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第一章:我们的社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构成和功能,认识到社区是他们生活的重要部分。

2.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的情感。

教学内容:1. 社区的定义和功能2. 社区的构成要素3.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情感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的设施和功能。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社区的认识和感受。

3. 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如清理社区卫生、帮助老人过马路等,培养学生的社区责任感。

第二章:我们的家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的组成和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家庭的定义和功能2. 家庭的构成要素3.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的情感教学活动: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2. 开展家庭主题活动,如家庭成员相互写感谢信、一起做饭等,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

第三章:我们的学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构成和功能,认识到学校是他们成长的重要场所。

2.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学校的定义和功能2. 学校的构成要素3.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的设施和功能。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分享自己对学校的认识和感受。

3. 开展尊敬老师活动,如给老师写感谢信、为老师献花等,培养学生的尊敬老师意识。

第四章:我们的自然环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

2.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的重要性2. 保护自然环境的方法3. 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教学活动:1. 开展自然环境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周围环境存在的问题。

2. 教育学生节约用水、用电,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3. 组织学生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章: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公共生活的规范,学会在公共生活中与人相处。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我们的国家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认识我国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我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我国的民族构成和传统文化。

1.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

2. 通过数据和图表,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3. 介绍我国的民族构成和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第二章:我们的家庭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结构,学会与家人相处,感受家庭的温暖。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孝敬父母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家庭的关系和结构。

与家人相处的技巧,感受家庭的温暖。

家庭责任感和孝敬父母的意义。

2.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家庭的关系和结构,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2. 教授与家人相处的技巧,如倾听、沟通、尊重等。

3. 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家庭责任感和孝敬父母的意义。

第三章:我们的学校3.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环境、设施、规章制度,学会遵守学校的纪律。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情感。

3.2 教学内容:学校的环境、设施、规章制度。

遵守学校纪律的重要性。

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意义。

3.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环境、设施,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

2. 讨论遵守学校纪律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3. 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意义。

第四章:我们的社区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组成、功能,学会关心和参与社区生活。

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社区生活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社区的组成和功能。

关心和参与社区生活的方法。

社区意识的重要性。

4.3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组成和功能,让学生认识到社区对生活的重要性。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5篇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1一、学生情况分析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为:《做守规则的人》、《做乐观向上的人》、《做自尊自爱的人》、《做聪明的购物者》。

三、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目标:(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懂规则、守规则的态度,帮助学生了解简单国际交往中的规则。

知道遵守国际交往规则的重要性。

(2) 具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学习克服困难的合适做法。

联系生活实际,明白面对困难前进和退缩的不同结果,树立“困难面前不低头”的信心。

(3) 能够从失败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锻炼意志,不怕摔跤。

2、行为与能力目标:(1) 让学生知道注意分清是非有利于自己的健康成长,不注意分清是非,就可能犯错误,就会做有损自己名誉的事。

(2) 知道一些懂得维护自己名誉的人物的事迹。

3、知识与技能目标:体会家长挣钱的辛苦,体会家庭责任感。

培养学生家庭理财能力,做父母的小帮手。

引领学生在活动中积极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勇于实践,增强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

通过观察活动,了解、认识商品的各项信息,懂得它们的重要性。

初步具备合理购物的生活能力。

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意识以及分析、比较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教学措施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1)转变教材观。

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精品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精品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材第四单元《我们家乡》第一个课时,详细内容为第一章《认识家乡》,围绕家乡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发展变化等方面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家乡基本情况,提高对家乡认知。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情感。

3. 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家乡,激发他们对家乡热爱。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变化能力,提高他们社会责任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板书材料等。

2. 学具:学生分组讨论时所需纸张、画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过程细节:让学生观察图片,分享他们对家乡印象,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按照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家乡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发展变化等。

过程细节:结合地图、挂图等教具,让学生直观地解家乡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通过讲述家乡名人故事、传统习俗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情感。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到家乡信息,进行交流互动。

过程细节: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家乡,培养他们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

4. 例题讲解:以家乡一个景点为例,讲解如何用简洁明语言进行描述。

过程细节: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掌握描述方法,提高他们表达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家乡景点,进行描述练习。

过程细节:巡回指导,针对学生描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过程细节:引导学生认识到家乡美好,激发他们为家乡做贡献意愿。

六、板书设计1. 《我们家乡》2. 内容:(1)家乡自然风光(2)家乡人文历史(3)家乡发展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家乡”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要求:内容充实,语言流畅,表达对家乡热爱之情。

2024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

2024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

2024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

2. 使学生认识到规则与秩序的重要性,培养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学会与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4. 增进学生对地球知识的了解,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友谊的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紧迫性。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遵守规则、珍惜友谊、关爱地球的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地球仪、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址等活动,引出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1)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图片,让学生讲述家乡的故事。

(2)通过实际案例,讲解规则与秩序的重要性。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友谊的力量。

(4)利用地球仪和图片,介绍地球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家乡地图,标注家乡的特色景点。

(2)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遵守规则的场景。

(3)学生互相写信,表达对友谊的珍惜。

(4)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六、板书设计1. 第一章:我们的家乡(1)家乡的自然风光(2)家乡的人文历史(3)家乡的发展变化2. 第二章:规则与秩序(1)生活中的规则(2)遵守秩序的意义3. 第三章:友谊的力量(1)友谊的重要性(2)与人友好相处的方法4. 第四章: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基本知识(2)环境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发展变化。

(2)列举生活中的规则,谈谈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3)写一封信给你的朋友,表达你对友谊的珍惜。

(4)设计一个环保宣传标语,并解释其意义。

2. 答案:(1)略(2)略(3)略(4)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家乡调查活动,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一、第一章:家庭和学校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和学校的关系,认识到家庭和学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家庭和学校的热爱和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家庭的意义和功能:家庭的定义、家庭的角色、家庭的功能学校的作用和环境:学校的定义、学校的作用、学校的环境1.3 教学活动: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家庭和学校的看法,引导他们认识到家庭和学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家庭和学校的作用,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二、第二章:友谊与尊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

2.2 教学内容:友谊的意义和价值:朋友的定义、朋友的作用、友谊的价值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尊重的定义、尊重他人的意义、尊重他人的表现2.3 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友谊和尊重的场景,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友谊和尊重的重要性,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三、第三章:健康与生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学会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2 教学内容:健康的定义和重要性:健康的定义、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睡眠、个人卫生3.3 教学活动:健康讲座:邀请专业的健康讲师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健康的重要性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第四章:环境与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力。

4.2 教学内容:环境的意义和重要性:环境的定义、环境的重要性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垃圾分类、节能减排、植树造林4.3 教学活动: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了解环境现状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五、第五章:社会与公民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组成和运行,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集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集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集第一章:尊重他人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让学生学会如何尊重他人。

1.2 教学内容介绍尊重他人的概念。

讨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学习尊重他人的具体做法。

1.3 教学活动讨论尊重他人的例子。

角色扮演,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

学生分享自己尊重他人的经验。

第二章:负责任的行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负责任的行为的意义。

培养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让学生学会如何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2.2 教学内容介绍负责任的行为的概念。

讨论负责任的行为的重要性。

学习负责任的行为的具体做法。

2.3 教学活动讨论负责任的行为的例子。

角色扮演,模拟负责任的行为的场景。

学生分享自己负责任的行为的经验。

第三章:团队合作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态度和能力。

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和合作。

3.2 教学内容介绍团队合作的概念。

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团队合作的具体做法。

3.3 教学活动讨论团队合作的例子。

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过程。

学生分享团队合作的心得体会。

第四章:诚实与信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诚实与信任的关系。

培养学生诚实与信任的态度和行为。

让学生学会如何建立和维护信任。

4.2 教学内容介绍诚实与信任的概念。

讨论诚实与信任的重要性。

学习诚实与信任的具体做法。

4.3 教学活动讨论诚实与信任的例子。

角色扮演,模拟诚实与信任的场景。

学生分享自己诚实与信任的经验。

第五章:环境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让学生学会如何做出有益于环境保护的选择。

5.2 教学内容介绍环境保护的概念。

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习环境保护的具体做法。

5.3 教学活动讨论环境保护的例子。

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环境保护的过程。

学生分享环境保护的心得体会。

第六章:公平正义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公平正义的含义。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第一章:我们生活的社区1. 教学目标了解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培养学生的社区意识。

2. 教学内容我们所在的社区,社区的构成,社区环境。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社区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步骤二:介绍社区的构成,包括居民、设施、环境等。

步骤三:讨论社区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社区环境。

第二章:我们的学校1. 教学目标了解我们的学校环境,培养学生的学校意识。

2. 教学内容我们所在的学校,学校的构成,学校环境。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学校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步骤二:介绍学校的构成,包括师生、设施、环境等。

步骤三:讨论学校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学校环境。

第三章:我们的家庭1. 教学目标了解我们的家庭环境,培养学生的家庭意识。

2. 教学内容我们所在的家庭,家庭的构成,家庭环境。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家庭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步骤二:介绍家庭的构成,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环境等。

步骤三:讨论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家庭环境。

第四章:我们的朋友1. 教学目标了解我们的朋友关系,培养学生的友谊意识。

2. 教学内容我们的朋友,朋友关系,友谊的重要性。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朋友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步骤二:介绍朋友关系,包括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理解等。

步骤三:讨论友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和维护友谊。

第五章:我们的身体1. 教学目标了解我们的身体,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2. 教学内容我们的身体,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身体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步骤二:介绍身体的构成,包括器官、系统等。

步骤三:讨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和保护身体健康。

第六章:我们的饮食1. 教学目标了解我们的饮食,培养学生的健康饮食意识。

2. 教学内容我们的饮食,健康饮食,饮食与健康的关系。

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饮食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和道德准则。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2)采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道德素养。

(3)利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我们生活的社会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认识社会中的各种关系。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道德准则。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品质。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社会。

(2)新课导入:介绍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如家庭、学校、朋友等。

(3)案例分析:分析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4)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合作分享。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在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情况。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案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3. 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道德素养。

4.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指导,使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和规则。

2. 案例素材:收集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5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5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5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中国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教科书分析参见第46~47页。

教学准备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1.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

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

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

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

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提供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

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

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

”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宁夏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二、谈话引导,导入。

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四、全课小结第二课时一、上节回顾二、新授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

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五、小结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具有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选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价值观第1课:诚实守信第2课:尊重他人第二单元:我们的生活在变化第3课:互联网的使用第4课:环境保护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第5课:中国的传统节日第6课:中国的地理第四单元:我们的安全第7课:交通安全第8课:防火安全第五单元:我们的法律第9课:遵纪守法第10课:公民权利与义务三、教学方法识。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4. 体验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4. 实践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第1课诚实守信第2周:第2课尊重他人第3周:第3课互联网的使用第4周:第4课环境保护第5周:第5课中国的传统节日六、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我们的安全第9课:遵纪守法第10课:公民权利与义务七、教学方法识。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4. 体验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第一章:家乡的风景1.1 学习目标: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风光和特色。

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探讨家乡的特色景点和历史文化。

1.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观和特色。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家乡的历史文化。

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绘制家乡的风景图。

第二章:家庭的重要性2.1 学习目标: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价值。

学会与家人相互关心和尊重。

2.2 教学内容:探讨家庭的功能和角色。

学习与家人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2.3 教学活动:学生分享与家人的美好回忆和感受。

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与家人沟通和解决冲突的场景。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价值观和亲情体验。

第三章:尊重他人3.1 学习目标: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学会尊重他人的不同和个性。

3.2 教学内容:探讨尊重他人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尊重他人的行为和语言。

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尊重他人的理解。

角色扮演活动,模拟尊重他人的场景。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制定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

第四章:遵守规则4.1 学习目标:理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学会自觉遵守规则和社会秩序。

4.2 教学内容:探讨规则对社会秩序的作用。

学习遵守规则的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遵守规则的理解。

角色扮演活动,模拟遵守规则的场景。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制定遵守规则的行动计划。

第五章:保护环境5.1 学习目标: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

5.2 教学内容:探讨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

学习环保知识和行动。

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环境保护的理解。

观看环保纪录片或图片,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制定环保行动计划。

第六章:关爱他人6.1 学习目标: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

学会以实际行动关爱他人。

6.2 教学内容:探讨关爱他人的表现和方式。

学习助人为乐的品质。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一章:我们生活的社区教学目标:1. 了解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学会关心和爱护社区。

2.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提高学生对社区资源的认知,学会合理利用。

教学内容:1. 社区环境:介绍社区的种类、特点以及我们生活的社区环境。

2. 社区成员:认识社区中的不同角色,如居民、商家、物业等。

3. 社区资源:了解社区中的资源,如公园、图书馆、医院等。

4. 社区活动:参与社区活动,增进邻里关系。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了解社区环境,拍摄照片,制作PPT。

2. 邀请社区成员来校,分享他们在社区中的角色和职责。

3. 开展“社区资源地图”活动,让学生调查并绘制社区资源地图。

4. 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如邻里聚会、广场舞比赛等,增进邻里关系。

第二章:我们的学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增强集体荣誉感。

3. 加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学内容:1. 学校环境:了解学校的设施、布局以及功能。

2. 学校生活:学会遵守学校纪律,自觉排队、保持卫生等。

4. 校园文化: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传承学校优秀文化。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环境,拍摄照片,制作PPT。

2. 开展“我是学校小主人”活动,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纪律。

3. 举办“我爱我校”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对学校的热爱之情。

4. 开展教师节活动,让学生为老师制作礼物,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第三章:我们的家庭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学会关心父母和家人。

2. 提高学生在家中的人际沟通能力,增进家庭和谐。

3.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学会分担家务。

教学内容:1. 家庭结构:了解不同的家庭结构,如核心家庭、单亲家庭等。

2. 家庭关系:认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学会尊敬长辈。

3. 家庭生活:学会与家人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4. 家庭责任:学会分担家务,关心家人的生活。

教学活动:1. 开展“家庭成员关系”调查活动,了解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1.2 教学内容学习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

探讨合作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社会责任,培养他们的公民素养。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教学手段使用PPT课件,展示相关的案例、图片等教学材料。

利用视频或短片,提供实际的社会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定期进行课堂测验或考试,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践活动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报告,评估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促进他们的改进。

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困惑和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章:教学计划与安排4.1 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制定教学进度表,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4.2 教学安排安排课堂讲授、实践活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的时间和顺序。

合理安排作业和课外阅读,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安排,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5.1 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品德与社会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在四年级下册的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程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自我认知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教案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一、课程目标:1.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培养互助、关爱、宽容的品质;2. 帮助学生了解家庭、学校、社会等不同场合中的行为规范和礼仪,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4.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其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和启发式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2. 案例分析:结合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和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讨论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4. 观摩体验:参观社会机构、参与公益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社会责任和社会参与的重要性。

四、教学活动设计:1. 进行“友爱互助”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分享友谊故事并展开互助活动;2. 举办礼仪培训课程,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礼仪和行为规范,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3.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社会机构、参与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和参与感;4. 进行“感恩父母”教育活动,让学生写感恩信给父母,表达对家人的爱和感激;5. 举办情绪管理工作坊,教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表达情感,并进行情景模拟练习。

五、评估方式:1.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品德与社会知识的考试,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2. 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行为举止,了解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3. 调查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评估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4. 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活动,评估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计划教案第一章:尊重他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尊重他人的意义,举例说明尊重他人的表现。

2. 学习如何尊重他人,如倾听他人意见、不打断他人发言等。

3.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第二章:关心社会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关心社会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关心社会的意义,举例说明关心社会的行为。

2. 学习如何关心社会,如关注社会新闻、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关心社会的方式和经验。

第三章:遵守规则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遵守规则的意义,举例说明遵守规则的表现。

2. 学习如何遵守规则,如按时完成作业、排队等候等。

3. 进行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实践遵守规则的行为。

第四章:合作与分享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合作与分享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合作与分享的意义,举例说明合作与分享的表现。

2. 学习如何合作与分享,如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分享自己的物品等。

3. 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第五章:诚实守信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诚实守信的意义,举例说明诚实守信的表现。

2. 学习如何诚实守信,如遵守承诺、不作弊等。

3. 进行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实践诚实守信的行为。

第六章:节约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内容:1. 讨论节约资源的意义,举例说明节约资源的表现。

2. 学习如何节约资源,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3. 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节约资源的行为。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教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这是我们的社区1、社区的公共设施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所在的位置和使用情形。

2.明白社区成员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公共设施。

课前准备教师:了解附近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形。

学生:了解自己社区的公共设施,调查自己所在社区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了解了社区的有关内容,这节课,就再让我们走进社区,去了解一下社区的公共设施。

师:大家先来看一段录像,看看社区里边都有哪些公共设施。

二、学习1.介绍社区设施(1)师:同学们,前两天,大家对自己社区里的公共设施作了了解,现在老师很想知道大家所在社区的公共设施情况,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2)教师小结:看来,我们的社区的设施挺齐全的,有的设施还很现代化,这说明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2.交流调查发现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只是粗略地“扫视”了一下社区的公共设施。

社区的公共设施我们天天见到,它们也天天为我们服务,可谓是我们的老朋友。

其实,这些老朋友身上可研究的东西还多着呢!课前,同学们对自己所在的社区里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形进行了调查,大家一定有许多发现,许多收获。

如果认真去做,认真去思考的话,你也许会有许多疑问甚至困难。

咱们来交流交流,并一起研究一下吧。

(1)小组讨论调查结果(2)小组代表汇报调查结果,教师予以评价。

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深入研究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形。

(3)按照讨论的结果,学生完善自己的调查表。

3.描绘“社区的一天”(1)社区的设施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每天,我们都能看到老年人、中年人、青年、小孩在社区活动的身影。

现在,我们来看看老人是怎样描述他的社区生活的。

(点击动画“社区老人的一天”)(2)你自己在一天中,又分别使用过哪些公共设施呢,谁来介绍一下?(3)填课文中的表格。

(4)从刚才的交流中,你觉得不同人群对社区公共设施的需求相同吗?三、拓展1.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2.拓展以“这是我所在的社区”为主题,为自己的社区描绘一张美丽的图景,办个班级小展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知道自己家乡的名字、名字的(演变)来历,2、学会使用图例、方向标、比例尺等工具在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及相邻省份。

3、通过访问、调查家乡的来历等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二、谈话引导。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1、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

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五、小结第二课: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

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4、交流: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4、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活动:我是小导游。

第三课:家乡的四季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交流等多种途径,了解家乡气候的主要特征。

2、知道在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同。

3、体会气候特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活动及过程活动一: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1、出示中国气候分布图,教师简单介绍我国的气候特征。

2、小结: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季风气候显著。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4、小结: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方和北方普遍高温。

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使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

在高温季节,农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

而夏季又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最多季节。

这样的气候,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都分有利。

5、请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一些气候和生产、生活的关系。

活动二:我是小小气象员1、课前一周请学生记录本地区的天气。

2、播放天气预报,请学生观看。

3、学生做小小气象员、介绍自己记录的某一天的天气。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具体的例子。

)5、小结: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活动三:介绍家乡的四季l、课前学生收集自己家乡一年四季的平均气温。

2、结合前两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家乡气候的特征。

3、小组交流:家乡的四季。

4、在教材第12页上记录自己家乡一年四季有哪些主要特征。

5、展示记录结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活动四:小调查:不同季节的生产生活1、了解不同季节的生产活动。

先出示教材第13页的四幅图,请学生谈谈图上的内容,自己了解的农业生产活动;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2、有条件的学校给学生播放"春耕""夏管""秋收""冬储"活动的录像片。

3、分小组讨论:为什么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活动不同?4、出示教材第13页上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

5、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图上的活动。

6、指导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查找资料、询问大人等多种途径了解:在自己的家乡,人们一年四季的生产、生活有哪些不同。

7、将调查结果填入教材第14页的表中,谈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明白四季的气候特征不同,人们的生产、生活也随之发生变化。

第四课、家乡物产知多少教学目标1、知道家乡的主要物产有哪些。

2、体会家乡物产与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的关系。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的情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活动一:说说家乡的物产1、出示教材第15、第16页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这几个地方的物产,使学生明白,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物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先将自己知道的家乡的物产列出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在组长的带领r,将各个同学列出的物产进行归类,最后总结出家乡的物产有哪些。

3、小组归纳统计后,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要求说出物产的名称、特色、用途等。

活动二:小调查:家乡的物产1、教师导入:本节课我们将开展以调查为主要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调查的内容是自己家乡有哪些物产。

2、提问: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调查?小结:可以去图书馆看书,可以上网,可以询问家长,可以去产地参观、访问等。

3、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指导学生制定调查计划,分类去调查。

4、调查后,将结果填入教材第17页的表格中。

5、各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

活动三:讨论会:为什么自然环境不同,物产会不一样1、教师说:通过前儿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的地方,物产不一样。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为什么自然环境不同,物产会不一样?2、学生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地貌地形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气候特征不同,适合生物生长的条件就不同。

如平原地区,有广大的肥田沃土给我们以衣食之源;山地,给我们生长了大量的森林,贮藏r丰富的矿产等等。

3、辩论:能不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来栽种?首先根据教材第17页中女孩提出的问题出示辩论题,正方: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来栽种。

反方:不能把南方的香蕉拿到北方来栽种。

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五课民居与饮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民居的特点,探究房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画出家乡独具特色的民居。

2、了解家乡饮食的特点,实地品尝独具特色的家乡小吃,知道它的特点。

3通过学习,探究家乡的民居、饮食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家乡。

教学活动及过程活动一:传统民居大聚会1、首先要求同学们将事先收集的有关祖国各地民居的图片资料拿出来,以小组为单位交流,2、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交流学习收获。

活动二:探究房子的秘密1、将学生收集的各种家乡传统房子的资料汇集在一起,并将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小组,分别进行探究学习活动。

2、举办"夸夸家乡的房子"汇报交流活动。

教师要注意相机引导和指点。

3、请学生自由以图画的形式,将本节课所收集的家乡住房展现出来。

活动三:天南地北话吃饭1、教师导人:同学们,你们都爱吃什么饭?2、学生交流,教师提醒同学们注意倾听。

3、教师引导:你们刚才听到同学们说到爱吃的饭时,是否发现了什么规律?4、引导学生了解饮食的地域差异。

5、提出学习的重点内容:今天我们来共同交流祖国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请大家在阅读课本的基础上,说说各地饮食有什么不同?6、学生阅读课本,联系收集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完成表格的填写。

7、师生交流,明确: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造就了人们饮食习惯的不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主要食品及其形成原因。

活动四:风味小吃"品尝会"1、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活动,从下列三种方式中任选一种,进行课前准备:(1)每人准备一个卡片,收集整理一个地方名小吃的介绍资料。

(2)学会制作一种地方风味小吃,亲手制作一种家乡风味小吃带到学校来。

(3)在了解记录一种地方风味小吃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购买一种家乡的风味小吃带到班级来。

2、"风味小吃品尝会"。

第六课家乡的方言教学目标l、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体味家乡人对方言的情感,明确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

2、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与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教学活动及过程活动一: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明确利弊1、教师播放用家乡方言表现的各种节目录像导人,引导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交流谈话:同学们,我们是哪里人?是否喜欢家乡的方言?谁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大家说方言时有什么感受?3、学生交流,体会家乡方言的特点。

4、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方言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5、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家乡人与方言的关系。

6、引导学生交流说方言在生活中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