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二年下《解决问题第三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统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第3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统编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二)》第3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42例3,完成教科书P43~44“练习九”第4、6题。

▶教学目标1.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有关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会选择有用的信息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稍复杂的数量关系,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以旧引新,激活经验课件出示习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一)”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唤醒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经验,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明明想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商品,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

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现在,就让咱们一起跟着明明去商店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教科书P42例3。

◎教学笔记32÷8=◎教学笔记师: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情预设】知道了一些商品的价钱。

一个玩具鹿6元,一个计数器8元,一个皮球9元。

玩具车的标价被遮住了。

要帮助明明求出56元可以买几个计数器。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呢?小组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需要知道总钱数和计数器的单价,我们知道一共有56元,一个计数器8元。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感受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

2.合作交流,解答问题。

师:请同学们思考,根据以上的数学信息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讨论解决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学情预设】一个计数器8元,求56元能买几个计数器,就是求56里面有几个8,应该用除法计算。

师:如何列式计算呢?【学情预设】56÷8=7(个)。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例3-人教版 (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 例3-人教版  (3)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例3-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解决问题”,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解决问题例3”。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数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材,黑板,粉笔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例3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含义,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

3. 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进行计算和推理。

4. 巩固练习: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强调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的标题和重点信息。

2.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 重要的公式和计算过程。

作业设计1. 教材课后练习题。

2. 教师设计的类似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抓住问题的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年级学生59人,家庭学习环境良好,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3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

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

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

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二),图形的运动,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初步感知对称、平移、旋转现象。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刮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刮号。

5、体会余数的含义及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

教材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6、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位数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8、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9、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没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2单元《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阅读理解、分析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

2. 利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3. 利用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这些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和表内乘法解决问题。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 巩固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的记忆。

六、作业布置1.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师应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解决问题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解决问题练习课》-人教新课标

《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解决实际问题,包括行程问题、面积问题、时间问题等。

2.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3. 合作交流,团队协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动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讲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分析问题、列出方程、求解答案等。

3. 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分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解题思路、合作交流等方面,给予评价和指导。

3. 期末考试:在期末考试中设置实际问题,检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

4.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2. 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 教学视频:录制教学视频,供学生课后复习。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评价中,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给予积极的指导和帮助。

在以上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用图形和文字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能够应用简单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并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并用文字描述过程。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学生课桌椅摆设3.适量的图形卡片和数字卡片4.练习册和笔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请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加减法运算的方法。

2. 新知讲解1.引导学生认识“解决问题”的概念,通过实例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讲解问题解决的步骤:先观察,再思考,最后解决。

3. 解决问题的练习1.给学生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他又买了2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尝试用文字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

2.鼓励学生用图形和符号表示解题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拓展练习1.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解决问题的场景,并邀请同学们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并找出解决方法。

5. 总结课程•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鼓励学生勇于尝试解决问题。

五、课堂作业•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用文字描述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的过程,并写在练习册上。

六、教学反思•教师对今天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思考学生的反应和表现,以指导下一堂课的备课工作。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

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三课时解决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阅读题目、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验结果。

(2)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问题。

3.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积极参与态度。

五、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2. 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加强课堂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2. 教学课件:PPT课件3. 练习题:课后练习题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3课时《解决问题》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第六单元第3课时》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用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中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操作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操作,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动的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观察、分析情境中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如何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学生在操作实践中,掌握加减法的应用。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其他场景。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题和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加减法的应用场景2.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实际问题的解决步骤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表现、练习答题情况等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三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第三课时)《解决
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并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2.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
1.理解问题并准确提取问题中的数据。

2.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教会学生如何根据问题提取出正确的数据。

2.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适当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

四、教学准备
1.教案、课件、教学素材。

2.学生书、教师书、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可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有关加法和减法的情境图片或简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2. 学习
1.老师向学生讲解如何解决一个关于加法和减法的问题,重点讲解提取
问题中的数据。

2.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3. 拓展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实践
1.让学生自主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

2.师生互动,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
老师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并展示。

六、课堂作业
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
经过本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提取问题中的数据和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训练和指导。

以上就是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希望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够在学习中取得进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练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练习》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练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能力目标–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耐心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学习1.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讲解示范一个或多个解决问题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

3. 练习1.让学生进行个人练习,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分组合作,让学生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也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解决一些问题,并写下解决过程。

五、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练习1.方法:找规律、列式计算、逻辑推理2.技巧:理清思路、多角度思考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理解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下节课如何继续引导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本对教学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小学学科网】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要点分析教材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开始,先通过图文应用题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主要以加减复合的应用题为主,适当的再出现乘加、乘减复合的应用题。

在教学中可以从一步应用题出发,再慢慢的使它转变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以便使学生更好的认识两步应用题的结构以及它与一步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

向学生介绍小括号,并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会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解答算式。

重、难点:1.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中间问题,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能够正确的使用小括号,利用小括号列出两步应用题的综合算式,而且能进行计算。

关键:会分析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应用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述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分步和综合两种方法来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学会正确的使用小括号。

1、加减、连减应用题第一课时:加减两步应用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1.师: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2.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木偶戏场景中(见课本图)。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2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2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2.2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并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通过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好课堂用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问题1.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生活问题:小明有5块巧克力,吃了2块,还剩多少?2.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鼓励他们口头回答。

第二步:复习相关知识点1.要求学生回顾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分享自己的回忆。

第三步:教学新知识1.介绍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读懂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

2.结合具体例子,教授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步:示范解决问题1.教师选择一个实际的问题,示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让学生观察教师的解题过程,并参与讨论。

第五步:学生练习1.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多思考,多问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七、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

2.学生互评,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指出不足之处。

八、作业布置1.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复习本课知识。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准备下节课讨论。

九、板书设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法和减法•问题解决步骤十、教学反思这节课我认为教师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还需加强。

下节课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个体发展,鼓励他们独立解决问题。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4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4 第3课时 解决问题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4 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掌握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

难点1.让学生切实理解“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4》第3课时;2.教具:纸张、铅笔、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讲解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决问题;2.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式。

二、学习新课1.老师呈现本节课题目:《4》第3课时解决问题;2.老师讲解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式,强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3.老师提出数学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4.学生展示各自的解决方法,老师引导讨论各种解决方法的优缺点。

三、巩固拓展1.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分组合作,找出多种解决方法;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并讨论各自的解决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3.老师进行总结,通过讨论不同解决方法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四、课堂小结1.老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2.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3.鼓励学生课后多实践、多总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设计一个小问题,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并写下解决思路;3.复习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改进方案;2.总结学生学习情况,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4 第3课时解决问题》的教案,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人教版数学二下3.3《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3.3《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3.3《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面对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难点: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把握问题本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内容安排1.复习与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2.新知讲解:–分析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法。

–教授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示范解题过程。

3.练习与训练:–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师生互动,指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方法。

4.巩固与拓展:–布置作业,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

–提出拓展问题,挑战学生思维。

四、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

•提问法: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本质。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知讲解–分析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思路。

–示范解题方法,讲解相关知识点。

3.练习训练–分组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解题方法。

4.巩固拓展–布置作业,巩固学生解题能力。

–提出拓展问题,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六、教学资源•课件:相关案例分析课件•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下册相关教材•板书:主要解题思路和方法七、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解题表现。

2.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解题思路是否正确。

3.课后小测: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八、反思与展望本节课主要围绕解决问题展开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运用能力。

最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最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

最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混合运算》教案第一课时:同级运算教学目标:1.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部混合运算。

3.培养良好的研究惯和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复旧知: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 + 9 + 8 = 3332 - 10 - 6 = 1625 + 20 - 10 = 3548 - 8 + 17 = 57二、探究新知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问题:1.同学们做什么呢?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啊?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二)反馈交流,总结加减运算的顺序分步算式综合算式53 - 24 = 2953 - 24 + 38 = 67问题:像53 - 24 + 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研究脱式计算格式53 - 24 + 3829 + 3867问题:1.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明:为了清楚地看出运算的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

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还没有参加计算的数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

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问题:2.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3.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四)巩固脱式计算格式,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48 - 8 + 17 = 5715 ÷ 3 × 5 = 25问题:1.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2.这个算式(15 ÷ 3 × 5)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三、巩固练一)计算问题:想一想,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年级下册3单元:《问题解决》第3课时

2年级下册3单元:《问题解决》第3课时
小学数学学科二年下册第3单元
《问题解决》第3课时“一课三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页例3,练习十一第11、12题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多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有序列举等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
3.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和应用意识。
预习单
1、想一想:用10米长的绳子做跳绳,可以怎么做?说说你的想法。
短绳(根)
0
0
10
5
1
2
设计目的及依据:1、紧扣教学目标,凸显数学本质。2、让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3、在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练习单
1、试一试:36名同学去阅览室看书。长凳每张坐6人,短凳每张坐4人,可以怎样准备凳子?
长凳(张)
坐的人数
剩下的人数
2、我的疑问与困惑?
设计目的及依据:1、紧扣教学目标,抓关键问题。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单
1、用10米长的绳子做跳绳,长绳4米1根,短绳2米1根,你想到了几种方案?
2、你是怎样想的?写出算式。
3、如何有序地找出所有方案?请你完成表格后说一说你的想法。
长绳(根)
用去长度(米)
剩下长度(米)
短凳(张)
2、教科书57页第12题:母亲节到了,兰兰用36元买花送妈妈。
(1)只买康乃馨,可买( )枝。
(2)只买百合,可买( )枝。
(3)两种都买,可买( )枝康乃馨和( )枝百合。
3、教科书57页第11题:星期天,24个同学去公园坐游船,他们可以怎样租船?
设计目的及依据:1、紧扣教学目标,凸显数学本质。2、与例题匹配,层次清晰。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能够理解问题并正确提取问题的关键信息进行计算。

–能够用文字或图形表示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积极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耐心和毅力,勇于面对挑战。

二、教学重点•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并提取问题的关键信息。

三、教学难点•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一组简单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讨论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2. 概念讲解•介绍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类型。

•提醒学生关注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如数量、计算方式等。

3. 练习1.例题一:老师给了学生一道题目:“小明有5只苹果,他吃了3只,那么他现在还剩几只?”请学生尝试并讨论解决方法。

2.例题二:师生共喝了10瓶水,老师喝了3瓶,那么学生喝了几瓶?3.例题三:一些苹果,第一天卖了3个,第二天卖了2个,剩下5个,问原来有几个?4. 拓展练习老师出示更多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尝试解决,并分享解决思路。

5. 总结归纳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五、课堂检测出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并互相核对答案。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中未完成的题目,或设计自己的生活问题并用加减法解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表现如何?解决问题时是否理解问题的关键信息?是否能运用加法和减法正确解题?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下一节课教学策略。

以上教案是针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3课时《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解决问题的方法:画图、列表、文字描述等。

2.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题意,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通过谈话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解决问题的情况吗?谁能举例说说?(二)探究解决问题方法1.出示例题:小明有12个气球,他给小红一些气球,还剩几个?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2.强调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解决问题方法。

2.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吗?(二)新课学习1.出示例题:小华有10个苹果,他吃了一些,还剩几个?2.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三)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2.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运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二)新课学习1.出示例题:小刚有15个糖果,他给了小明一些,还剩几个?2.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2.强调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本单元所学知识。

2.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吗?(二)综合练习1.出示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学生展示解题过程,教师点评并指导。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关于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板二年级下册第122页第13、14题,练习二十四第11~14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热爱数学。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情境图、自测题卡、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启发谈话、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讨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公园里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欢玩什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玩一玩。

(出示小朋友玩碰碰车的情境图)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出示问题:玩碰碰车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

小明共玩了几次?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汇报。

太棒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些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创设玩滑梯这一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对解决问题的复习中来。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一)自主整理,实施创造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与复习,现在给大家一些时间,把整理的结果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小组长作好记录。

学生相互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二)交流矫正,优化再建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整理的结果?小组长1: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小组长2:我们小组是这样整理的小组长3:展示各小组整理的结果,全班同学欣赏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1)要认真看题,收集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