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岛核事故看日本核安全文化的缺陷

合集下载

对日本核泄漏的分析与反思

对日本核泄漏的分析与反思

对⽇本核泄漏的分析与反思对⽇本核泄漏的分析与反思2011年3⽉12⽇,⽇本东北部海域11⽇发⽣8.8级强烈地震后,东京电⼒公司福岛第⼀核电站严重故障,发⽣核泄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这场危机已对国际社会产⽣影响,⼈们开始重新评估⼈类借助科技所获得的能⼒。

欧盟对核电站的安全性从⾃信变成不太⾃信。

德国政府暂时关闭7座1980年之前建成使⽤的核电站,总理默克尔说,⽇本核危机是科技史上的⼀个转折。

我国也宣布暂停审批新的核电站,并对所有核电站实施安全检查。

⼀时间,⼈们谈“核”⾊变。

如果我们以为这场核危机只是别⼈的事,那就⼤错特错。

正确的⽅法,是把福岛核泄漏纳⼊⼈类事务的范畴,把它看作⼈类科技进展中遭遇的⼀次挫折。

我们每个⼈都应该加深对核电的了解并反思核电对⼈类的作⽤及影响,提升我们对科技和⼈类改造⾃然能⼒的认识,以便今后采取正确的⾏动。

⾸先,什么是核泄漏呢?世界上⼀切物质都是由原⼦构成的,原⼦⼜是由原⼦核和它周围的电⼦构成的。

轻原⼦核的融合和重原⼦核的分裂都能放出能量,分别称为核聚变能和核裂变能,简称核能。

核电站就是利⽤⼀座或若⼲座核动⼒反应堆所产⽣的热能来发电或发电兼供热的动⼒设施,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关键设备,核燃料在“反应堆”的设备内发⽣裂变⽽产⽣⼤量热能,再⽤处于⾼压⼒下的⽔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器内产⽣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带着发电机⼀起旋转,电就源源不断地产⽣出来,并通过电⽹送到四⾯⼋⽅。

核泄漏是指核电站的核反应堆⾥的放射性物质外泄,造成环境污染并使公众受到辐射危害。

其次,什么是核辐射?核泄漏对⼈员的影响表现为核辐射,也叫做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

它有α、β、γ三种辐射形式。

α辐射只要⽤⼀张纸就能挡住,但吸⼊体内危害⼤;β辐射是⾼速电⼦,⽪肤沾上后烧伤明显;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宇宙、⾃然界能产⽣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范围地对⼈员造成伤亡。

核事故的教训与反思

核事故的教训与反思

核事故的教训与反思一、引言(100字)核事故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威胁,它使我们深切认识到核能的潜在危险性。

本文将探讨核事故的教训和反思,以期提高核能安全性,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

二、事故案例与典型教训(400字)1.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年)- 原因:运营操作失误、反应堆设计缺陷等- 教训:强调操作员训练、杜绝设计缺陷、提升监管力度2.福岛核事故(2011年)-原因:地震引发海啸导致三个反应堆冷却失效- 教训:加强建设核电站抗灾能力,改进安全措施,提高信息公开程度三、核能安全措施的改进(400字)1.技术改进:改进反应堆设计,采用更安全的材料、设施,提高冷却系统的可靠性和抗灾能力。

2.操作员培训: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响应能力,加强对事故的预警与处理能力。

3.监管和管理:加强国际间的核安全合作,制定更严格的标准和监管措施,加强对核电站的巡查和监控,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4.公众参与:加强社会公众对核能安全的认知,提高信息透明度,使公众参与决策和事故应对,确保其利益得到保护。

四、中国在核能安全方面的努力(200字)1.技术创新:中国加强反应堆设计的研发,改善盾构、容器等反应堆关键元件的性能,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

2.培训与教育:加强核电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技术交流,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3.法律与监管:通过完善法规和监管机制,加强核电站的监管力度,确保核能的安全利用。

五、结论(100字)核事故带来的教训和反思使全球都认识到核能安全的重要性。

在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监管和管理的同时,公众也应积极参与核能安全的决策和监督,以共同保障人类进一步的发展与生存环境的安全。

六、参考文献(省略)。

福岛的教训:坚持理性的核安全哲学

福岛的教训:坚持理性的核安全哲学
概念 ,引 入一 系列 防止 和缓解 严 重事 故 的措施 , 包 括 自动 卸 压 、 防止氢 爆 、 防止 安 全壳 直 接 加 热 和 早期 失 效 、 防止 蒸 汽爆 炸 、 芯 融熔 物 堆 内保 堆
裂变核能 在2 世纪6 年代 进入商 用开发 阶段 0 0 以后 ,第 二代核 电厂的安全 系统经历 了从简单 到 复杂 的漫长过程 .形成 了保 障核 能安 全 的设计 基
先 是 1 6 年在 美 国联 邦 法规 1 C R1 0 92 0 F 0 中规 定 了
厂址准则 ,而厂址准则 的确定 是 以必须 有安全壳
视 概率 安全 评估 的作 用 。 三哩岛和切尔诺 贝利对传 统设计基 准概念 的 挑战 , 以及 由此产 生的应对严 重事故 , 即应对那 些 可使堆芯 明显恶化 的超设计基 准事故 的一 系列 对 策, 促进 了核电技术从第 二代 向第三代 的转化 。 为 了防止 和缓 解严重事 故 .如果 沿袭第 二代
4 一 2
程 平 东 : 岛 的教 训 : 福 坚持 理 性 的核 安全 哲 学
出 台的历 史功 绩 首先在 于不 再沿 袭 传统 的思路 。 而把简单化 作为新 一代核 电厂 的设 计哲 理 ,使依 赖 于重力 、 惯性 、 对流 、 散 、 扩 蒸发 、 冷凝 、 自然循环 等 自然力 的非能动 技术引领 了核 电厂安全 系统 简 单化 的革命 , 为核 电发展开辟 了一条 更安全 、 更经 济 的全新 的技术路 线 。 在经 历 了2 多年 的徘 徊与 探 索 以后 。 际核 O 国 电终 于在 新 世 纪 的第 一 个 1 年 以全 新 的面 貌 揭 O 开 了复兴 的序 幕 。 一新 态 势是 以技术 转 型为 主 这 要 特 征 的 : 建 项 目以第 三 代 技 术 为主 流 , 新 未来 项 目则 更 多地 期 待 着 第 四代 或 更 先 进 技 术 的工

核安全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核安全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对于核安全文化的理解与认识Foolish大神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的核电厂正在进行一个实验,一个为测试反应堆安全性的实验,一个本来认为很安全的实验。

可是因为操作员的失误,也因为拙劣的反应堆设计,链式反应变得越来越失控。

反应堆的热量使冷却水爆炸式沸腾,炸开了反应堆的包围容器。

反应堆中用作缓和剂的碳开始燃烧,堆芯中的放射性物质被烟携带,扩散到了反应堆外,造成了周围地区严重的放射性污染。

于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反应堆事故就这样发生了。

事故直接导致31人当场死亡,而据联合国的估计,这次事故还导致额外的4000人死于癌变。

事故发生后,辐射尘甚至飘散到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例如意大利就规定蘑菇等部分农作物禁止食用。

此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就此出版了安全丛书《切尔诺贝利事故后果的总结报告》,首次提出了“核安全文化”的概念。

近年来,随着核电再一次复苏,核电厂项目逐步增多。

如果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步伐跟不上核电厂建设,就很有可能出现严重的核安全问题,使核电再一次被打入冷宫。

不幸的是,福岛核事故发生了。

而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不仅反映出技术方面的不足,也暴露了核安全文化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再一次以血的经验证明了核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核安全文化与个人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只有当每个人都曾致力于核安全这个共同目标时,才能获得核电厂最高水平的安全性。

因此,核安全文化对个人的要求最为重要。

对于每一个参与核电建设与生产的员工而言,必须时时刻刻牢记:“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树立“核无小事”的安全观念,把安全放在一切任务之首。

为了减少人因失误养成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和沟通的工作习惯等。

只有提高了员工整体的核安全文化素质,核安全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质疑的态度就是对假设的怀疑、异常状态的研究、计划行动的潜在不利后果的考虑。

作为员工就是要对一些熟悉的、司空见惯的现象和事情保持足够的警惕,切忌在环境发生变化时仍墨守陈规,基于自己以往的经验或机械地遵循某些原则来处理问题,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反思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反思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反思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经历东部海域9.0级大地震后停堆;12日下午,一号机组发生爆炸;3月14日,三号机组发生两次爆炸。

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将其核泄漏事故等级提高至最严重的7级,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同级。

但该机构同时指出,由于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爆炸是“化学因素”引起,非核爆炸,因此释放的放射性物质要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少。

根据相关国际组织和东京电力公司的调查与分析,导致福岛核事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的缺陷和建设时对自然灾难引发的风险评估不足20世纪60年代,通用电气(GE)开始生产的加压沸水反应堆采用了马克1型围阻体,并使用了建造容易,尺寸较小、造价较为廉价的设计结构。

这种反应堆称为“马克1型反应堆”。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通用电气部分内部文件曝光,内容指称马克1型反应堆未经足够测试,存有影响安全的设计瑕疵,导致数家公用事业公司、发电厂经营者曾打算对通用电气提告。

由于当时这种反应堆在核能发电产业和监管官员当中的接受度颇高,最终美国核电厂并没有停产“马克1型反应堆”,而是仅仅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造,增加了排气系统,以便在过热的状况下也能降压。

通用电气的设计师未考虑极端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风险,例如发生超强地震并伴随海啸。

福岛第一核电厂的6座反应堆中,有5座是马克1型反应堆。

在冷却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马克1型反应堆经不起爆炸和氢气膨胀的带来冲击,最终不幸发生了堆芯熔毁的灾难性事故。

二是核岛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东京电力公司最近重新模拟了福岛反应堆冷却系统功能停止后的事故现场。

经分析,该公司确定,当时反应堆外壳结构的温度至少为250℃,远远超过正常运行的温度60℃,而压力也远远超出设计值。

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值似乎造成了福岛核电站中的环氧树脂密封贯穿件失灵,并导致易燃的氢气泄漏。

通常,环氧树脂或橡胶用在核电站贯穿件密封部分或接口处,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密封部分效用下降,导致氢气泄漏(氢气通过安全壳的贯穿件部分泄漏),从而引发系列爆炸和最终局面失控。

日本核污染调研报告

日本核污染调研报告

日本核污染调研报告调研对象:日本核污染情况1. 背景介绍日本核污染是指在福岛核电站事故以及其他核设施事故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污染。

这些核事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日本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报告旨在调查日本核污染的情况,深入了解其影响和应对措施。

2. 核污染现状2.1 福岛核电站事故- 福岛核电站事故发生于2011年,是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

核电站遭受地震和海啸的双重打击,导致多个反应堆发生熔毁,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到环境中。

- 核事故导致福岛周边地区被严重污染,大量居民被迫疏散。

放射性物质对土壤、空气和水资源造成了严重影响。

2.2 其他核设施事故- 除了福岛核电站事故,日本还曾发生过其他核设施事故,例如东京电力公司托克斯核燃料再处理厂的事故。

这些事故对日本核安全形成了严峻挑战。

- 其他核设施事故也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增加了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风险。

3. 影响分析3.1 环境影响- 核污染对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污染和破坏。

污染区域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遭受损失。

- 污染物还通过水系传播,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物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对食物链和渔业产生了长期影响。

3.2 健康影响-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辐射对人体细胞和基因造成损害,可能引发癌症、遗传变异和其他严重疾病。

- 污染地区居民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差,久病不愈和心理压力成为常态。

疏散居民面临着家园丧失、经济困难和社交隔离等问题。

4. 应对措施4.1 核污染清理- 日本政府重视核污染清理工作,在事故现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核污染清理和土壤处理工作。

清理工作涉及清除放射性物质、修复土壤和恢复环境等方面。

- 清理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复杂的工程难度和巨大的经济压力,仍面临许多挑战。

4.2 环境监测与防护- 日本政府加强了对核设施的监督和安全管理,提高了核安全水平。

加强环境监测,及时掌握核污染的动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护公众健康。

日本核电专家在福岛核事故前后的十大反思

日本核电专家在福岛核事故前后的十大反思

日本核电专家在福岛核事故前后的十大反思作者:王亦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第33期2011 年3 月发生在日本的福岛核事故不仅对日本人民来讲是一次重大的核灾难,也已成为全世界核电界需要深刻反思、反省的教训。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年11月出版的《核电员工最后遗言——福岛事故十五年前的灾难预告》,是一本极为难得的、来自实践的“核电科普教材”。

在这本书里,来自日本核电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三位专家(设施配管一级技师平井宪夫、美国通用公司前原子炉设计师菊地洋一、东芝前核电设计维修工程师小仓志郎)在福岛核事故前(1996 年)和核事故后(2011 年)站出来“现身说法”,详细披露了很多我们之前没有认识或没有充分认识到的“核电站在实际建设、运行维护、关闭后必然面临的种种安全问题”,以及“核电站所面临的不同于任何其他产业和其他工程的独有的安全隐患”。

根据三位日本核电专家公开发表的文章和接受的访谈,其深刻反思可扼要归纳为10 个方面。

为了如实呈现他们的观点,笔者除了将这十大反思加以小标题概括以便于阅读外,其他内容全部直接引用他们在书中的表达。

1.“绝对安全”的核电设计不等于“绝对安全”的核电工程“工程现场‘有真功夫的师傅’实在太少了。

不管核电设计有多完美,实际施工却无法做到与原设计一模一样。

核电的蓝图,总是以技术顶尖的工人为绝对前提,做出不容一丝差错的完美设计,但却从来没人讨论过,我们的现场人员到底有没有这种能耐……日本的核电厂设计优良,有二重、三重保护,若发生什么事故就会自动停止、绝对安全——这都是仅止于设计阶段的理论,接下来的施工、建厂才是大问题。

“1991 年2 月发生在关西电力美滨核电厂的喉管断裂事故,日本傲人的多重防卫系统一道接着一道失效,只差0.7 秒,切尔诺贝利事故就要重现于世了……最后调查时发现……是施工上的失误……当初建设时根本没按照原设计施工,太长的就切掉,太短的就硬拉,这些设计师意料不到的事情,却在施工现场理所当然地发生,也导致核电事故层出不穷。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社会心理影响及启示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社会心理影响及启示

日本福岛核事故的社会心理影响及启示福岛核泄漏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核事故,它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是双重的,不仅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日本民众对政府处置灾害的应急能力、本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信任度已经下降;国民对重灾区的人们猜疑重重,甚至出现歧视倾向,加重了受灾民众的心理负担;民众对日本政府未来的社会心理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期望。

从日本福岛核事故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方面的启示,如加强政府与技术专家的对话与交流,充分尊重专家权威性的前提下,确保对话的开放性、平等性,以此达成协议,形成共识;正确处理工程技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与矛盾;科学预测技术风险,做好技术的安全评估;普及社会心理学知识,提高民众的心理抗压能力等。

标签:社会心理;福岛核事故;影响与启示福岛核泄漏事件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核事故,它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是双重的,不仅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影響。

正如马克思所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1〕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如期进行,日本政府也向民众承诺加快“去污”进度,让民众早日回归故里,但是精神上的创伤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愈合,因为天灾固然让人们对所发生的事情感到无赖,可是当天灾的背后夹杂着人祸时,人们对事情的看法就不一样了,有责备,也有更深刻的反思,更有抹之不去的心理痛楚。

一、福岛核事故:天灾与人祸日本是一个土地面积有限而科技相对发达的窄长型岛国,虽然只有3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资源,但是其核电站有55座,有效解决了电源不足的困境。

2011年3月11日下午1点46分,由于东日本发生了9级地震,引发10—38.9米的海啸,致使55座核电站中的11座自动关闭,最终导致灾难性后果的是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的氢气爆炸。

该核电站共有6台核电机组,其中的第1、2、3号机组在地震发生时还处于正常发电状态,4、5、6号机组因为在维修之中而没有启用。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案例环境伦理分析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案例环境伦理分析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 案例环境伦理分析
CONTENT
目录
一 事故背景 三 伦理分析
二 事故分析 四 总结思考
一、事故背景
核电是发展最成熟的 清洁能源,是唯一解 决能源危机的办法。
核电站提供了全国大约 30%的电力,大多分布 在地震带上。
福岛核电站在历史上也 曾多次发生事故。
能源问题
地震的影响
历史
一、事故背景
三、工程伦理分析
工程价值
科学仪器、设备、基础设施以及科技能力的一种肯 定。
改善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处理后可达到无害化,进 一步进行排放或者是重复利用。
震后的福岛核电站,其负面价值要远大于正面:环境核污 染
三、工程伦理分析
伦理问题
日本居民
付电费,享受应有的供电需求; 知情权被破坏、健康财产乃至生 命安全受到威胁。
日本政府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获得更多声 望、政权稳固 没有调查、未能履行职责、民众 信誉度大幅降低。
01 02
03
东京电力公司
管理核电站,输送电力而盈利;
瞒报真实信息、未按时检查管 理核电站、事故发生后未正确 应对、隐瞒事故严重性。
三、工程伦理分析
工程伦理问题分析
社会安全问题
未制定与落实核安全技术规范; 未保证安全设施到位; 未保证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 未保证社会分层的公正性。
工程风险的来源
Ⅱ 自然因素: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了强 度为里氏9.0级的大地震并发生大规模海啸。
二、事故分析
工程风险的来源
Ⅲ 核电站内部因素: ①核电站内没有备用的冷却循环设施; ②备用发电设备设置在地下室。 【海啸引发的海水倒灌,发电设备因进水故障】

福岛核事故对我国核安全管理的启示

福岛核事故对我国核安全管理的启示

福岛核事故对我国核安全管理的启示日本的福岛核事故暴露了日本核电行业在核安全监管体制、监管能力、公众宣传等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许多对我国的核电建设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当前我国的核电建设正处于一个稳步发展的时期,研究日本核能行业的问题,有利于我国核电建设的健康发展。

标签:核安全监管;原子力村;利权政治1、问题的提出2011年的日本福岛核事故给全世界的核能行业再一次敲响了警钟,虽然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在这个事故中暴露的许多在核安全监管、公众宣传等方面的问题依然值得我们核电人反思和借鉴。

2、日本核能行业的问题2.1日本的核安全监管缺陷日本的核安全管理体制看上去是没有问题的,同时也符合IAEA相关导则的要求。

但是需要说明的是管理原子能安全保安院的经济产业省的主要职能是“提高经济活力,确保经济和产业得到发展,使资源和能源保持稳定供应,节能减排等”。

也就是说承担核电监管的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处在负责促进核电发展的经济产业省的管理之下,经济产业省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有些时候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可能出现运动员管理裁判员的情况[1]。

2.2 日本的原子力村(监管体系上的蛀牙)日本的核能行业的管理者与核电运营者存在被称作“原子力村”暧昧的关系。

这种原子力村的存在源于一种叫做官员空降(amakudari或者descent from heaven)的一种由于日本政治改革而衍生的非正式的制度。

这种制度不仅存在于核工业界,而是存在于日本的整个工业体系中。

战后许多政府官员退休后到他曾经监管的企业去任职;另一方许多半官方的人员在相对年轻的中年(50岁左右)就退休了。

日本政府相关部门就协助这些提前退休人员在私营企业找到相对合适的职位,尤其是在那些需要与政府密切联系的工业领域的企业就职。

上述情况导致许多情况下政府监管人员的职责错位,并带来忠诚度的问题。

日本的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是这一体制的重灾区,并导致了NISA在功能上的丧失。

新能源行业:福岛核电事故影响分析

新能源行业:福岛核电事故影响分析

新能源行业:福岛核电事故影响分析3月11日,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导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和第二核电站发生事故。

截至3月13日,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厂房12日发生氢气爆炸,并出现核泄漏情况。

目前核电站事故仍处于危险状态。

分析与判断(一)事故将引发核电安全性问题讨论此次福岛核电事故是由于地震导致核电厂外电网全部瘫痪,而自身应急的柴油发电机也因海啸冲击不能正常使用。

失去外部电力供应后,核电站内的冷却设备不能有效运转,反应堆中的核燃料失去强迫冷却的手段,燃料中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热量无法顺利导出。

高温导致燃料棒溶化,并出现核泄漏的情况。

目前事故仍处于危险状态。

核电具有经济性和清洁性等巨大优势,成为各国电力供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核电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历史上发生的“美国三里岛核电事故”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均对全球的核电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核电事故发生后均引发了一些民众对核电安全性的质疑,并间接导致欧美一些国家政府重新审视核电发展规划。

美国因为三里岛事件,在30 年时间内没有新建一座核电站。

虽然此次福岛核电事故是由于自然灾害引起(与“美国三里岛核电事故”和“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事故”起因有所不同),但是如果事故最终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并形成较大灾害,则关于核电安全性问题的讨论将不可避免。

福岛核电事故发生后,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在密切关注中。

12日上午,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回答记者关于“福岛核电事件是否让中国重新审视自己的核电发展策略”的提问时强调,“我们会吸取日本方面的一些教训,在我国核电的发展战略上和发展规划上进行适当地吸收。

但是我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发展核电的安排是不会改变的。

”这是截至目前,最高级别的政府官员对于福岛核电事故对我国核电发展影响的正式表态。

从长期看我国发展核电的决心和发展核电的安排不会改变,但是福岛核电事故在短期内将再次引发对核电安全性问题的讨论。

福岛核事故的核安全文化

福岛核事故的核安全文化

福岛核事故的核安全文化福岛核事故,是指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一系列严重事故。

此次核泄漏事件不仅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更让人们对核能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的质疑。

然而,我们不能仅仅将责任归结于技术或设备的故障,我们还需要反思核安全文化在其中的作用。

首先,核安全文化的定义。

核安全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组织内部各个层次对于核安全的共识、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它关乎着人们对核能运行稳定、安全、可持续的理解和认知。

核安全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保障核能安全运行的基础。

然而,在福岛核事故中,我们看到了核安全文化的薄弱。

首先,从管理层到现场工作人员,对于核事故风险的认知不足。

管理层没有给予足够认可,对于核电站的设备和技术缺乏全面的了解。

现场工作人员对于潜在的风险缺乏警觉性,缺乏危机意识。

其次,信息传递不畅。

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当天,信息的流通和共享不够及时和透明,导致后续的处理和应对措施出现困难和滞后。

再者,核安全文化的培训和教育不够完善。

核电站的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内容不够全面,对于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和技能欠缺。

那么,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核安全文化呢?首先,加强领导层的责任和监督。

核安全是一项系统和持续的工作,管理层需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对于核安全的重要性,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支持。

同时,建立一个有效的核安全监管机构,监督和评估各个核电站的运行情况,确保其符合核安全要求。

其次,加强信息的共享和传递。

核事故时的信息流通对于应对事件的成功至关重要。

应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机制,包括各级政府、核电站和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

同时,要提高公众对核能的了解和参与度,增加公众对事件的感知能力,协助政府和核电站进行风险评估和应对措施的制定。

最后,加强核安全文化的培训和教育。

培训和教育是提高核安全水平的关键环节。

应建立健全的培训计划,包括针对各级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

同时,要加强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核能和核安全的相关知识,增强民众的安全意识和风险判断能力。

核安全文化的变迁范文(二篇)

核安全文化的变迁范文(二篇)

核安全文化的变迁范文1. 引言核能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核能的应用也带来了核安全的隐患。

为了确保核能在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得到应用,不断强化和发展核安全文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核安全文化的变迁过程,并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

2. 初期阶段的核安全文化在核能技术刚刚得到应用的初期阶段,对核安全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当时的核安全主要关注技术层面的安全措施,例如防火墙和紧急控制系统等。

然而,由于对核能的认识不足和对安全意识的淡薄,不少核电厂在实施核能项目时忽视了对安全文化的培养和建设。

3. 事故的教训然而,核能事故的爆发使得核安全问题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

其中最严重的核事故莫过于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事故发生后,数十名工作人员丧生,辐射泄漏导致成千上万的人受到影响。

这一惨剧揭示了核能事故的严重后果,也敦促了全球范围内加强核安全的呼声。

4. 核安全体系的建立在事故之后,国际社会开始重视核能的安全问题,并积极开展核安全合作。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成立了核安全标准委员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核安全标准和指导方针。

同时,各国纷纷加强国内的核安全法规,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核安全体系。

这些努力使得核安全的意识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逐渐形成了一个较为规范和权威的核安全管理体系。

5. 核安全文化的理念转变随着核安全体系的逐渐完善,核安全文化的理念也发生了转变。

不再局限于技术层面的安全措施,核安全文化开始强调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行为。

员工作为核能项目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其行为对核安全的影响不可忽视。

因此,构建安全文化需要从员工的教育培训、安全理念的宣传和强化安全监督等方面入手。

6. 核安全文化在日常运营中的应用一旦核能项目建设完成,核安全文化就需要在日常运营中得到有效应用。

核能设施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而这需要员工的配合和高度责任感。

核安全文化通过互动培训、安全演习和实时监控等手段,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核能事故与安全:切尔诺贝利与福岛的教训

核能事故与安全:切尔诺贝利与福岛的教训

核能事故与安全:切尔诺贝利与福岛的教训什么是核能源的污染,其原因、影响和预防核能源的污染是指在核能产生、使用和处理过程中所引起的各种环境污染。

其主要原因包括核电站的运营、核废料的处理和核事故等。

首先,核电站的运营过程会产生放射性废料,这些废料具有高度的放射性,需要长期储存和处理。

不当的处理和管理可能导致辐射泄漏,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其次,核能的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核事故,如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事故。

这些事故造成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到环境中,对周围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核能源的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广泛的影响。

放射性物质的释放会导致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存。

同时,人类暴露于放射性物质的辐射会增加患癌症和遗传疾病的风险,对人类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为了预防核能源的污染,有几项重要的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核电站的设计和运营应严格遵守安全标准,确保核能的使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的风险。

其次,核废料的储存和处理应采取安全可靠的方法,确保其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此外,应加强核事故的预防和应对能力,提高核能源的安全性。

总而言之,核能源的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

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减少核能源的污染风险,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我们应该倡导可持续能源的发展,减少对核能源的依赖,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为我们美丽的世界创造更健康和可持续的未来。

辐射是一个术语,鉴于波引起的电磁和高能粒子辐射是一个术语,用来描述由波动的电磁场和高能粒子引起的能量传输。

电磁波的种类包括无线电波、光线、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和伽马射线,它们在通信、工业、医学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放射性物质释放高能粒子,这些粒子非常微小,是由于核辐射的高速移动。

大约有50种天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而人类制造的放射性物质则超过2000种。

核辐射可分为三种类型:α粒子、β粒子和伽马辐射。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标准版)

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标准版)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标准版)Safety culture is the product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orporate safety culture is to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safe production in production, life and survival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从福岛核电站事故分析看安全文化(标准版)日本正遭遇二战以来最大的灾难,这次地震由于其史无前例的强烈震级和同时伴随的强次生灾害揪住了全球民众的心。

这其中,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1、2、3、4号机组所发生的事故,由于其可能对周边产生的恶劣影响和对人心理产生的恐慌,引起了越来越强烈的关注。

根据诸多业内人士对核电站事故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的分析,我们看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看起来是天灾(地震引发海啸造成装置失效),但其实也有许多人为因素,也就是说,还是有人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情,有人没做应该做的事情。

下面我结合专业人士eagle506的技术分析谈一谈这其中的文化因素。

1、关于应急处置2011年3月11日下午,地震发生,反应堆安全停堆,按理应该马上向堆芯补水,保证堆芯冷却防止超压,但地震摧毁了电网,厂外电源不可用,这时应该发动应急柴油机,但海啸来了,柴油机房被淹,不过核电厂还备有蓄电池,虽然容量较小,但是在事故后8小时内还是为压力容器的冷却做了一些贡献的。

电池眼看就要耗尽,为了保住压力容器,必须要卸压,防止压力容器超压爆炸。

而且操作员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但是,12日早,日本首相菅直人要来视察。

安全生产征文: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带给我们的反思

安全生产征文: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带给我们的反思

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带给我们的反思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安全生产月”, 今年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安全责任, 重在落实”。

活动主要以认真吸取今年“3.11”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和陕西华电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16”人身事故的经验教训为目的, 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观念, 为促进我厂的安全生产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20__年3月11日下午, 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 并引发海啸。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台机组有4台发生爆炸, 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在日本地区扩散, 这起事故不仅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创, 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冲击和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都是不可估量的。

福岛核电站事故爆发至今, 时间已经过去近三个月, 日本政府面对大量泄漏的高放射性污水束手无策, 反应堆的彻底冷却隔离也遥遥无期。

根据泄漏情况, 国际原子能机构已将此次事故升定为7级, 即意味着本次事故造成了场外泄漏, 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

事件发生后, 世界各国舆论都对核电的未来和核电安全产生了疑问:核电--我们可能放弃吗?从能源的供应结构来看, 目前世界上消耗的能源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资源, 不仅利用率低, 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为了缓解能源矛盾, 除了应积极开发水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再生能源外, 核能是被世界公认的唯一可大规模替代常规能源的既清洁又经济的现代能源。

我国目前核电占所有电力装机的比例不足2%, 不仅远远低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 就连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印度和巴西的核电比例都比我们高, 因此对于中国来说, 核电发展的空间非常大。

不过即使核电优势如此明显, 但是其唯一的劣势却是致命的。

此次福岛核电站泄露事件的快速传播, 更是加深了民众对于核电的恐惧, 其实福岛事件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其一, 天灾罕见, 9级大地震, 20米高的海啸, 有史以来的案例屈指可数;其二, 设备陈旧,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6台反应堆都是最老的二代堆型, 设计比较落后, 遇到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比较弱;其三, 用工不规范,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工作人员有许多是缺乏必要培训和足够防护措施的临时工;最后, 人祸是关键, 东京电力作为亚洲最大的电力公司, 在核电安全方面所做的努力非常有限, 福岛一号核电站各机组的关键部件十_大保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立场和政治色彩。然而,三里岛核事故,切
尔诺贝利核事故,继后1999年的日本JCO事故
而是真真切切的核事故。
三哩岛
切尔诺贝利
从福岛核事故看日本核安全文化的缺陷
JCO事故也直接使2人死亡,1人受大剂量照射。 这些事故,影响世界核电二十年! IAEA ,世界主要核电国家在这些事故后 (特别是切 尔诺贝利核事故后)都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总结,深 切感受到除了要不断提高核电站本身的安全水平 以外,还要有高的核安全文化理念和素质。
一.关于地震和海啸
IAEA专家团发布的“日本福岛核事故调查报告”
第3条结论指出,对海啸灾害没有充分的纵深防 御预案,尤其是:
补充措施没有 得到核安全当 局的审评和批 准。 电厂不能承受 超过预期海啸 所导致的后果 (陡边效应)。
严重事故管理 预案不足以应 对多机组故障。
一.关于地震和海啸
东京电力公司高级顾问、原副社长榎本聪明在谈 到这次事故时仍说,此次事故应该成为一条教训 ,并借用墨菲定律中的一句名言: “可能发生的事情,在某个时候肯定
从福岛核事故看日本核安全文化的缺陷
事故距今已过去一年半,已实现了冷停堆,但 漫长的事故后处理工作刚刚开始 。 日本、IAEA、世界各有核国家都在认真总结事 故的经验教训。对导致惨烈事故发生的直接原 因,即九级超强地震及引发的巨大海啸,都有 一致的认识,对事故过程处理及应急行动也有 很大的认同。 但透过不可抗的突发天灾背后,有些问题是值 得我们认真思考的。这些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 了日本核安全文化的缺陷。
二. 关于天灾与人祸
这个规则同样适用于福岛核事故及其征兆。国际 原子能机构前副总干事、瑞士核能专家布鲁诺皮 劳得说,如果说切尔诺贝利事故是一场“苏联型 事故”,那么福岛核事故可谓“东电型事故”, 其特征是东电公司目中无人的态度是罪祸首。
二. 关于天灾与人祸
布鲁诺说,早在20年前,就有专家建议东电公司 改进安全对策,包括实现电源和水源多元化,加 固反应堆安全壳和厂房,安装防氢爆的氢复合器 等,但东电均置若罔闻。
一.关于地震和海啸
2006年9月日本制定了《防震设计审查方案》,明 确规定,应充分考虑实际地震级别高于设计级别的 可能性,在基本设计之外,也应在以后的阶段性设 计中对此类“潜在危险”做到认真分析与评估和采 取相应的对策。 东电的官方纲站说:“福岛核电站的设计,已经考 虑到可能的最大地震”,“所有耐震设计均基于周 边区域不会发生比抗震标准更大的地震”
从福岛核事故看日本核安全文化的缺陷
地震和海啸的袭击,使褔岛第一核电站1-3号机 组所有交流电源失效,反应堆冷却功能也随之 失效,堆芯严重损坏,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到 环境中,继之20KM范围内居民大撤离,造成了 继1979美国三哩岛、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 核事故后又一次震惊世界的重大核事故。 此次核事故离日本“梦”片20年。
其实,回望褔岛第一核电站,以前也是小事故不 断。2005至2009年的5年间,在日本所有大型核 电站中,它的事故率是最高的。“漏报”事件也 不少。 在“日本核震”一书中作了如下描述: “经过调查,2002年,东电承认与29起编造虚假检 查报告的事件有关,约100名公司员工参与其中。 这一结果使5名高管辞职,东电的17座反应堆也被 关闭,以备检查。”
三、关于安全监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在IAEA专家团的“日本福岛事故调查报告”总 结的16条教训中最后一条是这样写的:“核安 全监管系统应保证监管的独立性并具有明确的 职责,这在任何情况都应与IAEA的安全标准一 致。 ” 福岛核事故发生时,经济产业省(METI)的原 子力安全保安院(NISA)作为 “主要监管机 构”负责核安全监管,内阁府原子能安全委员 会(NSC)作为 “主要政府机构”负责监督, 相关地方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事故时环境 监测。
当然,日本核电站也并非全部如此。2006年日本 政府修改核电站抗震标准之后,日本原子电力公 司将设计的防海啸标高提到5米,并决定在原有 防护墙的基础上修建侧壁,以保护应急电源和水 泵设备。该公司在2010年9月完成加固工作,承 受了这次大海啸。
二. 关于天灾与人祸
航空界有一个有名的“海恩法则”。海恩提出, 每一次严重事故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 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条法则 强调两点,一是事故发生是从量变到质变,二是 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也无法取代人自身 的素质和责任心。所以人的因素十分重要。
从福岛核事故看日本核安全文化的缺陷
二十年来这种核电安全文化理念的形成并物化 在核电的相关领域和相关企业,对核电的发展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提高公众对核电的 接受性和核电的复苏作出了贡献。 然而,2011年3月11日午后,当里氏9级超强地 震从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KM处的海底排山 倒海而来,释放出3.36亿吨TNT炸药的威力,强 度相当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数千倍,跟之而来 超过14米高的海啸。
三哩岛核电站
从福岛核事故看日本核安全文化的缺陷
1990年日本也有一部反映核电站爆炸的灾难 片,《梦》。在这部带有深重寓言色彩的影 片中,日本所有的核电站都爆炸了。人们继 续生活、喝茶,但已经患有不治之症。
从福岛核事故看日本核安全文化的缺陷
当然,《中国综合微》、《梦》是反对核能和
平利用者的一种预言和寓言,有着十分强烈反
从福岛核事故看日本核 安全文化的缺陷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 赵成昆 二○一二年八月
从福岛核事故看日本核安全文化的缺陷
最近作家程瑛和山旭合作写了一本书
在该书的引子中有这么一句话: “关于灾难的预言和寓言,总在灾难席卷一切后 才被想起”。
从福岛核事故看日本核安全文化的缺陷
1979年美国有一部著名的电影 《中国综合微》 它是一个虚构故事,说的是一位有责任感 的新闻记者揭穿了被隐瞒的美国一核电站 事故。该事故不仅烧穿反应堆压力容器, 还烧穿地球到了另一面中国。 中国上映不久,美国发生了 三哩岛核事故。
从福岛核事故看日本核安全文化的缺陷
三里岛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 亡和大量谢谢性外泄,但近1/2 堆芯熔化,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十多年的事故清理、30年的核电 停滞发展,及事故时十多万人的陷
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造成30位工作人 员死亡,30多万人从核电厂周围撤离, 300多万人不同程度受到核辐射伤害。
一.关于地震和海啸
2009年东电与日本原子力安全技术基础机构 (JNES)共同发表了海啸造成的断电及堆芯熔化
的风险报告。该报告指出,地震海啸可能导致
堆芯熔化比传统意义上的内部原因造成的堆芯
熔化概率会更高。
一.关于地震和海啸
东电工程师阪井年明带领一个团队从2004年印度 洋海啸致使印度南部一座核电站被淹事件开始, 全面评估分析福岛第一核电站防海啸的能力,并 于2007年发布研究报告。指出,50年内福岛第一 核电站遭遇高度超过6米海浪的几率10%。不过这 一研究成果并未引起东电重视,更谈不上修改安 全方案。311福岛核电站遭遇海啸高度为14米, 远远超过了设计高度5.7米,造成1-3号机组全军 椱覆未。
三、关于安全监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以上责任分工看似清楚。但承担日本核电监管 的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该机构隶属于主导核电 发展的经济产业省。也就是说,运动员和裁判 同属于一个 “衙门”,甚至是运动员在管理 裁判员。这是一种严重先天缺陷的安全管理机 制。 国际原子能机构2007年曾建议日本设立一个独 立的、权力更大的核安全监管机构,但遭到日 本拒绝。此话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
2016/8/25
从福岛核事故看日本核安全文化的缺陷
IAEA对核安全文化给出了如下定义: 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 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了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 念,那就是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 必须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IAEA在2006年颁布的新法规中,再次对“安全 文化”作出定义: 在组织和员工个人中的特性和属性的组合,这 种组合建立了一种氛围,作为一种跨越的俦考 虑,防护和安全问题由于它们的严重性,要保 证得到应有的注意。
从福岛核事故看日本核安全文化的缺陷
从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安全文化由两个主 要方面组成。一为由组织政策和管理活动所确 定的安全体系,二为个人在体系中的表现。安 全文化的这一表述,强调安全文化既是体制问 题,又是人的态度问题,既和组织有关,又和 个人有关。而组织和个人不仅是直接从事核能 活动的单位和员工,也包括核能活动政府管理 部门和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二. 关于天灾与人祸
有人将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归咎为专制制 度,因此民主国家危机感并不强烈。这次日 本褔岛核事故已经表明,即使民主国家也同 样存在“人祸”,同样可能民生重大事故。
三、关于安全监管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在IAEA专家团的“日本福岛事故调查报告”总 结的16条教训中最后一条是这样写的:“核安 全监管系统应保证监管的独立性并具有明确的 职责,这在任何情况都应与IAEA的安全标准一 致。 ” 福岛核事故发生时,经济产业省(METI)的原 子力安全保安院(NISA)作为 “主要监管机 构”负责核安全监管,内阁府原子能安全委员 会(NSC)作为 “主要政府机构”负责监督, 相关地方政府和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事故时环境 监测。
作为核电的参与者,如何克服这些惰性,也是十分 重要的。
二. 关于天灾与人祸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东京电力公司笔首相菅真 人屡屡用到一个词是“想定外”,意即出现危 局责任在于天灾,出乎意料,防不胜防。但日 本国内和国际的许多舆论认为,对于这次灾难 发生的根源是人祸。此话有点绝对,但也不无 道理。 IAEA专家团发布的评估报告一针见血指出,日 本低估了海啸对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潜在危险应 对海啸风险的“深度防护”措施不足。
会发生”。
事故不会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一.关于地震和海啸
对类似发生概率极低的现象采取对策,实际上是一 件很困难的事情,并不限于现有的技术水平,还取 决于参与者的思考方向等问题。 作为此次日本“事故调查委员会”委员长,东大教 授火田村先生说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人类都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