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01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 芹 悲 黍 冀 南 宋
莫 随 鸿 雁 南 飞
高 唱 大 江 东 去
铁 板 铜 琶 继 东 坡
铁板铜琶继东坡 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 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 放的特点,在创作中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辛弃疾曾于1165年写论文10篇,又称《美芹十论》, 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 “悲黍”,黍即小米,据史书记载,周室东迁后, 周朝志士回到故都,见昔日宗庙夷为田地,黍苗丛生, 便悲国家之颠覆,故《诗经》有《黍离》篇。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 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2.词人除了写景, 还写到了自己的行 为,你能找出一些 富有表现力的动词 吗?它们又表达了 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看、拍、会、登 “吴钩”本是战场杀敌之锐器,现在 却闲置身旁,烘托词人空有满腔雄心壮志, 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是胸中说不出的抑郁苦 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雄心壮志无 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 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却无人是 知己。
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 么样的感情? 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 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
思考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辛弃疾自伤不能实现理想,又叹无知 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孤寂。
张翰 —乐于归隐 下片: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 用典 —
辛 弃 疾
登水 建龙 康吟 赏 心 亭
重庆市城口县中学校 周应兵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辛弃疾(1140—1207),字 幼安 ,号 稼轩 , 济南历城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 艺术风格以 豪放 为主,与苏轼并称为 苏辛 ”,传世词有600多首,皆冠两宋。 “ 其词抒发强烈的爱国热情 ,倾诉 壮志难酬 的 悲愤,乃“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
里独处,不入流俗、不同凡响,是作者之所思、 所求。而这个孤高离尘的美人形象,正是作者的 情趣所在和自我影象,实际上表现了他政治失意 后“自怜幽独”的情怀,这恰恰是整首词的不凡
之处。

词的上半阙写景,寥寥数语,一个热闹非凡的 节日夜晚便有声有色地展现在我们面 前。词的下 半阙写人,“蛾儿雪柳黄金缕”,这是描绘妇女 们佩戴的各种珠宝首饰。美女如云,令人目不暇 接,然而接下去作者笔意一转,这时我们才知道 他的真正兴趣其实并不在这种种热闹景象,他是 在到处寻找一个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 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表现了“那人” 与众不同的形象,借以表白自己政治上愿投闲置 散,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全篇采用反衬手 法,别具一格。
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词,分析作者的所抒感情。 青玉案(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 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 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蛾儿、雪柳,都是妇女的头饰。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元宵佳节,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Baidu Nhomakorabea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1.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上片通过“长天”“秋水”“远山”“落 日”“断鸿”等意象,为我们描绘了水天 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气象宏大, 笔力迥劲。由水写到山,由无情之景写到 有情之景,表达了作者飘零江南的愁恨、 抑郁和孤独之情。
(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载,桓温北伐,经 过金城,见自己过去种的柳树已经长到几围 粗,便感慨地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意思是说树已经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 不老呢?
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 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 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 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如果说词的上片也不过渲染一片热闹景 况,并无异独之处,那么下片始见精彩之 笔,带给读者无限想象和回味。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姑娘边说边笑,轻 盈地从“我”身边掠过,抛下串串银铃般 的笑声,飘过阵阵淡淡的清香。然而“我” 并未在这衣香鬓影之间多作停留,显然, 她们并非“我”意中关切之人,那么, “我”在等待着什么,又在寻找着谁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
珊处。”“我”穿过灯花焰火,拨开拥挤的人群,
找呀,寻呀……却依然不见她的影子。忽然,眼
前一亮,那“伊人”正在灯火稀疏处悄然而立,
一阵喜悦之情涌上心头,一种知音的契合之感令 “我”喜不自禁:终于找到她了!这究竟是怎样
一位女子?她幽居自处,喧嚣之下静待,众人堆
为国为民
归纳总结
上片所写景物,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 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 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文 为词”的特色。
主 题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 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 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的苦闷心情, 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 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时光流逝
(1)尽西风,季鹰归未?
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 风起,想到家乡的味美的鲈鱼,于是弃官回 乡。 ——《晋书·张翰传》 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 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 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 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 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 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3. 在前两个典故中,辛 弃疾是怎样的态度?从哪 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辛弃 疾借用桓温的典故想要说 明什么?
思考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 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张翰 —念鱼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乡思、仇恨 、激愤 —为国为民 —控诉当朝、 哀叹虚掷年华
1.直译上片。 2.思考: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 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 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 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楚地的天空,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 江河水流向天边,秋色无际。远望遥远的山 岭,有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人们呈献愁恨。 流落江南的游子,在日落的时候,在失群孤 雁的哀鸣声中,站在楼上瞭望。把宝刀吴钩 看完,把栏干拍遍,但没有人领会,我登临 楼台的用意。
景色: 江天、山 上片: 景、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 会、登
寓情于景
比喻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 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 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不要说鲈鱼正好可以切碎煮熟品尝,秋风吹遍大 地,张季鹰怎么还没有回乡?如果只想像许汜一 样,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 可惜年华如水流去,忧愁风雨,树木犹如此。请 谁唤来身穿鲜丽衣服的美女拿着红巾,揩拭英雄 流下的眼泪?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 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后来许汜把这事告诉 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 舍,陈登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 高楼,叫你睡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 呢?” —— 《三国志· 陈登传》
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 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 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 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 掌握生字读音; • 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 充满感情的朗读 ; •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 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 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 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智略超群,深 谋远虑,当时就有人把他 比作“隆中诸葛” 。但是 回归南宋以后,却受到了 种种的猜忌和排挤。他给 皇帝上奏《美芹十论》、 给宰相虞允文进呈《九 议》,具体阐述复国中兴 大计,均不被腐朽的南宋 政府所采用。
他曾经三次被罢官。 42岁的壮年,就被弹劾去 职,居住在江西上饶农村 10年。52岁被起用,3年 后又遭到诬陷,被迫丢官, 赋闲8年。一生中宝贵的 近20年的光阴,就是在 “闲居”中度过的。 1207年9月,辛弃疾在铅 山故居含恨而殁,终年68 岁。
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 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从小就受到“忍辱待时”, 伺机报国的思想的教育。22岁时,辛弃疾率领两千人马, 加入了耿京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开始抗金救国的活动。 不久以后,耿京为叛徒所杀害,辛弃疾激愤万分,以五 十骑人马,直闯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突破金兵包围, 驰奔南宋。
3. 在前两个典故中,辛弃疾是怎样的态度?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辛弃疾借用桓温的 典故想要说明什么?
从“休说”“怕应羞见”可以看出辛弃疾对 张翰和许汜是不赞同的,辛弃疾希望去收复 失地,抗击金兵,洗雪国耻。用桓温的典故, 词人表达了自己已经渐渐衰老,可是祖国仍 处在飘摇的风雨中,自己杀敌报国的壮志却 难以实现的痛苦心情。
小结
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 的东西?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 江天 显得空寂苍凉。 山景 落日 断鸿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 满怀愁恨。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表 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的
浩渺壮阔 气势雄浑 苍茫悲凉
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古人喜欢登楼登阁,登高而流泪,把自己际遇 寄托其中,人的遭遇不同,感情不同,那么人的 登高抒怀,心有所感也会不同。范仲淹有“明月 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陈子昂有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 怆然而涕下。” 辛弃疾的泪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 同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有泪水, 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写作背景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辛 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这时, 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 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 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 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 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 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采桑子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苏辛词比较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 境,建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 疾手里才臻于完善而达到高潮。 比较《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念奴 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 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灯火辉煌,犹如春风吹过千树花开,漫天飘飞的
焰火似流星一般洒落,又像清亮的雨滴在夜空中
闪耀。一个个新颖生动的比喻使元宵夜一派壮观
美丽的景象跃然纸上。 “宝马雕车香满路”推出游人:富贵人家的女
子们乘着华贵的马车出来观灯,所到之处香飘满
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从 细处着笔,突出了歌舞通宵达旦的喧闹场面,也 暗示了作者在彻夜寻人。彩灯连云、鱼飞龙舞, 在优美的箫声中,游人如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