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复习练习题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江苏省2018版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第四十六讲 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4

江苏省2018版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复习 第四十六讲 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讲解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十六讲矛盾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1. 矛盾就是,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的两种基本属性。

出现相反意思的词语,一般都是矛盾的关系,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

2. 矛盾的: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任何矛盾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差异。

要坚持一分为二、全面地看问题。

(1) 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战争与和平,公平与效率等反义词→(2)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机遇与挑战并存;取得……成就,存在……问题→3. 矛盾的: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使矛盾不利的一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1) 善恶相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师生共存→(2) 居安思危、福兮祸之所伏、失败是成功之母、多难兴邦、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4. 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以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对立中把握统一。

(2) 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孤掌难鸣;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包容性发展→敌人是通过相处得来的;关系最密切的人,往往矛盾最多;同行是冤家;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因为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根本分歧在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 斗争性是绝对的,是指不管在什么条件下,都存在矛盾双方的对立。

同一性是相对的,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都需要一定的条件。

3. 哲学上的矛盾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例1】(2018届扬州三模)“量的进展看起来并不改变什么,而只是增加和减少;但是最后却过渡到了反面去。

”黑格尔的这句话说明( )A. 量变是事物发展的关键B. 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相互转化C. 质变较之量变更为重要D.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冲A (2018届南通模拟)下列成语与漫画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是( )A.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C.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D.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笔记:【例2】 (原创)下列选项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体现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A.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B. 敌人是通过相处得来的C.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D. 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冲A 右面漫画说明(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②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不可分割③矛盾的斗争性为同一性所制约④矛盾的斗争性推动着事物的发展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笔记:1. (2016·真题·28)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 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B.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C. 主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D. 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2. (2017·真题·27)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B.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C.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D.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第2题) (第3题) (第4题)3. (2008·真题·37)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A. 矛盾着的双方是没有差别的B. 矛盾的产生与存在是人为的C. 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相互斗争的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 (2013·真题·27)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 矛盾双方相互斗争C. 矛盾双方相反相成D.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5. (2015·真题·26)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高考政治 (必修ⅳ)一轮复习 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考政治 (必修ⅳ)一轮复习 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4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与联系。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
含义 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

程的始终

方法论 要求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 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 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 侧面各有其特点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联系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二者是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 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
[答案]A
10
4.“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这首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善于抓住重点 C.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D.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解析]这首诗的含义是想问题、办事情要集中主要力量, 抓主要矛盾。 [答案]B
11
考点1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
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
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5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①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既要从特殊性中去 总结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去认识特殊性。②把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9
3.下列谚语或俗语与所对应的哲理表述不相符的是( ) A.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 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D.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高三政治矛盾观练习题

高三政治矛盾观练习题

高三政治矛盾观练习题高三阶段是学生们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政治科目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矛盾观是政治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现象,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际两个角度探讨高三政治矛盾观的相关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是:A.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矛盾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C. 社会主义社会内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D. 劳动人民与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2.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句话表明:A. 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其他矛盾B. 人民需求已经得到充分满足C. 实现美好生活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目标D. 社会主义社会不需要发展生产力3. 下列哪个观点是正确的?A. 矛盾是由主观因素引起的B. 矛盾的解决必须抛弃斗争方法C.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D. 矛盾的对立面不存在排斥关系4. 下列矛盾属于矛盾的同一性的是:A. 单纯的矛盾B. 对立的矛盾C. 主要的矛盾D. 辅助的矛盾二、判断题1. 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矛盾。

A. 对B. 错2.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排斥。

A. 对B. 错3. 解决矛盾只能通过和平渠道。

A. 对B. 错4. 矛盾是由外部因素引起的。

A. 对B. 错三、简答题1. 举例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怎样的?例如: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逐渐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这就需要逐步调整生产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

2.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什么?举例说明。

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规律。

举例来说,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人民与知识分子之间存在矛盾,劳动人民需要知识分子发挥其专业技能,但又有时可能存在理解不够、协作不顺畅等问题。

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加强交流合作,矛盾可以得到解决,形成更好的对立统一关系。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复习:哲学矛盾观知识点
一、主干知识(打★为必背知识,其余为理解)
★1、对立统一(矛盾基本属性)
【原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拆解】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①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③同一以斗争为前提,斗争寓于同一之中,对立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2、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承认、分析、揭露、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拆解1】表现:①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③同一事物不同矛盾、同一矛盾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拆解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
第1 页共5 页。

高考政治复习练习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复习练习题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复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2018年美国发动贸易战对我国某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但该企业认为“危中有机”,通过改变营销策略、调整海外布局等方式使企业效益不降反升,推动了企业长远发展。

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共同决定事物发展C.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并寓于斗争性之中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2.“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一名言出自《礼记·中庸》,其哲学寓意是(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④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也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必须加强前瞻预防。

这表明(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②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④主次矛盾转化是有条件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下列名句与下图漫画蕴含哲理最接近的是(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5.人们在吃了大鱼大肉之后发现这样的饮食方式有损健康,因此,人们又开始喜欢上了粗粮,远离了细粮。

虽然粗粮确实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有益于健康,但是人们如果过量食用,也会损害健康。

这说明(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有条件的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③矛盾双方存在着斗争性和同一性④真理超出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就会变成谬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你害怕它、回避它,它就水远是你的硬伤;只有正视它、克服它,它才会成为你向上攀登的垫脚石,当把全部力量用于改善自我而不是掩盖不足时,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由材料我们可以悟出的哲学道理有(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敢于承认自身的不足②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③矛盾中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④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土豆和西红柿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但它们走到了一起。

对立统一的观点

对立统一的观点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3. 下列选项没有蕴涵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 下列选项没有蕴涵矛盾的同一性的是( 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负阴而抱阳, 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世异则事异,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 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投之亡地然后存, 投之亡地然后存 陷之死地然后生 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物或损之而益, 物或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 解析: 项强调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符合题干要求。 项强调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解析:B项强调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 答案:B
高考总复习.哲学
专题四
唯物辩证法
三 、 矛盾的观点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一)矛盾的概念
同一性与斗争性 是矛盾的最基本的属 1.矛盾就是 对立统一 。 __________________是矛盾的最基本的属 矛盾就是________。 矛盾就是 性。 2.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的属性和趋势 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 、相互联结 的属性和趋势 。 它包括两方面含义: 它包括两方面含义: 为前提, (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 另一方的存在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______________为前提, 为前提 双方_________________中。 双方 中 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 2 ) 矛 盾 双 方相互贯通 , 是 指 矛 盾 双 方 ________ , 双 方 ________ 相互渗透 ______________可以 相互转化 可以________。 。 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87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87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有人因为使用手机成瘾,让手机变成了“手雷”,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对此,我们应该( )①正视手机控制社会的事实②适度使用,防止矛盾的转化③辩证否定手机功能的拓展④创新科技,消除人性的弱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下列情形符合“同一性”的是( )A.矛盾着的双方呈现相互分离的趋势B.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C.矛盾着的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D.对立着的矛盾双方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3.漫画《扁担》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前提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③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④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生活充满信心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4.“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

”这首小诗蕴含的哲理与下列名句体现的哲理最为一致的是(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C.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5.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

为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打造经济发展新机制,必须正确处理“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为推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下列关于“破”与“立”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破”与“立”存在共同的基础和元素,因此要做到“立”中有“破”②“破”与“立”互为前提和条件,因此要做到“破”和“立”的均衡发展③“破”与“立”存在互相反对、互相限制的关系,因此要“破”和“立”并举④“破”与“立”存在着由此达彼的贯通性,因此要顺应“破”和“立”的转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老乡针对部队个别同志没有认真执行群众纪律的问题,给军分区司令员提了意见。

高中政治第九课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第九课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选择题1.共享汽车在一线城市开始出现,因其具有价格低廉等特点而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但其缺点也很明显,如车辆较少,取车、停车不太方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剐蹭或其他事故,责任难以认定等,这也让人们对这一新业态产生疑惑。

面对这一疑惑,我们应( )①抓住重点的同时也要重视解决次要矛盾②看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既分清主流和支流,又抓住主流不忽视支流④看到新事物在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中飞跃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面对共享汽车这一新业态产生的疑惑,我们应既分清主流和支流,又抓住主流不忽视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同时要看到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共享单车有着光明的前景,要支持新事物的发展,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也不涉及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①④均与题意不符。

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2.葛洪在《抱朴子·博喻》中说,小疵不足以损大器,短疾不足以累长才。

他告诉我们(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②看事物要抓主流,不能吹毛求疵③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要服从整体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必须防微杜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葛洪这句话是说,小的毛病损坏不了一个大的器物,一时的问题不会拖累优异的才能,这告诉我们看事物要抓主流,不能吹毛求疵,同时也说明勿以恶小而为之,必须防微杜渐,②④符合题意;①③干肢不符。

答案D3.目前,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没有改变,央行减准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调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从哲学角度看,上述政策( )①稳中有调——坚持了绝对静止和相对运动的统一②稳中有调——坚持了在对立中把握统一③定向调控——坚持了整体与部分的统一④定向调控——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以我国货币政策为背景材料命题,有助于培养考生的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

政治:3.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

政治:3.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

政治:3.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分项练习试题<江苏专版•必修4)一、选择题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1.虽然不断升级的电脑病毒和无孔不入的不良手机短信使人们防不胜防,但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以及手机的技术升级和普及,还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这可以说明( >eZBSdNprFz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②矛盾双方的统一是主要的,对立是次要的③矛盾双方的的统一是绝对的,对立是相对的④矛盾双方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eZBSdNprFz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对立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对立,②③没有正确理解矛盾的含义。

题中对互联网的看法坚持了一分为二的观点,故选D。

eZBSdNprFz答案:D2.(2018·抚顺六校联考>奥巴马在首轮中美战略对话开幕式上引用了《孟子·尽心下》中的一句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段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eZBSdNprFz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包含B.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质变开始的C.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相互联结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解读:材料旨在说明山径之蹊在不同条件下或成为路,或被荒草埋没,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故答案为D。

eZBSdNprFz 答案:D3.(2018·南通模拟>中国驻美国大使周文重于2010年在华盛顿表示,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证明了一个道理,“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合作比遏制好,对话比对抗好,伙伴比对手好。

中美双方应当共同合作,共创中美关系的美好未来。

这蕴含的哲理是( >eZBSdNprFz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矛盾具有普遍性C.规律具有客观性D.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解读:“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单元15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考点 矛盾的同 性和斗争性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单元15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考点  矛盾的同 性和斗争性

社会建设统一起来”的观点。
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性和统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 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 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 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②古村 落的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既对立 又统一,两者存在经济社会建设 与特色文化传承的互补性等内在 同一性,对古村落进行保护与合 理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社 会建设。③但在资金使用、古村 落内的建房等方面,也存在着古 村落保护与改善当地农村生产生 活条件等矛盾,只有有效解决两 者的矛盾,才能做到既保护古村 落,又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在当前加快推进城镇化 进程中,必须把古村落保护和经 济社会建设统一起来。”这一观 点是正确的。
解析: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考查 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在明确 教材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围绕 机器人和人的关系,用矛盾即 对立统一、矛盾的同一性、矛 盾答的案斗:争性①等斗知争识性分和析同说一明性机是矛 器盾人的和两人个的基关本系属即性可。。②矛盾的斗 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 互斗争的属性。机器人与人存在 对立的一面,机器人的使用会造 成一些工作岗位的减少,致使一 些人失业。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 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机器人与人存在相互统一的一面, 机器人是由人制造和使用的,机 器人的使用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 要求人提高自身素质,管好用好 机器人。
视野拓展
下列成语、俗语或名言各包含什么哲学道理?
1.居安思危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音声相和,前后相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依赖
3.乐极生悲
矛盾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 下相互转化
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矛盾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 排斥、相互对立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18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2025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18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知识,分析 W 村是怎样改变面貌的。(6分)
【参考答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 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该村从村情出发,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找出村庄发展的短板, 即村民少、收入低、土地闲置多等问题,通过成立合作社、免费电商培训中心,开发利用农 耕文化等方法,使W村面貌一新。 【解题思路】 解答本题,先要明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内容: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 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针对土地闲置多、村民收入低 、村容村貌差等村情(具体问题),W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成立合作社和免费电商培训中心 、开发利用农耕文化等,使W村面貌一新(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解析】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②说法错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 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③ 说法错误。 【深入理解】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意指任何“个别”都包含着“一般”,任何“共性”都存在于“个 性”之中。不能认为一般包含个别、共性包含个性,因为共性撇开了事物的具体特点,只是概括、抽象了共 同点、共同本质。不可将普遍性(共性)与特殊性(个性)的关系混同于“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或者“整 体”与“部分”的关系。
5. [2021浙江6月·32,2分,难度★★★☆☆] 做到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等“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 迁、社会保障兜底等“五个一批”……中国减贫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是我 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这表明 ( D ) ①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相连的 ②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良性互动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20课 第4课时 用对立统1的观点看问题

2023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部编版) 第20课 第4课时 用对立统1的观点看问题

第四课时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标要求: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明确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科学精神:增强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学会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公共参与:结合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学会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掌握矛盾分析法。

思维导图核心考点一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1)含义: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1)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每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每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2)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拓展提升]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的区别与联系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哲学依据: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

(2)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3)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4)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23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含解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23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含解析)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高考频度:★★★★★难易程度:★★★★☆虽然不断升级的电脑病毒和无空不入的不良手机短信使人们防不胜防,但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以及手机的技术升级和普及,还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这可以说明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②矛盾双方的统一是主要的,对立是次要的③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绝对的,对立是相对的④矛盾双方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误区1】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分析: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误区2】一分为二就是我们在分析事物时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分析: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地理解为好与不好、优点和缺点。

【误区3】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分析: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矛盾双方不可能斗争。

【误区4】矛盾就是问题,就是困难,因此矛盾越少越好;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此矛盾越多越好分析:矛盾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说矛盾越少越好,也不能说矛盾越多越好,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

1.智慧家居的物联系统“住进”青瓦白墙的江南民居,智慧道路上的无人车和桨声灯影中的摇橹船“并行”——古老的江南水乡乌镇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

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个江南水乡演绎和投射了无数“变”与“常”的碰撞与交融。

对“变”与“常”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变”具有绝对性,是无条件的,“常”是永恒的②“变”与“常”作为矛盾双方,二者既对立又统一③“变”寓于“常”之中,并且通过“常”体现出来④“变”与“常”为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大胆作为”。

[配套K12]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23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含解析)

[配套K12]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每日一题(第23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含解析)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高考频度:★★★★★难易程度:★★★★☆虽然不断升级的电脑病毒和无空不入的不良手机短信使人们防不胜防,但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以及手机的技术升级和普及,还是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这可以说明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②矛盾双方的统一是主要的,对立是次要的③矛盾双方的统一是绝对的,对立是相对的④矛盾双方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误区1】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分析:矛盾就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误区2】一分为二就是我们在分析事物时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分析: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双方简单地理解为好与不好、优点和缺点。

【误区3】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分析: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矛盾双方不可能斗争。

【误区4】矛盾就是问题,就是困难,因此矛盾越少越好;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此矛盾越多越好分析:矛盾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说矛盾越少越好,也不能说矛盾越多越好,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

1.智慧家居的物联系统“住进”青瓦白墙的江南民居,智慧道路上的无人车和桨声灯影中的摇橹船“并行”——古老的江南水乡乌镇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变革。

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个江南水乡演绎和投射了无数“变”与“常”的碰撞与交融。

对“变”与“常”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变”具有绝对性,是无条件的,“常”是永恒的②“变”与“常”作为矛盾双方,二者既对立又统一③“变”寓于“常”之中,并且通过“常”体现出来④“变”与“常”为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鼓励干部干事创业,大胆作为”。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作业8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作业8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作业8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新人教版1.[xx·天津市高三期中考试六校联考]中国当代著名学者周国平,善于用哲学家的洞察力来思考生活、揭示真谛。

他常用一句话勉励自己:“把弱点当作根据地。

”人皆有弱点,人生皆有缺憾,正是在对弱点的宽容和对缺憾的接受中,人才能幸福地生活。

“把弱点当作根据地”蕴含的哲理是( )①承认人生会有坎坷,但对未来生活要充满信心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矛盾双方的转变③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就不可能解决缺憾问题④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④答案:A 解析:人皆有弱点,人生皆有缺憾,正是在对弱点的宽容和对缺憾的接受中,人才能幸福地生活,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承认人生会有坎坷,但对未来生活要充满信心,①②正确;③④在材料中未体现,均应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2.[xx·定州中学月考]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

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

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战争与和平作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④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A 解析:材料中这段话告诉我们战争与和平作为矛盾双方相互依存,①正确;②正确,材料表明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③不选,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不符合题意;④不选,材料没有强调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故本题答案选A。

3.[xx·江西省赣吉抚七校高三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下面漫画说明(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②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不可分割③矛盾的斗争性为同一性所制约④矛盾的斗争性推动着事物的发展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答案:C 解析:①错误,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④错误,矛盾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吵架需要两个人”强调矛盾双方的对立,“停止吵架只需要一个人”,强调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说明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故②③正确。

高中政治:选择题-哲学

高中政治:选择题-哲学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斗争性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

双方处于一个统一体。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斗争性寓于同一性并为同一性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1“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

率皆有法。

”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B 分析:皆有法即皆有规律。

规律是本质的表现为不just自然现象。

必然的表示不是偶尔2 2014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社会反响强烈,多数人表示赞成,少数人表示反对,这说明()A.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要顺应时代的变化B.认识的主客观因素制约了人们获得正确认识C.人们的立场和利益不同,产生的认识可能不同C分析:依据材料,若“顺应时代”一定会在材料中给一些前提A、B说法正确,材料未体现要顺应。

3 《菜根谭》中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①矛盾双方相比较而存在②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③矛盾双方相互转化④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D 分析:“有妍必有丑”是个矛盾,妍、丑相互对立--做为前提。

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

双方处于一个统一体。

“不好洁,谁能污我表现了”。

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少了一方,无斗争性,便无同一性PS:矛盾双方相比较而存在正确,但只强调同一性。

若只有“有妍必有丑为之对”,可以用4 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

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和对立的B、矛盾双方存在相互分离的倾向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转化的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D分析:A、B都是斗争性。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转化的-“转化”没有“在一定条件”,在判断算错。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时训练新人教版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时训练新人教版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难易度矛盾的同一1、2、13 中、中、难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3、4、5、10、14 中、易、中、中、中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6、7 易、中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8、9 易、中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1、12 中一、选择题1.习近平总书记的许多论述都闪耀着唯物辩证的光芒。

在谈经济工作时,他强调:“‘稳’也好,‘改’也好,是辩证统一、互为条件的。

”在阐述生态建设时,他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诗句与习近平总书记上述论述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离我们最近的地方,路程却最遥远②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③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④当你把所有的错误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C 题干体现的哲理是矛盾即对立统一。

“离我们最近的地方,路程却最遥远”强调了“近”与“远”的对立统一,①符合题意;“当你把所有的错误关在门外,真理也就被拒绝了”强调了“错误”与“真理”的对立统一,④符合题意;“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意思是指有些人总是不停的羡慕他人,对自己的长处或幸福却视而不见,这是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体现,②不符合题意;“天空中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意思是指有的事情虽然做过了却不为人所知,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已经做过,并且从中获得了许多,这蕴含了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③不符合题意。

2.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谈运动战时指出:“只有在现在的流动生活中努力,才能争取将来的比较地不流动,才能争取最后的稳定。

”这里强调的是( )①“流动”和“稳定”之间存在着相互分离、相互对立的趋势②“流动”和“稳定”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趋势③“流动”和“稳定”之间相互贯通,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④“流动”和“稳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决定了事物性质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解析:D 从“现在的流动生活”到“将来的比较地不流动”是转化的,转化的条件是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政治复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2018年美国发动贸易战对我国某出口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但该企业认为“危中有机”,通过改变营销策略、调整海外布局等方式使企业效益不降反升,推动了企业长远发展。

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共同决定事物发展
C.矛盾的同一性是绝对的,并寓于斗争性之中
D.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
2.“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一名言出自《礼记·中庸》,其哲学寓意是( )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④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但也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必须加强前瞻预防。

这表明( )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②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④主次矛盾转化是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下列名句与下图漫画蕴含哲理最接近的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5.人们在吃了大鱼大肉之后发现这样的饮食方式有损健康,因此,人们又开始喜欢上了粗粮,远离了细粮。

虽然粗粮确实含有大量的维生素,有益于健康,但是人们如果过量食用,也会损害健康。

这说明( )
①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矛盾双方存在着斗争性和同一性
④真理超出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就会变成谬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每个人都有缺点,如果你害怕它、回避它,它就水远是你的硬伤;只有正视它、克服它,它才会成为你向上攀登的垫脚石,当把全部力量用于改善自我而不是掩盖不足时,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由材料我们可以悟出的哲学道理有( )
①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敢于承认自身的不足
②矛盾的个性与共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③矛盾中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④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土豆和西红柿根本不是一个世界的,但它们走到了一起。

因为土豆变成了薯条,西红柿变成了番茄酱,它俩变成了绝配。

感情亦是如此,没有天生就合适的两个人,只有两颗彼此包容和理解的心懂得欣赏与珍惜,才能看得到长久!这段生活感悟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有其特点
③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依存和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④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方言,顾名思义是通行于一方之言,它因具有地域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双重烙印,从而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人际地域区分最有效的识别方式,也正因此,乡音最亲切,乡音寄托着浓浓的乡愁,成为人们的精神纽带。

但是,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各地独具特色的方言,渐渐黯然失色,成了年轻人及在校学生眼中的“土话”,而非“近乡情更怯”的乡音。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简要分析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

(2)结合材料,请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如何促进方言的发展提两条建议。

答案精析
1.A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进程,B说法错误;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D与题意不符。

]
2.A [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一名言出自《礼记·中庸》,其哲学寓意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对立双方的斗争,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①②符合题意;本题并未涉及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排除③④。

]
3.D [任何事物都是联系的,不等于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主次矛盾的转化,④与题意不符。

]
4.C [漫画中的语言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A是正确意识的作用,不符合题意;B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符合题意;C是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符合题意;D是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
5.D [①表述错误,斗争性是无条件的。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在强调矛盾促进事物发展。

] 6.A [材料主要强调了每个人都有缺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敢于承认矛盾,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矛盾双方的转化,①③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没有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④与题意无关。

]
7.D [这段生活感悟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主要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无关。

]
8.(1)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普通话与方言是一对矛盾,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普通话与方言具有斗争性。

普通话与方言是不同的语言,二者存在差别。

③普通话与方言具有同一性。

普通话和方言可以相辅相成,二者可以相互区别而存在,相互比较而发展。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我们应在普通话与方言的对立统一中促进它们的共同发展。

(2)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要在方言的交流中促进其发展。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要在对方言的继承中发展。

(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亦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