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课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三一文库()/初中一年级〔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1]〕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全翻译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叹曰:“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何苦而不平?”杂曰:“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计不可阻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之明也。
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手,叩木之口,能说其志乎?如彼石也,若可移动,则吾举而扬之;若不可移动,则吾去而之他。
何至于是?愚公之妻曰:“公等众人,何其愚也?吾闻之,人力有穷,而山无穷也。
以吾之力,虽不能毁山之一毛,然吾能使其不增,则山自平。
”愚公从之。
自此,愚公之家无山不至,无石不削。
而河曲之山,自愚公移山以来,未尝增其高。
河曲智叟闻而笑之,曰:“愚哉,愚哉!移山者,移山也,非移心也。
吾观愚公之心,固未尝有移也,而何至于此?”愚公叹曰:“子之见固陋也,吾闻之,移山者,移山也,非移心也。
吾之心,固未尝有移也,而子何所见而笑我哉?”河曲智叟无以应,而心服之。
余闻之,智叟之所以笑愚公者,以其不能移心也。
然而愚公之心,未尝不欲移山,但以力不能耳。
若能移心,则移山之志,固不难矣。
故曰:“志者,气之帅也;气者,志之使也。
志者,志之主也;气者,气之主也。
志者,志之根也;气者,气之根也。
志者,志之原也;气者,气之原也。
志者,志之本也;气者,气之本也。
志者,志之宗也;气者,气之宗也。
志者,志之主也;气者,气之主也。
志者,志之宗也;气者,气之宗也。
志者,志之主也;气者,气之主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能够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呢!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齐鲁大地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七年级下册竹里馆王维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解漫天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独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呢!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云,决入归鸟。
会当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齐鲁大地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缘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文言文原文和翻译文言文原文1. 沁园春·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出三皇旦,笙歌歌盈。
平山顶,羌笛歇。
转角凝望青云层,不知乘月几霜天。
青芜瞥白鹄归南,双翠凤凰来向东。
败杨远,深渊草地直千里,十六地循战沉沦。
回血山阴凤三弦,洞房春半,金花星去馬鸣龙。
喜山头。
雁边鸿过,一堆士庶各看园。
绮翠飘旌旆益来营,送祝福,和仗中县大瀼漂。
国学炎黄十郡垒,如意会,奏无管和文绣。
3. 骆驼祥子·第一回怎生廿一发,公子几棍灭家。
城边路说。
茕茕寡人,外头皆是黑。
路人侦察灭了太太,问灭了公子也。
大爷自有来由,外头闹心不思眼。
叫春,又找春,春不卖,多过两文手租,独走独醋,不欠内天。
来也,地也,水也,花也,虽山山,山山无意意,去无反问。
时也,势也,遭也,逢也,虽人人,人人有心心,尽赋古颂。
其势转不住,张枷司马一绳得。
地也,水也,石也,脸也,虽川川,川川倒问倒,无人愿拜!家也,国也,权也,势也,虽天天,天天不打不,无怕不意!文言文翻译1. 沁园春·雪白天已经到了山的尽头,黄河水流入大海。
想要穷尽千里目,再上一层楼。
2.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晚出来,阳光照亮大地。
笙歌声充满空气,山顶平坦,羌笛静默。
转过角落凝视蓝天白云,不知乘着月亮时已几点霜天。
瞥见青色草地上的白色雁归南,两只翠绿的凤凰飞到东方。
随着远去的杨树,深渊的草地,直通千里,十六个地方战争陷入沉沦。
回血的山阴凤三弦,洞房的春天已经过去,金花和星星去了,马和龙在鸣唤。
山头喜庆。
雁边,鸿鹄飞过,士人和庶民各自欣赏花园。
丝绸和翠绿的旗帜飘扬越来越多,送来祝福,和中县大瀼的漂流。
国家学府炎黄十二个郡堡,将如意聚集在一起,演奏出无乐器的和谐。
3. 骆驼祥子·第一回因为出了廿一发,公子几棍子灭了家。
城边的路上有人说。
孤零零的人,在外面每个人都是黑的。
初一必读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君子不器。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知其仁也,焉得仁?”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在为别人谋划事情时,我忠诚吗?与朋友交往时,我诚信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我复习了吗?”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的缺点就改正自己的不足。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这样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孔子说:“由!教导你懂得这个道理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明智的。
”孔子说:“在十户人家的村落里,一定有像我这样忠诚的人,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怎么能得到仁德呢?”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过量,居住不求安逸,对工作勤奋,说话谨慎,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去实践的?”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孔子说:“不处在那个职位上,就不去谋划那个职位上的事情。
”孔子说:“君子以文字会友,以朋友来辅助仁德。
(完整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
(完整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初中文言文加古诗翻译七年级上册1.童趣(沈复)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
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2.《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初一全部文言文及翻译
一、《论语》节选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二、《孟子》节选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帮助最少的时候,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最多的时候,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三、《庄子》节选原文: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之为宝,置于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翻译: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先去邀请他,说:“希望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您。
”庄子拿着鱼竿却不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经有三千岁了,大王把它当作宝贝,供奉在庙堂上。
这只神龟,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而显贵,还是宁愿活着在泥地里拖着尾巴呢?”四、《史记》节选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翻译: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戒律: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要戒除对美色的追求;到了壮年,血气旺盛,要戒除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除贪得无厌。
”五、《战国策》节选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翻译:孟子去见梁惠王,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也有什么对我国家有利的事情吗?”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也有仁义就可以了。
大王问如何使国家有利,大夫问如何使家族有利,士人和普通百姓问如何使自己有利,上上下下都只追求利益,那么国家就危险了。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古诗词原文及翻译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呢!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齐鲁大地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初一语文课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篇一】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篇二】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原文和翻译七年级下册竹里馆王维独坐幽里,弹琴复长。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情。
【译文】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从谁家响起了悠扬的笛声。
这美妙悠扬的声音,随着春风弥漫了整个洛阳城。
在这静静的黑夜里,忽然听到感人肺腑的折柳曲,有谁不为此勾起怀念故乡的情思啊!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解漫天雪飞。
【译文】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一时间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
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独然而涕下!【译文】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君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
一想到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吊古伤今,我怎能不悲从中来、潸然泪下呢!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云,决入归鸟。
会当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在齐鲁大地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苍翠的青色。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极力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感到眼角几乎要裂开。
我一定要登临泰山极顶,俯瞰群山,它们都将变得那么渺小。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缘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极高的宝塔,我听说鸡叫时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注释及翻译文言文注释及翻译文言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理解文言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文化。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一些文言文课文,下面将为大家提供这些文言文的注释及翻译,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
1. 《孟子·离娄下》离娄,字重耳,是战国时期的人物,本文讲述了他与朋友们的一次别离。
以下是文言文的注释及翻译:离娄初行,或暂别离也。
义渠,楚国边境之地名。
言其东行至临安而谢朋友。
篦,梳头用具。
安楚,指留在楚国。
未成就,指还未达到目标。
山城,指楚国都城郢城。
2.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本文是一首古代诗歌,描绘了农民在风雨中辛勤劳作的情景。
以下是文言文的注释及翻译:匪石匪石,一作非石。
指某种树木。
籥,指农具,用来插秧子。
允矣,表示同意或者赞同。
奏矣,指高兴地歌唱。
庐矣矣,指农民的房屋。
軏矣矣,指卧在农田上帮助深耕的农民。
3. 《楚辞·九辩·离骚》本文为楚辞中的名篇,描述了屈原沉浸在离骚之中的悲愤情绪。
以下是文言文的注释及翻译:引领,引导。
舞厌,以舞蹈来消愁。
困厌,被困扰或痛苦。
九重,指楼台高阁。
似兮若,似兮若,如同。
绸缪,指心思琢磨。
四座,四座,指四周。
欽赏,指沉浸在美景中。
通过对这些文言文的注释及翻译,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思。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文言文,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篇一】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原文翻译核舟记原文阅读出处或作者: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持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原文翻译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
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七上文言文注释加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1. 子:指孔子,古代对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尊称。
2. 学:学习知识、道德。
3. 而: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4. 时:按时、适时。
5. 习:复习、温习。
6. 之:代词,指所学的内容。
7. 说:通“悦”,愉快、高兴。
8. 有:存在、有。
9. 朋:朋友。
10. 自:从。
11. 远方:指远方的地方。
12. 来:到来。
13. 乐:快乐、欢乐。
14. 人:别人。
15. 不知:不了解、不认识。
16. 而: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17. 不愠:不生气、不恼怒。
18. 君子: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的表现吗?”
【译文】
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学习的三个层面:首先是学习之后要不断地温习,这样才能巩固所学知识,获得快乐;其次是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这是人生一大乐事;最后是面对别人的误解和不了解,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生气,这是君子应有的品质。
这三层含义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孔子对学习和人际交往的深刻理解。
初一必考文言文及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翻译:孔子说:“政治,就是端正。
你带头端正,谁还敢不端正呢?”三、《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有仁爱之心的地方才是美好的。
选择居住在不仁爱的地方,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四、《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
”五、《论语·述而》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改正自己的不足。
”通过以上五个章节的文言文及翻译,我们可以了解到《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如学习、修身、治国等。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积累词汇,掌握语法规则,同时还要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古人的智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初中阶段,学习文言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1. 注重词汇积累。
文言文中有很多实词和虚词,我们要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方式,掌握它们的意思和用法。
2. 理解句子结构。
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我们要学会分析句子成分,理解句子的含义。
3. 掌握修辞手法。
文言文中常用比喻、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我们要学会欣赏和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4. 理解文章内涵。
文言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要通过学习,体会古人的思想观念和人生哲理。
5. 勤于练习。
学习文言文需要反复练习,我们要多读、多背、多写,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部文言文原
文和翻译
篇一《孔乙己》
原文
吾无祖籍,无籍也无名。
作工本差池,逐日生计艰难。
亲朋无依,寄宿在草场旁边一个破烂庙里。
远远的看去,这座庙也只不过
是一间有前厅的土坯房。
里面安安稳稳地住了我三四年,你们或许
会觉得奇怪:怎么一个人能在这样的地方过得去?其实也难不倒我,我还有那两只野狗,它们为我看家护院,我为它们搜集食物。
只是,一到夜里,我的心思总会沉重起来,仿佛和我一起在这里栖息的不
仅有野狗,还有许多遭逢悲凉的人,他们的影子、他们的话语,都
萦绕在每一个角落。
我的心情就像这一座庙里的灰尘,无论怎么风吹,总是落灰。
翻译
我没有祖籍,没有籍贯也没有什么名气。
我的手艺平平,每天
都挣扎着为生计而努力。
我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借助,所以只得搬进
旁边一个破烂的庙里过日子。
这座庙远远望去也不过只是一个带有
前厅的土坯房而已。
我已经住在里面三四年了,或许你们会很惊奇:怎么一个人会奋斗在这样的环境里?其实我并不介意,因为我有两
只野狗,它们看家护院,我则负责给它们寻找食物。
可是,每到夜
晚我的心情总是变得沉重不安,仿佛这里不仅居住着我和野狗,还
有很多和我一样遭遇悲惨的人,他们的影子,他们所说的话语都在
这里萦绕。
我的心境就像这座破庙里的灰尘,无论风吹雨打,始终
不能舍去。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全部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全部-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重点字词:-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 文义:文章的义理。
- 俄而:不久,一会儿。
- 骤:急。
- 欣然:高兴的样子。
-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 未若:不如,不及。
-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大笑起来。
(谢道韫)就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 赏析:- 本文通过谢家子弟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机智。
在对比“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种比喻时,“柳絮因风起”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雪花随风飘舞、轻盈灵动的姿态,体现了谢道韫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 重点字词:- 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 日中:正午时分。
-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 乃:才。
-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 不:同“否”。
-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舍弃。
-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 引:拉,牵拉。
- 顾:回头看。
-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课本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篇一】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
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他儿子说:“如果
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
”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
这
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
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篇二】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
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
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
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
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
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
不逾越法度规矩。
”
4、子曰:“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
人能够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
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
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
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
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能够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
改变。
”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
虽有嘉肴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其此之谓乎!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虽然有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
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动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饿就是这个道理。
河中石兽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fèi),岂能为暴涨携(xié)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
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
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zhì)坎穴中。
如是
再啮(niè),石又再转(zhuan)。
转(zhuan)转(zhuan)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diān);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
臆(yì)断欤(yú)?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
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
河中寻找石兽,到底没找到。
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
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就是石头的
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
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落入河中的
石兽,都理应到河的上游寻找。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
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
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
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
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是疯
狂的;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人们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
这样,那么对于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有很多啊,难道
能够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篇三】
一、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
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
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
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
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二、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
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
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
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
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
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
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
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
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