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高考40题专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40题专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浙北的大云镇缪家村,原来是一个农业村,经过长期的不懈奋斗,如今已经变身为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耀眼新星”。
缪家村通过宅基地置换、承包地整体流转、土地租赁等方式,积极探索土地集中经营,构建“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党员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并充分利用大云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的契机,结合自身区位交通、资源特色等优势,探索发展“旅游+农业”,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做优、做亮休闲旅游。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缪家村也注重文化建设。
把原来散居的村民集中安置到新小区,定期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善行义举榜”等评选活动,举办书画、健身、老年学习、文艺表演等高品位的文化活动,推进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建设有本地特色的“文化礼堂”“文化广场”……既使村民增强了生活幸福感、焕发了建设积极性,也为乡村旅游打造了一张文化名片。
(1)结合材料和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缪家村能够变身为“耀眼新星”的原因。
(2)在变身“耀眼新星”的过程中,缪家村的文化建设有何特点?请结合文化生活知识予以说明。
(3)假设缪家村为保护和发展文化名片,需要制定村民共同遵守的《村规民约》。
请你为该《村规民约》的制定设计出合法的程序,程序须由四个环节构成。
答案(1)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缪家村立足自身优势,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和现代农业,主动调整土地经营模式、人居模式以及工作机制,积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实施各类文化工程,在尊重经济、社会和自然联系的基础上,能动地改造和优化了这些联系,从而增强了村民幸福感,推动了当地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成为一个“耀眼新星”。
(2)依托并服务于经济发展(或“重视遵循文化与经济的联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注重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注重保护和体现文化的地域特色;发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乡村文化(或“注重通过开展文化活动,营造文化氛围来进行文化建设”)。
(3)答案示例1:征求建议→起草草案→讨论完善→表决答案示例2:周知事项→征求建议→形成草案→表决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学者郎绍君认为,近百年的革新浪潮使中国画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二十世纪中国画革新的主潮,那就是“借西画改造中国画”,以西方的造型、方法与观念改革中国画。
这种改造提高了画家的眼界,提高了中国人物画的现代性与表现力。
但也造成了笔墨自觉意识的淡化,有意无意把坚持中国画特色与现代性追求对立起来。
这让中国画面临着一种危险,这危险不是中国画本身已经衰落,而是我们自己对本土艺术的轻蔑、异化和边缘化。
所以,由于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原因,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艺术家大都缺乏笔墨训练与笔墨认知的功夫,这是至今不能出现中国画大家,特别是山水画、花鸟画大家的基本原因。
材料二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渐加大,如何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精神,日益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现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学者甲:改革的时代,中国大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无数的故事,或悲壮或励志、或神奇或曲折,或寻常或琐碎。
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提炼精髓选好故事内容,深入生活获取生动素材,精选出能够凝聚社会共识的好故事;另一方面,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讲好故事,把握受众需求差异,讲究生动活泼,注重细节,达到打动人、感动人的效果。
学者乙: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朗读者”“见字如面”,一个个有传统底蕴又有时代创意的综艺节目,如同一股文化清流,触动海内外观众对“诗和远方”的美好遐想。
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表达、中国修辞、中国语意;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寻找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至今不能出现“中国画大家”。
(2)分析概括出甲、乙两位学者认识中所共同蕴含的对立统一思想。
(3)请你就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另外补充两条见解及其理论依据。
答案(1)①在中国画的创新中不能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
②借西画改造中国画的过程中没有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③缺乏对本土艺术继承的文化自信。
④社会文化教育对艺术文化修养培育不够重视。
(2)①学者甲认为,既要选好故事内容,又要以生动形式讲好故事,坚持了文化创新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学者乙认为,既要体现中华民族特色,又要积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坚持了文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
两者都共同体现了事物都有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或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与同一性或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学者甲认为,既要从丰富的改革实践素材中提炼出凝聚社会共识的好故事,又要根据受众需求差异生动形象地讲好故事;学者乙认为,既要体现民族文化个性特色,又要把握中外利益、话语、情感的共性。
两者都蕴含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3)答案示例:①创新传播手段,发挥现代大众传媒的功能。
依据:大众传媒或科技对文化传承发展的作用。
②发挥公众的主体作用与广泛参与作用。
依据:人民当家作主或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更多蕴含中国故事的文化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依据: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2月26~28日,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要求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迫切要求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迫切要求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适应这一变化。
当前,一些领域党和政府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还存在问题,有待完善。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使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不断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近年来,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故宫博物院以观众为中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以差异化的标识和色彩增强各个展览的辨识度,说明文字文学化、通俗化。
大力推动“数字故宫”建设,让传统文化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建立无墙的博物馆。
同时,还邀请用户从文化消费者转变为积极的文化参与者甚至创造者,与央视合作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以
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全新的表达。
(1)结合材料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中国共产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决定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
(3)请你就倡导广大人民群众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撰写两条宣传标语。
(每条标语不超过20字) 答案(1)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针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作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之一就是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利于解决党和政府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方面存在的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有利于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2)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思想,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引导人民群众从文化消费者转变为积极的文化参与者、创造者。
②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科学技术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数字文化建设。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利用大众传媒有效展示和传播传统文化。
(3)①学传统文化,做当代智者。
②习四书五经,修德蕴之人。
③传承古贤经略,播种栋梁之苗。
④传承国学精华,陶冶精神情操。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力量,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更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重要保证。
《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融合,在注重节目时代化表达的同时,也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内涵,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树立文化自信。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尊重,同时创作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具有传承和创造性的全部经典,在回望中感受经典的温度,在传承中体味经典的精粹,让主流的经典再次成为流行的先锋。
诗言志,歌咏言。
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的内涵从未改变。
如何让经典流行?这个节目在诗词与音乐之间找到了答案。
材料二孤独了300年的清代大诗人袁枚的《苔》,被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用天籁之声动情演绎,一夜爆红。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梁老师带领同学们吟唱这首诗告诉了孩子们一个道理:普通人也可以伟大。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说明该节目是怎样“找到这一答案”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相关知识,说明“普通人何以伟大”。
(3)新时代回望优秀传统文化,感受经典的温度。
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担当,请你就此提出两条倡议。
答案(1)坚持文化创新,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咏唱经典,唤醒民族文化基因,契合人们的精神需求;在传承中发展,尊重经典,同时为经典注入时代精神;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
(2)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发挥正确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指导作用。
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崇高的理想。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守护精神家园;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诵读文化经典,传承中华文明。
(任答两点即可)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这个春天,传来一个关于旅游的好消息: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成立——“诗”和“远方”终于走在了一起。
此举犹如打通了文化与旅游的“任督二脉”,戳中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内涵,旅游是文化的一种传播载体。
一部《少林寺》火了登封武术,一篇《养在深闺人未识》让张家界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我国50.7%的游客偏好文化体验游。
乌镇基于传统文化营造了新的江南生活,莫干山基于生态环境构建了新的乡居生活……文化旅游正带给这个时代人们最需要的品质生活。
文化旅游,通过文化的故事化、文化的科技化、文化的可视化,让文化被更广泛的旅游者领略和理解,使厚重的文化变得轻松浪漫,使惬意的旅游变得诗情画意。
文化和旅游,不是对“文化”与“旅游”的简单相加。
文化的价值性优势与旅游的综合性、产业性优势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文旅的深度融合,将更好地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和旅游“在一起”,如何戳中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知识,分析文化和旅游“在一起”的合理性。
(3)请推荐一处你参观过或熟悉的中国文化旅游胜地,并为推广它拟写一份宣传词。
(个人原创,朗朗上口,符合推荐地方的特点。
字数30字左右。
)
答案(1)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将更好地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
基本文化权益。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将对我国优秀文化资源进行发掘、阐释、传播,增加人们的文化体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将提高旅游的文化附加值和文化内涵,丰富人们的文化消费,提高旅游品质和生活品质。
(2)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把握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并不是表面上“文化”与“旅游”的简单相加,而是本质上的深度融合。
文化与旅游具有天然的互补性,文化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元素,旅游为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化和旅游“在一起”,契合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将从整体上提升我国旅游业的文化品质和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3)襄阳古城,探寻荆楚灵秀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