5-7天。
4蚯蚓蔬菜地套养。
平整土地后按常规种植菠菜。
菠菜苗长出后,在预留的空地上铺
床养殖蚯蚓。
苗长到15厘米时,长势明显旺盛,叶色浓绿,叶片肥厚,菠菜可增产1倍。
5蚯蚓小麦地轮养。
在养殖过蚯蚓的地里,搬走床土,不施任何肥种植小麦,按常规方法管理。
在春季,小麦即表现出叶绿杆粗,长势旺盛。
收割后经测产,小麦增产30%。
养殖蚯蚓高产管理技术
养殖蚯蚓高产管理技术
养殖蚯蚓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养殖方式,用于生产有机肥料和鱼饵。
高产的蚯蚓养殖需要科学的管理技术,下面将介绍一些养殖蚯蚓高产管理技术。
1. 土壤选择:蚯蚓喜欢肥沃、疏松、透气、湿润的土壤。
在选
择土壤时应注意避免含有过多的杂质和重金属。
2. 饲料选择:蚯蚓的饲料一般以有机物为主,如牛粪、鸡粪、
废弃蔬菜等。
饲料宜经过发酵处理,以提高蚯蚓的消化率。
3. 温度控制:蚯蚓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摄氏度,过高或过
低都会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4. 湿度控制:蚯蚓生长需要湿润的环境,但是太湿润会导致腐败。
适宜的湿度为50%-70%。
5. 养殖密度:蚯蚓的养殖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2000只左右,过高会影响蚯蚓的生长和繁殖。
6. 环境卫生:蚯蚓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容易死亡。
要定期清
理和消毒养殖场,保持环境卫生。
7. 疾病防治:蚯蚓有些常见疾病,如蚯蚓病毒病、线虫病等,
应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以上是养殖蚯蚓高产管理技术的一些基本要点,只有科学管理才能实现高产。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田养殖蚯蚓新技术日期:2012-07-05 作者: 来源:蚯蚓,又名曲蟮、乎罗。
我国最在唐代的《蚯蚓赋》中就有过关于蚯蚓的记述:“雨欲垂而乃见,暑即至而先鸣,乍(zha)逶迤而鳝曲,或宛转而蛇行。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称蚯蚓为“地龙”,是一味传统的药材。
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而且以蚯蚓为原料加工成的水溶液,经过低温冷冻干燥,处理成粉末状的蚯蚓激酶,是很好的医药保健品。
蚯蚓不仅具有很高的药物价值,而且还可以作为现代畜牧业的优良饲料或饵料,同时,蚯蚓所产生的粪便更是一种非常好的肥料,与化肥相比,蚯蚓肥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它能够增强农作物抗旱抗病的能力,是生产有机食品的理想肥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像蚯蚓肥这种的无公害肥料,可是非常受市场欢迎的。
所以无论蚯蚓的干品、鲜品还是加工产品都有了一定的经济价值。
由于蚯蚓一般以牛和其他牲畜的粪便为食,不与其他动物争饲料,而且养殖周期短,繁殖率高,日常管理简单,可以大规模进行人工养殖,一般一亩地的养殖面积,每年可产蚯蚓2吨,具有良好的养殖效益。
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蚯蚓以及它的养殖管理技术。
一级字幕:蚯蚓的生物学特性和特征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单向蚓目、正蚓科,蚯蚓形态为细长的椭圆形,体态略扁,无疣足,头部稍尖,有口前叶,整个身体由若干个环节组成,体表分节明显,无骨骼,体壁上有刚毛,同时蚯蚓还具有再生能力,由于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并由一个一个体节构成,体节本身具有比较完整的系统,因此将蚯蚓一分为二,它还能再生并长出头和尾。
此外,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即同一条蚯蚓既有雄性性状,又有雌性性状,蚯蚓交配时一条蚯蚓穿过另一条的生殖带,借由生殖带产生蚓茧。
此外,蚯蚓的食性很广,凡无毒的有机物质,经发酵腐熟,均可作为蚯蚓的饲料,主要以腐烂的树叶枯草,蔬菜碎屑,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
二级字幕:环境的要求蚯蚓是怕光、怕炎热的夜行性环节动物,对环境的要求一般分为温度、土壤的湿度Ph值等,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为5-30摄氏度范围内,当温度高于35度或低于5度时蚯蚓就会停止生长,温度高于40度或低于0度时就会死亡,所以蚯蚓最适宜的温度为15-25摄氏度。
蚯蚓体内含水分在70%—90%之间,水是蚯蚓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土壤最适宜的湿度在60%-70%,酸碱度pH值在6.5-7.5,这个时候,蚯蚓普遍生长速度最快,产茧量最高。
蚯蚓属变温动物,即自身不能对体温进行调节,每天栖息在潮湿,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
二级字幕:生长周期蚯蚓寿命一般为1—3年。
蚯蚓在进行异体交配后,受精5至7天产生蚓茧,蚓茧为球形或椭圆形,颜色多为淡黄色。
在人工养殖的良好条件下,蚓茧需24—28天即可孵化成透明状的幼蚓。
幼蚓在生长60天左右的时间后,就可以长成红褐色的成蚓了,因此从蚓茧到成蚓一般为80至90天,这时我们进行蚯蚓的采收,蚯蚓的经济价值最高。
蚯蚓的品种很多,但是大多都不适合人工养殖,目前我国养殖的蚯蚓品种以大平2号为主,即赤字爱胜蚓,赤字爱胜蚓属于正蚓科,爱胜蚓属,我们就以这种蚯蚓为例,介绍蚯蚓养殖的新技术。
一级字幕:蚯蚓养殖场地的选择和基本要求人工养殖蚯蚓的方法很多,包括室内饲养和室外饲养等很多种,由于室内饲养成本比较高,目前我国养殖蚯蚓主要以室外饲养为主,现在我们就以室外饲养为例,介绍蚯蚓的养殖方法。
室外养殖蚯蚓即田间养殖,就是在田地中利用动物的粪便建造养殖床,进行大规模养殖。
一般我国养殖蚯蚓的养殖季节在春夏秋,冬天由于温度较低,而且要在养殖床上铺上塑料薄膜进行越冬处理,所以不适合蚯蚓的养殖。
蚯蚓养殖场地的选择和植被的布局直接关系到蚯蚓的产量高低和经济效益。
因此,在选择场地的时候,必须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要求。
养殖场地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养殖场应选择在潮湿、没有污染的地方、地形应该尽量有利于水源的排灌,土地要选择坚实不宜坍塌的土质,但也不能选择太过干燥的土质。
其次,目前养殖蚯蚓多以动物的粪便作为饲料,所以为了保证充足的粪源,在蚯蚓养殖场地附近最好建有大规模的黄牛场或奶牛场,因为牛只以草为饲料,食性比较单一,不像猪、鸡这些食性比较杂的畜禽,且饲料中含有一定的添加剂,相对而言,牛粪里的残留添加剂比较少,非常适合作为蚯蚓的饲料,同时要注意的是:养殖场内注意不能有鸡或者其他禽类,以免啄食蚯蚓。
最后,养殖场周围环境需要安静,不能有太大噪音,比如临近公路的地方,由于运输繁忙,噪音大,就不能建设养殖场。
蚯蚓的养殖场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即粪料发酵区、种蚯蚓繁殖区、蚯蚓养殖区。
其中粪料发酵区的作用就是将动物粪便转化为蚯蚓所需基料的场地;种蚯蚓繁殖区则是为了保留种蚓的场地;而蚯蚓养殖区则是进行大规模养殖蚯蚓的区域。
三个区域的布局,应该是粪料发酵区的面积占到10%,种蚯蚓繁殖区占20%,蚯蚓养殖区占70%。
一级字幕:粪料发酵区的建设和管理基料是指蚯蚓栖息的物质材料,同时又是蚯蚓的食物来源,蚯蚓养殖的成功与失败,基料制作的好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所以在养殖蚯蚓前,一定要准备好充足的基料。
目前一般都会采用牛粪作为基料,基料制作的方法是将新鲜的牛粪摊开放置在阳光充足的粪料发酵区内进行充分的自然发酵,一般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自然发酵10天后,使牛粪无臭味无酸味,质地松软不黏手,颜色为棕褐色就可以了。
一级字幕:种蚯蚓繁殖区的建设和管理准备好蚯蚓的基料后,下面就要建造种蚯蚓的繁殖区了。
在繁殖区建设之前,首先要将土地进行平整,使之没有大块的土块。
同时还要清理土地上的废弃物和金属物质等。
二级字幕:小块养殖床的建设在种蚯蚓的繁殖区建设前,为了稳妥起见,首先建立一小块养殖床作为小区域实验,具体方法是将经过发酵的基料均匀的铺在地上,铺设厚度为20厘米,宽度为1.5米,长度为2米,再浇上水用作保湿,这样一小块养殖床就建好了。
二级字幕:种蚯蚓的选择下面就要进行引种了。
一般的种蚓我们都会购买大平2号,它与一般的蚯蚓最大的不同就是繁殖率高,自然生长的蚯蚓寿命一般在1年左右,繁殖率慢,不适合大规模养殖,而大平2号的寿命达到了3年,繁殖率快,所以很适合人工养殖,与野生蚯蚓相比,大平2号体型比较小,一般成熟的大平2号体长在32-130毫米,且体色发红。
而野生蚯蚓体长可达200-300毫米,体色发暗。
种蚯蚓的选择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种蚯蚓从体态上要求体型健壮饱满,活泼爱动,爬行迅速,粗细均匀,这样的蚯蚓一般体质比较好,抗病力强。
其次,种蚯蚓从色泽上要求颜色鲜亮,身体各部位要求光泽柔润,体液丰满。
这样经过选择后的种蚯蚓,一般都具有比较好的遗传性状,有利于保证下一代的质量。
二级字幕:基料的测试选择好种蚯蚓后,我们要将少量的种蚯蚓均匀的洒在小块的养殖床上,再洒上水用做保湿,投放一天后,如果种蚯蚓钻到基料里面,说明基料已经配置成功了,如果发现种蚯蚓不愿意进入基料,或者逃出基料,就说明基料发酵不完全,这时就要重新发酵基料,直到蚯蚓能适应时,才可以进行种蚯蚓繁殖区的建设。
二级字幕:种蚯蚓繁殖区的建设按照同样的方法就可以大规模建造养殖床了,将全部发酵好的基料铺在地上,高度仍为20厘米,宽度1.5米,长度不限,再铺上喷水管,这时需要注意每两个养殖床之间要留有2米左右空隙,以便在养殖过程中进行其他管理。
夏季雨水较多时,为了防止水患,还要在养殖床的一侧挖出排水沟,以便下雨时多余的雨水可以排除场外。
这样一个完整的种蚯蚓繁殖区就建设好了,二级字幕:种蚯蚓的养殖管理一般春季是种蚯蚓的投放最佳时期,需要注意的是:种蚯蚓的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1万到1.5万条。
并且为了保证基料的湿度在60%至70%之间,当发现基料干了的时候还要及时施水。
不同的季节喷水的次数是不同的,夏季可早晚施水2次,春秋季节可控制在1至2天喷水一次,喷水时也要注意均匀,不宜施水过大,造成积水,而且养殖床的排水沟一定要保持疏通。
两个养殖床的过道要保持干净,不能有污水,也不要混入其他杂物,搞好清沟排污等工作。
二级字幕:蚓茧分离一般种蚯蚓在投放之后就会进行异体交配,5-7天种蚓就会开始产出蚓茧。
由于蚯蚓有祖孙不同堂的习性,大小混养,会出现近亲交配,甚至会造成种蚓的退化,所以根据蚯蚓的产茧周期,一般每20天左右把种蚓与蚓茧分离1次。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蚓茧分离的方法是光照下驱法,首先在场地上铺上1米宽的薄膜,将养殖床上的种蚯蚓和基料全部扒下一起堆积在塑料薄膜上,用多齿扒或者叉子疏松表面,种蚯蚓为逃避光线,就会拼命的往下钻,这样上层表面就只剩下基料和蚓茧了,然后将这层基料扒去,随后种蚯蚓还会根据避光性接着拼命的往下钻,接下来我们再扒去下一层,以此类推,当去除完基料和蚓茧后,塑料薄膜上剩下的就是干净的种蚯蚓了。
然后将保留下来的种蚯蚓重新洒在新做的养殖床上,以便提供下次繁育的蚓茧。
一级字幕:蚯蚓养殖区的建设和管理总体说来,蚯蚓养殖区的养殖床的建立方法和种蚯蚓繁育区的建设方法是一样的二级字幕:蚯蚓养殖区的建设养殖床的高度依然保持在20厘米,宽度1.5米,长度不限,每两个养殖床之间还要保有2米的宽度,方便日常的饲养管理,然后再将带有蚓茧的基料均匀的撒在该区域内的养殖床上,这样养殖区也就建设完成了。
二级字幕:蚯蚓养殖区的管理大约20天后,幼蚓就会从蚓茧钻出来,这期间管理工作也要跟上。
蚯蚓养殖的管理工作主要就是注意保温保湿和及时加料,养殖床还要经常进行疏松,以保证空气流通和幼蚓成活,使用铁扒松土时,动作要轻巧,尽量避免伤害表层的幼蚓,同时和种蚯蚓繁育区一样,还要搞好清沟排污等工作。
三级字幕:保温保湿由于蚯蚓喜湿怕干,为了保持适合蚯蚓生长的温度在15至25度之间,湿度在60%-70%,一定要注意及时的浇水降温,以保持蚯蚓正常的生长,不同季节的用水量也是不同的,在夏季需要降温,可适当增加水量,同时,最好在养殖床上铺上稻草后再浇水,这样稻草可以对蚯蚓起到遮光的作用,夏季应于每天的早晚各喷一次水;而在春秋季节,温度较低时,可以掌握在1—2天喷水一次;还有就是喷水应掌握“宁少勿多”的原则。
当发现基料干了时,可随时喷水,而不要一次喷水太多,如果超过水分的适宜标准,就会造成蚯蚓不适,在浇水时,一定要注意,水不要太大,但是要浇透,和下层基料接上,要做到匀、细。
三级字幕:及时加料蚯蚓在进入养殖床后,会自己取食牛粪并产生蚯蚓粪,蚯蚓每天的采食量为自身体重的0.3—1.0倍。
当发现基料表面平整的时候,这就说明基料已经被基本消耗光了,与牛粪相比,蚯蚓粪的颗粒更细、更疏松,这时候需要在养殖床中加入新的基料,补料是养殖蚯蚓的重要工作,一般首先将发酵好的基料按堆堆放在养殖床的过道间,便于补料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