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三一轮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③④①② 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3.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答案 1.A 2.D 3.B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也就是高山林线。

下图为“全球部分山脉、山地林线海拔高度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4~5题。

4.全球山地林线的分布()。

A.从30°N的副热带向南北两极递减B.林线海拔最大值出现在赤道上C.天山林线低于横断山脉是因其远离海洋、水汽少D.50°N~70°N之间纬度每升高1°,林线海拔约升高130米5.控制林线海拔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

①温度②湿度③坡度④坡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4.C 5.A据此完成6~7题。

6.油膜覆盖对原油泄漏海域产生的影响主要有()①海洋生物死亡增加②海水吸热量增多③空气变干燥④气温日较差变大⑤降水增多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②④⑤7.下列国家近海海域受此次泄漏影响最大的是()A.加拿大B.日本C.菲律宾D.墨西哥答案 6.B7.D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欧、非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

据此完成8~9题。

8.导致沿途①和③、②和③地气候的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 D.②、④9.③→④→⑤体现自然带的()。

A.纬度地带性规律B.经度地带性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答案8.A9.A下图为我国典型林木景观图。

读图完成10~11题。

甲—大胡杨树乙—兴安林海丙—海南椰树丁—黄山迎客松10.从丙地到乙地林木景观的变化体现了()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11.下列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答案10.B11.A下图为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12~13题。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一轮限时规范训练: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一轮限时规范训练:第5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一部分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2012·广东文综,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

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解析由题干可知,“生物泵”作用是调节大气中CO2的浓度,CO2为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而该作用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A项正确;洋流是在海水密度差异或大气运动等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故D项错误。

臭氧层空洞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的结果,B项错误;酸雨则是由人类生产活动中排放的硫氧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形成的,C项错误。

答案 A2.(2011·广东文综,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

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解析石灰岩广布地区容易发生岩石溶蚀,地表崎岖,易引发水土流失,导致基岩裸露,土地生产能力退化,植被退化,进而导致侵蚀进一步加强,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加剧这一过程,形成恶性循环。

答案 C(2014·广东韶关一模)读“某区域地理要素关联图”,完成3~4题。

3.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地理位置D.下垫面状况4.近年来该地频繁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主要是下列何种因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A.气候B.地形C.植被D.河流解析第3题,各地理要素的形成与该地的地理位臵密切相关。

第4题,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答案 3.C 4.C5.(2013·广东文综,3)下图为我国某省区植被覆盖度(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状况越好)沿经度变化示意图。

2015水平考试复习与训练之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5水平考试复习与训练之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水平考试必修一单元复习与练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生物演化史:地球早期以 演化为主,生命出现后,以有机进化即 演化为主。

●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发展的。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它改变了大气性质,使地理环境从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

2.地质史上两大生物灭绝时期: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练习题】根据右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质年代回答1~3题1.关于这五个代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单位:亿年)( )A .①表示元古代B .②表示太古代C .③表示中生代D .⑤表示新生代2.出现银杏、松柏等高大乔木的时期是( ) A .② B .③ C .④ D .⑤3.有关③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一时期的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B .晚期出现了人类C .晚期蕨类植物明显衰退D .这一时期的末期,三叶虫等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灭绝了3.人类演化与环境: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人类已成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

4.三大全球大气环境问题:①全球变暖②; 破坏;③酸雨问题。

●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①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C 2O 、CH 4 、氧化氮 、O 3 、氟利昂等温室气体;②大面积破坏森林3.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组成的有机整体。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②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即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性质的改变(包括对相邻地区的影响)。

●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要综合考虑,统一规划。

右上图是“我国东北林区某地的采伐痕迹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方位及判断依据组合正确的是( )A .东、西、南、北——地形、水源B .北、南、西、东——热量、光照C .南、北、东、西——土壤、水源D .西、东、南、北——地形、光照5.这种采伐方式带来的后果,不可能是( ) A .水旱灾害频繁B .沙尘天气加重C .物种减少D .地震灾害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6~7题。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同步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同步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植被的形状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图l是某植物表示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植被生长地域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A.干旱B.湿润C.冰冷D.炎热2.随着全球变暖,外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能够发作的变化是A.地上局部植株变矮小B.地上局部叶片变大C.地下局部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局部分支增加2021年7月1日,一名骑行喜好者从北京动身,骑行至新疆吐鲁番,途中发现景观类型有动身时的森林变化为草原,后又变化为戈壁、荒漠。

据此完成3~4题。

3.这种变化表达了天文环境的A.全体性B.无规律性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共同性4.与这种变化相似的是A.重新加坡到北京的变化B.从莫斯科到共青城〔俄罗斯东部城市〕的变化C.从成都到拉萨的变化D.从伦敦到阿斯塔纳〔哈萨克斯坦首都〕的变化图6为某山地散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以下关于甲地所在半球和坡向的推测正确的选项是A.北半球阴坡B.南半球阴坡C.北半球阳坡D.南半球阳坡6.形成该山地南北坡雪线海拔高度差异的主要要素是A.坡度B.气温C.植被D.降水以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散布图〞。

据图完成7~9题。

7.图3中山脉东侧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为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亚热带湿润气候D.温带季习尚候8.招致图3中山脉东西两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要素是A.洋流B.光照C.热量D.水分9.该山脉能够位于A.亚欧大陆东岸B.澳大利亚大陆西岸C.南美洲南部西岸D.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岸读〝自然带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图中①~⑧区分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R为年辐射差额(即热量支出):n/Lr为枯燥指数(指数越大表示越枯燥)。

读图完成10~11题。

10.与①所示的自然景观相分歧的地域是A.西西伯利亚平原B.江南丘陵C.刚果盆地D.巴西高原11.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画,正确的选项是A.①一②一③一④自然带的更替表达了海拔从低向高的自然带变化规律B.①一②一③一④自然带的更替主要表达了水分条件的差异C.③一⑥一⑦一⑧自然带的更替表达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规律D.③一⑥一⑦一⑧自然带的更替主要表达了热量条件的差异以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表示图。

北京市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地理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附答案)

北京市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地理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附答案)

北京市2015届高三模拟考试地理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北京市朝阳区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4分)(1)读甲图,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主要原因。

(2分)(2)读乙图,判断喜马拉雅山脉a段所属的山地类型。

(2分)(3)读丙图,指出造成此山峰独特形态的外力作用。

(2分)(4)读丁图,比较喜马拉雅山南、北坡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分)(北京市东城区普通校2014届高三12月联考试卷)下图关于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天山、阿尔卑斯山四座山的雪线和自然带的情况,完成下列小题。

(1)四座山正确的是:A.a是珠穆朗玛峰B.b是天山C.c乞力马扎罗山D.d是阿尔卑斯山(2)纬度由高到低排序是:A.abcd B.dcba C.acbd D.abdc(3)关于b山,正确叙述的是:A.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地热资源丰富B.北坡雪线高是因为山地迎风坡C.自然带南北差异大,因为南北纬度差异大D.山脉还在升高,因为板块的生长边界。

(4)关于c山,正确叙述的是:A.处于内陆地区,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不到B.南坡雪线高是因为山地迎风坡C.自然带南北差异,因为热量的差异大D.此山发育河流都是内流河(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博格迭峰位于我国天山的东段。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博格达峰A.垂直自然带分布主要以水分为基础B.北坡和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量相同C.垂直自然带的基带是温带荒漠带D.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随季节而变化(2)图中山地针叶林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①阳坡,蒸发强②阴坡,蒸发弱③迎风坡,降水量多④背风坡,降水量少A.②③B.①③C.④②D.③④【答案】(1)C(2)A【解析】试题分析:(北京市东城区2014届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A.200米以下B.200~1000米C.800~1000米D.大于1000米(2)图中城镇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是①地形平坦②气候温和湿润③交通运输便捷④基督教的影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图中甲地发现绘有牛、羊以及马、骆驼等图案的岩画。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当秋风吹起,一片片银杏叶由绿变黄,成为秋天最绚烂的乐章。

10月底-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钓鱼台银杏大道,11月中下旬可以转战浙江的长兴十里古银杏长廊,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是广东韶关南雄帽子峰镇赏银杏的好时节。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银杏林属于()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以上地区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为()A.地形B.降水C.光照D.热量3.下列有关土壤说法错误的是()A.土层厚、层次多或分层明显,表明土壤发育程度高B.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C.我们到田地中观察到的土壤不全是自然土壤D.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就是土壤明太鱼是一种冷水性深水鱼,主要分布在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等海域。

明太鱼晾晒成鱼干需天然冷冻,冻结又融化的次数越多肉质越有弹力,口感越好,价格越高。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是最佳晾晒时期。

延边人擅长加工明太鱼,从国外进口冷冻鲜明太鱼,经加工处理后再转销至朝鲜、韩国和日本。

现在延边已成为东北亚明太鱼加工规模最大的地区。

下图示意明太鱼进口、加工及销售路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日本海西南部成为明太鱼主要分布区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B.径流C.寒流D.盐度5.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相比,延边晾晒优质明太鱼干的有利条件有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快②临近渔场,运输费用低③昼夜温差大,冻融次数多④季风影响小,阴雨天气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地典型红壤剖面的土层垂直序列图。

据此,完成下题。

图中代表淀积层的是()A.①B.②C.③D.④下图所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5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

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山东省专用)2015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精讲 第10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含解析)

(山东省专用)2015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精讲 第10讲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含解析)

课时作业(十)[第10讲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整体性]一、选择题图K10-1为我国某湖泊表层沉积物中全磷(TP)的水平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K10-11.该湖区表层沉积物中全磷的水平分布特征是()A.总体呈从湖区四周向湖心递减的趋势B.自湖区西北向东南递减C.湖区东西部含量低,中部最高D.湖区南北含量高,中部低2.该湖区已成为以大型水生植物过量生长为主的重度富营养化草型湖泊,并向芦苇沼泽→碱蓬盐化草甸→白刺荒漠方向演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C.整体性特征D.差异性特征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读下面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K10-2),回答3~5题。

图K10-23.我国西北内陆绿洲的形成,图中哪个箭头起了关键的作用()A.③B.④C.⑦D.⑩4.我国南方地区“高山青,涧水蓝”与西北地区“黄沙漫漫飞满天”的景观差异,主要是哪个因素造成的()A.水文B.地貌C.植被D.气候5.影响河流水文条件的最主要因素是()A.③B.⑤C.⑦D.⑨阅读下列语句,完成6~8题。

①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③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④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游人的心醉了。

6.上述语句主要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A.①B.②C.③D.④7.上述语句主要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是()A.①B.②C.③D.④8.上述语句中是由水分而引起的非地带性现象的是()A.①B.②C.③D.④图K10-3为45°N附近某区域的遥感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植被覆盖区,浅色部分为高原荒漠区;终年冰雪覆盖的山峰海拔3424米,距海约180千米。

读图,完成9~11题。

图K10-39.导致图示区域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地形C.纬度位置D.洋流10.该区域位于()A.亚欧大陆太平洋沿岸地区B.亚欧大陆大西洋沿岸地区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地区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地区11.该区域中山脉西坡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阔叶混交林D.草原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北地区D.黄土高原2.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开放性B.整体性 C.差异性D.总体性1.A从图中可以得到如下信息:该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为温带季风气候,且纬度较高,温度较低,蒸发较弱,故有冻土分布,沼泽广布。

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只有我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情况与之相吻合。

2.B由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平原广布且距海和冬季风源地都较近,故夏季温暖、降水较多,冬季寒冷、蒸发较弱,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不易流失,故土壤肥沃,同时也会形成冻土层和沼泽,其自然景观也相应地表现为冷湿性的森林与草甸草原景观。

东北地区的各自然地理要素表现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A.森林破坏B.气候变化 C.人口数量增多 D.围湖造田4.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特征B.区域性特征 C.整体性特征D.差异性特征3.A由图可知,甲发生变化会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说明是森林破坏。

4.C森林破坏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体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厄尔尼诺现象”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日期变更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高的现象。

正常年份,此区域东南信风盛行。

可是每隔数年,东南信风减弱,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结合材料完成5~6题。

5.厄尔尼诺年会使秘鲁渔业受损,下图表示厄尔尼诺年秘鲁渔场的关联图,判断方框Ⅰ、Ⅱ、Ⅲ、Ⅳ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①鱼类和海鸟大量死亡②上升流减弱③浮游生物减少④营养盐类减少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6.下列地理现象,可能与厄尔尼诺有关的是( )①澳大利亚东岸干旱②秘鲁沿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③印尼森林大火④2008年我国南方冰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5.B厄尔尼诺年,秘鲁沿岸由于东南信风减弱,使得上升流减弱,营养盐类上泛减少,使浮游生物减少,鱼类和海鸟大量死亡。

2015年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高效训练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15年高考地理学业水平测试 专题高效训练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专题三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1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单项选择题Ⅰ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不包括( )A.地貌 B.气候 C.水文 D.矿产近些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自然界中很多物种都有濒临灭绝的危险,粮食短缺、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接踵而来,直接危及到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

所以建立自然保护区、恢复生态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一系列话题,已经深入人们的大脑,进入人们的生活。

据此回答2~3题。

2.物种灭绝、生态恶化等现象说明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 )A.生产功能 B.净化功能C.平衡功能 D.循环功能3.粮食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除了人口增长的原因外,还有人类破坏自然环境,导致粮食产量下降,随之影响了地理环境的什么功能?( )A.生产功能 B.净化功能C.平衡功能 D.循环功能4.陆地环境的整体性是指( )A.全球环境力求保持协调一致B.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不会因为某个地理要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C.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D.自然状况相同的若干区域5.(2013年XX省学业水平考试)某村因周边森林被伐,泉水干涸,后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泉水重现。

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C.稳定性 D.普遍性6.图3­1­2示意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图中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体数),由图可知( )图3­1­2A.绵羊的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B.绵羊的数量不可能与该岛屿的环境形成一种平衡C.在自然状态下绵羊种群的数量最后基本稳定,证明了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D.绵羊种群的数量变化和该岛屿的地理环境互不相干7.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冰雪融水增多,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整体性C.恒定性 D.周期性8.(2014年XXXX模拟)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具有地域差异,我国南方的不可回收无机物(煤灰等)远低于北方,而不可回收有机物(菜叶等)远高于北方。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题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题“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题山东省胶州市第四中学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60分)(创新题)1.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特种是()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 D.蕨类植物(改编题)读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联系图,完成2~3题。

2.图中数码的含义不正确的是()A.①为生产规模过大B.②为滥采滥用自然资源C.③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D.④为破坏生态环境3.该图所反映的人类自然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B.具有对立性C.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D.向恶性循环发展4.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D.成土母质需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改编题)澳大利亚东北部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

回答5~6题。

5.这类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A.石灰岩 B.变质岩 C.沉积岩 D.岩浆岩6.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大量死亡,据研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A.整体性 B.地域差异性 C.独特性 D.表现复杂性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D.物质沉积8.湖泊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创新题)9.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性B.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C.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D.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10.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是指()①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沿纬线延伸有规律的更替②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沿纬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③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与纬线大体平行伸展成条带状④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沿经度变化的方向有规律的更替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改编题)下图为欧洲传统民居自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的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题(一)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题(一)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训练题(一)1.①、②、③三地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①<②B.气温年较差③>②C.雪线高度①<③D.年日照时数②<①<③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7~8题。

2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D.温室效应3.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同一性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丘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9~10题。

4.引起该地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地壳上升B.植被遭毁C.气候恶化D.围湖造田5.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是哪一要素变化引起的A.水文B.地形C.气候D.植被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

科学家发现海洋浮游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十分巨大,与陆地上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不相上下。

据此完成1~2题。

6 随着全球变暖的日益加剧,科学家提出在海底选择适当区域储存二氧化碳的设想。

图为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

图中适宜储存二氧化碳的区域应分布在1. a附近 B.b附近 C.c附近 D.d附近7. 研究发现,沙尘暴作为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是抵抗全球变暖的幕后英雄。

理由是①沙尘洲际运动携带的多种营养成分是浮游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肥料和物质基础②海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吸收二氧化碳方面的作用并不亚于陆地植物③沙尘暴所携带的碱性沙尘可以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大大降低酸雨的酸性④沙尘暴把细小却包含养分的尘土携带到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形成新的陆地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区域景观图”,历史上该区曾植被茂密,后因自然原因和某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出现图示景观,回答3~4题。

8.该景观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流水沉积D.乱砍滥伐9.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差异性B.整体性C.一致性D.多样性下图①、②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③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该种植物高度不足50 cm,但根系长达20 m以上,据此分析完成5~6题。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总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选试题)(含参考答案)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那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

气候改变就在身边!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文D.植被2.资料中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A.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B.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C.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D.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答案 1.B 2.C下面的图中,甲图为从雅加达到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乙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在甲图中,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A.受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B.受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4.在乙图中,B处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C.B处有高山冰雪融化,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答案 3.D 4.C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5~7题。

5.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6.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7.图示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答案 5.A 6.D7.B读“我国甲、乙两山地东南坡植被对比图”,回答8~9题。

8.甲山东南坡植被类型比乙山东南坡植被类型少的主要原因是()A.甲山海拔较乙山高B.甲山降水较乙山少C.甲山坡度较乙山小D.甲山纬度较乙山高9.乙山可能位于()A.河南B.湖北C.安徽D.广东答案8.D9.D读世界海陆分布局部区域图,完成10~11题。

高考一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同步测试题

高考一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同步测试题

高考一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读图答复下面小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2.以下表达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一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在乌兹别克斯坦某灌溉良好的绿洲上,土壤外表日平均温度比周围半沙漠地区低13~15℃,近地表(0.5~1.0m)的日平均气温比周围半沙漠地区低3~5℃。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以下备选答案填入上图中的方框内,合理的是A.①土壤热容量增大②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③空气湿度增大④降水增多B.①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②空气湿度增大③降水增多④土壤热容量增大C.①空气湿度增大②降水增多③土壤热容量增大④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D.①降水增多②土壤热容量增大③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减小④空气湿度增大4.关于干旱地区灌溉农业开展对环境影响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合理灌溉使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调节区域小气候B.合理灌溉能促进植被生长,有利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C.可能会增强流水侵蚀作用,加重水土流失现象D.可能会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引发土地盐渍化现象读美国外乡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从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表达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6.影响A→B→C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以下图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右图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当野生动物大迁徙到达甲地时,当地受控制A.西风带B.信风带C.副热带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8.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垂直自然带分别是A.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B.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C.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D.热带季雨林带、苔原带9.形成图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地形以下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练习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练习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练习植被返青期、枯黄期和生长季是重要的植被物候现象。

下图为青藏高原11个生态地理分区,研究说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与海拔存在关联,且不同生态区的高寒草地物候也存在差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整个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A.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提早B.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推迟C.返青期提早、枯黄期推迟D.返青期提早、枯黄期提早2.在海拔2600-3500m的地区,②生态地理区的高寒草地返青期明显晚于①生态区,与之最为紧密的因素是A.夏季风B.年降水量C.纬度因素 D.地势起伏3.①、②、③、④四个生态地理区中,高寒草地返青期最迟的是[来源:]A.①B.②C.③D.④【答案】1.A2.C3.D【解析】1.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热量低,生长期缩短,整个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提早,A对。

B、C、D错。

2.在海拔2600-3500m的地区,②地的纬度较高,其生态地理区的高寒草地返青期明显晚于①生态区,与之最为紧密的因素是纬度因素,纬度高,气温降低,C对。

夏季风、地势起伏的阻碍相似,A、D错。

返青期受热量阻碍,年降水量不阻碍热量差异,B错。

3.依照图例,①、②差不多上针叶林区,结合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两区域分布的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返青期较早,A、B错。

③、④差不多上草甸分布区,分布海拔较高,图中③比④的海拔低,热量条件较好,返青期较早。

四个生态地理区中,高寒草地返青期最迟的是④,D 对,C错。

下图是某科考队员在北冰洋拍抓拍到的一只北极熊生活照片。

科学家估量,到了2050年,北极熊的数量将减少30%。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4.照片拍照的最佳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北极熊数量将减少的要紧缘故是A.海面上升,被淹死B.气温冰冷,被冻死C.食物缺乏,被饿死D.市场需求,被杀死【答案】4.B5.C【解析】4.严冬季节,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进入局部冬眠状态。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阶段性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阶段性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阶段性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下图为局部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e代表的自然环境要素名称分别是()A.地形生物大气水文土壤B.土壤生物大气水文地形C.土壤地形水文大气生物D.生物地形大气水文土壤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判断。

根据图示即可判断。

2.如果b遭到大量破坏,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②生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河流水位降低④土壤肥力下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构成要素的变化及其他要素的影响。

如果b(生物)中的植被遭到大量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将降低,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因此③错误。

读我国部分地区(城市)雪线高度预测图。

据此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纬度越低,雪线越低B.纬度越高,雪线越低C.纬度越低,雪线越高D.纬度越高,雪线总体呈降低趋势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城市的纬度越高,雪线的高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4.敦煌、喀什、格尔木、拉萨与同纬度其他城市相比,雪线异常偏高,原因是这些地区()A.海拔高,气温低B.海拔低,气温高C.气候湿润,降水偏多D.气候干旱,降水偏少答案:D解析:雪线的高度除受纬度导致的温度影响,也与降水量有关。

一般而言,在气候干旱、降水量较小的地区,雪线的高度偏高。

敦煌、喀什、格尔木、拉萨的雪线比同纬度城市偏高,主要受降水少的影响。

2011年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29°52′S,31°02′E)开幕,下图为德班气候大会会徽。

中国代表团经过约13小时10分钟的飞行,于当地时间11月28日7时到达南非德班。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陆地自然带。

B.风化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其产物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C.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地转偏向力。

D.水循环加剧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2.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

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3.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

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1975-2019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A.持续淤积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D.先淤积、后侵蚀5.推测1992-2019年期间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圈层分别是A.水圈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B.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7.①过程可能导致A.臭氧层破坏B.生物种群增多C.全球气候变暖D.海平面下降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

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8.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9.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A.垂直地带性——气候B.纬度地带性——热量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D.经度地带性——水分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叫高山林线,它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影响林线高度的主要气候因素是温度和降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高三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测试题第一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60分)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读右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2.右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B.区域性C.整体性 D.差异性右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

读右图,回答3~5题。

3.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③②① D.③①②4.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5.依图示资料可知( )A.北半球高纬地区多年平均气温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B.南半球中纬地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C.多年平均雪线高度与气温变化趋势一致D.北半球高纬地区陆地比重小于南半球读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回答6~8题。

6.造成图中7、8、9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地形 D.洋流7.下列地区中,其自然带与图中3自然带相一致的是( )A.江南丘陵 B.伊朗高原C.巴西高原 D.撒哈拉沙漠8.关于图中9自然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相同B.大陆东西两岸植被类型相同C.各处均为常绿阔叶林D.大陆西岸植被叶质较厚雪线是指多年积雪区和季节积雪区的界线,雪线处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

林线是划分高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

读右图,回答9~10 题。

9.图中显示的高山自然景观,位于( )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C.沿海地区D.内陆地区10.随着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增加和森林面积的减少,中纬度地区的雪线和林线的海拔高度的变化将是A.雪线上升,林线下降B.雪线下降,林线上升C.雪线上升,林线上升D.雪线下降,林线下降右图是我国北纬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完成11~12 题。

11.造成我国100°E 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降水C.冰川 D.土壤12.我国100°E 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右图示意亚洲某内陆国水系分布和七月份气温分布情况。

读图完成13-14 题。

13.该国()A.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B.年降水量自南向北递减C.最大水系流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D.常年受西风带控制14.②地的自然带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高山草甸带C.温带荒漠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读①(105°E,26°N)、②(128°E,42°N)、③(90°E,43°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

回答15~16题。

15.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16.影响①与②两地、②与③两地山地针阔混交林出现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降水、热量B.热量、降水C.降水、降水D.热量、热量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据图回答17~19题。

17.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A.山东半岛 B.欧洲西部C.澳大利亚东南部 D.圭亚那高原18.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B.北坡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D.北坡相对高差大,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分条件好19.若CD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两点最大温差为 28.8 ℃,则该山地的海拔最接近( ) A.3 700米 B.4 800米C.5 000米 D.4 680米右图为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理论上的对应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下列地区代表性植被与甲类似的是( )A.巴西高原B.西伯利亚地区C.华北地区D.江南丘陵21.最能体现①~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诗词是(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C.才从塞北踏雪来,又向江南看杏花D.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一探险队在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海拔高度。

读图完成22-23题。

22.该地形区最有可能为( )A.横断山脉B.秦岭山脉C.天山山脉D.青藏高原23.该地形区海拔2 100~3 000米左右的高度,南坡为荒漠、草原,北坡为云杉林,主要因为北坡( )A.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B.受西风带影响,迎风坡多地形雨C.受山谷风的影响,多夜雨D.受副极地低压带的控制,多降雪读某大洲沿5°S地形剖面图,其中横坐标为经度,纵坐标为海拔。

回答24~25题。

24. A、B两地的纬度相当,自然带却明显不同的原因是A.海陆位置不同B.地形因素C.寒、暖流影响不同D.太阳辐射不同25.下列地区中,气候类型成因与其他三地不同的是A.亚马孙平原地区B.中美洲东北部C.马达加斯加岛东部D.大分水岭东北部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据此完成26~28题。

26.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27.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28.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表现最明显的地区是A.低纬度地区B.中纬度地区C.高纬度地区D.高山地区受地形的影响,自然带往往会出现从山麓到山顶的更替规律,如下图。

据此完成29~30题。

40°N某山地部分垂直自然带与水平自然带对应关系示意图29.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A.逐渐升高B.保持不变C.逐渐降低D.变化无序30.海拔低的山麓的自然带与所在纬度的水平自然带一致,所以纬度越高,相同海拔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数量A.越多B.越少C.不变D.无法确定31.我国南方季风区,高温多雨,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A.自然环境各要素的整体性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制约性32.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树造林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D.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33.据中央电视台消息,200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暴天气从4月23日晚袭击了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陕西等地的部分地区,中央气象台发布了沙尘暴橙色警报。

沙尘暴天气主要是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发生变化造成的A.土壤B.植被C.地貌D.水文34.下列关于生产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B.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C.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D.生产功能是绿色植物的独特功能读“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主要循环示意图”,完成35~36题。

35.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向大气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基本稳定,原因是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D.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都具有平衡功能36.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结合上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B.地球表面植被覆盖率越来越低,原因在于大气层中的CO2愈来愈少C.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放出氧气,同时也放出氮气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把有机质转化为元素和简单化合物37.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演化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有的演化比较快,有的则相对稳定B.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不具备统一性,各要素按各自的规律演化着C.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和其他要素无任何联系D.自然地理环境统一演化的过程是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重要表现形式38.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能正确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是()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C.云贵高原由于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出现石漠化D.沙漠地区生长着大量的芦苇39.与丹麦所属的自然带相同,但气候不同的地点是A.希腊B.北京C.伦敦D.新加坡读下面四幅“海拔5 000米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完成40题。

40.四座山位置由低纬向高纬排列的正确顺序是A.乙、甲、丙、丁B.丁、丙、乙、甲C.乙、丙、甲、丁D.丁、甲、丙、乙第二卷非选择题(40分)二、综合题(共40分)41.下图是“北半球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是________带,它在40°N的高山上的分布高度是________。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带③所属的气候类型一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⑤所在的自然带在全球的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

(5)从高、中、低纬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_____ ___。

42.读南美洲局部区域地图及南美南部(45°S附近)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说明基多气候的主要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指出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呈狭长带状分布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该地区南部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

43 读读美国本土自然带示意图,回答问题。

(本题10分)在旧金山留学的小夏同学利用暑假驾车去美国东部旅游,沿途经甲、乙、丙地到达丁地;随后南下经纽约到达华盛顿,发现沿途自然景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1)小夏同学沿途观察到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了哪些地域分异规律?(2)分别说明判断依据,并分析引起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原因。

44.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这是一片备受世人瞩目的土地,从自然环境到人类文明的演进,无不留下深深的印记。

自然地理环境又是由大气、水、岩石和生物圈组成的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