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季学期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20.1.1、平均数学案16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导学案
导学
模式
自学--------展示-------反馈
导学策略及学法指导(师生互动设计)
导
学
过
程
四
步
设
计
自
主
学
习
【自主学习】
我们知道,当所要考察的对象很多,或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统计中常用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获得对总体的认识。例如,实际生活中经常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1)这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
导学策略及学法指导(师生互动设计)
反
馈
检
测
教
后
反
思
学习教材相关内容,思考、讨论、合作交流后完成下列问题:
某灯泡厂要测量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使用全面调查的方法考察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合适吗?由这100个灯泡的使用寿命估计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可以吗?这批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多少?
【合作探究】
1.教材相关练习题。
2.小妹统计了她家10月份的长途电话费清单,并按通话时间画出直方图。
(1)这张直方图与第1题中的直方图有何不同?
(2)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小妹家10月份平均每个长途电话的通话时间是多少?
(4)你认为能通过(3)的结论估计小妹家一年中平均每个长途电话的通话时间吗?
合
作
探
究
导
学
过
程
四
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设
计
交
流
展
示
【交流展示】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与同伴交流一下。
【反馈检测】
1.某瓜农采用大棚栽培技术种植了一亩地的良种西瓜,这亩地产西瓜约600个,在西瓜上市前该瓜农随机摘下10个成熟的西瓜,称重如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数据分析:培养学生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处理,掌握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逻辑推理:在估计总体平均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理解样本与总体之间的关系,增强推理能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如何提高估计的准确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平均数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
-样本选择对估计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关系的理解。
-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估计结果的影响。
-在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会难以理解为什么随机抽取的样本更能代表总体,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展示不同样本选择方法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强调随机性的重要性。
-在理解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关系时,学生可能会混淆两者之间的联系,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图表或模拟实验,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种关系。
-对于误差的分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误差的来源及如何减少误差,教师需要详细解释样本大小、样本选择等因素对误差的影响,并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来体验这些概念。
-在数学建模方面,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来建立模型,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问题分析、数据整理到模型建立的整个过程,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教学设计
过程:教师讲解平均数的性质,如数据的总和等于平均数乘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大于最小的数,小于最大的数等。并通过实例说明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
过程:教师给出几个实际问题,如“计算某商店近一周的销售总额,并求出平均每天的销售总额。”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能力。
5.能够运用平均数分析生活中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发现平均数的概念,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会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学会运用平均数进行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5.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进行拓展延伸,如探究平均数与其他统计量(如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6.总结反思,内化知识
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更好地内化知识。
7.个性化指导,关注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指导,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辅导;对于优秀学生,适当提高难度,拓展思维。
2.自主探究,理解概念
让学生自主探究平均数的定义,引导他们发现平均数在数据中的作用,从而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3.精讲精练,巩固知识
对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典型例题、练习题进行巩固。注重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高计算准确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20.1.1平均数
(2)、这个讨论栏目中的错误解法是初学者常见的思维方式,也是已学者易犯的错误。在这里安排讨论很得当,起揭示思维误区,警示学生、加深认识的作用。
归纳总结:这个例子简单明了又便于学生想象理解,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得99分的7个人比1个得61分的学生对平均成绩影响更大,从而理解权的意义。
(3)、客观上,教材的问题是一个实际问题,它照应了本节的前言——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揭示了统计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4)、教材云朵其实是复习平均数定义,小方块则强调了权意义。
2、教材例1的作用如下:
(1)、解决例1要用到加权平均数公式,所以说它最直接、最重要的目的是及时复习巩固公式,并且举例说明了公式用法和解题书写格式,给学生以示范和模仿。
(2)、例2与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权的形式又有变化,以百分数的形式出现,升华了学生对权的意义的理解。
(3)、它也充分体现了统计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若不选择教材中的引入问题,也可以替换成更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下举一例可供借鉴参考。
某校初二年级共有4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
班级
1班
2班
3班
4班
参考人数
40
42
45
32
平均成绩
80
81
82
79
求该校初二年级在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教案(2)
20.1.1平均数——人教版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十章第一节教学设计一、学生状况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代表》的第1节——“平均数”的第1课时.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学习过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简单地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并会单一地用算术平均数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进入初中阶段后,在七年级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统计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制定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入下:1.知识与技能(1)认识权、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2)理解简单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利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活动,初步经历数据的处理过程,发展学生数据处理能力.(2)经历从特殊到到一般的数学探究方法,认识加权平均数的意义和价值,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2)通过权对结果的影响,使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必要性,认识事物要经历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探索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加权平均数. (2)简单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认识到权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由五个教学环节组成,它们是“温旧孕新——探新知权——新知升华—学以致用——小结平均数”.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教 学 内 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一、 温旧孕新问题1 2017年2月28日由《重庆晚报》打造的“重庆六一班”小记者培训课,在德普外国语学校开班,并授予德普为小记者培训基地. 经过激烈的比赛,学校现在要在甲、乙两名同学中选拔出一名“德普小记者”,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表:现在请计算两名候选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如果你是评委,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选谁呢?展示视频图片以什么样的标准来比较他们的成绩?肯定分配中突出某项的方案具有合理性,并通过计算得出方案的可行性.在总分、平均分相等的情况下,具体该如何比较选拔?学生给出方案计算总分、平均分无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不同成绩在同一个问题上的重要程度不同,体会数据赋予“权”的必要性.形式变化,实质仍然反映了数据的不同重要程度.二、探新知权 1、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由小记者在四个测试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在老师的追问中,由学生自己探索出权的呈现形式,引入“权”的概念,导入课题. 权的定义: 权表示:数据的重要程度 数据的权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权形式:比例、百分比 根据不同的权重,所求的平均数就是加权平均数. 归纳: 一般地,若n 个数1x ,2x ,…,n x 的权分别提炼出权的定义:反映数据的重要程度.体会“权”的差异对“加权平均数”结果的影响.“简单平均数”可以看作是权相等的“加权平均数”.给学生一个反思自悟的过程.是 1w ,2w ,…,n w ,则 112212n nnx w x w x w x w w w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weighted average ) .书本171-172页“加权平均数”的相关内容.三、新知升华简单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统称为算术平均数. 当数据的权都相等时,所求的加权平均数就是简单平均数,简单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地特殊情况, 四、学以致用 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 其中一位选手的单项成绩(百分制)如下表:(1)按演讲内容占60%、演讲能力占30%、演讲效果占10%,计算选手的平均成绩;(2)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按 3:2: 1的比确定,计算选手的平均成绩.五、学以致用 小组编题1. 选择你感兴趣的生活中加权平均数的例子为背景;2. 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给出相应考察项目的权;3. 小组合作探究,要分工明确,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求加权平均数的题目;4. 小组活动时间共18分钟;5. 活动结束后 ,每个小组派两个代表上台展示成果.六、小结—平均数 我最大的收获是…我对同学和同伴的表现感到… 我从同学身上学到了…本节课在对你今后的生活中对待一些事情进行分析时,会有什么帮助?七、布置作业.必做题:教科书第113页练习第2题;归纳概括公式(权的百分数的形式与比的形式)从加权平均数的多种形式计算巩固所学知识,并为下面生活中的加权平均例子提供素材.归纳概括公式利用刚才总结的公式列出式子.学生举例巩固所学体会“权”的对结果的影响,进一步理解“权”.感受加权平均数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体会数学的价值.巩固演练、反馈矫正(备用)1.(★)如果一组数据5, x, 3, 4的平均数是5, 那么x=____;2.(★★)某小区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有4户用电45度,有5户用电42度, 有6户用电50度, 则平均每户用电_____度;3. (★★)某校规定学生的体育成绩由三部分组成:体育课外活动占成绩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颖的上述三项成绩依次为92分、80 分、84 分,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分?4. (★★★)小亮买甲种练习本a本,每本m元;买乙种练习本b本,每本n元,两种练习本平均每本多少元?你得了________颗★。
2017年春季学期新版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20.1.1、平均数教学设计2
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
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答案
出示目标
展示目标
口述
学生倾听
学习
内容1
1、出示P111问题1,理解加权平均数。
导学1
巡视
探 讨、交流,
自主合作
巡视
自主独立完成
互动交流
指导学生评价
举手展示
巩固达标
巡视
独立练习
学习
内容2
出示P112例题,学习加权平均数的运用。
两个学习内容均为计算数据加权平均数型问题,因为是初学尤其之前与平均数计算公式已经作过比较,所以这里应该让学生搞明白问题中是否有权数,即是选择普通的平均数计 算还是加权平均数 计算,其次若用加权平均数计算,权数又分别是多少?例2的题意理解很重要,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好这里的几个百分数在总成绩中的作用,它们的作用与 权的意义相符,实际上这几个百分数分别表示几项成绩的权。
教学
流程
教学素材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活动
引入
课题
什么叫平均数?我们怎样计算?
前置诊断
口述
倾听
某校 初二年级共有4个班,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参考人数和成绩如下:
班级
1班
2班
3班
4班
参考人数
40
42
45
32
平均这次数学考试中的平均成绩?下述计算方法是否合理?为什么?
= (79+80+81+82)=80.5
巩固拓展
巡视
自主,小 组交流
补充练习:
1、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如下标准:作业占100%、测验占30%、期中占35%、期末考试占35%,小关和小兵的成绩如下表: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学案新人教版20、1、1 平均数一、今天学什么?1、二、怎样学习?1、回忆加权平均数的求法以及权的意义、2、弄清组中值、频数等概念及作用、3、与同学共同认真研讨课本P128页的内容,读懂表格中的意思、三、知识导航与回顾:(用学过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①在一组数据中,2出现了2次,3出现了3次,4出现了5次,则2的权为,3的权为,4的权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②、某人打靶,有1次中10环,2次中7环,3次中5环,则平均每次中靶环、③、在一次英语口试中,已知50分1人、60分2人、70分5人、90分5人、100分1人,其余为84分。
已知该班平均成绩为80分,则该班有人、④、一辆共公汽车上载有x人,并且1≤x<21,我们虽无法知道x的准确值是多少,但从统计的角度,我们可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估计,这个估计值在一般情况下取比较好、四、体验学习、课本导学(请认真阅读课本P128页的内容,围绕学案中的问题互学、群学,讨论、探究吧!记住:知识不会施舍给懒汉哦!)★思考与探究1、观察统计表发现:5路公交线上共有个班次运行,这些班次被分成了个小组,第1组有个班次,每一班次运载的人数均不小于且小于;第2组有个班次,每一班次运载的人数均不小于且小于;第3组有个班次,每一班次运载的人数均不小于且小于;第4组有个班次,每一班次运载的人数均不小于且小于;第5组有个班次,每一班次运载的人数均不小于且小于、2、组中值是指:例如第5组101≤x<121的组中值为=、从统计表中可看出每班次的载客量都是用它的来表示、于是5路公交车这天平均每班的载客量为:≈ (人)、3、由表格可知:组中值为91的个班次和组中值为111的个班次共有个班次超过平均载客量,占全天总班次的 %、时间t(分钟)人数0<t≤10410<t≤20620<t≤301430<t≤401340<t≤50950<t≤604★回顾与归纳1、加权平均数及其应用、2、组中值、频数的概念、3、a≤x <b的组中值=、★练习与提高1、某校为了了解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对学生作课外作业所用时间进行调查,右表是该校初二某班50名学生某一天做课外作业所用时间的情况统计表。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平均数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通过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方案收集数据。
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了解实验也是获得数据的有效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通过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方案收集数据。
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了解实验也是获得数据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过简单的方案设计和师生双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体验互动交流精神。
(2)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2. 教学重点/难点4、教学重点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5、教学难点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以及分析整理数据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导语:在我们熟知的一些科学家、历史人物中,有很多像你们一样,年轻的时候就显现出了他们在数学上的天赋,如“曹冲称象”就利用他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
今天我也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这瓶子中装有一些豆子,你能用几种方法估计出这个瓶子中豆子的数目?(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问题1】瓶子中有多少豆子?先让学生初步探讨问题,交流方案;【学生实验参考方案】(一)(全面调查) 直接数瓶子中的豆子;(二)(抽样调查)(什么条件下使用抽样调查?)<1> 先将豆子分成若干等份,数出其中一份豆子的数量,以此估计总量。
<2> 用称重的方法,先称出所有豆子的重量m,再称出一杯豆子的重量n,并数清这杯豆子的粒数p,则这一杯豆子平均每粒重m/p,以此就可以估计出瓶子中豆子的粒数q:q ≈×m【课堂实验】实验步骤:(1)从瓶子中取出一些豆子,记录这些豆子的粒数m;(2)给这些豆子做上记号;(3)把这些豆子放回瓶子中,充分摇匀;(4)从瓶子中再取出一些豆子,记录这些豆子的粒数p和其中带有记号的豆子的粒数n;(5)利用得到的数据m,p,n,估计原来瓶子中豆子的粒数q,q ≈×m(6)数出瓶子中豆子的总数,验证你的估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第1课时《 平均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第1课时《平均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平均数》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以及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对数据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还不够明确,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操练。
此外,学生对于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数的定义和求法。
2.难点:理解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主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3.实践性教学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平均数的定义、性质和求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3.实际问题: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例如:“小明的数学、语文、英语三科成绩分别为90分、80分、85分,那么他的平均成绩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性质,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通过PPT展示相关的知识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平均数的方法求解一些给定的数据。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_1_1 平均数(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1 课题:平均数(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我能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3:我能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重难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对“权”的理解。
一、自主学习: 1.算术平均数的定义:一般地,对于n 个数x 1,x 2,…,x n ,我们把)(121n x x x n+++ 叫做这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mean),简称平均数,记为x ,读作“x 拔”.小明经过认真的观察,对上海东方大鲨鱼队队员的年龄总结如下:年龄/岁 16 18 21 23 24 26 29 34 相应队员数12413121计算该队的平均年龄如下:2.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 、B 、C 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A B C 创新 72 85 67 综合知识 50 74 70 语言884567(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如例1中4、3、1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测试成绩的权(weight),而称1341 88350472++⨯+⨯+⨯为A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二、合作交流与展示: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表所示:应试者听说读写小关85 78 85 73小兵73 80 82 83(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
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 第1课时 平均数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第1课时平均数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20、1、1 平均数第1课时平均数01课前预习要点感知1 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不一定相同,在计算它们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由此求出的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设n个数x1、x2、…、xn的权分别是w1、w2、…、wn,则这n个数的加权平均数为:x=、预习练习1-1 (南宁中考)某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综合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期中考试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小海这个学期的期中、期末成绩(百分制)分别是80分、90分,则小海这个学期的体育综合成绩是86分、要点感知2 在求n个数的平均数时,如果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k次(这里f1+f2+…+fk=n),那么这n个数的平均数为x=,也叫做x1,x2,…,xk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k分别叫做x1,x2,…,xk的权、预习练习2-1 一组数据中有3个7,4个11和3个9,那么它们的平均数是9、2、02当堂训练知识点1 平均数1、在期中考试中,小英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科的成绩分别是92分、98分、95分、91分,则她四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2、(柳州中考)在一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竞赛中,四个小组回答正确题数情况如图所示,求这四个小组回答正确题数的平均数、解:设这四个小组回答正确题数的平均数为x,则x ==11、答:这四个小组回答正确题数的平均数为11、知识点2 加权平均数3、(天津中考)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丙、丁四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表:候选人甲乙丙丁测试成绩(百分比)面试86929083笔试90838392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的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根据四人各自的平均成绩,公司将录取(B)A、甲B、乙C、丙D、丁4、(临沂中考)某中学随机抽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的课外阅读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时间(小时)4567人数10xx5则这50名学生一周的平均课外阅读时间是5、3小时、5、如图是根据今年某校九年级学生体育考试跳绳的成绩绘制成的统计图、如果该校九年级共有200名学生参加了这项跳绳考试,根据该统计图给出的信息可得这些同学跳绳考试的平均成绩为175、5、6、甲、乙两名大学生竞选班长,现对甲、乙两名候选人从笔试、口试、得票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各项成绩如表所示:候选人笔试口试得票甲858390乙808592(1)如果按笔试占总成绩20%、口试占30%、得票占50%来计算各人的成绩,试判断谁会竞选上?(2)如果将笔试、口试和得票按2∶1∶2来计算各人的成绩,那么又是谁会竞选上?解:(1)甲的成绩为:8520%+8330%+9050%=86、9(分),乙的成绩为:8020%+8530%+9250%=87、5(分),因此,乙会竞选上、(2)甲的成绩为:=86、6(分),乙的成绩为:=85、8(分),因此,甲会竞选上、03课后作业7、(玉林中考)学校抽查了30名学生参加“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的次数,并根据数据绘制成了条形统计图,则30名学生参加活动的平均次数是(C)A、2B、2、8C、3D、3、38、某校八年级共有四个班,在一次英语测试中四个班的平均分与各班参加考试的人数如下表:班级一班二班三班四班参加人数51495060班平均分/分83898279、5则该校八年级参加这次英语测试的所有学生的平均分约为(精确到0、1)(B)A、83、1分B、83、2分C、83、4分D、83、5分9、(宿迁中考)某校规定学生的数学学期综合成绩是由平时、期中和期末三项成绩按3∶3∶4的比例计算所得、若某同学本学期数学的平时、期中和期末成绩分别是90分、90分和85分,则他本学期数学学期综合成绩是88分、10、如果x1与x2的平均数是4,那么x1+1与x2+5的平均数是7、11、(梧州中考)某企业招聘员工,要求所有应聘者都要经过笔试与面试两种考核,且按考核总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若考核总成绩相同时,则优先录取面试成绩高分者、下面是招聘考核总成绩的计算说明:笔试总成绩=(笔试总成绩+加分)2考核总成绩=笔试总成绩+面试总成绩现有甲、乙两名应聘者,他们的成绩情况如下:应聘者成绩笔试成绩加分面试成绩甲117385、6乙121085、1(1)甲、乙两人面试的平均成绩为85、35;(2)甲应聘者的考核总成绩为145、6;(3)根据上表的数据,若只应聘1人,则应录取甲、挑战自我12、某班为了从甲、乙两位同学中选出班长,进行了一次演讲答辩与民主测评,A、B、C、D、E五位老师作为评委,对“演讲答辩”情况进行评价,全班50位同学参与了民主测评,结果如下表所示:表1 演讲答辩得分表(单位:分)ABCDE甲9092949588乙8986879491表2 民主测评票统计表(单位:张)“好”票数“较好”票数“一般”票数甲4073乙4244规定:演讲答辩得分按“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算平均分”的方法确定;民主测评分=“好”票数2分+“较好”票数1分+“一般”票数0分;综合得分=演讲答辩分(1-a)+民主测评分a(0、5≤a≤0、8)、(1)当a=0、6时,甲的综合得分是多少?(2)在什么范围内,甲的综合得分高;在什么范围内,乙的综合得分高?解:(1)甲的演讲答辩得分==92(分),甲的民主测评得分=402+71+30=87(分),当a=0、6时,甲的综合得分=92(1-0、6)+870、6=36、8+52、2=89(分)、(2)∵乙的演讲答辩得分==89(分),乙的民主测评得分=422+41+40=88(分),∴乙的综合得分=89(1-a)+88a、由(1)知甲的综合得分=92(1-a)+87a、当92(1-a)+87a>89(1-a)+88a时,即有a<、又∵0、5≤a≤0、8,∴当0、5≤a<0、75时,甲的综合得分高、当92(1-a)+87a<89(1-a)+88a时,即有a>、又∵0、5≤a≤0、8,∴当0、75<a≤0、8时,乙的综合得分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 下册:20.1.1平均数(1)教案
2.学生已经会求算术平均数,在此处老师可逐步进入权的概念,让学生体会。
活动二:感知权的形式与意义
问题1如果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请
应试者
听
说
读
写
甲
85
78
85
73
乙
73
80
82
83
1.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应该录用谁?
2.听、说、读、写的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
利家超市新进了三种糖果,应顾客要求,BOSS打算把糖果混合成杂拌糖出售,具体进价和用量如下表:
种类
售价
质量
甲
24元/千克
2千克
乙
19元/千克
2千克
丙
28元/千克
6千克
你能帮超市计算出杂拌糖的售价吗?
试着解决该问题,触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
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为问题的解决埋下伏笔。
课堂小结
1.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1)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特殊在各项的权_____)
(2)在实际问题中:
当各项权_______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算术平均数;
当各项权_______时,计算平均数就要采用加权平均数;
2.加权平均数中“权”的几种表现形式:
整数、比例、百分比。
课时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教师活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 平均数(2) 教案
20.1.1 平均数(2)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把算术平均数的简便算法看成加权平均数的道理,进一步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认识。
2、能根据频数分布表利用组中值的方法计算加权平均数。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通过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发展学生的求同和求异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1.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认识到权的重要性。
2.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难点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
四、教学方法探讨式教学五、教学过程Ⅰ.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叫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以及如何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本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生活中的加权平均数,以及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Ⅱ.讲授新课做一做问题1 某跳水队有5个运动员,他们的身高(单位:cm )分别为156,158,160,162,170.试求他们的平均身高。
解:他们的平均身高为:所以,他们的平均身高为161.2 cm 。
问题2 某班级为了解同学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P113) 解:这个班级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381416152416214816242+++=+++x ⨯⨯⨯⨯≈所以,他们的平均年龄约为14岁。
想一想能把这种求有重复出现的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推广到一般吗?这种求平均数的方法与上一节课中的加权平均数求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在求 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果 x 1 出现 f 1 次, x 2出现 f 2 次,…,x k 出现 f k 次(这里 f 1 + f 2 +…+ f k = n ),那么这 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1122+++=k kx f x f x f x n也叫做 x 1 ,x 2 ,…,x k 这 k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 1 ,f 2 ,…,f k 分别叫做x 1 ,x 2 ,…,x k 的权。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20.1.1 平均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2. 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用加权平均数分析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发展数据分析能力,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难点:对“权”的理解.【导学过程】【知识回顾】一组数据88,72,86,90,75的平均数是;一组数据12,12,12,12, 4,4,4,4,4,13,的平均数是;一组数据有5个20,4个30,3个40,8个50,则这20个数的平均数为 .【新知探究】探究一、问题1:(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分工合作交流,选代表展示。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 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应试者听说读写甲8578 85 73乙73 80 82 831.如果这家公司想找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那听、说、读、写成绩按多少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说明方法.2.如果公司要招聘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那听、说、读、写成绩按2 :1 :3 :4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说明方法.归纳: 一般地,若 n 个数 x1 , x2, …, x n 的权分别是 w1 , w2 … , w n,则叫做这 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权的意义:——————————————————————————————.思考: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3 : 3 : 2 : 2的比确定,那么甲乙两人谁会被录取?探究二、例1(小组合作完成)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项成选手 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 A 85 95 95 B9585951、你能确定他俩的名次吗?2、假如你是A 选手,你能设计一种合理方案,使自己获得第一名吗?【知识梳理】(1)加权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2)权的作用是什么?【随堂练习】1、有m 个数的平均数是x ,n 个数的平均数是y ,则这(m+n )个数的平均数为( ) A ....22x y x y mx ny mx nyB C D m nm n++++++ 2、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对甲、乙两位候选人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候选人 测试成绩(百分制) 面试 笔试 甲 86 90 乙9283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的成绩应该比笔试的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予它们6和4的权,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看看谁将被录取?。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教案 20.1.1 平均数(2)教案
20.1.1平均数(第2课时)教案【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加深对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使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过程方法经历探索根据频数分布表的加权平均数对数据处理的过程,体验对“统计基本思想”的理解过程,能运用数据信息的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作用.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教学流程】环节导学问题师生活动二次备课情境引入复习旧知:1.什么是加权平均数?2. 某校八年级一班有学生50人,八年级二班有学生45人,期末数学测试中,一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1.5分,二班学生的平均分为83.4分,这两个班9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解:(81.5×50 +83.4×45)÷95=7828÷95=82.4答:这两个班95名学生的平均分是82.4分.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顾旧知识,让学生加深认识加权平均数1.若n个数x1,x2,……,x n的权分别是W1,W2,…,W n,则x=112212n nnx W x W x WW W W+++++叫做这几个数的加权平均数自主探【问题1】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下:13岁8人,14岁16人,15岁24人,16岁2人.求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结果取整数).【归纳】在求n 个数的算术平均数时,如教师出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问题,尝试解决,教师巡视、适时点拨.解:1381416152416281624214x+++=+++⨯⨯⨯⨯≈所以,他们的平均年龄约为14岁.究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果x1 出现f1 次,x2出现f2 次,…,x k出现f k 次(这里f1 + f2+…+ f k = n),那么这n 个数的平均数x1122k kx f x f x fn++=也叫做x1,x2,…,x k 这k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f1,f2,…,f k 分别叫做x1,x2,…,x k 的权.例1:为了解5路公共汽车的运营情况,公交部门统计了某天5路公共汽车每个运行班次的载客量,得到下表:载客量/人组中值频数(班次)1≤x<21 11 321≤x<41 31 541≤x<61 51 2061≤x<81 71 2281≤x<101 91 18101≤x<121 111 15这天5路公共汽车平均每班的载客量是多少?分析:根据上面的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时,统计中常用的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把各组频数看作相应组中值的权。
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教案
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1-1节主要介绍了平均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平均数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为后续学习更多的统计量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基本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对于平均数的求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具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并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能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均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2.难点: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掌握平均数的求法及其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如“某班有30名学生,他们的身高分别为160cm、165cm、170cm……,求该班学生的平均身高。
”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即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求法,并引导学生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组数据,求出平均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平均数求法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教案)
2.教学难点
-平均数的概念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意义,以及它并不代表所有数据点的实际值。
-计算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在计算平均数时,学生可能会忽视数据的准确性,如数据个数的计算错误,或者计算过程中的四舍五入问题。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平均数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如如何利用平均数来判断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
举例:针对平均数概念理解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图形表示(如直方图)来直观展示平均数在数据集中的位置,解释它为什么可以代表整体水平。在处理计算细节时,可以通过具体的计算练习,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正确的四舍五入。在应用方面,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如分析某商品的销售情况,让学生通过计算平均销售额来预测市场趋势,从而突破应用难点。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均数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平均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尝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希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理解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上并没有太大困难,他们能够迅速掌握基本的计算步骤。然而,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将平均数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时,还显得有些吃力。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20.1.1平均数。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导学案(2) 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 20.1.1 平均数导学案(2)新人教版20、1、1 平均数导学案(2)【导学目标】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导学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导学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学法指导】数形结合、【课前准备】频数直方分布图的理解、【导学流程】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成果,说说每个数据的权是多少、三、教师引导1、探究课本P128页“探究”、(1)依据统计表可以读出哪些信息?(2)这里的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样确定的?(3)第二组数据的频数5指什么呢?(4)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较为均匀,比组数据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5)计算平均载客量、2、为了鉴定某种灯泡的质量,对其中1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测量,结果如下表:使用寿命/时600≤X<10001000≤X <14001400≤X<18001800≤X<22002200≤X<2600灯光数/个1019253412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1、下表是截至到2002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年龄28≤X<3030≤X<3232≤X<3434≤X<3636≤X<3838≤X<4040≤X<42频数43879112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计算获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平均年龄、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1、阅读课本P128页下面的内容,尝试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2、完成P129页练习2题和P130页练习题、六、布置预习预习《配套练习》“数据的代表(2)”中1,2,3,5题、练习课主备人:初审人:终审人:【导学重点】做练习、【导学难点】识别数据与权、【学法指导】类比、【课前准备】加权平均数、【导学流程】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1、加权平均数、2、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求加权平均数、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展示预习成果、这些题都与加权平均数有关,要分清数据和它的权、三、教师引导为了从甲、乙两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射击比赛,在同等条件下,教练给两名同学安排了一次射击试验,每人打10发子弹、下面是两名同学各自的射击情况记录(其中乙射中7、10环的记录被污染,但教练得这两个数均不为0发)、甲环数568910次数41221乙环数568910次数322(1)求甲同学在这次测验中的平均数、(2)根据这次测验,你认为选谁参加比赛较合适?说明理由、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讨论上面的问题、第(2)题,先想想乙射中7环和10环的次数可能分别为多少,再计算这两种情况下乙的加权平均数,然后与甲比较、。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1平均数 教案
20.1.1 平均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问题1、今天所上的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经常碰到,比如计算机老师说我们班的安全知识竞赛考的比较好,你知道她是通过什么标准来衡量的吗?问题2、你记得什么是平均数吗?怎么求平均数?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nx x x x x n++++= (321)问题3、在我们身边,哪些事例可以用到平均数的?问题4、城南中学的一个演讲比赛中,七位裁判给某演讲比赛的同学打的分数分别为:7.8,8.1,9.5,7.4,8.4,6.4,8.3.如果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那么,这位同学平均得分是多少?追问: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学生回答)问题5、已知3,5,9,x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6,求x问题6、已知某5个数的平均数是4,另6个数的平均数是2,求这11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更进一步的关于平均数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1.平均数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那么,在实际问题中,我们有该如何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呢?问题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如表所示。
(1)如果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请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应该录用谁?解(1): 甲的平均成绩为=80.25=79.5乙的平均成绩为显然甲的成绩比乙高,所以从成绩看,应该录取甲对于问题(1),我们之前学习过,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数
【课标依据】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加权平均数。
【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
难点:对“权”的理解。
【自主预习】:
1. (1)数据:4,5,6,7,8的平均数是 。
(2)2、8、7、2、7、7、8、7、6的算术平均数为 。
(3)一组数据中有3个x 1和8个x 2,这组数据中共有 个数据;它们的平均数为 。
2.某次考试A 、B 、C 、D 、E 这5名学生的平均分为62分,若学生A 除外,其余学生的平均得分为60分,那么学生A 的得分是____ ___.
3. 加权平均数:
(1)n 个数据:f 1个a 1 ,f 2个a 2 ,…,f n 个a n (f 1+f 2+…+f n =n )它的加权平均数为=x
(2)权反映的是 【合作探究】
(一)理解加权平均数的定义:
问题1: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比较强的翻译,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1:3:4的比确定,计算甲乙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3)若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比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概念:若n 个数12,,x x …,n x 的权分别是12,,w w …,n w ,则112212n n n
x w x w x w w w w +++++ 叫做这n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 数据的权能够反映数据的相对“重要程度”。
)
比较上面(1)、(2)、(3)两个问题的结果,你能说说权的作用吗? 听 85
(二)应用新知 :模仿课本112页例1,
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部门经理,现对甲、乙两名应聘者从笔试、面试、实习成绩三个方面表现进行评分,笔试占总成绩20%、面试占30%、实习成绩占50%,各项成绩如表所示:试判断谁会被公司录取,为什么?
【当堂测试】 某超市招聘收银员一名,对三名申请人进行了三次素质测试,下面是三名后选人的素质测试成绩: 公司根据实际需要,对计算机、语言、商品知识三项测试成绩分别赋
予权:4,3,2,这三人中谁将被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