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示范区
推进革命老区振兴典型经验介绍之七 :四川省统筹谋划和积极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生态安全保障区、红色旅游目的地、跨省协作创新区。 四是强化组织保障.营造新发展环境。建立湖北省革命 老区振兴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制定重点任务分工和年 度工作要点。强化规划引领,组织编制湖北省“十四五” 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将革命老区作为重要内 容。强化政策支持,谋划一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大项目,强化沟通衔接,对接好
投资、土地等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引领带动其他革命
老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支持革命老区城市主城区发 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建设南充、达州、宜 宾等区域中心城市;支持革命老区重点开发区县推进 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优势产业 集群加快形成;支持革命老区农产品主产区县发展有 机农产品,形成了“巴食巴适”“圣洁甘孜”等区域特色 品牌;支持革命老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加强生态保护
治理,促进红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了 11条红 色旅游精品线路和4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四、 创新支持政策,着力改善革命老区发展基础条 件和公共服务水平
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和四川省投资项目管理 服务平台,建立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点项目库,优 先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库管理,开展项 目推进年、项目攻坚年等活动,扎实推进项目落地。在 省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中设立革命老区专项资金,集 中用于红色遗址保护、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十三 五”期间,川陕革命老区累计储备交通、能源冰利以及 公共服务等领域项目793个、总投资1.9万亿元,累计 开工建设668个、完成投资8884亿元,竣工重大项目 224个,革命老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创 新支持政策.围绕拓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投融资渠道, 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巴中市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 发展示范区的意见》《关于金融支持广元市建设川陕甘 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北向东出桥头堡发展的意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的实施意见川办发 2022 67号各市(州)人民政府ꎬ省政府有关部门㊁有关直属机构ꎬ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㊁国家发展改革委㊁科技部等10部门«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 2021 215号)精神ꎬ推动我省积极有序承接制造业转移ꎬ经省政府同意ꎬ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ꎮ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ꎬ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1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ꎬ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ꎬ完整㊁准确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ꎬ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ꎬ加快实施制造强省战略ꎬ突出清洁能源优势ꎬ聚焦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ꎬ积极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ꎬ重点引进资源消耗少㊁环境影响小㊁科技含量高㊁产出效益好㊁发展可持续的绿色低碳产业和企业ꎬ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保障ꎮ到2027年ꎬ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明显改善㊁能力显著提升ꎬ争创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ꎬ建设一批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转移示范共建园区ꎬ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㊁重大装备制造㊁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㊁特色消费品等产业集群ꎬ建设全国重要的先进材料㊁能源化工㊁汽车㊁医药健康产业基地和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中承载区ꎮ二、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一)大力承接绿色低碳产业ꎮ牢牢把握国家推动能耗 双控 向碳排放 双控 转变机遇ꎬ将四川丰富的水风光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ꎬ积极承接发展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和环保㊁能效㊁安全生产等标准要求的高载能行业ꎮ发挥晶硅制造㊁锂电材料先发优势ꎬ着力健全产业链条ꎬ大力承接发展晶硅光伏产业和锂电材料及电芯制造产业ꎮ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ꎬ加快建设天府数据中心集群ꎬ承接国家 东数西算 工程ꎬ持续打造以成都为中心ꎬ川东(达州㊁南2充)㊁川南(宜宾㊁泸州)㊁川西(雅安㊁乐山)㊁川北(德阳㊁绵阳)协同发展的大数据产业集群ꎬ形成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格局ꎬ培育全国大数据产业重要增长极ꎮ聚焦产业链关键缺失环节ꎬ深化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ꎬ承接发展下游钒钛高端制品㊁功能材料㊁特色零部件制造产业ꎮ优化动力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布局ꎬ围绕行业领军企业完善跨区域产业生态圈ꎮ坚持电动化㊁网联化㊁智能化发展方向ꎬ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基地ꎮ支持天然气主产地高质量引进发展绿色精细化工产业ꎮ 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生态环境厅㊁省能源局ꎬ各市(州)人民政府ꎮ列首位的为牵头部门ꎬ其余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ꎬ下同ꎻ各项工作均需各市(州)人民政府落实ꎬ以下不再列出(二)鼓励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ꎮ聚焦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前沿领域ꎬ积极发挥市场作用ꎬ鼓励成都平原等创新要素丰富㊁产业基础雄厚地区承接引进一批技术溢出明显㊁渗透能力强的创新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ꎮ围绕医疗装备和生物医药领域ꎬ聚焦创新药和医疗器械ꎬ承接发展现代医疗产业ꎬ培育口腔医疗器械特色优势产业ꎮ主动对接服务国家战略ꎬ承接发展高端芯片设计产业㊁先进晶圆制造和封装测试产业ꎬ培育发展化合物半导体㊁数模混合电路㊁大功率器件制造等特色工艺ꎮ支持引进高世代面板生产线ꎬ吸引落地新一代显示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项目ꎮ依托川藏铁路建设ꎬ引进培优我省轨道交通及相关装备制造产业ꎬ承接发展高档数控3机床㊁工业机器人㊁增材制造㊁智能传感与控制等产业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三)有序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ꎮ鼓励成都平原㊁川南㊁川东北等高技能人才丰富㊁区位交通便利地区有序承接绿色食品㊁轻工纺织㊁绿色家居等消费品产业和就业需求量较大的电子产品加工产业ꎬ培育特色产品优势ꎮ积极引进具备数字赋能㊁龙头引领和品牌建设能力的企业和项目ꎬ推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数字化㊁智能化㊁高端化㊁品牌化转型升级ꎮ围绕适应消费升级需求ꎬ承接生产智能化㊁产品高端化的龙头企业ꎬ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㊁智能家居和智慧家电产业ꎮ聚焦纺织和皮革制鞋产业高端ꎬ围绕功能㊁时尚㊁绿色等消费升级需求ꎬ承接发展高端设计㊁个性定制和全流程信息一体化项目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农业农村厅)(四)引导承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转移ꎮ聚焦四川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基础优势ꎬ以推动产业向数字赋能㊁绿色低碳㊁服务增值等高端转型为方向ꎬ引导承接软件开发㊁信息服务㊁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转移ꎮ围绕航空装备㊁轨道交通㊁能源装备等特色优势产业ꎬ聚焦研发设计㊁运维服务㊁检测认证等关键缺失环节ꎬ重点引进具备系统集成㊁软件开发和工业设计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ꎬ支持拓展业务范畴ꎬ开发智能终端操作系统ꎬ研发工业软件ꎬ完善信息服务ꎬ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ꎮ4(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㊁商务厅)(五)积极承接优质企业和关联产业ꎮ做实做细招商引资工作ꎬ持续跟踪世界500强㊁中国500强㊁中国民营500强以及行业全国排名前列的制造业企业发展动态ꎬ建立和完善重点企业㊁重点项目保姆服务机制ꎬ在土地㊁资金等要素㊁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ꎬ依法落实税收政策ꎮ不断改善营商环境ꎬ用心用情做好承接企业产业转移工作ꎬ吸引有意愿的优质企业带动关联产业向我省有序转移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财政厅㊁自然资源厅㊁省市场监管局㊁四川省税务局)三、有序推动重点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六)推动成都都市圈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ꎮ支持成都都市圈建设国家区域性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ꎮ发挥成都中心城市辐射作用ꎬ通过产业链优化升级和功能疏解带动成都都市圈城市群协同发展ꎮ加快建设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和物资储备中心ꎬ优化力量布局ꎬ打造2小时应急救援圈ꎮ建立跨区域救灾物资调拨协调机制ꎬ提高区域综合保障能力ꎮ鼓励成德眉资四市合理分工ꎬ合作共建产业平台ꎬ形成紧密产业协作关系ꎮ有序疏解成都市中心城区一般性制造业㊁区域性物流基地等功能和设施ꎮ德阳㊁眉山㊁资阳发挥综合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ꎬ因地制宜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㊁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专业服务中心ꎮ推动成都㊁德阳共建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ꎬ打造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ꎮ5加快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和眉山片区融合发展ꎬ打造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ꎮ促进成都东部新区与资阳临空经济区协同发展ꎬ打造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ꎮ(责任单位:省同城化办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㊁商务厅㊁省经济合作局)(七)引导其他重点区域发挥比较优势承接产业转移ꎮ以绵阳和乐山为支点ꎬ重点承接电子信息㊁高端装备㊁锂电材料㊁精细化工㊁大数据等配套产业ꎬ支持成都市㊁遂宁市㊁雅安市㊁眉山市联动打造锂电产业发展带ꎻ以宜宾 泸州组团为支点ꎬ重点承接具有产业基础的电子信息㊁优质白酒㊁动力电池㊁节能环保装备㊁先进材料㊁生物医药㊁医疗器械㊁无人机及通用航空㊁汽车零部件㊁天然气化工等优势产业ꎮ以南充 达州组团为支点ꎬ重点承接具有资源禀赋的能源化工㊁食品饮料㊁汽车汽配㊁装备制造㊁电子信息㊁生物医药㊁先进材料㊁丝纺服装等特色产业ꎬ共同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㊁新材料㊁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ꎬ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ꎬ培育全国重要的加工制造基地和新增长极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商务厅)四、鼓励特殊类型地区承接发展特色产业(八)脱贫地区ꎮ通过深化浙川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ꎬ引导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在川投资兴业ꎮ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共建ꎬ创新 飞地园区 建设模式ꎬ有序引导东部地区农产品加工㊁轻工产品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脱贫地区梯度转移ꎬ提高本地就业率ꎬ巩6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ꎮ(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乡村振兴局)(九)革命老区ꎮ支持巴中等有条件的地区承接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ꎬ在满足政策规划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的基础上有序承接发展新材料㊁生物医药㊁可再生能源等优势产业ꎮ(责任单位: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生态环境厅)(十)资源型地区ꎮ支持攀枝花㊁甘孜㊁阿坝㊁凉山㊁广元等资源型地区引进资源能源开发利用优质企业ꎬ嫁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ꎬ依托 飞地 园区ꎬ承接发展清洁能源㊁钒钛精深加工㊁先进材料㊁稀土综合利用㊁装配式建筑等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ꎬ推动资源能源就地加工转化ꎬ促进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十一)老工业城市ꎮ推动自贡㊁内江等 8市1区 老工业基地用好制造业竞争优势重构机遇ꎬ有序承接先进制造业ꎬ再造老工业基地产业竞争新优势ꎮ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ꎬ做好国家级和省级工业遗产申报工作ꎬ传承和发展四川特色工业文化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五、促进产业承接开放合作(十二)川渝协同承接产业转移ꎮ发挥川渝两省市要素成本㊁市场和通道优势ꎬ会同重庆共同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ꎬ依托成渝7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ꎬ以更大力度㊁更高标准协同承接东部地区和境外产业转移ꎬ推动川南渝西地区共建承接产业转移创新发展示范区ꎮ建立跨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协调机制ꎬ完善信息对接㊁权益分享㊁税收分成㊁统计分算等政策体系ꎮ承接补齐汽车摩托车㊁电子信息㊁消费品㊁工业互联网㊁网络安全等特色优势产业链ꎬ打造成渝 氢走廊 电走廊 智行走廊 ꎬ争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试验区ꎮ支持国家级新区㊁省级新区㊁重点园区㊁毗邻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ꎬ不断提升产业承接能力ꎮ(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财政厅㊁省经济合作局)(十三)大力促进国际合作ꎮ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ꎬ推动符合产业导向的外资制造业项目和跨国公司总部㊁功能性机构落户四川ꎮ深化四川国际贸易 单一窗口 平台建设ꎮ开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ꎮ发挥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ꎬ加快推进1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ꎬ推动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高质量发展ꎬ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ꎮ建立四川 一带一路 投资综合服务平台ꎬ发挥中欧班列及成都双机场优势ꎬ加强与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产业合作ꎮ打造高水平中外合作园区ꎬ链接全球创新要素和高端资源ꎮ(责任单位:商务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㊁省市场监管局㊁省经济合作局㊁8成都海关㊁人行成都分行㊁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六、创新产业承接合作模式(十四)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发展模式ꎮ推广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接合作模式ꎬ聚焦强链补链用好产业转移合作平台ꎬ承接优势资源ꎬ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ꎬ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ꎮ开展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ꎬ实施 链长+链主 双链式推进机制ꎬ公布 链主 企业及 首席专家 ꎬ组建部门协同㊁专家参与的工作专班ꎬ推动构建以 链主 企业为中心㊁ 专精特新 企业为主体㊁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ꎮ实施产业链断链断供产品风险清单管理ꎬ围绕产业链中高端㊁关键环节进行延链补链强链ꎮ(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省经济合作局)(十五)创新区域间产业承接合作模式ꎮ积极对接浙江㊁深圳等对口支援四川的东部发达地区ꎬ争取通过托管㊁共建等形式支持四川发展ꎬ探索全链承接㊁部分承接和 两头在外 的加工贸易承接等多种承接模式ꎬ打造一批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基地)ꎮ发挥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㊁南部经济开发区㊁浙川纺织产业园㊁广安(深圳)产业园等产业转移合作标杆作用ꎬ综合政策㊁资金和资源优势ꎬ探索支援地㊁受援地㊁承接地 三方飞地模式 ꎮ争取通过在东部地区既有园区设置园中园等方式建立研发中心㊁设立财务管理中心ꎬ主动承接科技㊁人才㊁金融等资源辐射ꎮ探索科技成果跨9区域转移合作模式ꎬ完善科技成果梯度转移的利益分享机制ꎬ通过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㊁新型研发机构合作等形式ꎬ争取东部地区科技创新成果在川孵化转化ꎮ推进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建设ꎬ支持建设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科技厅㊁省经济合作局㊁省地方金融监管局㊁人行成都分行)七、完善支持产业承接的体制机制(十六)健全产业承接服务体系ꎮ对接国家产业转移信息服务平台ꎬ动态上传更新产业承接项目信息ꎬ积极组织参加产业转移对接活动ꎬ推动产业精准对接ꎮ加强与其他承接产业转移省份的合作ꎬ积极推动建立产业承接地区间省级部门沟通对接联系机制ꎬ加强与发达地区常态化沟通对接ꎬ梳理形成发达省份产业转移清单ꎮ强化产业转出地与转入地的合作ꎬ探索与产业转出地建立产值㊁收益㊁用地等指标分享机制ꎮ搭建 四川制造业招商引资和产品推广线上线下综合平台 ꎬ组织开展 知名企业四川行 ㊁西博会㊁制造业招商引资 百日攻坚 行动等系列活动ꎬ组织谋划㊁储备一批大项目ꎬ推动重大项目落地见效ꎮ配合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ꎬ细化梳理需向上争取的能耗指标伴随转移㊁碳排放指标或配额等差异化支持政策清单ꎬ积极组织争取ꎮ(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财政厅㊁自然资源厅㊁省经济合作局)01(十七)优化产业承接营商环境ꎮ建立我省产业承接重点项目库ꎮ统筹开展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试点ꎬ推动非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品相关生产经营单位 一证多址 和资质跨地认证ꎮ深化 证照分离 改革ꎬ强化数据共享ꎬ将 食品经营备案 (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和 报关企业注册登记 纳入 多证合一 改革ꎮ推进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㊁跨领域㊁跨层级应用ꎬ配合推动电子营业执照与电子印章同步发放ꎬ推进有关电子证照归集应用ꎮ对向我省进行整体性梯度转移的企业ꎬ按照原所在地区已取得的海关信用等级实施监管ꎮ支持确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地区按程序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和保税物流中心ꎮ发挥行业协会作用ꎬ创建一批行业产业转移试点园区ꎮ(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市场监管局㊁省经济合作局㊁成都海关㊁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八、优化产业承接政策环境(十八)强化统筹谋划ꎮ对接 一带一路 建设㊁长江经济带发展㊁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要求ꎬ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落地四川ꎮ落实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㊁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㊁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等国家级指导目录ꎬ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㊁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方案的衔接ꎬ更新修订«四川省区域产业布局引导目录»ꎬ拓展承接产业转移新空间ꎬ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ꎮ统筹发展与安全ꎬ提11升制造业本质安全水平ꎮ(责任单位: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发展改革委㊁省经济合作局)(十九)强化要素保障ꎮ发挥好国家在川产融合作平台功能作用ꎬ引导金融机构创新支持产业转移合作的金融产品ꎬ推动产业链融资㊁订单融资㊁无形资产质押融资等业务发展ꎮ发挥省级和各市(州)产业发展投资引导基金作用ꎬ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产业转移基金ꎮ积极发展多式联运ꎬ深入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ꎬ提高铁路㊁公路㊁水运㊁航空与海关㊁口岸等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水平ꎬ推进全省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化建设ꎬ提高物流运行效率ꎬ降低物流成本ꎮ深化产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ꎬ切实盘活存量土地ꎬ适度提高制造业企业集中开发区配套用地比例ꎮ实施东西部人力资源市场援助计划和 技能四川行动 ꎬ支持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㊁园区配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或工作站ꎮ推动与东部发达地区职业资格㊁职业技能等级㊁职称地区间互认ꎮ(责任单位:财政厅㊁经济和信息化厅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㊁自然资源厅㊁交通运输厅㊁商务厅㊁省地方金融监管局㊁人行成都分行㊁省政府口岸与物流办)(二十)强化协调推进ꎮ各级人民政府是承接制造业转移的责任主体ꎬ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ꎬ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ꎬ把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ꎬ加大工作考核㊁督导力度ꎬ完善考评激励机制ꎮ省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协作21配合ꎬ经济和信息化厅㊁省经济合作局牵头统筹协调推进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和招商引资工作ꎬ其余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做好行业招商㊁提供要素保障服务等工作ꎬ合力推进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工作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9月21日31。
大邑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规划
大邑县工业集中发展区产业规划引言四川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是四川省现代制造业示范区,也是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区,更是四川省着力打造的成都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节点。
参照成都市委、市政府“全域成都”的宏伟构想,根据《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开发区发展规划(2008-2020年)》和《四川加快工业园区发展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大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都市大邑县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等文件精神,按照“立足长远、科学规划、分期实施、科学发展”的思路,积极整合产业园区,优化空间布局。
为了更好地整合产业资源,延伸产业链,充分利用成渝经济区的辐射优势,积极承接灾后产业转移,推动大邑县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拟将四川大邑工业集中发展区更名为“四川大邑经济开发区”,申列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总控制面积为28.8平方公里。
受四川省大邑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委托,特编制本发展规划。
第一章发展现状及比较分析第一节发展现状一、大邑县现状概述大邑县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37公里,地跨北纬30°25′至49′,东经102°54′至103°45′。
东北与崇州交界,东南与新津县毗邻,西南与芦山县、邛崃市相连,西北与定兴县、汶川县接壤,幅员面积1327平方公里。
全县辖20个乡镇,总人口514879人。
大邑县属于成都市区域经济的第三圈层,县域经济结构已由传统的农业型经济结构逐渐转变为工农型经济结构。
2007年全县完成GDP64.85亿元,增长13.5%。
全口径财政收入7.15亿元,增长80.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1亿元,增长127.3%。
工业增加值19.03亿元,增长19.7%;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8.86亿元,增长30.2%。
固定资产投资42.03亿元,增长48.7%。
引进市外资金24亿元,增长111%。
基于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下的都市型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路径思考
基于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下的都市型工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路径思考作者:许彦来源:《先锋》2020年第10期都市工业 /是指以大都市特有的信息流、人才流、物质流、资金流等资源要素为依托,适宜在都市中心区域内生存和发展,增值快、就业广、适应强,有税收、有环保、有形象的现代工业体系。
生产性服务业 /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上海、杭州、武汉、重庆等大都市均提出发展绿色、集约、高端、高效的都市工业,并积极推进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以加快城市升级、产业升级。
都市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体现了都市发展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规律的尊重,是都市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体现都市竞争力的主要产业形态。
成都在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进程中,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来引领城市能级提升,在推动都市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协同集聚中,着力发挥二三产业的互动效应,着力于将产业的“投资红利”转化为“融合红利”,在城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形成了凸显本地优势的成都方案,对于成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极核和主干作用有着重要意义。
“两业”协同集聚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四川省委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要做强极核和主干功能,将促进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先手棋,要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提升国际高端要素运筹能力,建设创新引领的活力城市、协调共融的和谐城市、生态宜居的美丽城市、内外联动的包容城市、共建共享的幸福城市。
这对成都进一步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加快实现高质量的“两业”协同集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都“两业”协同集聚赋予了三大机遇。
一是新平台。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27•【文号】国函〔2024〕146号•【施行日期】2024.09.2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4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成都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等功能,建设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成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453.99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16.6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96.61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361.2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56.8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利用的区域协同,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强对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战略保障。
产城(产业发展基础、城服务功能)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
产城(产业发展基础、城服务功能)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产城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一、产业发展基础产城融合示范建设的基础是发展先进的产业。
我们将重点支持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通过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支持等手段,吸引和集聚高科技企业、知名服务机构和创新型企业。
同时,我们将加强产业链的衔接和优化,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产业链服务,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协同发展。
二、城市服务功能产城融合示范建设的目标是打造功能多元、便利高效的城市服务体系。
我们将建设智慧城市,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同时,我们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包括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
此外,我们将建设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提供优质的居住环境和便民服务,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三、融合发展产城融合示范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
我们将建设产城融合的创新园区,提供完善的创新生态环境和孵化服务,实现产业技术与城市需求的有机结合。
同时,我们将加强企业和城市之间的合作,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此外,我们将鼓励企业在城市中开展社会责任活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政策支持为了推动产城融合示范建设的顺利实施,我们将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
我们将出台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离岸税率和融资成本,鼓励企业在产城融合示范区投资兴业。
同时,我们将建立创新创业基金,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风险投资。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人才服务和人力资源支持。
总之,产城融合示范建设是一个全面推进产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
我们将以先进的产业为基础,发展功能多元的城市服务体系,实现产业和城市的融合发展。
同时,我们将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为企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产城融合示范建设,我们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
产城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一、产业发展基础产城融合示范建设的基础是发展先进的产业。
成都天府新区详细介绍
成都天府新区总体情况在2010年9月1日到2日召开的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天府新区”的建设目标是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和浙江舟山群岛后第5个国家级新区,在带动成都现代产业发展的同时,进而带动整个西部经济发展。
”“天府新区”的建设可以吸引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比如IT产业、新材料、航天航空、物流、金融、商贸等。
规划范围天府新区以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南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流经济开发区、彭山经济开发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以及龙泉湖、三岔湖和龙泉山(简称“两湖一山”)为主体,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区南区、龙泉驿区、双流县、新津县,资阳市的简阳市,眉山市的彭山县、仁寿县,共涉及3市7县(市、区)37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78平方公里。
其中,在成都范围内的面积有1293平方公里,约占整个天府新区规划面积的81%。
在整个天府新区的规划中,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大约是650平方公里,包括现有的存量和未来的增量,约占总面积的40%,剩余的60%将是各类生态用地。
城镇建设用地中,产业用地和各类生产生活配套设施用地将各占一半左右。
天府新区的生态规划强调“山水环绕、组合布局,产城融合、三位一体,城乡统筹、生态田园,集约发展、智能低碳”,规划中有一套完整的绿地系统,可以简称为“一区两楔八带”。
其中,“一区”是指龙泉山生态服务区,围绕龙泉山建设天府新区最重要的生态服务区,严格实施积极的生态保育措施;“两楔”是指三圣乡龙泉山绿楔和彭祖山锦江绿楔;而“八带”则是沿成都“198”区域、铁路货运外绕线、第二绕城高速、跳蹬河以及沿成昆铁路、元华路、锦江、东风渠构建四横四纵的生态廊道。
总体定位天府新区总体定位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现代新城区。
主体功能区划视角下四川经济发展路径选择
主体功能区划视角下四川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四川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分要坚持促进五大经济区分工协调发展、推进四大城市群集聚、巩固农业基地战略地位、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促进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不同的功能区有不同的特点,要采取不同的发展路径,实现区域的主体功能。
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对于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未来发展潜力,国土空间要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包括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
四川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思路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构建城市化、农业、生态安全三大战略格局”的要求,结合四川省建设经济强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需要,四川省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应坚持以下思路:促进五大经济区功能分工协调发展五大经济区是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战略布局,主体功能分区与五大经济区相互适应协调发展是未来四川推进实施主体功能区主要的战略任务之一。
推进成都、川南、攀西、川东北、川西北五大经济区协调发展,从各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出发,推进功能分工,突出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推进四大城市(镇)群集聚发展贯彻全省“多极多点”的发展战略,构建以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攀西城镇群为主体的城市化格局。
依托城市群推进人口和产业集聚,统筹协调和强化城市功能分工和产业分工,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多极支撑的发展格局。
巩固全省国家农业基地的战略地位四川是农业大省,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构建以盆地中部平原浅丘、盆地东部丘陵低山、川南低中山、安宁河流域和盆地西部平原山地五大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的农业战略格局。
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强化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总体规划(2010-2030)
目录第1章总则 (1)第2章目标定位与发展策略 (4)第3章四区划定与空间管制 (6)第4章空间结构与总体布局 (7)第5章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10)第6章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12)第7章住房发展与居住用地规划 (14)第8章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16)第9章绿地系统规划 (19)第10章总体风貌特色规划 (22)第11章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 (26)第一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6)第二节旅游发展规划 (27)第12章综合交通发展规划 (29)第一节对外交通 (29)第二节城市交通 (30)第13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35)第14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7)第一节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37)第二节供水工程规划 (37)第三节污水工程规划 (38)第四节雨水工程规划 (39)第五节再生水工程规划 (39)第六节电力工程规划 (40)第七节燃气工程规划 (41)第八节通信工程规划 (41)第九节环境卫生工程 (42)第15章环境保护规划 (44)第16章城市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 (46)第一节防灾体系规划 (46)1第二节避灾体系规划 (48)第三节救灾体系规划 (49)第17章分期建设规划 (50)第18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建议 (52)第19章附则 (53)附表1 发展目标指标体系表 (54)附表2 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55)前言2010年9月1日,在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刘奇葆书记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2010年11月,《成渝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获批,规划提出建设天府新区,使其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的核心区和现代产业重要集聚区。
2011年5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实施意见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7.12•【字号】德办发〔2022〕47号•【施行日期】2022.07.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重点产业功能区,市级有关部门(单位):为深入贯彻《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21〕93号)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德阳建设“三区一市”〔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四川)先行区、国家“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和西部数字现代治理标杆城市〕,经市政府九届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关于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加快建设成都都市圈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推动天府大道科创走廊建设,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融合为主要路径,推进数字经济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培育壮大新经济市场主体,推动德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新主体加速培育,创新赋能新模式。
以新经济企业梯度培育为牵引,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400家以上、国家专精特新企业总数40家以上、瞪羚企业总数20家以上、新经济示范企业总数5家以上,涌现一大批创新产品和新经济应用场景。
新技术加速突破,催生发展新产业。
未来产业、前沿产业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2个百分点左右,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左右。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
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助力先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为引领,以推动新兴产业提质增效为着力点,以培育市场主体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科技服务、软件服务、数据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平台经济等价值增值型服务业,优化提升供应链服务、现代物流、新型专业市场、贸易服务等资源配置型服务业,积极壮大数字创意、金融服务、商务会展、人力资源服务等城市功能型服务业,实施集聚发展、融合创新、主体培育、品牌提升、双招双引、改革开放专项行动,做大产业规模,创新业态模式,提升辐射能级,打造特色品牌,到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数字赋能、跨界融合加速推进,服务效率和专业化水平显著改善,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日益提高。
二、工作原则1坚持高端发展。
立足产业基础,以显著提升产业发展整体素质和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围绕产业链、价值链的高附加值和核心环节,高点定位、高端切入,推动产业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围绕提高研发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鼓励有能力的工业企业发展市场调研、工业设计、技术开发、工程总包和系统控制等业务。
2、坚持创新发展。
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态,不断拓展市场服务需求。
引导服务业企业推广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引领作用。
3、坚持融合发展。
鼓励制造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提升生产与服务融合发展水平。
搞好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加快服务业内部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促进生产性≡务业与其他服务业深度融合。
4、坚持集聚发展。
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定位布局,围绕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因地制宜引导生产性≡务业在中心城市、制造业集中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以及有条件的城镇等区域集聚,实现规模效益和特色发展。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行业现状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行业现状显示,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主要是指企业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实现效率最大化,将人力资源事务中非核心部分的工作全部或部分委托人才服务专业机构管(办)理。
由于人力资源外包属于服务行业,因此具有服务行业的通性特点。
近年来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社会对人力资源服务的旺盛需求,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市场也逐渐兴盛。
与此同时,受到疫情影响,由于存在风险、成本、合规性、招聘难度等因素,业务流程外包的服务需求会快速增长。
例如新冠疫情导致用人需求减少,为了简化企业用工程序、降低管理难度和用工风险,并节省固定用工成本,用人单位越来越多的业务和职能通过灵活用工的方式去完成,同时企业会把非核心岗位或业务流程分离出去,给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业务流程外包。
1、现代服务市场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包括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
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四大类。
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现代服务业是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
既包括随着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也包括运用现代技术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
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满足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地方层面上,例如云南省发布的云南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将以推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数字赋能,增强要素保障,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化发展,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构建特色鲜明、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产业新体系。
努力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支撑带动作用
重庆行政 2021年第2期努力增强区域中心城市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支撑带动作用滕旭荣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帷幄㊁着眼全局,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㊂2020年11月,党中央㊁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绵阳㊁南充㊁万州㊁黔江等8个区域中心城市建设㊂更好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在承接重庆主城区和成都市 双核”辐射,联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的桥梁纽带作用,对推动成渝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党中央㊁国务院对川渝地区发展始终高度重视和支持㊂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升区域中心城市集聚功能和利他作用,有利于优化川渝地区城市体系,有利于提升区域政策的有效性,有利于发挥城市规模经济集聚辐射带动效应㊂但对比川渝两省市区域中心发展现状,重庆市内2个区域中心城市尤其是黔江的区域集聚辐射作用还需进一步增强,以更好地联动渝东南及武陵山区协调发展㊂一㊁成渝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基础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就是成渝铁路,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也有成渝地区,三峡工程建设最大贡献也属成渝地区㊂自国务院2011年批复‘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2016年批复‘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以来,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区域中心城市呈现出经济总量提升较快㊁产业质量体系更优㊁协同发展趋势向好,是引领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力军㊂(一)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从经济总量看, 十三五”时期,万州㊁绵阳等8个区域中心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7万亿,年均增长9.9%,高于其他地区增速2.2个百分点㊂其中:绵阳突破3000亿级,宜宾㊁南充㊁泸州㊁达州㊁乐山均达到2000亿级㊂从开放发展看,进出口总额突破90亿美元,年均增长8.3%,绵阳㊁泸州㊁宜宾㊁万州先后获批综合保税区,深度融入中欧班列成渝通道体系㊂(二)产业体系明显完善从产业集聚度看,电子信息㊁高端装备制造㊁汽摩整车及零配件㊁能源化工㊁现代医药㊁消费品等产业集群发展,2020年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超过4500亿元, 十三五”时期累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过1500家,均高于两地平均水平㊂从科技创新看,区域中心城市科技研发投入强度大幅提升,R&D经费投入占比提升0.4个百分点,国务院批准设立绵阳综合保税区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㊂(三)区位优势明显突现十三五”时期,8个区域中心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迎来快速发展,累计完成投资超过5000亿元,建立与成都㊁重庆㊁西安㊁贵阳㊁昆明等周边主要城市的快速通道,绵阳㊁南充㊁宜宾㊁泸州㊁达州㊁万州㊁黔江等支线机场已开工国内主要城市航线200余条,覆盖国内主要城市㊂伴随渝西高铁㊁城南达万高铁㊁渝昆高铁㊁渝湘高铁等建设,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必将进一步巩固完善㊂(四)协同发展明显加快党中央做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部署后,区域中心城市率先行动,积极作为,围绕科技创新㊁产业协作㊁要素互通㊁服务共享㊁社会共治等方面先后签订了系列战略合作协议,协同融合发展前景广阔㊂绵阳市与成都㊁重庆共建中国西部科学城,推动成绵㊁绵德一体化发展;泸州市与成都市签订‘协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㊁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㊂二㊁重庆区域中心城市发展面临的短板重庆市的万州㊁黔江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的2个区域中心城市,与四川省6个区域中心城市对比看,明显存在四个方面的发展短板㊂0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经济首位度不高万州和黔江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经济首位度分别为27.2%㊁17.7%,较2015年分别下降了4.6个㊁6.6个百分点㊂与四川省6个区域中心城市(中心城区)对比看,万州经济总量低于绵阳市涪城区,黔江是8个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规模最小的㊂(二)科技创新力不足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不健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低于全市近1.1个百分点,较四川省6个区域中心城市低0.1个百分点㊂重大科技装置匮乏,科技创新中心㊁高新技术企业占比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与四川省区域中心城市也有一定差距㊂(三)政策支持度不够囿于直辖市行政管理体系,万州和黔江已没有地级市在财政㊁土地㊁金融等资源要素调配能力,加之市级对中心城市缺乏专项支持,万州和黔江2个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滞后于四川区域中心城市㊂加之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相比,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没有三峡后扶政策的托底支持,渝东南地区仅此一项每年少获得上级专项转移资金10亿元以上㊂(四)区域联动性不强市级层面缺乏对渝东北㊁渝东南片区产业布局的统一规划指导,特别是渝东南片区各区县地理位置相邻㊁资源禀赋相近㊁经济发展层次相当,区县之间缺乏产业协同和利益共享机制,产业布局同质化重,招商引资竞争激烈,旅游联动发展程度不高㊂三、增强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作用的六个建议黔江是42个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范围区县中接受 双核”辐射带动最弱,是8个区域中心城市经济总量最小的区县,必须按照市委书记陈敏尔同志赋予黔江 中国峡谷城㊃武陵会客厅”的新定位,发挥生态比较优势,在用好外力㊁增强动力㊁激发活力㊁挖掘潜力㊁聚集合力㊁甘下苦力上久久为功,以只争朝夕㊁时不我待的精神,加快推进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㊂(一)用好外力,推动规划定位政策落地一是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㊂争取国家尽快设立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和民族地区文旅融合发展基金,提高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额度,将黔江纳入国家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㊂争取将万州至黔江高铁㊁广垫忠黔㊁黔恩遵昭等铁路纳入国家 十四五”规划实施,支持黔江区域综合交通枢纽㊁铁路物流中心㊁公路物流中心㊁航空物流中心和现代物流节点建设㊂二是积极争取市级层面支持㊂指导黔江高质量编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规划,将黔江纳入全市的产业布局范畴统筹,并赋能黔江培育壮大新材料㊁消费品等产业和尽快落实 三峡电”等低成本电力配额;加快筹建武陵山绿色生态科技银行和乌江画廊文旅示范带投资公司,鼓励市级投融资平台参与黔江中心城市建设;市级每年定额安排黔江中心城市建设专项资金,帮助黔江统筹用于机场㊁消防救援㊁医疗卫生等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及运营支出,提高黔江对周边区县转移人口承接力㊂三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㊂围绕发挥旅游㊁教育和医疗 三个集散”功能,通过TOD㊁REITs等方式加大招商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武陵山旅游集散中心㊁濯水康养旅游度假区㊁中医药大学㊁黔江综合交通换乘枢纽等中心城市功能性项目建设,有效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力㊁辐射力㊂(二)增强动力,推动产城文旅融合发展一是着力培育发展优势产业㊂以建设国家级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为载体,有序承接成渝地区转移产业,持续巩固提升卷烟及配套㊁延伸新材料㊁茧丝绸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培育大健康㊁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㊂二是着力壮大山地特色农业㊂深度融入川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带,加快建设50万头无抗优质生猪肉食品基地㊁年出栏100万头生猪产业化项目㊂提速建设蚕桑产业示范园,高标准建设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㊂巩固烟草产业基地,加快完成黔江卷烟厂易地技改㊂三是着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㊂以濯水5A景区和7个4A景区旅游方阵为依托,持续挖掘文化内涵,推进旅游+文化㊁城市㊁商贸㊁工业㊁农业等融合发展,打造渝东南武陵山区民族文化旅游消费品创新创意中心㊁民族手工艺品展示展销中心㊂四是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品质㊂紧扣 中国峡谷城㊃武陵会客厅”定位,按照2025年中心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㊁30万人优化中心城市能级,强力推动黔江城市大峡谷㊁高铁站片区综合开发,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产㊁城㊁景 三融合”,旅游㊁教育㊁医疗 三集散”,宜居㊁宜业㊁宜游 三适宜”,增强中心城市承载力,促进更多产业和11重庆行政 2021年第2期人口向黔江集中㊂(三)激发活力,推动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一是优化拓展空间布局㊂着眼未来发展需要,推动城市合理扩展,将城区规划面积按2025年30平方公里㊁居住人口30万人纳入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未来产业㊁人口等集聚提供空间保障㊂优化构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高标准高品质抓好高铁站场区域开发,增强中心城区的要素吸引力㊁宜居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使中心城区成为人口集中㊁产业集聚㊁功能集成㊁要素集约的核心区域,打造武陵山区高铁经济示范区㊂规划建设重要中心镇,优化空间布局和要素配套,更好地发挥对区域的集聚辐射作用㊂二是提升中心城区集聚能力㊂紧扣 中国峡谷城㊃武陵会客厅”定位,按照 新城做加法㊁老城做减法”总体思路,推动高端生产生活要素向新城集聚,推动城市实现更有效益㊁更具特色的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经济品质㊁人文品质㊁生态品质㊁生活品质,使中心城区成为 峡谷城”吃住行游购娱的主要载体,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㊂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㊂加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先行示范㊁重点帮扶㊁平稳推进乡村振兴示范体系,加快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示范镇村㊂依托交通廊道㊁轨道网络㊁产业集群㊁河流水系和旅游资源,以规划新理念重塑城乡融合发展空间格局,着力打造阿蓬江 一江两岸”美丽乡村示范走廊,有序推进一批美丽小城镇㊁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在承接中心城区㊁辐射乡村的总服务器㊁总引擎作用㊂(四)挖掘潜力,推动绿色创新开放发展一是着力挖掘生态产品价值㊂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河长制㊁林长制,确保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5%以上,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50天以上,持续筑牢生态保护屏障㊂争取在全市率先开展地票生态功能试点和碳汇交易,完成森林指标交易5万亩以上,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有效转化㊂二是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㊂积极争取支持黔江加快渝东南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优惠政策,争取市级科技创新基地在黔江设立分支机构,每年培育科技型企业40家㊁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争取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㊂深化与重庆高新区科技创新协作,将正阳工业园区作为重庆高新区 飞地产业园”,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㊂三是着力建设对外开放高地㊂加快拓展黔江海关功能,争取在黔江开展铁路货场甩挂业务,开通航空口岸㊂大力发展加工贸易㊁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商等业态,承接东部转移产业及成渝地区汽摩㊁装备㊁电子信息等配套产业,力争 十四五”时期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0%,自营出口企业达到15家以上㊂(五)聚集合力,推动区域协同联动发展一是深化川渝协作发展㊂加强与四川相关市(区)县合作,围绕产业协作㊁文旅融合㊁服务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加快与南充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推动落地㊂二是深化渝东南协调发展㊂充分挖掘文旅资源优势,构建武陵山文旅发展联盟,协同打造乌江画廊旅游精品㊁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带,联手建设武陵山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㊂三是深化武陵山区联动发展㊂支持黔江加强与湘鄂渝黔周边城市互动合作,联动恩施㊁张家界㊁铜仁㊁湘西建立重大事项区县长共商机制和全国人大代表协商机制,合力推动一批重大基础设施㊁公共服务㊁生态环保等项目纳入国家规划,争取国家层面尽早出台湘鄂渝黔革命老区 十四五”发展规划㊂四是深化对口协作发展㊂持续深化中信集团㊁山东日照市和重庆高新区等全方位定点对口协作,在巩固脱贫成果㊁重大产业项目和技术人才交流等方面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并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努力打造对口协作新范例㊂(六)甘下苦力,推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一是弘扬新时代 黔江精神”㊂要大力弘扬新时代推进中心城市建设的杰出贡献者,让 宁愿苦干㊁不愿苦熬”的 黔江精神”在建成区域中心城市实践中再出发㊂二是发扬钉钉子精神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 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各项定位政策落地,持之以恒 常思考” 深研究” 勤对接”,以 建成渝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区综合交通枢纽”目标紧盯不放,按照事项化㊁清单化㊁责任化㊁时限化要求,常态化抓好跟踪落实㊂三是褒扬敢担当精神㊂褒扬能吃苦㊁乐奉献㊁敢担当的领导干部,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营造有人干㊁敢于干㊁能干成的干事创业环境㊂作 者:重庆市黔江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责任编辑:马 健21。
【最新精选】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国际城为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楼主5haolou2009 发表于搜房网- 成都业主论坛- 首创·国际城31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今年第四次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新出炉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南部最优。
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含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商务中心区(CBD)。
规划范围包括高新西区、高新南区及双流县成昆铁路以东、货运铁路外绕线以北、成自泸高速公路以西区域,涉及双流县华阳、西航港、中和、万安、正兴、兴隆及公兴部分区域,面积约237平方公里。
金融总部商务区:重点发展以金融业为主的金融总部商务区。
规划范围北起繁雄大道及石胜路,南至孵化园北干道及外环路500米绿带边线,西连益州大道(站华路),东临成仁快速路,涉及高新区站南组团部分区域及锦江区柳江片区部分区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
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规划范围西至沙河,北至成渝高速五桂桥段及成洛路,东至绕城高速,南至老成渝路三环路内段及成龙路南侧规划建设用地,涉及成华区沙河堡片区、锦江区三圣片区及龙泉驿洪河、十陵部分区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
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国际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规划范围北至香城大道、西至成彭路及斑竹园镇区西侧,南至三环路,东至川陕路凤凰山段及宝成铁路,涉及成华区凤凰山片区、新都区大丰、斑竹园部分区域以及金牛区天回部分区域,以“198”地区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总面积约64平方公里。
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功能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规划范围西至杨柳河,南至规划建设用地及老成温路,东至三环路,北至成温高速路及南熏大道,涉及青羊区光华新区、文家片区及温江新城区,以“198”地区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
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国际城为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楼主5haolou2009 发表于搜房网 - 成都业主论坛 - 首创?国际城31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今年第四次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新出炉的《成都市产业功能区规划》,划分13大产业功能区,南部最优。
天府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区:重点发展以电子信息(含软件)、生物医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和城市商务中心区(CBD)。
规划范围包括高新西区、高新南区及双流县成昆铁路以东、货运铁路外绕线以北、成自泸高速公路以西区域,涉及双流县华阳、西航港、中和、万安、正兴、兴隆及公兴部分区域,面积约237平方公里。
金融总部商务区:重点发展以金融业为主的金融总部商务区。
规划范围北起繁雄大道及石胜路,南至孵化园北干道及外环路500米绿带边线,西连益州大道(站华路),东临成仁快速路,涉及高新区站南组团部分区域及锦江区柳江片区部分区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
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规划范围西至沙河,北至成渝高速五桂桥段及成洛路,东至绕城高速,南至老成渝路三环路内段及成龙路南侧规划建设用地,涉及成华区沙河堡片区、锦江区三圣片区及龙泉驿洪河、十陵部分区域,面积约41平方公里。
北部新城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国际商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规划范围北至香城大道、西至成彭路及斑竹园镇区西侧,南至三环路,东至川陕路凤凰山段及宝成铁路,涉及成华区凤凰山片区、新都区大丰、斑竹园部分区域以及金牛区天回部分区域,以“198”地区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总面积约64平方公里。
西部新城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重点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功能和城市商业副中心。
规划范围西至杨柳河,南至规划建设用地及老成温路,东至三环路,北至成温高速路及南熏大道,涉及青羊区光华新区、文家片区及温江新城区,以“198”地区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
成都市各个工业区概况_1
成都市各个工业区概况_1成都市公司目标工业区概况高新区:电子信息(含软件)及生物医药产业成都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也是四川省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
现有规划面积87平方公里,由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组成:南部园区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科技创新、软件研发、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科技园区;西部园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以产业聚集为目的、功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综合产业园区。
两个园区内各建有一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建区以来,成都高新区在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体制创新、成果孵化、对外开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初步形成了集成电路、通信、软件及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五大产业集群。
各项经济指标年均增幅在25,以上,在科技部的历次综合评比中,成都高新区均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2007年列全国54个国家高新区的第4位、中西部第1位,是全国首批6家创建“世界一流园区”试点园区之一。
区内现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68家,外资企业674家。
到2010年,成都高新区将力争实现三个“翻一番”的目标:即在2007年的基础上,GDP、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分别翻一番,为成都试验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经开区:以汽车整车(含工程机械)及配套零部件为主的现代制造业;锦江区:以创意设计及电子信息服务为主的企业总部成都锦江工业总部基地前身为成都锦江工业开发区,成立于2000年7月,为四川省省级开发区。
园区位于成都市东南,东起新成仁路,西至锦江,北起三环路,南至石胜路,已建成面积1.29平方公里,是以现代生活居住、商务、科研为主的综合性城区。
依托南心片区,定位为城市南部副中心片区东部组团,总部经济扩展区和锦江风貌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9月,成都锦江工业开发区正式更名为成都锦江工业总部基地,重点发展设计、创意、软件及信息服务业等产业,联动打造现代总部新城。
青羊区:以航空模具产业为主的企业总部成都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于2004年3月成立,是成都市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之一,位于日月大道以北,成飞机场两侧,三环路与外环路之间,规划占地面积2.99平方公里。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增效 助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作者: 毛军[1]
作者机构: [1]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出版物刊名: 先锋
页码: 26-28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0期
主题词: 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发展模式;新发展理念;提质增效;示范区建设;高质量发展;西南地区;
摘要:近年来,成都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其中,服务业不断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奠定了良好发展基础。
当前及"十四五"期间,成都以新发展理念探索新时代城市发展模式,积极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引导生产性服务业融入公园城市建设,并围绕城市能级提升、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扩容提质,赋能产业发展,努力将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为成都服务业新品牌。
这将有助于把成都打造成我国西南地区面向全球、服务全国、引领区域的服务新高地,助力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生产性服务
生产性服务生产性服务的概念内涵“生产性服务”是由孙希有博士在《服务型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提出来的[1]。
孙希有博士认为,所谓生产性服务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是属于服务业范畴,它是通过为生产制造的企业提供服务的一种产业,它属于服务业的一种,只不过这种服务业的目的是为制造类企业的生产、制造提供配套服务。
而生产性服务却是生产制造企业本身生产制造模式,它的性质仍然属于制造业,它是通过自己的生产制造行为为其他生产制造类企业提供生产制造品的行为,通常为他人提供生产性服务的制造企业自身没有品牌而只具有制造能力,通过自己所拥有的生产制造能力为别人制造产品的服务就是生产性服务。
与生产性服务业不同,生产性服务不是为企业的生产或制造提供服务,而是生产、制造行为本身就成为一种服务,企业的生产制造已经演变为一种服务了,性服务的典型案例。
生产性服务的外延关于生产性服务的定义很多,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生产性服务是生产(或服务)过程的中间投入。
生产性服务(producer service,又称“生产者服务”或“生产服务”)挥作用的服务。
除了被企业用作生产商品与其他服务的投入这一显著特征外,生产性服务作为现代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现代服务最为典型的特征,即无形性(Intangibility)、同时性或不可分割性(Insparibility)、顾客参与服务过程、异质性(Heterogeneity)和易逝性(Perishability)。
在现代经济中,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它们在生产过程中被实际应用大都是通过生产性服务的投入来实现的,这个过程推动生产向规模经济和更高的效率发展。
所以,生产性服务被认为是新兴经济的关键服务,它的扩张与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紧密相联,并且越来越复杂化。
程、测量等; (2) 信息和中介服务:电讯、电影、广告与市场研究、信息技术服务、出版业等; (3) 金融保险服务:银行、保安、保险、风险投资、债务市场、基金管理等; (4) 贸易相关服务:会展、进出口贸易、航空运输、海上运输、快件、仲裁与调解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2015年度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单位申报指南
一、申报范围
(一)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示范区
(二)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机构)
指在本行业或省内(国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代表性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机构)。
国务院《指导意见》中的11大门类
注:
(1)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商务组织和管理机构。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商务咨询、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
具体类别参见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分类(2015)》(国统字〔2015〕41号)。
(2)5大高端产业是2014年省委省政府确立的:页岩气、节能环保装备、信息安全、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等五大产业。
二、申报条件
(一)申报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示范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1、功能区创建方案和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主导服务业态明显。
2、功能区管理机构为依《公司法》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建设开发公司, 承担功能区开发建设职能、投融资职能,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元以上。
3、功能区充分体现空间上的集中,区内路、水、电、信息等设施完善,围绕本地主要产业,应入驻包括工业物流、技术研
发、信息服务、工业设计、金融服务、设备检修、检验检测、职业培训、节能安全生产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机构)15家以上,服务业态特色突出,业态不少于3种。
4、功能区在园区内的,要求园区为省级及以上。
(二)申报生产性服务业功能示范企业(机构),应具备条件如下:
1、基本条件:
(1)四川省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企业(机构);
(2)符合《四川省“十二五”工业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要求,在本服务行业内、区域内(市以上)有较大影响,服务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团队优秀、同业示范带动作用明显。
(3)近两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高于全省服务业平均水平(9%);发展前景良好,未来三年发展规划详实、可行。
2、其他条件
企业已经是我省“营改增”试点纳税人。
---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
注册资本50万以上;具有较高的业内知名度和影响力(工业设计企业近两年内获得省级以上设计大奖不低于1个);年营业收入300万以上。
---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服务。
注册资金100万以上;主营为工业生产提供节能环保和安全生产服务;具有较高的业内知名度和影响力;年营业收入300万以上。
---信息服务及外包。
注册资本50万以上;系统集成企业需三级及以上资质;年营业收入300万以上。
---工业物流。
注册资本2000万以上;主营为第三方物流服务;有自己的仓储、包装、分割、加工场地(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能提供较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供应链管理能力;物流信息化程度高;年营业收入5000万以上。
三、申报材料要求
(一)材料按以下顺序,加装封面和目录后分别装订成册:
1、示范单位认定申报书(附件2或3);
2、服务运营分析报告(主要:单位基本情况、主营业务简介、服务发展情况、先进性和示范性特点、取得的成就等);
3、未来三年规划;
4、法人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复印件);
5、近2年经审计的会记报表(特殊情况不少于1年)。
(二)采用标准A4纸张规格,一般双面印刷,左边装订。
材料各部分之间应有明显的分隔标识,并与目录、页码相符。
封面为白底厚纸(格式见本文后附件1-1、1-2)。
同时,在申报书中缝位置写明申报类型、所在市(州)和单位名称。
附件1—1:功能示范区申报材料封面格式
2015年度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
功能示范区
(类别 所在市、县)
申
报
材
料
功能区名称:
申报单位:
填报日期:年月日
注:类别为功能区所提供的主要服务或所服务支撑的重点产业。
专业性功能区填写:总部经济、技术研发、工业设计、金融服务、售后维修、教育培训、检验检测等;综合性功能区则填写主要服务产业对象,如: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油气化工、汽车制造、饮料食品、现代中药、钒钛钢铁、能源电力、航空航天、轻工纺织、冶金建材、机械加工等。
附件1—2:示范企业(机构)申报材料封面格式
2015年度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
示范企业(机构)
(申报类型 所在市、县)
申
报
材
料
申报单位:
填报日期:年月日
(注:申报类型为工业物流、信息服务及外包、工业设计及研发、节能环保及安全生产。
装订纸质材料时此注内容不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