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第6课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_第6课__对外友好往来
长安
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 年 玄奘从长安出发, 往西经过秦州,跨过黄河 黄河, 往西经过秦州,跨过黄河, 经过凉州、敦煌、高昌, 经过凉州、敦煌、高昌, 一路风尘,历经千辛万苦, 一路风尘,历经千辛万苦, 于628年夏天到达天竺西 年夏天到达天竺西 北部。 北部。这是玄奘西游路线 示意图。 示意图。 那烂陀
/
看图答题
长安 登州 扬州 广州 市舶司
1.唐朝的陆路交通中心是 ,海路交通 的重要城市有 、 、 。 2.唐政府在广州设置的 ,是我国历 史上第一次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史上第一次设置的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说明什么? 使节、留学生来唐 日本 民族很善于向其它民族学习。 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民族只有交 流学习才能发展,友好往来促进各国的 共同发展,中国必须走改革开放之路。
/
崔致远
崔致远
新罗末期人。字孤云,本籍庆州, 新罗末期人。字孤云,本籍庆州,868年,12岁, 年 岁 入唐留学。 岁 登宾贡科。曾为唐官吏, 入唐留学。18岁,登宾贡科。曾为唐官吏,后入淮南 节度使高骈幕府, 讨黄巢檄》 节度使高骈幕府,做《讨黄巢檄》,据传黄巢读其檄 惊而堕于椅下,一时名动天下。 年归国, 文,惊而堕于椅下,一时名动天下。885年归国,官 年归国 至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事。 至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事。以时务策 十余条上真圣女王,不见实行。为中央地方官吏10余 十余条上真圣女王,不见实行。为中央地方官吏 余 终限于出身,无法实行其改革主张, 年,终限于出身,无法实行其改革主张,又不满当时 朝政,弃官隐居于伽耶山。罗亡丽兴,不知所终。 朝政,弃官隐居于伽耶山。罗亡丽兴,不知所终。或 云得道成仙。 云得道成仙。 返回
/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速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 518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618年,隋朝灭亡,隋炀帝被部下杀死。
2. 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3. 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它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 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5、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隋朝大运河分为三个点:涿郡、洛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7.隋炀帝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8.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9.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0.对后世的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11.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末农民起义。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907年唐朝灭亡2. 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3. 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当“贞观之治”。
4. 唐太宗统治措施:1)思想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2)政治上:1完善三省六部制;2制定法律,减省刑罚;3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4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赋税):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民族关系):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精品课件
(D) ①秦始皇实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颁布“推恩
令”
③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 ④北宋设立转运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过关训练 12.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 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能及 矣。”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B ) A.渴望收回幽云地区 B.重文轻武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崇武抑文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首页
末页
过关训练 2.小明是个对联迷,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 王,他写了许多对联,下列哪一副对联是与赵 匡胤有关的( D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周世宗
相关史事
赵匡胤是后周禁 军的统帅,负责防守 京师。960年初,朝廷 派他北上抵抗辽军。 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 陈桥驿时,谋士和诸 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 袍披到赵匡胤身上, 叩头便拜,口称“万 岁”,赵匡胤就这样 当了皇帝。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赵匡胤
欧阳修
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欧阳修,北宋政 治家、文学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在政治 上负有盛名。天圣八 年进士。
宋英宗时,官至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兵权
行政权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誊录、糊名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宋朝重文轻武的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 期尚文轻武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 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 社会的安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素材第6课 北宋的政治记忆歌谣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记忆歌谣潘勇原创,未经授权,违者必究
第六课北宋的政治记忆歌谣
陈桥兵变960,黄袍加身赵匡胤,取代后周建北宋,建都开封改东京,庙号定为宋太祖。
北宋建立正当时,统一趋势已形成,先南后北促统一,中原南方割据除。
北宋建立强集权,知识重要要牢记。
措施首先要掌握;第一强化在军事,解除禁军将领权,控制军队乱调动,将领握兵无发兵,军队将领常调换,定期换防互不识;第二政治要分权,中央地方分又分。
中央分化事务权,宰相权力被削弱,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增加宰相数,多人一起议大政;二是多重机构设,分割宰相军财权;地方文臣州县官,三年一换防专权,各州还要设通判,以分知州专断权;取消节度收税权,设置财赋转运使,地方财赋归中央。
这些措施影响大,中央集权大强化,皇帝权力得加强。
重文轻武宋朝始,防止唐末武将专,主要措施有三项:宋太祖时重文臣,文臣掌握军政权;太宗文臣统军队,文官地位超武将,武将权力多牵制,严重束缚指挥权;注重发展文教事,改革发展科举制。
这些措施影响深,积极消极两面性,积极因素很突出,扭转尚武轻文风,杜绝武将跋扈兵变生,利于政权稳固社会安,读书风气日渐浓,文化素养大提高,科技发达文化昌,人才辈出文治昌。
消极方面也重要,两宋命运与相关,军队战斗能力弱,政府行政效率低,朝廷财政支出大,积贫积弱难振兴。
宋朝科举大发展,科举改革分不开,主要措施有两点:大幅增加取士数;进士地位得提高,授官从优升迁速。
科举改革影响大,全国读书风气浓,文化素养得提高,科技发达文化昌,人才辈出文治昌。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6课 [预习导学]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及作用。
2.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了解北宋统一南方和中原的历程。
通过阅读教材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课前学习任务
阅读教材,梳理科举制度从隋朝创建到唐朝、宋朝不断改革和发展的过程。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梳理北宋建立的相关知识。
建立者
时间
经过
国号
都城
【学习任务二】分析材料,赵普认为五代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学习任务三】梳理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项目目的措施影响军事方面
在中央
在地方
【学习任务四】宋朝重文轻武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习任务五】王安石变法的时间、人物、领域、目的分别是什么?
【学习任务六】归纳宋朝政治的特点。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第53集《宋太祖》。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重文轻武政策: 文人统兵,改革科举制
三、北宋政治的特点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分化事权、内外相制
随堂练习
1、“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这一 诗句中的“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两位皇帝。
C [ ] A.唐高祖、宋太祖 B.唐高宗、宋太宗 C.唐太宗、宋太祖 D.唐太宗、宋真宗
武举
每3年一次,每次最多30人。后来逐渐增额,以至 于3取1。1110年规定限额,每次考试只能取10人。
安书中居不自用有架黄高金堂屋,。重视文教,人人有责 文治局面形成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这是宋真宗 《劝学诗》 中的语句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在客 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强化了 为当官而读书的观点
(2)宋太宗:继续采取 __抑__制_武__将__、__提__升_文__官__地__位___的政策,使 _文__臣_统__兵___的格局逐渐形成。
2.表现: (1)__文__官_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 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2)武将的指挥权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_科__举__制__。增加 科举取士名额。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 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课件《北宋的政治》
•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 •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 •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 •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陈桥兵变成君主 限制武功向文治
(1)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2)促进宋朝科技、文化的发展;
(3)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 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大家好
14
相关史事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 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 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 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 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 到120多万。
大家好
15
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 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大家好
19
知识拓展
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 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 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 ,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 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 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 朝廷的财政支出。
大家好
2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像
960年,后周大
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
动兵变,他的部下拥
立他当皇帝。赵匡胤
随机回师夺取后周政
权,改国号为宋,以
开封为都城,作为都
城,史称北宋。赵匡
胤就是宋太祖。
大家好
3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都城: 开封
大家好
4
相关史事
赵匡胤是后周禁
军的统帅,负责防守
京师。960年初,朝廷
派他北上抵抗辽军。
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
陈桥驿时,谋士和诸
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
袍披到赵匡胤身上,
叩头便拜,口称“万
岁”,赵匡胤就这样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当了皇帝。
大家好
5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七年级下册历史备课资料——第6课 北宋的政治随堂笔记——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史称北宋。
他就是宋太祖。
2、结束分裂: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①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军队调动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②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1)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2)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3)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3、影响:利: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弊: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财政支出1.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
”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李世民B.武则天C.赵普D.赵匡胤2.据史料记载,1000年前的北宋都城“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
北宋的都城是( )A.长安B.洛阳C.开封D.北京3.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是( )A.分化事权B.重武轻文C.设置通判D.废除丞相4.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设置的官职是( )A.副宰相B.通判C.节度使D.转运使5.我国历史上,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 )A.科举制度B.三省六部制C.重文轻武的政策D.开明的民族政策6.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历史,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进而引出北宋的建立。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同时,教师讲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初一历史第六课笔记
初一历史第六课笔记
以下是初一历史第六课的笔记:
第6 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 农业: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2.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3. 商业: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二、王室衰微
1. 原因: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逐步瓦解。
2. 表现: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三、诸侯争霸
1. 原因: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
2. 口号:“尊王攘夷”。
3.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4. 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精品课件
3、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有哪些相同点?
①.历史悠久
②.人员往来 ③.贸易往来
④. 科技文化交流
⑶使团向唐朝赠送礼品,唐朝回礼,这 实际上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日本平城京平面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有何相同之处?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哪 些影响?
⑴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 进行__________。 ⑵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 汉字创制了_____________。 ⑶在___________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 的某些风俗。
2、各国为什么会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①.唐朝的贸易繁盛是建立隋朝基础上的。
②.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着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唐朝发达的交通为给各国到唐朝以及唐朝到各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④.由于唐朝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唐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出 现了唐与亚洲各国之间友好往来空前未有的盛况。唐朝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影 响很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是中国的象征,唐朝时各 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唐墓壁画<礼宾图>
这是 唐代三位 政府官员 在引见友 好宾客的 情景,图中 有来自欧 洲 日本 高丽的使 者.
一、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1.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______以至 _______、_______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 唐政府_______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 们长期居住。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城市,都有频繁的贸易活动。
四、玄奘西游
1.玄奘为什么要西游?
2.贞观初年,玄奘从________ 出发,历经艰险在天竺求学, 成为著名的_____________。 3.玄奘以亲身经历写成的 《___________》成为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以 及我国______________历史 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6课 戊戌变法
第6课戊戌变法【教材分析】《戊戌变法》这一课,主要介绍近代中国戊戌变法从准备、变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
教材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梁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知识梳理】戊戌变法(1898年)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化。
2、序幕: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4、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5、戊戌变法: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实行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百日维新”。
6、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
7、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重点、难点讲解】一、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1、公车上书〈1〉经过: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2〉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1)时间 1898年6-9月(2)内容:a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
1、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
产生强大吸引力。
2、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政府鼓励各
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3、唐朝海路、陆路交通发达,为中外相互交往
创造了条件。 大家好
29
课堂小结
一本书
玄奘从天竺回来后,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
见闻写成__《___大__唐__西___域__记__》_ 。
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建
筑、服饰、大家好饮食等)
16
鉴真造舟备粮准备首次东渡
鉴真东渡遇大风浪舟破
大渡
唐
招
提
寺
?鉴真是唐玄宗时高僧
?六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 设计并修建唐招提寺。
?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传授技术知识,对中日
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出
大家好
贡献。
18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大家好
19
学习方式 :日本派谴唐使和留学生到中国访问和学习
唐 与 唐朝对日本 日 文化的影响 本
1、仿唐制进行政治改革
2、参考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3、在社会生活上至今保唐朝人的 某些风尚
的
关
时间:唐玄宗时期
系
鉴真东渡
经过: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影响: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
贡献 大家好
20
唐与新罗的关系
丑恶, 也完成
人欧也 纳碰巧
的两个 女儿并 随着他 对于高
榨。在 高老头
了他进 入社会
和退休 的面粉
被她们 吸引, 老头和 他两个
悲惨死 去的同
的启蒙 教育。
不过 , 本书 给我印 象更深 的是欧 也纳这 个人物 ,《高 老头》 结尾处 的几句 话暗示 了巴 尔 扎克 会让他 在人间 喜剧的 后面作 品中继 续登场 ,说不 定还是 以他作 为主线 。这 个 人物 是典型 的懵懂 无知的 青年, 他和我 一般大 ,二十 来岁, 对这个 社会充 满着 各 种各 样的期 待,觉 得自己 有能力 在这个 社会混 的很好 ,凭着 自己的 一腔热 情, 一 种冲 动,再 加上自 己的年 轻,帅 气,他 开始施 展自己 的力量 。投靠 表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导学案
第6课 北宋的政治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重文轻武政策的后果。
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影响。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历史小故事: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最精锐的一支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做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后周恭帝让了位。
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叫宋,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
历史上称为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经过五十多年混战的五代时期,宣告结束。
这段历史向来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演变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
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2.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说说宋太祖为什么要这样做?答案提示:宋太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所以他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3.史料解读。
材料一:军权的集中。
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兵权;设立枢密院,使“兵符出于密院,而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
二者互相牵制,皇帝直接掌握了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即兵将分离局面;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同步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共23小题)1.“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之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诗人陆游这段话中的“故都”是指()A.长安 B.临安 C.建康 D.东京2.“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A.刘备 B.元昊 C.忽必烈D.赵匡胤3.唐宋元明清,是大家都熟悉的朝代,但是在这种说法中也淹没了一些其他的历史朝代,比如和宋朝并立的辽和西夏。
那么在唐朝和宋朝之间也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时期,这一段时期是()A.南北朝时期B.三国时期 C.春秋战国 D.五代十国4.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A.唐B.明C.汉D.宋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朝代建立的情况,搭配正确的是()A.秦朝﹣﹣﹣﹣﹣221年﹣﹣﹣﹣﹣嬴政B.唐朝﹣﹣﹣﹣﹣618年﹣﹣﹣﹣﹣李世民C.北宋﹣﹣﹣﹣﹣960年﹣﹣﹣﹣﹣赵匡胤D.元朝﹣﹣﹣1271年﹣﹣﹣﹣铁木真6.《三国演义》开篇写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国历史上出现多次分裂局面,但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一统的王朝.这些历史人物不包括()A.嬴政 B.司马炎C.杨坚 D.赵匡胤7.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8.“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A.唐高祖B.宋太祖C.宋真宗D.宋高宗9.刚上完历史课,小明把一件黄色的夹克衫披在小亮的身上,同学们笑了,说:“你要政变啊!”你能判断出同学们模仿的是历史上的哪一幕()A.靖康之变 B.陈桥(驿)兵变C.玄武门之变D.葵丘会盟10.赵匡胤建立北宋政权是通过()A.外戚掌权 B.发动兵变 C.皇位世袭 D.组织农民起义11.《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对外友好交往》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交往》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学案总编号:No.6 1.了解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等史实。
2.通过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通过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
【课前预习、课内探究】(我学习,我快乐;我思考,我收获!)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唐朝对外交往活跃⑴主要交往地区:唐朝与洲以至洲、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⑵原因:⑶外贸频繁的城市:、、、等城市,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⑷影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二、唐朝与日本的交往1.遣唐使来唐⑴概况:唐朝从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10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⑵目的:⑶影响:①②③2.鉴真东渡⑴时期:时⑵原因:⑶目的地:⑷主要贡献:①②三、唐朝与新罗的关系①②③④⑤⑥1.为什么在现代化大城市中,还称华人聚居的地方为“唐人街”呢?2.唐朝对日本文化有哪些影响呢?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玄奘西游1.时期:年间2.出发地:3.目的地:4.游学地点:佛学最高学府——5.《大唐西域记》⑴撰写: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写成《》⑵意义:3.我们应该学习玄奘的什么精神?【自我测评】(细心造就成功!)23【课后拓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看你对基础知识的运用状况如何?)10.请结合唐朝对外交往的历史,谈谈我国当前应如何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
【夯实基础】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 ( )A .汉人B .隋人C .唐人D .宋人 2.下列事件为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功绩的是 ( )A .开凿运河B .玄奘西行C .文成公主入藏D .谴唐使来华 3.(2006·安徽)下图是唐朝时期曾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他是( ) A .高僧玄奘 B .鉴真和尚C .阿倍仲麻吕D .马可·波罗 4.(2005·湖北黄石)唐朝的对外交往中,以佛教为纽带与之往来的国家是 ( ) A .高丽 B .波斯 C .天竺 D .大食 5.唐朝与新罗的关系友好,主要表现有哪些?【综合提高】 6.唐朝时,外贸活动频繁的城市有 ①长安②洛阳 ③广州 ④扬州 ( ) A .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7.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 A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威望B .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C .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D .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创新应用】 8.(2008·岳阳)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PPT课件
皇帝
皇帝
丞相
丞相 枢密使 三司使
参知政事
事无不统Biblioteka 副相 军权 财权分化事权(多人,多重机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控地方
兵
罢节度使兵权 ,收地方精兵
钱
1.取消节度使的截留特权 2.设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权
1.派文臣做知州
2.州县长官,三年一换
3.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在中央和地方 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学习目标
掌握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了解赵匡胤加强集权的具体措施。 知道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 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与国 家发展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兵变夺天下
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朝代信息卡
时间: 960 年
中国自三人代物以后:,得国赵最匡正者胤,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 之意。——孟森《明清史讲义》 事件: 陈桥兵变
矣.
权
钱兵
吾欲息天下 之兵,为国家长 久之计,其道何 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集权安天下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控军权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加强 (2)统调分离
禁军 (3)地方禁军定期换防
驻地
将1
(4)收地方精兵
驻地
将3
驻地
将2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课 堂 小 结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为什么当知州,不愿意当地有通判呢?
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行三年一 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设置通判, 以分知州的权力。
宋将官、职分离,官成为一种待遇。知其官不知 其职者,十有八九,另将旧官职一应保留。到北宋中 期,各级官僚达到17 000多人,这比实际所需人数多 出两倍。庞大的官僚机构中,有时三五个人担任同一 项官职,互相推卸责任,不干实事,行政效率很低。
原因: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有何影响? 通过兵变夺取政权。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
军事上的措施
材料一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 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 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 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 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 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 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 这些大奖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 “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
二、北宋的统一
阅读教材第28页内容,总结北宋的统一。
统一方针:先南后北。 结果: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 的分裂割据局面。
观察教材第29页《北宋形势图》,说说北宋 的统一有何特点。
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出现了多个政 权并立的局面。
思考:北宋取代后周,与历史上哪一事 件极为相似?其特征有哪些?
梦 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五代十国。
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 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 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一、北宋的建立
历史绩优学案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六课核心突破
历史绩优学案七年级下册人教版第六课核心突破1、92.对以下一组图片的主题及其影响解读准确的是()[单选题] *A.纺织技术的革新,促进经济的发展B.汉字字体的演变,促进文明的发展C.书写材料的进步,促进文化的传播(正确答案)D.文书格式的改进,提高行政的效率2、21.据记载,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不但任用大批各族贵族为官,而且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
这会带来[单选题] *A.科举制开始走向没落B.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正确答案)C.各民族之间关系紧张D.对唐朝的经济发展造成冲击3、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别的科学家是()。
[单选题] *A.刘徽B.祖冲之(正确答案)C.贾思勰D.郦道元4、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学著作是(),被后世医学家誉为“众方之宗,万方之祖”。
[单选题] *A.《伤寒杂病论》(正确答案)B.《黄帝内经》C.《千金方》D.《本草纲目》5、由于城市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而被领主控制,为此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的斗争来争取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是( ) [单选题] *A.武力斗争杀死领主B.金钱赎买武力斗争(正确答案)C.政治谈判金钱赎买D.国王支持武力斗争6、27.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日本援华物资上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
据考证这与唐朝高僧东渡日本的故事有关。
这位高僧是[单选题] *A.张骞B.玄奘C.鉴真(正确答案)D.晁衡7、“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原子一直存在于宇宙之中,它们不能被从无中创生,也不能被消灭。
任何变化都是它们引起的结合和分离。
”最早提出“原子论”的哲学家是( ) [单选题] *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阿基米德D.德谟克利特(正确答案)8、72.“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注: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单选题] *A.理藩院B.中书省C.宣政院(正确答案)D.行中书省9、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 2、鉴真东渡日本,第____ 次才取得成功。
唐招提寺 , 3、鉴真设计的_________ 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4、今天的印度半岛,唐朝 天 竺 。 时称为_______
5、传说中唐僧取经的故事 唐太宗 在位时。 发生在______
6、《大唐西域记》的作者 玄 奘 。 是_______
佛 教 7、玄奘去印度学习______ 文化。
(习俗、服饰、书法、饮茶)
1.唐朝时,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分地区,与唐朝保持友 好关系的政权是( ) A.朝鲜 B.高丽 C.新罗 D.百济 2.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中,最多的是( ) A.新罗人 B.日本人 C.天竺人 D.大食人 3.唐太宗时期,历尽艰险,到天竺去研究佛经的是 ( ) A.玄奘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4、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发生在唐玄宗时 期的是( ) A.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 B.鉴真东渡 C.玄奘西游 D.唐朝人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 为“ ______”。 唐人
唐 与 日 本
遣隋使 到来。唐 (1)隋朝时,已有日本_________ 贞观 遣唐使 朝从 _____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_______ 有十多次,使团规模庞大。 影响: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 政治改革 ,参照汉字创制了_________ __________ 日本文字。 (2)唐朝赴日本的人士中,最有影响的是高 鉴真 , 唐玄宗 僧_______ _________时,他应邀东渡, 唐招提 寺,被 第六次才成功。他设计的_________ 日本称为艺术明珠 _________。
这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和唐朝的钱币,有什么相同 之处?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
日本的茶道源于……
日本文字源于汉字
平 假 名
吉备真备
片 假 名
空海
日本京都与唐都长安
唐都长安
遣唐使船
鉴真东渡
鉴真
(688~763年) 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原为扬州大明寺 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日本僧人荣睿.普照 等曾邀请他去日本,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 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着弟子第六次东 渡,到达日本。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 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 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鉴真在日本十年,深 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8、世界各国人开始把中国 唐朝 人称为“唐人”是在 ____。
科举 9、新罗仿效唐朝的_______ 制度 来选拔官吏。 _____
10、进口物产居唐朝首位 新 罗 。 的是________
天 文、 11、新罗引入了中国_____ 历 算 、______ 医 学 等科 ______ 技成就。
12、唐朝外贸活动比较频繁 广州 、____ 洛阳 、 的城市有____ 扬州 、长安 ____ ____。
C
A
C
A
9.下列事件不属于中国与日本交往的史实是( ) A.日本商人来中国经商,日本物品居唐朝进口首位 B.贞观年间来中国的遣唐使有10多批 C.日本人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 D.由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 10.唐朝与亚非欧各国友好往来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 其根本原因是( ) A.对外交流非常便利 B.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C.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 D.制度先进,疆域广大
外国使节来华
这是位于武后陵墓旁的六十一尊王宾像 ,唐高宗 驾崩后,世界上有6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 自参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 手法,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或首领,立于朱雀 门两侧。
伦敦的唐人街
日本的唐人街
美国的唐人街
澳大利亚的唐人街
1、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 鉴 真 。 最有影响的是________
对外友好往来
唐朝的繁荣吸引了世界各地 的目光,大唐帝国以博大的胸怀 兼容并蓄外来文化之精华,而灿 烂的中国文化也深深的影响了自 己的友好邻邦……
新 罗 拂 菻
波斯
大食
对外交往广泛 唐
交往非常广泛
伊朗出土的唐朝白瓷碗
唐墓出土的非洲黑人陶俑
长安
日 本
非洲
在中国唐墓中发现的东罗马金币、阿拉伯金币
在日本、新罗发现唐朝钱币
13、日本派出大量的的遣唐 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吸取唐朝文化 。 ____________ 14、同日本遣唐使一同来中 留学生 、 国的还有_______ 留学僧 。 _______
政治制度、 15、日本在________ 文 字 、________ 社会生活 、 ______ 建 筑 等方面受唐 ______ 朝文化的影响。
1、日本派出大量的的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 吸取唐朝文化 。 的是_______________ 2、同日本遣唐使一同来中国的还有 留学生 、_______ 留学僧 _______ 。 3、日本在 政治制度 __________、______ 文字 、 书 法 、_______ 建 筑 、_______ 饮食、 _______ _______ 货币 、_______ 服饰 、__________ 社会生活 受到 唐朝文化影响。 六 次才取得成功 4、鉴真东渡日本, 第_____ 。
唐与新罗友好交流的使者
崔致远
玄奘西游
唐僧西行 求取真经
唐 与 印 度
(1)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 玄奘 。 的使者是高僧_______ 贞观 初年,从长安出发,前往 (2)经过:______ 天竺,在_________ 那烂陀 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 学大师。________ 贞观 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到 大唐西域记 》 。 长安,写成《_____________ 佛教 文化。 (3)玄奘去印度学习_______ 影响: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 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 史和佛 学的重要典籍。
C
B
A
B
5.今天的印度半岛,唐朝时成为( ) A.波斯 B. 大食 C.天竺 D.罗马 6.居唐朝进口之首的是哪一国的物产?( )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7.《大唐西域记》的作者是( ) A.玄奘 B.鉴真 C.法显 D.晁衡 8.唐朝时期,外贸活动频繁的城市有( ) ①长安 ②洛阳 ③广州 ④扬州⑤敦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
(1)新罗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中国文化,并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 ______ 科举 制选拔官吏。 (2)朝鲜的_________ 也传入中国,并广泛 音乐 唐 流行。
与 新 罗
(3)新罗人崔致远 _________,他12岁来唐求学, 他的文集《桂苑笔耕》,流传至今。 医学 、______ 天文 、 (4)新罗引入了中国______ 历算 成就。 ______ (5)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 新罗 ______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A
B
玄奘取经图
那烂陀寺遗址
玄奘讲经处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大唐西域记》
玄奘题名石佛座
长安兴教寺玄奘墓塔
大雁塔地宫供奉的玄奘舍利
• 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继位之前被唐高祖 封为秦王。
你读过《西游记》吗?
哪本书记载了玄奘的经历?
大雁塔
•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 奘在寺内西院建塔,名慈恩 寺塔,用以存放从印度带回 来的经籍。现在的塔名依据 的是《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中的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僧 寺,一日有一只大雁离群落 羽,摔死在地上。僧众认为 这只大雁是菩萨的化身,决 定为大雁建造一座塔,因而 又名雁塔,也称大雁塔。
鉴真
日本如何学习中国唐朝文化? 派出大量的遣唐使来中国学习; 邀请唐人去日本传播文化;(最有
影响是高僧鉴真)
大家谈:
以遣唐使、鉴真东渡、玄 奘西游为代表的唐朝对外 交往的三个主要方面,你 认为哪个方面最可贵?
你能同意我的观点吗?
允许大量的外国人来中国学习; 中国人出去传播文化;中国人 出去学习先进文化体现了当时 唐朝的开放、友好。在这三个 方面中,我认为中国人出去学 习别人先进的文化最为可贵!
遣唐使渡海西
遣唐使
中国唐代时,日本派赴中国的使节团。 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 继续派出遣唐使。630年第一次遣使,最后 一次在838年。初期使团共200余人,乘船2 艘,以后增为4艘,人数增至500余人。
遣唐使十三次来华
日本长崎县五岛市的三井乐町,是历史上日本 遣唐使的最终起锚地,当地居民以此为荣,自号 “遣唐使之乡”。图为当地建造的颇具规模的遣唐 使之乡馆内陈列的有关遣唐使的资料和模型。
玄奘
玄奘
唐代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 家。俗姓陈,名祎(yī) ,洛州缑缑(ɡōu)氏人。 幼年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 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 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从事 佛经翻译工作。20年间译出佛经75部1335卷。他还 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了 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