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理化特性表
一氧化碳安全数据表(MSDS)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带自吸过渡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别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睛。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验。
避免高浓度吸入。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三、急救措施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CO物质特性表
灭火方法
应急处理及急救措施 禁配物
泄漏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1,3,5-三硝基苯(干的或含水<30%)对称三硝基苯物质特性 msds
食入 健康危害数据 急性毒性 职业接触限值 工程控制 呼吸防护系统 眼睛防护 身体防护 手防护 其他防护 [急性毒性] 按按 GBZ2.1-2007 进行确定。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生产生活用气必须分路。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 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 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 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 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 与氧化剂、碱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 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 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 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注意事项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 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 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 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 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 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法规信息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国务院第 344 号令),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 产监督管理总局 05 年第 1 号令) 、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卫生部 第 23 号令) 《危险化学 品名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 年第 1 号)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 (GB 13690-2009)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 作了相应规定。
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一氧化碳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理化性质
- 化学式:CO
- 分子量:28.01 g/mol
- 外观和物理状态:无色无味的气体
- 熔点:-205 °C
- 沸点:-191.5 °C
- 密度:1.250 g/L
- 可溶性:低溶解性于水
危险特性
-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具有以下危险特性:
- 毒性:一氧化碳是一种强大的血液中毒物质,它与血红蛋白结合,阻止氧气的传递到身体的组织和器官中,导致缺氧和中毒症状。
- 易燃性:一氧化碳是易燃气体,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可在遇到明火或高热源时发生爆炸。
- 爆炸性:一氧化碳与空气的爆炸限是12.5% - 74%。
在高浓度下,一氧化碳可以引发爆炸。
- 非可见性: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在环境中很难察觉。
安全措施
- 预防:为了避免一氧化碳的积聚和暴露,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 定期检查和维护燃气设备,包括燃气炉、热水器和锅炉。
- 安装一氧化碳探测器,特别是在睡眠区域和燃气设备附近。
- 不在室内使用燃气或煤炭烧烤设备。
- 应急响应:如果发生一氧化碳泄露或中毒,应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离开泄露源,并通知相关部门。
- 寻求新鲜空气,并在急救人员到达前提供急救。
- 避免直接接触或呼吸一氧化碳。
- 后果管理:如若不慎暴露于一氧化碳,应咨询医生,因为一
氧化碳中毒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数据请参阅可靠资源或咨询相关专业
人员。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哪些
一氧化碳是一种碳氧化合物,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一氧化碳的化学式是 CO,物理性质上,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易液化和固化。
化学性质上,一氧化碳还原性和氧化性都有。
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当人体吸入过量时会出现中毒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致人死亡。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可燃性:2CO+O22CO2
2、还原性: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CuOCu+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2Fe+3CO2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Fe3O43Fe+4CO2
3、毒性:
CO极易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危及生命。
CO有剧毒,人在CO的体积分数达到0.02%的空气中持续停留2—3h即出现中毒症状,因此我们使用煤、燃气热水器时要装烟囱,注意室内通风。
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
一氧化碳中毒会给中毒者带来严重的危害,可累及脑、肺、心脏等重要器官,造成记忆力减退、痴呆、昏迷,重症者可致死。
家庭常见的一氧化碳中毒一般是由煤气中毒引起的。
一氧化碳会使血红蛋白丧失制氧能力造成组织窒息,同时一氧化碳也会对大脑皮层和身体其他组织产生毒性作用。
轻度的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可能表现为头胀、头晕、头痛等。
中、重度一氧化碳中毒,中毒者可能会出现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增快或者心律不齐,严重时病人可能出现烦躁不安的情绪或者陷入昏迷等。
人体的呼吸能力会随着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中毒者可能会出现呼吸频率减慢,导致脑细胞乏氧,严重时
可能导致脑水肿,中毒者会有生命危险。
加油站汽油、柴油理化特性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该站经营的危险、有害物质是:车用汽油、柴油。
汽油是《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监总管三[2011]95号)中规定的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
F3.1.1.1理化性质与危险、有害特性(1)汽油的理化性质与危险、有害特性见表F3-1。
表F3-1 汽油的理化性质与危险、有害特性表热处理此沟等限国内,回(2)柴油的理化性质与危险、有害特性见表F3-2。
表F3-2 柴油的理化性质与危险、有害特性识别表F3.1.1.2油品具有的危险、有害特性分析汽油、柴油的主要危险特性为:易燃性、易爆性、易积聚电荷性、易受热膨胀性、易蒸发、易扩散和易流淌、毒性。
(1)易燃性汽油、柴油的主要成份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可燃性有机物质。
尤其是汽油的闪点较低,同燃点很接近;在常温下,蒸发速度也很快。
由于油品在储存收、发作业中,不可能是全封闭的,油蒸气向外挥发,可能导致在大气中大量弥散和漂移,只要有足够的点火能量,就很容易发生燃烧。
汽油的燃烧速度、线速度、质量速度不仅很快,而且其水平传播速度也很快。
即使在封闭的油罐内,火焰水平传播速度可达2m/s〜4m/s。
因此,汽油一旦发生燃烧,空气中的氧气又难以控制,很容易造成重大危险。
(2)易爆性爆炸是物质状态变化过程中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物理现象,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油品爆炸极限很低,尤其是车用汽油爆炸极限范围为1.4〜7.6 (V/V, %),汽油蒸气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存在的可能性很大,引爆能量仅为0.2mJ,而加油站中绝大多数引爆源都具有足够的能量来引爆油气混合物。
油品的易爆性还表现在爆炸温度极限越接近环境温度,越容易发生爆炸。
夏天室外储存汽油,发生爆炸的危险性比冬天大。
(3)易积聚电荷性油品的电阻率在101。
・山以上,是静电非导体。
当油品在运输、装卸和加油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的静电。
油品静电的产生速度远大于疏散速度,很容易引起静电荷积聚,使静电电位迅速升高,甚至可达几万伏。
一氧化碳理化特性表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C。应与氧化剂、碱类、食 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 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 输 注 意 事 项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 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输车辆应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疑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 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 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左路线行 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急 救
皮肤接触
无意义。
眼睹接触
无意义。
措 施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 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入
无意义。
防 护 措 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而通风。生产生活用气必须分路。
呼吸系统防 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而具(半而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 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慢性中毒
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燃烧性:易燃
引燃温度(°C):610
聚合危害:不聚合
闪点(°C)(闭杯):<-50
稳定性:稳定
爆炸极限(VW):%%
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表汇总(很全哦)
危害性
接触极限
中国MAC(mg/m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 : 300 TLVIN: ACGIH窒息性气体TLVWN未制定标准
毒性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健康危害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 甲烷达25%〜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 共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溶解性
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
熔点(c)
-81.8(119kPa)
燃烧热(kJ/mol)
1298.4
沸点(c)
-83.8
饱和蒸汽压(kPa)
4053(16.8 C )
相对密度(水=1)
0.62
临界温度(C )
35.2
相对密度(空气=1)
0.91
临界压力(MPa)
6.14
燃烧爆炸危 险性
火灾危险类别
包装与储存
运输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052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Co应与氧化剂等分开
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 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注意事项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 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 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 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季应 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 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MSDS-CO(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一氧化碳化学品英文名称:carbon monoxide技术说明书编码:94CAS No.:630-08-0分子式:CO分子量:28.0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一氧化碳含量CAS No. 630-08-0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不详侵入途径:不详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健康危害: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 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盐酸、硫酸、环戊烷、间二甲苯、天然气、压缩空气等理化特性表
盐酸、硫酸、环戊烷、间⼆甲苯、天然⽓、压缩空⽓等理化特性表表2.4-5 硫酸理化性质标识中⽂名:硫酸英⽂名:sulfuric acid 分⼦式:H2SO4分⼦量:98.08 CAS号:7664-93-9 危规号:81007 UN编号:1830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化学类别:硫酸理化性质外观和性状:纯品为⽆⾊透明油状液体,⽆臭。
相对密度(⽔=1):1.83,相对密度(空⽓=1):3.4,熔点:10.5℃;沸点:330℃;饱和蒸⽓压(kPa):0.13(145.8℃)溶解性:与⽔混溶。
主要⽤途:⽤于⽣产化学肥料,在化⼯、医药、⽯油提炼等⼯业也有⼴泛的应⽤。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不燃闪点(℃):⽆意义爆炸下限(%):⽆意义爆炸上限(%):⽆意义引燃温度(℃):⽆意义最⼩点⽕能(mj):⽆意义最⼤爆炸压⼒(Mpa):⽆意义危险特性:遇⽔⼤量放热,可发⽣沸溅。
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剧烈反应,甚⾄引起燃烧。
遇电⽯、⾼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爆炸或燃烧。
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性。
灭⽕⽅法:消防⼈员必须穿全⾝耐酸碱消防服。
灭⽕剂:⼲粉、⼆氧化碳、砂⼟。
避免⽔流冲击物品,以免遇⽔会放出⼤量热量发⽣喷溅⽽灼伤⽪肤。
包装与储运包装分类:Ⅰ包装标志:20包装⽅法:螺纹⼝或磨砂⼝玻璃瓶外⽊板箱;耐酸坛、陶瓷罐外⽊板箱或半花格箱。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燥、通风良好的仓库内。
应与易燃物或可燃物、碱类、⾦属粉末等分开存放。
不可混储混运。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包装及容器损坏。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防护。
毒性危害中国MAC:2mg/m3前苏联MAC:1mg/m3美国TVL-TWA:ACGIH 1mg/m3美国TLV-STEL:ACGIH 3mg/m3侵⼊途径:吸⼊、⾷⼊急性毒性:LD50:2140mg/kg(⼤⿏经⼝)LC50 510mg/m3 ,2⼩时(⼤⿏吸⼊)320mg/m3,2⼩时(⼩⿏吸⼊)健康危害:对⽪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
天然气的理化特性见表
操作处置
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理
化
性
质
熔点(℃)
-182.5
闪点(℃)
-188
沸点(℃)
-161.5
燃烧性
易燃
相对密度(水=1)
0.42(-164)
相对密度(空气=1)
0.55
引燃温度(℃)
538
最小点火能(MJ)
0.28
燃烧热(kj/mol)
889.5
饱和蒸汽压(kPa)
53.32(-168.8℃)
临界温度(℃)
-82.6
临界压力(MPa)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危险性类别
第2.1类易燃气体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无资料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无资料
运输信息
包装类别
Ⅱ类包装
危险货物编号
一氧化碳理化性质及其毒性表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术。就医。
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
燃烧性
易燃。[燃烧(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
<-50
自燃温度(℃)
610
爆炸下限(V%)
"
爆炸上限(V%)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毒
性
及
健
康
【
危
害
接触限值
中国MAC: 30mg/m3
前苏联MAC:20mg/m3
美国TVL-TWA:OSHA 50ppm,57mg/m3;ACGIH 50ppm,57mg/m3
)
美国TLV-STEL:ACGIH 400ppm,458mg/m3
侵入途径
吸入
毒 性
LC50:1807 ppm 4小时(大鼠吸入)
泄漏处置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面色潮红、口唇樱红、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意识模糊,可有昏迷;重度患者昏迷不醒、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加、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等;深度中毒可致死。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焦炉煤气的理化、危害特性表
焦炉煤气的理化、危害特性表焦炉煤气是一种高热值煤气,也称为焦炉气或COG。
它是炼焦工业的副产品,由几种烟煤配制成炼焦用煤,在炼焦炉中经过高温干馏后产生。
焦炉气是混合物,主要成分为氢气和甲烷,还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C2以上不饱和烃、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
其中氢气、甲烷、一氧化碳、C2以上不饱和烃为可燃组分,二氧化碳、氮气、氧气为不可燃组分。
焦炉煤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它是第2.3类有毒气体,有燃爆危险,是一种强氧化剂和碱类。
燃烧热为13.2~19.2MJ/Nm3,最小点火能为3mJ。
在灭火时可使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或干粉。
焦炉煤气的健康危害主要是一氧化碳中毒。
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
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黏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
重度中毒者症状更加严重,包括浓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尚不清楚。
焦炉煤气是一种高热值燃料,可用于焦炉、炼钢炉等的加热,用作城市煤气,也可再经加工而成合成氨和有机合成等工作的原料。
它稳定聚合,不会产生聚合危害。
血管扩张等症状,重度中毒者可能会引起昏迷、抽搐、失禁等严重症状。
血液中的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50%。
部分患者在昏迷苏醒后,约经过2至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可能会出现迟发性脑病,表现为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等。
慢性影响方面,目前对于是否会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仍无定论。
为了防止高炉煤气的危害,需要进行工程控制严加密闭,并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_第3.3类
目录表—煤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1表-2,2-二甲基庚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2 表—3,4—二甲基庚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2 表—正癸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3表- 硝基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4表-1-溴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5表—邻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6表—间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7表—对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8表—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9 表—1,3,5-三甲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10 表—1,2,3-三甲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11 表—1,2,4-三甲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12 表—邻二乙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13表- 甲基异丙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14 表—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15表—正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16表—异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17表—仲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18表—乙二醇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19表—乙二醇乙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20表—乙二醇二乙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21表- 乙二醇异丙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22表—丙二醇乙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23表- 乙酸乙二醇乙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24表—正庚醛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25表- 二异丁基(甲)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26表—环己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27表- 原甲酸(三)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28表—乙酸异戊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29表- 丙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30表—丙酸正戊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31表—丙烯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32表- 甲基丙烯酸正丁酯[抑制了]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33 表—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34表—丙烯酸异丁酯[抑制了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35 表—丙烯酸异辛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36表—乳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37表—乳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38表—正硅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39表—N,N-二甲基甲酰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40表- 乙烯三乙氧基硅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41表- 松节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42表- 松香水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43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44 表- 丁醇改性酚醛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45 表- 聚氨酯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46表- 氨基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47表—不干性醇酸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49 表—丙烯酸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50表- 丙烯酸底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51 表—丙烯酸烘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52表- 硝基腻子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53表- 铝银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54表- 醇酸清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55表- 氨基清烘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56 表—醇酸绝缘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57 表—酚醛烘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58表- 酚醛清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59表- 银灰酚醛磁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60表- 木材防腐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61 表—柴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62表- 一氯化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63表—溴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64表—糠醛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65表- 吗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66表- N,N-二甲基乙醇胺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67 表-环戊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68表—樟脑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69表- 松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70表-戊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71表-α-蒎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72表—β-蒎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73表-氨基透明烘漆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74表—煤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2,2—二甲基庚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3,4—二甲基庚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正癸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硝基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1—溴丙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邻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间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对二甲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二甲苯异构体混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1,3,5—三甲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1,2,3-三甲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1,2,4-三甲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邻二乙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基异丙基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苯乙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正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异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仲丁醇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二醇甲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二醇乙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二醇二乙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二醇异丙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丙二醇乙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酸乙二醇乙醚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正庚醛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二异丁基(甲)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环己酮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原甲酸(三)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乙酸异戊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丙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丙酸正戊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丙烯酸正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基丙烯酸正丁酯[抑制了]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丙烯酸异丁酯[抑制了的]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丙烯酸异辛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乳酸甲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乳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正硅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N,N—二甲基甲酰胺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乙烯三乙氧基硅烷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松节油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松香水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丁醇改性酚醛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聚氨酯树脂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完整版)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闪点(℃)
-11
爆炸上限%(V%):
8.0
燃
引燃温度(℃)
560
爆炸下限%(V%):
1.
2
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
三。与
爆
危险特性
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易产生和聚集静电,有燃烧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
炸
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头晕、
恶心、呕吐、轻
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
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
健康危害
吸和循环衰竭。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
害
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危
建规火险分级
甲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险
禁忌物
强氧化剂。
性
喷水冷却容器,
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
灭火方法
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
:泡沫、干粉、
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急
①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②眼睛接触:
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
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一氧化碳理化特性表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注意事项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 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 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急性毒性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标识
中文名:一氧化碳
英文名:carbon monoxide
分子式:CO
分子量:
主要危险特性:第类易燃气体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特性: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 (℃)
沸点 (℃)
相对密度(水=1)
煤气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煤气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物质名称
煤气
危规分类及编号
有毒气体。GB2.3类23030
物化特性
56~2512kJ/m3
蒸气相对密度
0.4~0.6
3000~6000kcal/m3
外观与气味
消防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戴防护面具。关闭阀门,切断气源,消杀火势。
急救
应使吸人气体的患者立即脱离污染区,如果发生昏迷等症状,须速送医院诊治。如果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送医院急救。
储运须知
包装标志:有毒气体。
副标志:易燃气体。
包装方法:一般均以管道输送,气柜存放,也可用钢瓶装。
储运条件:一般用管道煤气方式储运。钢瓶煤气应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专用仓间。远离热源、火源,防止阳光直射。与氧化剂、氧气、压缩空气隔离储运。平时用肥皂水检查钢瓶是否漏气,搬运时戴好钢瓶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防止撞击受损。
泄漏处理:首先切断一切火源,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在泄漏处周围设置雾状水幕。
无色有特殊臭味的易燃气体。
爆炸极限
爆炸上限(%)37.5爆炸下限(%)4.72
职业接触限值
未制定标准
危险特性
主要由烃类、氢气和一氧化碳等组成。易燃。气体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易燃气体混合物扩散到火源处,就会立即回燃。遇火源,高热有着火、爆炸危险。遇氧化剂激烈反应。高毒。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芳烃等,前者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缺氧,使人昏迷不醒。在低浓度下停留,也能产生头晕、心跳、恶心以及虚脱等。
碳化铝-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相对湿度保持在75%以下。包装密封。应与酸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水、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
表
标识
中文名:碳化铝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2108
英文名:aluminium carbide
UN编号:1394
分子式:Al4C3
分子量:143.91
CAS号:1299-86-1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黄色或绿灰色结晶块或粉末,有吸湿性。
熔点(℃)
2100
相对密度(水=1)
2.36
相对密度(空气=1)
无资料
沸点(℃)
与水接触,会很快放出易燃气体甲烷,遇热源或火种能引起燃烧和爆炸。与酸类物质能发生剧烈反应。
建规火险分级
戊类
稳定性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水、酸类。
灭火方法
禁止用水和泡沫灭火。灭火剂:干粉、干燥砂土。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各种理化特性表
OSHA (TWA)5ppm 13mg/ m3
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
属低毒类
健康危害:
因其能在肠内部分转化为硫化氢而被吸收,故大量口服可致硫化氢中毒。 急性硫
化氢中毒的全身毒作用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晕。乏力、呕吐、 共济失调、昏迷等。本品可引起眼结膜炎、皮肤湿疹。对皮肤有弱刺激性。生产 中长期吸入硫粉尘一般无明显毒性作用。
健康危害:
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高浓度 苯对造血系统的损害,引起慢性中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致敏作用。 可引起白血病。
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重者 岀现明显头痛、恶心、呕吐、神志模糊、知觉丧失、昏迷、抽搐等,可 因呼吸中枢麻痹死亡。
241.0最小引燃能量(mJ):0.02
燃
避免接触的条件:
光照。
燃烧性:
易燃
烧
建规火险分级:
甲
闪点(C):
<-50
爆
自燃温度(C):
引燃温度(C):400
爆炸下限(V%):
4.1
炸
爆炸上限(V%):
74.1
危
险
性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气体比空气轻, 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岀,遇火星会引起爆炸。与氟、 氯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时看不见火焰(即使在黑暗中)。高压释放常常 在没有任何点火源的情况下着火。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一氧化碳的主要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侵入途径
吸入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急性中毒:轻度中毒 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 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 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 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 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 、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
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 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 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
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 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 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带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
洗工作服。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进入罐、限制性空间
急救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 措施 压术。就医。
泄漏 应急 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 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 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 验后再用。
吸入
氧。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 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 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 、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 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 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 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 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泄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急处理
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无意义。
眼睛接触
无意义。
吸 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食 入
无意义。
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生产生活用气必须分路。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标识
中文名:一氧化碳
英文名:carbon monoxide
分子式:CO
分子量:
主要危险特性:第类易燃气体
理
化
性
质
外观与特性: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 (℃)
沸点 (℃)
相对密度(水=1)
相对密度(空气=1)
饱和蒸汽压(k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运输注意事项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 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 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化学合成,如合成甲醇、光气等,用作精炼金属的还原剂。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急性毒性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中毒
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易燃
引燃温度 (℃):610
聚合危害:不聚合
闪点(℃)(闭杯):<-50
稳定性:稳定
爆炸极限(V%):%%
最小点火能(mJ) :无资料
最大爆炸压力(Mpa):
灭火方式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