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通用19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通用19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通用19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方法,发展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过程,感受逆向思维的意义,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推理能力,体会“化归”与“换元”的思想方法,形成灵活的.应用能力.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并学会应用.

2.难点:灵活地应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3.关键:应用“化归”、“换元”的思想方法,把问题进行形式上的转化,•达到能应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目的

教学方法

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方法,在教师适当指导下完成本节课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知

【问题牵引】

1.分解因式:

(1)-9x2+4y2;(2)(x+3y)2-(x-3y)2;

(3)x2-0.01y2.

【知识迁移】

2.计算下列各式:

(1)(m-4n)2;(2)(m+4n)2;

(3)(a+b)2;(4)(a-b)2.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两道题,并运用数学“互逆”的思想,寻找因式分解的规律.

3.分解因式:

(1)m2-8mn+16n2(2)m2+8mn+16n2;

(3)a2+2ab+b2;(4)a2-2ab+b2.

【学生活动】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入手,很快得到下面答案:

解:

(1)m2-8mn+16n2=(m-4n)2;

(2)m2+8mn+16n2=(m+4n)2;

(3)a2+2ab+b2=(a+b)2;

(4)a2-2ab+b2=(a-b)2.

【归纳公式】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7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7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7篇)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教材分析: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它同时又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计算的基础。教材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为重点,先用数方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是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教学中以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基础,通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动一动、想一想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来在实际生活中用一用。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本节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了平移旋转的思想,为将来学习图形的变换积累一些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剪、拼、摆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学具。

教学过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标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乘法的定义和乘法定律,掌握乘法中的基本运算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思维灵活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乘法的基本概念和乘法定律。

2.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的运算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习题纸、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提问和举例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概念讲解:通过板书的形式,讲解乘法的定义和乘法定律。重点讲解正数相乘、零乘任意数等特殊情况。

3. 计算练习:通过布置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题,让学生在黑板上依次计算并解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

4. 理解巩固: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乘法运算解答,并引导学生将其具象化为数学运算问题。

5. 拓展应用:让学生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面积计算等。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6. 练习巩固:教师可以出一些习题,让学生用乘法计算并解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乘法的定义和运算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教师通过举例和解题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并且,在练习和解题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同时,通过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进行复习和巩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范文3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范文3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范文3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计划最为直接的反映。以下是本人要与大家分享的:八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范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范文一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1.1 全等三角形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领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的有关概念.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观察、操作、分析能力,体会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难点:掌握找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关键:找对应边、对应角有下面两种方法:(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教具准备

四张大小一样的纸片、直尺、剪刀.

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出形状、大小相同的实例,加深认识.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导入课题

1.先在其中一张纸上画出任意一个多边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2.重新在一张纸板上画出任意一个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图形有何特点?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剪刀剪出重叠的两个多边形和三角形.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事先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然后固定重叠的两张纸,注意整个过程要细心.

【互动交流】剪出的多边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状、大小相同,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1)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篇2)

一、分式

※1.两个整数不能整除时,出现了分数;类似地,当两个整式不能整除时,就出现了分式;

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2.进行分数的化简与运算时,常要进行约分和通分,其主要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一个分式的分子、分母有公因式时,可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这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的们的公因式,也就是把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叫做约分;

八年级数学上人教版《积的乘方》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人教版《积的乘方》教案

《积的乘方》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积的乘方的意义,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并能运用法

则进行熟练计算。

2.学会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通过具体实例体验数学化的过

程。

3.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和演绎的能力,以及应用意

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学生准备计算器、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出新课题。

2.新课学习: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积的乘方的意义和运

算法则,并尝试用符号语言表示。然后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法则的运用。

3.课堂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积的乘

方的理解。

4.归纳小结:总结积的乘方的意义和运算法则,强调运算法则的

关键是确定指数,并注意符号问题。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符号的变化规律。

5.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适当的课后练习题,并

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同时可以安排一些拓展性的任务,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与积的乘方相关的题目等。

6.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法和过程进行反思

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积的乘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六、板书设计:

积的乘方

定义:几个数相乘,每个数都提到一个相同的幂次。

法则:a×b^n=a×b×…×b(n个b)。

运算顺序:先乘后指数化。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数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整数的性质和关系,包括素数、因子分解和数的性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3. 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1.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彩色卡纸平行四边形纸

一、情境导入

1. 谈话:看到同学们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非常开心。

课件出示不对称“脸图”问:“这张脸可爱吗?”

生:不可爱!

课件演示脸图由不对称变为对称,问:现在呢?

生:可爱!

师:看来,人人都喜欢美丽的东西。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请欣赏。

2.图片欣赏(课件出示对称图形图片)

看完图片后师问:这些图片中的图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学生可能会说,它们两边完全一样。

教师归纳学生的回答后说明:它们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探究新知

1.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

看,这是笑笑自己剪的一棵对称的小松树,你们想不想也动手剪一剪呢?(课件出示小松树的剪纸图形)

生:想!

师:老师和你们来一场比赛,看谁剪的又快又好,开始!

师生同时动手剪,完成后教师把自己剪的贴在黑板上。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其推论,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他们能否构成三角形;

(2)弄清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的分类;

(3)通过三角形的分类学习,使学生知道分类的基本思想,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4)通过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的学习,培养学生转化的能力;

(5)通过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例,渗透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

教学难点:三角形按边分类及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

教学用具:直尺、微机

教学方法:谈话、探究式

教学过程:

1、阅读新课,回答问题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的第一部分,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部分教材中的数学概念有哪些?(指出来并给予解释)

(2)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估计有的学生可能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看成独立的两类.

(3)写出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的情况.

教师最后板书给出.

(要求学生之间可互相补充,从一开始就鼓励双边交流与多边交流)

2、发现并推导出三边关系定理

问题1:用长度为4cm、10cm 、16cm的线绳(课前准备好的)能否搭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操作)

问题2:你能解释上述结果的原因吗?

问题3:任何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满足什么条件时,三条线段可组成一个三角形?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发现过程采用小步子原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数学中的真理)

3、导出三边关系定理的推论及其它两种方法

由前面得到了判断所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的一个依据.那么是否还有其它方法呢?请同学们在定理的基础上来找: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

数学的课件很有意义的。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4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第一章分式

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某(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四章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一、教学内容

1. 第十三章:平面几何

1.1 线段和直线

1.2 角

1.3 多边形

1.4 平行四边形

1.5 矩形、菱形、正方形

2. 第十四章:函数

2.1 函数的定义

2.2 一次函数

2.3 二次函数

2.4 反比例函数

2.5 函数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能够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难点:

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判定

函数图像的绘制和性质分析

2. 教学重点:

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

黑板

橡皮、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多媒体设备

2. 学具:

笔记本

铅笔、橡皮、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平面几何和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

详细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3. 课堂讲解:

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4. 课堂练习:

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

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案

2. 内容:

章节和知识点

例题和解答过程

重点、难点提示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第十三章:

1.1 画出线段和直线

1.2 判断角的类型

1.3 绘制多边形

1.4 判断平行四边形

1.5 分析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

第十四章:

2.1 解释函数的定义

2.2 绘制一次函数图像

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案(15篇)

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案(15篇)

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案(15篇)

人教版初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学生自学

问题:根据乘方的定义,我们知道:a2=aa,那么(a+b)2应该写成什么样的形式呢?(a+b)2的`运算结果有什么规律?计算下列各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p+1)2=(p+1)(p+1)=_______;(m+2)2=_______;

(2)(p1)2=(p1)(p1)=_______;(m2)2=_______;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得出结果:

(1)(p+1)2=(p+1)(p+1)=p2+2p+1

(m+2)2=(m+2)(m+2)=m2+4m+4

(2)(p1)2=(p1)(p1)=p22p+1

(m2)2=(m2)(m2)=m24m+4

分析推广:结果中有两个数的平方和,而2p=2p1,

4m=2m2,恰好是两个数乘积的二倍(1)(2)之间只差一个符号.推广:计算(a+b)2=__________;(ab)2=__________.

得到公式,分析公式

结论:(a+b)2=a2+2ab+b2(ab)2=a22ab+b2

即: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或减)它们的积的2倍.

二、几何分析:

你能根据图(1)和图(2)的面积说明完全平方公式吗?

图(1)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b),面积就是(a+b)2,同时,大正方形可以分成图中①②③④四个部分,它们分别的面积为

人教版数学教案与作业设计八年级

人教版数学教案与作业设计八年级

人教版数学教案与作业设计八年级

教案标题: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目标:

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

1. 引入问题: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如果小明和小红把苹果放在一起,一共有几个苹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数相加。

3. 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如果我们用x表示小明的苹果数,用y表示小红的苹果数,那么x+y表示小明和小红的苹果总数。

4. 引导学生写出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x + y = 8。

Step 2: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性质

1. 通过解释,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未知数、系数、常数项等概念。

2.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形式和解方程的方法。

例题:2x + 3 = 9,解方程得x = 3。

Step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1. 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两种常见方法:等式两边加减相同的数和等式两边乘除相同的数。

2. 通过例题演示解方程的步骤和思路。

例题1:3x - 4 = 8,解方程得x = 4。

例题2:2(3x - 4) = 10,解方程得x = 3。

Step 4: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引入一个实际问题:某商场举办打折活动,原价100元的商品现在打8折,请问打完折后的价格是多少?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篇1)

《与朱元思书》答案

积累运用

1、B

2、(1)全、都

(2)顺、随

(3)表示大约的数量

(4)平息

(5)至

(6)树木的枝干

3、(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阅读理解

(一)

4、(1)青白色

(2)通“返”,回去

5、(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

样的颜色。

(2)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7、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二)

8、(1)断绝

(2)急速

(3)都

9、我已经到达那里后非常高兴,才相信耳朵听到的比不上眼睛看到的。

10、欣然。

1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体验探究

12、提示:简介的内容应包括字号、籍贯、身份、身世、主要成就等。

示例:吴均(469-520),字叔库,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史学家、文学家。家世贫贱,终生不得意。他的骈文成就较高,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人称“吴均体”。他善于以骈文

写书信,《与朱元思书》为这方面的名作。他的诗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艺术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案(篇2)

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

1、背景:国共第一次合作

2、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黄埔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3、领导:创办者: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八年级数学教案(集锦15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集锦15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集锦15篇)

八年级数学教案1

菱形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

1.经历探索菱形的识别方法的过程,在活动中培养探究意识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2.运用菱形的识别方法进行有关推理.

补充例题:

例1. 如图,在△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C交AB 于E,DF∥AB交AC于F.四边形AEDF是菱形吗?说明你的理由.

例2.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四边形AFCE是菱形吗?说明理由.

例3.如图, ABCD是矩形纸片,翻折B、D,使BC、AD恰好落在AC上,设F、H分别是B、D落在AC上的两点,E、G分别是折痕CE、AG与AB、CD的交点

(1)试说明四边形AECG是平行四边形;

(2)若AB=4cm,BC=3cm,求线段EF的长;

(3)当矩形两边AB、BC具备怎样的关系时,四边形AECG是菱形.

课后续助:

一、填空题

1.如果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加上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是矩形;加上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是菱形

2.如图,D、E、F分别是△ABC的边BC、CA、AB上的点,

且DE∥BA,DF∥ CA

(1)要使四边形AFDE是菱形,则要增加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四边形AFDE是矩形,则要增加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答题

1.如图,在□ABCD中,若2,判断□ABCD是矩形还是菱形?并说明理由。

2.如图 ,平行四边形A BCD的`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

八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1

一、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二、重点难点

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

三、合作学习

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1)2001×1999 (2)998×1002

导入新课: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

(1)(x+1)(x-1) (2)(m+2)(m-2)

(3)(2x+1)(2x-1) (4)(x+5y)(x-5y)

结论: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即:(a+b)(a-b)=a2-b2

四、精讲精练

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x+2)(3x-2) (2)(b+2a)(2a-b) (3)(-x+2y)(-x-2y)

例2:计算:

(1)102×98 (2)(y+2)(y-2)-(y-1)(y+5)

随堂练习

计算:

(1)(a+b)(-b+a) (2)(-a-b)(a-b) (3)(3a+2b)(3a-2b)

(4)(a5-b2)(a5+b2) (5)(a+2b+2c)(a+2b-2c) (6)(a-

b)(a+b)(a2+b2)

五、小结:(a+b)(a-b)=a2-b2

第三十五学时:4.2.2. 完全平方公式(一)

一、学习目标:1.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

2.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解释.

二、重点难点:

重点: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几何解释,灵活应用

难点: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三、合作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原题目: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概述

该教案是基于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的全册内容,旨在为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学设计指导。教案分为不同章节,每个章节涵盖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教案结构

每个章节的教案都按照以下结构设计:

课时序号

该部分为课时序号,标明本节课在整个教学进程中的位置。

教学目标

该部分列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了所要达到的知识点和能力。

教学重点

该部分列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知识或技能。

教学难点

该部分列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指明了学生在掌握本课内容时可能遇到的困难或挑战。

教学过程

该部分详细描述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包括引入新知识、讲解重点内容、展示例题、引导学生实践、巩固练和总结归纳等环节。

教学设计特点

该教案的设计具有以下特点:

- 系统性: 教案根据教材内容有条理地进行了分类和编排,便于教师查找所需教学资源。

- 清晰明确: 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得到了明确阐述,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指导。

- 全面实用: 教案包含了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从引入新知识到练巩固和总结归纳,使教师能够全面指导学生的研究。

使用建议

教师在使用该教案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

该教案提供了全面的教学设计指导,有助于教师有效开展八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该教案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设计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1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等腰三角形内角的角度。

2. 熟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2.通过例题教学,帮助学生总结代数法求几何角度,线段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简洁的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叙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是怎么得到的?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也可以简称“等边对等角”。把等腰三角形对折,折叠两部分是互相重合的,即AB与AC重合,点B与点 C重合,线段BD与CD 也重合,所以∠B=∠C。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由于AD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所以BD= 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ADB=∠ADC=90°,AD又为底边上的高,因此“三线合一”。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4,则其周长为多少?

二、新课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底边与腰相等,这时,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我们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呢?

1.请同学们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个内角的度数,并提出猜想。

2.你能否用已知的知识,通过推理得到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A=∠B=C,又由∠A+∠B+∠C=180°,从而推出∠A=∠B=∠C=60°。

3.上面的条件和结论如何叙述?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

例1.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1和∠ADC的度数。

分析:由AB=AC,D为BC的中点,可知AB为 BC底边上的中线,由“三线合一”可知AD是△ABC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从而∠ADC=90°,∠l=∠BAC,由于∠C=∠B=30°,∠BAC可求,所以∠1可求。

问题1:本题若将D是BC边上的中点这一条件改为AD为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或底边BC上的高线,其它条件不变,计算的结果是否一样?

问题2:求∠1是否还有其它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判断下列命题,对的打“√”,错的打“×”。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

b.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其它两个内角也为60°( )

2.如图(2),在△ABC中,已知AB=AC,AD为∠BAC的平分线,且∠2=25°,求∠ADB和∠B的度数。

3.P54练习1、2。

四、小结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推出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相等,且都为60°。“三线合一”性质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推出其中一个结论成立,其他两个结论一样成立,所以关键是寻找其中一个结论成立的条件。

五、作业: 1.课本P57第7,9题。

2、补充:如图(3),△ABC是等边三角形,BD、CE是中线,求∠CBD,∠BOE,∠BOC,∠EOD的度数。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I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回顾上节课讲过的等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每一个角相等,都等于60°

3.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其中1、2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4的等边三角形的判断方法.

II例题与练习

1.△ABC是等边三角形,以下三种方法分别得到的△ADE都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①在边AB、AC上分别截取AD=AE.

②作∠ADE=60°,D、E分别在边AB、AC上.

③过边AB上D点作DE∥BC,交边AC于E点.

2. 已知:如右图,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并且PB=PQ=QC=AP=AQ.求∠BAC的大小.

分析:由已知显然可知三角形APQ是等边三角形,每个角都是60°.又知△APB 与△AQC都是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由三角形外角性质即可推得∠PAB=30°.

3. P56页练习1、2

III课堂小结:1.等腰三角形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V布置作业: 1.P58页习题12.3第ll题.

2.已知等边△ABC,求平面内一点P,满足A,B,C,P四点中的任意三点连线都构成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有多少个?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3

一、学习目标: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算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探索多项式与单项式相除的运算法则的过程

三、合作学习:

(一) 回顾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二) 学生动手,探究新课

1. 计算下列各式:

(1)(am+bm)÷m (2)(a2+ab)÷a (3)(4x2y+2xy2)÷2xy.

2. 提问:①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②还有什么发现吗?

(三) 总结法则

1.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___________,再把所得的商______

2. 本质: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______________

四、精讲精练

例:(1)(12a3-6a2+3a)÷3a; (2)(21x4y3-35x3y2+7x2y2)÷(-7x2y);

(3)[(x+y)2-y(2x+y)-8x]÷2x (4)(-6a3b3+ 8a2b4+10a2b3+2ab2)÷(-2ab2) 随堂练习:教科书练习

五、小结

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

2、应用单项式除法法则应注意:

A、系数先相除,把所得的结果作为商的系数,运算过程中注意单项式的系数饱含它前面的符号

B、把同底数幂相除,所得结果作为商的因式,由于目前只研究整除的情况,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数不小于除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数;

C、被除式单独有的字母及其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不要遗漏;

D、要注意运算顺序,有乘方要先做乘方,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E、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

八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4

一、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