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的兴起与太平天国的灭亡
历史趣谈:曾国藩创立的湘军从太平天国一直打到解放战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曾国藩创立的湘军从太平天国一直打到解放战争
导语:1851年,清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这场起于广西的农民起义如野火般迅速燃遍了整个东南,咸丰皇帝急调八旗军和绿营军前往镇压,但是满
1851年,清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这场起于广西的农民起义如野火般迅速燃遍了整个东南,咸丰皇帝急调八旗军和绿营军前往镇压,但是满清入关200余年,这些当初骁勇的战士的后代早就沦落为一堆废材,一触即溃,根本不是太平军的对手,短短两年的时间,太平天国运动便波及东南半壁江山,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在杨秀清和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欢呼声中,进入金陵城,暂住藩习衙署,不久修缮两江总督衙门,改作天王府,并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政权。
太平天国运动深深震撼了清廷,咸丰皇帝眼看着这堆八旗军,绿营军靠不住,无奈之下,只得下诏让地方豪强及官吏自主训练团勇参与征缴太平军,1853年1月21日,因母丧回湖南湘乡守制的礼部右侍郎曾国藩奉命帮同湖南巡抚张亮基督办湖南团练。
后来,曾国藩认为团练不足恃,决定组建一种新的军队,这就是“湘军”(也称“湘勇”)。
战史
湘军大体上仿照明朝戚继光的营制,以营为基本单位,直接受“大帅”统辖(后增设统领,各统率若干营)。
分水陆两师,湘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由于是新建军队,摈除了满清时期官军的一系列恶习旧俗,曾国藩虽然是一介书生,但在战争中自学成材,尽管他对建立军队,行军打仗毫无经验可谈,可是他以史为鉴、以战争为师,从多次失败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军之策、战阵之法,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安庆保卫战简介:太平天国最终灭亡的序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安庆保卫战简介:太平天国最终灭亡的序曲导语:公元1860年。
关系到太平天国命运的安庆保卫战拉开了序幕,两年前的1858年秋天,进军皖北的湘军名将李续宾三河一战,全军覆没。
这一战导致了公元1860年。
关系到太平天国命运的安庆保卫战拉开了序幕,两年前的1858年秋天,进军皖北的湘军名将李续宾三河一战,全军覆没。
这一战导致了安庆之战拖后两年,也使得太平天国迟灭亡两年。
由于三河战役的结局,导致已经包围安庆的都统德兴阿,鲍超又退回了出发地--宿松。
安庆是天京的最后一道门户,天京的物资,粮食,陆路必须经过安徽来补给。
洪秀全心里也很明白。
因此在第二次打破江南大营后,明确制定了解救安庆的战略----围魏救赵。
以陈玉成和李秀成为主力,沿长江南北进军,于第二年(1861年)4月前起会武汉。
这是天国的战略,就算清军能看出来,根据大清律法,湖北巡抚丢城就得砍头。
天国为了使这个战略得以更好的实施,另派侍王李世贤,铺王杨浦情,定南主将黄文金进军赣南,皖南牵制湘军。
我们再看清军的布置,曾国荃所带19营,外加曾国宝8个营合计14000余人,在安庆城外倔壕两道,深2丈,宽3-5丈。
外壕阻止援军,内壕防止突围。
安庆东北方的桐城挂车河是多隆阿的绿营骑步一万多人,负责打援,主要防止从天京来的援军。
增调皖南鲍超12营6000人,湖北总兵吉大成10营5000,增援安庆。
由于南路忠王李秀成对攻击武汉,解救安庆不积极。
因此晚到2个月之久,英王陈玉成只好赶回安庆解围。
天王一看围魏救赵失败,也只好派干王洪仁干,障王林绍章带领2万人直接赶往安徽,驻军桐城。
5月初,英王驻军安庆城外菱湖至城北集贤关。
干王和林绍章南来安庆生活常识分享。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结束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结束在中国历史上,太平天国运动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太平天国是一场充满着矛盾、血腥和悲剧的起义,无论是其的起因还是结果,都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在1850年爆发于南京,起初以反对清朝统治的宗教组织形式存在。
该组织的领导者洪秀全承认而奉承Christian教义,因此太平天国运动也常被称为“基督教起义”。
然而,这场起义并非单纯的为了教义而欲推翻清朝政权,它更代表了农民对统治阶层的反抗。
这场运动的兴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内外各种社会、经济、政治因素的交织。
封建社会的压迫使得广大农民陷入贫困和疾苦之中,这被熔化为太平天国起义的动力。
同时,由于抵御外敌入侵的军队不断从农村动员,农民的抗议情绪也在慢慢聚集。
清朝政府对于农民问题的漠视和严苛的税收政策,进一步削弱了统治者对人民的信任。
而太平天国的宗教色彩,为农民提供了一种将自己的苦难和命运与上帝相关联的理解。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是一个充分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整体动荡的现象。
太平天国运动一度曾具备一定的壮大势头,凭借其强大的军队、农民的支持以及复杂的政治格局,很快便蔓延至更大范围。
太平军控制了华中地区,威胁到了清朝在南方的统治地位。
然而,太平天国也有其局限性。
其主要领导层并未根除封建统治的本质,且对于颠覆封建制度的具体构想也不明确。
此外,太平军与当时的官方军队之间的战斗及内部的争权夺利也成为太平天国的绊脚石。
最终,太平天国运动以清军夺回南京的失败告终。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束,不仅仅是清朝政权的胜利,也意味着中国历史上对于权力更迭的转变。
尽管太平天国运动未能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根本性的改变,但它为未来的反清起义奠定了基础,激励了后来的革命者。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启发,提出了变法求救的主张。
这些变法运动也帮助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此外,太平天国运动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对于国家统一的渴望,这次运动的失败也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人对于国家统一的努力。
太平天国的兴盛与衰亡
太平天国的兴盛与衰亡太平天国运动,时间长度为14年,由咸丰元年(1872年)兴起,至同治三年(1864年)结束,战争幅度纵横中国十八省,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为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是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和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于广西金田发动的对满清朝廷的武力对抗,随后立国号为“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跟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运动一样,都是“出师有名”,只是在晚清这特殊的历史阶段具有特殊的意义。
在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将大量的军费和巨额赔款,全都转嫁在劳动人民肩上。
同时,由于五口通商,外国质高价廉的工业产品大量涌进中国,冲击了国内传统的家庭副业和手工业,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失去生计。
同时地主阶级加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土地兼并情况愈发严重,再加上清政府的苛捐强税,是劳动群众苦不堪言,可谓民不聊生。
在1840年-1850年十年间,两广以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水灾、旱灾和蝗灾连年不断,众多农民群众陷入绝境,家破人亡,阶级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农民反抗斗争多达110次。
特别是两广地区,由于受到鸦片战争的直接冲击,社会动荡更为激烈。
在这种水深火热的环境下,就像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一样,需要一个扮演带头大哥角色的人来集众反抗,此人便是天王洪秀全。
洪秀全祖籍广东花县,生于农读世家,七岁便上学于村中私塾,熟读四书五经等书籍,村中父老视之为光宗耀祖之人,但三次乡试都失败告终,最后一次落榜是已是25岁,受打击之后便大病一场,一度昏迷。
昏迷中幻觉有一老人对他说:奉上天旨意,命他到人间斩妖除魔。
他把这个梦与基督徒给予的宣传书《劝世良言》中的内容联系到一起,自认为是受上帝之命来到人间,拯救苍生,从此抛开孔孟之书,奉信基督教义,并且逢人便宣传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
分析看来,洪秀全是被《劝世良言》中的单一神权思想和基督教的平等观念所吸引,实际上从起义运动中后期他的所作所为看来,洪秀全并不是一个有足够能耐能担当革命领袖的人,我认为他的政治激情并不完全来自被清政府和列强压迫的怒火,而是来对自名落孙山的不满、莫名其妙的迷信和自我心理暗示,况且他的气度也不够大,性情暴烈固执,这点就连当年目不识丁的刘邦都比他强得多,只是历史狠狠地推了他一把,他才有那样的成就,他才能达到那样的历史高度。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论文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
开始的标志是道光三十年(1851年)金田起义,转战湘,赣、皖、浙等省,最后定都天京(即今南京)正是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南方农民政权,结束的标志是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陷落,历时13年。
这次起义开创了中国不少先河,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纲领《资政新篇》等2农民与太平天国的兴亡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超过了以前任何一次农民运动。
而从整个运动过程看,太平天国政权的兴亡与农民的支持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
平天国的兴起离不开农民的支持,而要获得农民支持,就必须重视和照顾农民利益,尤其是农民的土地问题。
早在金田起义以前,洪秀全根据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摆脱贫穷苦难的愿望,表示了对土地问题的极大关注和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不满。
在《原道醒世训》中,洪秀全对私有制作了深刻批判,认为“世道乖漓,人心浇薄,所爱所憎,一出于私”。
定都天京不久,太平天国颁布了解决土地问题的经济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这个改革方案以农民土地问题为中心,要求按照平均主义原则重新分配土地,即土地归天父公有,将田地划分九等,由农民平均分耕,所谓“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产品也平均分配,余物归公,以便“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最终的目标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无疑,这种土地改革方案,表达了千百年来生活在苦难之中的广大农民的强烈愿望,是对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种大胆否定。
虽然这个方案不可能真正实行,但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这种平分土地的主张对许多农民来说确实有很大的吸引力,对动员广大农民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极大的调动了农民支持太平天国的积极性,从而也推动了运动的发展除重视农民土地问题外,太平天国还从政治上广泛动员和依靠农民。
湘军
三、看地形
因为要时常采取守势,占据有利地形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曾公非常反对在地图上纸上谈兵,他主张要实地考察地形,选择有利地势来作战(林彪也非常强调看地形)。湘军扎营,一定要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一面临水更好),以免被断绝汲道(无粮尚可坚守几天,无水可是一天也守不住,马谡之败就在于此)。在这个条件下如果能够有高阳之处更好,切忌扎营于低洼潮湿的地方(想想水淹七军)。
有意思的是,这种“防守反击”的战术竟然是太平军最先采用的。在天平天国初期就喜欢凭垒据守,使塞尚阿等清军将领吃尽了苦头,后来的“狗逆”(陈玉成)也最擅长“反客为主”,以至曾胡等人多次叮嘱属下与之作战时要防止堕入起圈套。但是太平军却不能总结他们的经验,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理论化;而这个工作确是曾公来完成的,并且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除了曾国藩外,还有曾国荃,左宗棠、李续宾、罗泽南、彭玉麟、郭嵩焘、李鸿章、刘坤一等等人物,成为晚清历史显赫的一页。后来的洋务运动也主要由湘军人物一手发起。左宗棠因为收复新疆的壮举,更是被誉为民族英雄。
曾国藩、左宗棠和胡林翼被史学界称为“中兴三名臣”。 主要湘军人物 (包括由湘军发展到淮军的人物):
湘军
湘军 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 湘勇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 主要活动 湖南双峰的曾国藩是湘军的创始者。他将湖南各地团练整合成湘军,形成了书生加山农独特的体制,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军事力量。满清政府虽然对地方汉族武装不信任,但不得不倚重于湘军。曾国藩同时也借助了安徽本土力量,发展了淮军,并培养了淮军首领李鸿章。湘军虽然消灭了太平天国,还参与镇压了各地的其他起义,挽救了清王朝,但是兵权落入汉族,改变了当时清朝的政治格局。为后来北洋军阀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名臣和幕僚 湘军在镇压晚清的各地农民起义中迅速成长,使晚清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中兴将相十九湖湘”,湘军将领及其幕僚成为当时中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主角。整个湘军系统中位至总督者15人,位至巡抚者14人,其他大小文武官员不胜数。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投入到曾国藩麾下,还包括一批卓越的工程师、科学家(如李善兰、徐寿、容闳等),当时他的幕僚多达三四百人。
论湘军崛起于湖南的原因
论湘军崛起于湖南的原因谈中国近代历史,不能不谈湖南;谈湖南历史,不能不谈湘军。
湖南在中国历史上的突出作用,始于湘军;湖南人才之盛,亦始于湘军。
在此之前,三国时如蒋琬之类人物,湖南不过一二人;唐朝开科取士三百年才有长沙刘蜕中进士,时谓破天荒;到元明之时,人才逐渐增多;但真正声名鹊起、人才辈出,整个局面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还是自湘军崛起之后。
然而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问,何以原本寂寂无闻的湖南一时竟有如此众多的人才涌现?湘军为何独兴起于湖南?个中缘由,颇值得我们思考。
一、社会环境(一)中小地主的窘迫境地自明清以来,商业逐渐发达,商业资本的活动在手工业、纺织业等行业有所发展,但由于湖南处于中国内腹,除少数大城市外相对比较闭塞,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仍然是经济的主体。
特别是清代中叶以后,相对于沿海地区受到的强烈的西方资本与文明的入侵,湖南的自然经济所受触动较少,在道光、咸丰年间,主要还是传统的土地兼并的矛盾占主要地位。
在当时,湖南境内土地兼并的情况是很严重的。
即以湘军最为集中的湘乡为例。
湘乡出卖土地的方法是一种“田不分售”的办法,据《湘乡县志》记载,“原额买入若干亩,售出必如其额。
有分买其十之四五者,少间必责全卖,否则坐拼滋讼,甚成命狱。
富户既少,原额价多,河清无期,作茧自缚,往往千金之家,负债一二百金,其始不忍以少价让多地,其继债息孽长,减价出田,应者无人。
不十年,尽售之,不足偿债。
”这种办法,是一种完全偏向大地主、大富商的作法。
因为将土地全部出卖,总价必然高,一般只有大地主、大富商进行接触,而大地主之间已经形成联手压价的默契,其他人则摄于其势力与气焰,纵然田主“减价出田,无人应之”,最终结局大多是以极低的价格出卖全部土地。
在湘乡周围的其他地区,情况也大都如此。
这种局面,不但使广大普通农民处于无地无业的境地,对中小地主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他们虽然不致破产,但生活是日渐窘迫了。
曾国藩的家庭,在其曾祖时还有数千金的产业,到他父祖辈时已经是个典型的中小地主了。
近代史-太平天国运动评价与思考
太平天国运动评价与思考1. 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1864年湘军攻陷天京,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的失败,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在主观方面,主要是由于天国领导集团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
归结起来,有宗派思想、保守思想、安乐思想三种,这三种思想都表现出农民阶级本身固有的弱点。
由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在政治上军事上犯了一系列严重的错误,而这些错误的思想根源又是和农民阶级的劣根性分不开的。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是决定太平天国败亡的一个最重大的因素。
太平天国所以犯这些大错,因为领导者是农民,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在客观方面,第一,满清统治阶级与外国侵略者逐渐结合,反革命势力超过革命势力。
第二,那时候中国不曾有工人阶级的存在,农民阶级不得工作阶级的领导就无法负担民主革命的任务。
太平天国在主观客观两方面都缺少胜利的条件。
由于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在政治上军事上犯了一系列严重的错误,而这些错误的思想根源又是和农民阶级的劣根性分不开的。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是决定太平天国败亡的一个最重大的因素。
太平天国所以犯这些大错,因为领导者是农民,缺乏用科学的方法总结革命经验。
2. 太平天国内讧的性质“天京事变”,这个事件主要是当时尖锐化了的阶级斗争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的反映,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分裂,其中主要是韦昌辉火并杨秀清的事件,是混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阶级异己分子,利用了农民革命领袖之间的冲突,而对农民革命实行的猖狂进攻。
太平天国革命内部是存在着两类社会矛盾的斗争的。
属于农民内部的矛盾是以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一种是由于农民领袖人物各自存在着权威思想和受着封建等级观念的影响而产生了矛盾。
这种矛盾的实质,就是农民领袖人物内部的争权夺利的斗争。
洪秀全杨秀清之间的斗争,就是属于这一种性质的矛盾。
另一种是农民领袖人物与地主反满势力首领人物之间的矛盾。
“天京事变”前杨秀清石石达开之间的斗争,“天京事变”后洪秀全和石达开之间的斗争,就是属于这一类型的矛盾。
曾国藩的湘军
请问曾国藩的湘军与清朝八旗、绿营军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湘军的崛起对近代中国有什么影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湘军的发展与衰败,都与太平天国息息相关。
湘军由曾国藩创始于1852年,正值太平天国起义。
清城府统治机器的腐朽无能,八旗,绿营不堪作战,一触即溃,但清政府并未放弃对农民运动的镇压,在设法缓和社会矛盾的同时,千方百计调动整个封建统治阶级的力量,镇压农民反抗,由此,一大批固守儒学的文人,誓死与太平军为敌的中下层士人投身军旅,湘军,淮军相继建立,尤以湘军力量最大。
八旗、绿营作为正规军,与地方组织的湘军的军事实力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八旗兵制兼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三种职能,最主要的是战备。
,随着满族社会经济的完全封建化,八旗兵制出现了相应的变革。
定都北京后,确立八旗常备兵制度,仍按民族分别编制。
以满洲八旗为主干。
政权日益集中,八旗子弟不思进取,大部分人无所事事,被迫成为“不仕、不农、不工、不商、不兵、不民”的人。
绿营兵制建立后,经过数次改良,到康熙大帝时已相当严密,武将已无法拥兵自重。
以文制武虽然很好的防止了武将专权,但由于将不知兵,兵不知将,遇到战时临时抽调成军,上下不相习,号令不一,各自为战,败不相救,由此引起兵败如山倒的惨状。
到了清朝中后期,由于长期未经战事,加上绿营内部的贪污腐化,徇私舞弊,绿营兵的战斗力急剧下降,到了太平天国起义时,绿营兵遇到战事一触即溃,湘军由曾国藩创设于1852年,湘军陆军每营设四哨,湘军内部组织主要有营务处和粮台,营务处主要是培养军事人才、发号令、执军法。
粮台主要负责粮饷军械等事务。
湘军军官、士兵的任命、招募有别于清朝的经制军队,湘军的将领多是知书达理的读书人,湘军的士兵则多是忠厚朴实的农民,因此湘军的战斗力十分之强。
俗话,长江后浪推前浪,经过百年,风雨飘摇,直接受命于皇帝的八旗子弟,随着王朝的衰败,自然的衰败。
绿营兵,是清军正规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营完全由汉人充役,以步兵为主,也有部分骑兵和水军。
出版湘军的发展历程
出版湘军的发展历程湘军(正式名称为湘军军事委员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支重要军队,以湖南为基地,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
湘军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经历了多次转变和变革,成为了一支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军队。
湘军的发展始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在这次革命中,湖南革命组织积极参与,与其他地方的革命组织一起,共同推翻了满清王朝。
辛亥革命胜利后,湖南的军事力量重新组织起来,形成了湘军的雏形。
但湘军的发展并不顺利,一开始面临着种种困难。
中国当时正面临着战乱和内外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湘军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广纳贤才,加强军事训练。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湘军逐渐发展壮大。
特别是在1920年代,湘军加强了对军队的管理和组织,与其他进步的军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合作。
同时,湘军也在军事技术和装备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进,提高了自己的战斗力。
19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侵略中国,抗日战争爆发。
面对日本的侵略,湘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于抗日战场。
湘军的许多将领和士兵奋不顾身,浴血奋战,为保卫祖国的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参加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如百团大战、长沙会战等,向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顽强的抵抗。
湘军在抗战中的表现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扬。
他们勇往直前,舍生忘死,无私奉献,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湘军也因此成为了抗日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军队,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敬和敬仰。
抗战胜利后,湘军作为一支军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他们的精神和贡献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湘军的发展历程不仅是湖南历史的一部分,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
他们的奋斗和牺牲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回顾湘军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奋发向前,积极进取的军队。
他们在困难的环境中不屈不挠,始终保持着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湘军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困境中崛起的力量和智慧。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于败亡
6
虽然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 败了,但是它所留下的经 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历史的 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感谢观看
20XX年XX月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于败亡
兴起原因 历史贡献 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是由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能够兴起,是 因为它顺应了当时的社会需求和农民的反抗情绪。太平天国运动以宗教信仰为旗帜, 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口号,吸引了大量的农民群众参加。同时,太平天国运动还得 到了知识分子的支持,他们提出了"文明开化"的口号,试图通过文化革命来推动社 会进步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于 败亡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于败亡 目录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于败亡
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败亡的话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兴起背景: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 件,其兴起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的社会矛盾和政治腐败。当时的中国面临 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包括经济落后、文化落后、社会不公、政治腐败等。这些 问题导致了农民生活贫困、社会动荡,促使农民开始寻求改变现状的途径。而 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兴起的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件,它对中国历 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它不仅沉重打 击了清王朝,还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 民领导的运动,它为中国后来的农民起义和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的双重作用。太平天国运 动内部存在着严重的分裂和内讧,这导致了运动的失败。同时,太平天国运动还面 临着清政府的镇压和外国势力的干涉,这也加剧了运动的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过程
1.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1)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
统治更加腐败。
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
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严重。
(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4. 太平天国从金田起义到进军南京的经过:金田起义:1851年初,洪秀全在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初建政权:1851年秋,太平天国攻占永安。
整顿建制,分封王爵,初建政权。
定都天京:从永安突围后北上,1853年春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
5. 太平天国运动发展高潮的表现:政治: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军事:1856年,太平天国完成三大军事行动,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6.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三大军事行动北伐、西征、东征的情况:北伐西征东征背景清军在天京附近建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围困天京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断绝清政府的财源,充实力量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1. 1856年,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2. 洪秀全挽救危局的主要措施:重建领导核心。
洪秀全大胆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担任军事指挥,先后封他们为英王、忠王;洪秀全又封族弟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3. 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包括哪些著名战役及结果:1858年,破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北面的威胁。
三河镇大捷,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1860年,破江南大营;向东拓展,在上海附近遭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攻击。
1860年,安庆保卫战,1861年安庆陷落,陈玉成牺牲,天京上游失控。
4.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62年,清军围攻天京,1864年洪秀全病逝,不久,湘军攻破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湘潭之战对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了什么影响?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失败?
湘潭之战对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了什么影响?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失败?本文导读:太平天国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太平天国在全盛时期其实也有几次惨败,李秀成曾在自己的供述中写下了天朝十误,其中第四误就是误不应发林绍璋去湘潭,此时林绍璋在湘潭全军败尽。
1853年3月,距金田起义两年零两月,太平攻入了具有龙蟠虎踞之称的清朝第二大城市南京,并将其改名为天京。
1853年4月,林凤祥挥师北伐,主要战略目标之一便是牵制清军南下,为太平军西征创造条件。
1853年5月,为控制长江中上游,保证天京粮食供给,东王杨秀清派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夏官正丞相赖汉英率太平军主力四万余精锐西征。
6月初,大军攻占长江北岸战略重镇安庆,胡以晃坐镇此处,赖汉英则带着林绍璋、曾天养、石祥祯、韦俊、林启荣等骁将继续逆江而上,连克彭泽、湖口,于6月下旬抵达南昌城下。
在南昌,大军连续击败罗泽南、李续宾湘军,将城池团团包围。
可惜,由于安庆分兵导致太平军力量分散,再加上江忠源及时赶到南昌增援,赖汉英久攻不下之后,便率领大军撤退。
因攻击南昌失败,杨秀清将赖汉英调回朝中写文书,此后便再也没有机会外出带兵作战。
南昌虽然无法攻克,但太平军还是继续西进,一路由韦俊、石祥祯率领,目标直指湖北武昌;一路则有曾天养率领,回师安庆后追随胡以晃北上攻击庐州。
1854年1月,曾天养和胡以晃攻克庐州后随即挺进湖北,连下孝感、云梦、安陆、随州、钟祥、宜昌等地,而后进入湖南。
此时,林绍璋在增援北伐失败后,从天京赶来增援西征战场,西征军声威大震。
在湖南,西征军再次分兵,曾天养守卫岳州,石祥祯率偏师进攻靖港,主力则有林绍璋统帅,攻击方向是长沙西南方的湘潭。
此次行动目标很明确,即是南北夹击省会长沙,而后再席卷湖南,将两湖地区悉数纳入太平天国版图。
闻知西征军进攻湖南,曾国藩率领练成不久的湘军水陆两师17000人,战船一千余艘,从衡阳移驻长沙,准备与太平军作战。
中国近代战争故事-湘潭之战的故事
中国近代战争故事-湘潭之战的故事湘潭战役,西征中,太平军与湘军的首次战略决战。
此役为太平军西征以来首次严重溃败,湖南战局遂致逆转,林绍璋亦被革职。
湘军气焰大张,由防御转入进攻。
下面小编给大家讲一讲中国近代战争故事-湘潭之战的故事。
1854年湘军血战湘潭长沙城中的湘军将领们还在讨论水师进军方向的时候,湘潭之战已经打响了。
清军方面的主将是湘军初期的第一悍将塔齐布。
湘军当中,猛将众多。
其中最猛的,前期为塔齐布,后期为鲍超。
塔齐布作战很有特色。
每次开战,他喜欢背着一把火枪、两把腰刀,手里拿着长矛以及套马杆,单枪匹马冲入敌军阵中。
一般不允许别人跟随,一定要跟随的,必须武功超群,否则会遭到他的鞭打。
塔齐布就是这么一位很独、很猛的将领。
塔齐布虽然很猛,但没有谋略。
每次开战之前,从不说怎么进兵,怎么接应,怎么埋伏,往往使得部下不知所措。
开战之时,就知道单枪匹马向前冲。
塔齐布军中,有关谋略、管理方面的事情,都由另一名将领周凤山处理。
周凤山的特点与塔齐布相反,懂谋划,但胆识不够。
塔齐布、周凤山能力互补,确保了这支部队的战斗力。
塔齐布率军杀至湘潭郊外的高岭。
太平军出城迎战。
塔齐布手里拿着大旗,率先冲入太平军阵中。
湘军士兵见主将如此勇猛,也纷纷向前冲去,奋勇杀敌。
不一会儿,湘军就击斩了太平军九名将领。
太平军溃败,逃往城中。
塔齐布率军追至城下。
第二天,太平军出城寻找湘军决战。
塔齐布、周凤山定下诱敌深入的计策,在一座山的左右两边设下伏兵,配备众多大炮,然后以少数兵力引诱太平军。
湘军的诱敌部队且战且退,将太平军引入山中。
这时候,两边大炮齐轰,击杀太平军百余人。
突然遭遇重创的太平军,队形很快就乱了。
这时候,埋伏在两侧山上的湘军冲出,与太平军展开白刃战。
太平军自起事以来,很少遇到敢与他们近距离接战的清军。
所以,当湘军冲下来与他们白刃相对的时候,他们都被吓倒了。
不一会儿,太平军就败下阵来,往城内退去。
与此同时,前往湘潭的湘军水师五营部队也与太平军展开了大规模的厮杀。
太平天国灭亡的故事有哪些
太平天国灭亡的故事有哪些太平天国灭亡之后,洪秀全儿子的供词让世人瞠目结舌,这是怎么回事?赶紧和店铺一起来看看AA吧,希望能够解答您的疑问。
太平天国灭亡的故事介绍1862年5月底,曾国藩挥军进围太平天国大本营天京。
几十万人互相厮杀,激战两年,于1864年7月19日,湘军一鼓作气,用炸药炸裂了天京城墙,汹涌而入。
洪秀全已死,十六岁的洪秀全儿子幼天王几经逃窜后最终落入清军手里,还妄想着可以“坦白从宽”,先后写了八份乞命求饶的亲笔供词。
这些供词述说了太平天国南京生活的许许多多细节,原汁原味,成为了后世研究太平天国的重要史料文献,且让我们摘其中一二,看一看,里面到底都说了些什么( 幼天王文化水平低,粤语系的人,语言功底差。
为保证原汁原味,也因接近白话,这里不作详细翻译,但做了详细注解):洪天贵福亲书自述之一(节选)四月初十老子起病。
是天,他出来坐殿,我乃看见,后我总未见他了。
十九日老子死毕,是遣妇官来葬的。
葬在新天门外御林苑东边山上。
(小编注:从洪天贵这份自述里,很容易看出,洪秀全并不是曾国藩所说的投环自绝于天下,而是无疾而终。
)六月十六日午时,官兵攻破城池,我在楼望见。
我乃下楼出到荣光殿,忠王乃入朝带我出。
他从垅口到芳山被擒了(小编注:从这儿可以查知李秀成被捕地点)。
尊王带我从淳化镇到广德。
总是养王吉庆元带路。
吉庆无带我们走,他欲带我去建平,我知是错路。
又被我晓得到广德,昭王在四安,是日昭王即上来见我。
后几天,干王、恤王从湖州来见我(小编注:洪天贵文化水平低,但这段叙述好歹是交待清楚了他从天京出逃后的逃跑路线)。
洪天贵福亲书自述之二(节选)老天王死毕,埋在新天门外御林苑东方岭上,不用棺木(小编注:不用棺木,是洪秀全自己制订的殡葬制度),是使女官葬的。
老天王的父亲名叫洪镜扬,有个细亚妈在南京未出。
老天王有八十八个妻(小编注:够荒淫无度!)。
我有两个弟,一个光王洪天光,一个明王洪天明。
我有三个伯,王长兄信王洪仁发在西门跳水死,王次兄勇王洪仁达未出城,来到垅口被官兵拿了。
我眼中的中国近代史600字
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的。
在这之前,中国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对外交往非常有限。
然而,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和侵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许多磨难和苦难。
在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路途的遥远导致中外商业不大,中国皇帝的自大导致“天朝”在买卖方面不肯通融。
英国使节到中国来,乾隆皇帝竟让他行跪拜礼。
这样的不平等自然无法让英国使节同意,乾隆皇帝很不高兴,就让他回国。
使节提出的和平条约,中国全都拒绝了。
其实当时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英国日渐强盛起来,但中国皇帝仍然沉浸在历代的光荣中。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此后洪秀全在广州创立了上帝会,企图建立一个新的朝代。
他们认为孔教、佛教、道教都是妖术,只有上帝的教义才是至高无上的。
而曾国藩是孔孟的忠实信徒,他率领湘军与洪秀全抗争。
后来洪秀全的左右起了内讧,湘军在曾国荃的领导下打进南京,洪秀全自杀,太平天国灭亡。
清朝统治者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就不会遭到列强的欺压。
所以我们应当坚持对外开放,实现互利共赢。
总之,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经历了许多磨难和苦难。
但是,在伟大领袖和人民英勇奋斗下,我们终于走出了困境,并取得了胜利。
太平天国怎么败的
太平天国怎么败的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年,结束于1864年,历时14年,虽然最终失败了,太平天国怎么失败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又在哪里呢?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太平天国怎么败的,一起来看看吧。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天京陷落1858年初,清军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再次围攻天京。
为解京围,后军主将李秀成请命出京,与前军主将陈玉成在安徽枞阳举行会议,确定作战方略。
会后,陈玉成率部首先攻占庐州,后南下会李秀成部,于9月27日攻破江北大营。
1860年初,江南大营再次合围天京。
5月2日,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
6月2日占领苏州。
清两江总督曾国藩、湖北巡抚胡林翼督率湘军水陆师5万余人东下进围安庆。
9月,洪秀全调集大军,西上救援,后均为湘军所败。
9月5日,安庆被湘军攻陷。
1862年5月底湘军水陆师2万余人直抵天京城郊。
洪秀全责令李秀成率部“进北救南”,企图取道江北西入湖北,迫使围城湘军回救。
李秀成部在西进途中遭湘军节节阻击,损失精锐数万。
与此同时,淮军于1863年12月攻陷苏州、无锡,左宗棠率部自江西攻浙江,于1864年3月攻陷杭州,并基本占领浙江全省。
曾国荃部湘军则逐一攻占天京城外要点,对天京形成合围。
6月,洪秀全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
7月19日,天京被攻破。
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7月22日,李秀成被俘,8月7日被害。
幼天王洪仁歼经浙江进入江西,10月分别被俘,11月在南昌遇害。
太平天国运动概况中文名称:太平天国运动参战部队:清军、太平军战争结果:天京失陷,运动失败时间:1851年~1864年地点:中国人物:洪秀全李秀成曾国藩李鸿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1、太平天国的性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但农民阶级不代表新的生产方式,不可能用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封建生产关系,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受着严重的剥削,要求解放,而且敢于用武装斗争来争取解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軍的興起與太平天國的滅亡對象:中四目標:了解湘軍的興起與其特色太平天國後期的歷史(1856年天京事變至1864年天京淪陷)太平天國滅亡的原因教具:工作紙,李秀成回憶錄簡報課室活動﹕小組討論用工作紙及資料頁提要﹕本課件主要是利用文獻資料以求引發學生對上述課題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討論。
亦希望讓學生有多些機會接觸原始資料及史家的評論,而不限於教科書上所提供的材料。
首先是二份工作紙,第一份是借奉天討胡檄介紹太平天國的主張,尤其是民族主義號召,而另一重點在填寫時間線,希望可以喚起學生對太平天國時期一些重大事件及時序的記憶。
而第二份是資料題,主題是湘軍的興起,透過曾國藩的《討粵匪檄》、《愛民歌》及湘軍營規等文獻,反映曾國藩及湘軍背後的精神和信念,即「護衛名教,保衛鄉土」。
簡報是本課件的重點部份,主要利用《李秀成自述》,透過一場假設曾國藩與李秀成的對話過程,來展示李秀成對於天國後期政情的回憶及自我反省,即所謂「天國十誤」的部份。
從而帶出天國內部與外部的問題。
而另一方面亦透過曾國藩之口,帶出有關湘軍,綠營,以及他被清廷猜疑等內容,藉此令學生得以從較新的視角去理解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
而最後更有數題思考題,希望學生可藉此反思此問題以及掌握此課件所帶出的內容重點。
或謂陳述李秀成個人觀點會流於過份主觀及偏頗,但此課件的目的不是提供定案,只是用來引發學生討論。
而順帶一提,有關自述的內容錯誤,已據羅爾綱的註釋改正。
有關天王之死,郭廷以認為是自殺,但考幼主洪天貴福及洪仁玕的供詞,與李秀成的說法相符,均証明其為病死,故據此而改。
而在簡報之後的資料頁有三位史家,分別是對太平天國有深入研究和獨有見解的羅爾綱,郭廷以及錢穆的史論。
用這三個具代表性的史論,希望能互相比較,既補足李秀成回憶錄的不足,又令學生對太平天國的敗因及性質有較完整的印象。
而最後是一個小組討論的活動,希望學生根據以上的材料來判定誰要為天國負責任,並要為他們的決定提供的理據,作為課題的總結。
參考書目及資料來源﹕1)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上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5年。
2)錢穆﹕《國史大綱》下冊,香港﹕商務印書館,1994年。
3)羅爾綱﹕《太平天國史稿》增訂本,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
4)羅爾綱﹕《李秀成自述原稿注》,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5)羅爾綱﹕《太平天國文選》,香港﹕南國出版社,1969年。
6)藍博堂﹕《變世神棍﹕洪秀全》,台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7)郭豫明﹕《中國近代史教程》增訂本,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8)陳漢森﹕《中三中史科課堂電腦輔助教學軟件(清朝)》中三級中國歷史太平天國工作紙閱讀以下史料,然後解答問題﹕《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節錄楊秀清蕭朝貴予惟天下者,中國之天下,非胡虜之天下也,衣食者,中國之衣食,非胡虜之衣食也。
子女民人者,中國之子女民人,非胡虜之子女民人也…夫中國首也,胡虜足也。
中國神州也,胡虜妖人也。
中國名為神州者何?天父皇上帝真神也,天地山海是其造成,故從前以神州名中國也。
胡虜目為妖人者何?蛇魔閻羅邪鬼也,韃靼妖胡,惟此敬拜,故當今以收人目胡虜也。
…予總料滿州之眾,不過十數萬,而我中國之眾,不下五千餘萬,以五千餘萬之眾,受制於十萬,亦孔之醜矣!胡罪貫盈,皇天震怒,命我天王肅將天威,創建義旗,掃除妖孽,廓清華夏,恭行天罰…誓屠八旗,以安九有,特詔四方英俊,速拜上帝,以獎天衷…興復久淪之境土,頂起上帝之綱常…蓋我中國之天下,今既蒙皇上帝開大恩,命我主天王治之,豈胡虜所得而久亂哉!公等世居中國,誰非上帝子女…公等苦滿州之禍久矣,至今而猶不知變計,同心戮力,掃蕩胡塵,其何以對上帝于高天乎!予興義兵,上為上帝報瞞天之仇,下為中國解下首之苦,務期肅清胡氛,同享太平之樂。
-------轉引自羅爾綱﹕《太平天國文選》1.太平軍如何稱呼清廷?太平軍稱清廷為胡虜妖人/蛇魔閻羅邪鬼/韃靼妖胡2.試從文中分析太平軍以甚麼宗教作為號召?太平軍以西方基督教為號召,建立拜上帝會3.從文中分析太平軍起事的目的為何?奉上帝的名義,上為上帝報韃靼妖胡瞞天之仇,下為中國解下首之苦,務期肅清胡氛,與人民同享太平之樂。
填表﹕太平天國興起至敗亡的發展簡表中四級 中國歷史 太平天國 工作紙 (資料題)資料一﹕曾國藩《討粵匪檄》咸豐四年正月 (節錄)逆賊洪秀全、楊秀清稱亂以來,于今五年矣。
荼毒生靈數百餘萬,蹂躪州縣五千餘里,所過之境,船隻無論大小,人民無論貧富,一概搶掠罄盡,寸草不留。
其擄入賊中者,剝取衣服,搜括銀錢,銀滿五兩而不獻賊者即行斬首。
男子日給米一合,驅之臨陣向前,驅之築城浚濠。
婦人日給米一合,驅之登陴守夜,驅之運米挑煤,婦女而不肯解腳的,則立斬其足以示眾婦。
船戶而陰謀逃歸者,則倒抬其屍以示眾船。
粵匪自處於安富尊榮,而視我兩湖三江被脅之人曾犬豕牛馬之不若。
此其殘忍慘酷,凡有血氣者未有聞之而不痛憾者也。
自唐、虞、三代以來,歷世聖人扶持名教,敦敘人倫,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粵匪竊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
自其偽君偽相,下逮兵1861 1864 李鴻章建立淮軍軍卒賤役,皆以兄弟稱之,謂惟天可稱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
農不能自耕以納賦,而謂田皆天王之田。
商不能自賈以取息,而謂貨皆天王之貨。
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
此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闢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以痛哭于九原,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
自古生有功德,沒則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雖亂臣賊子窮凶極醜亦往往敬畏神祗。
李自成至曲阜,不犯聖廟,張獻忠至梓潼,亦祭文昌。
粵匪焚郴州之學宮,毀宣聖之木主,十哲兩廡,狼籍滿地。
嗣是所過郡縣,先毀廟宇,即忠臣義士如關帝,岳王之凜凜,亦皆污其宮室,殘其身首。
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壇,無廟不焚,無像不滅。
斯又鬼神所共憤怒,欲一雪此憾于冥冥之中者也。
本部堂奉天子命,統師二萬,水陸并進,誓將臥薪嘗膽,殄此凶逆,救我被擄之船隻,拔出被脅之民人。
不特紓君父宵旰之勤勞,而且慰孔、孟人倫之隱痛,不特為百萬生靈報枉殺之仇,而且為上下神祗雪被辱之憾。
──錄自《曾文正公全集.文集》卷三資料二﹕湘軍營制5)將領方面﹕先求志同道合,質直而有血性,忠義而曉軍事的儒生為將。
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汲汲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
2)兵員方面﹕盡募新勇,不雜一兵,以樸實而少心竅的鄉農為尚,不取浮華之輩,擯斥滑弁游卒及市井無賴。
3)編制方面﹕以十人或十二人為一隊,什長一人。
八隊為一哨,哨官一人。
四哨為一營,統於營官,每營官兵五百人(初為三百六十人),合數營或十數營置一統領。
成軍之初,大帥選統領,統領揀營官,營官揀哨官,哨官揀十長,什長挑勇丁。
全軍自上而下,非親族故舊,即同鄉同里,將帥相能,兵將相習,弁勇視營哨,營哨視統領,統領視大帥,皆如子弟之視父兄。
4)訓練方面﹕兵勇必須要苦心精練,陣法技擊固然要逐日操習,曾國藩更編「莫逃走」「要齊心」「操武藝」等歌詞,要士卒時刻誦習。
5)待遇方面﹕較綠營官兵為高,新軍勇丁每人月銀四兩二錢(後來更增為四兩五錢)。
轉引至:郭延以:《近化中國史綱》資料三﹕湘軍的口號﹕「護衛名教,保衛鄉土。
」資料四﹕《愛民歌》第一紮營不貪懶,莫走人家取門板,莫拆民房搬磚石,莫踩禾苗壞田產﹔第二行路要端詳,夜夜總要守帳房,莫進城市佔店鋪,莫向鄉間借村莊﹔第三號令要嚴明,兵勇不許亂出營,要得百姓稍安靜,先要兵勇聽號令﹔在家皆是做良民,出來當兵也是人,官兵賊匪本不同,官兵是人賊是禽﹔軍是與民共一家,千記不可欺負他,日日熟唱愛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
轉引至:陳漢森《中三中史科課堂電腦輔助教學軟件(清朝)》問題﹕1)曾國藩指太平軍不准人民做甚麼? (5分)根據資料一,不准婦女纏足,農民不能自耕,商人不能自賈,士人不能誦孔子之經,人民不准拜關帝、岳王以及祭孔。
2)曾國藩希望爭取甚麼人來支持對抗太平軍? (2分)根據資料二,先求志同道合,質直而有血性,忠義而曉軍事的儒生(知識份子) 樸實而少心竅的當地鄉農3)試根據資料一解釋曾國藩為何提出「護衛名教,保衛鄉土」的口號? (8分) 根據資料一及二,曾國藩痛斥太平軍的殘暴,指太平軍所過之處,船隻無論大小,百姓無論貧富,一概搶掠罄盡,寸草不留。
粵匪竊據金陵後安享富貴尊榮,而百姓則慘受荼毒,在長江各省新加入者連牛馬都不如。
以此鼓動當地鄉民保衛自己家園之心。
其次就力指太平軍假借外夷之緒,崇天主之教。
毀滅倫常,令中華數千年禮義人倫,掃地蕩盡。
而且所過之處,焚燒學宮,毀孔孟之像,搗毀廟宇。
古往今來的忠臣義士如關帝,岳王以至佛道城隍等神祗,無一不受玷辱。
為他們扣上破壞倫常秩序的罪名,以此鼓動尊孔崇孟、讀書識字的儒生和一般敬畏神祗的鄉民起來護衛名教。
4)試根據資料二及四解釋湘軍的營制是要針對當時官兵的甚麼陋習? (10分)湘軍鑑於當時官兵,而且四處姦淫擄掠,所以大失民心。
所以強調守軍紀及愛民,要求軍隊不可欺負平民百姓,又要求兵勇聽從號令,以雪兵勇不如賊匪之印象。
募兵皆取當地鄉民,全軍自上而下,大部份都是親族故舊,一方面有利團結,而且亦強化他們守土護民的決心。
針對將驕兵惰,所以招募時以志同道合,質直而有血性,忠義而曉軍事的儒生為取將的原則。
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汲汲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
另一方面則盡募新勇,不雜一兵,以樸實而少心竅的鄉農為尚,擯斥市井無賴以防止敗壞軍紀。
針對官兵員額不足,冒名領餉,終日流連賭場煙館,絕少操練之弊。
所以要求兵勇逐日操習陣法技擊,同時又不可兵勇不許亂出營。
針對將領刻扣糧餉,以致士氣低落,因此待遇方面亦較綠營官兵為高,新軍勇丁每人月銀四兩二錢。
思考題﹕試根據前引李秀成回憶錄及以下三家判詞來討論甚麼是太平天國滅亡的原因參考資料﹕羅爾綱的判詞﹕太平天國只是依靠異端的信仰來糾合群眾以為了自己爭取利益,這種特質正好與傳統的士大夫社會勢不兩立。
洪秀全的手下都出身貧寒,所受的教育遠不如士大夫之深厚,因此洪秀全等人的智略自然稍遜於曾國藩、李鴻章等人。
而另一方面太平天國的政治組織仍然不脫傳統的封建思想,其中永安封王就正好反映他們的思想只是停留在裂土稱王的層次,亦為他日領導層的爭權內訌埋下伏筆。
而這種封建爵賞愈到後來就愈濫,並無定制,加上領袖人物的腐化及其內訌亦導致人心不齊,群眾解體。
錢穆的判詞﹕太平天國是依靠宗教性的煽惑來發動民眾,其拜上帝會只是為了倡亂而臨時興起,因此缺乏好的內容和基礎。
其耶教宣傳激起了傳統讀書人之反感。
洪楊的騷擾政策,惹起了一輩安居樂業的農民的敵意,曾國藩的湘軍因此而起。
另一方面,他們雖然明白地高舉種族革命的旗號,但他們由始至終都是著意於憑藉宗教,所以依然不脫前代帝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