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单子知陈必亡》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王孙满对楚子》原文及翻译

《王孙满对楚子》原文及翻译

《王孙满对楚子》原文及翻译下文是关于《王孙满对楚子》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第一篇:《王孙满对楚子》王孙满对楚子古代文化1209 2053王孙满对楚子【题解】宣公三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吞并了一些小国,确立了霸权之后,陈兵周朝边境,问九鼎的轻重,伺机觊觎周朝王权。

周大夫王孙满针对楚庄王的问话,说明了九鼎的来历,并指出统治天下“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挫败了他的狂妄的野心。

【原文】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②。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③。

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④。

对曰:“在德不在鼎。

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⑤。

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⑥。

螭魅罔两,莫能逢之⑦。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⑧。

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⑨。

商⑩(11)纣暴虐,鼎迁于周。

德之休明,虽小,重也。

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12)天祚明德,有所止。

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13)。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

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选自《左传》【注释】①王孙满:周大夫,周共王的玄孙。

对:回答。

楚子:楚庄王,公元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

②陆浑之戎:古戎人的一支。

也叫允姓之戎。

原在秦晋的西北,春秋时,被秦晋诱迫,迁到伊川(今河南伊河流域),周景王二十年(公元前525年)为晋所并。

雒(luò):指雒水,今作洛水。

发源于陕西,经河南流入黄河。

观兵:检阅军队以显示军威。

疆:边境。

③定王:襄王的孙子,名瑜,周朝第二十一位王,公元前606年至前586年在位。

劳:慰劳。

④鼎:即九鼎。

相传夏禹收九牧所贡金铸成九个大鼎,象征九州,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也是王权的象征。

楚庄王问鼎的大小轻重,反映他对王权的觊觎。

⑤图:画。

贡:把物品进献给天子。

金:指青铜。

九牧:即九州。

传说古代把天下分为九州,州的长官叫牧。

贡金九牧,是“九牧贡金”的倒装,犹言天下贡金。

单子知陈必亡阅读答案_单子知陈必亡翻译赏析

单子知陈必亡阅读答案_单子知陈必亡翻译赏析

单子知陈必亡阅读答案_单子知陈必亡翻译赏析文言文《单子知陈必亡》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

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

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

侯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艺,膳宰不置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旅舍。

民将筑台于夏氏。

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不见。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

”王曰:“何故?”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

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

’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待而畚梮,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

’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

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

不夺民时,不蔑民功。

有优无匮,有逸无罢。

国有班事,县有序民。

’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orG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司空视途,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

是故小大莫不怀爱。

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

至于王吏,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

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

’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

’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嫔姓矣乎?陈,我大姬之后也。

文言文《单子知陈必亡》古文赏析

文言文《单子知陈必亡》古文赏析

《单子知陈必亡》古文赏析【作品介绍】《单子知陈必亡》叙述与一轮紧密结合,一轮从叙事中自然推断而出,文章虽然比较长,但显得井井有条。

开头一段叙述单襄公在陈国之所见,单襄公据此推断陈国必定灭亡。

中间部分展开,从陈侯违背农事季节,不注重生产建设,不执行与他国之间的交往原则与礼节,荒淫逸乐四个方面对其理由进行阐述,文章引经据典,条分缕析,错综变化,细致淋漓,最后得出“岂能久乎”的结论,并以史实证明其言之不诬。

【原文】《单子知陈必亡》出处:《国语·周语中》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①。

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

火朝觌矣②,道茀不可行也③,候不在疆④,司空不视涂⑤,泽不陂⑥,川不梁⑦,野有庾积⑧,场功未毕⑨,道无列树⑩,垦田若蓺⑾,膳宰不致饩⑿,司里不授馆⒀,国无寄寓⒁,县无施舍,民将筑台于夏氏⒂。

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⒃,留宾不见。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

”王曰:“何故?”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

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

’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待而畚梮,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

’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

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

不夺民时,不蔑民功。

有优无匮,有逸无罢。

国有班事,县有序民。

’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司空视途,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

《单子知陈必亡》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古文观止

《单子知陈必亡》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古文观止

《单子知陈必亡》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作品介绍】
《单子知陈必亡》叙述与一轮紧密结合,一轮从叙事中自然推断而出,文章虽然比较长,但显得井井有条。

开头一段叙述单襄公在陈国之所见,单襄公据此推断陈国必定灭亡。

中间部分展开,从陈侯违背农事季节,不注重生产建设,不执行与他国之间的交往原则与礼节,荒淫逸乐四个方面对其理由进行阐述,文章引经据典,条分缕析,错综变化,细致淋漓,最后得出“岂能久乎”的结论,并以史实证明其言之不诬。

【原文】
《单子知陈必亡》
出处:《国语·周语中》
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①。

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

火朝觌矣②,道茀不可行也③,候不在疆④,司空不视涂⑤,泽不陂⑥,川不梁⑦,野有庾积⑧,场功未毕⑨,道无列树⑩,垦田若蓺⑾,膳宰不致饩⑿,司里不授馆⒀,国无寄寓⒁,县无施舍,民将筑台于夏氏⒂。

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⒃,留宾不见。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

”王曰:“何故?”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

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

’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待而畚梮,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

’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

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

欧阳修《泗州先春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泗州先春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泗州先春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1、欧阳修《泗州先春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欧阳修《泗州先春亭记》原文及翻译欧阳修原文:①景祐二年秋,清河张侯①以殿中丞来守泗土。

既至,问民之所素病,而治其尤暴者。

曰:“暴莫大于淮”。

越明年春,作城之外堤,因其旧而广之。

度为万有九千二百尺,用人之力八万五千。

泗之民曰:“此吾利也,而大役焉。

然人出于州兵而石出于南山作大役而己不知是为政者之私我也不出一力而享大利不可。

”相与出米一千三百石以食役。

堤成,高三十五尺,土实石坚,捍暴备灾,可久而不坏。

②既,曰:“泗,四达之州也,宾客之至者有礼。

”于是,因前蒋侯堂之亭新之,为劳饯之所,曰“思邵亭”。

且推其美于前人,而志后人之思也。

又曰:“泗,天下之水会也,岁漕必廪于此。

”于是治常丰仓西门二夹室,一以视出纳,曰某亭;一以为舟者之寓舍,曰“通漕亭”。

然后曰:“吾亦有所休乎!”乃筑州署于东城上,为先春亭,以临淮水,而望西山。

③是岁秋,予贬彝陵,过泗上,于是知张侯之善政也。

昔周单子聘楚而过陈,见其道秽而川泽不陂梁②,梁客至不授馆,羁旅无所寓,遂知其必亡。

盖城郭、道路、宾客寄寓,皆三代为政之法,而《周官》尤谨著之,以为御备。

今张侯之作守也,先民之备灾,而及于宾客入来,然后私自休焉。

故曰知为政也。

④先时,岁大水,州几溺。

前司员外郎张夏守是州,筑堤以御之。

今所谓因其旧者是也,是役也,堤为大。

予记其大者详焉。

【注】①侯:旧时对地方行政长官的尊称。

②陂梁:防水的小堤、小桥。

译文:宋仁宗景佑二年秋天,清河县一位姓张的君侯,以殿中丞的身份来任泗州太守。

张侯一到任,便问百姓平时担忧的是什么,并打算治理其中最凶恶的。

州民们回答说:“凶恶没有比淮河更厉害的。

”第二年春天,就修筑州城的外堤,利用它原有的旧堤加高、加厚。

度量堤长有一轨千二百尺,用人工八万五千个。

泗州的老百姓说:“这使我们受益啊,而且是大工程啊。

但人力出于州中的军队,而筑堤的石料来自南山。

做这样大的工程,老百姓却不感到有负担的压力,这是执政的官偏爱我们啊!不出一勳就享受这样大的利益,不行啊!”于是一起献出米粮一千三百石,用来供养参加筑堤劳动的州兵。

古文观止——目录、篇头2018.6.5

古文观止——目录、篇头2018.6.5
东汉文1、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车驾至临溜自劳军,子严敦书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
15
后汉书1诸葛亮前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
16
2、诸葛亮后出师表
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第七卷六朝唐文

篇名
篇头
1
李密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
8
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
9
王勃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10
李白1,与韩荆州书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
11
2,春夜宴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
12
李华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
13
3
3、秦楚之际月表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
4
4、高祖功臣侯年表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
5
5、孔子世家赞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6
6、外戚世家序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
7
7、伯夷列传
夫学者载籍极博。尤考信于六艺。《诗》、《书》
8
8、管晏列传
郑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
16
16、吴许越成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
第三卷周文(《国语》)

篇名
篇头
1
1、祭公谏征犬戎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
2
2、召公谏厉王止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单子知陈必亡(选自《国语·周语中》)原文-古文观止

单子知陈必亡(选自《国语·周语中》)原文-古文观止

单子知陈必亡(选自《国语·周语中》)原文经典古文单子知陈必亡(选自《国语·周语中》)【原文】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①。

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候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蓺,膳宰不致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旅舍,民将筑台于夏氏②。

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弗见③。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④。

”王曰:“何故?”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⑤。

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⑥。

’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偫而畚挶,营室之中,土功其始。

火之初见,期于司里。

⑦’此先王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⑧。

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⑨。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

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⑩。

其馀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不夺农时,不蔑民功{11}。

有优无匮,有逸无罢;国有班事,县有序民{12}。

’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效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司空视涂,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各以物至,宾入如归{13}。

是故小大莫不怀爱。

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14}。

至于王使,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15}。

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

’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匪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

欧阳修《有美堂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有美堂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有美堂记》原文及翻译译文1、欧阳修《有美堂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欧阳修《有美堂记》原文及翻译欧阳修原文: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出守于杭。

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

于是始作有美之堂。

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

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

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命予志之。

其请至六七而不倦,予乃为之言曰: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兼焉者多矣。

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

览人物之盛丽,跨都邑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舟车之会,而后足焉。

盖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

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

独钱塘,自五代始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

顿首请命,不烦干戈。

今其民幸富完安乐。

又其俗习工巧。

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

环以湖山,左右映带。

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

若天子之侍从,四方游士为之宾客。

故喜占形胜,治亭榭。

相与极游览之娱。

然其于所取,有得于此者,必有遗于彼。

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

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

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

梅公清慎,好学君子也。

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四年八月丁亥,庐陵欧阳修记。

(注)①有美堂:现在位于浙江杭县吴山最高处。

译文:宋仁宗嘉祐二年,龙图阁的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清慎先生到钱塘(杭州)去任职。

那时由于皇上很爱惜这位人材,在临行的时候写了一首诗赠送给他。

梅清慎先生到了杭州以后,在吴山上盖了一座有美堂,并把皇上赠诗的前两句中的“有美堂”三个字作为堂名,做了一块匾,设法给钱塘的市民带来荣耀。

梅先生非常喜欢这个“有美堂”,虽然现在已经调离钱塘,但是还是不能忘怀这“有美堂”,今年从金陵(南京)派人来到京城,叫我给有美堂写一篇序文。

派来的人前五、六次都被我推辞了,但梅先生还不怕失败,又派人来求我写序,所以我就写了下面这段文字:天底下山水的秀美与人们能从中得到的快乐是往往是不能两全的。

欧阳修《菱溪石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菱溪石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欧阳修《菱溪石记》原文及翻译译文1、欧阳修《菱溪石记》原文及翻译译文欧阳修《菱溪石记》原文及翻译欧阳修原文: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其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

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

菱溪,按图与经皆不载。

唐会昌中,刺史李渍为《荇溪记》,云水出永阳岭,西经皇道山下。

以地求之,今无所谓荇溪者,询于滁州人,曰此溪是也。

杨荇密有淮南,淮人为讳其嫌名,以荇为菱,理或然也。

溪傍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

金,吴时贵将,与荇密俱起合肥,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

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

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

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

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

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

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

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

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

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译文:菱溪的巨石共有六块:其中四块已经被人取走了;另一块虽然体积不大形状却很奇特,也被当地百姓收藏在家中;那块最大的,还静静地仰卧在溪水之旁,因为它太难搬动,故而得以存留在这里。

每到天气转寒秋霜降落溪水干涸后,大石便显露出来,溪旁的人见此石形状怪异,往往把它当成神灵来祭祀。

菱溪这条小溪,当地方志的图画和正文都没有记载。

唐朝会昌年间,滁州刺史李渍写过一篇《荇溪记》,说此水是从永阳岭流出来的,向西经过皇道山之下。

到实地探求考察,如今并没有叫做荇溪的溪流。

再向滁州人打听,人们都说:这条小溪就是荇溪。

杨行密占据淮南的时候,淮南人因为要避讳他的名字,才改“荇”字为“菱”字。

陈文言文带翻译

陈文言文带翻译

【原文】陈者,楚之贤臣也。

其才智过人,谋略超群。

楚王惑于谗言,欲逐陈。

陈知事不可为,遂辞归乡里。

临行之际,楚王亲送至郊,陈乃赋诗以赠。

【译文】陈,是楚国的贤臣。

他的才华和智慧超过常人,谋略也极为出众。

楚王被谗言所迷惑,想要驱逐陈。

陈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于是辞去官职,返回故乡。

在他即将离开的时候,楚王亲自送他到城外,陈于是作诗一首以赠。

【原文】楚王送陈,车骑数千,旌旗蔽日,士卒肃立。

陈下车,楚王执其手,涕泪交流,曰:“子之去,吾国倾矣!愿子他日归,相见无期。

”【译文】楚王送陈的时候,随行的车马有数千辆,旌旗遮天蔽日,士兵们肃立一旁。

陈下车后,楚王紧紧握住他的手,泪水交流,说:“你此去,我国将倾覆矣!希望你在他日归来,我们相见无期。

”【原文】陈拜谢曰:“臣不敢忘君之恩,愿君自重,以安楚国。

臣虽去,心系楚国,不敢有贰。

”【译文】陈跪拜答谢道:“臣不敢忘记君王的恩德,愿君王自重,以安定楚国。

臣虽然离去,但心系楚国,不敢有二心。

”【原文】楚王叹曰:“子之忠贞,可谓古之良臣矣。

吾闻古之贤臣,不谋私利,但谋国事。

子其勉之,以成大业。

”【译文】楚王叹息道:“你的忠诚和正直,可谓古代的良臣。

我听说古代的贤臣,不谋取个人私利,只谋国家大事。

你一定要努力,以成就大业。

”【原文】陈再拜,曰:“臣虽不才,愿尽绵薄之力,以报君恩。

愿君王以国事为重,勿以臣为念。

”【译文】陈再次跪拜,说:“臣虽然不才,愿意尽我微薄之力,以报答君王的恩德。

愿君王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要将我挂在心上。

”【原文】楚王感慨万分,曰:“子去矣,吾国幸矣。

他日若能重逢,愿与子共谋国是,以报今日之情。

”【译文】楚王感慨万分,说:“你此去,我国有幸。

他日若能重逢,愿与你共同商议国家大事,以报答今日之情。

”【原文】陈感其言,泪如雨下,曰:“臣虽去,心随楚王。

愿君王自爱,以安楚国,臣虽死,亦无憾矣。

”【译文】陈被他的话语感动,泪水如雨般落下,说:“臣虽然离去,但心却随着楚王。

038单子知陈必亡 古文观止系列 深度赏析

038单子知陈必亡 古文观止系列 深度赏析


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

➢ 单子代表的是周天子,虽然当时周室衰微,可在名义上到底 是天下之主。到大国被漠视也就罢了,没有想到在陈国,也 被晾在一边,既可见陈灵公的无道,也可见周室地位已经不 值一提,在任何诸侯心中都是可有可无,这对单子的心理刺 激无疑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单子回到国中,见到周王之后, 马上就做出了陈国将灭的结论(论述详见第二部分)。

➢ 夏姬在历史上也非常传奇,她是春秋时的四大美女之一,十分妖淫,也 可说是一个灾星,三次成为王后,七次嫁给为夫人,有九个男人为她而 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
➢ 她是郑穆公之女,郑国公主,未嫁之时便与庶兄公子蛮私通,因名声不 好,故远嫁陈国大夫夏叔御,故名夏姬,不到九月而产子,是为夏征舒, 或为公子蛮之子。
➢ 在夏征舒十二岁时,夏叔御病死。夏姬勾搭上了孔宁、仪行父,并攀上 了陈灵公。陈灵公被夏征舒射死后,夏征舒也被楚国车裂,夏姬被掠到 楚。楚庄王为其容貌所动,惊为天人,欲纳为妃,但屈巫说她连续害死 多人,是不祥之人,楚庄王害怕,遂将其赐给连尹襄老。不久,连尹襄 老战死,其子黑要直接继承了夏姬。同时,屈巫亦被夏姬的美貌所吸引, 决意娶其为妻,并放弃家族,与之私奔。楚庄王大怒,你不让我纳她为 妃,以为是为我考虑,没有想到你是留给了自己,于是发兵抄没了屈巫 之家,将一千多口人全部杀死。已经年过四旬的夏姬,居然能够让楚国 外交大臣不顾家族性命与之私奔,其杀伤力可见一斑。
古文观止系列之
卷〇三
038
单子知陈必亡
学海书山 设计


世 繁 华
路 拓
, 怎





目 录


千 山 越 尽 不

《古文观止》选读赏析--4.《单子知陈必亡》

《古文观止》选读赏析--4.《单子知陈必亡》

《单子知陈必亡》破题单子:单襄公,春秋时期单国国君。

知:预言。

陈:陈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8年),出土金文资料作敶。

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周朝诸侯国,国君妫姓,是虞舜后裔。

亡:灭亡。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苏洵《六国论》。

“单襄公预言陈国必然会灭亡”出处出自《国语》中的《周语中》《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相传为春秋末鲁国的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或汉后的学者托名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

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相较《左传》,《国语》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

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

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国语》全书二十一卷,《周语》三卷,记载了西周穆王、厉王直至东周襄王、景王、敬王时有关“邦国成败”的部分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从西周到东周的社会政治变化的过程。

《鲁语》二卷,则着重记载鲁国上层社会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时期这个礼义之邦的社会面貌。

《齐语》一卷,主要记载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采取的内政外交措施及其主导思想。

《晋语》九卷,篇幅占全书三分之一强,它比较完整地记载了从武公替晋为诸侯,献公之子的君权之争,文公称霸,一直到战国初年赵、魏、韩三家灭智氏的政治历史,从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453年,时间长,分量重,所以有人把《国语》称为“晋史”。

《郑语》一卷记周太史伯论西周末年天下兴衰继替的大局势。

《楚语》二卷,主要记灵王、昭王时的历史事件。

《吴语》一卷、《越语》二卷记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的史实。

背景公元前601年,单襄公受周定王委派,前去宋国、楚国等国聘问。

路过陈国时,他看到路上杂草丛生,边境上也没有迎送宾客的人,到了国都,陈灵公跟大臣一起戴着楚国时兴的帽子去了著名的寡妇夏姬家,丢下周天子的代表不接见。

文言文单子知陈必亡

文言文单子知陈必亡

单子知陈必亡作者:左丘明《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原文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

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

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

侯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艺,膳宰不置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旅舍。

民将筑台于夏氏。

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不见。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

”王曰:“何故?”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

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

’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待而畚梮,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

’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

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

不夺民时,不蔑民功。

有优无匮,有逸无罢。

国有班事,县有序民。

’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司空视途,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

是故小大莫不怀爱。

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

至于王吏,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

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

’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诗经《单子知陈必亡》原文译文鉴赏

诗经《单子知陈必亡》原文译文鉴赏

诗经《单子知陈必亡》原文|译文|鉴赏《单子知陈必亡》是讲周天子之臣单襄公预言陈国灭亡并预言成真的故事。

下面一起学习这篇古文吧!《单子知陈必亡》原文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

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

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

侯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艺,膳宰不置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旅舍。

民将筑台于夏氏。

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留宾不见。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

”王曰:“何故?”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

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

’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待而畚梮,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

’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

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

不夺民时,不蔑民功。

有优无匮,有逸无罢。

国有班事,县有序民。

’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司空视途,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

是故小大莫不怀爱。

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

至于王吏,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

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

’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

《单子知陈必亡》拼音版,带全文注音(左丘明)-文言文

《单子知陈必亡》拼音版,带全文注音(左丘明)-文言文

shàn 单zǐ子zhī知chén陈bì必wáng亡 [xiān先qín秦]zuǒ左qiū丘míng明dìng定wáng王shǐ使shàn单xiāng襄gōng公pìn聘yú于sòng宋 。

suì遂jiǎ假dào道yú于chén陈,yǐ以pìn聘yú于chǔ楚 。

huǒ火zhāo朝dí觌yǐ矣,dào道fú茀bù不kě可xíng行yě 也 。

hóu侯bú不zài在jiāng疆,sī司kōng空bú不shì视tú 涂 ,zé泽bù不bēi陂,chuān川bù不liáng梁,yě野yǒu 有yǔ庾jī积,cháng场gōng功wèi未bì毕,dào道wú无liè 列shù树,kěn垦tián田ruò若yì艺,shàn膳zǎi宰bú不zhì 置xì饩,sī司lǐ里bú不shòu授guǎn馆,guó国wú无jì 寄yù寓,xiàn县wú无lǚ旅shè舍。

mín民jiāng将zhù筑tái 台yú于xià夏shì氏。

jí及chén陈,chén陈líng灵gōng公yǔ 与kǒng孔níng宁、yí仪xíng行fǔ父nán南guān冠yǐ以rú如xià 夏shì氏,liú留bīn宾bú不jiàn见。

课后翻译

课后翻译

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

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

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伙计听说他做了王,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 我要见陈涉。

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

经他反复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

等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涉的名字。

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

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后,客人说: 夥颐!陈涉大王的宫殿高大深邃啊! 楚地人把 多 叫做 夥 ,所以天下流传 夥涉为王 的俗语,就是从陈涉开始的。

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放肆,常常跟人讲陈涉从前的一些旧事。

有人就对陈王说: 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

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

从此之后,陈王的故旧知交都纷纷自动离去,没有再亲近陈王的人了。

陈王任命朱房做中正,胡武做司过,专门督察群臣的过失。

将领们攻占了地方回到陈县来,命令稍不服从,就抓起来治罪,以苛刻地寻求群臣的过失作为对陈王的忠心。

凡是他俩不喜欢的人,一旦有错,不交给负责司法的官吏去审理,就擅自予以惩治。

陈王却很信任他们。

将领们因为这些缘故就不再亲近依附他了。

这就是陈王所以失败的原因。

随着反秦战争的发展,起义军内部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陈胜变得骄傲,听信谗言,诛杀故人,与起义群众日益疏远,派往各地的将领也不再听从他的节制。

围攻荥阳的假王吴广也与义军将领田臧意见不合,田臧竟假藉陈胜的命令杀死吴广,结果导致这支队伍全军覆灭。

章邯既在荥阳获胜,乘胜猛扑陈县,陈胜接战不利,突围逃至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为叛徒庄贾杀害。

此后陈胜的部将吕臣率领的苍头军虽两度收复陈县,处死庄贾,但张楚政权已不复存在。

陈胜、吴广起义虽不到一年而败亡,但因此而在全国燃起反秦烈火,不久就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史记单独文言文翻译注释

史记单独文言文翻译注释

原文: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数以诛,家贫交绝,不得推合为伍。

及项梁之起,信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

汉王入蜀,信亡归楚。

居楚,信尝北击魏破代,还报,说楚汉权形势可因以击,不采用。

已而汉王欲攻齐,信说汉王曰:“齐伪诈多变,南边赵,北边燕,而无大志,未可击也。

不如先下赵。

赵定,齐必从风而服。

愿王亟攻赵。

”汉王从其计,遂引兵击赵。

赵王歇败走,信遂虏赵王,杀成安君陈余。

汉王既入赵,信因说汉王曰:“兵贵神速。

今赵举国北亡,其野空,此所谓‘破竹之势’也。

愿王亟过赵,北击燕,此齐必从风而服。

”汉王从其计,引兵击燕。

燕王臧荼败走,信遂虏燕王。

是时汉王已使人拜信为齐王,遂将兵东击齐。

注释:1. 淮阴侯韩信:淮阴人,西汉初年著名将领,因功被封为淮阴侯。

2. 布衣:平民百姓。

3. 推择:推举选拔。

4. 诛:被处死。

5. 推合:推荐合乎条件的人。

6. 项梁:楚汉争霸时期楚将。

7. 汉王: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8. 蜀:古代地名,指今天的四川地区。

9. 伪诈多变:狡诈多变。

10. 南边赵,北边燕:赵国在南方,燕国在北方。

11. 破竹之势:比喻一举成功,不可阻挡。

12. 成安君陈余:赵国将领,与韩信有矛盾。

13. 臧荼:燕国国王。

14. 拜:任命。

15. 东击齐:向东进攻齐国。

翻译: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在他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贫穷无靠,无法被推举为官。

他曾多次被处死,家境贫困,朋友断绝,无法被推荐加入军队。

后来项梁起兵反秦,韩信跟随他,住在戏下,没有名声。

刘邦入蜀,韩信逃回楚国。

在楚国,韩信曾北击魏国,攻破代国,回来报告,建议楚汉双方可以趁机进攻,但未被采纳。

不久,刘邦想要攻打齐国,韩信向刘邦建议说:“齐国狡诈多变,南边有赵国,北边有燕国,他们没有大志向,不可轻易进攻。

不如先攻打赵国。

赵国一旦被攻破,齐国必然随风而降。

希望大王赶紧攻打赵国。

”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率领军队攻打赵国。

赵王歇败走,韩信于是俘虏了赵王,杀了成安君陈余。

阅读《单子知陈必亡》的体会

阅读《单子知陈必亡》的体会

终于背过了,如同翻越了一座大山。

有跋涉的艰辛和奔波的劳苦,也感受到了一路的花香鸟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瑰丽。

这是一篇调查报告,作为周定王器重的单朝,的确是一个具有卓越的政治眼光的人。

仅仅是一次路过,陈国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存在的问题,他就能洞若观火。

当然我们可以想见,这次出访,是有着政治目的的。

在楚国的力量日益强大的时候,各个顺从于周王,或者说是没有叛逆迹象的诸侯国家在干些什么?周定王刚刚继承王位,就遇到了楚庄王问鼎。

虽然有精明干练的王孙满,机智而勇敢的敲打了楚庄王,使其临时打消了取周王而代之的企图。

但是周王以及主要的卿佐应该意识到形式的严峻。

这个时候,没有交代其他国家如何,但是陈国的情况确实是出奇的糟糕。

究竟如何呢?单朝没有笼统的下结论,而是列举了以下很能说明问题的以下几个主要事实:这样做从思想和文化上,是一种对于官员和民众的误导,必然会导致上行下效。

严重腐蚀人们的思想,国家和老百姓的财富积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生活上的困难。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陈国没有一个规范的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存在严重的漏洞,例如路旁植树制度,对于公路的养护制度、农闲时候的基本建设制度、重视农业的耕作和收获制度等等,在这里国君和民众都没有得到重视。

他们在忙些什么呢?不管是一般的民众,还是君主,还是高级官员,都是在追求享乐。

用现在的话说,他们都存在严重的渎职行为。

在外交方面,存在的严重的不足。

不用说是主动的与兄弟诸侯国家搞好关系,就是天子的外交官员经过,他们也是熟视无睹。

这是对于现存的政治制度的一个公然蔑视,是没有政治头脑和政治眼光的突出表现。

这样做的结果,会失去诸侯国家的政治支持,会使自己变得孤立起来。

周王朝的核心机构都受到威胁和挑战,凭借着天子和倾佐们的德行和智慧维持着一种岌岌可谓的统治局面,而作为一个比较小的诸侯国却只是知道自己享乐,自己内政搞得不好,不懂得及时学习反思,而且一味的放弃一些好的做法,去学习一些落后的不好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子知陈必亡》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单子知陈必亡》叙述与一轮紧密结合,一轮从叙事中自然推断而出,文章虽然比较长,但显得井井有条。

开头一段叙述单襄公在陈国之所见,单襄公据此推断陈国必定灭亡。

中间部分展开,从陈侯违背农事季节,不注重生产建设,不执行与他国之间的交往原则与礼节,荒淫逸乐四个方面对其理由进行阐述,文章引经据典,条分缕析,错综变化,细致淋漓,最后得出“岂能久乎”的结论,并以史实证明其言之不诬。

【原文】《单子知陈必亡》出处:《国语·周语中》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①。

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

火朝觌矣②,道茀不可行也③,候不在疆④,司空不视涂⑤,泽不陂⑥,川不梁⑦,野有庾积⑧,场功未毕⑨,道无列树⑩,垦田若蓺⑾,膳宰不致饩⑿,司里不授馆⒀,国无寄寓⒁,县无施舍,民将筑台于夏氏⒂。

及陈,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⒃,留宾不见。

单子归,告王曰:“陈侯不有大咎,国必亡。

”王曰:“何故?”对曰:“夫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本见而草木节解,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

故《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

’故《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

’其时儆曰:“收而场功,待而畚梮,营室之中,土功其始,火之初见,期于司里。

’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

今陈国火朝觌矣,而道路若塞,野场若弃,泽不陂障,川无舟梁,是废先王之教也。

”“《周制》有之曰:‘列树以表道,立鄙食以守路,国有郊牧,疆有寓望,薮有圃草,囿有林池,所以御灾也,其余无非谷土,民无悬耜,野无奥草。

不夺民时,不蔑民功。

有优无匮,有逸无罢。

国有班事,县有序民。

’今陈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民罢于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周之《秩官》有之曰:‘敌国宾至,关尹以告,行理以节逆之,候人为导,卿出郊劳,门尹除门,宗祝执祀,司里授馆,司徒具徒,司空视途,司寇诘奸,虞人入材,甸人积薪,火师监燎,水师监濯,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

是故小大莫不怀爱。

其贵国之宾至,则以班加一等,益虔。

至于王吏,则皆官正莅事,上卿监之。

若王巡守,则君亲监之。

’今虽朝也不才,有分族于周,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而司事莫至,是蔑先王之官也。

“《先王之令》有之曰:‘天道赏善而罚淫,故凡我造国,无从非彝,无即慆淫,各守尔典,以承天休。

’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不亦嫔姓矣乎?陈,我大姬之后也。

弃衮冕而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也。

“昔先王之教,懋帅其德也,犹恐殒越。

若废其教而弃其制,蔑其官而犯其令,将何以守国?居大国之,而无此四者,其能久乎?”六年,单子如楚。

八年,陈侯杀于夏氏。

九年,楚子入陈。

【注释】①定王:周定王。

单(shàn)襄公:名朝,定王的卿士。

②火:即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又叫商星,是一颗恒星。

觌(dí)见:见。

此指夏历十月,心宿早见于东方。

③道茀(fú):野草塞路。

④候:候人。

路上迎送宾客的官吏。

⑤司空:官名。

西周始置,春秋、战国时沿用。

它的职责是掌管工程建设,包括修治道路。

⑥泽:水积聚的地方。

这里指水塘。

陂(bēi):泽边堵水的堤岸。

⑦梁:桥梁。

⑧庾(yǔ):露。

积:积聚之物。

⑨场功:指收割庄稼。

场,打粮、晒粮的地方。

⑩列树:古时候在道路两旁种树作为标记。

⑾垦田:已开垦的田地。

蓺(yì):茅芽。

⑿膳宰:即膳夫。

宣达王命以及主管王的饮食等事的官吏。

饩(xì):活的牲畜。

⒀司里:掌管客馆的官。

⒁寄寓:犹言旅馆。

⒂夏氏:指陈大夫夏征舒家。

陈灵公与征舒母夏姬公开淫乱,所以要老百姓给夏氏筑台。

⒃陈灵公:名平国。

孔宁、仪行父:都是陈国的大夫。

南冠:楚国的帽子。

【白话翻译】周定王派单襄公出使宋国,此后又借道陈国去访问楚国。

已是清晨能见到大火星的季节了,道路上杂草丛生无法通行,负责接待宾客的官员不在边境迎候,司空不巡视道路,湖泽不筑堤坝,河流不架桥梁,野外堆放着谷物,谷场还没有修整,路旁没有种植树木,田里的庄稼稀稀拉拉,膳夫不供应食物,里宰不安排住处,都邑内没有客房,郊县里没有旅舍,百姓将去为夏氏修筑台观。

到了陈国都城,陈灵公与大臣孔宁、仪行父穿戴着楚地流行的服饰到夏氏家玩乐,丢下客人不会见。

单襄公回朝后告诉周定王说:“陈侯如果不遭凶灾,国家也一定要灭亡。

”周定王问:“为什么呢?”单襄公答道:“角星在早晨出现时表示雨水结束,天根在早晨出现时表示河流将干枯,氐星在早晨出现时表示草木将凋落,房星在早晨出现时便要降霜了,大火星在早晨出现时表示天气已冷,该准备过冬了。

所以先王的教诲说:‘雨季结束便修整道路,河流干枯便修造桥梁,草木凋谢便储藏谷物,霜降来临使备好冬衣,寒风吹起就修整城郭宫室。

’所以《夏令》说:‘九月修路,十月架桥。

’届时又提醒人们说:‘结束场院的农活,备好土箕和扁担,当营室之星见于中天时,营造工作就要开始。

在大火星刚出现时,到司里那儿去集合。

’这正是先王能够不费钱财而向民众广施恩惠的原因啊。

现在陈国早晨已能见到大火星了,但是道路已被杂草堵塞,农村的谷场已被废弃,湖泊不筑堤坝,河流不备舟桥,这是荒废了先王的遗教。

“周代的制度规定:‘种植树木以标明道路,郊外提供食宿以款待旅客。

国家有专设的牧场,边境有接待宾客的设施,洼地里有茂盛的水草,园苑中有林木和水池,这都是用来防备灾害的。

其余的地方无不是农田,百姓没有闲置的农具,田野没有丛生的杂草。

农时不被耽误,劳力不被浪费。

生活富裕而不穷困,百姓安逸而不疲惫。

都城中各类人员职责分明,郊外的民众劳作井然有序。

’如今陈国的道路无法辨认,农田埋没在杂草丛中,庄稼熟了无人收割,百姓为国君的享乐而疲于劳作,这是抛弃了先王的法度。

“周的《秩官》上说:‘地位相等国家的宾客来访,关尹便向上报告,行理手持符节去迎接,候人引路,卿士到郊外表示慰问,门尹清扫门庭,宗祝陪同客人行祭礼,司里安排住处,司徒调派仆役,司空视察道路,司寇查禁奸盗,虞人供应物品,甸人运送燃料,火师照看火烛,水师料理盥洗,膳宰进送熟食,廪人献奉粮米,司马备齐草料,工人检修车辆,百官各按职责照应,客人来访如同回到了家里。

因此大小宾客无不感到满意。

如果大国的客人到了,接待的规格就提高一个等级,更加恭敬。

至于天子派官员到来,则由各部门的长官接待,上卿加以督察。

如果天子下来巡视,就由国君亲临督察。

’如今臣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还是天子的亲族,是奉了天子的使命作为宾客而途经陈国,然而主管的官员却不来照应,这是蔑视先王所制定的官职。

“先王的法令中说:‘天道是奖善惩恶的,所以凡由我们周室治国,不允许违背法令,不迁就怠惰放纵,各自遵守你们的职责,以接受上天的赐福。

’如今陈侯不顾念历代相承的法度,抛弃自己的夫人妃嫔,带领下属到夏氏那里去恣意淫乐,这不是亵渎了姬姓吗?陈侯是我们大姬的后裔,却丢弃正式的礼服而穿戴楚地的服饰外出,这不是简慢了礼制吗?这又违背了先王的政令。

“过去先王的教诲,即使认真遵行还恐怕有所差池。

像这样荒废先王的遗教、抛弃先王的法度、蔑视先王的分职、违背先王的政令,那凭什么来保守国家呢?地处大国的中间而不仰仗先王的遗教、法度、分职、政令,能够支持长久吗?”周定王六年,单襄公到楚国。

定王八年,陈灵公被夏征舒杀害。

定王九年,楚庄王攻入陈国。

【解析】公元前601年,单襄公受周定王委派,前去宋国、楚国等国聘问。

路过陈国时,他看到路上杂草丛生,边境上也没有迎送宾客的人,到了国都,陈灵公跟大臣一起戴着楚国时兴的帽子去了著名的寡妇夏姬家,丢下周天子的代表不接见。

单襄公回到京城后,跟定王说,陈侯本人如无大的灾难,陈国也一定会灭亡。

单襄公的预言很快实现了。

两年后,与夏姬私通的陈灵公在谈笑中侮辱夏姬的儿子夏征舒,被夏征舒射死。

单襄公的先见之明不止一次。

前575年,周简王十一年,楚晋两国对决,结果楚军大败。

晋国获胜后,派至向周简王告捷。

在朝见周王之前,王叔简公设酒宴招待至,互赠厚礼,谈笑甚欢,王叔简公在朝堂上称赞至。

至还在邵桓公面前自夸功大,说晋国这次打败楚国,实际是由于他的谋划。

邵桓公把谈话的内容告诉了单襄公:“王叔简公称赞至,认为他一定能在晋国掌权,因此王叔简公劝我们各位大臣为至多说好话,以便今后在晋国能有所照应。

”单襄公很不客气地说:俗话说“刀架在脖子上”,恐怕就是指至这种人吧。

君子不自我吹嘘,并非为了谦让,而是怕掩盖了别人的长处。

大凡人的天性,总喜欢超过别人,但不能用无视别人长处的手段。

越是要掩盖别人的长处,他压制下边的人也就越厉害,所以圣人看重谦让。

如今至的位置在晋国其他七卿之下而想超过他们,那也就会有七人的怨恨,至将凭什么来应付呢?刀已经架在至的脖子上了。

单襄公一口气预言五个人的命运。

先知的话很快实现,晋厉公回国不久就诛杀三。

第二年,前573年,晋国大臣诛杀晋厉公,葬礼只用了一车四马。

同年,齐灵公杀国佐。

单襄公的预言不到三年就全部实现。

单襄公的先知之能尚不止此。

他还预言了寄留于周天子脚下的晋襄公的曾孙周子将来一定会成为晋国的国君。

结果,晋厉公被弑后,国中无主,晋人迎回周子立为国君,这就是晋悼公。

至此,单襄公的预言彻底实现。

对单襄公的预言,人们一直试图进行理性的解释,却也难以理解先知的能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