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称匈奴王后裔组织向匈政府申请恢复匈奴族

合集下载

匈牙利人说自己是匈奴人的后裔,是中国人!科学家给出证据

匈牙利人说自己是匈奴人的后裔,是中国人!科学家给出证据

匈牙利人说自己是匈奴人的后裔,是中国人!科学家给出证据观察之眼2017-07-024评有日本的祖先是中国人徐福的说法,毕竟日本是亚洲的国家,又紧邻中国,这种亚洲国家或一支民族的中国起源说的可能性还比较大。

可在欧洲有这样一个国家,坚信他们起源于中国,这个国家就是匈牙利。

匈牙利认为自己起源于中国,而在欧洲学家持该观点的专家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匈牙利人是匈奴人的后裔。

《史记》中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匈奴是夏朝遗民,也是炎黄子孙,生活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的寒温带森林和草原的交界地带,是秦末汉初中原以北的强大的游牧民族。

匈奴屡次进犯边境,与中原不断发生冲突。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发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后又筑万里长城。

汉武帝时期,刘彻对匈奴展开大规模反击,匈奴在东汉时期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汉朝,北匈奴在西迁后消失在中国的古籍中。

而根据欧洲史料记载,匈奴人在里海附近的大草原蛰伏了近两百年,公元91年,班超儿子班勇在新疆阿尔泰山大败匈奴军,北单于“逃亡不知所在”。

公元360年,这些匈奴人西迁到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

在公元400年,占领了匈牙利平原,在此建立帝国。

匈奴帝国在阿提拉的达到了巅峰,统治范围西起莱茵河,东至咸海,北至波罗的海,南至阿尔卑斯山,对东、西罗马帝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直到公元455年,阿拉提去世,群龙无首,国家大乱,匈奴人逐渐被文明程度更高的罗马帝国同化。

按这个时间顺序呢,跟匈奴人在中国历史上消亡的时间是对的上的,所以他们说自己是匈奴人的后裔。

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学者还从宗教习俗、语言、相貌等多方面加以论证。

而在DNA技术出现后,科学家比对了古匈奴人的尸体,发现欧洲匈奴人的跟中国北方的匈奴人没有任何关系。

如今各个国家所处的地域、所拥有的资源、文化等都是经过历史的的迁徙与变迁,民族的兴衰起灭都是常发生的事,匈牙利人的祖先有可能是匈奴,也有可能在匈奴消失在中国时,欧洲大陆上崛起了一个强悍的民族。

中国历史上16个少数民族是怎样灭亡的

中国历史上16个少数民族是怎样灭亡的

中国历史上16个少数民族是怎样灭亡的一、匈奴48年,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89年到91年南匈奴与汉联合夹击北匈奴,迫使其西迁,从此北匈奴就从中国古书中消失。

202年,南匈奴首领归附汉丞相曹操,蔡文姬归汉。

曹操将南匈奴分成五部。

匈奴与鲜卑的混血后代称为铁弗人。

铁弗人刘勃勃被鲜卑拓跋氏击败后投奔羌人的后秦。

后自认为是末代的匈奴王,改姓赫连,在河套地区创立夏国,史称胡夏。

425年赫连勃勃卒,子赫连昌继位。

428年北魏俘赫连昌。

赫连昌弟赫连定在平凉自称夏皇帝。

431年北魏俘赫连定,夏亡。

夏国的国都统万城是作为游牧民族的匈奴在东亚留下的唯一的遗迹。

匈奴融入靠近高丽的鲜卑的宇文氏部落,进入朝鲜半岛。

后来宇文氏篡西魏建立的北周政权,后被汉族外戚杨坚所篡。

杨坚创立隋朝,统一中原。

以上是五胡十六国及南北朝时期,匈奴在中国历史舞台上进行了最后一场演出。

之后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消失,和其他一些民族一起融入华夏族。

匈奴后裔汉化后,所改汉姓有刘、贺、丛、呼延、万俟等,很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和山东等地。

二、东胡春秋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北部,《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北有东胡、山戎”。

战国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和赵国北部,这个时期东胡最为强盛,号称“控弦之士二十万”,曾多次南下侵入中原。

秦汉之际,东胡逐渐衰落。

公元前206年,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余部聚居乌桓山和鲜卑山,形成后来的乌桓族与鲜卑族。

从此东胡的名字从历史上消失。

三、乌桓秦末汉初(前3世纪末)之际,匈奴王冒顿单于击败东胡。

东胡人北迁至鲜卑山和乌桓山,各以山名为族号,分别形成鲜卑人和乌桓人。

东汉末年,辽东、辽西等地的乌桓大人趁乱称王。

初平元年(190年),辽西乌桓大人蹋顿统一现辽宁一带的乌桓各部。

汉献帝建安十年(205年)袁绍官渡之战之后败给曹操,其子袁熙、袁尚投奔乌桓蹋顿,形成残余势力。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战于柳城,斩蹋顿诸王,从此乌桓彻底衰落,地位为鲜卑取代。

棕色插画风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拓者人物介绍PPT

棕色插画风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拓者人物介绍PPT
张骞这次远征,未能达到同大月氏建立联盟,以夹攻匈奴的目的,但产生的实际影响和所起的历史 作用是巨大的成功。汉武帝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满意,特封张骞为太中大夫,授堂邑 父为“奉使君”,以表彰他们的功绩。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因出使西域,抗击匈奴,功勋卓 著,汉武帝刘彻取“博广瞻望”之意,封张骞为博望侯(今河南省方城县博望镇)。
首使西域
不料,这时大月氏人,由于新的国土十分肥沃,物产丰富,并且距 匈奴和乌孙很远,外敌寇扰的危险已大大减少,改变了态度。当张 骞向他们提出建议时,他们已无意向匈奴复仇了。
加之,他们又以为汉朝离月氏太远,如果联合攻击匈奴,遇到危险恐难 以相助。张骞等人在月氏逗留了一年多,但始终未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 联盟夹击匈奴。在此期间,张骞曾越过妫水南下,抵达大夏的蓝氏城 (今阿富汗的汗瓦齐拉巴德)。元朔元年(前128年)动身返国。
中国历史人物介绍
张骞
出使西域 持节不失 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张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使者,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 通过他的外交实践,构建了汉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
主讲人:XXX
日期:XX月XX日
目录
壹 张骞生平
贰 成就影响
叁 人物评价
肆 丝绸之路
第一章
张骞生平
张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使者,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通过他的外交实践,构建了汉 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为中国汉代昌盛和后世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骞到达乌孙时,恰逢乌孙内乱, 没有达到劝说乌孙东归的目的。 不过,张骞的副使则分别访问了 中亚的大宛、康居、大月氏、大 夏等国,扩大了西汉王朝的政治 影响,增强了相互间的了解。张 骞一行偕乌孙使者数十人于元鼎 二年(前115年)返抵长安。

历史趣谈匈奴是现在的什么民族 匈奴后裔是谁

历史趣谈匈奴是现在的什么民族 匈奴后裔是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匈奴是现在的什么民族匈奴后裔是谁
导语:匈奴是现在的什么民族教科书和影视剧中常常出现“匈奴”的影子,但如今世界上却并没有一个叫“匈奴”的民族。

所以,许多人都想知道,匈奴
匈奴是现在的什么民族
教科书和影视剧中常常出现“匈奴”的影子,但如今世界上却并没有一个叫“匈奴”的民族。

所以,许多人都想知道,匈奴是现在的什么民族呢?
古代匈奴人
匈奴人,来历不明,有人说是夏朝遗民,也有人说是中亚白种人。

匈奴强盛后,便不断南侵,早在战国时期,北方的燕赵等国就饱受匈奴侵袭之苦。

到了汉武帝时期,他不甘一边受匈奴勒索,一边被动挨打,于是决定主动出击,经过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后,匈奴终于瓦解,再无力与中原政权挑起大规模战争。

后来,一部分匈奴人南下归降,汉朝将他们安置在关内,这一部匈奴人此后先后融入到鲜卑、契丹等民族中。

而另一部分匈奴人则因在蒙古高原无法立足而西迁,他们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经过中亚后,便没有了相关记载,没有人知道他们去了哪里。

直到几百年后,一个叫阿提拉的匈奴人出现在了欧洲草原上,人们才发现匈奴人已经到了欧洲。

阿提拉被西方人称为“魔鬼”,他的出现几乎摧毁了东欧文明。

不过,短暂的荣耀过后,随着阿提拉之死,匈奴作为一个民族再次消失。

曾有人认为,现代匈牙利人是古匈奴人的子孙,不过据科学鉴定,匈牙利人实际上是当地原住民族的后裔,与匈奴无关。

因此,也许世界上还有一些带着匈奴人基因的人存在,但“匈奴”作为一个民族整体实际上已经不复存在了。

生活常识分享。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4讲 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54讲 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54讲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主题概览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之间既冲突,又交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

1.中国的民族关系(1)秦汉时期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大迁徙、大交融;隋唐时期,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宋辽夏金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也并未中断;元明清三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渐趋稳定。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开启了自觉发展新阶段。

(3)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民族大团结局面日益巩固。

2.中国的对外关系(1)早在先秦时期,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就有广泛的交往交流;秦汉以来,随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往扩大;隋唐时期,对外关系空前发展,中国与阿拉伯地区、东南亚地区、日本、朝鲜等均有往来;宋元时期,海路渐趋发达;明清时期,中国对外政策逐渐由开放走向了闭关自守。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倡导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秦朝:秦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在两广地区设郡管理。

(2)汉朝多民族国家的巩固①出击匈奴:汉初采取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期,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89年,东汉派窦宪出击北匈奴,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

②西通西域:西汉设置“河西四郡”和西域都护府。

③屯戍政策: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与当地民族共同开发边疆。

(3)隋朝:隋朝结束了统一国家长期分裂的局面,突厥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也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及与流求的联系。

(4)唐朝:负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

(5)两宋:宋朝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没有中断过。

百家讲坛百家姓屠姓

百家讲坛百家姓屠姓

百家讲坛百家姓屠姓屠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三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少,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三。

下面由给大家整理了百家讲坛百家姓屠姓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百家讲坛百家姓屠姓屠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三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少,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三。

屠姓在全国都有分布,主要以浙江、江苏、安徽、四川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屠姓约占全国汉族屠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二。

百家姓屠姓姓氏源流出自子姓是商朝王族的后裔。

商朝建立之后,分封同姓诸侯,其中一支封于弦国。

弦国灭亡后,其族人遂以国名命姓,为弦姓,后来又去邑为屠,称屠氏。

出自九黎族源于姜姓,出自九黎族首领蚩尤的后代,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相传,上古时代,黄帝与炎帝两个部族联合起来,在涿鹿与九黎族大战蚩尤部落,擒杀了九黎族的首领蚩尤。

之后将其部族人强行迁出中原,迁往甘肃地区。

遂将其部族人收入自己的部落,其中有一部分人愿意归顺的,就迁到邹屠之地(今山东邹平)定居,其后裔子孙有以居住地名为姓氏者,逐渐形成屠氏、邹氏,世代相传至今。

这在东晋学者王嘉撰著的《拾遗记》中有记载:“轩辕去蚩尤,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

以职业技术命姓古人有屠宰为业者,其后便姓屠,称屠氏。

部分出自西周时期职人廛人,属于以职业技能称谓为氏。

廛人,即在古代屠宰为业者之统称,亦称屠沛,别称屠士等。

春秋时晋国有人名屠蒯,即为屠宰手。

这在典籍《周礼;廛人》中有记载:“凡屠者,敛其皮角筋骨,入于玉府。

乃市井鼓刀屠者。

”在屠人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或自己的职业技能别称为姓氏者,称屠氏,世代相传至今。

出自月氏族和匈奴族出自汉朝事情匈奴休屠部,属于以部落文化上名称汉化为氏。

休屠,是匈奴王号,其所统领的部落即称匈奴休屠部,是汉朝时期匈奴民族中的一个势力强大的部落群体。

要注意的是,休屠部虽为匈奴部落,但部落的民族主体却并非匈奴本族。

休屠部的形成是秦、汉之际活动于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人,也就是西方史学家称之所谓为“白匈奴”的民族。

热点话题04 家国情怀(原卷版)

热点话题04 家国情怀(原卷版)

热点话题04 家国情怀【链接热点】2017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家国情怀作为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被写入了历史课程标准。

这既体现了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的责任感、使命感的要求,也反映了塑造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目标,是当下历史教学的关键方向,在高考试题中也是高频出现的命题热点。

其中主要值得关注的话题包括:先秦时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封建社会家国一体模式的治理特点、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四个自信”认知。

【链接知识】【限时检测】(建议用时:45分钟)1.(2024·新高考七省联考·2)《管子·小匡》中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国诸侯”并举的记述,并认为华夏(“中国”)居中,为五方的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观念升华。

这一记述反映出()A.百家争鸣的盛况B.传统秩序遭到破坏C.华夏认同的增强D.社会矛盾不断激化2.(2024·辽宁高三12月联考·1)《国语·鲁语上》记载,夏、商、周王族祭祀的时候,不仅祭祀本族的先王先公,而且将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是黄帝族系的后裔。

这些记载()A.说明祭祀活动为王权所轻视B.为政治活动染了神权色彩C.利于论证华夏文明的延续性D.源于宗法制度对血缘的强调3.(2024·浙江精诚联盟一模·16)公元91年,北匈奴西迁,南匈奴降汉,鲜卑族乘机向西、西南迁徙,占据了原匈奴领有的漠北草原。

当时遗留在漠北约十万余户的匈奴,“皆自号鲜卑”,自此鲜卑族更为强大。

由此可知,当时()A.北魏国势不断增强B.内迁民族主导政局C.游牧民族融合发展D.胡汉文化交流互鉴4.(2024·四川广安等九市一模·25)汉时宫廷常常将一些值得称许或记载的人和事,用绘画这种形式记录下来,如汉武帝时未央宫的张良画像、汉宣帝时麒麟阁功臣画像、汉明帝时云台二十八将画像等。

在州郡、驿站、学堂等处墙壁上也绘有当世孝子、列女画像等。

匈奴史

匈奴史

本文由buyisen贡献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匈奴史匈奴史匈奴民族是一个悲剧性的民族,本身是中华的一部分,形成于公元前十世纪前后,消亡于公元五世纪左右,总共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匈奴统一草原在当时,匈奴居住在黄河西北的苦寒之地,南有燕,赵雄兵,东有强大的月氏,乌丸国,西北则是荒无人烟的西伯里亚平原.当时虽然战国七雄中的燕,赵,秦都不如匈奴强大,不过由于匈奴当时联合诸侯斩杀了西周最后一个君主幽王,所以同中原各国关系极为紧张,战国七雄中的北方诸国全部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匈奴,这样匈奴相比之下就弱了许多. 在秦国灭六国时,匈奴单于头曼趁乱攻击中原,占据了陕西河套一带.后来秦朝建立时,始皇帝派大将军蒙恬帅军大败匈奴,使得匈奴国力大衰.头曼之子冒顿以此为由射杀其父,成了单于.冒顿成了单于后先统一了漠北,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个民族统一了蒙古草原. 在冒顿统一草原后,匈奴已经非常强大了,此时楚,汉之争也已经结束.但那时汉朝文帝羸弱,不得不数次派公主和亲,直至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数次北击匈奴,一直追杀到了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德尔山),并在瀚海(今贝加尔湖)刻石记功. 西汉武帝时匈奴在西亚一带已经走向衰败了,到了后来匈奴分成了两支,一支与当时的汉朝继续争斗,一支以呼韩邪单于为首依附于当时的汉朝,并为其渐渐同化.西汉末年元帝时,昭君嫁到匈奴,汉匈整整和睦相处了六十年. 匈奴的西迁欧洲人都说匈奴的入侵将欧洲带入了黑暗时代,其实不然,可以说匈奴的入侵大大推动了欧洲历史进程的发展.在当时欧洲最凶蛮的民族日尔曼人,根本无法适应匈奴铁骑的作战方式,号称'强悍'的丛林民族,被匈奴打的落花流水,不得不从森林逃到了城市.而后匈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欧巴罗,摧拉枯朽般的结束了欧洲在罗马人的统治时代,使的欧洲正式象多元化封建时代过渡和发展.当时的欧洲国家划分格局,甚至延续到了今天也没有什么改变. 汉朝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小部分的南匈奴人依附了汉朝即呼韩邪部,而北匈奴则在此时开始西迁.匈奴的西迁断断续续的一直延续了整整三百年,在这三百年中,其对中原华夏亦影响不小,到至五胡十六国结束,匈奴在亚洲的历史也就基本结束了.此时亦开始了匈奴民族如史诗班的大西迁. 北匈奴西迁途中经过了康居,大宛,鄯善等等西域诸国,这些国家没有一个能逃过匈奴的征服和奴役,后来在匈奴继续西迁之时,这些国家给予了匈奴以沉重的打击.匈奴在里海一带停留了大约两百年后,继续西迁,他们当时把老弱留在了里海附近的草原. 公元三百七十五年前后,匈奴人来到了欧洲.在其老王巴兰姆巴尔的率领下,发动了第一次同东哥特人的战争.匈奴人就象飓风一样横扫了东歌特民族,当时的东歌特王看着这些无法战胜的敌人,引咎自杀了.这些日尔曼蛮子被匈奴人连根拔起,惊恐万状的逃出了森林,一直跑到了多瑙河沿岸.随后的西歌特人,法兰克人,萨克森人,勃艮第人……,没一个能逃过匈奴的铁蹄,匈奴的进攻把整个日尔曼部族给驱赶起来了. 西迁的匈奴人在公元三百七十四年击灭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国后,便开始扮演着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 同时也揭开了入侵欧洲的序幕.匈奴人不仅压迫着哥特人避入罗马帝国,甚至兵临罗马城下.此时,匈奴人不仅越过了多瑙河和莱茵河势力直达西欧,还在五世纪时在多瑙河畔建立了匈奴帝国——阿提拉王国,王国的建立正是标志着匈奴历史在西欧的璀璨开始.公元四百三十三年,阿提拉与他的兄弟布来达一同从他们的叔父罗阿斯手中继承了帝国的王位.四百三十六年,三十岁的阿提拉谋杀了他的兄弟,独自君临帝国.与他的前辈们相比,阿提拉更具雄心,更富于侵略性.在历史上,阿提拉是一个极为突显的角色. 当时的阿提拉王国是欧洲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帝国了,而罗马帝国已经在皇帝狄奥多西死时,分成了东,西罗马帝国.此时的东罗马帝国向匈奴每年都要交大量的供赋,但阿提拉并不满足,在公元四百四十七年他发动了对巴尔干的一次大规模的入侵.他们长趋直抵君士坦丁堡城下,迫使东罗马狄奥多修斯二世皇帝乞降.在战争后匈奴帝国的势力达到鼎盛,其疆域大致东起里海,西至波罗的海和莱因河.东西罗马均被迫向其纳贡,以求免遭蹂躏. 最有趣的是阿提拉同西罗马帝国的战争,当时西罗马帝国皇帝的妹妹霍诺莉娅同她的侍卫私通,结果被逮到了.当然侍卫被处死,而公主则被监禁起来,那时公主已经有了身孕.霍诺莉娅当时不知道怎么就冒出了一个念头,拖人捎了个戒指和一封信给了阿提拉,说'你要能把我救了,我就嫁给你'.罗马帝国的皇帝知道这个消息后吓坏了,派人买通了阿提拉身边的侍卫想要刺杀他.可阿提拉比他狡诈,老早就发现了刺客,并且给罗马帝国的皇帝写了封信,大概意思是说'你是贵族,我也是贵族,不过现在的你已经不配了,而我用自己的鲜血和功绩捍卫了自己荣誉.让我们分个高下吧!' 罗马帝国的皇帝哪里敢打啊,不得以再次屈辱地向匈奴人交纳大量的黄金.可阿提拉并不满意,写信要求罗马帝国割让包括高卢在内的一半土地给匈奴,作为他的嫁妆.当他越过莱茵河时,宣称这不过是以武力来寻求应得的权力.他要履行婚约,迎娶霍诺莉娅.在公元四百五十一年战争终于爆发了,阿提拉至少率领着五十万人一路挺进,扫清了莱茵河流域,直接杀到了中心都市高卢.凶猛的匈奴人严重威胁到了欧洲各族的安危,这使得日尔曼人,罗马人联合起来组成了大军抵抗阿提拉的进攻.连法兰克的国王也被说服,加入了联军的行列.在当时罗马最著名的将军阿埃丘斯的率领下,联军终于抵挡住了阿提拉的进攻. 不过阿提拉并没就此倒下,反而在后面的两年中连续攻下了沙隆和北意大利.本来阿提拉还应有更大的作为,可是这个时候,这位老兄却乐极生悲,一命呜呼了.阿提拉的死给各位好色+好酒的朋友们敲了记警钟,当时阿提拉娶了个漂亮的日尔曼少女.结果当天晚上,喝的醉醺醺的阿提拉竟然被自己涌出的鼻血给呛死了.日尔曼小姑娘被吓的在一角瑟瑟发抖,伟大的匈奴王却激动过分,就此升天了.在这里山水奉劝大家一句,以后见到美女,一定不要过分激动啊. 接着由于阿提拉并没有立下遗嘱,以至于自己的几个儿子因为权利纠纷,大打出手.公元四百五十四年,东哥特人和其他日尔曼部落起兵造反,阿提拉的儿子们无法对付这种局面,帝国迅即瓦解了.第 1 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四单元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历史
内容索引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 课标要求 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1.秦朝 秦朝九卿之一
促进了台湾与大陆的交流
3.唐朝边疆政策
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
(1)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
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东北设安东都护府;
南方设安南都护府。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 各民族首领 担任,
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2)西北边疆各族称 唐太宗 为“天可汗”; 文成公主
展贸易。
③在东北设都司、卫、所,对 女真 等族进行管理;在西北设赤斤蒙古、
沙州、哈密等卫;在西南设土司。
④对西藏的管理:敕封 西藏 僧俗领袖为“王”“法王”,建立羁縻性质的都
司等机构,对西藏地方进行管辖,并通过贡赐、茶马贸易进行经济交流。
3.清朝的民族关系
(1)清朝设立 理藩院 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5)和亲与联姻:如西汉后期的昭君出塞,清朝前期的满蒙联姻。 (6)会盟与和议:如唐朝与吐蕃的“长庆会盟”,北宋与辽朝的“澶渊之盟”,南 宋与金国的绍兴和议。 (7)进行册封:如唐玄宗册封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明朝册 封俺答汗为顺义王,清朝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 (8)羁縻政策:(主要指设置机构)如秦朝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西汉 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新疆;明朝设立奴儿干都司管理东北。
历史概念 判一判 陈述

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广东省六校联盟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

广东省六校联盟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研究者指出,在中国古代,血缘是政治权力与国家产生的根源,当至高无上的神权、政权产生后,又反过来剥离部分成员的血缘关系并减低其作用,促使社会阶层的分化。

这会阶层的分化源于宗法制瓦解 B.血缘与政治秩序建构的对立统缘关系是等级分化制度的基础 D.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2.上表为西汉初年至东汉时期封国基本情况。

由此可知,汉朝的制了朝廷财政收束了外戚干政的局面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起到了稳固政权的作用3.公元1023 年,北宋设立了益州交子务,开始正式发行官方交子。

交子采取分界发行的办法,每界到期时,用新发行的交子替换旧发行的交子。

每界交子发行以1256340 缗为限。

这一发行方法有全金融信用定国家金融秩序动长途贸易解政府财政困难4.有人记述李贽点评《水浒传》时写道:“盖和尚(李贽)一一肚皮不合时宜……所评《水浒传》,玩世之词十七,持世之词十三,然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

”这体现出李贽A.深受佛道思想影响B.文学修养极高有社会批判儒学的反叛5.郭嵩焘(1818 年-1891 年)认为,中国贫弱的真正原因是“纪纲废驰”。

“吏治不修”。

“故夫政教之及人本也。

防务末也。

而边防一事,又有其本末存焉……如练兵、制器造船,理财,数者皆末也;至言其本,则用人而已矣。

”郭嵩焘旨在析洋务运动的不革腐朽的封建制度成富国强兵的目拔优秀的治国人才6.1905 年,在借鉴日本等国国家卫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

这表明清改革都受到了日本政府国家治理理念有一定进步代社会动荡导致疾病末新政实现了中央机构近代化7.1927 年4 月19 日,毛泽东在《在土地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上的发言》中强调“要增加生力军保护革命,非解决土地问题不可,其作用,在解决土地问题后即能够解决财政问题和兵士问题,兵士能否勇于参加革命,亦即在土地问题解决。

历史趣闻匈奴和突厥是什么关系 匈奴是如何入侵欧洲的

历史趣闻匈奴和突厥是什么关系 匈奴是如何入侵欧洲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匈奴和突厥是什么关系匈奴是如何入侵欧洲的
导语:匈奴是古代一个特厉害的民族,汉代初年在中原以北逐渐强大起来并驰骋四处,作为一个凶猛的游牧民族四处侵略广大中原并且对当时的西汉带来了
匈奴是古代一个特厉害的民族,汉代初年在中原以北逐渐强大起来并驰骋四处,作为一个凶猛的游牧民族四处侵略广大中原并且对当时的西汉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匈奴这个民族喜欢骑马,不论是出行还是征战沙场,马都是他们交通工具的首选。

匈奴人身材粗壮但是个子又很矮,头大脸圆颧骨很高,留着大胡子,很多人都罗圈腿,我想罗圈腿的原因大概就是他们长期骑马造成的吧。

匈奴还是一个好战而又凶悍的民族,特别是冒顿单于继位之后更是加大了对外的扩张,冒顿单于是一个凶残的人,他训练了一支忠于自己的部队,谋划政变,射杀头曼单于以及母亲弟弟并自立单于,虽然他凶残冷血,但在冒顿单于统治的时候匈奴国快速发展形势大好,繁荣而又昌盛。

在他当政期间吞并了许多其他部落,并大力侵犯汉统治地区,对西汉王朝的统治造成很大的影响。

匈奴作战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喜欢掠夺人和牲畜,所以它还是一个典型的多民主融合的民族。

匈奴民族在军事方面有着充足完备的军事装备,以盔甲来武装自己,组成纵横天下的匈奴骑兵,他们以狩猎和畜牧来满足经济发展,饮食方面以肉、乳制品为主,生活的地点随着季节的变化逐渐转移。

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匈奴民族了,繁荣过后逐渐被历史的车轮碾过,匈奴后裔在成为中国居民后逐渐改名换姓,与中华大地的人们融为一体。

匈奴和突厥的关系
匈奴、突厥是在亚欧大陆上先后兴起的两个强大的民族。

匈奴是夏
生活常识分享。

“日磾之明”的历史叙事及其伦理文化读解

“日磾之明”的历史叙事及其伦理文化读解

收稿日期:2023-01-06作者简介:唐贤秋,男,湖南东安人,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日磾之明”的历史叙事及其伦理文化读解唐贤秋1唐蒋云露2曹宇轩3(1,3.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6;2.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广西南宁530021)摘要:“日磾之明”是汉武帝时期一位匈奴王子金日磾在归汉后谦逊为人、谨慎处世、忠诚为官的历史典故,这一典故的历史叙事不仅展现出汉武盛世的宏大历史画卷,也展示了金日磾个人生活空间所涉及的伦理关系及其道德遵循。

日磾之所以能“明”,不仅因为他从小接受了母亲良好的家庭教育,还因为他归汉后深受浓厚的汉文化影响,同时也因为汉武帝有知人之明。

“日磾之明”的历史局限性在于,它深深刻下了封建纲常的烙印。

尽管如此,“日磾之明”不仅给日磾本人及其家族后人带来积极影响,而且为促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交融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日磾之明”;历史叙事;伦理文化中图分类号:B82-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23)03-0083-12“日磾之明”据史书记载,是发生在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匈奴族王子金日磾在归汉后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谦逊为人、谨慎处世、忠诚为官的一个著名历史典故。

这一典故尽管只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却因其丰富的伦理内涵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分子,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现有研究成果中,或从民族社会学视角探讨金日磾从匈奴王族王子归汉后如何一步步从养马人成长为位高权重的政治家及对其家世所产生的影响。

[1]或从民族历史学视角归因金日磾如何从“异族”匈奴王子归汉后成为“大汉”重臣。

[2]或从民族政治学视角述论金日磾印象及其对唐代民族政治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3]或从语言学视角解释金日磾的“日”为何读作m ì。

[4]或从政治社会学视角比较霍光与金日磾在对待权力、名利、修身、齐家等方面的不同态度因而导致不同的家族命运,启迪后人如何塑造良好家风。

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当堂达标题

历史部编版必修中外史纲要上(2019版)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当堂达标题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浑邪、休屠等部。

汉武帝把投降的匈奴人分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之故塞外与黄河以南之间地区,“因其故俗,为属国”。

汉武帝的这一做法A.导致王国问题反复出现B.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C.消除了匈奴的军事威胁D.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2.元狩元年,武帝颁布法令:朝廷官员偏袒诸侯,为诸侯牟利益即构成附益罪,处以重刑。

据此可知“附益之法”的推行A.有利于限制相权B.结束了郡国并行C.加强了中央集权D.确保了盐铁官营)A.践行以和为贵思想B.加强边疆地区开发C.因地制宜确保稳定D.维护国家政治统一4.春秋战国华夏精英阶层强调“夷夏有别”尊王攘夷”。

西汉贾谊为代表的士人则认为:“凡天子者,天下之首,何也?上也。

蛮夷者,天下之足,何也?下也。

”由此可见西汉的夷夏观念A.是对先秦观念的否定B.蕴含天下一家的思想C.深受宗法制度的影响D.促使中央集权的加强A.自耕农经济的盛行B.农业经济区北移C.土地兼并得到抑制D.地方治理的加强6.先秦时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仁”和“礼”,汉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孝”,并有“汉以孝治天下”之说。

据此推断,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B.汉代借助伦理秩序巩固统治C.汉武帝采取诸多尊儒措施D.察举制取代了军功授爵制度7.秦朝“巅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实行垄断经营。

汉初,“开关粱,弛山泽之禁”,任民经营盐铁,形成官府与私人均可经营的局面。

汉初政策的变化A.立足于改善中央与地方关系B.属于社会财富再分配C.致力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8.汉武帝为解决日益严重的王国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下列表述与下图所示内容相符的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实行察举制C.实行推恩令D.建立军机处9.如图是发掘于河南南阳的汉代画像砖,此类汉代画像砖已在河南地区有较多发现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汉代A.农业集体耕作制度出现新形态B.农耕中已经普遍使用畜力C.农本观念在中原地区影响深厚D.出现可控制耕土深浅的犁10.西汉成帝时,以骠骑将军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封列侯,俸如丞相,且职权和地位都与丞相一样。

中国历史-匈奴民族介绍

中国历史-匈奴民族介绍

中国历史:匈奴民族介绍公元前三世纪前后,中国北方草原上匈奴族兴起,到秦汉之际,第一代单于(匈奴王)头曼单于建“头曼城”,以今内蒙古黄河河套及阴山为驻牧及统治中心,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国家,是中国历史故事记载的第一个草原王国。

所谓“草原王国”,即司马迁所记载的“逐水草而迁徙”的“行国”。

匈奴以后一个个兴起的草原王国,族源都不单一,匈奴亦如以后的鲜卑、突厥等一样,融合了很多原来活动在大漠南北的民族,仅是匈奴一支较为先进,居于主导而已。

早商时期他们南下来到阴山河套地区,开始成为经营畜牧业的游牧民族,即史籍上所泛称的土方、鬼方等。

到西周时期称荤粥、猃狁,这些称呼也应是当时中原民族对内蒙古草原西部众多游牧部落的泛称。

公元前133年至前119年(西汉武帝元光二年至元狩四年),汉武帝刘彻对匈奴大举反击,将匈奴逐出阴山、贺兰山、大兴安岭之北,匈奴损失惨重,势力大衰。

此后匈奴归附汉朝,汉匈和亲近百年之久,所以有“昭君出塞”的著名历史故事。

这里有“单于和亲”瓦当等与和亲有关的汉式出土文物为证。

匈奴是一个以畜牧业为基础的民族,《史记·匈奴列传》说:“逐水草迁徙,毋城廓常处耕田之业”。

凡有泉源、沟谷、湖泊,以及水草丰美的地方,便是其理想的牧场。

牧畜是匈奴族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源。

《史记·匈奴列传》说:“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披旃裘”。

食肉饮酪,是草原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东观汉记·窦固传》有记载匈奴接待贵宾吃烤肉的情况,“炙肉未熟,从从长跪,前割之,血流指间,进之于固(窦固)”。

“炙肉”即烤肉。

饮的是“酪”,或作“奶酪”,指羊奶、牛奶、马奶,及其奶制食品,包括马奶酒在内。

草原民族基于防寒、防潮的需要,都嗜好饮酒。

而敬酒,也是接待宾客的礼节。

由于气候的寒冷,冬天长,夏天短,穿皮衣住穹庐最宜于保暖,也便于游牧迁移,更主要的是皮革而磨损,宜于马背上的生活,其坚实又适合骑兵行动敏捷的要求。

关于匈奴文字的新线索

关于匈奴文字的新线索

考古与文物 2004年第2期关于匈奴文字的新线索马利清(郑州大学历史与考古系 博士研究生) 宋远茹(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史籍记载,匈奴“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似乎没有文字,但可以肯定的是匈奴有自己的语言,不同于华夏,《礼记・王制》有“五方之民,语言不通,嗜欲不同”的说法,戎子驹支也说:“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货币不通,言语不达”。

匈奴语的一些词汇在两汉时期被汉语音译保存了下来,如“胡”、“单于”、“头曼”、“冒顿”、“撑梨”、“孤涂”、“若”、“阏氏”、“居次”、“屠耆”、“谷蠡”、“当户”、“且渠”、“祁连”、“稽粥”、“瓯脱”、“逗落”、“径路”、“服匿”、“比余”、“胥比”等等,两汉人还说匈奴“箕倨反言”¹,成为后人研究匈奴族属和语系的唯一资料。

有学者将“反言”与阿尔泰语言的宾谓语序相联系º。

白鸟库吉从语源学和音韵学研究考察了17个匈奴词汇,发现其中属于蒙古语者二,突厥语者二,通古斯语者三,突厥语和蒙古语共通者一,蒙古语和通古斯语共通者四,蒙古语、突厥语和通古斯语共通者五»。

方壮猷考释了21个匈奴名号,与今土耳其语近似的有11个,于今通古斯语近似的有12个,于今蒙古语相似的有20个¼。

在现代蒙古语中,与土耳其语和通古斯语相似的各在20%以上,在这20个语音中,三者共通的有四五个,与土耳其语和蒙古语共通的但不能与通古斯语相通的有六七个,与通古斯语和蒙古语相通而不能与土耳其语比拟的也有六七个,而可以与土耳其语和通古斯语相通而不能与蒙古语相通者则无一个。

这说明匈奴语与现代蒙古语更为接近而不是其它,属于蒙古语系的可能性较大。

但也有学者以同样的材料得出不同的结论,认为匈奴语属于突厥语族½,而且这种观点在西方学者中还比较盛行。

还有学者提出:“人们习惯于从现代各语言中寻找匈奴语的后裔,而常常忘记另一种可能性:匈奴语已经全然死灭,它同现存各种语言都不相同。

最后一个匈奴

最后一个匈奴

最后一个匈奴篇一:历史上的匈奴人哪里去了历史上的匈奴人哪里去了匈奴是约公元前3世纪时兴起的一个游牧部族,在不断吸纳或吞并周围部族的基础上迅速壮大,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游牧部族之一,建立了游牧民族的第一个奴隶制政权,并在秦汉之际使西域诸国多臣服己。

但随后的外部压力和内部分裂,使匈奴内部分化愈来愈复杂,而其西迁更是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影响了世界历史。

便如“溢堤的洪水”影响着欧亚大草原的历史?关于匈奴族西迁的历史,中国史书语焉不详,多为“向西方跑了”。

汉武帝时使匈奴遭受重创,部分匈奴或内服或西迁西域,并终使匈奴后来分裂为南匈奴与北匈奴。

至公元89至91年时,北匈奴在南匈奴与汉朝军队的共同打击下接连大败,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纷纷乘机而起,北匈奴主力便远走伊犁河流域、中亚、顿河以东与伏尔加河等地。

其后,中国北方的鲜卑族强大起来,逐步占有匈奴故地,五六十万匈奴人遂?皆自号鲜卑?,都成了鲜卑人。

一个民族融入其他民族的进程是很快的。

”西迁的匈奴人在公元374年击灭位于顿河以东的阿兰国后,便开始扮演着推动欧洲民族大迁徙的主要角色,对欧洲历史产生了很大影响。

虽然如昙花般的匈奴王国在欧洲消失了,但是许多匈奴人很可能留了下来。

许多学者认为匈牙利人就是其后裔。

匈牙利人与欧洲其他地方人的长相有明显区别,匈牙利民歌很多与陕北、内蒙古的民歌在调上是一样的。

陕北民歌如信天游的产生远比蒙古人早,很可能与匈奴有关。

建立大夏国的赫连勃勃,父亲姓刘,其子孙也姓刘,只有赫连勃勃自号“赫连”。

现在陕北姓刘的很多,或许是匈奴的后裔。

匈奴的部族很多,进入中原后多以部落或氏族为姓,如姓呼延的、姓独孤的等,但不能说姓这几个姓的一定是匈奴后裔。

自号“长安匈奴”并以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蜚声文坛的作家高建群说:“匈牙利人吹唢呐和剪纸的情形和中国陕北的一样,他们说话的尾音也与陕北口音很相似。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一首诗中曾经这样写道: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边建立起国家的?很多匈牙利学者都认为这个国家与匈奴后裔有着密切的关系。

呼延——匈奴族后裔

呼延——匈奴族后裔

呼延——匈奴族后裔
陈建魁
【期刊名称】《中州今古》
【年(卷),期】2001(000)005
【摘要】复姓呼延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匈奴族的后裔。

匈奴族在战国时活动于蒙古大草原南北 ,汉代时不断南下 ,与汉王朝时战时和。

东汉初年 ,匈奴分为南北两部。

两晋时 ,南匈奴乘中原战乱 ,曾先后建立赵、夏、北凉等国。

匈奴族中有 3个地位较高的部落 ,呼衍部即其一。

东晋时 ,匈奴呼衍部进入中原 ,后来以部名称为氏 ,称呼延氏。

另外 ,晋代鲜卑族人稽胡楚 ,被赐姓呼延氏。

呼延氏后来多改为呼氏。

呼延氏进入中原后 ,长期以太原郡 (治今山西太原 )为繁衍中心 ,呼延氏也一直以“太原”作为自己的堂号。

呼延氏历史名人以北宋太原人呼延赞最为知名。

他是宋初有名的边将 ,胆勇过人 ,曾任保州、辽州刺史 ,善使铁鞭与
【总页数】1页(P37-37)
【作者】陈建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9
【相关文献】
1.“匈奴王冠”所见匈奴族的风俗与文化 [J], 姜欢
2.探密东至深山里的匈奴后裔 [J], 吴芳
3.匈奴后裔今何在? [J], 瀚子;
4.匈奴是鸿格尔后裔 [J], 宝音都仁;
5.中国统万城:流沙湮没的匈奴王“铁城”古代匈奴族遗留的唯一都城遗址 [J], 本刊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46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含解析)统编版

(广东专用)2023年历史高考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46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含解析)统编版

课时规范练46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一、选择题1.公元前12世纪,雅利安人将吐火罗人赶到了天山以东直至黄土高原一带。

在“戎狄”的压力下,周人被迫南下东迁。

由于紧密接触“蛮族”军事技术,同时也具有农耕文化的基础,周人得以比商人更迅速地、更彻底地完成了从步兵到车战的军事革命,灭亡了商朝。

据此可知( )A.印欧人迁徙至中国并建立了农耕文明的周朝B.区域文化的融汇影响古代中国的政权更迭C.周与商之间的战争是游牧与农耕文明的对决D.华夏文明的产生打下了民族大迁徙的烙印2.讲梵语的早期雅利安人东进至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历史被称为吠陀时代,而吠陀是通过记忆和口耳相传的。

这说明早期雅利安人( )A.未形成自己的书写文字B.征服印度的历史不可信C.东进旨在掠夺农耕土地D.进行的迁徙是无计划的3.匈奴征服了大月氏后,迫使他们向西迁徙,由此造成了中亚和东伊朗面貌的彻底改变。

与这一变化有关的史实是( ) A.统一印度北部 B.建立贵霜帝国C.冶铁技术广传D.曾攻陷罗马城4.中古时期初期的西欧,罗马时代的城市大多没落,工商业衰败,有的已成废墟,它们在经济上与农村无甚区别。

这一时期造成城市没落的直接因素是( )A.罗马帝国的分裂B.庄园经济的推行C.基督教会的控制D.日耳曼人的破坏5.日耳曼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

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A.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B.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C.西欧封建制是罗马文明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D.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保留了农奴制6.就在中国由汉朝到唐朝这两个盛世的历史中间期,欧亚大陆及北非……古代国家与古典文化,经历了大分化、大重塑。

中古世界的政治与文化新布局开始显现出来,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2023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辽夏金元的统治

2023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辽夏金元的统治

2023北京重点校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辽夏金元的统治一、单选题1.(2023秋·北京密云·高一统考期末)辽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

辽朝的职官设置为南、北面官,金朝基本沿袭了唐宋制度,同时还实行猛安谋克的管理系统。

这些制度的实施()A.完全受中原制度影响B.巩固了国家疆域的统一C.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D.体现其因俗而治的特点2.(2023秋·北京朝阳·高一统考期末)学生为“我家住在元大都”主题班会选图,准确的是()A.B.C.D.3.(2023秋·北京西城·高一统考期末)设行省“ 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 ,行省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宣慰使司,设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此国家治理模式创立于()A.宋朝B.金朝C.元朝D.明朝4.(2023秋·北京通州·高一统考期末)下表为某同学记录的历史笔记。

笔记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辽朝B.金朝C.西夏D.元朝5.(2023秋·北京昌平·高一统考期末)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

下列属于元朝地方管理措施的是()①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管理吐蕃①在全国共设10个行省①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加强管理西域①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6.(2023秋·北京丰台·高一统考期末)元朝统一后,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实行行省制度,由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管辖地方乃至边疆事务,行省辖区广阔,军政大权集中。

这一制度()A.加强了地方诸侯的势力B.加速了士族阶层的衰落C.破解了藩镇割据的难题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7.(2023秋·北京通州·高一统考期末)中国古代的某个朝代,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是前代大一统王朝没有做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称匈奴王后裔组织向匈政府申请恢复匈奴族
自称匈奴王后裔组织向匈政府申请恢复匈奴族
羊城晚报报道:他,一路东征西战,铁骑过处曾令罗马人心颤、日耳曼人胆寒;他,成就了匈奴帝国的强盛崛起,其暴亡也使匈奴史在高潮中戛然收尾。

他就是在欧洲史中人称“上帝之鞭”的“匈奴王”阿提拉,是西进欧洲的匈奴族最为重要的历史人物。

从阿提拉时代的终结开始,震荡欧洲大陆的西迁匈奴人逐渐归于沉寂,直至在民族融合中淡出历史、人间“蒸发”。

1500多年后,一支自称为阿提拉后人的部族正在向匈牙利政府申请,恢复“匈奴族”。

寻求合法化
从公元5世纪起逐渐消亡的“匈奴族”可能以合法姿态重新步入历史舞台。

自称属于匈奴王阿提拉后裔的组织已经上书匈牙利政府,要求将“匈奴族”作为法定的少数民族。

匈牙利“全国选举委员会”日前通过网站宣布,请愿者已经筹集必需的1000个有效签名。

接到“全国选举委员会”的提案,匈牙利议会的人
权委员会将于12日开始讨论这一问题,最终将会给个说法。

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匈奴族”争取名分的幕后动机可能是看准了匈牙利政府对少数民族给予的财政津贴。

不少欧洲历史学家认为,今天的匈牙利人就是西迁的匈奴族的后裔。

但是匈牙利的历史则强调他们的祖先是马扎尔族(即匈牙利族)。

即便如此,匈牙利的得名也与匈奴人有着扯不清的联系。

欧洲人将9世纪在匈牙利定居的马扎尔与5世纪占据这个地方的匈奴人混称为“匈奴人”,匈牙利国名的含义就是“匈奴人”。

本是同根生?
匈奴人原本是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汉代时在汉军打击下一部分汉化、一部分走上西迁欧洲之路,也由此引发了欧洲史上的“大事件”。

匈奴铁骑的西征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将强悍的日耳曼人逼出丛林,使鼎盛一时的罗马帝国从分裂走向落败。

欧洲也在此后步入封建时代。

匈奴人之后,另一支东方游牧民族马扎尔族在公元9世纪时重演了“匈奴式”的西征,于公元896年在多瑙河盆地定居下来。

公元1000年正式建立封建国家,成为匈牙利国家的起源。

马扎尔族重演了匈奴人闪电式征战,却否认与匈奴有任何渊源。

但是,日耳曼人对匈奴人闪电占领多瑙河刻骨铭心,故称这片谷地为匈牙利———“匈奴人”的土地。

谁是阿提拉?
不可否认,就在马扎尔族入主这片土地之前,匈奴人曾是“马上得天下”的最初范本。

给欧洲留下不可磨灭记忆的正是匈奴的阿提拉王。

阿提拉于公元445年掌权后,随即挥起
“上帝之鞭”,匈奴帝国的疆域通过连
年征战扩至最大版图,一度东到里海,北到北海,西到莱茵河,南到阿尔卑斯山。

阿提拉王在公元453年暴病身亡,强盛的匈奴国家迅速瓦解,大多数匈奴人被当地人同化。

现代匈奴人
现代匈牙利人与欧洲其他地方人的长相有明显区别,匈牙利民歌有很多与中国陕北、内蒙古的民歌曲调相似,匈牙利人吹唢呐和剪纸的情形与陕北非常相似,说话的尾音也接近陕北口音。

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菲在一首诗中曾这样写道:“我们那遥远的祖先,你们是怎么从亚洲走过漫长的道路,来到多瑙河畔建立起国家?”
如今,阿提拉仍是匈牙利人常用的男子名字之一。

匈牙利境内有一座匈奴主题公园。

公园主人称,阿提拉之墓就位于此地,而且匈牙利贵族艾什泰哈齐家族就是匈奴族后裔。

面对历史上匈奴人的好战“案底”,匈牙利的“匈奴族”请愿者们表示,匈奴人早已今非昔比。

“今日的匈奴人崇尚和平,彬彬有礼……我们与流血、弓箭毫无瓜葛。

”请愿组织成员之一捷尔吉·基什福卢迪说。

他还称,匈牙利境内和边境附近居住着的匈奴人达10万之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