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解析48ppt

合集下载

2015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卷Ⅱ

2015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卷Ⅱ

2015·全国卷Ⅱ(历史)24.O1、O2[2015·全国卷Ⅱ]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4.C[解析] 本题以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与现实政治不相适应,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适应了政治需要,故A项错误;B项与孟子和荀子等儒家学者的主张矛盾,儒家学者不反对变革,他们反对的是现实政治与其政治理想不同;D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儒家学者是借古人之口,倡导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理想。

故答案为C项。

25.A2[2015·全国卷Ⅱ]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申明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5.A[解析] 本题以汉宣帝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这体现的是帝王与地方的优秀官员共同管理国家,故答案为A项。

材料无法体现分权问题,故B项错误;C、D两项本身不符合史实。

26.H1[2015·全国卷Ⅱ]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26.C[解析] 本题以经济重心南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古代经济的核心部门是农业,海外贸易只不过是封建经济的补充,与农业经济关系最密切的是农业技术的革新,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主要侧重于商业方面;B项与经济重心南移没有必然联系。

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历史试题评析及备考反思

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历史试题评析及备考反思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历史试题评析及备考反思甘肃省临夏中学王鹏2015年高考已渐趋潮退声息,全国课标卷无论是卷(Ⅰ)还是卷(Ⅱ)的历史试题,都格外引人关注,直冲舆论的风口浪尖。

由于许多省份将告别“自主命题”,不太适应全国高考试题,顿感茫然,各种评论都有,有毁有誉,更有甚者,有人认为“历史高考祸国殃民”等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论的人越多,说明人们对课改后的历史教学寄予的期望值越高,希望通过高考的“指挥棒”改变一下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如果以此理念出发,我到想为那些诋毁者“点赞”,毕竟又让大家有了一次思考历史高考试题和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现状的机会。

笔者也在思考这个问题,鉴于本人才疏学浅,不敢对试题妄加评判,只想根据自己的肤浅认识对全国课标卷(Ⅱ)的历史试题谈谈看法,愿以此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

(一)仰望星空---全面解读全国课标卷(Ⅱ)高考历史试题2015年使用全国课标卷(Ⅱ)的有黑龙江、辽宁、吉林、宁夏、贵州、甘肃、青海、西藏、内蒙古、新疆、云南、广西等12个省区,范围较前显著扩大。

从总体上看,历史试题较好地实现了测量和选拔功能,坚持并贯彻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遵循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颁布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规定,持续稳妥地推进了高考命题的改革;也有利于规避“一纲多本”下易于出现的公平性问题。

下面对试题进行列表分析:选修一:清代养廉银制度改革。

苏联制定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表二: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历史学科知识点分布一览表必修二〃单元四〃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器研制计划2015年全国课标卷(Ⅱ)历史试题立足于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深层次认知、基本能力和历史素养的考查,试题符合政治性、规范性、探究性和公平性的规定,总体难度、区分度平稳,控制得当。

根据表一和表二分析,试题有以下特点:(1)试题命制坚持和追求学科素养培养、学科能力培养方向,把握正确的综合测试导向。

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解析详解

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解析详解
2019/2/21 4
46.( 15 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 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 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 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 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 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 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 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 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 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 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9分)
2019/2/21 7
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 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5分)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 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 作用。(10分)
【参考答案】(1)西方制定并实施发展原子武器 计划;战争后期盟国内部矛盾显现;美国垄断 原子弹;冷战氛围逐渐增强,危机意识强烈。 (5分) (2)条件:具有相关科学研究机构;政府重视, 设立专门领导和研究机构;举全国之力研制。 (5分) 作用: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一定程度上遏制了 2019/2/21 核战争的爆发;巩固了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
2015年高考新课标II卷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分析
2019-2-20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15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1.(3分)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3分)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3.(3分)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4.(3分)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5.(3分)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6.(3分)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7.(3分)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

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8.(3分)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解析.ppt

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解析.ppt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规定;运用材料中的 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3年41题:
2014年41题:
2015年41题
41题演变趋势: 从形式上看,不断创新: 12年 评析题(SOLO题) 13年 图片题 14年 表格题 15年 表格题 都属于开放的试题
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
地区时开时禁。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从国军移事民史》等
材料二
化管理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到到设1省9世:纪初,黑
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时强,了清政府被迫
【参考答案】(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多数国民 须自觉居于主人地位,具有主动精神;自觉参与建 设政府,制定并维护宪法。(6分) (2)从思想文化层面反思清末民初民主政治失败 的原因;认识到民众觉悟才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 要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发展了民主思想;推动了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思想解放作用。(9分)
40.(25分)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 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 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 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8分) (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
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 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 扬科学精神。(6分)
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
(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
加佑你哩。”

2015年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

2015年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

2015年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通过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

这种做法的目的就是希望君主贤明,社会稳定,因此C正确。

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汉宣帝说能够与他一同统治天下的人只有优秀的郡太守。

这说明汉宣帝对待地方问题的重视,因此C、D排除。

再根据后代帝王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说明地方的稳定对于国家的统治是很重要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答案】:C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只有生产力得到提高,经济中心南移才能最终实现。

在生产力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涉及到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一事,主要考察它的影响。

A选项说法错误,靖难之变本就是由北往南进行的,北方此时已经足够稳固;C选项说法错误,晋商和徽商在明清时期盛行;D选项错误,宋以后南方经济文化逐渐超过了北方,直至明清亦是如此。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2文综历史部分答案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2文综历史部分答案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2文综历史部分答案解析24.【答案】:C 【解析】:儒学者寄希望于统治者效法先贤,目的就是为了营造自身的理想政治环境,这既是自身的渴望,又是时代的需求。

25.【答案】:B 【解析】:本题中汉宣帝的那句话说明皇帝治理天下最大的威胁就是地方割据,因此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才会伴随封建社会始终。

26.【答案】:C 【解析】: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生产力。

生产力的一个方面就是生产技术,因此产生经济重心南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产技术的发展。

27. 【答案】:B 【解析】:明成祖迁都北京使得国家的政治文化中心逐渐转移到北京,这使得经济发达的南方要为北方的政治中心提供援助,因此促进了南北的交流。

28.【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亲近西洋文化的人都鄙视,说明传统观念的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是鄙视的。

这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

29. 【答案】:C 【解析】:康有为是维新变法的倡导者,《新学伪经考》主要是批评传统观念,倡导变法,对于统治阶级是一种致命的打击,因此才会被禁。

30.【答案】:B 【解析】:回答本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排除法,A选项错在“国统区”扩大了实际范围,D物资与货币无关,C使用区域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实行的侵华政策是以战养战,就不难理解它这么做的目的是转嫁战争负担了。

31. 【答案】:A 【解析】:本题最重要的是注意时间,时间明显给出的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因此学俄语就是为了外交服务,因此选择A选项。

32.【答案】:D 【解析】:茶叶的价格下降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作用,是与东方贸易增多的结果;B反映不出实质;A选项材料体现不出;C选项不符史实。

33.【答案】:B 【解析】:之所以欧美国家所占比重下降,是因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有所发展,虽然发展不明显,但也在数据中得到了体现。

因此选择B选项。

34.【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提到人民对工业的贡献,A不选;没有农业对工业的影响,C不选;D选项只考虑了粮食减少,没有考虑出口增多。

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共13页文档

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共13页文档

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2015年高考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以下简称2015年试题)立足高中历史教学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基本概念、主干知识和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及素养。

题型、结构和题量与前三年保持不变,难度适中,整体相对稳定。

试卷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考点和能力层次分布合理。

就考查目标而言,2015年试题一方面突出考查考生对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通过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的创设,将历史学科本身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侧重考查考生解读和分析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历史问题、科学地认识历史学基本学科理论的能力,基本实现了对考生历史知识、方法能力、基本素养和历史思维客观有效的整体评价。

一、注重基础抓主干历史试题以人类历史发展演变的重大事件为主要载体,侧重考查阶段特征、时代背景、对重大历史问题的评价,知识点明确,内容具有广泛性。

2015年试题材料的阅读量和阅读难度与前几年相比有所降低,比较重视考查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下表是2015年试题中选择题的考查内容。

试卷题号考查内容全国Ⅰ卷24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25两汉时期的政治(外戚干政)26宋代东南沿海的经济与民间崇拜27唐至清的科举与经济2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29近代的报刊政论与时代特征30局部抗战时期的国防建设31新中国“一五”计划与美、英的对比32正义女神与罗马法原则33英国的君主立宪制34罗斯福新政的社会保障措施35世界银行与经济的全球化全国Ⅱ卷24儒家思想的政治诉求25汉代的地方吏治与中央集权26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27明代迁都北京与区域贸易28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的冲突29维新变法与传统观念的冲突30抗战时期日本的经济侵略31新中国教育与经济、外交的关系32茶叶在东西方贸易中的地位33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西方的工业化34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建设35两极格局的建立与解体以上表呈现的内容为例,全国Ⅰ卷第29、33题的题干材料为原始文字材料,第32题为一尊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对考生的材料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其余各题题干均为历史现象的呈现,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些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或解读,难度不高。

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历史部分讲解

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历史部分讲解

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卷历史部分讲解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材料的能力。

C项,根据材料“批判现实政治”、“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可知,古代儒家学者不满意现实政治,希望能够实现尧舜一样圣明的政治,即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正确。

A项,材料说的是“批评现实政治”,并非不能适应现实政治,故A项错误。

B项,古代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希望君主学习古代圣人,不能得出其是否反对社会变革,故B项错误。

D项,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但并非以复古为政治目标,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

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解读材料的能力。

A项,根据材料可知,郡太守是地方行政长官,皇帝声称君主与地方行政长官共同治理天下,说明其非常重视郡太守的地位,反映了地方吏治在国家安定中的重要地位,故A项正确。

B项,材料说的是,君主与地方郡守共同治理天下,没有提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

C项,根据材料,后代帝王反复重申与郡守共治天下的观念,主要体现对地方的重视,实际上,汉代郡国并行制的地方行政制度并不完全为后代所沿用,故C项错误。

D项,后世帝王继承了汉宣帝这种重视地方的观念,不能说明他们都将汉宣帝作为治国的榜样,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A。

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2015高考历史真题(新课标2)(含答案解析版)

2015高考历史真题(新课标2)(含答案解析版)

14.(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0~2008 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年份
1950
1995
法定假日
天数
节假日
元旦
1
1
2000 1
2008 1
1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 180 两,正七品知县 45 两,正九品官员 33 两。这些银两 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 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 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 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 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 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 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
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 年)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18.(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 世纪 70 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
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 1883 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

2015全国历史2卷

2015全国历史2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2015.6.8 一、选择题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故D25.() AC是称职的郡守,后来帝王采用的是维护官吏清廉的观念,而不是采用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故C项错误;D项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解析】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化,而不能作为促进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农业技术进步会推动农业发展,也会使更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带来商品经济发展,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促进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D项错误。

27() ACC28.奕?AC【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的国人对倡导洋务或与洋务有关的人和事件持轻视反对态度,体现出传统观念对外来事物的排斥,故A项正确;倡导洋务和出使国外不是崇洋媚外的行为,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洋务运动只学器物,不学制度而受到批判,故C项错误;国人抵制洋务不是因受外国侵略而产生的爱国情感,而是对外来文明的抵触,故D项错误。

【答案】A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考点】维新思想——康有为思想主张【解析】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不是为了考据历史,而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其内容不一定具有真实项错误;《新学伪经考》内容是考据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不是介绍西方理论,故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动摇了顽固派反对变法改革的根基,为维新变法减少阻力,因而不能被顽固派占主体的清政府所容忍,故30.1938AC【答案】B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2015年高考全国卷2历史(word)试题答卷和参考答案

2015年高考全国卷2历史(word)试题答卷和参考答案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文科综合24.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26.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27.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BC28.奕?;?A???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30.1938的是A.C.31.到1952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33.表1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所占比例表由表1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高中历史复习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高中历史复习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分值:100分)注意事项:1.高考试题中文科综合试卷总分300分,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只呈现历史部分(满分100分)。

2.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2015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卷Ⅱ

2015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国卷Ⅱ

2015·全国卷Ⅱ(历史)24.O1、O2[2015·全国卷Ⅱ]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4.C[解析] 本题以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与现实政治不相适应,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适应了政治需要,故A项错误;B项与孟子和荀子等儒家学者的主张矛盾,儒家学者不反对变革,他们反对的是现实政治与其政治理想不同;D项是对材料信息的误读,儒家学者是借古人之口,倡导自己的政治理念和理想。

故答案为C项。

25.A2[2015·全国卷Ⅱ]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申明上述观念。

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5.A[解析] 本题以汉宣帝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这体现的是帝王与地方的优秀官员共同管理国家,故答案为A项。

材料无法体现分权问题,故B项错误;C、D两项本身不符合史实。

26.H1[2015·全国卷Ⅱ]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26.C[解析] 本题以经济重心南移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古代经济的核心部门是农业,海外贸易只不过是封建经济的补充,与农业经济关系最密切的是农业技术的革新,故C项正确、D项错误;A项主要侧重于商业方面;B项与经济重心南移没有必然联系。

2015全国卷二(Ⅱ卷)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版

2015全国卷二(Ⅱ卷)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word版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2文综历史部分24.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老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汝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29. 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

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 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 倡导变法维新 D 颠覆孔孟学说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31. 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0.(25分)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 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 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 的理论;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8分) (2)态度:普遍欢迎,引进宣传。 评析:西学东渐及新文化运动的结果;提 升中国的科学水平及民众的科学素养,有助于弘 扬科学精神。(6分) 态度: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评析:西方近代文明暴露出弊端,一战教 训;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 的关系;高估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将西方文明、 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新文化运动, 助长保守思想。(11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移民史 材料一 清朝建都北京后,原居住于白山黑水间的各民族人口大量内迁,东北地区出现“沃野 千里,有土无人”的状况。清廷把东北地区视为“龙兴之地”,在此设盛京、吉林、 人口增多:有助于 黑龙江将军,实施军事化管辖,设置关口,长期禁止关内人口迁居,往来须持有官方 抵御外来侵略; 颁发的路票。“移民之居住有禁,田地之垦辟有禁,森林矿产之采伐有禁,人参东珠 促进东北的开发 之掘掳有禁”。从乾隆年间开始,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者日盛,“每查办一次, 辄增出新来流民”。他们“不但不肯回籍,抑且呼朋引类,日积日多”。清廷对东北 地区时开时禁。 从军事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移民史》等 化管理 材料二 到设省: 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清朝与俄国的东段边界,但直到 19世纪初,黑 加强了 龙江以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民不足1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被迫 对东北 与俄国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随即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 移民 的管理。 原和吉林西北平原。新来移民与当地满、蒙古等族通婚、建庙、演戏、立会、设学堂、 政策 促进了民 建布铺。仅十余年,呼兰地区已是“三城相望,粮产富饶,商贾因之糜(群)集,流 经济史:清 受外 族融合与 民居户不下十有余万”。 1904年,清政府全面开放东北各边荒地; 1907年,设奉天、 代人口迅速 来侵 文化的交 吉林、黑龙江三省。 1908 年,仅奉天一省人口已达 1100万人。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 增长:缓解 略的 流与传播 东三省移民实边章程。 人口压力 影响 政治史:一系列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不平等条约: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 12分) 款,需增加政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 13分) 收入
从考查的能力看:
没有任何变化 获取和解读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文化史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 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 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 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 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 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 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 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 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 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 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 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 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 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 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 (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 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
46.( 15 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 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 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 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 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 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 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 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 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 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 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9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早在1910年,俄国科学家就发现了放射性现象。1941年4月,苏联驻 纽约的情报机构向国内报告,西方最著名的物理学家正在讨论铀具有的 巨大军事意义。其后苏联著名物理学家摩尔恰托夫被任命为发展核计划 的学术负责人。1943年4月,来自全苏的著名专家开始了研制工作。 1945年8月,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决议,着手研制原子武器,以打破美 国的垄断。斯大林对摩尔恰托夫说:“请说出您需要的一切帮助,您不 会遭到拒绝的。”苏联部长会议成立了直属部长会议的管理总局负责研 制工作。 参加这项工作的人员达数十万之多,一位参与者写到:“我们能够团 结一致,首先是给我们提供了相当优越的科学工作条件。其次,是内心 的感觉,即击败法西斯德国后,我们同最强大敌人的对抗仍没有结 束。”1949年8月,苏联第一枚原子弹试爆成功。 ——摘编自(俄)亚· 维· 菲利波夫《俄罗斯现代史》 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 景。(5分)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 历史条件下的积极作用。(10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 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 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9 分)
【参考答案】(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 问题凸显,工人生活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 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 有浓厚的专制色彩。(6分) (2)政策:推行《非常法》 ,镇压工人运动;颁 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4分) 评价: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发 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 盾。(5分)
2015年高考新课标II卷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分析
一、全国Ⅱ卷试卷的构成
薪俸低,办公经费 45.(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不足。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 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 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 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 “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 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 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 百姓税 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 负沉重, 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每年也有 阶级矛 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度提高。 政府力图 盾激化。 整顿吏治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
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制定和 实施原子武器研制计划的背景。(5分) 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原子武 器研制成功的条件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积极 作用。(10分)
【参考答案】(1)西方制定并实施发展原子武器 计划;战争后期盟国内部矛盾显现;美国垄断 原子弹;冷战氛围逐渐增强,危机意识强烈。 (5分) (2)条件:具有相关科学研究机构;政府重视, 设立专门领导和研究机构;举全国之力研制。 (5分) 作用: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一定程度上遏制了 核战争的爆发;巩固了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规定;运用材料中的 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013年41题:
2014年41题:
2015年41题
41题演变趋势:
从形式上看,不断创新:
12年 13年 14年 15年 评析题(SOLO题) 图片题 表格题 表格题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 的主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 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9分)
【参考答案】(1)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多数国民 须自觉居于主人地位,具有主动精神;自觉参与建 设政府,制定并维护宪法。(6分) (2)从思想文化层面反思清末民初民主政治失败 的原因;认识到民众觉悟才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 要唤醒国民的政治自觉;发展了民主思想;推动了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起到思想解放作用。(9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