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地震与海啸的关系-word范文模板 (2页)
2019-2020-地震云,事后之明?阅读答案-word范文模板 (2页)
2019-2020-地震云,事后之明?阅读答案-word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地震云,事后之明?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地震云,事后之明?每逢有地震发生的时期,网络上总会出现相关“地震云”的照片。
地震云到底是不是伪科学?海地大地震时它们又跑到哪里去了?第一个提出“地震云”说法的是一个日本政治家,曾任奈良市市长的键田忠三郎。
他在1956年日本福冈7级地震之前看到一条非常奇特的云带。
之后他留意到,只要出现这样的云,某处就会有地震发生。
于是他称这样的云为“地震云”。
随后几十年,中国和日本民间爱好者做了一些观测和总结,认为“地震云”是地震在酝酿阶段向天空释放的云雾信号。
其形态或成一条狭长的云带,人称“飞机云”;或成辐射状的“扇骨云”带;或一条一条平行排列的“肋骨状”云。
通常出现在早晨和傍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颜色。
关于“地震云”的生成机制,第一种是热能和水汽释放理论,当板块运动时会从地表释放出大量的高温高压水汽,水汽上升在大气中形成狭长的“地震云带”。
另外一种理论是说地震之前地磁场以及电磁场都会发生变化,于是水汽或者尘埃受到影响而形成有序排列的地震云。
不少人利用类似理论预报地震,比如旅美华人寿仲浩就是其中一位。
他靠看卫星云图上地震云带的位置做了十几年的地震预报,并自称成功地报出201X年12月伊朗办姆地震。
有的报道甚至称他为“读懂了云的语言”的人。
“地震云”成为这些自发研究地震预报的人们关注的话题已经数十年,网上流传着无数声称是在大地震之前拍摄到的各种“地震云”图片,还有人统计比较各地“地震云”传闻和事后发生地震的相关性。
他们声称,“地震云”出现后几天到几个月,在距离“地震云”数百到上千公里以内的地区,大多会发生地震。
与此同时,“地震云”几乎完全没有被主流科学界所接纳,它既不是气象学术名词也不是地质学学术名词。
地震与海啸灾害之相关因应对策
1906年美國舊金山地震地震與海嘯災害之相關因應對策一、 地震的可怕在與其他自然現象比較起來,地震是人類長久以來,最感到害怕的天然災害之一,其原因除了大地震發生的時候,會對於人類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外,又目前的科技發展,也無法準確地預測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會發生多大的地震?更是令人防不勝防。
地球每年平均發生12000次以上的有感地震,其中大概有100多次是規模較大的強震,如果這些強震是發生在人口稠密的陸地上,將會直接為人類帶來大量的傷亡,如果是發生在海底,雖然其威脅性較小,但有時伴隨著海嘯,同樣會造成許多的傷亡。
回顧上一世紀幾個發生在世界各地較為著名的大地震,例如1906年美國舊金山大地震、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1960年智利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以及1995年阪神大地震,及本世紀2004年印尼大地震都曾經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建築物毀損以及海嘯災害。
台灣地區在歷史上也發生了許多具有災害性的地震,例如1906年梅山地震、1935年新竹-台中大地震、1941年新埔地震、1951年花東縱谷地震、1964年白河地震、1986年花蓮地震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1999年集集大地震,而這麼多大地震的一再發生,顯示我們所居住的台灣,是屬於一個地震發生非常頻繁的一個地方,因此我們在平常就應該具備有地震的常識,並對地震災害的防護有所瞭解,才可在大地震發生時,減少傷亡與損失。
二、 地震是如何發生的?地震發生的原因很多,舉凡火山爆發、地面突然塌陷、地下核爆、全世界板塊分佈山崩、隕石撞擊地面以及斷層錯動等均可能引發地震,而在這麼多的成因裡,以斷層錯動所引發的地震最多,也最主要,全世界幾乎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地震皆屬於此類成因,而斷層錯動則主要是因為地球的板塊運動所造成。
根據板塊運動學說,地球的外部是由一塊一塊濕冷而且堅硬的塊體所構成,這些塊體平均厚度約一百公里,此即我們所謂的板塊;在它們的底下存在著熾熱的岩漿,厚度約200公里,由於岩漿具有流動的特性,所以這些板塊〝浮〞在上面時會緩慢的移動,同時在板塊的邊緣上,因為它們相互的運動發生碰撞,造成斷層的錯動,產生地震。
说明文阅读题及参考答案整理归纳
说明文阅读题及参考答案整理归纳书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
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它都不会抛弃你。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说明文阅读题及参考答案整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明文阅读题及参考答案整理1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晓辉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
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
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
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
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
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
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
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
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
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
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
4.1答案讲解(1)
①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②沙尘暴 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③沙尘暴有害也有利。④沙尘暴的发生,人类 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阻挡。(每个要点1分)
(二)被妖魔化的沙尘暴(11分)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3分)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 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 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 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人海洋中的营养物 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 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2、第③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 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 “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4分)
不能去掉。(1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 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1分)“许多”表范围, 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 (1分)这些词语 如果去掉,与实际不符,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一)地震与海啸的关系(15分)
1、选方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分)
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开篇由新闻事件自然引出说明的话题——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2.请根据选文第②段内容,简要概括什么是“海 啸”?(2分)
海啸是一种主要由海底地震引发海水剧烈波动, 形成强大的波浪,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 地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意近即可)
3、选文第⑤段“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 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 句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海啸说明文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
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
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
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
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
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
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
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
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
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
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
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
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 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
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
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
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⑦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
说明文练习 19(含答案)
说明文练习191地震与海啸的关系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
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
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
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
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
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
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
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
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
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
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
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
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
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
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
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⑦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
关于海啸阅读答案参考
关于海啸阅读答案参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海啸阅读答案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海啸阅读答案篇一:《什么是海啸》阅读答案(20分)①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
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余人死亡。
②究竟什么是海啸?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
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
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
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
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未增加衰减很快。
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
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
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④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
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一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
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
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
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⑤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
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能量损失很小。
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及般只、废墟等杂物,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
震与海啸的关系(八年级说明文试题)
说明文阅读训练八⑷ 2011.4.15震与海啸的关系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
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
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
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
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
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
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
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
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
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
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
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
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因此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
2019-2020-《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附答案-范文word版 (2页)
2019-2020-《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附答案-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①201X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②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
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
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
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
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
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④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
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
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⑤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
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
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⑥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
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⑦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
海啸说明文的阅读答案
海啸说明文的阅读答案海啸说明文的阅读答案「篇一」①去年的一场大海啸,让人们谈“海啸”色变。
对海啸,好多人都想知道个究竟。
②海啸是由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而产生的一系列具有极强破坏力的巨大海浪。
这种海水运动引发的惊涛骇浪,波高可达数十米,其转移速度可快至每小时800公里。
这么高的“前赴后继”的层层“水墙”,内含极大的能量,冲上陆地后所向披靡,对生命和财产可造成严重危害。
去年印度洋大海啸在泰国沿岸把一艘50吨重的船从海边推到岸上1.2公里远的地方;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汹涌波涛,移动了上万公里,到达日本后还造成了一定危害。
从有关数据来看,海啸高达2米,木制的房屋会瞬间遭到破坏;海啸高达20米以上,钢筋水泥建筑也难以招架。
③凡是能引起海水置换或转移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海啸,如:地震活动、海底山崩、火山爆发以及宇宙的影响等。
④海啸通常是由震源在海底下50公里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产生的振荡波引起的。
在震动之后,振荡波在海面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地方,这就像丢颗石子到水中,涟漪由内向外扩散一样,所以海啸不是单一的巨大波浪,而是一批具有很长波长的海浪。
13.请细读选文,概括出“海啸”的特征。
(2分)答:14.第②段划线句主要运用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15.第④段中,加点词语“通常”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答:参考答案:13.波浪大、速度快、传播远、能量大(破坏力强)(共2分,每2点1分)14.举例子、列数字,具体说明(海啸能量大,)造成的危害严重(2分)15.不能,“通常”表明这只是一般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或说明除了地震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引起海啸),体现说明文语准确性。
(2分)海啸说明文的阅读答案「篇二」说到海啸产生的原因,其中之一是深海地震所引发的。
如果海床有一块断裂下沉——地质学上叫做“潜没”——那么,海水就会倒灌进去。
可是,水却有一种恢复平衡的脾气,就像我们在海滩上游泳,海浪冲过来,又会退回去,这就是海水在做恢复平衡原状的表演。
《海啸》阅读题与阅读答案
《海啸》阅读题与阅读答案《海啸》阅读题与阅读答案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
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
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
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
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
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
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
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
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
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
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
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
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
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
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
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阅读题:1.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3分)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3.第②段加点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3分)4.从内容看,本文第②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第③段介绍海啸的特征,第④段介绍海啸的_______。
关于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以及答案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以及答案关于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以及答案关系阅读答案篇以及阅读部分答案14. 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表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解析】注意分析作者描写的“左公柳”“民勤人”的特点,虽然作者描写的一个是植物、一个是民勤的人,但在他们的身上有着相同的精神品格:左公柳夕阳下默默伫立、身上刻着斑驳的伤痕、有顽强的生命力;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向命运抗争、顽强、生命力强。
对比二者,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左公柳还是民勤人都是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思考作者塑造这两个形象的作用,要分析内容所在的位置、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注意分析语句“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啊,总想为你唱支歌”等。
左公柳、民勤人都生活在大西北,是大西北特征的体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就是要表现对大西北的赞美,展现大西北的精神实质。
15. (1)大西北的环境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
(2)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
【解析】(1)语句所在的段落是“在戈壁大漠中赶路,满目皆是巨大的悲壮。
走一趟大西北,人会坚强几分;走一趟大西北,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这一段是作者在描写了大西北环境的恶劣后的一段议论,分两个层次,一是大西北充满这悲壮特征,一是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坚强,学会坚强。
分析“长不大的孩子会长大”一句,所谓“长不大”是指没有成熟、没有大西北的精神品格,“长大”指有了这些品格。
由此分析,可以得出答案。
(2)语句选自倒数第二段,这一段通过大西北、南方的对比,表现北方的有着高阔的天空、茁壮的生命绿洲等,由此推断,作者认为南方就没有了这种粗犷。
16.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想像的表现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阳关古道苍凉美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
(4分)答:①是通往西域边防的关隘;②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关口;③王维《渭城曲》诗中对古阳关的咏叹;④有关“阳关道”的民谚广为流传。
2019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海啸
2019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海啸海啸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即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
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
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
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很多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很多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
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所以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
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
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
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
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
所以,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因为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
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
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
就世界来说,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
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
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1.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2.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第②段加点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参考答案1.①海啸浪的波长很长②周期较长③海啸波的传播速度快④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等2.举例子列数字说明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理解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理解
嘿,朋友!你知道地震和海啸之间那千丝万缕的关系吗?
就好像一个是凶猛的老虎,突然嗷的一声蹦出来,这就是地震;而另一个像是老虎引发的巨浪,铺天盖地席卷而来,那就是海啸。
比如说,2011
年日本那场大地震,那动静,就跟天要塌了似的,紧接着海啸就跟疯了一样冲上岸,把好多东西都给毁得一塌糊涂!这就是地震引发了海啸呀!
你想想看,地震不就是地球在那发脾气嘛,猛地一抖动。
这一抖动可不得了,要是在海里发生,那海水能不跟着晃荡起来嘛?这晃荡着晃荡着,不就变成了那巨大的水墙,向我们冲过来啦。
你说可怕不可怕?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
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天,说起地震和海啸,我朋友瞪大了眼睛说:“哎呀妈呀,那可太吓人了!”可不是吓人嘛!就像有只大手,随时能把一切都给搅乱。
地震就像是一个导火索,一点着,海啸这个“大炸弹”就可能被引爆。
咱们可得好好研究研究它们呀,不然啥时候危险来了都不知道。
你说是不是?
我们在大自然面前,可真的是好渺小好渺小呀。
但咱也不能干等着呀,得学习怎么应对呀!
那到底怎么应对呢?首先,得了解地震和海啸的知识吧,知道它们啥时候可能来。
然后呢,要是感觉到地震了,赶紧找安全的地方躲好,可别傻乎乎地还在那晃悠。
等危险过去了,也不能掉以轻心,得时刻警惕着海啸会不会来。
总之,我们得重视地震和海啸,不能轻视它们。
它们虽然可怕,但我们也有办法去应对,只要我们准备好了,就不怕它们来袭!。
探索未知领域海洋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探索未知领域海洋地震与海啸的关系在广袤无垠的地球表面,海洋占据了约 71%的面积。
海洋不仅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未知的世界。
在海洋的诸多自然现象中,地震和海啸无疑是最具破坏力和危险性的两种。
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复杂的联系,深入探究这种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海洋、预测灾害以及保障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海洋地震,顾名思义,是发生在海洋底部的地震。
其成因与陆地上的地震相似,主要是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碰撞和挤压。
当这些板块在海洋底部发生剧烈的错动时,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发地震。
海洋地震的震级和强度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从轻微的震动到极其强烈的破坏性地震都有可能发生。
海啸,则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等原因引起的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当海洋地震发生时,如果震源较浅、震级较大,并且地震导致海底地壳发生了大幅度的垂直位移,就有可能引发海啸。
这种垂直位移会使大量的海水在短时间内产生剧烈的波动,形成海啸波。
海洋地震与海啸的关系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从发生的先后顺序来看,海洋地震通常是海啸的诱因。
然而,并非所有的海洋地震都会引发海啸。
这取决于地震的诸多因素,如震源深度、震级大小、地震断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等。
一般来说,如果震源深度较浅(通常小于 50 公里)、震级较大(通常在 7 级以上),并且地震导致了海底的显著垂直位移,那么引发海啸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其次,海洋地震的震级和海啸的规模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也就是说,一次强烈的海洋地震并不一定意味着会产生同样规模巨大的海啸,反之亦然。
例如,有些震级相对较小的海洋地震,如果其震源机制和海底地形条件有利于海啸的形成,也可能引发较大规模的海啸。
而一些震级很大的地震,如果震源较深或者海底地形不利于海啸波的传播,可能不会引发明显的海啸。
另外,海洋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在传播过程中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海洋的深度、海底地形、海岸线的形状和沿海地区的地理环境等都会改变海啸波的传播速度、波高和能量分布。
【精编范文】《海啸》阅读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 (2页)
【精编范文】《海啸》阅读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海啸》阅读附答案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啸故事发生在日本。
一个九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海滨。
前面的海滩是孩子们戏耍的地方。
有位老爷爷和他的小孙子太郎,住在山头上,从那里可以俯视村子、庙宇和大海。
一天,天气闷热。
大地微颤,房屋轻摇,发生地震了。
海水刹那间变成墨黑色,迅速从岸边退去。
村民们未加注意,都跑到海滩上去了。
老爷爷知道,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必须立即向村民报警。
他急忙叫太郎拿来火把,亲自点燃了自己即将收获的稻子。
一片熊熊大火把天空映红了。
太郎急得大声哭喊:“爷爷,你怎么能把自家的稻子给烧了呢?”可是,老爷爷没有时间解释,只想到拯救海滩和村子里四百多人的生命。
庙里的和尚看见了山上的大火,忙把警钟敲响,海滩上的人们发现稻田起火,都蜂拥上山来灭火。
第一批上山的青年要灭火,可是老爷爷制止了他们,说:“让它烧吧!全村人都应到这儿来,山下危险。
”人们疑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太郎哭着说:“我爷爷发疯了,是他自己点燃了稻谷。
”老爷爷此时向四周望了望,问:“全村人都来了吧?”并指着大海说:“你们看!”人们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
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
大地在颤抖,人们不禁惊呼:“海啸来了!”海水咆哮着,席卷大地,经过几阵巨浪的冲刷,村子变成了一片汪洋。
老爷爷低沉地说:“这就是我烧稻田的原因。
”人们顿时恍然大悟,流着泪,跪倒在老爷爷的面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老爷爷的功绩,在重建家园时,还修建了一座庙宇。
据说,这座庙宇至今还屹立在海滨的山崖上。
1.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拯(zhěn zhěng)救闷(mēn mèn)热即(jìjí)将2.照样子,写一写。
2016中考语文阅读50篇精选: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2016中考语文阅读50篇精选:地震与海啸的关系地震与海啸的关系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
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
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
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
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
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
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
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
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
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
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
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
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
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
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
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
2016年中考语文说明文《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题训练.doc
2016年中考语文说明文《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题训练阅读理解是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型,要想解答好阅读理解必须在课下多做练习,这样才能积累大量的答题经验,下面为大家带来2016年中考语文说明文《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题训练,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阅读水平。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
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
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
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
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
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
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
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
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
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
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
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
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
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
关于海啸的中考题语文试卷
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海啸的警示海啸,一种自然界中的极端灾害,它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
然而,正是这种灾难,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警示。
海啸的威力无法估量。
它是一种巨大的海浪,可以瞬间摧毁沿海城市,造成无数生命损失。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夺去了近30万人的生命,震惊了世界。
这场灾难警示我们,大自然的威力无穷,人类在自然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海啸的发生往往与地震有关。
当海底发生地震时,地壳的剧烈运动会导致海底地形的变化,从而引发海啸。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地震监测,提高预警能力。
同时,海啸还会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如台风、风暴潮等,这就需要我们关注气象变化,做好防范措施。
面对海啸,人类应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了解海啸的成因、特点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掌握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应对能力。
其次,加强国际合作。
海啸作为一种跨国界的自然灾害,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加强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共同提高预警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再次,加强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沿海城市的抗灾能力,如建设防洪堤、加固海岸线等。
最后,关注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加剧海啸的破坏力。
我们要关注气候变化,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海啸的发生。
海啸,这一大自然中的极端灾害,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警示。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生命,共同守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1. 请简要概括海啸的成因。
(2分)2. 请列举文章中提到的应对海啸的措施。
(4分)3. 请谈谈你对海啸带给我们的警示的理解。
(4分)二、作文题目:面对海啸,我们该怎么办?要求:1.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海啸的认识。
2. 结合文章内容,提出应对海啸的具体措施。
3. 文章结构完整,语言流畅,不少于500字。
(满分50分)【参考答案】一、阅读理解1. 海啸的成因:海底地震、气象条件(如台风、风暴潮)等。
2. 应对海啸的措施:(1)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海啸的成因、特点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掌握自救互救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地震与海啸的关系-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201X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
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
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
海啸。
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
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
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
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
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
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
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
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
平洋。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
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
地震所引起的。
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
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
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
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
源深度等条件影响。
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
当震源断
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
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
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
如201X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
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
此没有形成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