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2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性与社会》全册教案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性与社会》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本册课文,培养学生正确的品性和社会价值观念。
2. 通过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价值观的形成。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促进团队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品性和社会价值观念。
2. 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课文内容本册课文主要涉及品性与社会相关的内容,如友爱、诚实、勇敢、责任等。
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并体会这些品质的重要性。
2.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课文的主题和重点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其中的品性与社会价值观念。
- 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通过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游戏与活动:通过一些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品性和社会价值观念。
3.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相关的故事或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预热课堂氛围。
2. 研究课文:逐段进行课文讲解,重点突出品性和社会价值观念的体现,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3. 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促进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4. 总结反思:课程结束前,对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反思,鼓励学生表达对品性和社会价值观念的认识和体悟。
四、教学评价1. 基于课堂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深度等进行评价。
2. 书面评价: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书面作业,让学生通过写作或其他方式表达对品性和社会价值观念的理解和体悟。
3. 观察评估:教师在平时观察学生的行为和表现,包括在学校和社区生活中的表现等,综合评估学生的品性培养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品性与社会》课本: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资料,包含了丰富的课文和活动。
四年级品社下册《家乡的四季变化》教案2 未来版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等多种途径,了解家乡气候的主要特征。
2.知道在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同。
3.体会气候特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导 学 流 程
明确目标(2分钟)
1、教师谈话导课。
2、全班齐读本课教学目标。
活动
探究
(28分钟)
活动过程、学法指导
随堂笔记
一、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P11)
总结
提升
5分
总结提升:
1、教师对本课教学情况进行评价或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提升。
2、评出优秀小组和课堂之星。
教师
反思
自我评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
学法:(具体说明读什么?怎样读?)认真读11页,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些地方的气候特征?
2、说一说,作好记录。
学法:(说什么,提要求),说说你的家乡四季的气候特征。
三、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讲一讲)
学法:(写什么,怎样写)讲讲家乡不同的季节的生产方式。
调查
实践。
品社四下精品教案
品社四下精品教案以下是一份品社四下精品教案,超过1200字。
◆教学目标:1.了解品社四下的教材内容,并能够理解和运用其中的知识点。
2.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品社四下的教材内容,包括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个体在社会中的身份认同等。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学生:课本、笔记本、电脑、手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段视频,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兴趣,激发他们思考社会问题的重要性。
二、展示教学目标(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并解释每个目标的重要性。
三、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教材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品社四下的重点知识点。
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记忆效果。
四、讨论与分析(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教材中的一个社会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
学生可以利用教材的案例或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
五、学生展示(15分钟)学生小组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和分析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进行互动。
六、总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重要观点和问题。
学生可以记录下来,作为复习和进一步学习的参考。
七、拓展延伸(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学习,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相关影片、上网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和研究本节课的主题和相关问题。
八、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本节课所讨论的社会问题,并撰写一篇辩论文章或小论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等方式,增加了学生的互动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下品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知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2. 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技巧。
3. 引导学生认识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社会生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知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2. 第二课时:学会与人沟通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会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3. 第三课时:尊重不同的文化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并尊重不同的文化。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尊重文化差异。
4. 第四课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社会生活的奥秘。
2. 运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会与人沟通、交往。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不同文化案例,提高文化素养。
4. 运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程度。
2. 学生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
3. 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4. 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积极程度。
五、教学课时:1. 第一课时:认识社会生活(1课时)2. 第二课时:学会与人沟通(1课时)3. 第三课时:尊重不同的文化(1课时)4. 第四课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1课时)5. 第五课时:课堂总结与拓展(1课时)六、教学策略:1. 结合生活实际,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2.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沟通、交往。
3. 引入文化差异案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尊重不同的文化。
4.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
4四年品社教案范文
四年级品社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品社》一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的思想品德,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2.使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品社》第一册第一课: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宗旨第二课: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特殊的人民军队第三课:我爱我的祖国第四课: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三、教学重点:1.了解共产党人的宗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特殊性质。
2.理解国家的繁荣和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祖国的保护和关爱。
3.了解中国古代经典著作的名字和内容。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利用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和图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第一课: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宗旨a.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共产党的宗旨,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共产党人要为人民服务。
b.学习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与组员分享关于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并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c.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汇报内容,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讲解,介绍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内容和意义。
d.拓展活动:布置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生活中为人民服务的事情。
2.第二课: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特殊的人民军队a.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特殊性质,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特殊的军队。
b.学习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多媒体资料和教材信息,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起源、任务和特点,并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c.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汇报内容,教师进行进一步的讲解,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作用和需要保持军队特殊性质的原因。
d.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军人救助行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特殊性质。
3.第三课:我爱我的祖国a.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美丽和伟大,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感情。
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能够相互尊重、协作、共同进步。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他们学会倾听、理解、关爱他人。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基本道德规范第1课:尊敬师长1. 了解尊敬师长的意义和表现2. 学会尊敬师长的方法和技巧第2课:关爱同学1. 了解关爱同学的意义和表现2. 学会关爱同学的方法和技巧第二单元:团队合作第3课:团结协作1. 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2. 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第4课:公平竞争1. 了解公平竞争的意义和原则2. 学会在竞争中保持公平、诚信的态度第三单元:人际交往第5课:倾听理解1. 了解倾听理解的重要性2. 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感受,给予理解和支持第6课:关爱他人1. 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和表现2. 学会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道德规范。
2. 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协作精神。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表现,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评估他们的道德素养。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2. 辅助材料:案例、图片、视频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六、教学安排第1-2周:第一单元基本道德规范第3-4周:第二单元团队合作第5-6周:第三单元人际交往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基本道德规范的掌握和应用2. 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3. 人际交往技巧的提升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2. 如何在竞争中保持公平、诚信的态度3. 如何在与人交往中做到倾听理解和关爱他人八、教学活动设计六、七年级:1. 课堂讲解:讲解道德规范、团队合作和人交往的重要性。
【VIP专享】四年级下品社电子教案 2
3
3
4
3
4
课时 累计课时
3
3
4
3
4
主备人
本学期学科学生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 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可贵品质,从而能尊重残疾人,积极主动帮助他们;引导学生逐 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加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 务是热爱集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 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 2、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从身边的 小事做起;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 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 责任感。 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切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方便;选择中知道几种 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利到达目的地;了解从 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化,感受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激发 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热爱;学会编制小报;认识通信的迅猛发展。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 任心的品质。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 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 的判断和选择。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 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3、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难点: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 基础上,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 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 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 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四年级品社下册第二课教案
第一单元诚信是金;主题一诚实不需要理由;(一)活动目标:;1、理解诚实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撒谎的危害性;2、知道因为“偶尔撒一次慌”也会失去别人的信任;3、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体会诚实是令人轻松坦;4、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即使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都;(二)活动准备:;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思考能力和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都比较;物质资料准备:;教师准备:第一单元诚信是金主题一诚实不需要理由(一)活动目标:1、理解诚实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撒谎的危害性。
2、知道因为“偶尔撒一次慌”也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3、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体会诚实是令人轻松坦荡的事4、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即使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都要做到诚实,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二)活动准备: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思考能力和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都比较强了,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但是这个时期的孩子良好的品德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还未形成,有时为了逃避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和惩罚;为了获得旁人的表扬讨人欢心;贪小便宜或者为了获取某些利益;不明是非,以错当对;逃避现实不想承担责任;为了取得好成绩,想方设法地作弊等等便会说谎。
因此要对孩子留心观察,正确引导,培养孩子诚信的品质。
物质资料准备:教师准备:vcd《狼来了》的故事片、课件录相资料学生准备:学生利用课外搜集到有关诚信的故事,如列宁小时侯的故事、讲砍倒樱桃树小男孩的故事(三)活动时间:两课时(四)活动过程:第一课时我不能说谎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诚信的成语、警句、诗歌,在黑板上的一角留一块空白,让学生每天更新这些成语、警句、诗歌,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1、引入话题,唤醒生活动画故事导入,明确活动主题:播放学生熟悉的动画故事片《狼来了》。
老师可以和学生交流:故事中的小孩为什么会被狼吃掉?然后板书活动主题:我不能说谎2、合作学习,体验生活活动一:诚实行为我知道①小组讨论交流诚实的行为有哪些,揭示诚实含义②课件出示教材第二页两幅图,学生交流、汇报。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和道德准则。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2)采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道德素养。
(3)利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我们生活的社会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认识社会中的各种关系。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道德准则。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品质。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社会。
(2)新课导入:介绍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如家庭、学校、朋友等。
(3)案例分析:分析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4)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合作分享。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在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情况。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案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3. 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道德素养。
4.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指导,使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和规则。
2. 案例素材:收集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四年级下册教案品社
四年级下册教案品社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品质,如善良、诚信、勤奋等。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锻炼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美好品质第1课:善良的力量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善良,体会善良带来的美好,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内容:讨论善良的行为,分享善良的故事,进行分析讨论。
第2课:诚信的重要性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认识到诚信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讲解诚信的定义,分析诚信的例子,进行诚信的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美好品质。
2.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好品质的意义。
4. 实践锻炼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美好品质运用到生活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与他人合作等。
3. 课后实践:关注学生将所学品质运用到生活中的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实践。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对自己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成长。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材。
2. 辅助材料: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章、故事、视频等。
3. 实践道具:用于情境创设的道具,如道具物品、图片等。
4. 评价工具:学生表现评价表、小组讨论记录表等。
六、教学安排第3课:勤奋的意义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勤奋的含义,认识到勤奋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讲解勤奋的定义,分析勤奋的例子,进行勤奋的实践活动。
第4课:尊重他人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讲解尊重他人的含义,分析尊重他人的例子,进行尊重他人的实践活动。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5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5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科书分析参见第46~47页。
教学准备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
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
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
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
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提供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
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
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
”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在四年级下册的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程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自我认知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教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一、课程目标:1.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培养互助、关爱、宽容的品质;2. 帮助学生了解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合中的行为规范和礼仪,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4.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其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和启发式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2.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和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讨论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4. 观摩体验:参观社会机构、参与公益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四、教学活动设计:1. 进行“友爱互助”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分享友谊故事并展开互助活动;2. 举办礼仪培训课程,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3.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社会机构、参与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和参与感;4. 进行“感恩父母”教育活动,让学生写感恩信给父母,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5. 举办情绪管理工作坊,教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表达情感,并进行情景模拟练习。
五、评估方式:1.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知识的考试,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行为举止,了解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3. 调查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评估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4. 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评估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四年级品社下册第二课
①发言前,师生制定汇报时的规则:倾听别人发言时应该怎样
做?汇报的同学应该怎样发言?
②生汇报有关课堂、课间活动以及放学的纪律,尽可能说得全面些。
③在课堂纪律环节中,师补充问题,课堂上老师应该遵守什么纪律?让学生了解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遵守纪律。
④在课间活动环节中,师追问:如果同学们不遵守会怎样?
⑤分别汇报完不同场所或时间的纪律后,引导学生总结出这些纪律有什么用?
板书:保证学习、保证安全,保持环境卫生
三、拓展练习
1、引导学生按作用分类法整理调查表的资料,同学互相检查。
(课件出示分类法标记符号:保证学习的规则前面画0;保证安全的规则前画^;保持环境卫生的规则前面画J。
)
2、完成“我的自评”。
四、课堂小结,浅谈收获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
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
时)
2.第二次集合站队
站队前,教师创设•个非常危险紧急的氛围,让学生迅速离开,在教室门口站队。
(老师再次记时)
3.组织学生分析
前后两次集合站队的时间哪次快?哪次慢?原因在哪儿?
4.谈一谈:你从两次集合站队中,明白了什么?
三、自我评价
1.真实地填写“我的自评表”。
我的自评
2.让学生找出自己在遵守规则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写在小纸片上。
四、告别仪式
1.让学生将自己找出的不足,连同小纸片投到老师准备的纸盒里。
2.举行一个告别仪式,向不守规则的行为告别。
3.下课后,老师将纸盒带走。
四下品与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生活中的规则1. 导入:讨论生活中常见的规则,如交通规则、学校纪律等。
2. 新课:介绍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如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
3. 案例分析:分析违反规则带来的后果,如闯红灯导致的交通事故。
4. 小组讨论:探讨如何遵守规则,使生活更加和谐。
第二课时:尊重他人1. 导入:讨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新课:介绍尊重他人的表现,如礼貌待人、关爱弱势群体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尊重他人的例子,如嘲笑残疾人、歧视少数民族等。
4. 小组讨论:如何做到尊重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三课时:关心社会1. 导入:讨论关心社会的重要性。
2. 新课:介绍关心社会的表现,如关注国家大事、参与公益活动等。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关心社会的例子,如对环境污染、社会问题视而不见等。
4. 小组讨论:如何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1. 导入:讨论良好品德素质的重要性。
2. 新课:介绍良好品德素质的表现,如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品德素质缺失的例子,如考试作弊、浪费资源等。
第五课时:学会合作1. 导入:讨论合作的重要性。
2. 新课:介绍合作的方法和技巧,如沟通、协调、分工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合作成功的例子,如团队合作完成项目等。
4. 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考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
4. 课后实践:关注学生在课后生活中的行为变化,评估教学效果。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品德与社会教材。
2024年四年级品社下册《在公共汽车上》教案2苏教版
2. 课文内容讲解(10分钟)
目标: 让学生了解《在公共汽车上》的故事情节和角色行为。
过程:
讲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包括角色之间的互动和问题解决办法。
详细介绍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特点,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社会公德心培养(15分钟)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社会公德心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课文内容讲解、社会公德心培养等。
强调社会公德心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社会公德心。
九.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讨论的活跃度等,了解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对社会公德心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的理解,以及对公共秩序的认识。
3. 随堂测试:通过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测试题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社会公德心、公共秩序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学会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关爱他人。教学重点是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探讨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方法,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如何在公共汽车上做到遵守秩序,关爱他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一些富有童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课文内容。
川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二学期全册教学设计
川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二学期全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能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研究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计划:本学期教学共分为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计划如下:1. Unit 1: 我们是朋友- 研究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 听读课文并进行问题回答。
- 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并进行角色扮演。
2. Unit 2: 家里有很多人- 研究描述家庭成员的词汇。
-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 听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
3. Unit 3: 看图写话- 研究描述图片的词汇和句子。
-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图片描述故事情节。
- 听读课文并进行角色扮演。
4. Unit 4: 节俭从我做起- 研究与节约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节约经验。
- 听读课文并进行问题回答。
5. Unit 5: 礼貌之道- 研究礼貌用语和表达方式。
-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不同社交场景中的礼貌表达。
- 听读课文并理解故事情节。
6. Unit 6: 小小志愿者- 研究志愿者活动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参与过的志愿者活动。
- 听读课文并进行问题回答。
7. Unit 7: 看电视就会近视吗- 研究与眼保健康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眼保健康经验。
- 听读课文并进行角色扮演。
8. Unit 8: 爱护校园环境- 研究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提出保护校园环境的建议。
- 听读课文并进行问题回答。
9. Unit 9: 我会保护自己- 研究与个人安全相关的词汇和句子。
-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安全经验。
- 听读课文并进行角色扮演。
(春)四年级品社下册 全一册教案2 辽师大版
板书设计
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
误导消费者消费
危及生命提高警惕
…………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课题
从假冒伪劣说起—抵制假冒伪劣商品
第3课时
主备人
修改人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鼓励学生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想出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的办法。
过程方法:共同拟定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建议书。
知识技能:知道我们身边有许多假冒伪劣商品。
过程方法:学会一些简单的识别假货的方法,并掌握一些避免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
情感态度:增强学生对制假售假的痛恨,提高自己的警惕意识。
教学
准备
收集身边的假货;收集有关识别物品真假的小常识。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诚实守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有许多不法商贩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欺骗消费者。今天我们就从假冒伪劣谈起。教师播放录象。
1、加强宣传,加大惩处力度;
2、商品条码帮你识假;
…………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课题
3.15大行动—积极行动起来
第1课时
主备人
修改人
教学
目标
知识技能:知道每年的3月15日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了解往年、今年3月15日举办了哪些活动来宣传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过程方法:掌握一些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方法。
情感态度:增强学生的消费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全一册
一、单元目标
1、能够关注生活中的诚信问题,学会正确看待和评价着这类事件。
2、了解不讲诚信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具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年级品社下教案2
二次备课
二、师生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教师小结;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忽视交通法规,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社会教案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
课型
新授
计划(2)课时完成
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2、从各种产品的不断更新中,知道生产的发展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
重点
难点
关键
通过认识生活中某一物品的变化,认识生产要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革新和发展。
(学生开始讨论,教师积极参与和学生共同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活动二、考察劳动工具的改进
1、调查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以前是什么样的?人们为什么要改进它?
2、学生自己汇报调查的情况,寻找以前传统的劳动工具,并与现在的劳动工具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3、讨论人们为什么要改进劳动工具?
1、图片2、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一)提问:
1、交通运输业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那些方便?
2、如果没有交通运输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二)谈话: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它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我们应该发挥交通运输积极的方面,克服不利的因素,让他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下册品社教案1、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1、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的位置,以及相邻省份县市区。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走进家乡,了解家乡,表达爱乡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
难点: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
教学准备:挂图、地图教学过程:活动一:听歌曲,说一说1、播放歌曲《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家认真听一听,仔细想一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地方?2、听歌曲,交流感受。
活动二:看地图,找一找1、创设情境,引入地图2、课件投出中国地图。
3、教师根据地图简单讲解:同学们,看看中国地图像什么?我们可以怎样来看地图呢?4、小游戏:找家乡5、看图思考:陕西省在祖国的什么位置?我们陕西省有哪些好邻居呢?6、想象陕西省的版图形状,并勾勒其轮廓,展示作品。
7、师简介“陕西”。
8、出示陕西省地形图。
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陕西省有哪些城市?碑林在哪个市?碑林在陕西的什么方位?我们碑林有哪些友好邻居?9、打开碑林地图,找找自己的家。
活动三:聊一聊1、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我们“陕西”的资料。
2、看短片。
看后交流。
3、出示陕西的旅游景点图片,猜一猜是哪里。
板书设计:1、我的家乡在哪里爱我家乡建设家乡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并知道了地图上的位置,名字的由来,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交流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交流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谈话导入:同学们,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引人入胜的风光美景,令人自豪的文物古迹。
你的家乡在哪里?你觉得家乡美在什么地方?二.交流活动——家乡风光美1.想一想: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2.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和大家交流一下吧!(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课前搜集的图片、相片等介绍)3. 看一看:我们的家乡还有很多风景名胜,大家想去看一看吗?4.议一议:家乡风光多么美。
三.自主活动——我是小导游同学们,你想当小导游吗?把你搜集到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的传说和故事介绍给大家,让我们一同来分享吧!四.探究活动——家乡人也美1.启发谈话:翻开家乡的地方志、人物传记,我们会看到,从古到今,有很多名垂史册的人物出自我们的家乡。
2.说古道今:陕西人真棒,你们知道陕西的哪些名人?快和大家说一说吧!3.夸一夸: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平凡的人,他们默默无闻地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让我们来夸夸他们吧!五.拓展活动——明天更美好1.想一想:我是陕西小主人,我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呢?请你为家乡的未来描绘美好蓝图,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
2.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昨天,家乡历尽苦难,饱经风霜;今天,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丽的家乡;明天,你们是建设的主力军,相信你们会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板书设计: 2、我的家乡风光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热爱家乡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家乡的四季变化【活动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活动过程】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3.读读文中的小诗,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二..演一演,猜一猜。
1. 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 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出示第7页彩图,让学生读读画中描写家乡的小诗,然后观察自己画的家乡,把观察的结果编成小诗填写在画面中。
6.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如:《梓童山的传说》等。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请学生听一段家乡的五音戏,并介绍五音戏的由来。
4.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5.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并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板书设计: 3、家乡的四季变化春:百花盛开夏:绿树成荫秋:果实累累冬:雪花飞舞课后反思:通过学习活动,学生了解了家乡一年四季的特点,理解了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活,生产的关系。
4、家乡的物产知多少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都有哪些物产。
2、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
教学难点:知道一些物产的来历和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一些家乡物产资料、录音机、磁带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有两位小朋友,一名叫小红,一名叫小丽,想带小朋友去他们的家乡去看一看,你们愿意去吗?师:提问:你觉得小红、小丽家乡的物产丰富吗?你喜欢他们的家乡吗?师: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你们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吗?物产多吗?师:今天,老师想听一听小朋友的家乡有些什么物产?(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活动过程1、介绍家乡物产。
师:小朋友你们介绍一下自己家乡的物产有哪些?你们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告诉大家。
生:说一说:(自己家乡的物产)师:你们了解这些物产的来历及特点吗?生:说一说:(物产的来历及特点)师:老师让大家把自己找到的家乡物产带来,大家带来了吗?生:回答:师;那么,我们今天开个家乡物产展览会好吗?各小组赶快准备一下。
(教师放录音)生:各小组准备自己的展览台。
2、展示自己家乡物产师:你们找到些什么?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吧。
你们可以采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夸夸家乡的物产?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唱、跳、弹等)夸一夸家乡的物产师:同学们评一评哪组搜集的家乡物产多,哪组表演精彩生:小组互评师:小结活动二、总结全文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些什么感受?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老师感觉到小朋友个个都很棒,搜集和了解到这么多家乡的物产。
老师相信你们长大后一定会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
板书设计:家乡的物产多又多小小展览会课后反思:通过小小展览会的开展,学生纷纷展示了家乡的物产,体会家乡的物产与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的关系。
5、居民与饮食教学目标1、态度:增进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生活的积极情感。
2、能力:运用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方法。
3、知识: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交流汇报、感受家乡人生活的巨大变化,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准备1、课前请学生搜集家庭居室的新旧照片,旧粮票、粮本,长辈用过的生活用品等。
2、学生向长辈调查了解家庭生活的变化和家乡道路的发展情况。
(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生活在远方的小文、乐乐、虎子和奶奶向大家作了介绍,你想知道他们介绍的内容吗?师:请大家打开教科书,阅读一下。
学生阅读。
师:他们告诉我们什么了?师:他们的家乡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的家乡发生变化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示课题)谁能说一说家乡人指的是哪些人?师:对,说得很对。
那么家乡人的生活又包括哪些方面呢?师:同学们说得对。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从“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来研究家乡人生活的变化。
两个星期前我们按内容进行了自愿分组,同学们回去调查了吗?(二)调查汇报师:各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调查的内容。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调查记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一会儿汇报。
学生在组内交流,分工。
师:哪个小组先来和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住房调查组:学生根据调查的情况,具体介绍家庭住房的变化。
学生运用录像片介绍现在自家住房的状况。
学生播放采访录音,介绍过去的住房情况。
学生出示照片,对比介绍过去与现在住房状况。
师:谢谢你们小组和我们交流,并让我们了解到家乡人住房变化。
其余同学有补充吗?还有哪个小组愿意和我们交流一下?道路调查组:学生根据调查的情况,具体介绍道路的变化。
学生运用采访资料,介绍现在的道路:新修路、扩建路等。
学生出示照片介绍塘沽的轻轨。
师:同学们坐过轻轨吗?你们能谈一谈乘坐轻轨的感受吗?师:也非常感谢你们小组给我们带来的信息,让我们了解到家乡人道路的变化。
其余同学有补充吗?还有哪个小组想和我们交流的?衣着调查组:组长根据调查情况,具体介绍衣着的变化。
学生根据调查访问资料介绍现在的衣着。
师:针对我们现在穿衣的情况,老师想说一下,大家不要过分讲究穿着,只要穿得干净、整洁就可以了。
学生通过对奶奶的采访,给大家介绍过去大连人的衣着状况。
学生展示了一件旧衣物,介绍它的款式、质料等。
老师举例介绍过去使用的布票,表扬和鼓励小组学生所做的努力,同时请最后一个小组和大家交流。
饮食调查组:组长结合调查的情况具体介绍饮食的变化。
学生根据调查的资料介绍现在饮食情况,介绍家庭中常吃的蔬菜、水果。
介绍过去饮食情况。
学生根据市场调查,汇报为什么家乡人一年四季能吃上蔬菜。
学生根据对家长的调查,汇报什么是粮票,过去粮票如何使用,并展示从家里搜集到的过去的粮票。
师:通过同学们的相互交流,我们了解到家乡人在饮食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内容你们还有其他方面的补充或问题吗?师:同学们说得都对,由于当时社会经济不发达,生产的粮食满足不了人们生活的需要,只能统一供应、统一控制。
现在不同了,社会发展了,科学进步了,生产的粮食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再也不需要用粮票购买食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